理想國讀后感(精選2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理想國讀后感(精選2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理想國讀后感 篇1
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對于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于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么用?因為在我們的這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在我們這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fā)展的過程中所務必認真應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是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我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zhì)疑的,個性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么別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尋找自我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么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么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我是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到達那樣的地步,但是我卻能夠說出我自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yǎng),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么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一樣的。
一個國家有他自我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我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我的思想內(nèi)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能夠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xiàn)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xiàn)他們關于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明白,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這天的東西,這天的西方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這天依法治國搞的并不怎樣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理解,我們?nèi)狈δ菢拥乃伎,我們(nèi)狈δ菢拥睦斫,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蛟S你會問我,理念是什么?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jiān)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向在教育著后世的統(tǒng)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tǒng)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jiān)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tǒng)治者對于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能夠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們明白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能夠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yǎng)的重要,對于我們這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后感 篇2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chǎn)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4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nèi)松缆返倪x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睍械慕逃枷刖偕羁蹋屛沂芤骖H多。
《理想國》中強調(diào)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yǎng)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zhàn)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yǎng)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茖W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shù)娜司徒邮芟嗤慕逃、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媽媽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1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xiàn),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1個國家不能在現(xiàn)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1個目標,1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讀后感 篇3
以前總是在課上聽老師講《理想國》,心中有著不解和好奇,此刻我自我完整的讀過《理想國》之后,我產(chǎn)生了自我的一套明白;谧晕沂菍W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我個性關注了書中涉及的教育問題。結合自身所學,我針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提出了自我的一些看法。
《理想國》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致,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tǒng)一。
《理想國》一書開篇交代了這場辯論發(fā)生的地點:比雷埃夫斯港,大海與雅典城之間。這個位置顯然是柏拉圖故意交代給讀者的,將關于“政治”“正義”的討論設置在遠離塵囂的城外,顯現(xiàn)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脫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氣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夠以“局外人”的視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礎,審視“正義”和“善”本身,正因沒有城邦是絕對正義的。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復活的蘇格拉底安排了諸多精明的詭辯家作為對手,使蘇格拉底在不斷地追問和質(zhì)疑中,娓娓道出“正義”的含義。對手越是強勁,就越能夠顯示出蘇格拉底的英明,即顯現(xiàn)出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在仔細閱讀后,我首先是對于柏拉圖的人生觀有了必須的認知。一方面,對所有人而言,咱們不應用生命來庸碌地追求錢財,在物質(zhì)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應學習并領悟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輕物質(zhì)享受;另一方面,咱們應當為自我的一切行為負責,有所擔當。老后更不好正因生平的錯誤而產(chǎn)生恐懼和自責,要勇于理解自我的.行為所導致的一切后果。
而對于《理想國》中所描述的理想國家,我大致能夠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國的公民被分為三類:賦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的本性決定了他在國家中處于統(tǒng)治地位,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jiān)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zhàn)的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wèi)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jié)制情欲,忍受勞苦,他們處于最下層,為統(tǒng)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
理想的國家就應是由哲學家來領導的,從尋求正義出發(fā),來建構愉悅國家的模型。
其次,國家大于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公民就應服從于國家的需要。國家不應有私心,而應竭盡全力的為國家做貢獻,領導者就應善于團結,這樣城邦才會穩(wěn)定。國家內(nèi)部不能發(fā)生內(nèi)訌,在對外上則要有戰(zhàn)爭的實力和準備,這樣才能守衛(wèi)好國家,才能排除一切內(nèi)憂外患,使理想國家得以生存和發(fā)展。
最后,一個安排得十分理想的國家,務必婦女公有,兒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國家要承擔教育的職責,無論統(tǒng)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從小都要理解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理解共同的教育,做同樣的工作。
正是正因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書中提到“如果咱們的民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們處理所有這些事情還沒有此刻咱們還沒有談及別的事情都能得心應手”。又“一個人從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響他的發(fā)展方向”。柏拉圖從正義寫到理想國,又從理想國論及了教育問題,而我最關注的也但是如此。
《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為其所構建的理想國家服務的。柏拉圖認為,統(tǒng)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個,就是教育,即透過音樂和體育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公民。培養(yǎng)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最高知識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統(tǒng)治者,即集智慧與權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理想國讀后感 篇4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jīng)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里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獲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fā)發(fā)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向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xiàn)在。柏拉圖最后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盡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xiàn)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zhuǎn)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jīng)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xiàn)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qū)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明,也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lián)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xiāng),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后來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明,明白了其偉大,盡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nèi)バ蕾p他的偉大。
理想國讀后感 篇5
在《理想國》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卷,即關于節(jié)制貧富善德!独硐雵纷罨镜奶卣骶褪且詫υ挼男问疥U述觀點,提問作答,其中不乏通俗易懂的比喻,將一個真善美的國家展現(xiàn)出來。在第四卷中,對話主體是阿得曼托斯和蘇格拉底,通過智者間的交流,我看到了文章中蘊含的能量:
一、在文章中始終強調(diào)正義的重要性。
“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標并不是為了某一個階級的單獨突出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因為,我們認為在一個這樣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義,而在一個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義!蔽ㄓ姓x,可以讓每個人的需要最真實地體現(xiàn)出來,才能構建最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正義永遠最具有魅力,也是自有人類社會來,人們一直追求和渴望締造的美好社會標準。以正義之尺,量你我心聲。
二、作者關于“貧富”的看法是:富則奢侈、懶散和要求變革,貧則粗野、低劣,也要求變革。
其指出解決貧富差距給國家造成問題的方法是:全體公民無例外地,每個人天賦適合做什么,就應派給他什么任務,以便大家各就各業(yè),一個人就是一個人而不是多個人,于是整個城邦成為統(tǒng)一的一個而不是分裂的多個。即社會各角色之間應當做到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不讓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造成社會紛擾。貧富差距向來是一個社會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難消滅,難弱化,現(xiàn)階段的中國亦飽受其擾,故借理想國之言,望社會貧富差距減小,以期一個公正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穩(wěn)定發(fā)展。
三、在本章節(jié)中,作者關于教育培養(yǎng)的觀點值得一提。
