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質學實習報告三篇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涉及到專業(yè)性術語要解釋清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質學實習報告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時間:
二、實習地點:生態(tài)樣方調查及植被認知、土壤結構和取樣、華南植物園溫室。
三、實習內容
1植物樣方調查
1.1樣方調查的目的
了解植物分布情況。了解各層植物的種類以及各自的生長情況。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調查不同的植物。通過植物樣方調查,找出植物生長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培養(yǎng)在實際環(huán)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虛心學習,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熱愛專業(yè)、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1.2準備的材料
一盤卷尺、一盤皮尺、標本袋、標本夾、繩子、頭、繩子、編號牌。
1.3調查過程
對于喬木層,我們選取了一個長20米,寬20米的樣方面積,然后我們觀察了一下,確認了樣方中喬木。接下來,我們又數(shù)清楚了每種喬木的棵數(shù),并給它們編號掛上了號碼牌。然后我們按照一定得順序,一棵一棵的測量這些喬木的高度、胸徑、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斷它們的生活力。并同時將測量的結果記在相應的表格中。
對于灌木層,我們選取了一個長5米,寬5米的樣方面積,然后我們觀察了一下,確認了樣方中灌木。接下來,我們又數(shù)清楚了每種灌木的棵數(shù),并給它們編號掛上了號碼牌。然后我們按照一定得順序,一棵一棵的測量這些灌木的高度、基徑、蓋度以及判斷它們的生活力。并同時將測量的結果記在相應的表格中。
對于草本層,我們選取了1個長1米,寬1米的樣方面積,然后我們將樣方內的草本植物進行分類,數(shù)出各種植物的棵數(shù),接著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蓋度,并根據(jù)它們各自的生長狀況判斷它們的生活力。
1.4調查的結果
2土壤剖面
2.1挖土壤剖面
剖面的設置、挖掘和觀察土壤剖面應設置在代表性較廣的地形部位上。一般挖成1×1.5~2米的長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異。對發(fā)育于基巖上的土壤,一般挖至露母巖為止;通常深1~3米左右;對沼澤土、潮土、鹽土和水稻土等地下水位較高的土壤以出現(xiàn)地下水為止。挖出的表土與心土要分別堆置于剖面坑的兩側。觀察面上沿的地表不能堆土和走動,以免影響觀察、采樣。
剖面挖就后,先按形態(tài)特征自上而下劃分層次,逐層觀察和記載其顏色、質地、結構、孔隙、緊實度、濕度、根系分布、動物活動遺跡、新生體以及土層界線的形狀和過渡特征。接著根據(jù)需要進行pH、鹽酸反應、酚酞反應等的速測。最后自下而上地分別觀察、采集各層的土樣,并將挖出的土按先心底土、后表土的順序填回坑內。
2.2剖面的結構
土壤剖面指從地表到母質的垂直斷面。不同類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態(tài)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發(fā)生層次、顏色、質地、結構、新生體等。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由于物質的遷移和轉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組成、性質和形態(tài)各不相同的層次,稱為發(fā)生層。發(fā)生層的順序及變化情況,反映了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土壤性質。
土壤剖面發(fā)生層一般分為:表土層(A層)、心土層(B層)和底土層(C層)。底土層中,還包括潛育層(G層)。表土層也叫腐殖質-淋溶層,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層;在森林覆蓋地區(qū)有枯枝落葉層。心土層也叫淀積層由承受表土淋溶下來的物質形成的。
底土層也叫母質層,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響,保持母質特點的一層。潛育層也叫“灰粘層”,是在潛水長期浸漬下經潛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層,土色藍綠或青灰色,質地粘重,通氣不良,養(yǎng)分轉化慢。觀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認識土壤、分析鑒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從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質的土壤縱截面稱為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水平層狀構造,在野外以其顏色、質地、結構及松緊度、新生體等區(qū)分。層狀結構為其最重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質遷移、轉化和累積的表現(xiàn)。一般劃分3個最基本層次:①表土層(A層)。為有機質積聚層和物質淋溶層;②心土層(B層)。為淋溶物質淀積層;③底土層(C層)。又稱母質層。這3個基本層最早由俄國土壤學家道庫恰也夫命名,以后,人們根據(jù)每個基本層的性狀與發(fā)生學特點又進一步細分。
簡單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只有A和AC層。弱分異剖面:剖面層次分異不明顯,各層之間無明顯界線
侏儒剖面:發(fā)生層完整,但每一土層的厚度甚薄。
巨型剖面:熱帶氣候條件下高度風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達數(shù)米至十余米。
