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局外人》讀書筆記(精選3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局外人》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
讀到主人公很多無所謂的生活態(tài)度的時候,就像在說自己
不喜歡這本書里面很多的書評,引不起共鳴,反而和主人公有很多的思想交流
從殺人犯罪方面來說,他的確是有罪的,本來他開槍再補槍的'行為就是一種犯罪。當時考慮了這大概也是主人公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他也許是壓抑著的,帶有輕微暴力傾向,雖看似溫和無爭,實則狂躁,只是一直控制著自己,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性格,那就是冷淡理智甚至漠然地對待生活,以及身邊的人
但是也想過,他很多的處事方式,我也經(jīng)歷過,也是那樣給別人冷漠無情的感覺,我一直以為是自己太理智了,所以對很多事情不帶個人情感,甚至會深層次地去分析一個事情的各個方面。在這方面,我覺得,主人公只是和感性的旁人不一樣而已,并沒有過錯,要說過錯,大概就是,他理智到不想花費太多精力去迎合別人,只是淡然地存在于這個社會。不悲不喜,生活也就簡單了。
還很喜歡本書的一些情景描寫,已經(jīng)氣氛烘托,更襯托主人公跳脫事件的心態(tài)
哈哈哈哈哈,看這種書讓自己更加理性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
可能是年紀大了,書讀完基本也沒什么感想,隨便寫點胡言亂語。
比起異鄉(xiāng)人更鐘意局外人這個譯名。
從頭到尾有種奇妙的疏離感,如默爾索看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一如讀者看著書中的默爾索,都仿佛置身局外一樣冷眼旁觀著。
空洞的內(nèi)在和過滿的世界,交錯著的夏天晝?nèi)沾萄鄣墓饩和輕飄飄無夢的夜晚兩個意象,一切孤立的、無來由的、偶然的要素,象征性地組成了一條犯罪鏈。
恰到好處的缺乏共情,缺乏普世的價值心這種消極的美德,正應和了氛圍,是內(nèi)在的虛無主義。
寫到這里突然覺得沒有感想就是對它最好的評價。
第二部里有句話寫的真好啊,讀到的.時候忍不住笑起來:
「無論如何,就算我不確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我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缺非常確定。」
我一直以來所踐行的信條,忽然得到了另一個時空的認同。
寫到結(jié)尾默爾索的爆發(fā)時(用爆發(fā)來形容未免有些冒犯),前面所有寡淡的壓抑全部在此刻升華成明珠,反復讀了四五遍才罷休。
。ó斎灰膊慌懦且驗槲夷X子宕機不夠用的原因)
最后,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太難看了,為了寫讀書筆記用極大的毅力堅持著。
再說一遍,太難看了。
全是闡述,純粹寫給外國人的,但凡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有點了解的都沒必要去看。
浪費時間。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
我一直被焦慮癥所困擾。焦慮的根源說不清楚,只要沒有按照計劃工作,犯了拖延的毛病,就會莫名其妙地焦慮。如何才能安心度過每一個當前的時刻,或者如何才能安心地度過一生,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直到讀完加繆的《局外人》,這個問題才有所緩解。初讀《局外人》,不知所云,這是很多文學名著的通病,作者好像無意規(guī)規(guī)矩矩地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于是我翻看了很多書評、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如何欣賞《局外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再次閱讀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到小說的魅力。
《局外人》的故事很簡單,大概分成四部分:參加母親的葬禮、和瑪麗約會、在海灘殺人、審判。
小說的開頭很特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楚!
一個正常人怎么會對自己的母親沒感情,對于媽媽的死,表現(xiàn)地如此平淡,像是在談論別人的事情。連母親的死的日子都搞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小說開頭的一個懸念。讀到后面,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不正常的人”,或者說“異化的現(xiàn)代人”。一個對世界“無所謂”的人,一個沒有追求,沒有理想,時時感覺到世界的荒謬的人。
沒錯!加繆的這部作品,主要探討的是人對世界的荒謬感。
什么是荒謬,簡單來說,就是你照鏡子的時候,有一瞬間鏡子里的那個人不像自己的那種感覺。傳統(tǒng)的小說,都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將這個世界上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有邏輯的串聯(lián)起來,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才能讓讀者明白。
但加繆指出,這個世界本質(zhì)是荒誕的。這個世界沒有原因,沒有目的,也沒有意義,只是存在著。
想象一個宇航員去了一個陌生的星球,這個星球上有一個大機器,結(jié)構(gòu)非常精細,各部分運轉(zhuǎn)自如,看了讓人嘆為觀止?墒牵斈阒肋@個星球上沒有生命,這個機械的運轉(zhuǎn)沒有目的的時候,你是不是會抓狂?沒錯,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一臺大機器。
我們的焦慮來源于目的,如果做事沒有目的,人會無所適從。如果沒有目標,不追求點什么,我們不能很好的享受一個安閑的下午?墒羌涌娭赋,世界是荒誕的,一切的追求都沒有意義,我們?yōu)槭裁催要追求。
小說的主人公默爾索一直是作為一個局外人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母親的葬禮上沒有掉一滴眼淚,養(yǎng)老院的人問他要不要看母親最后一眼,他拒絕了。可以說他是“被迫”參加了母親的葬禮。葬禮是按照別人的安排進行的,天氣很熱,有人暗示這里的天氣不比巴黎,應該盡快下葬。這一切雖說都在問默爾索的意見,但他其實沒有選擇。
接下來的守靈夜搞得大家都很疲憊,默爾索不明白,葬禮為什么要這么折騰,這一切的形式有什么意義,無非是徒增了這個世界的荒誕。
葬禮之后,默爾索在游泳的時候遇見了女朋友瑪麗,旣愂悄瑺査饕郧暗霓k公室職員,默爾索之前就想搞上她,但瑪麗不久辭職,離開了公司,這種事沒有來得及發(fā)生。偶遇瑪麗,兩個人產(chǎn)生了好感,然后回家上床。
瑪麗問默爾索:你喜歡我嗎?默爾索說:你問的問題沒有意義。
瑪麗再問:想要和我結(jié)婚嗎?默爾索說: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到無所謂。
瑪麗說:你真是個怪人,但我喜歡你這一點。
默爾索就是這樣一個人,對一切都無所謂。這正是小說主人公吸引我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能看清世界的荒誕本質(zhì),了解意義的虛無性,那他還能對這個世界要求什么呢?我們?yōu)槭裁催要焦慮?
如果我們的欲望和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總是沖突的,那要么是我們錯了,要么是這個世界錯了。對于默爾索這個人物來說,他就從來不會感到焦慮,因為他不知道應該焦慮什么。
不得不說,《局外人》塑造了一個讓我癡迷的角色,在這個角色身上,我沒有看到對現(xiàn)實的無奈,而是一中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是一個被“異化”的人,而是一個真實的人。默爾索看到了世界的本質(zhì),他想活的真實一些,不想被社會同化。
為了融入社會,我們經(jīng)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但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我們經(jīng)常因為家庭和婚姻妥協(xié),那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說我們是自由的。
之后,默爾索殺了人,但沒有殺人動機。這在正常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殺人以后,小說進入了審判環(huán)節(jié)。這部分非常精彩,集中體現(xiàn)了司法程序的荒誕性。在審判自己的過程中,默爾索有時候哭笑不得,面對滔滔不絕的律師,默爾索一句話也插不上嘴。不禁產(chǎn)生疑問:到底是我犯了錯,還是別的人犯了錯。為什么自己一直被談論,而從不被問及自己的感受?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我們經(jīng)常無端揣度、八卦別人的生活,以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衡量別人的對錯,卻從不問及他人的真實感受。同樣,我們自己在與生活的不斷妥協(xié)中精疲力竭的生活,卻從不問自己的真實感受。
最后,執(zhí)行死刑前,當默爾索被問及是否需要上帝,是否需要臨終前的救贖時,他拒絕了神捕。這讓神捕很吃驚,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死前不相信上帝的。
默爾索活的真實,活得真實的人是不需要上帝的。如果我們需要一個上帝才能使人生得到慰藉,那我們是否還在意義的泥潭中掙扎,還在判斷人生的價值,還在在焦慮中前行,還在努力構(gòu)建本就虛無的意義之網(wǎng)。
《局外人》這本書值得每個在焦慮中掙扎的人深思。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4
其實第一次看完的時候,有點看不明白整部小說到底想表達什么。主人公墨爾索因為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流一滴眼淚,而成為后來殺人案中最至關重要的依據(jù)。法律最終判他有預謀,清醒殺人的殺手。他有心解析卻無力辯解。
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話和事實,可是卻不是別人想要聽到的答案和事實。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在于赤裸裸諷刺了人性總喜歡以各自主觀意識去評判周圍的一切。
墨爾索過于真實又不屑于掩飾的個性,既讓人喜歡又討厭。喜歡可能是因為渴望自己也能有這種本性,討厭可能是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這輩子也沒辦法做到他那么坦誠和真實吧……
不過墨爾索對于婚姻的看法其實蠻像現(xiàn)在社會的婚姻。很多人因為年齡大了,礙于社會和家人的眼光。選擇了一個自己不討厭的人結(jié)婚,然而那個人是不是愛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討厭足矣。
我想哪怕墨爾索沒有這宗讓他致命的命案,也總會有其他的.事情讓他最終犧牲。因為他活得太透了,這樣的人生意義絕不是我想要的。人活一場總會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才三十六歲的他卻把一切都看透,有點像其他文章描述的:有的人二十多歲就死了,八十歲才埋葬,在很大程度上說的就是這種人吧。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5
“今天媽媽死了,還是昨天,我不知道!