原文中提到:只要當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說的所謂大事就行了。其中這里的“大事”就是指教育和培養(yǎng)。作者認為原因在于“如果人們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為事理通達的人,那么他們就很容易明白,處理所有這些事情還有我此刻沒有談及的別的一些事情”,他認為教育的作用是“良好的培養(yǎng)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再接受良好的教育,產(chǎn)生出比前代更好的體質(zhì),這除了有利于別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的進步”以及“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卻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結合我們這一門課的內(nèi)容,我的感想是:柏拉圖在書中借對話方式所描繪的公正的理想國,是人類社會最早的烏托邦式的國家。即使是這樣,他也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大的方面來說,由古至今,教育始終是一國之本,一國之領導人應當重視教育,建設好教育事業(yè),才能為國家輸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實現(xiàn)一國強盛之可能。從小的方面來看,良好的教育能完善一個人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一方面可以傳播生活所需的知識,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使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zhì),并融入個體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中,不可分割,成為個體的'一部分,明白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從而實現(xiàn)人的進步,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所謂理想,往往承載著人們對最美好事物的向往!独硐雵芬灾卑椎恼Z言告訴了我們正義與公平、美德與智慧在一個國家發(fā)展和進步中的重要力量。雖然已經(jīng)過千年的沉淀,這本書仍在用它最具感染力的言語訴說著一個美好國家的樣貌和形態(tài)。無論在千年以前,亦或是今時今日,我們每個公民都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著,奮斗著,朝向心中的理想國進發(fā)。而對于現(xiàn)階段的中國來說,也應當停一?焖傧蚯暗哪_步,聽一聽所有人的心聲,公平之稱是否依舊平衡,是否依舊在丈量著我們前進的每一步,我們的國家是否充滿正義之聲,是否被美德圍繞,為禮儀之邦?我想,理想國的力量永遠在指引著我們朝向更美好的未來。
理想國讀后感 篇6
一拿起《理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個中的道理。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并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于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于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并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干他自己份內(nèi)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nèi)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
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蛟S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現(xiàn)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yè)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fā)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jù)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jīng)歷恩師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fā)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xiàn)理想政體而游歷的12年中,游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shù)孛裰髡w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xiàn)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tǒng)帥,受到當?shù)厝嗣竦膿碜o和愛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qū),特別在數(shù)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shù)呢暙I。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wěn)定,經(jīng)濟上比較發(fā)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zhí)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么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xié)調(diào)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yè)。由哲學王統(tǒng)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責任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xiàn)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
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huán)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可以選舉產(chǎn)生得了嗎?現(xiàn)在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可以接受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斗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
理想國讀后感 篇7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fā)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guī)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zhì)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jié)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tǒng)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wèi)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tǒng)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tǒng)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tǒng)治者要服從統(tǒng)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jié)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tǒng)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tǒng)一和單調(diào),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xiàn)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于永恒不變的狀態(tài)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xiàn)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書寫并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后世哲學影響尤甚!独硐雵穾缀跏且徊俊罢軐W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yōu)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qū)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lián)系的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場、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于善、對于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并敏銳感受著的,對于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了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yǎng)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獲良多。
理想國讀后感 篇8
《理想國》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的代表作,在這本流傳千古的名 著中,柏拉圖通過自己嚴密的邏輯思考和精彩的論證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或許在 天上建有它的原型”的理想城邦的全貌。書中涉及政治、教育、哲學、道德等多 方面的內(nèi)容,在西方哲學史上占有極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但同時 18 世紀法國 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談到《理想國》的時候也說:“這本書根本就不是一部 政治著作,而是前所未有的一部討論教育問題的最偉大作品!币虼,作為一名 教育學專業(yè)的學生,在閱讀這本震古爍今的偉大作品時,我的關注點更多的就集 中在了書中表現(xiàn)出的教育思想上。
在書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以討論“正義”與“不正義”為起點展 開了自己構建理想國家的宏大藍圖,在柏拉圖的筆下,個人的“正義”就是“有 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情”,而一個國家的正義就是“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 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以此使城邦及城邦中的個人成為節(jié)制、勇敢和智慧 的“善”的存在。要想實現(xiàn)構建這樣一個理想國家的目的,柏拉圖認為這個國家 就必須由一個哲學家來治理,因為他們是“那些眼睛盯著真理的人”,“是能把 握永恒不變事物的人”,把國家交付于這樣的人手中,才能維持這個理想國度最 本真的善的品質(zhì)。
然而這個萬能的近乎神圣的“哲學王”究竟從何而來呢?雖然柏拉圖承認 這個理想城邦和這種哲學家式的統(tǒng)治者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依然盡自己所 能的把塑造這種理想城邦和哲學王的最大可能展現(xiàn)給了讀者,一方面他求諸“神 跡”——在書中讓蘇格拉底把自己從民眾中超脫出來的現(xiàn)實解釋為神的幫助;另 一方面則很現(xiàn)實的把解決難題的途徑指向了教育——在書中他對整個國家的教 育體系和培養(yǎng)哲學王的教育方法都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并且提出了“哲學教育” 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
對國家教育體系的設計。
。ㄒ唬⿵娬{(diào)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對學前教育的詳細規(guī)劃強調(diào)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柏拉圖教育思想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理想國》第二卷中涉及到對“護衛(wèi)者”這一群體的`培養(yǎng)時,柏拉圖指出“凡事開頭最重要。 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 能塑成什么形式!睘榇怂貏e建議以做游戲、聽故事和音樂熏陶等多種形式來 教育兒童,以達到培養(yǎng)兒童正義、勇敢、節(jié)制等美好品質(zhì),實現(xiàn)個人和諧全面發(fā) 展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柏拉圖著重強調(diào)的是對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他指出,帶 領兒童做的游戲必須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給兒童聽的故事、音樂都必須是經(jīng)過嚴 格審定的,符合社會道德評判標準的最優(yōu)美高尚的作品,而那些描寫虛偽、丑惡、 妒忌等的故事必須被剔除,這樣才能使兒童的心靈得到陶冶,把真、善、美的種 子埋在心底,使之受益終身。
(二)初等教育的規(guī)劃
等兒童過了 6 歲,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就變成了音樂和體育,并輔以詩歌和各 種高級的文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一個人達到內(nèi)外的調(diào)和一致,因為“我注 意到那些專稿體育鍛煉的人往往變得過度粗暴,那些專搞音樂文藝的人又不免過 度軟弱!卑乩瓐D認為音樂是服務于人的愛智部分,而體育則是服務于人的激情 部分,把這兩種教育恰當?shù)慕Y合起來,不僅能使人的心靈和身體實現(xiàn)調(diào)和,更能 使一個人的愛智部分和激情部分配合得當,讓個體本身呈現(xiàn)出一種和諧、完善的 狀態(tài)。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柏拉圖指出文藝教育是兒童階段最重要的內(nèi)容,“一 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jié)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生了根, 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币虼嗽诔醯冉逃A 段,柏拉圖在理想的城邦里為兒童設置了專門的文法學校、琴弦學校和體操學校, 用以培養(yǎng)兒童靈魂中的低級部分,形成節(jié)制的美德,教會兒童辨別美,喜愛美, 并最終認識世上最美的東西——智慧。
理想國讀后感 篇9
我沒想到,我隨意讀的一本書,竟讓我邂逅了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我也沒想到,正是他,讓我從新對身邊的很多東西有了新的認知;甚至讓我對快樂,幸福,痛苦,善,正義,勇敢,激情,欲望,智慧,愛情等有了新的定義。
而正是這些新的定義,讓我多多少少地掃去了那些舊的理念,開始往另一條曲徑去通幽,而且,因為我不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選擇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勞孔,總是贊成蘇格拉底的。
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樂的',正義是善的,欲望與激情是惡的,而理念與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組合,愛要是蘇格拉底或伯拉圖的似的愛,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義的事,不做壞人……
但我不贊成天堂與地獄會接納好人與壞人,靈魂也不會脫離肉體而存在,更不會不朽,而且統(tǒng)治者不一定是哲學家,雖然他可能不是指我們現(xiàn)在的哲學家,但絕對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現(xiàn)在可以說為什么要感謝他了,其實我那兩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認同著物質(zhì)與金錢是最好的快樂,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屬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所默認的幸福之上,并把他作為一種追求。
怎么說呢,就象伯拉圖在理想國所寫的,我是金,銀,銅的混合體,雖然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最好的比喻,他們在我靈魂里不協(xié)調(diào)的運作?墒,蘇格拉底說,可以讓善駕御其他兩種,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東西,就是那種,當然,哪一種,這是我的一個理念。
理想國讀后感 篇10
正義,我們應該怎么做?