侵蝕剖面:土壤剖面上部部分層次被侵蝕掉。復雜剖面
1)異源母質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層的成土物質與底部基巖或母質組成不一致的剖面。
圖2.2垂直斷面
2)埋藏剖面:由于后來物質覆蓋,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現(xiàn)一個或一個以上埋藏層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堆疊剖面:原來的土壤剖面多次被沉積物質覆蓋,或由于大量使用泥肥、土糞等使土壤表層或耕層不斷墊高。
4)翻動剖面:剖面表土層以下的土層經人為翻動到地表。
5)人造剖面:在采礦、興修水利等活動后,將混雜的土壤物質堆積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2.3分層取樣
2.3.1樣品采集
了解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層次分層取樣,每個柱狀樣取樣深度都為100cm,分取三個土樣:表層樣(0~20cm),中層樣(20~60cm),深層樣(60~100cm)
2.3.2取樣方法
①鐵鍬、鐵鏟、竹片等直接取樣;②采樣筒取樣;③土鉆取樣;④挖坑剖面取樣
1、地表層:鐵鍬、鐵鏟、竹片直接取樣;
2、分層取樣: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土鉆,進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將土柱提上,,按需要切割采樣;或鐵鍬、鐵鏟等挖一剖面,分層取樣。
2.3.3取樣量各點(層)取1kg土樣裝入樣品袋,對多點均量混合的樣品可反復按四分法棄取。
2.4注意事項
1、對照采樣點不能設在田邊、溝邊、路邊或肥堆邊。
2、有腐蝕性或要測定揮發(fā)性化合物,用廣口瓶裝樣;含易分解有機物的待測定樣品,采集后置于低溫(冰箱)中。
3、分層采樣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層樣品,再采中層樣品,最后采上層樣品。
4、測量重金屬的樣品,則應避免使用金屬器具取樣?捎弥衿蛑竦度コc金屬采樣器接觸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樣。
3生態(tài)研究案例分析:酸沉降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
3.1酸沉降對森林植物的影響及其機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認為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植物的生理生化過程造成直接影響;二是對森林的間接影響,即認為酸沉降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營養(yǎng)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屬釋放,進而影響植物生長和森林衰退[3]。
3.2直接影響
3.2.1植物體形態(tài)
1、傷害葉片
葉片是植物與大氣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大氣污染物最先進入植物體的門戶。因此,植物的傷害癥狀最早出現(xiàn)在葉片上[4]。干、濕沉降都會改變植物葉片表面蠟被層和角質層的物理、化學特性。這些結構對葉片除了起到保護作用外,還可以調節(jié)植物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對樹葉表皮的破壞,加速了葉片的老化,使葉片失去活力,變得枯焉甚至掉落、死亡[5]。特別是在低pH值的酸沉降作用下,在短期內就能對葉片造成可見傷[6]害。樹葉的變小,黃葉的增多,數(shù)量的減少,勢必會削弱其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動,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林業(yè)生產下降,森林退化[7]。
2、傷害根系
根系作為植物水分代謝和礦質營養(yǎng)的重要器官,是土壤資源的直接利用者和產量貢獻者,它的生長發(fā)育直接影響到地上部莖葉的生長和生物量的高低,并與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持續(xù)發(fā)展有關。根系也是一個重要的碳素庫,其呼吸作用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的反饋途徑之一[8]。植物根系養(yǎng)分吸收性能與土壤養(yǎng)分、水分、pH值和溫度等環(huán)境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又影響著根際土壤中養(yǎng)分的遷移和有效性。酸沉降不但改變了根系周圍的物質組成、理化特性,也直接傷害了根系的生長。
3、生長及生產力
酸沉降引起森林生產力的下降已成為無可爭辯的事實。但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一定的酸度條件下,酸沉降的的確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樹木的生長或群落的增長。如在中歐和美國等國家出現(xiàn)的大面積森林衰退之前,其森林生長量比同時期未受酸雨影響的森林的生長量有較大的增加。其原因是錯綜復雜的,有學者認為一方面酸沉降中的N、P和S素對植物起到了施肥的作用,另一方面酸沉降中強酸根離子的增加促進了土壤的風化,從而使進入土壤溶液中的營養(yǎng)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長[9]。至于在有些受害林群中,樹木仍能繼續(xù)增長,是因為死亡的樹木被分解、礦化后為其附近的樹木提供了養(yǎng)料。雖然這種增長能夠持續(xù)幾年,但最終會導致樹木死亡率的增加和生物量的降低[10]。一些人工模擬實驗也證明了,在輕度酸雨或短時期內,酸雨對植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11]。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2
一、 實習概括:
1、實習目的:地質學基礎野外實習是《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根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實習之前,老師們就給我們講解了此次實習的一些目的,這次實習我們重在多看多觀察;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理論知識帶到實地中進行檢驗;注意思維的轉變(理論的微觀向野外宏觀的轉變);學會對基本地形地貌進行描述;還有就是圖形結合,我們通過這次實習,能進一步鞏固地質學基礎的理論知識,學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鉆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體會,融入和貫徹,使我們對地質學和地貌學的認識更加深入、透徹。
2、實習路線:學!瘃R河大橋——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實習工具:鹽酸、鐵榔頭
4、指導老師:鄭子成、吳德勇
5、實習要求:通過本次實習深入了解溫江和周邊地區(qū)的地質地貌;利用所學的知識對所見到的資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進行分析;分析農業(yè)發(fā)展和規(guī)劃布局的合理性;觀察辨認主要巖石;以及某些地質災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實習內容:
1、金馬河大橋下:
。ㄒ唬┙瘃R河的區(qū)域概況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金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屬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jié)制閘后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zhèn)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成都金馬河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以排洪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防洪工程保護區(qū)內共有成都的7個區(qū)(市)縣,即都江堰市、雙流縣、崇州市、新津縣、溫江區(qū)、青羊區(qū)和武侯區(qū),河段全場76.1公里。統(tǒng)計保護區(qū)內1992年共有鄉(xiāng)、鎮(zhèn)35個,面積911平方公里,總人口156.44萬人,工農業(yè)總產值124.8億元。
(二)金馬河地質地貌概況
第一處地點是溫江成青路上的金馬河大橋下的金馬河,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從金馬河大橋上下來,聽了老師的講解,老師先是對河道基本情況作了講解,著重講了河流地貌、土壤顏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講了金馬河的河床、河漫灘、階地等。然后讓我自己去觀察,由于現(xiàn)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沒有太多的河水,有許多的河漫灘(洪水期能淹沒的地方,平水期時露出水面)我們可以直接看到,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qū)別于其它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水流速度較小,環(huán)流從河床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粘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床側方移動沉積的粗砂、礫石,稱為河床相沖積物,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河漫灘二元結構,河床沖積物具有上細下粗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在河床邊,近期沉積物有明顯分布規(guī)律,河邊以礫石、粗砂為主,遠離河邊以粉砂、粘土為主,即“近河岸粗、遠河岸細”。在金馬河大橋那里,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那兒的那條河流處于幼年河:一是因為,從河流流經的路徑上看,彎曲度比較大,二是從河流內的巖石上看,巖石的磨圓度比較低。從河流彎曲度和河流內巖石磨圓度的觀察,基本就可以判斷出一條河流所處的時期。我們還觀察到地上有著許許多多的鵝卵石,硬度大,顏色有青、紅 、黑、白、灰等,經過仔細觀察和辨別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鵝卵石大部分為分選性較差,磨圓度高的鵝卵石。站在金馬河的河漫灘中向遠處望去,發(fā)現(xiàn)冬季的金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灘很明顯地顯現(xiàn)出來。有河漫灘的存在,多半就伴隨著河流階地的出現(xiàn)。其實在距離我們不遠處的平面上,就是金馬河的一級階地。階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較寬,河谷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護堤,使得金馬河的一級階地成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農田用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住房和農田地。階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氣候的變化;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據(jù)觀察,金馬河的階地是一級階地,因此階地形成較晚。階地的階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積物組成,因此屬堆積階地。