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師表讀后感 推薦度:
- 《出師表》讀后感 推薦度:
- 出師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出師表讀后感1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出師表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出師表讀后感 1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鼻лd之下,重讀《出師表》,仍不禁為諸葛孔明的忠義所震撼,為他的遭遇而扼腕嘆息。近來易中天講“三國”,把“三國熱”又推向一個新的高點,我也來談?wù)劀\見吧。
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在《三國演義》中已經(jīng)快被描寫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蓋主啊,劉備倒是深知諸葛亮沒有什么“打貓心腸”,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對劉禪這個毫無君主資質(zhì)的主公,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最終也沒能為蜀地帶來什么長治久安,如果諸葛亮真的篡權(quán)奪位,會是什么樣的局面呢?有姜維,有費祎,應(yīng)該比在劉禪手里好得多吧,雖然為天下文人所不齒,可是象曹操那樣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嗎?諸葛亮當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興奮!可惜,諸葛亮永遠也不是司馬氏,永遠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應(yīng)該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實,他應(yīng)該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個死人。計劃沒有變化快,死守著對一個死人的承諾,對現(xiàn)實的生活來說是一個多么可怕的危險!
歷史上,人們對于諸葛亮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天,本人斗膽也來談?wù)勎覍χT葛亮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shù)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后感覺蕩氣回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實在是智!
諸葛亮神。他雖身在草廬之中,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仿佛天地萬物都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于千里之外。實在是神!
諸葛亮義。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死而后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銘!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yè),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是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xiàn)劉備的遺愿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因為他實在是無愧于一個值得千秋贊頌的人。
越想越遠,就此擱筆了。
出師表讀后感 2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后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南宋詩人陸游曾高度評價這篇表文,說道:“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蓑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杜甫寫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是歷史上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來的政治家,諸葛亮幾乎可以說稱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著劉備,劉備死后,他又輔佐劉禪,劉禪是一個庸人,諸葛亮輔佐了他,大權(quán)都在諸葛亮手里。但這個人沒有野心,沒有把劉禪弄下去,自己來作皇帝。劉禪什么事都交給諸葛亮,從沒有懷疑過諸葛亮會奪他的權(quán)。
諸葛亮在表文中寫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小人和賢臣兩個不同類別的人,竟會讓身邊的人有如此大的得失。這又讓我聯(lián)想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諺語主要說的是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舉個例子:身邊的一個朋友住單身宿舍,很懶,不愛干凈,以前和她同住的舍友很愛干凈,東西擺放整整齊齊,一有時間就打掃衛(wèi)生,屋子里總是保持清清爽爽,干干凈凈。時間長了她不好意思自己屋子的零亂,受其影響,也開始打掃自己屋內(nèi)的衛(wèi)生,也變得愛干凈起來。后來那位舍友搬出了宿舍,換了另一個舍友。這個舍友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干干凈凈,但屋子很亂很臟,不愿收拾。這正應(yīng)朋友的本性,索性兩個人都不收拾屋子,導(dǎo)致屋子臟亂的沒地落腳,不忍看。另一個例子:學(xué)生甲剛來我校的時候是一個誠實、上進、董事、聽話的學(xué)生。因為學(xué)校男生少,需要和其他班級的男生合宿,僅一個學(xué)期,學(xué)生甲就變得油嘴滑舌、不知進取,還屢次違犯校規(guī)校紀,多次受到學(xué)校的處罰。