柏拉圖在討論正義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兩千多年后的桑德爾也在研究關于正義的問題。據(jù)說,桑德爾教授在公正課,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說明很多青年才俊也對正義充滿疑惑。這就更讓柏拉圖想不通了,至少在他看來,《理想國》里,關于正義的問題已經(jīng)一勞永逸的解決。
從什么是正義的討論,到如何建立一個正義的城邦,讓所有公民各司其責的生活在理想的國度中,柏拉圖差不多給了世人一份理想國建設指南,在這份指南里,他幾乎討論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細節(jié),從不同公民的位置,到領導人的培養(yǎng),從婦女的地位,到孩子的教育……簡而言之,后世的一切政治意識形態(tài),都能在他這里找到源頭,匪夷所思的是,他還把這一切建成完整的思想體系,貫穿于整個關于正義的討論中。
完美嗎?很完美。柏拉圖對自己的這套理論自信嗎?不見得。因為所有的討論完成后,他不得不講一個靈魂轉(zhuǎn)世的故事,威逼利誘,勸人做正義的事。
那么,什么是正義的行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顯然不會完全同意柏拉圖的答案。這個被一代又一代思想家,反復思考的大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至于該怎么做,就更是見仁見智了。
好在,人們在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會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只用謀生就夠了。
理想國讀后感 篇11
斷更了半個月,忙忙碌碌,不知道干了點什么。
今天把前段時間讀完的理想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也算給自己讀這本哲學著作一個簡單的交代。
前言:這本書說他熱門,沒有幾個人沒聽說過這本書;說他冷門,卻又有很多很多人沒有讀完過這本書;對我自己來講,小時候看著犯困的書,長大了依舊看著犯困,但不同的是,這次時間很充裕,終于慢慢的啃完了這本書。
這部作品針對當時的城邦奴隸制危機時期的現(xiàn)實政治與社會文化問題, 柏拉圖用他的`哲學理念去打造一個他認為的理想國家的概念。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的國家必須要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之上,因為他認為正義是一個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基石。
《理想國》里關于教育的論述也十分有趣,對于個人的教育,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包含理性、激情、欲望三個部分:
理性部分是“人們用以思考推理的”, “用來學習的”, 這是人心靈中最高貴的因素, 正是這部分, 把人與野獸區(qū)別開來;激情部分是人們“借以發(fā)怒的那個東西”, 根據(jù)它“永遠整個兒地是為了優(yōu)越、勝利和名譽”, 可以稱之為“愛勝”部分;欲望部分是心靈的最低級部分, 是“無理性部分”, 它表現(xiàn)為感官的需要, 如物欲、情欲等, 根據(jù)欲望主要為了利益、而“金錢是滿足這類欲望的主要手段”這一點, 可以稱它為“愛利”部分。
反省自己、觀看旁人,不得不感慨大哲學家對于人性的洞察如此的高明,可謂看透人心、時刻提醒自己。
其他部分也很好,有時間繼續(xù)更,現(xiàn)在要打游戲去了哈哈哈哈。
理想國讀后感 篇12
《理想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寫的,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這本書講述了柏拉圖對國家的構建、治理和正義。這本書代表古希臘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相對比較理想化的一種社會。
其實我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上學的時候總會聽到關于烏托邦空中樓閣、柏拉圖式戀愛等等關于這本書的一些側(cè)面的評論。國家層面的`理論,年紀太輕體的我始終無更深的理解,所以分享使我最感興趣的部分的柏拉圖式的戀愛,當然我也是以這個為切入點的,很多人都以為柏拉圖式戀愛是精神上的戀愛,并無男女之情的愛情。
而我讀完這個部分的時候我覺得柏拉圖式戀愛是,相愛的兩個人思想精神層面高度同步,愛侶之間最害怕的應該是同床異夢,相互猜忌,表里不一,口口說愛你的并不一定是真的愛你,但是從來沒有對你表示愛意的,從不關心你的人肯定是不會珍惜你的人。
在現(xiàn)代物欲橫流的社會,每個都人欲望都很強,我讀完后更向往著這樣的戀愛觀,“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掙錢養(yǎng)家”,這話聽著沒有毛病,可是最后能實現(xiàn)的有幾個人?