同時在金馬河,我們還看到了大量的運石車,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深思,我們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能否保護好我們的地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三)金馬河的災害與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沙石沿河淤積,使河床抬高,經洪水沖刷,河床沙洲遍布,漢壕分流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主流左右擺動,流向不定,斷面橫流加劇,成為寬、淺、彎的游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zhèn)、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金馬河特殊的河床結構,比如水流較緩,致使其水力環(huán)境復雜多變,泄洪能力較低,歷史上金馬河附近區(qū)域曾多次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洪災,嚴重影響了當?shù)厣鐣徒洕陌l(fā)展。還有近幾年來,無序地開采河道沙石,嚴重破壞了河床的`穩(wěn)定,洪水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發(fā)生。洪水嚴重威脅金馬河沿岸的城鎮(zhèn)、村莊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莊。因此金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點,沿線有重點防洪堤段、險工險段等。
2、映秀鎮(zhèn):
(一)映秀鎮(zhèn)的區(qū)域概況
映秀鎮(zhèn)是我們野外實習的第二站,也是這次實習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鎮(zhèn)地處四川汶川縣的南部,與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相鄰,是阿壩的門戶。映秀鎮(zhèn)境內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灣發(fā)電總廠、華能太平驛電廠、福堂水電廠等水電站,有“水電之鄉(xiāng)”的美稱。但是在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發(fā)生了8.0級特大地震,映秀鎮(zhèn)成了重災區(qū),大部分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水電通訊中斷,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處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處于龍門山斷裂帶與龍泉山斷裂帶之中。龍門山斷裂帶內有斷層,西邊一條叫龍門山后山斷裂,沿汶川—茂縣一線,東邊一條叫龍門山前山主邊界斷裂,沿安縣—都江堰—天全一線,中間那條叫龍門山主中心斷裂,沿映秀—北川一線,5.12地震發(fā)源于中心斷裂,沿映秀—北川一線,雖然四川盆地是相對穩(wěn)定的板塊,龍門山看上去構造運動性不強,但是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時,也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隨著外在營力的積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殼破裂,就會發(fā)生地震,20xx年發(fā)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龍門山構造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西南向東北逆沖造成的。而我們所實習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設后的鎮(zhèn),房屋都是新的,鎮(zhèn)中心的周圍有條岷江的支流流經,鎮(zhèn)四周都是高大的山體,群山環(huán)抱。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山體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塊和碎屑物質,有山體已經沒有植被覆蓋而裸露著。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響,山體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積物和倒石堆。此處的崩塌屬于山崩,山崩是山區(qū)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崩塌的現(xiàn)象,邊坡很陡的地區(qū),在巖石的釋重作用、溫差作用等物理風化作用下,沿陡坡邊緣產生一系列的張裂隙,產生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節(jié)理,從而使得邊坡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遇到像20xx年特大地震的觸發(fā)因素時,巖體就很容易發(fā)生了崩塌。
(二)映秀鎮(zhèn)的地質地貌概況