開篇即說了這樣令我震驚的話,原以為此話無非如文克爾曼所說的希臘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一個偉大的沉靜的靈魂,盡管這靈魂是處在激烈情感里面,正如海面上盡管是驚濤駭浪,而海底的水還是寂靜一樣。”我想,莫非主人公默爾索——一個阿爾及爾的小職員,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角色,只是為了強忍著內(nèi)心深處的淚水罷了。
然而,我錯了。
生于市,于世,他是個徹頭徹尾如此平淡的人,淡到不留痕跡,淡到只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他的存在,只不過是用自己的雙眼無限放大這個世界而已,然后再縮為一點——人生。
他淡到記不起母親的忌日,淡到母親死后依然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淡到不知道是否要求婚于瑪麗,淡到渾渾噩噩殺了人,淡到不為自己辯解而無故被判了死刑,也拒絕向神父懺悔,他似乎無意識,而他一切的行動卻由著意識來支配。
按常理,人類的性情,親人死后,對我們應是個很大的打擊,痛哭流涕,捶地幾拳,整日無精打采,仿佛靈魂被抽走了一般,如文中母親在養(yǎng)老院的朋友“他又激動又難過,大顆大顆的眼淚流在臉頰上,但由于臉上皺紋密布,眼淚竟流不動,時而擴散,時而匯聚,在他那張哀傷變形的臉上鋪陳為一片水光!
然而默爾索卻不愿開棺見母親,守靈時,并未和母親在養(yǎng)老院所結(jié)識的朋友多聊幾句生前;蛟S,我們會給他貼上“沒有人性”的標簽,然而,“人類的情感并非是主觀的,它同樣隸從于一切意識的定律,它超越自身!蔽覀兺陔x別的時刻,過多地回憶過往,那些甜蜜,歡樂的時光然而如今卻相隔一方,情緒自然跌落谷底,淚如泉涌。然而主人公默爾索什么也回憶不起來,沒有了過往,當然也沒有傷痛,無所謂眼淚。
再者,“浮事本無常,四世自輪回!卑堰@種媽媽的死認為是一種解脫與前往天堂,死是通向生的必經(jīng)之路,畢竟媽媽生前所居住的是養(yǎng)老院,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家,與養(yǎng)老院的人的交談,也無非是掩蓋住了內(nèi)心的沉痛,離開后也就永遠沒有了這層傷痛。
默爾索被他的回憶不起,平淡拯救了,他也被其摧毀了。
由于黑人吹奏的聲音妨礙到了雷蒙,雷蒙給了默爾索一把槍,讓他嚇嚇黑人,默爾索無意識的走向?qū)Π,陽光如此的龐大,一圈一圈的籠罩著大地,膨脹著,膨脹著,由一點無限的放大……放大……放大……“嘣”的一聲,他結(jié)束了黑人也結(jié)束了自己,接踵而來的便是審判。
審判或多或少的都隱射了當時法國的.現(xiàn)實,所以我對這部分并不是特別的喜歡,然而“藝術要面對現(xiàn)實”。各大報刊都爭相報道,并不是對此有看法,感興趣,而是夏天屬新聞的淡季,總要搞點噱頭!耙磺械男鷩W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他不愿找律師,也沒有為自己辯護,最后根據(jù)他對母親無所謂的態(tài)度,以及母親死后他過得依然很快樂的生活為由,認為他人格性格并不正常,認為他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殺人犯”,死亡就這樣以所謂的道德和莫名的法律強加在他的頭上,他于是不相信未來,也沒有拒絕死亡。
默爾索在文中很少說話,也很少行動,唯一可窺見的是他的思想:淡,如書名,他是這個世界的“局外人”,任何東西都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他看著這世界,卻游離在世界之外,默爾索是個通透的人物,無意識地接受了別人給他的安排,不去爭奪也不去爭議。
“ 現(xiàn)實中,這樣的人還存在嗎?”我問自己。
如今所謂的佛,不過是拿著ipad,玩著微博,大談人生的加v認證者,所宣傳的效果大都無非是轉(zhuǎn)發(fā),看看,拋之腦后。
小說畢竟是理想人物,雖模仿自然,卻并非是自然的全部,用夏多布里昂的觀點來說,即“脫離現(xiàn)實,進入神秘、夢幻一般的境地。”
所以生于市,必定要“為掙得糊口的面包,歌唱贊美詩篇!币驗樯媾c追求不僅是義務,也是種責任。我們不妨“中隱隱于市”。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6
當初我們英文課讀這本書的時候,同學們都討論的很激烈,有覺得默爾索的性格不可思議的荒唐,有覺得默爾索很酷,而我想的是——為什么他就能變成那樣的性格?不過世界上人那么多,總歸有一個默爾索,所以也就沒有再鉆牛角尖。但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很復雜,而且也一直在變化,好吧,說遠了。
我把默爾索的變化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開頭至殺人案,基本上可一看到默爾索無疑比起普通人缺乏了一些情感,但他是一種未經(jīng)過reason的非常自然、無意識的狀態(tài)。他非常會觀察,對外界趨于客觀。這是他的nature,還未經(jīng)過下意識的改變。所以他簡簡單單殺了個人,因為太陽太討厭了,這其實說得通不是么?
第二個階段基本上cover了全文,從中間到那位牧師全算上。默爾索干了件大事——對他來說,他也感覺到不一樣了。而對于社會上的大多數(shù)人,這可相當不可思議。所以法官問默爾索你愧疚嗎,所以marie一而再再而三地安慰默爾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默爾索壓根不覺得這是個那么大的問題,監(jiān)獄挺無聊的,但漸漸睡個十六個小時,再消磨過剩下的幾個,一天就過去了。唯一困惑,唯一讓自己煩躁的就是法官啊,或者marie,他們都和自己想得不一樣。法官還有那個養(yǎng)老院的director為什么要說自己那么多壞話,這種惡意讓默爾索很難過。監(jiān)獄適應得不錯,可要消除和別人的矛盾(conflict)可挺讓人不爽的。而這種不爽在牧師來的時候到了極點,所以默爾索又咆哮又生氣地跟牧師喊了一通。
說了之后,他——第三個階段。他覺得沒啥可在乎的了。他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死亡。不是一時的自暴自棄,默爾索是真正接受了這個事實并無所畏懼。這個世界冷漠就冷漠吧,我有法子對待這樣的冷漠。而我死的那天,我可以期望的也就是一些人帶著對我深深的仇恨來看我的死刑。我只能期待這個,那就期待。
默爾索某種意義上算是局外人,因為他容不得一點虛偽,一點都不可以,這跟很多人都不一樣。但是他也跟大部分人一樣,想要活得舒服些,不然他為什么折騰出來一個荒謬主義呢,也不過是不讓自己失望。最后死的那一刻,他肯定也是滿足的,至少他讓他自己變得滿足。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7
這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在人世間飄蕩直至陷入深淵的故事:
在世俗的角度來看,默爾索是一個麻木冷血無情的人。面對母親的過世,他沒有留下一滴眼淚,甚至第二天就去游泳會女友。面對女友關于是否愛她的問詢,他說這種問題毫無意義,或許不愛。面對濫情的鄰居懲罰情婦的要求,他說沒有理由拒絕。面對死亡審判,他像是一個旁觀者,從容冷靜,甚至是無所謂。臨刑前,他想的甚至不是害怕,而是應該有人來謾罵他才好,以免死的太過安靜……
正是這樣一個不入世俗的靈魂,偏偏生活在世俗之中。所以周遭的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樣一個連母親的.死都無動于衷的人,這樣一個與濫情之人為友的人,這樣一個對情感漠然置之的人,預謀殺人豈不是都在情理之中?