想要對方掙錢養(yǎng)家,自己貌美如花,但彼此之間的思想南轅北轍,這樣的戀愛和婚姻也不長久呀,所以柏拉圖式戀愛應該是兩個思想高度一致的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在生活中相互包容和理解,彼此相互支撐對方并肩而行,舒婷說:"我愛你,也愛你腳下的土地。"的那種境界。
回到最原始的追愛,大家追求的僅僅是一份真摯的感情,沒有外部附加條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并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只是有些時候在追求的過程中,他或她并沒有達到彼此心目中向往的“柏拉圖式的戀愛”僅此而已。
所以耐心等待,會在對時間里相遇對的人,皆大歡喜,遇到屬于你的柏拉圖式戀愛。
理想國讀后感 篇13
讀完了《理想國》,剛開始讀的時候其實內(nèi)心的沖擊和情緒還是很多的。這本書前半部分在用批判性的思維在讀。
首先,明白下面這些,初讀《理想國》的人應該就可以平靜一些了。理想國,它就是個“理想國”,不能夠把它當做現(xiàn)實世界,用現(xiàn)實世界的思維,和普世價值觀等去思考和對待。不用太較真。
也不能認為被冠之“理想”二字就是說明這個國度盡善盡美只是現(xiàn)實中做不到,讀前四章的時候看到有些部分帶有一定的愚民文化,也有完全不符合普世價值觀和人文主義觀點的地方。
所以,在理想國中,不能夠用普世的思路來理解他們的思想,很多都是非現(xiàn)實的一種假設,很多地方的設計不符合人性,有些地方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也有很多地方令人無法贊同。
其次,走進理想國的國度。
理想國中的詩歌,曲調(diào)等藝術是被剔除了一些描寫死亡的恐懼,悲傷,痛苦的內(nèi)容,留下表現(xiàn)忠誠,善良和勇敢等的主題。理想國所描述的人性被剔除了人性的負面和人性之惡。理想國度的'國度還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人必須根據(jù)自己的性情選擇職業(yè)。想要尋求正義,應該先尋求一個國家的正義,然后再尋求個人的正義,先有國后有家。
這些是理想國的設計和藍圖。
其中,理想國中有對救治病人的觀點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相符,與人文主義觀點相駁,認為老弱病殘沒有生存和救治的權利。
也有在后面,關于男女的論述,體現(xiàn)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又實屬難得。
如笛卡爾所說,人們的意見之分歧,是因為我們由不同的路徑引導我們的思想,或者各人的思想不是針對同一件事物的緣故。所以,無論如何,有些地方持著與書中所描述的不同的觀點,引發(fā)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
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思考,讀讀《理想國》吧,盡管可能這不是這個符合人性以及真正理想的國度,但是里面也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理想國讀后感 篇14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復活的蘇格拉底安排了諸多精明的詭辯家作為對手,使蘇格拉底在不斷地追問和質(zhì)疑中,娓娓道出“正義”的含義。對手越是強勁,就越能夠顯示出蘇格拉底的英明,即顯現(xiàn)出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理想國》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致,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tǒng)一。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chǎn)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
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nèi)松缆返倪x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說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該考慮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zhì),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fā),不能簡單照辦,還要考慮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后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tǒng)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己不利而對被統(tǒng)治者有利的法規(guī)要被統(tǒng)治者執(zhí)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tǒng)治者,當他是統(tǒng)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為統(tǒng)治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如果一個人具備所假定的哲學家的天賦,并且得到了合適的教導,必定會成長而達到完全的至善,然而,這些配的上哲學的人會受到環(huán)境的敗壞,因而離棄了哲學,"使她孤獨凄涼"。所以,"剩下來配得上研究哲學的人就只有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了:他們或是出身高貴又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處于流放之中,因而沒受到腐蝕,依然在真正地從事哲學;或是一個偉大的靈魂生于一個狹小的城邦,他不屑于關注這個小國的事務;少數(shù)人或許由于天賦優(yōu)秀,脫離了他所正當藐視的其他技藝,改學了哲學;還有一些人,也許是我們的朋友塞亞格斯的缺陷束縛了他們,須知就塞亞格斯而言,背離哲學的所有其他條件都是具備的,但是他病弱的身體使他脫離了政治,沒能背離哲學。
那蘇格拉底所謂的"理想國"是不是現(xiàn)在不會有,過去不曾有,將來也決不可能有的呢?針對眾人的疑問,蘇格拉底給出了其"理想國"存在的可能條件:"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些極少數(shù)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無論他們出于自愿與否),并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在正當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時,只有這時,無論城市、國家還是個人才能達到完善。
理想國讀后感 篇15
最初認識柏拉圖,是在初中歷史課上。真正接觸柏拉圖著作,是前幾天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理想國一書,說實話,對于我這樣一個哲學小白來說,讀起來很是覺得生澀拗口,當時越看越覺頭疼,于是只草草看了開頭幾章。
后來,我刷到這樣一篇文章:讀書一般可分為三個區(qū),舒適區(qū)內(nèi),閱讀者閱讀毫無難度的讀物,雖處于心理舒適的狀態(tài),但進步緩慢;伸長區(qū)中,閱讀者閱讀有一定難度的讀物,感到某種程度的不適,但跳一跳還是夠得著,理解力提升明顯;恐懼區(qū)里,閱讀者閱讀難度過大的書,由于超越能力范圍太多,感到嚴重不適,難以卒讀。
很多人都只愿意待在舒適區(qū)和伸長區(qū),不愿意去挑戰(zhàn)恐懼區(qū),讀完此文,我深受觸動,決定去攻克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書。
在這篇文章的驅(qū)使下,我又翻開了《理想國》這本書。剛開始時依舊是難熬,整本書是按對白來寫得,我甚至都分不清誰是誰,誰說了什么觀點。只模模糊糊感覺好像一直在說什么是正義,我看著哲學家們把正義的定義從欠債還債就是正義到正義就是給每個人適如其份的報答再到正義即強者的利益。我仿佛就看到哲學家們在我面前激烈辯論。
慢慢的,我投入進去。
翻開下一頁,第二章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不由得一驚,第一章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在第二章中,哲學家們依舊在討論正義。
不同的是,柏拉圖從中引伸了城邦正義,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則,將城邦定義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做好自我份內(nèi)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nèi)的事”,任何人都要服從城邦正義,個人正義應當讓位給城邦正義。