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不論一個人的習慣是好是壞,只要他所在的環(huán)境是好的,早晚他會變好,相反會變壞。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時時刻刻都受身邊人的影響,從價值觀到審美觀,從愛情觀到生活觀,身邊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可能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給自己的決定帶來影響,所以如果自身定力不強,一定選擇好的環(huán)境來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出師表讀后感 3
《出師表》可謂千古名篇,是諸葛亮北伐之前,寫給劉禪的奏章。上學(xué)的時候,只是把它當做順口溜一樣來背誦,卻從未真正鬧懂文章的深意。如今再讀《出師表》,才知道為什么它會被千古傳誦。文章往往是人的思想與靈魂的寫照。細讀《出師表》,我才體會到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其用情之深,用心之苦,滲透在字里行間,讓人為之動容。讀完《出師表》,也讓我對諸葛亮其人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睆闹锌梢钥闯鲋T葛亮對朝廷政治的擔憂,對國家命運的牽掛。接下來諸葛亮所做的通盤的安排,詳盡周到,可見傾注了很多心血。文中處處流淌著諸葛亮的報國之志,以漢室之隆為己任,希望能夠“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體現(xiàn)著諸葛亮憂國憂民的愛國深情。
臨行前諸葛亮所做的統(tǒng)籌安排,自上而下,從宮中到府中,從軍中到營中,細致穩(wěn)妥,井井有條。規(guī)范制度,舉薦良才,對劉禪一片赤誠。諸葛亮提出了“親賢臣,遠小人”的用人之道。古來帝王犯錯往往不是帝王本人的思想問題,而是因為他們親近了小人。小人在身邊,就會不由自主的走了小人之道,最終招致?lián)p失。諸葛亮以史為鑒,盡進忠言,用心良苦。所有這些都輝映出諸葛亮卓越的政治見解和不同凡響的政治才華。
諸葛亮有著敢于擔當重任的英雄氣概!笆苋斡跀≤娭H,奉命于危難之間”,“臨終托孤”,所有國家的大事都由諸葛亮一人承擔。諸葛亮毫不畏懼,也不退縮,勇挑重擔,而且把這些看做是自己的責任。認為“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的忠勇豪情就算是在今天也應(yīng)被視為楷模。
諸葛亮不慕榮利,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之所以跟隨劉備“以驅(qū)馳”,完全是因為劉備“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孫權(quán)和曹操當中任何一方都比劉備勢力強大。當初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自己的軍隊,寄人籬下,落魄不堪。如果孔明想要榮華富貴,高官厚祿,恐怕不會選擇劉備。孫權(quán)和曹操也都招賢納士,求才若渴,如果諸葛亮前去投奔,定會受到更多優(yōu)待。然而,讓諸葛亮一生感念的.,卻是劉備最初的一份知遇之情。諸葛亮對劉備忠心耿耿,肝膽相照,雖為一介書生,卻也堪稱為重情重義,俠肝義膽的忠義之士。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超群的智者,他的無私奉公的高尚品質(zhì)也令人欽佩。文章之中諸葛亮反復(fù)表明自己的報國之志,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只可惜蜀后主劉禪昏庸無能,貪圖享樂,即便是諸葛亮再怎么恪盡職守,殫精竭慮,也扶不起那該死的劉阿斗。諸葛亮只能抱恨九泉,留下千古遺憾,令人嘆惋。
出師表讀后感 4
王英博讀罷《出師表》,細細品味,我不由感到心潮涌動。諸葛亮那一腔愛國熱血和一顆愛國之心把我深深感動。
蜀漢國力貧弱,后主昏庸,北方未定,漢室未興,可謂內(nèi)外交困,憂患深重。此種情勢,要想實現(xiàn)先帝之遺愿,匡復(fù)漢室,何其困難,這位兩朝老臣心里不可能不清楚。那么,是什么支撐著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
——是忠誠,是他對蜀漢政權(quán)的赤膽忠誠。
《說文》有云:“忠,敬也。盡心曰忠”。諸葛亮肩負丞相之任,深懷托孤之情,憂國憂民,日理萬機。他對蜀漢政權(quán)無比忠誠,并以此來感動群臣,激發(fā)后主,報答先帝之殊遇,完成先帝之遺愿。他“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他“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他“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他還要“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心懷崇高的使命感,把使命看得比生命還重,盡心竭力,勇于承擔。這不正是中國古代文人固有的崇高氣節(jié)嗎?
回顧中國歷史,忠誠美德久遠傳唱。屈原悲憤交加,自投汨羅江,是忠誠;“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是忠誠;蘇武杖節(jié)牧羊,是忠誠;趙子龍亂軍救孤,是忠誠;魏征直言進諫,是忠誠;楊家將血染疆場,是忠誠;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是忠誠;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誠。盡管歷史上的忠誠可能會帶有某種局限,但忠誠的精神卻一直為人們所傳揚。
