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愛彌爾》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彌爾》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彌爾》讀后感1
20xx年7月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愛彌爾》,其副標題叫《論教育》。這本書是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者盧梭的一部重要著作。該書共分五卷,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該書主要體現(xiàn)了思想家盧梭的以下四個主張:
1、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這一點是最可貴的,也是我最欣賞的,對我心靈觸動最大的一條。
2、他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一點,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得到深遠的拓展和廣泛的應用。同時,我也知道了原來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方法,早在三個世紀前,教育家盧梭就提出來了,可見他是多么有遠見,真是高瞻遠矚!
3、他主張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fā)進行教育的“兒童中心論”。 想想當今社會由于競爭日趨激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顧孩子的想法和意愿,逼其閱讀厚厚的書本,周末或節(jié)假日替其報名參加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唯恐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家長應該自問一下,是孩子的意愿嗎?他們成長的自由快樂嗎?是不是在摧殘自己的孩子?
4、他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賦予的權(quán)利,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感觸。特別是他的自然教育觀,對我們現(xiàn)代的教育仍然有借鑒意義。首先,教育孩子就要順應自然,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不要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凍著、餓著,讓孩子經(jīng)理風雨的洗禮,才能見到美麗的彩虹。另外,對孩子的懲罰也要遵循自然,讓孩子明白犯錯誤受懲罰,是自然賦予的,不是家長,不是同學,也不是老師,跟你過不去,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矛盾,家庭,同學、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自然就和諧了。這一點現(xiàn)在可以應用于現(xiàn)代的教育。
盧梭的兒童教育觀,雖然經(jīng)過三個世紀的歲月交替,時代變更,而在現(xiàn)在知識日趨進步,思想斷更新的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真理是經(jīng)得起時代檢驗的,可見盧梭的教育觀有著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恒久內(nèi)涵。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教育兒童絕不能拔苗助長,應該順其自然。要不斷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一切從育人出發(fā),發(fā)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舉的思想。充分認識到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zhuǎn)到素質(zhì)教育的軌道上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
《愛彌爾》讀后感2
盧梭的《愛彌兒》寫于1757 年,是一部關(guān)于教育學說的名著。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gòu)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xiàn)代教育藝術(shù)的理論杰作。而我,則更習慣于稱這為盧梭的教育理想國。
盧梭在此書中通過"愛彌兒"成長過程的描述,闡明了他對兒童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他認為教育應該以自然主義為基礎,尤其應注意兒童教育,并提倡促進兒童的能力和器官的發(fā)育,使兒童的能力日益發(fā)達,使其天資盡量的發(fā)揮擴展,達到與自然一致的目的。
盧梭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兒童為本位。他在《愛彌爾》中開宗明義地說," 一切出于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皆好,一經(jīng)人手卻變壞了。" 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chǎn)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fā)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盧梭認為,兒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 自然的存在" .因此他主張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兒童自然發(fā)展的程序分階段進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主張,兒童就像一塊白板,教育者可以任憑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兒童。在這種兒童觀下,教育就是重復訓練,兒童被當作一個容器,由成人隨意填充。這種兒童教育觀對教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當今學前教育實際中,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竭@種影響。其實上述兒童教育誤區(qū)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觀的流毒。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啟發(fā),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有必要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了解、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學技術(shù)知識,關(guān)心當代世界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把當代和未來的科學發(fā)展的絢麗藍圖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讓他們?nèi)ビ|摸、體驗,并初步掌握。從而在更大的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
《愛彌爾》讀后感3
《愛彌爾》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jié)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fā)展。