從柏拉圖關于正義的.定義可以看出,他所謂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級別職務,具有等級區(qū)分,由此城邦分為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因此他所謂的正義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
俗話說得好:“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本書每一章都寫得十分精彩,但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婦女兒童的問題,不得不說,柏拉圖盡管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學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臘還是有其局限性的。而這本書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對待婦女兒童的問題上。
柏拉圖式非常看重兒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婦女兒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資源。但是這樣完全將婦女兒童當成了一種附屬品的態(tài)度,局限了其對婦女作用的正確估算。他不將婦女當成一種完全的客體,而是當成一種貴族政治的統(tǒng)治需要,這也表現(xiàn)出他對貴族生活的渴望。
而柏拉圖對貴族的渴望,最主要是表現(xiàn)在他提出的哲學王理論。他認為在一個理想城邦之中,應由擁有知識的哲學家擔當統(tǒng)治者,并稱之為“哲學王”。
《理想國》這本書是我接觸的第一本哲學著作,盡管我在看完這本書后也不太懂何為正義,但其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對!一定不放棄。我想:讀完此書,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對哲學的理解,更是學到了哲學家們認真執(zhí)著的精神。也希望這樣一種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動力永遠存在于我心中。
理想國讀后感 篇16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柏拉圖有別于一般的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哲學家,他在《理想國》中提出政治就是人民的生活,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提前預告了后世多年來為政治作斗爭的人類歷史。
柏拉圖想要締造一個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這也是要建立在政治統(tǒng)一的基礎上的。我國古代也有位與他思想相近的文人,叫陶晉,字淵明,他的《桃花源記》就體現(xiàn)了柏拉圖的這一思想,追求平靜美好、和諧友善的生活。對于這樣的完美,人人趨之若鶩。只是我們是否人人都能做到一輩子波瀾不驚,不與任何人產(chǎn)生矛盾的目標呢?試想一下,難道你能容忍別人毫無理由地指著你的`鼻子唾罵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嗎?難道你能在戰(zhàn)爭來臨前淡定從容地將生死置之度外嗎?你不能!因為每個個體都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而每個人生來不同,有不同的價值觀、人生境遇和思想。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風箏》,光是念題目,就有著新鮮而深刻?涵義。每個人都有理想,這?一位老師少了只腿,可他不氣餒,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越飛越高。他一個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著自己的腿的人強多了。身為老師,瘸了是非常麻煩的。也許,他的理想是好好當一位老師,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風箏上,每次都特別的高,飛得特別的好,他的理想離他根本就不遠了。
“圓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沒有它,劉老師不可能那么那么的偉大,說不定沒了它,劉老師就還在病床上呻吟呢!那在現(xiàn)實中,這根拐杖就是我們精神的支柱。劉老師瘸了還能這么的精神,我們呢,四肢齊全,可對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沒邁過一步,對嗎?
也曾試過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讓它飛高飛遠,讓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卻沒有達到:我寫過一封書信,上面的內(nèi)容是懺悔,要自己好好學習,相當于計劃表,可當我想做這件事時,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給撕了。我實在想不通,劉老師的理想率已經(jīng)少了一大半,他卻能挺過去,而我,懶惰得連自己條件充足了還不知足,還跟自己的理想慪氣,我真不應該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有了曲折挺胸抬頭;驕傲了,自己改過;飛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飛吧!
理想國讀后感 篇17
今天讀完柏拉圖的《理想國》,終于對這部著名的作品有了一點親身的認識,雖然還談不上理解,但是想把自己看后的收獲寫下來,或者說是一點總結吧。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圍繞“正義”這一話題而展開討論的,并致力于解答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是正義;人們?yōu)槭裁匆獙嵭姓x;什么樣的政治最正義。文章開篇就由幾位智者為正義下了定義:有人說,“正義就是給予每個人恰如其分的回報”;有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有人說“正義是弱者為謀求最大利益而相互達成的契約”,而對于這些觀點,柏拉圖都借蘇格拉底之口給予了否認。那么什么才是正義呢?
而柏拉圖討論正義的過程中,不僅要證明正義比不正義善,正義的人比不正義的人幸福,更要表達這樣一種思想,那就是正義的城邦比不正義的城邦更加的和諧而美好。他說:“我們所要尋找的正義,就是能使人和國家成為正義的人和正義的國家的這種品質(zhì)!卑乩瓐D認為只有理想的城邦才擁有完整的正義,所以就要構建理想的城邦。理想城邦的構建有三個階段:1、生產(chǎn)者階段;2、輔助者階段;3、統(tǒng)治者階段,他們之間沒有時間上的順序,而是邏輯存在的關聯(lián),這三個階段又對應三個等級:生產(chǎn)者等級;輔助者等級;統(tǒng)治者等級。而一旦這樣的城邦形成,人們便可從中找到城邦最重要的品格: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而正義恰恰又是它們當中最重要的,“正義是能使智慧、勇敢、節(jié)制產(chǎn)生并保持的一種品質(zhì)!庇腥ざ腔鄣氖牵乩瓐D在在《理想國》一書中,總是將城邦的討論加諸于個人,所謂大中見小,有時個人的討論又見諸于城邦,所謂以小見大,因為他認為人的美德和精神與城邦相應要素間是同構的。因而與城邦三個階段相對應地,人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他認為,在人身上,當激情服務于理性,當欲望服從于理性時,人就是最正義的人。而在城邦中,統(tǒng)治者代表的是理性,輔助者代表的是激情,生產(chǎn)者等級最低,代表欲望。由此折射出城邦的正義乃是三個等級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相互輔助所達到的最善。“然而正義不是關于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關于內(nèi)在的,即關于真正本身,真正本身的事情。”所以柏拉圖的正義觀還強調(diào)內(nèi)在。
為了說服人們相信這種等級劃分的合理性,柏拉圖還引入了“神的力量”,他說,神在造人時,向一部分人身體里注入了黃金,這一部分人最高貴,將成為統(tǒng)治者,一部分人身體里注入了白銀,這些人將成為輔助者,其余人則被注入了銅,他們將成為生產(chǎn)者。