革命戰(zhàn)爭年代,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英勇地倒下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忠誠的篇章。和平建設(shè)時期,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他們用共產(chǎn)黨人的堅毅和剛強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他們的使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們的忠誠沒有驚天動地的炮火,沒有鐵骨錚錚的誓言,只有年復(fù)一年,周而復(fù)始的平凡工作。試問,天地間還有什么比這樣的忠誠更偉大更崇高呢?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民族騰飛的重任。而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zhì)享受多了,精神追求卻少了,有些人為了一己之利,喪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只要有利可圖,還講什么忠誠。這些人看重的是物質(zhì),是金錢。我們有必要提醒自己,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
忠誠,自古就是一種美德,流逝的歲月、歷史的車輪不但沒有銷蝕它的光芒,相反已經(jīng)將它打磨的更加光焰奪目。諸葛亮也不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象征,是“鞠躬盡瘁”的象征,是忠誠的象征,是華夏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象征!冻鰩煴怼肥撬麑κ駶h政權(quán)竭盡忠誠的表白,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用肝膽熱血在“報先帝”、“忠陛下”的道路上走完了自己悲壯的一生,“五丈原”令多少英雄落淚傷悲。
忠誠是用青春兌現(xiàn)的諾言,忠誠是用生命履行的責任。讓我們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忠于感情和事業(yè)的人,一個忠于國家和人民的人。
出師表讀后感 5
羽扇綸巾,面對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運籌帷幄;穩(wěn)坐戰(zhàn)車,用十足的信心與智謀應(yīng)對挑戰(zhàn)。他仿佛就是勝利的代名詞,是敵軍永遠無法跨越的精神門檻。這也許是很多人想起諸葛亮時最直接的印象。然而,一篇《出師表》將其從“神”拉回“人”也使我們更好地認識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復(fù)雜的諸葛亮。
《出師表》誕生了一個“危急存亡”的時代,“天下三分,益州疲弊”,道出了此時蜀漢內(nèi)外交困的艱難局面。面對一個年幼無知、易受奸臣控制的庸君,諸葛亮毅然扛起“興漢”的大梁。對內(nèi)賞罰分明,對外撫羌聯(lián)吳,即使明知與曹魏實力懸殊,仍在準備過后進軍以圖中原。這與深謀遠慮的諸葛亮形象大相徑庭,好像一個鋌而走險的賭徒要做“生死一搏”。然而,卻正是這一堅定意志與實現(xiàn)“先帝遺愿”的決心打動無數(shù)后來讀者。正如《正氣歌》所言的“時窮節(jié)乃現(xiàn)”,《出師表》“名世”與諸葛亮“鞠躬盡瘁”形象永垂不朽的原因正在于此。
然而,在率直質(zhì)樸的.行文中,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為人處世的嚴謹與機敏。他在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及陛下,是為了強調(diào)其“忠心無取之意”。諸葛亮“夙夜憂嘆”我想起所嘆的不僅僅是如何實現(xiàn)先主遺愿,還有對于自身名聲與道德的擔憂,劉備一句“嗣子如不才,君可自立為主”給手握軍政大權(quán)的諸葛亮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在三國這個混亂的時代,“殺君自取”現(xiàn)象屢見不鮮,后主身邊讒臣眾多,對諸葛亮的非議也多,諸葛亮深知后主“難辯是非”,故在出師北上之際作此表以忠心,一方面表明自己無意自取立場,一方面也使眾臣明白“先帝之臣”的身份,警告他們恪守本分,不可趁國家空虛之際做“大逆”之事,這無不體現(xiàn)其良苦用心。
同時,文章中以極大篇幅描寫了孔明對于后主的期望,但是最后一句“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卻很黯然地道出了孔明本人對于這些期望的悲觀態(tài)度。寫此表時孔明已侍后主多年,其“不才”孔明也都諳知,但是,那個封建時代,諸葛亮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卻不允許其跨越取位“雷池”一步,取位的高低限制了諸葛亮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就好比一個沙漏在不停的漏沙,諸葛亮所做的只是不斷向上半部分加入沙子,卻沒有勇氣與意志將沙漏翻過來,拯救這將傾倒的大廈。在封建道德的濾紙中,一代智謀終究無法以個人力量力挽狂瀾,這是其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因而,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能做框架、教條束縛下的“單調(diào)者”,而要立足實際,努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最大化,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同時,要在正確的價值觀下踐行正確的道路。
“出師一表真名士”,每當我讀到“臨表涕零”這幾句時,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現(xiàn)一個佝僂的身影和一雙含淚的眼睛,讓我掩卷不得不沉思啊!
出師表讀后感 6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我被媽媽逼著背誦這百思不得其解的文章,心里真有一些煩惱。