在映秀鎮(zhèn),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見到河流與季節(jié)性洪水沖積出的灘涂地,而且周圍有岷江流經,河道窄且較為彎曲,江水中的巖石磨圓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處的河流屬于河流地貌發(fā)育的幼年階段,此時河流的作用以深切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蝕,可以看到,此處岷江的第一拐角彎度較大,侵蝕岸受到的侵蝕較為嚴重,這就會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們放眼望去可以很明顯的發(fā)現(xiàn)此處共有3級階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級或幾級階地,每一級階地都有階地面和階地坎組成。一般來說,居民點的選取不宜選在一級階地上,因為雖然一級階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沒不到的地區(qū),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時,就無法保證居民點的安全。但是老師解釋道,由于映秀鎮(zhèn)地處高大山體的峽谷地帶,周圍較為狹窄,無法找到較大的二級或二級以上的階地作為居民點,所以只能選取在一級階地上,但映秀鎮(zhèn)在二級和三級的階地上修筑了避難場所,所以較為合理。在觀察二三級階地時,由于條件限制,我們只能遠距離觀察,從遠處看,很難看出階地的特征,根據(jù)老師講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階地上面是比較平坦的。就遠處觀察,二三級階地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緩坡,后經老師點撥,在地質學上稱之為階坡。
地質學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
3、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
4、了解巖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和巖石標本
二: 實習儀器地質羅盤 鐵錘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巖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的層面上測量的。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走向。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后,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
四: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12月11日上午十點,統(tǒng)一學習使用地質羅盤的,下午1點半去往金牛山進行地質勘探,12日早上到倉山校區(qū)觀看巖石標本。
1、金牛山的簡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樓區(qū)北側閩江鄉(xiāng)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斷層及不均勻沉降對山體與道路的影響,例如馬刀樹,公路裂縫等。
2、測定巖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為盆架,記做樹1和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為對樹1的位置為N308E,對樹2的位置為N279E,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可知道是正斷層。根據(jù)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巖層的產狀為:N330E, N247E,<503。斷層巖石(樣品)結構及成分的分析
1)結構 金牛山的巖石大部分都是巖漿巖,而且都是粗粒結構和中粒結構
2)構造 金牛山的樣品分析看可知道該巖石是塊狀構造,礦物在巖石中分布雜亂無章,。不顯層次,呈致密塊狀,富含花崗巖及花崗斑巖等系列淺成巖的構造。
3、成分 從樣品看巖石是淺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崗巖或正長巖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巖石。但從全晶質中粒和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就可以判斷是淺層巖。
4、斷層地理環(huán)境情況
金牛山地質相對復雜,在上山途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滑坡斷層及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現(xiàn)象。僅大家用于觀測的一面山體,比較大的斷層就達7處之多。金牛山斷層現(xiàn)象千姿百態(tài),產狀各不相同,并帶有多出滑坡現(xiàn)象產生,是因為金牛山主要由巖漿巖構成,巖漿巖分化后,風化殼表層間的滑動引起的風化殼滑坡。
5
巖石標本的賞識
實驗室中,陳列了大量的巖石標本,可以分為礦物光澤標本,礦物斷口標本,礦物硬度標本,礦物解理標本,礦物比色標本,礦物形態(tài)標本等類型。理論的學習,已經讓我們對這些巖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經過這次的標本參觀,使我們對巖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讓我們開拓了視野。
6、實習總結
兩天的實習非常短暫,但我們的收獲是重大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了地質羅盤的使用及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對真實的地質現(xiàn)象有了一定了解。從標本室里我們更認識了許多未見過的巖石,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實習結束了,而我們對實際動手的渴求依然很強烈。
【地質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學實習報告05-12
2023工程地質學實習報告07-27
金工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6-10
測量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8-04
酒店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06-01
實習報告的格式 -實習報告10-03
實習報告格式 -實習報告08-12
實習報告總結 -實習報告07-08
實習報告范文 -實習報告08-28
畢業(yè)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