接下來是討論正義如何實現(xiàn)。為了實現(xiàn)正義,柏拉圖主張采取兩項措施,即教育與公有制。這兩項措施都是針對護衛(wèi)者(包括統(tǒng)治者和輔助者)的,與生產(chǎn)者無關。教育旨在培養(yǎng)出道德和能力個方面都合格的護衛(wèi)者,是他們既能勝任自己的職責,又能滿意自己的職務。實現(xiàn)公有制旨在為消滅護衛(wèi)者的私有觀念提高保障。護衛(wèi)者的教育包括文藝教育和體育教育,當然他所說的“文藝”范圍廣泛,決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藝”,而相當于今天我們說的“文化”。他主張在文藝教育方面,要從小從善的方面引導孩子,規(guī)定他們讀什么樣的書,聽什么樣的音樂。實行公有制包括婦女、兒童、財產(chǎn)公有。不要說今天,這在當時都是難以想象的,可見柏拉圖的思想具有很強的理想色彩。關于子女公有大體是這樣的,父母將不知道自己的兒女是誰,而把在那個特定時段出生的孩子都看作自己的兒女;兒女也將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這樣,城邦上層等級就形成一個真正的大家庭,不分你我,實現(xiàn)了高度統(tǒng)一。
下面就是討論理想城邦的最高統(tǒng)治者了。在柏拉圖的觀點里,在理想城邦之中,應由擁有知識的哲學家擔當統(tǒng)治大任,稱“哲學王”。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分為四個狀態(tài):想象、信念、理智和知識,前兩者屬于意見,后兩者屬于理性,一般的人只擁有意見,而哲學家的靈魂才擁有理性。在這一章中,柏拉圖給我們打了個生動的比喻,就是著名的“洞穴理論”,他說哲學王就是那個走出洞穴,了解到外部真實世界的學成歸來者,他的志向和任務是用自己所獲得的知識來改變洞穴中人的錯誤認識,而他所面對的阻礙就是囚徒們對無知的堅守。所以說哲學王不僅要是一個擁有超然智慧的智者,即自身已達到一個崇高的境界,還要有克服愚昧的被統(tǒng)治者的無知的反抗的信念與能力。這同時也正是他要說明的當下哲學家不吃香的原因,那是因為人民足夠無知,還沒有意識到哲學家的大智慧與大能力可能產(chǎn)生的對社會進步的幫助,當然也在于這種哲學家的難求。從這里可以看出,真正的“哲學王”必須具備(我把它理解為)“超然”與“回歸”兩種品質(zhì)(“超然”即超人的智慧與知識,“回歸”即回歸到世俗人當中來統(tǒng)治世俗世界)。
最后柏拉圖論述不正義的城邦和不正義的個人。她從歷史和現(xiàn)實中總結出四種政治體制,包括斯巴達榮譽政制、寡頭政制、平民政制和僭主政制。柏拉圖詳細討論了四種政制的更迭原因和形成過程,他認為這四種政制都是不正義的,且一代不如一代,榮譽政制以勇敢取代智慧,寡頭政制、平民政制、僭主政制則分別以財富、自由和無限貪婪取代智慧。這樣一來,無疑柏拉圖所構建的理想城邦則是正義的,因為哲學王是真正擁有知識和智慧的人。與此相對,不正義的人則是人格中的激情和欲望超越了理性。
理想國讀后感 篇18
今年的上課老師讓讀柏拉圖《理想國》,對于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的名著,似乎在我們這天的人看來是不怎樣樣的,因為在我們這天的理解中我們看到書中的一些對話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實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我們忽視了我們就應關注的東西,我們只是明白在我們這天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是不怎樣樣的,在我的老師組織的課堂的討論上邊,很多人都在從這樣的理解上誤解柏拉圖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我的理解中或許在我們閱讀的首先就應更加的關注柏拉圖的寫作才背景和他自我的很多的背景,這樣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們務必在理解著作的首先明白了作者的自我的背景,或許我們的了解會更加的寬容一點,我們或許在我們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來應對自我的閱讀的困難。
我們明白,柏拉圖的《理想國》寫作于古希臘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的背景讓我們明白柏拉圖的思想是屬于那個時代的,當然我這樣說的目的不是說他的思想不能夠啟迪我們這天的人們,相反的是,柏拉圖的著作啟發(fā)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開發(fā)他們自我的思想的領地,柏拉圖的《理想國》在古希臘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學”的意思,這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學》是一個名字,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說的一個資料,在之后人們的翻譯的過程中西方人將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時是翻譯為了這天的英文“The Republic”拉丁文詞根,所以英文的翻譯自然就是“The Republic”,我們的國人在翻譯英文的時候翻譯為了"共和國","國家篇"或者是我們這天在理解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一種關于自我的制度的建設的一種期盼,你是否理解這樣的目的,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或者理解那樣的文本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無法回避的想到我們自我的環(huán)境和我們自我的制度是否能夠適合于我們自我的生存,于是我們翻譯的理想國也就在這樣的了解中定了下來,其實在我自我的理解中柏拉圖的是一個十分的現(xiàn)實的政治的東西,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理想的環(huán)境中想象的東西,但是我們曲解了柏拉圖的理解,從題目的翻譯上我們就能夠看的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國是空想的,卻不明白那是一個經(jīng)過當時現(xiàn)實的思考而做出的一個高于我們的實際的制度建制的一個政治的東西。
關于柏拉圖,蘇各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個出生在雅典的貴族的后裔,在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交戰(zhàn)的時候出生,那個時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經(jīng)去世,其實當時的人從荷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一些東西,在柏拉圖成長后,那個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結束,戰(zhàn)爭的結果驗證了斯巴達人在圣廟中乞求的預言,雅典戰(zhàn)敗了,于是,外受到斯巴達人的壓迫,內(nèi)受到自我的統(tǒng)治者的壓迫,人民的生活能夠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狀況,柏拉圖開始在進行了自我的考察結束后開始建立自我的理論體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就展此刻我們自我的面前。
關于正義的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想法《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nèi)绾稳ダ斫庹x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么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diào)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需要從我在上一次的筆記中說的,我們要明白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fā),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就應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fā)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狀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學王的統(tǒng)治下或許是這個樣貌的,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難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說我們那樣的理解是一個狹窄的理解,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所以,嚴格的區(qū)分的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在這天這樣的時代中正確的理解柏拉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樣的原因我們在分清了這樣的正義的劃分后,我們就要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我分內(nèi)