媽媽說諸葛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媽媽還給我講讀這篇文章的意思,輕輕地誦讀,輕輕地講解!肮饰逶露蔀o,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它們的意思是,所以在五月渡過江,去荒涼的地方,攻打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士兵士氣足,武器裝備又充裕,我們應(yīng)該帶軍向北,統(tǒng)一中原,振興漢家的基業(yè)。”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輕輕地誦讀您的文章,帶著些許崇敬,帶著些許驕傲。熟讀加背誦之后我頓時讀懂了您,心中滿是對您的崇敬和驕傲。
您是一個農(nóng)民,因劉備的.三顧茅廬而分擔下了興復(fù)漢室的重擔。您因為報知遇之恩忠于先主劉備,忠于陛下。您向您的陛下舉薦了一個又一個的賢臣,既有武將又有文臣。您主張親賢臣,遠小人,為興復(fù)漢室打下基礎(chǔ)。
您只是一個文官,卻挑起了比皇帝還重的擔子,您領(lǐng)兵北攻曹操,為了漢家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赡廊皇且粋謙虛的人,從您的文字中找不到一點的驕傲。
我在吟誦中仿佛看見您咬緊牙關(guān),帶兵出征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見您挺直身軀為士兵加油的那一刻;我也仿佛看見您面帶微笑把《出師表》交給您的陛下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見您在出征前對家人說再見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見您對蒼天起誓的那一刻……
我在吟誦中發(fā)現(xiàn)您的內(nèi)心有著多么偉大的目標,您內(nèi)心原來有著怒吼的浪花,您的內(nèi)心裝著天下蒼生,也裝著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您也有生氣的時候,有燃燒的火焰,可您都沒有表現(xiàn)出來,您只用一個字代表了,那就是忍。
諸葛亮,我讀懂了您,當您關(guān)心士兵那一刻,我說您是一個善良的人;當您說自己是農(nóng)民時,您又是一個謙虛的人;當您說報先帝而忠陛下時,我說您是一個君子,是一個真正的賢臣,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我佩服您是一個有志向,有膽量,有氣魄的人。
出師表讀后感 7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語文書上的注釋是這樣寫的。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敝T葛亮也就是這“臥龍”。
《三國演義》里是這樣寫的。
我曾經(jīng)像許多人一樣,欣賞他的謀略,欽佩他的博學(xué),也感嘆于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闭\然,他的功績是那么顯赫,但是寫《出師表》的他,在我眼中,與往常有所不同。
“陛下”,他是這樣叫那“扶不起的`阿斗”的!俺急静家拢谀详,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間,受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酌,為何那樣謙虛?或許你是淡泊名利,可卻從未“茍全性命于亂世”;或許你是一個布衣,可絕不“卑鄙”;或許你是那樣自覺卑微,但你這樣一個才子,讓任何一個君王“三顧茅廬”都值得!可是,在“皇上”面前,你卻是以那樣一個平凡、忠誠、卑微的臣子的角色出現(xiàn);蛟S對于劉禪,你有些無奈?筛嗟膮s是自責,自責自己沒有完成好先帝的使命,那樣的你,豈能不讓人欽佩。
劉備死前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笨上攵瑒鋵λ窃鯓拥目粗,怎樣的信任。他完全可以在朝中獨攬大權(quán),可是他沒有,也許這就是他,只要選擇了忠誠,那么期限就是永遠。那樣忠心的臣子,怎能不令人折服。
青衫玉立,走出《三國演義》里被神話了的他,《出師表》中那個捧著一顆忠誠的心,向君王進諫的他,那個一輩子都盡忠盡職的博學(xué)才子——孔明,我對你的欽佩已不止在你的才學(xué)之上了。
出師表讀后感 8
《出師表》是一篇好文章,作者諸葛亮卻不像個好人。
看這里,你應(yīng)該有點奇怪吧?諸葛亮不是大忠大貞救蜀救漢的英雄嗎?我不反對上述觀點,但要加三個字:對劉備。
諸葛亮對劉備畢恭畢敬。對劉禪來說,他總是用“先帝”嚇唬人。我仔細數(shù)了數(shù)!跋鹊邸边@個詞在《出師表》中出現(xiàn)了12次,而“陛下”這個詞只出現(xiàn)了7次。
對封建社會來說,《出師表》是一個大逆不道的奏折。什么是:“然而,侍衛(wèi)的官員不懈努力,忠誠的`人忘記了外人,掩蓋了他們對先帝的相遇,以報告陛下!闭f白了,這些臣子為什么要為你努力?不是看你爸的臉,只是為了還人情。否則,我早就放棄了。
還有一句話:“親賢臣,遠小人,這個先漢所以興;親小人,遠賢臣,從那以后漢就倒下了。諸葛亮無緣無故來這樣一句話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隱喻?這是劉禪是亡國之君還是興國之主?會做閱讀題的同學(xué)都知道,只要聯(lián)系上下文,就可以在一秒鐘內(nèi)完成這道送分題,答案是前者-亡國之君。這充分說明諸葛亮迫不及待地想讓劉禪早點離開,然后他就能實現(xiàn)劉備的遺愿(諸葛亮可以自己當皇帝)。
在我看來,整篇《出師表》是大逆不道還是:“后值傾覆,在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而來二十有一年!边@,這……背義棄恩,天人共殺!單就“”這句話,我就忘記了關(guān)羽、趙云等英雄,把建蜀抗敵的功勞都帶到了自己身上。而且還挺驕傲的,靠老賣老。
雖然《出師表》是封建社會時期的逆文,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應(yīng)該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篇文章。
