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通用2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在我們中國的老師與父母看起來是多么的溫馨。《覀儾⒉怀S眠@樣的話語。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第一感觸就是——從這一刻起,我要改變對孩子——也就是我的學生觀和教育觀。
第一篇章談到: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fā)火?”今天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xiàn)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薄澳阋呀(jīng)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薄笆茄剑 碑敽⒆犹幱趶娏业那楦兄,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這讓我聯(lián)想到:平時瑣碎的教學中,總有孩子不順我們的心,不順我們的意:追跑闖禍的,打架告狀的,不做作業(yè)的,午睡搗亂的……當負荷到極點時,我們老師難免帶有情緒,怒氣沖沖,可我們還是壓抑著,為了避免軌跡的教學行為,我們通常把學生晾在一邊,美其名曰“冷處理”,穩(wěn)定他的情緒,強制他不準發(fā)火。其實,我們大可以極快地調整心態(tài),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一種方式和語氣跟說一些理解的話,“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孩子聽了這話,我想孩子能立即感受到老師的心和他是相通的。你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溫暖了,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
其次讓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yī)生,僅有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yī)學知識是不能拿起手術刀為患者做手術的,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yī)生缺少專業(yè)的技能訓練。父母就應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y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shù)厥褂谜Z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之前,我還真以為憑我二十多年教育生涯和還算豐富的社會生活知識,足以應付教育中的一切問題?勺x了此書令我汗顏。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教育和自省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世界上本沒有高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許,最高效的往往也很危險,很功利。那么,就讓我們講究愛的技巧,遵循一種平衡、平和的教育模式,安全而有效,循序漸進地陪著孩子慢慢長大。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2
寒假準備了幾本教育書籍拜讀,有名家史作,活動方案,每本都是精華使人受益。可是我一不小心就違了常理越了綱,有益于我班主任基本功比賽考試的書沒好好看偏偏一頭扎進了海姆.G.吉諾特寫的一本兒童溝通指南《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被翻譯成31種股票語言,暢銷全球500多萬冊,徹底改變無數(shù)父母和老師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響當當?shù)拿曋率且环N尊重、理解、和平而又確實有效的溝通方式。
作為教育者,我經(jīng)常要和孩子們溝通,一個好的有效的溝通技巧也是我的立命之本。讀著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分析案例中溝通的成敗并思考自己平時在教育工作中的表現(xiàn),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話語的力量是多么偉大,作為教育者引導者確實可以以四兩撥千斤的架勢解決教育工作中種種難題。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有著憐憫之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溝通技巧可以讓百煉鋼化成繞指柔。
作為一線老師經(jīng)常會在教育工作中隨時遇到那些讓人煩惱的小事,情緒激動的孩子,面對孩子憤憤不平的情緒時我們通常的做法是采取冷處理,或者說教和批評的方式強制他不要發(fā)火。但是事情并沒有解決,孩子也沒有因此改變反而和老師產生距離和怨恨,有效的溝通應該是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先說出理解的話然后提出建議或意見。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fā)火?”然而這次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xiàn)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薄拔耶斎缓苁!薄澳阋呀(jīng)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薄笆茄!”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做出不恰當?shù)脑u價。
同時我也想到了上學期發(fā)生的一件事,課間我一走進教室小朋友們就激動的圍上來七 嘴八舌的說:“老師,小A打數(shù)學老師了!小A打數(shù)學老師了!”我一驚,發(fā)現(xiàn)小A正坐在座位上氣呼呼的瞪著我但是小身板卻在發(fā)抖,孩子們齊刷刷的看著我,等著我如何處置這個“大逆不道”的惡賊。這個孩子平時很內向也不愛表現(xiàn),很少會和同學打鬧更別說打老師了。這個學期數(shù)學代課老師剛來接班可能還不了解這個孩子這其中應該有所誤會。于是我不懂聲色的拉著小A跟他說,別怕來跟老師說說怎么了。來到辦公室之后他依然是氣呼呼的像個刺猬一樣,什么也不說,但明顯很害怕。不管我怎么撫慰他,引導他,他依然把我當成敵對面絕口不提。一個三年級的小朋友面臨這樣的“大事”或者也害怕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吧?金口難開我也難斷案,明顯小A有做錯了我又不想武斷的把他批評了事,只想知道其中緣由。突然想起曾經(jīng)有一教育戰(zhàn)線的同胞是用吃來解決某些武力事件的。于是硬是給這只小刺猬嘴里塞了塊怡口蓮,咱不生氣了,先來一塊消消氣,消消氣。甜滋滋的糖在嘴里融化,鼻孔里的氣也順勢弱了下去,豎起來的刺似乎也弱了偽裝的強勢下是一種不被理解的受傷。斷斷續(xù)續(xù)中知道他沒鉛筆,因為內向沒去同學那里借筆,于是扣了一節(jié)課的筆,一節(jié)數(shù)學作業(yè)課下來一個字都沒寫。然后當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后批評他的時候情緒激動點他就控制不住了。他認為自己不是故意不寫,但卻不會解釋。聽他闡述的過程中我先以理解感同身受的語氣體諒他:沒筆真糟糕,這節(jié)課你一定很不爽!是啊,老師相信你肯定不會故意不寫的。等他宣泄完情緒后再指正他的錯誤,學習用品要課前準備好,遇到困難以后可以求助同學或者告訴老師。但是生氣打老師的事情你自己覺得好不好?讓他自己認識錯誤并甘心情愿的去和數(shù)學老師道歉。我告訴同學們承認自己的錯誤并道歉并不是責備的意思而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的擔當。孩子們也對小A的表現(xiàn)表示理解和接納。之前冒著火氣大刺猬經(jīng)過溝通疏導之后變成了溫順可愛的小綿羊。
教育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fā)展!笔堑,教育要在溝通中展開,愛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之上。我希望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讓孩子能有這樣的信任,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首先,老師站在他這一邊,老師會幫助他引導他解決難題,為了讓他更好的成長。用包容的方式愛學生,愛這世界上最純真的人。那么,孩子們就會幸福的學習,我們也會快樂的工作。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3
今年暑假我讀了《孩子,打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看過這本書后心中有許多愧疚,同時又覺得特別幸運,能有幸讀到此書,讓我從錯誤中走出來,本文的作者是海姆·G·吉諾特,他是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書中向我們宣傳的是海姆·G·吉諾特的如何跟孩子溝通的創(chuàng)新思想。
教書近二十年,在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問題,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很多有同感的問題,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孩子交流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和孩子對話是一門有規(guī)則的獨特藝術,孩子說話的信息里經(jīng)常有需要我們解讀的密碼。孩子提出的問題里,往往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擔心、煩惱、憤怒、失望或者傷心。
書中談到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他一直拉著媽媽的手不肯放開。幼兒園的老師就陪著他們參觀幼兒園。這時候,這個小女孩,看到了墻上貼的小朋友們的作品,非常漂亮。這個小女孩就大聲地說道:“誰畫了這么難看的畫?”她媽媽就有點尷尬地說:“把這些漂亮的話說成這么難看是很不友好的”這時候站在旁面的老師就說到:“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單的畫”,這時候,這個小女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是因為她得到了她隱藏問題得到答案:“如果一個女孩畫畫畫得不好會怎么樣?”