于是本應該是自衛(wèi)殺人的審判,竟不知不覺的變成了人性的審判,默爾索終究是淪為了約定俗成的世俗規(guī)則的犧牲品。
拋開道德和先入為主的世俗觀點,默爾索有錯么,或者說罪該致死么?沒有規(guī)定說親人逝世必須表現(xiàn)出沉痛,也沒有規(guī)定說遇到危險不能反擊,更沒有規(guī)定說默爾索必須生著一副圓滑的嘴臉。
默爾索的死看起荒誕實則必然。殺死他的不是刑刀,是他自己,更是這個世界。
或許,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世界吧:世界是荒謬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獨,沒有意義。雖然有些悲觀,但道理和意義卻是深刻的。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8
局外人是由法國小說家阿爾貝。加繆在1940年5月份完成的一部小說,加繆是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他在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中《局外人》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社會這個局里面,我們每個人都是局外人,對生活而言,我們每個人又都是自己局里面的主角,可也有類人特立獨行的活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局外人,就如同男主默爾索一般。對默爾索而言,生活是索然無味的,什么事情都激不起他的興趣,讓他喜怒哀樂,即使是他的母親去世,他的臉上也沒有流露出任何不一樣的表情,埋葬完他的母親,他的生活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變。
直到他在海邊開槍殺死了那個阿拉伯人,他被捕了,被捕之后,依然是面部改色,毫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罪惡和內(nèi)疚,也從不為自己辯解,似乎被捕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默爾索的人生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過,F(xiàn)下,有很多的佛系青年,不知是否他們也在走著默爾索的路,對自己和身邊的事情毫不感興趣,把自己當成了生活中的局外人。
最后被砍頭的那一刻,默爾索似乎有點醒來了,他說他想再活一次,他第一次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敞開心扉,不想那么孤獨,是的,這一輩,他就沒有認真活過。
人是社會型的.,需要融入這個社會,才不會感覺孤單,人的成長軌跡就是不斷的在與這個社會建立聯(lián)系,不斷的適應社會的規(guī)則,懂規(guī)則才能運用規(guī)則,才能更加過的自由。年少時,我們都曾輕狂過,試圖反抗社會上的規(guī)則,被撞的遍體鱗傷,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只剩下滿屏的幼稚。
人這一輩子的敵人只有自己,與自己和解,做生活的局中人,珍惜每一天,今天與明天都是不一樣的24小時。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9
“面對這充滿預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開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溫柔的冷漠。我感到我與這份冷漠如此相似,親如手足。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現(xiàn)在也是幸福的,將來也將如是……”
這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結(jié)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將走向刑場的人,我們一般都會認為生命的終結(jié)便意味著一切都結(jié)束了,而在這篇小說里,對默爾索來說卻是最好的結(jié)局。因為,他是局外人。自始至終都是。
在這篇小說里,我最感興趣的是庭審現(xiàn)場,作為被告的他在庭審現(xiàn)場卻好像是個外人,而檢察官竟然以他“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流淚”作為重要依據(jù)而判處他死刑,卻對槍殺阿拉伯人的緣由不去追究。荒謬至極。
加繆被視作是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是認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存活過程中的孤獨、黑暗、絕望和被拋棄。便是整個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條條框框的規(guī)則都是無意義不重要的。
默爾索對一切都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命運會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這個世界和他毫無聯(lián)系……他是別人眼中的冷血動物,但他卻只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許多觀眾,用充滿厭惡和憎恨的喊叫聲送我一程”。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確一無所有,而且很快連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從未違心做過一件事,他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地存在過,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幾個人是默爾索那樣的?我們隨波逐流,被身邊的人左右著自己的思想行為,渴望在每個人心目中樹立一個“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過此生,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局外人》這部小說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卻給我們每個人提了個醒:不管我們今后的人生之路還有多長,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有沒有背離過內(nèi)心。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個隱形的局外人。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0
讀完小說《局外人》,總想寫些什么。然后就有了以下的了。
首先是關于“局”,也就是這個世界。加繆認為世界是荒謬的。其實這個咱中國人理解起來是最簡單的:想想身邊的事情就行了。
有了這個局之后,也就有了局外人默爾索——他的“出局”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殺人,在此之前,他是一個游離在這個“局”邊緣的怪人:冷漠,貌似遲鈍,對一切事物感到厭煩。甚至連母親死了,他的反應僅僅是: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但默爾索對這個“局”的`認識是清晰、準確無疑的:進退兩難,出路是沒有的。在殺死人之后,他認識到:那卻好像是在我的苦難之門上短促的叩了四下。也許僅僅是處于厭煩,他才生性孤僻,什么話都懶得說,什么事都懶得做。
之后他參加的法庭辯論是造成他出“局”的直接原因,也使得他本人同這個“局”的對立日益尖銳,“全部希望就是在奔跑中被一顆流彈打死”。讀到此我總是悲觀的;恼Q的世界,出路是沒有的,可能的選擇有:一是死,自殺或者被殺;二是妥協(xié),也就是思想上的自殺。但是不對,局外人默爾索在最后一刻想起了他死去的媽媽,他明白了她為什么在死之將至,時日無多的時候仍然玩起“重新再來”的游戲,他醒悟了: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現(xiàn)在仍是幸福的。(他當然沒有“在精神上殺死自己的母親”,檢察官對他的指控在這一刻顯得多么可笑!)他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通過人們的仇恨,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在局外的存在,并以此為幸福。他是真實的。他以自己的真實存在完成了對這個荒謬世界和悲慘人生的一次打擊和勝利。
顯然,小說是積極的,催人奮進的。作為一種哲學思想的闡釋,那很好;但要從小說角度分析,我認為還是不夠好:作者把人心想的太簡單了。但事實真有這么簡單么?正所謂,人心難測啊!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1
法國作家加繆的《局外人》,很短,很快看完,老實說,我不覺得自己讀的多么懂,讀完第一感受是意猶未盡,總覺得跟沒講完一樣,覺得該有后續(xù)。
其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企圖用自己的思想去操控別人,把自己以為的東西當作真相,事實上,真正的真相是什么?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人的心理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東西,尤其在我近半年對心理學的研讀之后感觸更深,一個人一時一刻的想法可能涉及很多很多方面的東西,生理上的,環(huán)境情境上的,過去經(jīng)歷,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剛剛讀過的書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對你接下來一刻的某種行為或言語產(chǎn)生影響,但別人對你行為的猜測卻絕不可能完全考慮到所有影響因素。
總是有人試圖用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宗教信仰,行為模式,應對方式等等來分析評判某個人的.表現(xiàn)出來的外在行為和外在情緒。但是,你怎么知道一個笑著的人內(nèi)心實際是否在哭泣呢?你怎么確定一個看似對人漠不關心的人不是在內(nèi)心默默祈禱祝福呢?……這類例子太多了,每天都發(fā)生在我們周圍,但從沒有人在意過,也沒有人在去想別人、評判別人之前想到過這個問題。我們有時候就像個局外人一樣被別人排除在外,哪怕他們的討論對象就是你。他們會說你就是這樣那樣的人,你肯定是這樣那樣想的,諸如此類的話。他們分析你,評判你,自以為了解你,可以替你做決定,可以為你做辯護(就像小說中的律師),同時把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思想強加于你(就像牧師和審判官不愿意相信主人公不信仰上帝一樣,非要讓主人公承認自己其實信仰上帝)。
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一個人世界里的主人公,卻是社會群體中的局外人,群體拒絕我們有自己的思考和靈魂,在群體中,我們沒有自我,我們是自己的局外人,只能看著群體中的自己被信仰,被思考,被了解,被分析。
我認為,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一方世界,沒有人能真正完全了解你,正如我覺得釋夢這個工作只有夢者本人才能完全的解讀,而且其實每個人自己也很難完全說出來自己內(nèi)心所思所想的內(nèi)容,人類的言語有時候并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先不論有很多只能用視覺上的圖像呈現(xiàn)在內(nèi)心,很多無意識層面的東西甚至連圖像、夢都難以解釋千萬分之一。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2
很長時間我都把自己的淺薄歸因于小時候沒書可讀,后來大學再惡補,好像意義并不大,再后來就徹底放下了讀書這件事。
這兩年生活上的困境把我逼到了好像除了讀書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事干的一種境界,各種各樣的雜書拿起來就讀,囫圇吞棗,沒有消化,但終于有了一點讀書的樂趣。
但小說還是例外。讀的時候很投入,讀完許久實在想不起來作者究竟在說什么!毒滞馊恕犯焕狻]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沒有華麗的辭藻,沉悶,散漫,短短一本書,卻讓我?guī)状味枷敕艞墶H欢,真正讀完,再加上出版社在末尾增加的一篇導讀,讓我意猶未盡。這幾年所經(jīng)歷的事情突然之間涌上心頭,荒誕、意識、生命、死亡,這些陌生的字眼,在我的生命中終究連成一串音符。
我是幸運的嗎?我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祖祖輩輩靠服從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延續(xù)。對于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是滿意的,因為身邊總有更多的不幸。于是,我也成為了這個大軍中的一員。服從權威,服從規(guī)則,即使陌生人的親人去世也必須得表現(xiàn)出悲傷的樣子,更何況是自己的母親。我確實沒有經(jīng)歷任何困難過上了大部分羨慕的穩(wěn)定生活。