出師表讀后感 9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薄冻鰩煴怼肥俏曳浅O矚g的一篇作品,它是諸葛亮出師前寫給后主劉禪的一篇上表,表達了了諸葛亮出師北上,光復(fù)中原的`決心。每次讀到篇文章都讓我非常地感動。我深深地感受到諸葛亮的真誠。
諸葛亮對后主劉禪說: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后,托孤于諸葛亮,并告訴諸葛亮可以取劉禪而代之。然而諸葛亮卻誠惶誠恐,不敢有這樣的想法。諸葛亮告訴后主劉禪,自己本來是一個布衣百姓,在南陽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從來都沒有想要做天下的一方諸侯。然而先帝劉備,不因為我出生低下,而且我還有點狂妄。三次去茅廬請我,讓我非常感動,然后我就跟著先帝劉備創(chuàng)業(yè)。
后來在劉備去世,諸葛亮厲兵秣馬,希望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很多人都說諸葛亮是愚忠,因為當時天下曹操仍然是最強的,蜀軍是最弱的。然而諸葛亮卻始終銘記劉備的囑托,為了完成先帝遺志決定出師北伐。
劉備三顧茅廬,讓諸葛亮非常感動,于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來,幫助劉備取得三分天下之一。
讀完《出師表》我為諸葛亮的精神感動了,我在想如果諸葛亮投曹操的話,可能天下早就定下來了。然而卻因為對劉備的知遇之恩感動,幾十年來夙興夜寐,積極幫助劉備爭取天下,并要幫助劉備光復(fù)漢室。今天的我們?nèi)绻龅秸嫘牡呐笥岩欢ㄒ眯膶Υ。因為我想信我們用真心對別人別人一定也會用真心對我們。
出師表讀后感 10
一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人們就會不由自主想起諸葛亮來,諸葛亮的《出師表》更是表達了一對君臣之間的感恩圖報之情,《出師表》不知打動了多少志士的心,千百年來一直在他們中間傳誦,激勵著他們奮發(fā)有為……
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經(jīng)艱難坎坷,終于建立了蜀國。兩年后,劉備病逝,后主劉禪繼位,時年十六歲。諸葛亮統(tǒng)率蜀軍北京,駐軍漢中,準備討伐曹魏,奪取中原,光復(fù)漢室。劉禪昏庸懦弱,諸葛亮頗有后顧之憂,所以臨出發(fā)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希望劉禪繼劉備遺志,振作精神,廣開言路,嚴明賞罰,盡心國事,匡扶漢室,統(tǒng)一天下。
文章中有兩句,說盡了諸葛亮的一生,“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是蜀國的頂梁柱,他的這番陳詞,慷慨而情深,大義而忠烈,表明自己對蜀漢的忠誠,既是報知遇之恩,也是盡為臣之責,意在勸諫劉禪奮發(fā)有為,勵精圖治,嚴明法紀,已完成劉備的未盡之業(yè),統(tǒng)一中國,可謂用心良苦。
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更看出的是那份竭盡為蜀漢效忠的心愿,滿篇盡是治國之寶鑒,而情牽其文,感人肺腑,動之以深情,曉之其大意,而且反復(fù)提到劉備的.“遺德”、“遺詔”,陳述自己匡扶漢室的決。我想,諸葛亮能成為我們婦孺皆知的人物,不僅是因他的智慧,更是因為他的忠義啊。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歷來以詩名世者甚眾,以表傳后者頗少,唯獨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存于歷史典冊,而且燦爛于文苑,煥發(fā)出精神的光芒。這里面的君臣之間的忠義,感人肺腑之情,感染了千秋萬代的人民,讓這個名臣成為智慧與忠義的化身。
出師表讀后感 11
今天,我們語文課上學(xué)習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出師表》。這篇文章是諸葛亮寫給后漢的皇帝劉禪的。學(xué)習他我感觸頗深,也感受了許多。
剛開始閱讀它的時候,我都有些不認識其中的字,因為生僻字生僻詞太多了。但是經(jīng)過老師的耐心講解,我最后全部能認識,并且能流利通順地閱讀下來。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便開始了對這篇文章的細致學(xué)習。
剛開始是讓我們翻譯這篇文章,了解疏通了大概意思。完成之后,我第一感覺便是諸葛亮那拳拳的報國之心和報國之志。因為諸葛亮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國家,想著北伐,平定中原,從而完成統(tǒng)一的大業(yè),實現(xiàn)鮮麗的夢想,這才是他終生的志向。
他還有滿懷感激地說:“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僅僅是一個卑微的農(nóng)民。在南陽那片地方種地,但是先帝他不計前嫌,而且不嫌我的身份地位低微,依然以他皇叔的名字三顧茅廬請我出山,這樣才使我有了建軍的想法。我的.人生全是靠著劉備,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報答!”讀到這里,我感觸頗深。古代的人們是多么的誠實善良,他們受點水之恩,必以涌泉相報,而我們現(xiàn)在的人呢,可能心底早已那么不誠實了吧!
其實諸葛亮他的考慮事情非常的周到。他不僅考慮到了宮內(nèi)的事情,而且就連宮外的事情,他越考慮的很恰當?shù)卯。他不僅考慮到宮內(nèi)有許多的忠臣志士,而且考慮到戰(zhàn)場上也有許多立志要報效國家的人,所以從這點來說,他不僅是一個軍事家,而且是一個政治家。羽扇綸巾,在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這才是他的政治家風范!
細細品讀此文,更能決出其中的味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蜀漢這片大地上熊熊地燃燒起來。
出師表讀后感 12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題記
其實在學(xué)習《出師表》前,自己就已接觸過它。那是偶然聽到一首名為《出師表》的歌曲,只覺驚艷。歌中一句“不畏生死,誓報先帝待臣恩重十七年”讓我心中某處微微一動。特意去了解,于是知道了這飽含諸葛亮千萬種情緒的《出師表》。有太多人說讀其以致潸然淚下,起初我只是不解:諸葛亮為何要臨表涕零?
