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轉載]認識實習報告2 -實習報告
原文地址:認識實習報告2作者:聲音林關于基礎的認識基礎指建筑底部與地基接觸的承重構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載傳給地基。因此地基必須堅固、穩(wěn)定而可靠。工程結構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結構構件,用來將上部結構荷載傳給地基,是房屋、橋梁、碼頭及其他構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1)基礎的分類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于5M者稱為深基礎。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2)各種基礎的簡述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墻承重的輕型廠房。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制作。這種基礎適用于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獨立基礎:當建筑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采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采用杯形基礎形式。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伐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伐形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箱形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并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墻澆制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于高層建筑。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采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采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在老師的介紹中還提到了伐板基礎,伐板基礎的整體性好,但是相對其他基礎來講,伐板基礎比較浪費材料。伐板基礎是一種淺基礎。我校教師公寓所在地由于水位較高用的是樁基,現(xiàn)今大多數(shù)建筑為了達到8級的抗震系數(shù)多采用樁基,樁基的深度有地質決定,一般在樁基的上層要架伐板,搭鋼管樁或者混凝土樁。樁基是深基礎。老師還介紹了兩種深基礎,墩基和地下連續(xù)墻,這兩種基礎在不同的建筑中都發(fā)揮自己的特點。關于建筑結構形式的認識建筑的上部結構分為一次結構和二次結構。一次結構是指建筑的主體框架,包括柱、梁、剪力墻。主體框架是建筑的主要承重部分。二次結構是指建筑中非主體框架的墻體和砌柱。建筑的結構形式的分為很多中,老師給介紹了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和鋼結構。磚混結構的承重是由板和墻構成的,混凝土現(xiàn)澆樓板的重量傳導給墻體,由墻體傳導至基礎。磚混結構是應用的最早的結構形式,在如今農(nóng)村里大部分的房子還是采用的磚混結構。在城市里有部分建筑是磚混結構,但是磚混結構的抗震不高,因此8層以上的建筑不宜采用磚混結構,目前最高的磚混結構為11層。框架結構是由樓板、梁、柱組成的承重結構,由樓板將力傳導給梁,再傳導給柱,再由柱傳導給基礎。因為材質的原因,框架結構的使用壽命和抗震強度要高于磚混結構。但在實際中,國家對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標準,一個地區(qū)的建筑一定要滿足抗震指標,所以開發(fā)商在設計建筑的時候,都以滿足這個抗震指標為前提,即使是框架結構,也不會增加成本提高抗震性能的。所以在牢固程度上講,磚混和框架的住宅是差不多的?蚣芙Y構的非承重墻多采用砌塊,因為國家限制大量使用土磚。剪力墻是由鋼筋混凝土澆成的墻體。由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稱為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的抗側移剛度很大(沿墻體平面)。它主要用來抵抗水平作用和承擔豎向作用;墻體同時也作為維護及房屋分隔構件。剪力墻結構可建得很高,主要用于12-30層等超高層的住宅和旅館建筑中。它的缺點是空間劃分不靈活。框架-剪力墻結構也稱框剪結構,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剪力墻,這種剪力墻稱為框架剪力墻,由它們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墻,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墻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墻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于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因為,在下部樓層,剪力墻的位移較小,它拉著框架按彎曲型曲線變形,剪力墻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樓層則相反,剪力墻位移越來越大,有外側的趨勢,而框架則有內收的趨勢,框架拉剪力墻按剪切型曲線變形,框架除了負擔外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力外,還額外負擔了把剪力拉回來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墻不但不承受荷載產(chǎn)生的水平力,還因為給框架一個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負剪力,所以,上部樓層即使外荷載產(chǎn)生的樓層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現(xiàn)相當大的剪力。筒體結構由框架-剪力墻結構與全剪力墻結構綜合演變和發(fā)展而來。筒體結構是將剪力墻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內部和外圍而形成的空間封閉式的筒體。其特點是剪力墻集中而獲得較大的自由分割空間,多用于寫字樓建筑。筒體結構穩(wěn)定性更強,外形比較單一。在房屋內沒有明顯的柱子。筒體結構還分為核心筒結構和筒中筒結構。筒體結構也多用與高層的建筑。鋼結構是以鋼材制作為主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自重輕、剛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別適宜;材料勻質性和各向同性好,屬理想彈性體,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學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建筑工期短;其工業(yè)化程度高,可進行機械化程度高的專業(yè)化生產(chǎn);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閉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氣罐、油罐和變壓器等。其缺點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較差。主要用于重型車間的承重骨架、受動力荷載作用的廠房結構、板殼結構、高聳電視塔和桅桿結構、橋梁和庫等大跨結構、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等。北京奧體中心的鳥巢就是采用的鋼結構。收獲與體會實習時李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房屋建筑方面的知識,很多新的名詞,絞手架、女兒墻、踢角、勒角…我還有很多沒有寫出來的。感覺我像是進入了另一個海洋,到了工地上大家的眼睛都亮了,全都充滿了好奇和疑問。在參觀北辰校區(qū)的時候,北辰校區(qū)還沒有建設完成,但是地方很寬廣,我們馬上就搬到北辰去了因此還是小興奮了一下。我們在大學生活動中心門口還看到了北辰校區(qū)總的規(guī)劃圖,真的是很漂亮,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完工啊,估計我們是趕不上了啊。希望我們美麗的母校更加美麗。在這次認識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建筑上的知識,再通過寫實習報告我對這些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的東西有了自己的認識,一座座高樓聳立,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可是一切都沒有那么簡單。為了寫這個報告我查閱了很多資料,腰坐疼了,手敲字酸了,雖然肯定有很多錯別字,但還是很有價值的。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收獲了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很高興我選擇了工程管理這個專業(yè),這正是我的興趣,為了自己的興趣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做好,我要盡全力做到最好。最后感謝李素紅老師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感謝學校給我們安排這次認識實習。MSN空間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轉載]認識實習報告2 -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轉載]暑假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12-15
[轉載]大學生酒店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12-15
實習報告2 -實習報告12-15
認識實習報告04-25
認識與實習報告05-15
專業(yè)認識實習報告04-24
化工認識實習報告05-31
認識實習報告模板05-18
認識與實習報告模板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