在接下來的參觀中這個女孩又拿起了一個壞了的玩具消防車,自以為是的問道:“誰弄壞了這輛消防車?”她媽媽就責備地說:“誰弄壞了它跟你有什么關系呢?這兒你誰都不認識!笔聦嵣闲∨⒉⒉皇钦娴膶δ莻弄壞車的小朋友的名字感興趣,她只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小朋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理解了這個問題之后,老師是這樣說的:“玩具本來就是拿來玩的,玩的時間長了,它有時候就會壞!边@個時候這個孩子就松開了媽媽的手,高興得和媽媽揮手告別了。因為孩子從這個老師的兩次回答中得到了這樣的信息:“這個老師很好,即使畫兒畫得難看,即使把玩具弄壞了她也不會馬上生氣,我不需要害怕,呆在這里很安全!笨吹竭@里,我想到的是作為教師,我們心里的座右銘應該是:“讓我理解,讓我表現(xiàn)出我的理解讓我再用詞上不要表現(xiàn)出批評和譴責!
作為一個老師,那么多孩子的童年放在了你的手上,一個不快樂的童年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相信我們都會深深地擔憂自己會給孩子留下不美好的印象。那么我們就應該更加小心的、謹慎的去呵護每一個孩子健康地成長!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4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教育專著是美國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著,張雪蘭譯。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十二個章節(jié):
一、老師們的心聲;二、最佳狀態(tài)的老師;三、最差狀態(tài)的老師;四、一致的交流;五、贊揚的危險;六、管教;七、當孩子和老師發(fā)生沖突時:父母的角色;八、家庭作業(yè);九、鼓勵的故事;十、有益的做法和實踐;十一、老師與家長和學校管理人員的溝通;十二、學生們對老師的回憶。
本書借用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告訴我們如何與孩子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溝通,讀后我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老師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孩子容易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不會接受安慰,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例如:書中的“不解釋的安慰”,孩子哭著走到老師身邊,老師就抱起孩子安慰他,從不打聽哭的原因,孩子便會停止哭泣,臉上的表情好像在說:“你理解我,謝謝你”,這一點告訴我們“原因其實不重要,他們只是為了尋找安慰,而不是要你去診斷怎么回事”,我們老師通常在解決這樣問題的時候都是“先問清原因再解決問題”。由此我就想到我們老師有時對待情緒過大、不聽話、任性、調皮的孩子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讓他自己安靜,調節(jié)情緒。
讀了此書之后我想:我們?yōu)楹尾粨Q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例:“這件事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這樣孩子的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自然也會漸漸消失,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我們在保護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單純的靠呵斥,呵斥只能帶來反效果,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們的意見,在他們能理解的范圍內給予合理的解釋,這樣孩子才會容易接受,也容易認同老師的制止。
書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老師看到黑板上有一張他的臉的漫畫,辛辣、準確而有趣。全班人都在等著她的反應。她饒有興趣地看著漫畫,然后說:“畫得太好,擦掉太可惜了。讓藝術家先把它復制到紙上吧。我對這位天才漫畫家表示敬意!边@個老師表現(xiàn)了自己的成熟。她沒有認為這幅辛辣諷刺的漫畫冒犯了自己。她沒有被孩子們的惡作劇傷害。她沒有尋找肇事者,也沒有試圖羞辱他。她避免了毫無效果的說教和講道。相反,她鼓勵了創(chuàng)造性,并顯示了對藝術的尊重。看看這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再想想自己平時的做法,心里的愧疚實在無言表達。
現(xiàn)在,讀了這本教育專著,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我會克制自己,改變自己,學會面對和處理與孩子之間的各種問題和溝通技巧,用可行的方法將對孩子的這種愛恰當?shù)乇磉_出來。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5
作為一名老師,對于如何與孩子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溝通,我始終感到很困惑?戳恕逗⒆,把你的手給我》后,我有了一定的感悟:
首先,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其次,還要還要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父母、老師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老師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于父母和老師言辭不妥而引發(fā)孩子的抵觸情緒。作為父母更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最后,作為父母和老師還要學會傾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時是不需要用嘴去說,而是要用耳、用心去聽。可以說,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方法。有時我們作父母和老師的,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卻很少主動去聽孩子的`。讓我們每一個作父母和老師的都來試著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在家里、班里我們盡量的少說,多聽。那么我們就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了。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6
寒假的第一天,女兒鄭重地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那嚴肅,故意賣關子的模樣可逗呢!孩子和老師共同推薦我們家長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我懷著好奇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直到讀完,感受頗深。
首先,孩子需要學習,家長更要學習。孩子是第一次做別人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別人的母親,我們更要互愛與互助,逼著孩子讀書,不如“身先士卒”,放好榜樣。
其次,家長要善于運用技巧與孩子溝通。女兒有時很倔強,誰也拗不過她,以前沒辦法時我總是大聲嚷嚷,現(xiàn)在我會運用技巧把正確的思想,優(yōu)秀的品質與人格,正確地灌輸給她,使她真正明白這一切。