后來逐步了解,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太淺薄。先帝病逝,臨終前于白帝城托孤,將劉禪交付于諸葛亮。為了卻先帝之愿,他決定北伐。然而放心不下后主,沉重、悲壯的心血凝結(jié)于《出師表》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有多信任、忠誠,才會把自己的過往一一道來?若不是視為己出,又怎會讓后主了解自己的曾經(jīng)?“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又有多少個夜晚,先帝入夢把盞對弈似當年?丞相踏上的漫漫北伐路,以報答先主當年三顧之恩,二十一年風風雨雨不曾磨滅的是那份初出茅廬的誓言。也許丞相知道興復(fù)漢室已不可能,又是以怎樣的心情抱憾終于五丈原?《出師表》讀罷,我掩卷沉思。
直到再聽到焦晃先生的《出師表》朗讀,那心上的一點癢終化為滾滾波濤,在心中掀起巨浪。誠懇、感激、憂心忡忡,焦晃先生的聲音讓我心中開始云海翻涌。日暮西山的丞相出征前對朝廷放心不下,對后主放心不下。待到這位鬢已星星的老人雙手顫抖著說出“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時,我仿佛看到當年的`孔明眼中帶著晶瑩寫下表書,寫到激動處,抬起筆來,墨點甩到窗框上。筆微顫,卻愈來愈激昂。最后,點下最后一點,擱筆。他泛白的雙鬢在風中輕顫,目光凝結(jié),淚水無聲流淌。
我的防線瞬間崩潰,淚水決堤而出,我無法形容我的感情,因為我讀到的是一位人臣的靈魂。然而劉禪在他去世后親小人,遠賢臣,263年,蜀國滅亡。
世事總難如人意,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表讀后感 13
讀罷《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zhàn)機向蜀后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復(fù)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以完成興復(fù)漢室、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表現(xiàn)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忠于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yīng)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對于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廣益”進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xiàn)了他一心為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已經(jīng)洞察了這一點,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為親近小人會給國家?guī)淼溁。?lián)系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lǐng)導(dǎo)人喜愛聽身邊心術(shù)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會找莫須有的“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diào)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tài),也許這些所謂的“領(lǐng)導(dǎo)”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zhàn),甘愿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么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什么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為家”?墒菑S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為官,另謀高就,繼續(xù)揮霍、攫取。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亮節(jié),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才不會忘記他。
出師表讀后感 14
讀完了《出師表》,我被諸葛亮的那腔愛國熱血和一顆愛國之心所深深感動了。作為掌握蜀國軍政大權(quán)的人,諸葛亮并沒有安享榮華富貴,而是盡心竭力地去輔佐劉禪,幫助他成就霸業(yè)。諸葛亮受劉備臨終前的托孤重任,肩負著“平定中原,興復(fù)漢室”的使命。他六出祁山,雖然無功而返,但他這種為國家興盛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們敬仰!俺急静家,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故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边@是《出師表》中的一段話。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一生肝腦涂地,為劉備出謀劃策,使劉備能夠與曹操、孫權(quán)三分天下?鋸堃稽c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強盛的蜀國。有人說諸葛亮愚忠,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說劉禪沉于酒色,諸葛亮應(yīng)自立為帝。
但我卻不贊同這種看法,如果這樣,諸葛亮就是篡位,雖然劉備臨終告訴諸葛亮可以這樣,但卻怎能堵住天下人之口呢?諸葛亮一生為蜀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從不居功自傲,諸葛亮如此盡心盡力,是為了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又怎能說成是愚忠呢?一篇《出師表》更顯示出他的赤膽忠心。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建議劉禪廣開言路,招賢納才,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主張敢于納諫,親賢臣,遠小人,這樣國家才會強盛。其用心良苦,非一般人能體會。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他的'《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他在詩中也歌頌了諸葛亮的北伐壯舉,是的,諸葛亮的一生讓我們讀懂了很多,尤其是他的《出師表》。雖然蜀國后來滅亡了,但是諸葛亮和他的《出師表》卻永遠是茫茫銀河中一顆不會褪色的明星!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起慢慢品位諸葛亮與他的《出師表》吧!
