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絲綢之路》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絲綢之路》讀后感1
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著作,圍繞著近東、中東的財富、資源掠奪展開寫作。作者對歷史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而非站在一個角度抨擊另一個角度。對伊斯 蘭教,對蒙古帝國都進行了比較公正的描寫。例如蒙古帝國,并非一味的指責其嗜殺掠奪,而是從當時蒙古遠征的`目的說起,描述了對當時歐洲世界多帶來的影響。
中東目前的亂局是自由之亂,其他勢力在其中的作用,一目了然,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世界史相關的文化或許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短板,尤其是嚴謹而系統(tǒng)的知識。讀了這本書深深感覺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單單是口號,而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必由之路。唯有建立全球史觀,才能深刻領悟和體會中國崛起和主導對世界的意義。
《絲綢之路》讀后感2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唯一一條通向西方的道路。張騫是第一個走過絲綢之路的。張騫讓世人知道它并不是無法通過的!人們通過它。中國第一次與西方國家聯(lián)系在一起。從那以后以前中國所沒有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蟲、黃瓜、芝麻、無花果。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被源源不斷的引入中國并變成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jīng)過多次文化交流。中國人將國外文化長處加入中國藝術中,中國藝術變的更加多姿多彩。
這一切是從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踏上這偉大的'路時開始的!
《絲綢之路》讀后感3
說到絲綢之路,人們一定會聯(lián)想到那一峰峰駱駝,一個個硬漢,是啊,就是他們,打開了中西商貿(mào)、文化交流的陸上通道,給中西雙方帶來了繁榮。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付出多少鮮血和汗水啊!他們被匈奴追殺,死的'死、傷的傷,但是我們偉大祖先沒有向困難低頭,沒有向失敗讓路,他們忍受著干咳、冷凍和炎熱的煎熬,穿越沙漠戈壁,翻過草原高山,邁著頑強的步伐,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來到了西域,為中西方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絲綢之路》讀后感4
《絲綢之路》讓我們看到了沿線國家波瀾壯闊的歷史和燦爛輝煌的文明。絲綢之路作為一條紐帶,串起東與西、古與今,交流著貿(mào)易與資本、文化與信仰。它不僅是一條商貿(mào)通路,更是文明的搖籃。作為絲綢之路的`最東端,中國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的古文明,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我們更加應當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和延續(xù)中華文化,向世界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
【《絲綢之路》讀后感】相關文章:
絲綢之路作文07-17
絲綢之路作文[經(jīng)典]09-05
絲綢之路教案12-17
絲綢之路教案02-24
《絲綢之路》教案12-16
絲綢之路 教案12-16
形容絲綢之路的詩句10-08
絲綢之路面作文12-14
關于絲綢之路的遐想05-01
“絲綢之路”漫游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