再者,正確對待孩子的不足。在別的家長面前,我總數(shù)落自家孩子的不是,現(xiàn)在我正確地與孩子一溝通后,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少優(yōu)點呢。我們不能固執(zhí)地要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反而,身為家長的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修養(yǎng)與帶給孩子的'影響。孩子是我們把他們帶到世界上的,他們是我們的小天使,我們要幫助和愛護他們。讓他們更加更加幸福,要有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完全取決于家長,所以我們更要明事理。真期待下個假期還會有好書相伴,在這里還要謝謝我可愛女兒和翟老師。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7
在書店里看到《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時,就有一種親切感。我想到了許多小孩子,書店里圍坐在地上看書的小娃,還有我的孩子、我的學生。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就是孩子。
買到書后,我馬上研讀了海姆·G·吉諾特這位心理學者寫給老師父母的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原來跟孩子的交流如此重要又如此復雜,簡直是世界上最深奧的一門學問,這不單單是你對孩子說“我愛你”就足夠了。這本書從方方面面來向我介紹了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技巧。
孩子需要成人呵護,也需要正確的引導。愛究竟是什么?是為自己的孩子規(guī)劃好人生?還是用大衣棉被緊緊護著愛子?那都不是愛。愛是自由,愛是寬容,愛能包容一切!逗⒆樱涯愕腵手給我》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長、教師和孩子該怎么相處。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的家庭氛圍該是:民主、尊重、平等、自由。大家都有這個意識,但是一旦到實際的生活從我們的言語就表現(xiàn)出了專制和不平等,每一天大多數(shù)家庭里家長和孩子間都會出現(xiàn)叫嚷、爭辯、甚至是吵鬧、矛盾、沖突等,父母對孩子總會有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給孩子定性,或者對孩子嘮叨說教。
作為父母,我們都深有感觸:當我們發(fā)怒時,我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們大喊大叫。然而當這一切結束時,我們會感到內疚,我們鄭重地在心中決定,以后絕不能重復這樣的行為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fā)展。”是的,教育要在溝通中展開,愛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之上。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8
最近正在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此書共分了12個章節(jié),從看第一個章節(jié)《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就深深地被文章震撼了!
海姆 潔諾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每一章節(jié)都是圍繞主題,用實際生活中常發(fā)生的小事去指導家長,教師,使用日常語言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去教導孩子。書中的家長,老師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的方法給我很大幫助,作為一名老師,書中很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話語更值得我去運用與學習。老師需要一種同情的語言,一種能留下愛意的語言,他們需要能夠傳達感受的話語,能夠改變情緒的'回應,能夠誘發(fā)善意的表達,能夠帶來洞察力的回應能夠顯出尊重的回應。老師說話要親切,要對孩子的心說話,
從自己的親身體驗,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輕的父母望著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托付。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改赣H手把孩子交給了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發(fā)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因為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母親的心情,“孩子把手給我,你們放心吧!”
說句實話,教師干的是一個良心活,孩子們小,不懂事,自理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弱,從父母溫暖的懷抱里來到學校這個集體大環(huán)境中,老師就應該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教育他,引領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們都應當成為家長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一點都不難——有愛心、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yè),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做到!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和愛心,那么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讓我們都來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9
最近讀到《養(yǎng)育男孩》《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很好的兩本書。
男孩子為什么會那么淘氣好動,原來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的差別決定了他們的不同,我倒不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淘氣,當然是很好動的,但是我覺得很正常,很安靜的孩子很少,當然也有,豪豪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就是很安靜的,每次我去接豪豪都看到豪豪在到處亂跑,而那個男孩就很安靜的坐在那里,老師肯定會喜歡那樣安靜的孩子吧,好管束啊,昨天我問老師,老師還說豪豪很淘氣呢,很擔心老師會不喜歡孩子,甚至訓斥孩子,他們畢竟都是沒成家的小女孩,會有耐心理解孩子的行為嗎?
和孩子溝通也許是每位父母最頭疼的事了,有時我在想,該怎樣和孩子聊幼兒園的事呢,豪豪不怎么喜歡回家說幼兒園的事,不知道為什么,問他他也不喜歡說,是他就是這樣的性格嗎,還是我聊天的方式他不喜歡呢,很喜歡聽豪豪說話,小大人一樣的,最近還經(jīng)!坝柍狻蔽遥钢业谋亲诱f我“這樣不對,應該那樣,你知道嗎?給你一個大拇哥,不給你小紅花,”等等的,我想,也許是我平常就是這樣和孩子交流的吧,還是在幼兒園老師是這樣的呢,該反省了。愛孩子就該尊重他,傾聽他,允許他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允許他去按照自己想的去做,當然是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其實,不只是對孩子,夫妻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也是需要傾聽傾訴,需要尊重的不是嗎?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群都是適用的.。
尊敬的家長們,請你們放低姿態(tài)去愛孩子,把聲調調低,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你的尊重吧!