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許和古羅馬的烏爾比安說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蛟S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qū)別的,等級的劃分并不必須意味著必須是一個級別的劃分,或許還有一個秩序的要求,這一點是我在課堂的討論中從同學的言論中得到的啟發(fā),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一書中說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圖要建立自我的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思考到一個城邦對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圖的關于人就應各做個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內(nèi)在的素質(zhì),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我屬于自我的稟賦,所以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就應從事的事業(yè),那是正義的。這是柏拉圖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倒出個人的正義,但是在我自我的理解中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于當時的城邦的正義的,在我們這天的時代,關于正義的描述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于這些,在我們這天討論的更多的或許是個人的正義了,所以對于這樣的問題對于這天的時代是個艱難,所以在那里不做更多的論述。
理想國讀后感 篇19
《理想國》第一卷大體由三組對話組成。首先是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的對話,接著是與克法洛斯的兒子珀勒馬科斯的對話,最后是和忒拉緒馬霍斯的對話,討論的中心議題是什么是正義。這三組對話中,與克法洛斯的對話以討論老年問題為起頭,逐漸引入了正義的主題,與后面兩個人的對話是對這一論題的進一步深入。值得注意的是,克法洛斯和他的兒子屬于商人階層,而忒拉緒馬霍斯是智術士,屬于帝王師的角色,因此蘇格拉底與他們的對話針對他們各自所屬階層的思維特點,運用詰問法迫使他們不得不認識到其對正義概念的錯誤認識。這則讀書筆記僅分析梳理蘇格拉底與珀勒馬科斯的對話。
前面說過,珀勒馬科斯出身商人家庭,所以他對正義的看法具有典型的商人思維特點,即總是把正義和利益、功用等功利性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在與蘇格拉底對話的一開始,他沿用西蒙尼德對正義的定義,正義就是把欠每人的東西還給每人。蘇格拉底問他,如果某人把某物交人托管,當他索回時如果他頭腦不正常了,托管人是否還應該歸還呢,因為托管人如果歸還了,對他并無好處。珀勒馬科斯意識到這個定義是有問題的,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應當歸還的。于是他修改了正義的定義,即正義是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做好事,決不做任何壞事。這意味著,如果歸還朋友的東西,可能反而會造成朋友的損失的話,則不應當歸還。蘇格拉底馬上發(fā)問,那么對仇人呢,如果欠了仇人的東西,應不應該歸還?珀勒馬科斯回答說應該歸還,因為仇人之間所欠的,無非是一些壞事。蘇格拉底借著對方的思路作了總結,西蒙尼德對正義的定義,實際上就是給與某人他所應得的東西,即應該給予朋友好事,給予敵人壞事,因為根據(jù)前面的定義,朋友就應該得到好處,敵人就應該得到壞處。
由此引入對話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蘇格拉底進一步總結對正義的新定義,即正義就是對待朋友好,對待敵人不好。珀勒馬科斯認可了這個新定義。蘇格拉底繼續(xù)發(fā)問,以檢驗這個定義是否妥當。注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蘇格拉底把究竟什么是正義的問題,轉(zhuǎn)換成正義有什么用的問題。面對這個轉(zhuǎn)換,珀勒馬科斯絲毫沒有察覺,更沒有提出異議,這是因為他的商人功利思維的慣性在作崇,看待一件事情時,往往以考慮其功用性代替了對事物本身的思考。蘇格拉底正是利用了他思維的盲區(qū),來達到對他的引導。蘇格拉底問,正義的人,在什么情況下最有能力去幫助朋友,損傷敵人?回答是在戰(zhàn)爭中。那么,不打仗時,正義的人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珀勒馬科斯認為和平時期正義也還是有用的。蘇格拉底于是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在下跳棋時,是正義的人有用,還是跳棋手有用?回答當然是跳棋手。又問堆砌磚塊石頭時呢?回答當然是建筑師了。這時,珀勒馬科斯提出在用錢的方面正義的人是有用的。蘇格拉底隨即指出,在使用錢購買物品時,相關有專業(yè)知識的人要比正義的人更合適。珀勒馬科斯只好退而求其次,說在保管錢時,正義的人是有用的。蘇格拉底說把錢存放起來,也就意味著錢閑著,沒有發(fā)揮作用,也就是說,在錢沒用時,正義才有作用。珀勒馬科斯不得不勉強同意這個說法。蘇格拉底又用修剪葡萄的刀、盾牌、里拉琴等例子,來進一步說明正義在每件東西被使用時無用,在它們閑著無用時才有用。推理到這個地步,珀勒馬科斯又只得無奈地承認“也許如此”。至此,蘇格拉底對話的階段性目的達到了。他做了小結,說如果正義只能對無用的東西有用,那就決不可能是有價值的東西。也即從功用的角度來探討正義問題是此路不通的,由此又轉(zhuǎn)入對話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一開始,蘇格拉底為了鞏固以上結論,稍稍退后一步,用幾個例子說明即便正義的人在保護錢財時是有效的,但同時也可能成為有效偷竊錢財?shù)母`賊,進而得出正義仿佛是某種竊取的藝術,盡管是對朋友有益而對敵人有害。這個結論顯然是荒謬的,說明如果我們堅持從功用的角度來論證正義的話,推論到最后難免會得出荒謬的結論。這時候珀勒馬科斯已經(jīng)暈頭轉(zhuǎn)向了,可又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他說,“我已弄不清我自己剛才所說的話了!钡匀粓猿终x是給朋友利益,給敵人傷害。
蘇格拉底這次又從朋友、敵人的定義入手,來說明這個定義的不可靠。他說,朋友可能會是表面上看起來有用,事實上并非如此,敵人也是這樣。那么,就有可能使好人成了敵人,壞人成了朋友。這個時候,就會因為朋友是壞人而傷害朋友,因為敵人是好人而幫助敵人,這一結果顯然與上面的結論(也即西蒙尼德的意思)相悖。珀勒馬科斯說,這是因為沒有正確地給朋友和敵人的概念下定義。他說,應該好人是朋友,壞人是敵人,用這個認識對正義的概念進行新的修訂,即正義是做對朋友有利的事,如果他真是好人;做對敵人有害的事,如果他真是壞人。珀勒馬科斯認可了新的定義。
但是,蘇格拉底有了疑問,“一個正義的'人能傷害任何人嗎?”珀勒馬科斯認為這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正義的人對那些敵人和壞人就應當予以傷害。蘇格拉底問,音樂老師能讓人失去樂感嗎,騎馬教練能使人失去騎馬藝術嗎?珀勒馬科斯認為不能。那么,蘇格拉底反問道,有正義的人倒能使人失去正義?如同熱的功能并不能使物冷卻,而是與之相反;干的功能并不能使物潮濕,而是與之相反;那么好的功能也不可能使物受損,而是與之相反。有正義的人是好人,所以傷人并不是正義者的功能,不管對方是朋友還是敵人。非正義者才具有傷人的功能。蘇格拉底最后作了總結,那些憑著“把所欠的東西還給每一個人是一件正義的事”的觀點的人,從而認為有正義的人應該給敵人造成傷害,給朋友帶來利益。這樣的認識并不明智,不正確,傷人絕不是一件正義的事情,只有那些專制者之流,或是某個認為自己擁有大權的富豪才會這樣認為。至此,珀勒馬科斯同意了蘇格拉底的觀點,否定了自己局限于商人思維,而從功用的角度給正義下的定義。但是,以上的對話僅僅推翻了對正義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頂多說明了正義不是什么,但正義究竟是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于是,對話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蘇格拉底與忒拉緒馬霍斯的對話。
理想國讀后感 篇20
讀完《理想國》第一卷,我感覺到心中有許多疑惑。也許是第一次讀這種對話體的書的緣故,腦子里總會帶著很多原來的讀書習慣,希望讀到某個截點的時候,可以停下來總結一下作者意圖表達的觀點,然而這種意圖總是落空。因為至少在這一卷,我們看不到作者對于觀點的任何直接陳述和論證,有的只是兩個人在對話。然而,即便我們追尋著這本書的主角——先賢蘇格拉底所說的話,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很難找到任何實質(zhì)的觀點,只有一些看似是蘇格拉底所支持的觀點。關于正義,蘇格拉底到底是認為它是有用還是無用?蘇格拉底真的認為“心懷正義的人顯然是某種竊賊”嗎?還是說,他認為“正義的人根本不能傷人?”