我是不幸的嗎?美好的表面總是有太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我一面享受虛榮,一面為虛榮做掩護,這樣的分裂終究讓我不再滿足。我開始埋怨命運的不公,我是多么積極認真聽話的孩子啊,怎么會被評判為敢抗拒規(guī)則?我的身體開始出現(xiàn)各種癥狀,我的心理力量無法支撐我至少正視生活。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開始讀書,開始找心理醫(yī)生,開始去檢查身體,情況似乎有好轉(zhuǎn),但我知道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再想得到好評,我開始脫離所謂的主流社會與傳統(tǒng)規(guī)則,我接受自己就是這樣渣,然后我開始享受孤獨。
到現(xiàn)在,我突然才明白,那些所有我覺得不幸的發(fā)生才是生命真正對我的饋贈。
默爾索的冷漠至少是他已經(jīng)覺察生命的荒謬之后的表現(xiàn),但我們更多的人,從來就沒有想過生命的意義。出生被老人看,然后上學,不停地上學,然后工作,努力掙錢,然后再找個結(jié)婚對象完成任務,然后繼續(xù)重復。
諸神懲罰西西弗斯往山頂推巨石,到達山頂?shù)哪且豢,巨石就會滾落下來,西西弗斯繼續(xù)往山上推,一遍又一遍重復。
這樣的命運何其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我們在做這種荒謬的重復。
默爾索看似冷漠,其實他更看重的是真實。他想和瑪麗待在一起,享受當下的美好。在看到馬松和他的妻子在海邊木屋說說笑笑之時他第一次感受到他真正想結(jié)婚了,他需要的是真實的、具體的、人性的。
在《西西弗神話》中,加繆對這種生命的荒謬給出了清晰的解讀: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識同時也造就了他的勝利。不存在不通過蔑視而自我超越的命運。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滴進行著的,那么這個工作也可以在歡樂中進行。
那么,我想第一步需要先有欲望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真相。
如果有了發(fā)現(xiàn),就會有疏離感。然后就會有更強的.好奇心去發(fā)現(xiàn)更大的真相。
也許,結(jié)果就是荒謬,也許是其他,我不知道。至少我們是清醒的,清醒就意味著你可以選擇,選擇冷漠,像默爾索,一步一步試著與這個世界連接。選擇真實,享受生命的每一個當下。
這樣的生命是勇敢的,因為我們在試著脫離一個巨大的磁鐵。這塊磁鐵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已經(jīng)吸附了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金屬,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我們并不是一塊金屬,我們是可以離開的。
這樣的生命是孤獨的。在采訪唐諾的視頻中,我第一次了解到真正偉大的作品并不可能是暢銷書。一部作品要獲得幾百萬個人同時喜歡,它注定要符合這么多人的價值觀與欣賞水準,這對于偉大的作家來說,這是有悖于這個職業(yè)的使命的。
加繆在諾貝爾獎頒獎晚宴上說:
藝術是一種手段,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呈現(xiàn)了人類共同的苦難與歡樂,從而感動了大多數(shù)人。所以它迫使藝術家不再自我孤立,使其屈從于一種最為質(zhì)樸、最為普世的真理。
只有承認自己與眾生的共性,他的藝術和他的獨特才能從中得到滋養(yǎng)。
他不該為制造歷史服務,他應該為承受歷史的人服務。
對于知曉的事,絕無謊言;對于任何壓迫,反抗到底。
偉大的作家之所以流芳百世,并不是他一直傳遞所謂的正能量,他一直在述說著永恒的真相和真理。如果沒有與之相關的好奇與思考,注定只能與這樣偉大的作品擦肩而過。
這是我的意識的時刻。
逐漸醒來,清醒地生活,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3
黑白線描的封面,所有人都在向前走。唯有他,看往了不同的方向。
看完《局外人》,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自己的內(nèi)心,也住著一個默爾索。
故事其實很簡單:默爾索的母親死了,他的態(tài)度卻仿佛只是像對待今天天氣很差一般,冷冷相對,在母親的葬禮上也沒有哭泣。后來,一次意外,在和朋友的一次海灘出游時,錯手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被判了死刑。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時,拒絕接受神父的懺悔儀式。在默爾索的整個人生中,他就像是一個局外人一般。
默爾索對人生的態(tài)度,許多的行為和言語其實都不符合一般的世俗標準:他對母親并非沒有感情,卻不愿做戲,哭天喊地地來告訴世人他的悲傷;女友瑪麗問他是否愛她時,他明明可以說一些甜言蜜語糊弄過去,他卻連敷衍都不愿意;雷蒙問他能否和自己做朋友,他也只是回答做不做都行,在法庭上,他也沒有為自己找理由開脫,沒有聲嘶力竭地為自己辯護;在最后,神父為他做懺悔儀式,他不肯接受,并且堅持自己從來沒有對哪件事真正悔恨過……
“我們活在社會,必須接受傳統(tǒng)的價值觀,如感情,愛情,事業(yè),金錢等等。我們不能不遵守約定的風俗習慣……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背離這一切,那么無疑就成了社會這個“局”外面的人,最終被社會拋棄!啊
對于默爾索來說,遵守這些所謂的社會道德,便是脫離自己本心,就是要受世俗的左右擺布,所以他拒絕了。他始終忠于自己的感情。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默爾索的自由跳出了人們劃定的框架,所以他成了大眾眼中罪不可赦的惡人,成了這個世界的“局外人”,可他從來沒有后悔過。
“大部分人總是表里不一,他們做的`往往并非他們內(nèi)心真正渴望的。他們都有一種群居意識,懼怕被疏離與排斥,懼怕孤單無依靠。”
其實我挺羨慕默爾索的,或者說心里就住著一個默爾索,因為他可以一條路走到底,沒有任何負擔,甚至離開那個對他來說可有可無的世界。我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有多少次,為了不挨罵,為了顯得自己不會不合群,為了不被看做不入流而去附和,去撒謊,去迎合,去做一些違背本心的事。
隨心所欲,暢所欲言的生活沒有人不向往?珊髞硐胂,社會有時候比我們想象的更脆弱,大眾的包容性也比我們想象的更淺薄。所以世俗可以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之前,更要想清楚自己的代價。說白了,保持自我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能力,沒有資本,也沒有默爾索超脫一切的淡然,該妥協(xié)還得妥協(xié),畢竟學會妥協(xié)也是生命中重要的一課。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4
說實話,沒怎么看懂這本書,不知從哪總結(jié)此書,我特意百度一番寫下本文。我同樣在反省自己,為什么自己寫不出來東西?哪怕一篇觀后感。
回歸正題,《局外人》只是簡單的講述了主人公默爾索無意殺人案的始末。描述了一個不遵循正常人情世故的、對周圍世界鈍化、身處局外的故事,反襯出世界太多的“理所當然”,主人公是一個不按照約定俗成慣例生活的人,且因沒在母親葬禮上哭泣而遭受譴責,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怪物,是殺人犯,最后處決而死。
作者非常擅長通過細節(jié)來描述整個案件。開頭這樣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焙喍痰膸讉字凸顯了作者的冷漠,因為一般人對于母親的死,心情怎么會那么平靜又冷漠呢?沒有痛苦,不知道去世時間,仿佛母親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之后他參加葬禮,沒有流淚,第二天正常上班,馬上就去約會、看滑稽電影、游泳、做愛……當他女朋友瑪麗問他愛不愛她?想不想和她結(jié)婚的時候,他的回答又出其不意!拔以趺炊夹,如果你想這樣,我可以這么做。”為何他會這樣?追起溯源,他認為別人在乎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他是一個堅定的虛無主義者。在我們看來,他的態(tài)度太悲觀了,很難被世人理解。其實不然,這正是他的寶貴之處: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和感受,而有些人為了避免承受很多壓力,學會了說謊,因為說謊會讓一切變得簡單,易于接受。有些人看似兩手空空,卻擁有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默爾索的審判部分也讓人印象深刻。審判之前,默爾索看見記者和律師,檢察官和法官打成一片,猶如一場歡鬧的`聚會,而自己反而像一個觀眾。自己明明是事件的當事人,在審判過程中卻沒人聆聽過自己的聲音,聽取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全程都是司法人員指責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一行為,審判的不是罪行,而是道德。命運完全交由了其他人,自己像一位局外人。這種做法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迫害。
默爾索是特立獨行的,他愿意為他所犯的錯誤贖罪,也知道即使世界沒有他的容身之處,別人也不能評判他的靈魂。
你會為了生存而失去真實的自己嗎?還是為了活出自己而成為怪咖?
生存還是毀滅,是個問題。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5
在《局外人》的封面上面有這么一句話“孤獨沒什么不好的,我就像個局外人”,而在扉頁上面也有一句“對于這個世界,我是個陌生人”這樣的話,第一眼看著的時候會覺得這是哪個抑郁癥自閉癥被迫害妄想癥患者的內(nèi)心獨白,最后在開頭我們就可以看見主人公默索爾說的“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還真不知道”。
隨后在他母親的葬禮上默索爾內(nèi)心毫無波動,甚至在為可以連著睡十二個小時而開心,下葬后的第二天他便跑去同女友約會親熱。隨后面對著老板提出的去巴黎設立辦事處的要求以及升職加薪的誘惑表示無動于衷,再之后他因為失手殺了一個可能有歹意的阿拉伯人而被起訴,期間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泣這一理由被法官控訴為“懷著一顆殺人的心埋了母親”。之后神父來引導他,他只需要向其他罪犯一樣在宗教感召之下懺悔就可以免去死刑,可以繼續(xù)茍活下來,但他還是選擇了去死。毫無疑問,默爾索是一個怪人,是一個與社會與大勢格格不入的人,也就像開頭所說的局外人。
這個時候我覺得很詫異,因為這個怪人與我迄今為止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截然不同,這到底是個怎么樣的人,為什么媽媽死了,他可以無動于衷?為什么愛不愛,結(jié)不結(jié)婚對他來說都無所謂?既然如此,他為什么又不拒絕戀愛,不拒絕結(jié)婚?為什么他殺人之后不表達悔恨?哪怕表達悔恨可以讓他免于死刑。
毫無疑問,在那個大環(huán)境下他是孤獨的,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認同他,并且他也沒想著主動去參與到大環(huán)境下,這就導致了他的格格不入。
面對親情,他甚至不知道母親的死期,甚至不在葬禮上表露哪怕是一點點虛假的悲傷,甚至還在幻想著長達十二個小時的美好睡眠。
面對愛情,女友瑪麗問他愛不愛自己,他回答,這種話毫無意義。女友瑪麗向他求婚,他說:我怎么都行,如果你想的,我們可以這么做。瑪麗問,如果是另一個女人向你求婚,你和那個女人的關系就像你和我一樣,你會不會接受。他的回答是“當然”,旣愓f,婚姻是一件嚴肅的事,他反駁說:“不是”。
面對事業(yè),老板給他升職加薪,走上富有生活的機會,他卻說:“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
面對死亡,可能很快就會死去,他卻說:“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我不是不知道,三十歲死或者七十歲死,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他的這一生好像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那個長達十二小時的美好睡眠,其他的東西好像毫無意義,甚至不值得他花費過多的精力在上面,默爾索帶給我的沖擊大概就是萬物皆無意義,我過往所被教導的孝敬父母的,積極進取的道理一文不值,我們需要的只是在那個大環(huán)境下順著大勢表現(xiàn)別人需要看到的模樣,如果不順著別人的思想,等待我們的大概就是被批判為“懷著一顆殺人的心埋葬親人”。
在后文中他的辯護律師問他母親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時,默索爾回答:“我有點兒失去了自我探究的習慣,我很難回答。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但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過他們所愛的人死去。''被問到他之所以不哭是因為他自己控制情緒的時候,他卻說:“不對,因為那不是真的。”
所以我們不妨以默爾索的角度思考一下,葬禮上不哭泣難道就不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孝順嗎?難道只有人為規(guī)定的婚姻關系以及一句淡淡的我愛你才可以證明愛情的真實性嗎?事業(yè)成功又什么意義?是獲得更多的尊重,可以買更多和更好的東西嗎?可是更多的尊重又有什么意義?難道說我們所感受到的悲傷,快樂必須依托于這一些所謂的形式上面被人們所看到,所聽到,并被他們所認可之后,才可以證明我們這些情感才確實存在嗎?