蹲下身子,和聲細語的說話,不只是女人,媽媽們可以做到,爸爸們也可以的!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0
這本書是老牌的育兒書,讀了一半,主要就是在講如何跟小孩交流!度绾握f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講的是一樣的。所以這兩本書打算放在一起看。我想可能很多觀點是雷同的。
作者是位心理醫(yī)生,但他在書中沒有從生晦的心理語詞來講述。表達方式很淺顯,也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因為是國外書籍,又是本溝通的書,所以書中語言的表達很西方化,作為中國的家長,只有參考價值,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
在第三章,有提到謊言。"如果我們希望孩育孩子誠實的'品德,那么我們必須作好心理準備,既要聽讓人愉快的真話,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
二歲半的兒子有時也會說一些可能認為是謊言的話,他會對我說:我不喜歡媽媽。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我只是笑笑對他說:我知道你喜歡媽媽,你想和媽媽一起睡。還親他一下,他笑了,笑的很開心。
有時他會假裝做些假動作,我會問他:寶寶在干嘛?他說:把瓜子給媽媽。我問他:你要吃嗎?他說:要。我也假裝給他吃瓜子。然后大家一起笑了。
我想有謊言也不是大人所謂的謊言吧,他已經(jīng)有想像力,只是想像與現(xiàn)實有時他還不能界定清楚。他有把他想像的一部分當現(xiàn)實跟我們一起說。我覺得大人應該尊重他的那想法。不要定義為這是在說謊。
當他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也盡量不要用謾罵等方式來表達。他做錯事,也會內疚,就像圈圈做了壞事他就哭。他做錯了,他意識到錯了,我和外公外婆只會對他說:不要緊。一句話,就不會讓他那么緊張。如果用打罵方式來處理,他將來就會用所謂的謊言來掩飾。而圈圈做錯事,當我們問他這是誰做的,他會說:寶寶做的。那做的對嗎?他會說:不對。僅此就夠了。過多的說教,就如作者所說,不一定有效果。
這就是溝通,溝通需要效果。如果沒有效果,說明這次溝通的方式是失敗的。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1
寒假里 ,我抽出書架上久擱在那里的一本書來閱讀,海姆#9642;吉諾特寫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他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yōu)橛哪挥腥饲槲兜亩虅 υ捄凸适虑楣?jié),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chuàng)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也為教師提供了同學生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讀完此書,頗有感觸。
吉諾特說:“老師和藹的態(tài)度勝過一切爭論與指責。”翻閱書本,一個個翔實生動、幽默風趣的案例傳遞出教師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喜歡、尊重和支持。我也相信,一個始終微笑著的老師,必定是學生喜歡的老師。雖然我才在教育崗位上待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但我真的已經(jīng)意識到作為老師我們的責任是很神圣而重大的,我們必須謹言慎行,因為我們的一句話,可能成就了一個學生,也可能毀了一個學生。
就在前幾天,我收到一條家長的短信,說要謝謝我。她的孩子在他眼里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太和人交流,也不像很多小朋友一樣常常露出燦爛的笑容,他總是一個人,默默無聞。一天在課上做作業(yè),我經(jīng)過他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的字寫得十分端正漂亮,就隨口說了句:“小邢的字寫得真好看那!”沒想到當時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卻帶給了他那么多的力量,后來回想起來,也是那天以后,我的課上能看見他舉起的小手,回答問題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越來越自信,要不是她媽媽告訴我,我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自己讓他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而有時,我也為自己說出的一些話而感到后悔,教師往往以愛的名義輕易踐踏著學生的自尊和信念,“好好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 “你這樣子,對得起父母,對得起我嗎?”“不考上好的大學,將來你怎么能立足社會啊!”“我這么辛辛苦苦沒日沒夜地教你們,還不是為了你們?”這些話說出來我們是發(fā)泄了,但卻會讓他們陷入?yún)挓┡c自責中。吉諾特說:“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我們也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似乎說得輕松做起來很難,老師也只是凡夫俗子,我們又何嘗想讓自己暴跳如雷,心生怒氣呢?面對一些永遠不知悔改的學生,也似乎只有揮起緊握的拳頭了。吉諾特說:“以暴育錯,永遠不能達到我們需要的結果!蔽覀儜搶W會明智的話語交流,在話語之中洋溢出自己的愛與關懷,在對話之中傳達出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讓學生逐漸感受到師者的這份真誠,讓他們健康成長。要知道,仁慈只能用仁慈來教導,愛只能用愛來教導,熱忱必須用熱忱來培養(yǎng)。
為人師者,亦須先反省自身,提升自我,以溫和之情善待學生千般不是,而這一切立足于師者先完成對自己的教育。最后以書中的一句話結束:“我只關注孩子們現(xiàn)在的情緒和主要需要。我不再構想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的處理好教室里現(xiàn)時發(fā)生的各種問題!笔堑,相信溫和的力量吧!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2
簡單看完《兒子,請給我你的手》,身為父親的我感到慚愧和不安。記得我很喜歡魯迅的一段話:我背負著傳統(tǒng)的重擔,肩負著黑暗的大門,讓它們走向廣闊而光明的地方;從此,我生活幸福,舉止得體,F(xiàn)在“我應該怎樣做一個父親”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緊迫命題。正好趕上《孩子,給我你的手》一書,以大量生動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教育孩子的不同視角。對于像我這樣沒有規(guī)則、警惕和清醒的父親。
以前總覺得女兒都快十歲了,現(xiàn)在求學就好了。所以,如果她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就會怪她不夠努力;如果她不在家做事,就會被認為沒有分享意識;命令,對方服從;一個是真實的,另一個只能是荒謬的。
作家楊紅櫻說,她寫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破解童心。而《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了我一個“破譯孩子的心”的視角——當孩子跟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暗示。
例如:孩子會告訴我:爸爸,我這次考試沒及格。其實孩子是在暗示我:爸爸,這次不要怪我,下次,我一定會考上的,請相信我。但是平時,我們會對孩子動怒,會胡亂說什么。我想這種事情可能時有發(fā)生。我們常常對孩子不耐煩,一次考試不及格似乎就是世界末日。我們忽視了孩子努力的能力,卻看清了孩子自己的努力。
在書中,我還看到這樣一段話:我們還沒有養(yǎng)成向對方敞開心扉的習慣,往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又是如何感受的。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3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海姆G 吉諾特 博士的最后一部經(jīng)典著作,徹底改變了老師與學生的溝通方式,是美國父母和教師協(xié)會推薦給全美教師和父母的讀物。這本書的主旨非常明確,就是講老師如何真正實現(xiàn)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書中闡述老師們需要具體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行化地處理教學中隨時都會出現(xiàn)的事情令人煩惱的小事、日常的沖突和突然地危機。告訴我們,在出現(xiàn)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如何獲得這些技巧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個篇章,每一片都圍繞一個主題,都是用小短文的形式來描述的,用這些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小矛盾去指導老師,給老師使用日常用語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有了這些少許的改變,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好辦一些,掩書而思,書中一致的交流和贊揚的危險讓我收獲頗多。
一致的交流指的是和諧真誠的交流,言語和感受要相符。書中寫道,如果要改善教室里的生活,就要從檢查我們對孩子的回應方式開始,一個老師如何與孩子交流,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老師必須要抓住孩子的心,一個孩子只有感覺良好,他才會正確思考,也只有處在良好的狀態(tài)下,他才可能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他們的良好狀態(tài),也源于我們,他們的老師們。