出師表讀后感 15
諸葛亮一道《出師表》,字字珠磯,句句明志,除顯露出他無與倫比的智慧之外,亦不難看出,他擁有一雙慧眼,“慧眼識英才”。“侍中、侍郎郭攸之、費柿、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圈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櫍孕惺缇,曉暢軍事……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由這些評斷中肯的薦舉來看,諸葛亮平日就十分看重人才,對所任之人的能力了如指掌。因此,他才能在出征前為后主做好周到的安排,使宮中營中俱有所托。劉備早亡,阿斗無能,如果少了用兵如神安天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諸葛亮,蜀中的百姓便不能安居樂業(yè)了。
諸葛亮曾有一比:國家如房,人才就是支撐之柱。頂梁柱要選用好木材,政府官吏也要選拔正直的有才之士。想當初,諸葛亮就是在劉備求才心切,以師禮相敬的`情況下才出山相助的。而自出山后,諸葛亮推賢舉能,不拘小節(jié),對人才誠意相待,從不仗勢壓人,也極少用人失當。從政二十余年,穩(wěn)定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使西南的邊遠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并維修了都江堰,保證了農(nóng)田灌溉,使熬制井鹽和制造蜀錦的手工業(yè)也得到了發(fā)展。
尤其是在聯(lián)吳抗曹,人主蜀地的大小戰(zhàn)役中,諸葛亮屢建奇功,幫助劉備終成大業(yè)。蔑萌關(guān)一戰(zhàn),人皆言黃忠、嚴顏老矣,難當大任,惟諸葛亮知其寶刀不老,果然成功。猶亭戰(zhàn)后,劉備病逝,蜀中勢單。諸葛亮聽笑聲識鄧芝,遣芝入?yún),與昊國重修舊好。鄧芝據(jù)理力爭,終令孫權(quán)信服,并不負所托,帶回了張裔。
張裔,成都人,原在劉璋統(tǒng)治四川時任司馬,劉備攻人四川后,命其為巴郡太守,可惜被益州豪強雍間和孫權(quán)擄去。諸葛亮愛才,命鄧芝交涉,終于要回張裔;爻啥己,諸葛亮即憑張裔的學(xué)識、才干任命其為參軍、從事。后諸葛亮帶兵北伐曹魏時,全仗張裔與另一位被諸葛亮救回并重用的相才蔣碗代掌蜀漢政事,解除了后顧之憂。因此,蜀中雖然常年征戰(zhàn),卻仍然治理得井井有條。
諸葛亮之功,一言難盡。若沒有諸葛亮,多少將士會懷才不遇!可惜斯人已逝,惟留恩澤,萬代景仰。
出師表讀后感 16
今天,我們學(xué)習了東漢末年偉大的蜀國文臣諸葛亮的《出師表》,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是臣子寫給皇帝的奏章,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
這篇“表”是諸葛亮在北伐臨行前給予后主的囑托,其目的是讓劉禪繼承先帝的遺愿,一統(tǒng)中原,興復(fù)漢室。在學(xué)習《出師表》時,我們先跟隨老師梳理了文意,了解了諸葛亮囑托的內(nèi)容:要廣開言路,要賞罰分明;要親賢遠佞。在這些懇切的建議中,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以及他的智慧。這讓我對諸葛亮充滿了好奇與敬佩。結(jié)合之前學(xué)習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以及一些網(wǎng)上的資料,我對諸葛亮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
諸葛亮是一個有宏圖大志的人。在《三顧茅廬》中,劉備聽到各高人對諸葛亮的美贊,三次拜訪諸葛亮,第三次才成功見到諸葛亮。而劉備見到諸葛亮并請其出山時,諸葛亮并未答應(yīng),而是一直在有所推脫,直到諸葛亮聽到了劉備說出“大丈夫抱經(jīng)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這句話,諸葛亮才有所動搖。這個細節(jié)說明了諸葛亮是有出山的想法的,只是在觀察劉備是不是那個“對的人”,是不是真正心系蒼生。
諸葛亮還是一個懂得感恩圖報的人!度龂尽分性涗浟诉@樣一件事:劉備在白帝城駕崩,托孤于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段話不僅寫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忠誠。諸葛亮在劉備的囑托下,臨危受命,平復(fù)叛亂,率兵北伐。這些正是諸葛亮對劉備托付之大業(yè)不懈努力的真實寫照,這促成了諸葛亮那段“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佳話。
諸葛亮還是個不可多得的良才。他在別人的口中譽名遠揚,且他是實打?qū)嵉膶W(xué)富五車,體諒天下蒼生。諸葛亮的治國十分嚴苛,但雖然法度嚴厲,但在他的.治理下蜀國國富民興,欣欣向榮。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有一番作為,他的空城計一直是千古以來被人贊譽的對象,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蜀國雖不是屢戰(zhàn)屢勝,但是也算得上是軍事強國了。
諸葛亮一直是被敬頌著的,雖不能算是敬仰,但在我們的眼中,諸葛亮一直是我們學(xué)習的對象,他的精神、才學(xué)都是值得我們?nèi)W(xué)習的。
出師表讀后感 17
語文書很小,小到裝不下一個人輝煌的人生;語文書很大,大到只用幾篇文章便能承載著從古至今的名詩名事。我們每天浸泡在語言魅力的長河中,閉上眼,拉住時間的衣角抖一抖,抖出一塊塊記憶碎片,這一片,是諸葛亮寫《出師表》的故事……
一個個文言字詞如音符一般涌入我的腦海,拉動我的心弦也跟著彈奏起來,那一句句詩詞讓我情不自禁地自由誦起。老師指導(dǎo)我們梳理課文的畫面也漸漸地清晰起來,我使勁掰開云霧回憶著那畫面:我們腳踏快艇,梳理著課文,我望著課本上花花綠綠的標記,成就感滿滿;隨后我們捧著書,熱情豪邁地誦讀著課文,盡情地體會文言詞語獨特的韻味;隨著誦讀,我們走進諸葛亮的生命世界,走進他的一嘆一詠之間。這,便是語文的魅力。
為了讓我們進一步欣賞文言文的魅力,老師讓我們進行了角色扮演,同學(xué)們個個繪聲繪色地發(fā)揮著,好不投入。猛然間,我又瞅見演技炸裂的小組四人緩緩站起,看著他們昂起的胸脯,自信的臉龐,我就意識到這必定會是一場“沉浸式表演”,這四人一出場,果然不同凡響,這氣焰鎮(zhèn)壓住了班級的喧鬧,好不威風!只見他們將書一捧,開口一讀,動作一加,真是讓人如臨現(xiàn)場,如同聆聽到一個老臣的赤膽忠心,令人動容。這,便是語文的魅力。