毫無疑問,默爾索同樣是一個極度清醒的人,這就是我們與他的`差別,我們愿意在他看的無足輕重的事情上死命奔忙,所以他是局外人,我們不是,所以他是一個孤獨的人,我們不是。我們大概是始終奔忙在大勢之下的人。沒有所謂的好的壞的活法,全在于我們的看法。
我曾看到過一個人對孤獨的拆解,他說:“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蹦瑺査骶褪沁@樣的人,大勢永遠是大勢,哪怕大勢要殺我,我也不愿意順從大勢。
同樣的,如果我們與默爾索一起被問到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時,我們可能會不斷思考得出一個很好的答案,既不落下自己的面子,也可以讓別人交口稱贊;而默爾索可能會直接說:“沒有意義。”所以大勢之下我們會活下來,因為我們愿意給出一個漂亮的答案,而他卻會被處以死刑。
默爾索這個局外人終是會被這個社會遺棄,他不參加這個社會所制定的游戲,偏執(zhí)的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的答案,哪怕在外人眼里他的執(zhí)拗是錯誤的。正如他最后對神父喊出的話:“他甚至連自己是不是活著都不能確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而我,我看起來兩手空空,但我對自己是確信的,我對一切都是確信的,比他確信,對我自己的生命和即將到來的死亡都是確信的。”所以他帶著他一身的執(zhí)拗坦然死去。
我們或許該想想我們有時候所刻意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是否真的有必要,我們是應該忠于別人的認可,還是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我們是否在意形式勝過在意我們真正的感受。我們永遠不需要做到像默爾索那樣的清醒,我們需要的是忠于自己。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6
“加繆26歲寫的200頁左右的小說,主人公淡漠、對什么都不在乎,前半部寫的東西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流水賬。他在母親葬禮上沒有表現(xiàn)出大眾意義上的悲傷,甚至在第二天就和自己喜歡的人去看喜劇電影,這些我還能理解。不太理解的`是對小說的解讀,解讀一直強調(diào)小說控訴地是司法系統(tǒng)對一個普通小職員的迫害,比如法官、審判員對主人公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的關注度甚至多過殺人的前因后果…但是難道主人公沒有殺人嗎?他是殺了一個人啊,雖然無緣無故雖然他內(nèi)向安靜,為什么解讀一直強調(diào)他對社會無害?糊里糊涂地殺人就不是殺人了嗎?如果主人公沒有殺人但被司法系統(tǒng)迫害至承認,會不會更有沖擊力?
可能是我膚淺智商有限沒有看懂這個故事吧!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7
讀到一本很喜歡的書,會不忍心寫下讀后感,寫讀后感像是在這一個階段和這本書的告別,再次重逢的時候我將用新的面目與它相聚,看似短暫的告別也成了一種永別。
本來想寫,我是明白默爾索的,但又覺得這樣說未免太自大,想了半天沒想出一個合適的形容來。
在這本書第一處做標記的地方是一句"已經(jīng)大亮的天色照在我臉上,像是一記耳光"。后面默爾索在庭審上說殺人是"因為太陽",于是"大廳里有人笑了起來,我的律師聳了聳肩",但我莫名的卻好似理解了"因為太陽"。
默爾索對社會,對生活都有一種抽離感,這種抽離會將人凝固在一種停滯感里,會對自我的存在感到一種麻木和空泛,同時也會對社會普遍認同的東西進行否認,因為此時那些看起來都很荒誕,荒誕卻無法改變,于是更加旁觀。"因為太陽"卻不光是"因為太陽","因為太陽"只是一種疲于剖析內(nèi)心的一個拙劣的、倉促的借口,因為知道聽眾不是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要被曲解、不會被認同,也因為很多時候甚至自己都還沒明白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在想什么,于是干脆不想去組織語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但又不想說假話,當下又要給出一個解釋,于是就在所有理由里找一個最膚淺卻真實的吧,所以"因為太陽"。
這種抽離貌似是一種清醒,但更是一種混沌。是對生活的解構(gòu)之后卻無力將它重組的無力感。生活像是一張別人的皮用劣質(zhì)膠水黏合在身上,去觸摸外界的時候便覺得朦朧模糊沒有真實感。在此刻會去探尋所謂"意義",會覺得沒"意義"就"沒有存在"。
加繆說《局外人》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個"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的故事。
我很能理解默爾索的"無動于衷",一個人死后無論發(fā)生了什么與他有關的事情實質(zhì)上都與這個死人無關,一個人死后的所有事情都是做給其他活人看的,對這個死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活人才在意這些。"任何事后追悼都已無必要,對她本人亦無意義"。
所以當下才是有意義的,當下所擁有的情緒、生活態(tài)度、生活質(zhì)量才是"真實"的。
我是認為過程大于結(jié)果的人,經(jīng)常說,我的人生目標只有一個,便是快樂的生活,永遠能夠享受生活。我對成功人生的定義是,當我有一天站在死亡面前,我可以滿足的說我是一個快樂的人,我從未停止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并不是說只是"享受",面對苦痛一樣可以"享受",享受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態(tài)度)
所以一個人從我的生活中離去時,我只是接受它。因為我在每一個曾經(jīng)的"當下"都盡力的付出過,我問心無愧,且相信對方也生活在自己的"當下"里,并以此走完我們?nèi)松嘟诲e的路程。
但沒有事后的"追悼"并不意味著沒有感情、不懷念,就像默爾索毫無疑問的愛自己的'母親,在母親過世后也想念她。只不過社會更習慣或者說更認同那些浮于表面,被形式所代表的追悼,很諷刺的是,做足全套的人不論心里怎么想的都會被認為有感情,而"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可見有時候真與假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來是真的。社會可以容許假的存在,但不能接受人們游離于社會設定的游戲之外。
"加繆說過:誕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說過,如果人類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們就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了。正確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陽光的那一條。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有趣的并非這一發(fā)現(xiàn)本身,而是我們從中能得出何種結(jié)論以及行動的準則。"
"我們踏上征途,便已預先將死亡放置在路的盡頭,于是當如愿走完全程,我們所擁抱的,便不再是簡單的成敗生死,在征途中所散放出的驚人璀璨的生命熱力,無法以任何尋常的目光計量。"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8
這本書有個著名的開頭:“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倍潭處讉字,凸顯了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故事圍繞媽媽的葬禮而展開。
面對親情,母親生前就被默爾索送到養(yǎng)老院,期間也很少探望,每次去都覺得路途遙遠很疲憊。他對于母親具體是哪一天去世的也不在意,在葬禮上他沒有流露出一絲悲傷的情緒,并不想看母親最后一眼。送葬的時候只是覺得很累,只想結(jié)束之后快點回去休息。母親葬禮后的第二天,他就馬上去約會、看電影、游泳、做愛。
面對愛情,女友瑪麗問他愛不愛自己,他覺得這種問題毫無意義。女友向他求婚,他又說:“我怎么都行,如果你想,我們可以這么做!迸褑枺绻橇硪粋女人向你求婚,你和那個女人的關系就像你和我一樣,你會不會接受。他的回答是“當然”。女友說,婚姻是一件嚴肅的事,他反駁說:“不是”。
面對工作,老板想提拔他到巴黎工作,問他有沒有興趣換一種生活方式,他說:“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崩习逵X得他沒有野心抱負,可是他覺得“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改變我的生活”。
面對法官對他的'死亡宣判,他覺得: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三十歲死或者七十歲死,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默爾索對于至親的死亡沒有流露出一絲悲痛,在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不孝子;對婚姻和愛情采取那樣隨便的態(tài)度,是大家眼中的渣男;在事業(yè)面前也沒有野心和抱負,就是不思進取,爛泥扶不上墻。但是他采取這樣的處世態(tài)度,并不是因為他冷酷、無情、自私,而是因為他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他是一個堅定的虛無主義者。用李誕的話來說,就是“人間不值得”。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的時候就決定了我們會如何度過這一生。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包括我自己,對于人生有什么意義也沒有確定的答案。我們選擇了按照“讀書工作買房買車結(jié)婚生子回報父母”這個最常見、最標準的、流水線式的人生模板來生活。讀書時比成績,努力考名校成為鄰居家的小孩;工作時比業(yè)績,加班熬夜,賺更多的錢,買更好的房子、車子,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成為更成功的人;然后找更優(yōu)秀的人結(jié)婚,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后代。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一代又一代。
這一切真的有意義嗎?這一切是不是根本就沒有意義?