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quán)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quán)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盧梭的《愛彌爾》共分五卷,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jīng)具有一些經(jīng)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fā)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對這本書上的很多觀點很感興趣,如文中的:“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他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蹋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yōu)槭裁匆鼓寝D(zhuǎn)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
《愛彌爾》認為我們生來軟弱,生來愚昧,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是由這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育不同而互相沖突的`話,那么對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種教育都趨向于同一個目的的話,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愛彌爾》也強調(diào)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十分值得借鑒:“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边@正提醒了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能熱愛學習,主動地去學習。
作為一位教師,讀完《愛彌爾》后,我深受這本書的影響。盧梭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呵護學生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這要在現(xiàn)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
《愛彌爾》讀后感4
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稅蹚泝骸芬粫p松而嚴謹?shù)恼Z言,通俗而易懂的詞句,娓娓道來,一氣呵成!細細體味與盧梭大師交流的那種感覺,細細品讀蘊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觸頗多。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樣,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
盧梭在書中說的最多使我就是"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這樣主張教愛彌兒唱歌:"聲音要唱得準,唱得穩(wěn),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牌子和韻調(diào);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臺音樂是不適宜于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詞,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盡量拿適合于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詞給他唱,而且歌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樣簡單。"我個人極欣賞這段話,而想起自己曾在聽一些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流行歌曲時的鼓掌,真是臉紅啊!相信盧梭是不愿意聽到那些含混其辭的天真童音的,這與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我們教育兒童絕不能拔苗助長,應該順其自然。當今社會,由于人口激增,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無數(shù)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從小就扼殺了孩子玩鬧的天性,或是逼其閱讀厚厚的書本,或是替其報名興趣班。我經(jīng)?梢钥吹剑阂粋 5 、 6 歲的孩子,在其家長陪伴下,學習書法、鋼琴、舞蹈等等特長。他們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家長和老師的逼迫下進行的。特別是當家長曾經(jīng)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的時候,總是希望他的后輩來實現(xiàn),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回想到自己身邊的孩子,每周末也都在參加圍棋,英語,國畫等興趣班,好像這已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墒俏覀兪遣皇窃诙髿⒁粋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呢?在家長和老師的逼迫式教育下,這些孩子是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呢?是不是充滿自由和翱翔的空間的?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愛彌爾》讀后感5
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jié)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資料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盧梭讓愛彌爾從游戲、種植、木工勞動中學習,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需要的是感官體驗帶來的歡樂,游戲便是實現(xiàn)這一歡樂最好的手段了。我國偉大的作家魯迅說過,游戲是孩子最正當?shù)男袨,在這點上我跟盧梭的看法是吻合的,盧梭也認為一個孩子就應透過游戲持續(xù)著活潑的性格。
但是,我們此刻的家庭教育,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過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盡可能比別人少的時間里完成比別人更多的知識的學習,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戲時間。我們學校的教育,無論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學教育甚至幼兒園教育,似乎就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迎合社會、家長的一時之需。
盧梭的《愛彌爾》,能夠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來我堅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幸福。貫穿盧梭論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觀點,即按照兒童的自然天性進行教育。我們不妨將盧梭的“自然教育”拿來使用,讓孩子順從“自然”的發(fā)展,不要讓他們過早地明白與他們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而是讓他們盡情地游戲,這樣才能到達需要和供給的平衡,才是自然地發(fā)展。
我發(fā)現(xiàn)此刻的家長似乎把學習成績認為是與孩子唯一有聯(lián)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別擔心、別操心”,但孩子們真正就應得到的是什么?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就應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環(huán)境下都能夠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好處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向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好處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走進墳墓好哩。