贊揚的危險這一章告訴我們,評價式的贊揚是毀滅性的。感激式的贊揚才是有益的。一個孩子表現(xiàn)好,我們通?倳滟澱f: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等評價性的贊揚。但在這本書中說到:在心理療法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學生,你真棒!這些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為什么呢?他們需要免受評價性贊揚的壓力,這樣孩子才不會總是向其他人尋求認可。夸獎最重要的一條規(guī)則就是:夸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獎他們的品性與人格。贊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成績的真實情況,稱贊的時候要做到明確、詳盡的描述,孩子能從這些信息和贊賞中受益,遠比哪些對品格的評價要有效得多。這一點上我覺得我自己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交流時做得還不錯。
在教育的路上,我覺得語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蠻的,既可以用來療傷,也可以是傷人的利器。所以,我們要利用好語言,在語言中浸透著尊重和理解,多與孩子做有效溝通,那么,孩子們就會幸福地學習,我們也會快樂地工作,我們都能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呢。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4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已經(jīng)全部閱讀完了,保持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以及處理孩子的緊張關系時使用技巧,可以改變孩子與老師的關系。是我閱讀完后對整本書內容的一個概述。書中提到:在出現(xiàn)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這就是老師真正實現(xiàn)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的方法。
老師怎樣與學生溝通,是找到技巧的途徑;老師們需要具體的技巧,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以便有效處理一些突發(fā)事情——令人心煩的瑣事、沖突和偶然的危機。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觀念不同,那么老師就更加需要更多的技巧來處理問題,從溝通中尋找技巧,從處理問題中總結技巧使用的效果,怎樣使用,對不同孩子的使用等等。
告別未成年,是一個16歲北京女孩的美國交換生日記。作者是北京十中的呂晗子。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通過了國際教科文組織的交換生項目,開始了她“孤身一人”在美國“闖蕩江湖”的經(jīng)歷。初到“舉目無親”的美國小鎮(zhèn),身為“英語聾啞少年”的她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她樂觀的`性格讓她逐漸克服了學習、生活、心理上的一系列困難,走過了一段灑滿陽光和淚水的自我成長之路。因為住在當?shù)孛绹思彝,小作者有機會以“家庭成員”的身份體驗美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包括親情、衣食住行、節(jié)日、度假、工作、信仰等。小作者在和美國同齡人交往中感受到了一個與以往生活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世界。
聯(lián)想起來,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給我們一個啟示,美國家長使用的技巧是放開手腳讓孩子去經(jīng)歷,孩子遇到挫折時,加強鼓勵及有效的溝通;《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同樣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善于使用技巧,加強溝通,讓孩子有良好的成長過程。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5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當我無意中看到這本書名時,就被他的書名所吸引。雖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教育生涯,雖已為人母十年,而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影響,家長的要求的不斷提升,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總是感覺自己在教育的方法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欠缺,所以一直在不斷尋求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教了幾年書之后,他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為與‘現(xiàn)實中’的孩子打交道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句雖是簡單的話卻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反思了很久。是啊,我們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有多少在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再來的呢?當然,包括我自己,雖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教育生涯,卻可以說仍然沒有完全做好與孩子打交道的準備,想起來真是讓我感到汗顏……
海姆。吉諾特博士提到:“我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我成了教室里的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決定著教室里的氣氛;我每天的情緒,左右著教室里的氛圍。作為一個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讓一個孩子痛苦,也能讓他歡樂。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勵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們,也能遷就他們;我可以傷害他們,也可以治愈他們。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我的回應決定了一個危機是升級惡化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更具人性還是泯滅人性”。總之,“方法、技巧——”是現(xiàn)在的教育者最好的工具。而這本書就以短文的形式來描述,提供了溝通原則的實際指導。讓我們即清晰的看到方法,又能體會到在每個情景之下,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透過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兒園,很害怕。幼兒園的來老師通過親切的言語回答,讓孩子放心將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師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難看的畫就大聲地詢問老師:“誰畫了這么難看的畫?”其實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兒園畫了難看的畫會怎么樣。但是老師的回答讓她很滿意,老師說:“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單的畫。”小女孩看到了壞掉的玩具她又開始發(fā)問:“誰弄壞了玩具?”其實她不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小朋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時老師的回答又讓幼兒感到很滿意。老師說:“玩具本來就是拿來玩的,玩的時間長了,它有時候就會壞!边@一系列的回答,看是簡單,但她詮釋了老師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使老師從細微處在不以意間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世界。
很多父母經(jīng)常會訓斥孩子,不許生氣,不許哭,不要難過。想起自己的童年就這么莫名被灌輸了一些不恰當?shù)膬r值觀。這些都無形的存在潛意識中,導致我對某些情緒有罪惡愧疚感,認為自己不該有。背負了本不應該有的心理壓力。和孩子交流中要善于解析語言和行為隱藏的情感需求,然后說出來孩子的感覺,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這樣可以正確認識對待情緒。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6
寫在讀后感的開頭。“靜待花開的過程中,尊重客觀規(guī)律,盡量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去育苗。人類的幼崽在進階,作為家長的我也必須主動成長,爭取營造溫馨和諧的親子關系!币陨鲜俏议喿x這本書以及參加讀書會的目的,也許本人對娃要求不高,又或許娃本身就屬于聽話的孩子,個人感覺一璇性格、脾氣、習慣都屬于不太“勞神”的。但是我是第一次做家長,特別是要養(yǎng)育一個“10”后,能有機會得“寶書”指點,特別是能和有經(jīng)驗的段老師以及和我一樣正在陪伴“10”后的父母同頻“切磋”,這樣天大的好事豈能錯過!