在這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老師帶著我們走進了課文的內(nèi)容,走進了諸葛亮的故事……追溯歷史的長河,自古便有知音難尋的句子,而劉備與諸葛亮與其說是君與臣,倒不如說是難遇的知己,這些天學(xué)的《三顧茅廬》和《出師表》讓我看到了他們之間的真情所在,我贊頌著劉備的`求賢若渴,也佩服著諸葛亮的忠誠可靠。盡管最后的結(jié)局并不完全圓滿,但他們君臣遇合的佳話在中華大地上永遠流傳著,他們美好的品質(zhì)在我們心中也必將長久地熠熠閃爍著。這,便是語文的魅力。
隨著下課鈴的響起,我緩緩地合上書,雖然這預(yù)示著課文學(xué)習的結(jié)束,但沒有什么可以阻擋,阻擋我在一個文史世界的久久徜徉;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在一個古人身上汲取的生命感動和人生摯誠……
出師表讀后感 18
《出師表》一文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于六次北伐之前所作。文中表述了北伐的緣由及目的,表現(xiàn)了他對后主劉禪深切的期望,更為重要的,我在字里行間都感受到了孔明對先主惜才愛才的感激之情,正因為如此他才要出事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亮所以報先帝后忠劉嬋之職分也。讀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有忠,要有義,做一個忠、義兩全之人。
一個人只有忠,心中才有一個目標,才有一顆持之以恒的決心與毅力,才會為了自己想要保護的去拼搏,去奮斗。一代智絕,一生詮釋了忠的含義:即使“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也要“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這是孔明的忠;一代名將,寧戰(zhàn)死邊疆,也要報效祖國,以忠揮刀馳聘,笑傲沙場,一心只為收復(fù)被大宋江山,血洗燕云十六州之辱,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岳飛的忠。
由忠可生出希望,生出夢想;學(xué)會付出,學(xué)會堅定,才可成就一番偉業(yè)。
一個人只有義,心中才有一個準則。流淌著滾燙的熱血,以澎湃的'激情面對人生。在義的支撐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充滿了陽光,更多的是歡聲與笑語。麥城一役,他被盟軍偷襲,五十多歲的他已不復(fù)當年之勇,手中的大刀歲早已饑渴難耐,但又能揮舞幾次?腳下的赤兔馬已不再英敏,但他一對混濁的老眼中又射出精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堅守住兄長的江山,這是關(guān)羽的義。一代義絕,以身捍衛(wèi)義的意義。他以七十高齡從政,卻又似彗星一般滑過天空。他以機敏的頭腦耕犁天下,推翻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五朝。當年朱棣身邊只余幾百騎,可面對建文帝幾千人的大軍,他卻從沒有放棄希望,緊隨朱棣身側(cè),開創(chuàng)永樂盛世。這是黑衣宰相姚廣孝的義,他用行動證明了義的地久天長。
由義可生出不懈,生出堅決;學(xué)會永不言敗,學(xué)會勇敢面對人生,才能活出更美麗的明天。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忠、義之人,以此作為我們的準則。不欺騙他人,對朋友真心以待,對祖國忠心耿耿,我們便是偉大的人。
所以,以忠、義為先,以忠、義為簽,以忠、義笑看生活,做一個忠義之人,我們會活出更美麗的明天。
出師表讀后感 19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早在初一初二時就已聽聞《出師表》大名,當時只隱隱地入耳了幾個詞,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忠誠”。如今我已入初三,學(xué)完了《出師表》,現(xiàn)在的我對諸葛亮的“忠誠”有了更深的體會。
單看《出師表》的內(nèi)容,諸葛亮為劉禪提供了三條建議,這三條建議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方針,由建議內(nèi)容可知諸葛亮頗費深思,而諸葛亮在勸諫時并未讓對方不信服,他還舉了許多例子,如在論述親賢遠佞時就舉了先漢和后漢的例子。而且語并未用的重,理又很服人。這既是循循誘導(dǎo),又沒有失了君臣之間的上下卑尊,可見諸葛亮的情真意切。
在《出師表》中,繼先帝駕崩以后,諸葛亮“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并“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后又準備“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他幾乎都沒閑不下來,可見他在為蜀漢竭盡全力謀發(fā)展。之后又說這個行為是“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進一步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忠誠。
在學(xué)習完《出師表》之后,我了解到文章背后其實存在著某種權(quán)力的博弈。諸葛亮赤膽忠心,可這份不厭其煩殷殷叮囑的背后,劉禪這個皇帝或許對諸葛亮的行為會有不耐煩,總感覺管得太多太細,自己沒有實權(quán)?吹竭@里,我總以為劉禪會在諸葛亮死后對諸葛亮不敬?衫蠋熢谏险n補充的'內(nèi)容讓我大為震驚,諸葛亮死后劉禪十分悲傷,在龍床上痛哭得起不來,甚至步行去迎接諸葛亮靈柩回來。如果這是劉禪真心的話,也可見諸葛亮對蜀漢忠誠之深,劉禪即使不滿卻對諸葛亮的事情也感到十分悲痛。即使劉禪是逢場作戲,也可見諸葛亮深得人心,劉禪清楚只有這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傊瑹o論劉禪是真情,還是假意,都可見諸葛亮在當世的影響之大。
而諸葛亮可不僅僅在三國十分出名。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當中,后世對其評價可謂是極高,既有杜甫的《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又有陸游的《病起書懷》:“出師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燈細看”;再有文天祥的《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這些歷史名人無一不對《出師表》和諸葛亮有極高的贊譽。一篇《出師表》,千古老臣心。
諸葛亮之才,千古難遇;其“忠”其“誠”,千古難尋。而其志未盡,其愿未圓,多少人扼腕?上谷艘咽,唯留恩澤,萬代景仰。
【出師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出師表05-01
《出師表》05-02
出師表反思03-02
《出師表》課文09-20
出師表 以的用法05-01
《出師表》教案03-12
《出師表》教案04-25
出師表課文03-09
出師表教案11-23
出師表_750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