教會學生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美,去審視丑,能夠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活著的價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我想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就應從我做起,從這天做起,摒棄傳統(tǒng)觀念,頂住“外行”的壓力,沖破看人、用人的牢籠,以人為本,充分挖掘每個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這樣,教育就會真正成功,中國的教育才會立于東方不敗之地。
《愛彌爾》讀后感6
《愛彌兒》是法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者、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該書于1762年發(fā)表,是一部哲理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其副標題就叫《論教育》。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jié)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fā)展。這部書不僅是盧梭論述資產(chǎn)階級教育的專著,而且是他闡發(fā)資產(chǎn)階級社會政治思想的名著!稅蹚泝骸烦霭婧筠Z動了整個歐洲,影響巨大。
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quán)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quán)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jīng)具有一些經(jīng)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fā)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征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后來資產(chǎn)階級教育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盧梭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嚴格的,他是這樣說的:“人們也許希望他的教師曾經(jīng)是教過一次學生的`,這個希望是太大了;同一個人只能夠教一次學生,如果說需要教兩次才能教得好的話,那么他憑什么權(quán)利去教第一次呢?一個人有了更多的經(jīng)驗,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這樣做下去的。不論是誰,如果他相當成功地把這種事業(yè)完成一次之后,他就會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無心再從事這樣的工作了;至于說他頭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預斷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壞的。”我覺得這個觀點對于身為教師的我們來說,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的。當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時,而又苦于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有時會采用一些消極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負責任的教師會繼續(xù)探索解決之道,而一部分人就會避重就輕,繞過這個問題。對于這些來說,教師或許只是我們職業(yè),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對于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來說,可能我們一時的偷懶,就會在他們的教育上造成一個重大的缺憾,而又沒有第二次的彌補機會的。
《愛彌爾》讀后感7
人的教育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自然;二是人;三是事物。才能和器官的內(nèi)在的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nèi)绾卫眠@種發(fā)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jīng)驗,是事物的教育。補充一下,自然教育就是利用外在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理性,即精神的自我運動規(guī)則,來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而精神的發(fā)展實際上是通過精神的自我否定這種運動來實現(xiàn)的。
舉個例子說明自然教育。一個人要爬樹,樹會教會爬樹者接受失敗,學會思考;生病了,疾病要告訴人身體在好的情況下的'舒適感;精神緊繃,教育人要聚集更多的力量來應對困難局面。這些教育是外界和內(nèi)心的必然運動,反復出現(xiàn),就是讓人接受自然(或者真理更貼切)的教導。注意啊,自然不僅僅是大自然,如還有疑惑,參見文后文章或者留言給我。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如果在一個學生身上,三種不同的教育目的相一致,這個學生就可以達到他的目標,生活的很有意義。
在三種教育中,自然教育是上帝的領域,不是我們控制的;事物的教育大部分是學生自己的領域;而我們只能控制人的領域,例如去上什么學校,但是這種控制其實并不是特別全面和有效。在不能決定的境地下,我們通常要向自然的目標靠攏,也就說向著不能控制的領域靠攏(另一種說法就是力所能及),這樣達到一致性目的的可能性才會存在。
例如,有些學生學校成績并不好,但是進入社會以后,他們充滿激情,生活有情趣,這是因為他們對學校教育有著排斥,所以成績不佳,但是在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上協(xié)調(diào)一致的能力很強。
去學校,大部分程度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公民,是為了別人。如為國奉獻等,都是作為公民的基本教育內(nèi)容,因為這是作為個體生存不需要的。而自然教育,是為了他自己。一個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所以不能沒有學校教育,但是學校教育屬于事物和人的教育,必須符合自然教育的目的,否則就會有沖突。
當下我國的公民教育,估計沒有什么人會相信。于是所有的家長都在用這種理念來引導子女,“你現(xiàn)在學習好,以后就過得好”。接下來說明這種理念導致的問題,其一,這里的好是指物質(zhì)上的好,而真正的好是作為個體的覺醒;其二,學習好,只是對事物的理解更好,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是和人打交道,所以學習好和在社會中的好不同;其三,理念的重要性出現(xiàn)偏差,即事物教育高于一切,那么付出全部精力去參加各種興趣班和培訓班,就可以理解,這種努力符合有偏差的理念;其四,如果看不到自然教育是根本,那么就會對于子女的各種反饋視而不見,直到他們的問題不能再拖延,如抑郁癥、看書頭疼、不知道該怎么談戀愛。
總之,在教育中,我們經(jīng)常把能控制的領域當作教育的全部或者最重要的部分,實際上是與真正的教育差的很遠。真正的教育是教育者本身要知道自然教育的理念,并能夠很好的引導學校教育符合自然發(fā)展,家長責無旁貸,不要對學校教育有夢想,因為目前的情況是,公民教育都做不好,在邏輯上與自然教育相沖突。
【《愛彌爾》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愛彌爾》讀后感12-17
關(guān)于愛彌爾讀書心得08-22
《愛彌爾》讀書心得(精選12篇)06-15
愛彌爾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4-28
關(guān)于愛彌爾讀書心得3篇09-30
愛彌爾讀書心得范文3篇10-07
關(guān)于愛彌爾讀書心得_讀書心得12-08
愛彌爾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04-28
關(guān)于愛彌爾讀書心得范文3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