每個人都從孩提階段成長,當時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慘案”,是否在你為人父母后仍在發(fā)生?當讀到該書第一個章節(jié)“孩子的問題:隱藏的含義”中,這個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問墻壁上的畫這么難看,是誰畫的?壞了的玩具消防車,是誰弄壞的?原來他問話的意圖是“畫畫不好、弄壞玩具會怎樣”?當?shù)弥,畫畫不好,弄壞玩具是可以被原諒的,于是孩子欣然和老師牽手進入幼兒園。這個站在孩子立場解讀的“答案”,讓我覺得有種醍醐灌頂之感;丶覇栆昏,你覺得孩童在第一次上幼兒園途中,問及墻壁的畫以及弄壞的玩具意欲為何?很遺憾,她的答案和我一樣,都與作者的相去甚遠。不去深究故事中的一些事例,特別是背后的解釋是否一定科學和正確,但這并不妨礙有些故事讓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特別是當我客觀的去閱讀這本書,而非被作者牽著走,這樣的讀書體驗才算是“真悟、真感受”。就拿剛才這個故事而言,我的感悟是:很多時候,對未知領域、陌生人接觸,都是充滿了恐懼的,這是一個人(兒童)初的本能反應。我猜想,一個開朗、積極的人,他對未知的人、事充滿了好奇,并向往之,這也許得益于他幼年時期的各種問題,被大人讀懂并且正面解答了。(我告誡自己,要盡量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次“提問”,不要漠視或者敷衍了事,孩子心中的門才能常打開,光才能照進來。共勉)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怎樣扮演好這個傾聽者的'角色,第一章中的“談話的原則:理解和共鳴”,給了我們答案。當孩子向你傾訴所發(fā)生的事,或者遇到不公平向你傾訴時,請你要主動做他的朋友,站在他的角度去欣賞,或者是去理解他。一璇有時候會給我講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或者是和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一些事,特別是當她覺得很委屈的時候,我會按照書中說的,做一個和她站在一起的朋友去傾聽、鼓勵她,讓她把整件事情和個人的想法說出來。我自覺自己沒有很高明的辦法,或者說引導大于說教,“孩子之間沒有隔夜仇”,也許她只是想找個“洞”把心事說出來,也許她只是覺得委屈,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而已。一般情況下,我是相信孩子智慧的,我只是引導她將事情原原本本說出來,包括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給她做判斷或選擇題,把事情掰碎一點一點說出來,更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偠灾,孩子身體和思想正在快速成長,想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不在孩子面前過早地失去“話語權”,唯有不斷學習,聽懂孩子的內心,遵從客觀規(guī)律,以及設法走上“合格”家長的必經(jīng)途徑,才能擺脫這種“焦慮感”。從做一個好的傾聽者開始,我們一起加油。再次感謝段老師的發(fā)起,書友們的一路陪伴,期待下一次的共讀。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7
本書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的生前最后一部著作,由引言,十二章的主體內容,后記等組成。雖然本書創(chuàng)作的年代久遠,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書中的某些觀點還是很有益處的。在十二章的主體內容里,吉諾特博士通過許多生動的小例子,從不同角度涉及到與教師孩子們溝通的方法,使我在讀書的時候不斷地回想起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更堅定了轉變自己的決心。
第一章,老師們的心聲,主要講了一群年輕老師聚在一起,討論在學校的生活。他們的教學經(jīng)歷不長,但理想都已經(jīng)破滅了,有的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希望;有的老師的在大聲疾呼改革,但教室里的生活還在繼續(xù),“在教育制度改變之前,我該怎么做”我想,這同樣也很值得我們深思,讀后感《讀后感——海孌》。后面的幾章,最佳狀態(tài)的老師、最差狀態(tài)的老師、一致的交流、贊揚的危險等等內容,指導我們如何正面與孩子溝通和交流等等。第十一章講述了老師與家長和學校管理人員的溝通,第十二章則是學生們對老師的回憶。
回想自己在上學期的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發(fā)現(xiàn)自己是經(jīng)常使用那些消極的語言的,沒有掌握語言的藝術,從而使自己在教學中常常處于被動的局面,而沒有合理的表達我煩了、我憤怒了、我震驚了,從而使學生在看到老師不尊重他們的時候,從而更加不尊重老師。而這只是一方面,我最大的問題是站在課堂上的氣場不足,而一個人的.氣場來源于豐富的知識、敏捷的思維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而這些都是我有待提高的。
在與學生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最佩服和崇敬的老師——五二班的孟卿老師,就是一個知道如何與學生有效溝通的老師,他淵博的知識,與學生融洽的交流,以及那種由內而外散發(fā)出來的自信,使他的氣場強大,他是我學習的榜樣;另外從博客中了解到郭春燕老師也是一位非常懂得與學生溝通的老師,她的學生尊敬且親近她,郭老師愛學習,也是讀書非常多的,她從書中汲取的營養(yǎng)使她在教育教學中自信而不失平和、溫柔而堅定、淡定且從容;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在育才的一年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許多老師的閃光點,也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貧乏,通過讀到的這本書,我更加清醒的認識的作為老師的我有很多方面還有待提高,我會和育才一同成長,讀更多的好書,豐富自己的內涵,從而使自己的氣場強大起來。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8
用了一周的時間,我認認真真地把《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看完,整本書用了無數(shù)個例子講解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該掌握哪些技巧,里面大量的實例,細致地向我們講解了家長面對教育孩子時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應該怎樣做?