葬禮有什么意義?生者的哀悼對死者有任何意義嗎?沒有流淚就是無情嗎?真的需要一個儀式來表演悲傷嗎?真的需要當眾悲傷,才能證明對母親的愛嗎?
婚姻有什么意義?說“我愛你”有什么意義?說忠貞不渝就真的忠貞不渝嗎?承諾就真的?菔癄嗎?
事業(yè)成功有什么意義?可以獲得更多的尊重,可以買更好的東西嗎?可是更多的尊重又有什么意義?買更好的東西有什么意義?
人最終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熱熱鬧鬧的一生,總要歸于虛空,那么努力地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默爾索就是看透了世界的荒誕,看透了人生的荒誕,對于人生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我們只是偶爾喪失意義感,而他的回答是清醒而自知、肯定而堅定的“沒有意義”。
所以他對大部分事情的態(tài)度都是:我怎么樣都可以,有時候他甚至很愿意成人之美。普通人認為很重要的那些東西,在他眼里一點都不重要。所以他冷漠、不合群。但其實我所看到的是一個極度理智,絕對忠于自己內(nèi)心感受的形象。
也許人間確實不值得,但依舊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看清生活的本質(zhì)之后依舊熱愛生活吧。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19
默爾索不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人,而是一個可憐的、赤裸裸的人,他所熱愛的,是如晝?nèi)瞻憬^對的光明,甚至不為陰影留一點點余地。他不是沒有感覺的人,他的內(nèi)心被一股堅韌不折而意蘊深厚的激情驅(qū)使,驅(qū)使他追求一種“絕對”和“真實”。這個真實雖然只是從生活和感覺中衍生而來的消極真實,但是沒有它,人類不可能戰(zhàn)勝自我,也不可能戰(zhàn)勝外部世界。我想要塑造的主人公,是我們的救世主該有的.唯一的模樣。答案很簡單:他拒絕撒謊。
初讀還不懂,看了作者寫的序才明白一點。
主人公愛他的媽媽嗎?愛,雖然他們常常無話可說。
他說不出愛不愛瑪麗,但想和她結(jié)婚只是因為看到了婚姻的美好。
在這個形形色色的社會里,不說假話太難了,唯有當超脫于外,是個局外人時才可能不對局內(nèi)之人撒謊,可惜人永遠超脫不了自己身處的世界。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0
《局外人》這本書核心情節(jié)其實就兩個,一個是默爾索母親在養(yǎng)老院去世,他去給母親處理后事,另一個就是他殺人以及被判死刑的過程。
他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他本身和這個人無冤無仇,是因為幫助鄰居雷蒙,才卷入和阿拉伯人的糾紛。事情發(fā)生的時候,默爾索頂著烈日,在海灘上閑逛,意外地和一個阿拉伯人狹路相逢。對峙中,阿拉伯人拔出了口袋里的匕首,默爾索被太陽曬得頭昏眼花還感受到了威脅,朦朧之間他槍殺了阿拉伯人,然后朝尸體開了四槍。其實這是有點自衛(wèi)性質(zhì)的,如果他表達悔恨,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但當法官問他是否感到后悔時,他說:“與其說是悔恨,不如說是某種厭煩”。因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默爾索復述了無數(shù)遍案發(fā)過程,他已經(jīng)厭倦了。
法庭找來了許多人證,試圖通過證明他在母親葬禮上表現(xiàn)得麻木不仁,來證明他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殺手?墒撬'辯護律師問他母親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時,默爾索回答:“我很難回答。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但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過他們所愛的人死去。”法官、辯護律師、陪審團、臨終關懷的神父,全都希望默爾索承認他對母親的死悲痛萬分,承認他對于殺人罪行悔恨不已,他們希望默爾索深刻懺悔,像其他罪犯一樣在宗教的感召下聲淚具下?墒悄瑺査骶芙^了,因為“這不是真的”。
為什么默爾索被判死刑了呢?
作者加繆曾經(jīng)給《局外人》寫過一個序言,這個序言讓我立刻理解了默爾索的選擇:這本書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為他不參與這個社會設定的游戲……默爾索是以怎樣的方式抵抗這個游戲的,答案很簡單:他拒絕撒謊。撒謊不僅僅是說假話。事實上,尤其是當你說的不僅是真相的時候,你就在撒謊。在人心靈的層面上,說出的內(nèi)容比內(nèi)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謊。
“說出的內(nèi)容比內(nèi)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謊”,這句話太震撼了!默爾索執(zhí)拗地守護著屬于自己的真相,哪怕在其他人看來愚蠢且沒有任何好處。
無論對誰,他說出的內(nèi)容從來沒有多于內(nèi)心所感受到的,哪怕面臨著死亡威脅,他也是一個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忠于自己感受的人。
但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忠于自己的感受,常常是要承受很多壓力的,有時候說謊反而會讓一切變得簡單。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1
局外人,這個書名就很吸引人。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局外人,大部分時候,我都活在自己的思想世界,跳脫于現(xiàn)實之外。本書給我的感覺亦是如此,主角默爾索的視角非常符合我的日常,一個人冷冷的分析這個世界,身邊人和事物的細節(jié)更能吸引我,而這些人或事本身又是那么的無所謂。當然,默爾索比我更加極端點,他認為的生死毫無意義,所以現(xiàn)在死和未來死沒什么區(qū)別,而我覺得既然死后無意義,那興許要尋找活著的意義,更希望不要死。所以他對世界多的是一份冷漠,而我是一份溫柔。
因此在他看來,或許開槍打死一個人是無所謂的。于是法庭的審判和別人對他的批判,他都認為是不公平的,在他看來他憋屈了很久沒有機會表達自己,于是法律也不對了,其他人都錯了。最后他告訴神甫,他對自己的生命是最有把握的,他覺得什么時候死沒什么重要,他認為所有人都不重要,最后他反而期待行刑的到來,看看別人多唾棄他,好讓他知道自己是有多正確。最后這段話,我認為是他在無能為力的時候給自己心理的解脫,是一種出于無能的憤怒,所以我很好奇,如果他沒有被判死刑,是否會說出那些豁達的話。
大部分人覺得,主角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罪行不足以死刑,并且忘記了他的殺人行為。這就好像在告訴我們:我殺了人,但我是個好人。這樣不是說對他的審判就是對的,只是在這里說明,不應該忘記他是一個殺人犯的事實。換個角度,如果那個阿拉伯人是主角,他正經(jīng)工作,和善待人,只是為了給姐姐出氣,跟蹤了那個人,結(jié)果最后在沙灘上因為一次對峙,被這個人的朋友殺死了。然后這個殺人犯被判了死刑,這是否又是另一個故事。因此我認為主角是不應該被稱贊的,他的原罪就是認為生死無意義而產(chǎn)生的那不應該存在的對所有事情的冷漠。
作者加繆是十九世紀初有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據(jù)說《局外人》是他“荒誕哲學”的啟動篇,后續(xù)的《西西佛的.神話》、《鼠疫》都是其非常著名的代表作。《局外人》形象地體現(xiàn)了存在主義哲學關于“荒謬”的觀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于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于衷。這非常符合我當前的想法,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正確的對待這個“荒謬”,這些也許在后續(xù)他的其他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了,到那時再重讀本書,應該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2
我不得不說,這篇短小的文章強烈地吸引了我。文章主人公默爾索的淡然理性令人敬佩,對,是敬佩!剛開始看,只覺得個人價值觀與默爾索一般不二,像是知己。有時候覺得自己冷漠,不懂得社會的規(guī)則,不愿意去接受自己不認同的東西,認為沒有成長。但是讀完以后覺得,不同人生不同理解,自己喜歡就好。適當反思,善良寬容。
社會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有保護弱者的偏執(zhí),有抹黑錯誤的.本領。默爾索的偶然性殺人案非要蓋上預謀才能解釋人們心中對殺人犯的罪惡與認同,可悲!
我愛這本書!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3
因為個人的經(jīng)歷,讀來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開頭講主人公參與母親葬禮的那一段。他的每個想法都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想著如何跟老板請假,看著美景想出去散個步),但這種“合情合理”卻又透露出一種荒誕感。因為世界的規(guī)則要求他這時候應完全被感性所主宰,而不能擁有正常理性的思維。
加繆的局外人其實是一種能力的缺失。做一個局外人其實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因為異己往往是社會生活中最大的罪過。“自由”兩個字聽起來美好,但它同時意味著“孤獨”,意味著放棄社會對人的幫助,只靠自己承擔起生命的重量。從個人經(jīng)歷而言,我在做局外人的時候,往往得到的也不是什么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yōu)越感,而是一種恐懼,一種對于自身缺乏融入局中的能力的痛苦和害怕。當自身無法融入群體的狂歡,這種刻骨的驚恐與孤獨無異于一種折磨。
結(jié)尾讓我覺得極為觸動,因為最后作者寫了主人公其實很痛苦。這“痛苦”兩個字,透露出了曾經(jīng)主人公對世界有過的巨大的熱愛和希望呀。主人公如同一個賭氣的孩子,試圖說服自己接受世界丑陋又冷漠的本質(zhì),“局外人”的態(tài)度甚至帶著點冷戰(zhàn)的意思?傻缴M頭,當世界真正向他證明它確實不值一愛的時候,他還是刻骨疼痛了。如同曾經(jīng)所愛非人,真情錯付。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4
這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在人世間飄蕩直至陷入深淵的故事:
在世俗的角度來看,默爾索是一個麻木冷血無情的人。面對母親的過世,他沒有留下一滴眼淚,甚至第二天就去游泳會女友。面對女友關于是否愛她的問詢,他說這種問題毫無意義,或許不愛。面對濫情的鄰居懲罰情婦的要求,他說沒有理由拒絕。面對死亡審判,他像是一個旁觀者,從容冷靜,甚至是無所謂。臨刑前,他想的甚至不是害怕,而是應該有人來謾罵他才好,以免死的太過安靜……
正是這樣一個不入世俗的靈魂,偏偏生活在世俗之中。所以周遭的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樣一個連母親的死都無動于衷的人,這樣一個與濫情之人為友的人,這樣一個對情感漠然置之的人,預謀殺人豈不是都在情理之中?