就在對于問題的疑惑之中,我漸漸發(fā)現(xiàn)了一個真相:蘇格拉底只是在提問,從來沒有提過任何自己觀點。是的,整個對話的開始,就源于蘇格拉底對于克法洛斯的'一個質(zhì)疑:償還從他人那里拿回的東西到底算不算正義的定義?
對于克法洛斯的這個定義,我們讀者初次讀到時,恐怕不能發(fā)現(xiàn)有什么問題,甚至會十分認同。但我們?yōu)楹卧诟S著蘇格拉底的問題進行思索之后,會忽然發(fā)現(xiàn)這個定義事實上是極度荒謬的呢?我認為,其實是因為我們從未嚴密仔細的思考過“正義到底是什么”這樣的問題。
殺人償命是正義么?如果這個殺人者是為了防衛(wèi)他人侵犯呢?如果這個殺人者殺人行為本身是執(zhí)法行為呢?即便不屬于前面兩種情況,償命能救活死者么?讓一個母親的眼淚匯入另一個母親眼中就算正義么?
先把正義放一邊,思考一個簡單一點的問題。筆的定義是什么?是用來寫字的物體?石頭也可以在樹上寫字,手指咬破也可以寫字,這些也是筆么?船的定義又是什么?在水上漂浮的載人工具?那竹筏算不算船?可以容納一個人并浮在水面大盆子算不算船?氣墊船這種近似于飛行狀態(tài),算不算漂?它有是不是船呢?
事實上,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中許多我們熟悉的事物,我們在認識它的時候我們依賴的只是前人告訴我們的結論。就如同,珀勒馬科斯對西蒙尼德的結論的引用?墒聦嵣,他最后發(fā)現(xiàn)他自己都不了解西蒙尼德真正想說的是什么,自己從未檢驗或思考西蒙尼德的結論,卻已經(jīng)在使用它了。坦白講,這種狀態(tài)是愚昧的,并且我們很多人都如珀勒馬科斯一樣,在遇見蘇格拉底之前從沒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愚昧。
如果我們想擺脫愚昧,就必須先正視自己的愚昧,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愚昧,即知道自己的無知。
理想國讀后感 篇21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shù),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xiàn)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系也一直為后人稱道。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羅素先生評價柏拉圖的《理想國》時說,這篇作品有一個藍本,是斯巴達和它的立法者萊庫格斯。無數(shù)青年讀了這類著作,燃燒起雄心,要做一個萊庫格斯或者哲人王。
柏拉圖認為的理想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xiàn)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xiàn),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我不敢奢望對《理想國》中所有的思想妄加揣測,只好在自己的知識范圍之內(nèi)加上自己的興趣點,認真研讀分析《理想國》中關于哲人、王和國家的關系。
柏拉圖首次提出了讀書人,或者說哲學家的“入世”說,他認為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而政治家只有在擁有了哲學思維之后才真正的能夠治理和統(tǒng)治好國家。
如此,“哲人王”則成為柏拉圖在《理想國》里提出的最理想的君王。
“哲人王”領導的城邦是柏拉圖理想的城邦制度。我國古賢孟子在孔子“內(nèi)圣”基礎上開出了“外王”的理論。他認為,國家的元首必須是道德的領袖,如古代的堯舜。佛教也認為,最好的人間制度是轉(zhuǎn)輪圣王用“十善”治理國家。這么多先賢都認為天下最好的制度是圣人治下的制度。而我們所說的“哲人王”是個泛指,指的是一個好的王者,智慧者,仁愛者或圣人!罢苋送酢敝贫染褪悄撤N君主制或者貴族制度。
緣何古今中外的圣人先哲大多偏愛“哲人王”制度?我想柏拉圖在這點上和其他先哲應該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吧:
1、君主制的優(yōu)點
如果君主是“上帝”,那么這樣的君主制無疑是人間最好的制度。原因如下,君主制的效率是高的,因為君主一聲令下,大家立刻執(zhí)行;君主制的決策是最正確的,因為最智慧的人當了統(tǒng)治者,他的決策是人間所可能的最好的決策;君主制是“最人道”的,因為“最慈悲”的人當了君主;君主制下的人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無憂無慮。所以,柏拉圖認為“哲人王”統(tǒng)治下的城邦是理想國。
2、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是成文的,是經(jīng)過歷史傳統(tǒng)慢慢形成的,是由人制定的。正如佛教的戒律,并不是刻意要有這么多戒律的,而是每當出現(xiàn)一些不如法的事,佛陀就召集僧團制定一些新的戒律。如此下來,慢慢才形成了比丘戒等戒律
關于法律的局限性,柏拉圖在《政治家》里借客人之口說道:“因為法律從來不能用來確切地判定什么對所有的人說來是最高尚的和最公正的從而施予他們最好的東西;由于人與人的差異,人的行為的差異,還由于可以說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靜止不變的,所以任何專門的技藝都拒斥針對所有時間和所有事物所頒布的簡單規(guī)則!标P于法律的政治家可修改性,柏拉圖又說到:“任何一個人或一群人,無論是誰,他制定了法律,如果他在認為那些法律需要改進時著手對它們進行修改,難道他不是在盡力做著與我們的真正的政治家所做的同樣的事嗎?”
出現(xiàn)例外的、法外的情況時,怎么辦,由誰說了算?這就要歸之于“哲人王”類的人物了。在美國,大法官可以對一些例外的案件進行最高審判。所以,美國的大法官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行使了“哲人王”的作用。
柏拉圖的《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xù)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nèi)ダ眠@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里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卑乩瓐D在《理想國》的結尾如是說。
正義的哲學家做了王,也許,這是柏拉圖對國家的完美定義。
【理想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理想國》讀后感04-30
理想國讀后感04-25
理想國的讀后感02-10
《理想國》讀后感08-17
理想國讀后感09-26
理想國讀書筆記03-28
理想國讀書筆記03-11
理想國讀書筆記08-18
讀書筆記理想國04-26
理想國讀后感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