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學會一種表達愛的語言方式。我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應該是正面的、鼓勵的。我們要承認努力、表達感激,但是我們不能評價孩子,回想一下,我們教育孩子的語言通常是批評、指責、說教、甚至辱罵、恐嚇之類的。這些,只能使孩子離我們所期望的那個自信、樂觀、充滿人性的目標越來越遠。說教和批評只能產生距離和怨恨。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經(jīng)常受到批評,他們就學會了譴責自己和別人;他們學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輕視別人的價值,學會懷疑別人,導致人格缺陷。所以和孩子說話就要講究一些技巧,才不會發(fā)生一些對孩子不好的事情。
從而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尚的人,一個有著愛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另外,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他們需要依賴自己內心的激勵和評價。通過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 學會稱贊的方法
稱贊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在心里跟自己說的話。在這本書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蛘吣愫馨。為什么?因為那樣沒有用,那些話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喚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對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我指導、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響的品質沒有幫助。所以,我們表揚孩子的話應該明確表明。我們的話應該讓孩子能對自己的品格有一個現(xiàn)實的看法。我們的話應該像一塊有魔法的帆布,這塊布雖然不能給孩子提供幫助,但是,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因此,比較好的方法是:表達中要充滿欣喜和贊賞,言辭中要傳達對孩子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
二 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批評和評定性的稱贊是雙刃劍,兩者都是在給孩子下判斷。當麻煩發(fā)生時,我們要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即使無法避免的怒火,也不可以帶指責、不帶定性評價地表達出來。所有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雖然這樣的語言我的孩子目前來說還聽不懂,但是我想,只要按照這樣的方向和孩子去溝通,一定能為塑造孩子優(yōu)秀品質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在努力學習中,因為,我想這樣的語言技巧也適用于對待身邊的人吧!
三、 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作為父母,我深有感觸:當我發(fā)怒時,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就大喊大叫。然而當這一切結束時,我會感到內疚,我鄭重地在心中決定,以后絕不能重復這樣的行為了。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計劃的'程序,可以在爆發(fā)前有系統(tǒng)地減輕緊張情緒。
四、 培養(yǎng)禮貌的方法
禮貌既是品質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過對有禮貌的父母同化、模仿來學會禮貌舉止。所以,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我們必須要有禮貌。另外,我們也要注意在公眾場合對待孩子的有些不禮貌的做法要給予尊重,繼而與孩子進行溝通。
五、 學會怎樣才能不說謊
當說真話會受到懲罰時,孩子有時會用說謊來自衛(wèi)。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在真實中的不足。所以,作為父母,對謊言的理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對它真實的意圖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圖或者指責說謊的孩子們,且我們則能從謊言中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孩子分辨現(xiàn)實和希望的區(qū)別。
看完這本書,我就想,在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中;父母對孩子太順從,太溺愛 ,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說怎么做大人就得怎么做,所以養(yǎng)成了孩子任性的壞脾氣。如果父母都能向這本書里講的和孩子建立聯(lián)系,實現(xiàn)真正的溝通,講究一些說話的技巧,會不會能改變一些這些不良的風氣呢?為什么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父母可以適當?shù)慕o些提醒和幫助,讓他們自己來完成,這樣他們會有成就感、自豪感,所以請父母放手吧。
也許有人會問我做到了嗎?其實我也是在學習,在進行當中,不會這么快出成效,需要一段時間改變以前的方式方法,我想我會努力的來改變和孩子的溝通,建立真正的溝通,做好朋友似的!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19
今年寒假我主要看了一套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其中的第三冊。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掩書而思,書中的: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在我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在我們看起來是多么的溫馨。《覀儾⒉怀S眠@樣的話語。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感觸很深。讓我知道,從看完此書的這一刻起,我要改變對孩子——也就是我的學生觀和教育觀。
其中有一篇談到: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fā)火?”今天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xiàn)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薄澳阋呀(jīng)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是呀!”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從這我就想到我們有時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fā)火。我們也不妨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
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
其次讓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傊,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永遠懷著一顆愛你的心,用可行的方法將這種愛恰當?shù)乇磉_出來。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20
我一直有這么個觀點,教育和撫養(yǎng)孩子是人的生命中最為重要的經(jīng)歷和體驗。然而,剛為人父母年輕的爸爸媽媽,不熟悉或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經(jīng)驗,以及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會很容易導致極端寵愛孩子。所以,很多時候,我會停下來思索,自己的言行舉動和生活方式對我的孩子會造成怎樣地影響。有時又會想,我幼小的孩子的心理究竟是怎樣?她到底是怎么看她的爸爸媽媽?
于是,我細心閱讀了一本暢銷全美由海姆·吉諾特所煮的教子經(jīng)典書籍,中文名為《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主要通過一些具體的情境展現(xiàn)給我們在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如何以健康方式來處理親子關系,并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間良好的情感溝通關系。作者告訴我們撫養(yǎng)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項需要父母去學習的技能,更是需要父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不斷去總結校正的生活藝術。而不是以嚇唬訓斥、利誘欺騙、大聲謾罵等不禮貌的行為進行低俗惡性地家長權威似的統(tǒng)治。其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地方,值得分享給大家,以便我們反思。
在夸獎孩子們的'時候,有些父母可能會過度贊揚自己的孩子。比方說,“你是最棒的”,“你在媽媽眼里是最厲害的”等等。這些贊揚方式,聽起來很有力度,很受褒獎。但是,這很容易讓孩子們陷入這種來自外在虛榮的夸獎里,而不是發(fā)自他們內心的自信和對自我的認可。很顯然,每一個人都不會是這個世界上最最最高級別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旦遇到周圍比自己還要厲害的伙伴,從小聽慣了過度式夸獎的孩子們很容易產生對自己的否定和懷疑,這種差將會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陰影。所以,父母需要轉換角度夸獎,需要父母引導孩子們,通過具體的事件讓孩子們看到他們自身的優(yōu)點和特長。孩子們這種通過認識自我價值和對自我的肯定,并建立起來自內心深處的自信心,將是慢慢人生長路中面對挫折困難時堅而不摧的力量源泉。