于是本應該是自衛(wèi)殺人的審判,竟不知不覺的變成了人性的'審判,默爾索終究是淪為了約定俗成的世俗規(guī)則的犧牲品。
拋開道德和先入為主的世俗觀點,默爾索有錯么,或者說罪該致死么?沒有規(guī)定說親人逝世必須表現(xiàn)出沉痛,也沒有規(guī)定說遇到危險不能反擊,更沒有規(guī)定說默爾索必須生著一副圓滑的嘴臉。
默爾索的死看起荒誕實則必然。殺死他的不是刑刀,是他自己,更是這個世界。
或許,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世界吧:世界是荒謬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獨,沒有意義。雖然有些悲觀,但道理和意義卻是深刻的。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5
加繆,27歲寫成了《局外人》,44歲獲得諾獎,47歲因車禍passed away。他和39歲第五次自殺成功的太宰治一樣,兩人的《局外人》和《人間失格》給那些對社會有抽離感陌生感的人,不完全按照既成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的人,徘徊在社會邊緣、游蕩于生命邊緣的人,動物本能強過社會屬性的人帶來了溫暖。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社會形成了很多的游戲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就整體而言,至少就其設立之初而言,是非常有益且有效率的。但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有益的東西可能變得有害,有效率的可能變得兼容性不夠,應該給高度制度化、規(guī)則化的東西一定的緩沖墊,當然不是對另類的無限妥協(xié)。
莫索爾身上有很多閃光的.地方,本我、自由、坦誠、實事求是(今天看新聞,曹德旺呼吁企業(yè)在疫情面前,應實事求是,按自身需求復工。實事求是真的不容易)。莫索爾的這些品質(zhì)都彌足珍貴,但我拒絕一些評論中稱其為英雄。畢竟他在意識到周遭荒誕甚至真相后,滑向了“我怎么都行”(用我們?nèi)粘5脑拋碚f,就是“隨便”),這樣的虛無態(tài)度,怎么能是英雄?但我仍然很感謝加繆,感謝莫索爾,這個人物是孤立無援、無法適應規(guī)則的人們的“排欲溝”,讓一些被社會排斥到自我否定的人,學會了接納自己。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6
篇幅并不長,讀完卻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默爾索,養(yǎng)老院的人認為他是冷血的,他沒有陪在母親身邊,他不知道母親的年齡,他甚至沒有為母親的逝世表現(xiàn)悲傷;朋友的眼中,他是一個爽快的人,是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無辜的人;在戀人心里,他是一個不會做壞事的人,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但是,默爾索就是默爾索,一個不愿欺騙自己想法的人,一個對生活沒有期望的人,一個不愿和社會有太多聯(lián)結(jié)的人。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當他站在法庭中間,聽著人們?yōu)樽约旱霓q解,他只覺得吵鬧。他是一個局外人,不僅能毫不在乎的'對待別人的事情,而且也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但遺憾的是,他以一個局外人的心態(tài)入局了,當他不愿為自己辯解的時候,妄加的揣測也隨之而來了。人生活在社會中,需要遵守社會的規(guī)則。有時候有些事不是做給自己看的,而是做給其他人評論的。自己臉上的喜怒哀樂是別人的,只有心里的情緒是自己的。人們只看得到你做的事情和他自己內(nèi)心的看法,并不能看到你的心靈。
一個人可以孤獨的生活在這個社會,切斷自己與周遭的聯(lián)結(jié),也可以毫不掩飾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拒絕對自己說謊話。但是,當你和社會產(chǎn)生了聯(lián)結(jié),便不能是一個局外人。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7
一個人,對母親的死似乎不帶悲痛,與誰交朋友也無所謂;平常人覺得結(jié)婚這種大事也絲毫不放在心上;面對職業(yè),沒有平常人的雄心大志。他看淡一切,面對死刑卻不掙扎,而唯一想要掙扎的可能就是想發(fā)表一下作為被告的觀點,然而這卻被無情扼殺掉,因為局內(nèi)人感受到他看清一切,坦然處事的態(tài)度的.威脅性。
審判不針對事件本事而東扯西歪到一些人世的道德規(guī)范,不禁讓人覺得可笑。
拒絕神甫的擁抱,就是拒絕上帝,拒絕相信所謂的救世主,默爾索是這樣的果敢,又是這樣讓人憐憫。
然而,現(xiàn)實中,能做到默爾索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物欲橫流的世界,生存,職業(yè),婚姻永遠是生活的主題,我們似乎都被生活牽著鼻子走,我們沒有辦法看淡一切,當生活只剩一片面包時,當我們失業(yè)時,當伴侶離我們而去時,幾乎沒有人能穩(wěn)住內(nèi)心當個“局外人”。我們心中有太多欲望,關于金錢,關于成功,而無論哪種欲望占據(jù)內(nèi)心,我們都沒有辦法成為默爾索。
沒有人能輕易成為默爾索,而加繆的這篇小說里卻有這樣一個超然的局外人存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也反映出20世紀的“荒誕——絕望”的主題。
于個人而言,既然我們都成不了默爾索,那么我們也不必成為默爾索,每個人努力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fā)展,那就是最好的結(jié)果。于社會而言,希望社會能充滿正義與光明,莫讓無辜的人感到絕望。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8
加繆是我的男神,是奠定或塑造我的積極心理的最重要的人,從來沒有哪一個作家能夠像他一樣,能夠用一種眾人以為的悲觀主義的形式去講訴對人類的深愛和悲憫,他挖掘到的所有荒謬外衣下的.人性的良善的種子,都會在我心中留下生和茁壯的可能,成為我們可以繼續(xù)相信真善美的證據(jù)。
與我,閱讀是從心且隨心的。
年少時不讀加繆,因無趣,因灰暗陰冷,因晦澀;自以為成熟時開始喜歡加繆,因西西弗斯故事一樣的冷靜自持堅韌;現(xiàn)在可能真開始讀懂加繆,至少開始讀懂《局外人》。
當過多的外在“規(guī)則”判決和確定一個人的行為價值的時候,或許有大部分人叫囂著融入規(guī)則碾壓別人,或許有小部分人審視屈從規(guī)則求全自身,或許只有最“弱者”的那些人毫無辦法,只能隔離逃避,夾縫中茍且偷生,直至無處可逃。加繆能夠看見“局外人”們對世界的單一執(zhí)著而又無能為力的深愛。
羅曼羅蘭認為的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深愛生活。加繆的英雄主義或者是,看清生活的真相而又深愛生活但卻無能為力,然而,即便再是無能無力,加繆依然選擇深愛。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很多人都認為加繆是悲觀主義者?(甚至有人認為加繆是極端悲觀主義。)能夠在荒誕中自持且堅守的加繆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一個智者勇者怎么可能是悲觀主義者?
重讀《局外人》,是在嘗試用正念技術關照體察回歸自我,且略有體會之后的,讀到了不一樣的加繆和局外人。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29
《局外人》乃加繆的文學黎明的第一道燦爛的光輝,前言里是這么評價的,而且對這部作品評價極高。
看了書自己去思考一番再去看前言或是后序甚至是封面或者封底的推薦語都覺得如雷一擊,劈到心坎兒里去了,佩服別人的思考的能力以及表達力。
這部作品呢,如譯者柳鳴九所言,揭示了司法對人性的殘殺度,是法律機器運轉(zhuǎn)中對人性、對精神道德的.殘殺。而”我”在這一場對”我”的審判中,成了局外人,而”我”的性格及生活態(tài)度讓”我”成了這個社會的局外人。我對這本書比較感興趣的正是主人公那種淡然、不在乎的生活態(tài)度。真實地把握著自己生命的真理,只忠于自己。
讀到”我”對那曾經(jīng)屬于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屬于自己的生活的氣息的感知與懷念時,非常感動。對”死”的探討我想我是沒讀懂作者的意思!奔热欢家,怎么去死,什么時間去死,就無關緊要了,這是顯而易見的!边@里跟”上帝已經(jīng)死了,宗教已經(jīng)破滅!钡年P系是什么?是不是以前的人,生以宗教信仰為追求,以信仰上帝為其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所以以前追求的意義沒了,那么”生”便不值得再做探究,該考慮的便是”死”的問題了?
這樣,“活”本身,就是唯一的真正的意義?對于“生”或“死”的存有希冀的探索,需要一輩子的時間吧。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0
真相總是包裹著謊言一同到來。我的朋友,我需要你友情的支撐時必須接受你的困擾;我的愛人,我需要你愛情的撫慰時必須接受你的無知;我的家人,我需要你不計回報的付出時必須接受你的固執(zhí);我的老板,我需要金錢來自我立足時必須接受你的世俗。在我接近這些真相之后,我總是取舍利弊,然后在你們的游戲中敗下陣來。我了解作為勝者需要付出的代價——無助、孤獨、貧困、死亡。于是我每次都選擇了妥協(xié),用謊言來讓游戲變得簡單。但每次處于真實與虛無之間的'時刻,我總試圖尋找些什么,以期待能離真相更近一點。
加繆的《局外人》講的故事很簡單,主人公默爾索在鄉(xiāng)下養(yǎng)老院的母親死了,他回去守夜時沒有表現(xiàn)出悲傷的感情,并且在葬禮上也沒有哭泣。之后在和朋友的一次海灘出游時意外用槍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然后被判了死刑,并拒絕接受神父的懺悔。在整個人生包括對待自己的審判時也一直表現(xiàn)的像個局外人。
在嘗試理解《局外人》之前,我要說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前兩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要求我去看望在上海醫(yī)院住院的大姨,大姨第二天要做手術,而我媽在蘇州老家,家里也在裝修,無法脫身,于是要求我去看望。我聽了后心里不大樂意,這當然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情。但我開始分析,大姨是我媽的姐姐,姐妹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且有很多共同回憶。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1
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來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冷淡,孤僻。到頭來面對生死的時候,自己竟也成了局外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諷刺。
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想輕松點兒,想痛苦少一點兒,煩惱少一點兒,所以就以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來面對生活,有錯嗎?不信仰上帝有錯嗎?我的生活方式你們覺得不符合社會道德和規(guī)范,這,有錯嗎?是我錯了嗎?不,我沒錯。
我只不過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開心就是開心,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愛就是愛,不想哭就是不想哭,怎么了?就因為我沒有表現(xiàn)出應該有的情緒和態(tài)度,所以你們覺得我是個不合常理的存在,要審判我,要斬殺我?
這種感覺特別像朋友去世了,但是我沒有發(fā)微博,朋友圈表示我悲傷的心情,所以認定我是一個無情的人。關鍵時刻沒有轉(zhuǎn)發(fā)愛國的微博,也會有鍵盤俠來質(zhì)問“我”是不是不愛國!什么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需要這種外在的東西來判定了,一切情緒你都要表現(xiàn)出來,沒有表現(xiàn)出來,證明這件事情在你面前無足輕重,你要接受輿論的指責,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這是個問題。
最后,不管你們怎么說,怎么做,要怎么對待我,無所謂了,生可以,死也可以,回顧我這一生我依然覺得我是幸福的,踏實實的工作著,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雖然有時會感到疲憊,但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人終難逃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就是死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就比較慘烈了,但是,無所謂了,死亡何嘗不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開始,再見了,各位!
我望著窗外的夜空,繁星閃爍,思緒穿過黑夜,我仿佛看到了另一個穿越時光而來的自己。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2
加繆的《局外人》中的男主角,有點像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君。
那種對事情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那種一直在尋求事物背后的意義的態(tài)度。
當事情突如其來的砸到了他們頭上時,他們一開始都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事物的本質(zhì),放佛在事情所賦予的意義沒有發(fā)現(xiàn)之前,事情只是事情。
在《局外人》中,男主角在母親死時,他不是立刻投入到一個角色扮演當中,似乎只要一偏離這個角色所設定的范圍,就會被眾人指責。他是仔細的`觀察,思考,把握這件事情的意義。
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似乎有一個很強大的心靈外殼,外部的難以進入到內(nèi)心世界。
在外部世界與內(nèi)心世界中間,有一道關卡,只有經(jīng)過了層層審核,外部世界的東西才能慢慢的滲透進去。
而他對于一切事物的看法,從他對婚姻的看法中,就能感受出來。
他不是一味的不加審判的去接受因襲繼承而來的觀念。
可是,當他心中既沒有這些被灌輸進去的觀念,又沒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觀念時,他面對問題時,無法下手,只能用一句“隨便”來對付。
而在這點上,卻被無數(shù)人所不理解。
在這里,我不談論法庭上的荒謬,這是如今司空見慣之物,也無需在這里引述跟累述了。
最后,他在監(jiān)獄中,思考了很久,終于,他產(chǎn)生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從一種抽象的感覺,轉(zhuǎn)變成了一種實在的情感。
他希望死之前,有很多群眾,這樣他不會孤獨。
至于他為什么希望別人都恨他,是否是在表達他前文所提到的,他感受到了孤獨。
他希望哪怕是別人恨他,至少他不是一個局外人,他通過別人恨他來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印記。
他不再是一個局外人了,他通過別人的恨,與他發(fā)生了聯(lián)系。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3
加繆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個與世人格格不入的主人公“默爾索”,他因殺人被法庭指控,卻由于“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等一系列異于常人的冷漠行為,被評審團認定是蓄意殺人的魔鬼,整件事情異;恼Q。
格格不入的人往往會被社會的大多數(shù)排斥,這樣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困境,F(xiàn)在都說要融入社會,只有融入社會才能更好的生活?僧斈阋驗橐谌氕h(huán)境中時,誠然會改變很多自己的個性,是不是這樣也失去了自我呢?其實生活本就是很矛盾的,如何抉擇取決于自己。如果你也是格格不入的人,你會在默爾索身上看到自己面臨過的絕望,但《局外人》依然在向人們證明:即使格格不入,我們也要更真實地活著。這樣的人,其實會活的很辛苦,要保持那份真實性,往往有的時候會讓人無法理解。但真實的活著對于有一些人來說,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局外人》是從主人公母親的葬禮開篇的,說實話,對于我來說,很難理解主人公在母親葬禮上那樣的漠然,竟然連最后看一眼母親的遺體都好像懶得看,這要是怎么一個冷漠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啊。也許這就是世人眼中的冷漠之人吧,作者通過一系列的事情,把生活中所有令人難以理解的細節(jié)都慢慢的放大和重現(xiàn),把世間的漠然、粗糙表達的.淋漓盡致,讓人直面這些荒誕的事情,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另類的真實。
對于常人來說(就比如我自己),這樣的荒誕是很難可以接受的,可這樣的小人物其實時刻都生活在你我的身邊,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就算發(fā)現(xiàn)了,也許你也會選擇視而不見。通過《局外人》讓人感受到了這小人物的真實,所見非所得,只有用心去體會那份真實感。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4
《局外人》是加繆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體現(xiàn)了存在主義哲學關于“荒謬”的觀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于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于衷。 《局外人》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開始,以“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看,對我發(fā)出仇恨的喊叫聲”結(jié)束。小說以這種不動聲色而又蘊含內(nèi)在力量的平靜語調(diào)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荒謬的人”:對一切都漠然置之的'莫爾索。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默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灘上殺死阿拉伯人為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種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爾索內(nèi)心自發(fā)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給人以一種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為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確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我只覺得饒鈸似的太陽扣在我的頭上……我感到天旋地轉(zhuǎn)。海上泛起一陣悶熱的狂風,我覺得天門洞開,向下傾瀉大火。我全身都繃緊了,手緊緊握住槍。槍機扳動了……”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默爾索自發(fā)的意識。司法機構(gòu)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fā)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構(gòu)成一種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為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為審訊幾乎從不調(diào)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
《局外人》讀書筆記 篇35
加繆的小說《局外人》講了一個看似荒誕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小職員默爾索莫名其妙的犯下命案,法庭在審判他時不是訴諸于客觀的事實真相,反而從道德、靈魂及宗教上判決他有罪,并處以死刑。這個故事體現(xiàn)的荒誕或者說默爾索的悲劇在于,人們普遍追求或渴望的實質(zhì)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真實存在,但現(xiàn)實里發(fā)生的一切又看似符合人們內(nèi)心渴求的意義,無論是情感上還是道德上都被充斥得形形色色,以至于這種渴求變得無比的正義,有如神明,甚至強于客觀現(xiàn)實。
那么反觀小說中的默爾索則是一個無意義的堅守者。正如小說中描寫的那樣,他并不期望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也不期望從任何人那里得到什么,他不刻意迎合大眾,也不渲染自己的情感,所謂意義上的道德和情感在他身上都變得毫無意義。你可以說他不通人情世故,但他活得隨心隨性,一點也不茍且?v觀小說,你會對默爾索的所作所為極為不理解,因為他的行為完全不是按照符合自己切身利益而來的,如他不接受上司派他去巴黎上班的提議,不認同律師讓他在法庭上作出悲痛母親死去的有利證詞,不愿意向預審法官低頭痛苦懺悔等等。但他的所作所為都是遵從他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意愿,只不過不被大眾所接受罷了。每一個人怎么活都是自己的事。從這一點上看,他是真實的'。
《局外人》是本好小說,加繆是位優(yōu)秀的作家。好的小說就是好的材料,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就能燃燒出思想的火花,不貪求這火花能點燃多么偉大的意義與功利,至少在火光的照耀下去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會覺得那么的陌生。
【《局外人》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局外人讀書筆記09-10
《局外人》讀書筆記(精選17篇)01-27
關于《局外人》讀書筆記(精選12篇)01-04
局外人作文10-16
局外人作文精華(4篇)01-13
2022年讀《局外人》后感03-07
局中人和局外人的決策差異研究04-29
局外人讀書心得02-07
讀《局外人》有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