有時候你會覺得孩子不聽話,讓你很生氣。比如,半夜孩子不睡覺,而上眼皮打下眼皮的你還要陪著她玩耍,甚至還要擔心第二天早起上班的時候;飯點孩子不吃飯,硬盯著電視看動畫片,等等。這些時候,你需要控制你的情緒,并適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感,與孩子們平等開放地交流溝通,還要觀察理解孩子們流露的情緒和內心的想法。尤其是,我們不能對孩子們大聲訓斥或憤怒地行事,而是溫和地對他們說你現(xiàn)在生氣了并且為什么而生氣。平靜地表達你的自身感受,就相當于無形之中你在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們,當他們的生氣時候也會進行淡定地溝通。所以,平時應多注意如嘮叨,數(shù)落,訓斥,打罵等等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更有意思的一個觀點是,作者明確指出停止幫助和輔導孩子們的小學家庭作業(yè)!這種看法顯然很激進。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是希望孩子們能自己獨立的完成作業(yè),而培養(yǎng)成自身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中國,父母一貫式讓孩子們進行家教、上輔導班、課外訓練等,通過投入更多地學習時間和精力,深怕自己的孩子們會落在起跑線上。這種趨之若鶩的方式,將會扼殺孩子獨立的思考,喪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所以,父母應該結合孩子們的特點通過引導,讓孩子們獨立的思考,自發(fā)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孩子們自己去發(fā)掘自己的才華。
當然,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迥異的社會習俗,也造就了不相徑庭的家庭理念和親子關系。毫無疑問,兩者均有著各自的優(yōu)點和不足。正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西方家庭注重平等、自由、友愛,父母與子女之間都平等地享有主人的地位和權利。西方父母認為只有對子女撫養(yǎng)的天職,而沒有中式“養(yǎng)兒防老”的索取回報的想法。一旦子女成人,就應該離開父母享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很顯然,在注重宗親關系的中國是很難贊同認可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傊,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生活過程中,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和興趣,不斷地去引導孩子們形成獨立思考、堅強勇敢、享受人生的內在品質,這才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所在和智慧體現(xiàn)。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 21
養(yǎng)育的目標是什么?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能承擔責任、關心他人的人。而父母和孩子之間似乎總是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沖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發(fā)生危機時要需要作出反應,而反應無一例外都會造成一定的后果,對孩子的個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響。即使是那些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會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孩子,給孩子定性,或者對孩子嘮叨說教。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大多數(shù)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說出來的話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過的,發(fā)現(xiàn)他們正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他們原本沒打算這樣的。在溝通中發(fā)生這種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父母光是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需要特別的方式跟孩子相處,跟孩子交談,而且談時還需要技巧。當父母遇到具體方法解決具體問題時,那些陳詞濫調,像“給孩子更多的愛”、“給她更多關注”或者“給他更多時間”是毫無幫助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就能幫助父母明確跟孩子有關的目標,并提出一些能達到這些目標的方法的建議。如第一章“交流密碼: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有這么一個例子----十歲的安迪問他的爸爸:“在哈萊姆,有多少孩子被拋棄?”安迪的父親是一個律師,他很高興兒子對社會問題感興趣,于是他就這個問題發(fā)表了一通長長的演說,然后又去查了數(shù)據(jù)。但是安迪還是不滿意,繼續(xù)問同樣的問題:“在紐約被拋棄的孩子有多少?美國呢?全世界呢?”最后,安迪的爸爸終于明白了,他的兒子不是關心社會問題,他關心的是個人問題。安迪問這些問題并不是出于對被遺棄孩子的同情,而是擔心自己被遺棄。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遺棄孩子的數(shù)字,而是想得到確認他不會遺棄。于是,爸爸仔細考慮了一下安迪的擔心,然后回答道:“你擔心你的父母可能會像其他父母那樣將你拋棄,我向你保證我們不會拋棄你,如果你再為此感到煩惱,告訴我,這樣我才能幫你消除擔心?吹竭@個事例讓我感受頗深,有時候我兒子也經(jīng)常會問一些如此的問題,看起來好像事不關已,可是深究起來,都有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這些都需要我們?yōu)槿烁改,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孩子的密碼是什么,而不是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
另外書中還有許多話我覺得非常經(jīng)典,“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時,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禁止并不能使強烈的情緒平息!薄爸浪趺聪,遠比知道他為什么會這么想要重要!薄爸荒芸洫労⒆拥呐统删,不要夸獎他們的品德和人格!薄爸灰覀儾还艉⒆拥娜似坊蛐愿,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憤怒!薄叭绻勝p沒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個驚喜,如果代表承認和感激,這樣的獎賞才會非常有益,非常讓人開心。”“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難堪的挖苦和嚴厲的陳詞濫調!薄耙痪溆哪35值蒙锨а园僬Z。”這樣的教育箴言書中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年輕的父母們好好反省。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對孩子的教育我還是有點發(fā)言權的,畢竟當了這么多年教師,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看著各種孩子的表現(xiàn),他們的家長所灌輸給他們的教育,家長的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所留下的烙印。因此也時刻提醒自己,別再犯相同的錯誤,別讓孩子因為自己而在性格上有缺憾?墒墙佑|了這本書后,真的讓我汗顏,原來跟孩子的交流重要而又如此的復雜,簡直是世界上最深奧的一門學問,這不單單是說你愛孩子就足夠了。幸好有了這本書,他從方方面面來向我們介紹:第一章交流密碼:父母和孩子的對話。第二章、語言的力量:鼓勵和指導的更好方法----稱贊對孩子不再有用了嗎?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當出了問題時:要回應,而不是反應;辱罵會傷害孩子;對生氣孩子的回應;方法最重要等。第三章、自取其害:應該避免的錯誤作法----恐嚇:不端行為的邀請函;賄賂: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謬誤;許諾:為什么不切實際的期望會給每個人帶來焦慮;挖苦:學習的嚴重障礙;權威需要簡短:少說更有效等。第四章、責任:要求服從,不如傳輸價值觀。第五章、紀律:尋找替代懲罰的有效段等10章內容。有些章節(jié)的內容是非常具體的,不僅有生動的例子還會指導父母應該對孩子怎么說怎么做,而不應該這樣做那么做,否則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后果,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
封面上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本書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高居美國各大圖書排行榜榜首,并被翻譯成31種語言暢銷世界各國”、“如是說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經(jīng)典著作的話,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諾特博士的這本著作,它徹底改變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在這個領域,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弊x了這本書后感覺這個評價確實是中肯的,真實的,沒有夸大的成份。因此我也覺得有必要向身邊年輕的父母推薦這本書。因為同樣在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父母達到目標。而且我們還需要運氣和技巧。有人可能會問:“有了運氣,為什么還需要技巧。”這是為了不要糟蹋了運氣。而這本書就是技巧。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相關文章:
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感11-10
讀《孩子,把你手給我》有感03-23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心得09-20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書筆記(精選15篇)06-14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05-01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10-20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02-14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