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論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英語教學反思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論文 篇1
一、在中國,英語是外語,不是二語,不可習得。
在中國,很多人忽視了英語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是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那么,第二語言與外語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它們是同一概念不同風格的用語,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對英語教學的效果會產(chǎn)生怎樣的作用?
其實,我們知道,second 1anguage與first language相對,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與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對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
。1)最早習得的語言,常常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習;
。2)熟練程度高。語言直覺強。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點是:
。1)是一種雙語現(xiàn)象;
。2)在掌握的時間順序上次于第一語言;
(3)熟練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語言;
。4)習得方式一般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學。
首先,在語言環(huán)境方面,第二語言與外語有著根本的差別。第二語言學習者一般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周圍有眾多的該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由于種種原因,他們之間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同時,由于該語言可能是“官方語言的一種(如英語、法語在加拿大,英語在印度等),新聞媒介、官方文件、廣告等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而“外語”學習者一般來說則很難有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
其次,從語言輸入來看,第二語言學習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該語言,教師的語言程度、同學的語言程度等都給他提供了較理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針對外國人的談話”(foreigner talk),“教師語”(teacher talk)、“同伴語”(peer talk)等;
而外語學習者則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類的輸入,由于外語教師語言水平總體上不能與第二語言教師相比,teacher ta1k的質量和數(shù)量都不如第二語言教學課堂,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志,那就是看當?shù)貙W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如果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用母語講或大部分用母語講,英語教學就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顯然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中國缺乏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環(huán)境。母語可以習得,二語也能習得,但外語是不能習得的。
而在我們的小學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chuàng)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產(chǎn)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3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huán)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
二、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采用采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yǎng)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于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huán)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匯知識,掌握語言規(guī)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采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jīng)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于小學生尤其要培養(yǎng)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xiàn)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huán)境的缺乏,大規(guī)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靠持續(xù)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yǎng)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yǎng)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yǎng)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yǎng)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guī)則,并盡可能多創(chuàng)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yǎng)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四、小學英語教學不應排斥基本的語言規(guī)則
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語言學者公開排斥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反對在任何教學階段控制語法教學項目的做法。他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供有意義的交際,語法就會被學習者自動習得。受此觀點影響,80年代有一段時期,語法教學曾一度在部分外語課堂消失了。然而,物極必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思,人們終于意識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語法課的弊端,因又重新思考語法在語言交際以及在外語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論文 篇2
興趣是點燃伶俐的火花,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內(nèi)在的生理因素,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學生對他所學的工具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不知不倦,越學越愛學。但是興趣的孕育發(fā)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我們老師的作育和引發(fā), 更多精致結業(yè)論文來自
那么,在教學中怎樣作育和引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多年來,我在這方面舉行了不停的探索。
一、 抓好入門教學是開展興趣教學的要害。
“好的開頭是樂成的一半,”每屆月朔我都注意作育學生良好的學英語風俗,勉勵學生大膽開口講,不恥下問;認真模仿,并養(yǎng)成整潔范例的謄寫風俗。無論板書照舊作業(yè)、試卷的修正,我都嚴酷要求自已范例地謄寫,爭當學生的模范。憑據(jù)初中生的年歲特點,先后舉行“月朔英語書法角逐”和“中英文朗誦角逐,”請學生當評委,并把角逐效果及獲獎作品張貼于月朔教學樓下,供全校師生展覽,樹立典型,從而引發(fā)學生愛學英語的熱情。
二、 課堂上積極建立英語景象,引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引發(fā)學習動機,作育學習興趣,是英語教學的原則之一。因此,運用直觀的教具或生動的媒體建立景象,營造氣氛,盡快把學生帶入圖畫中的“景象”后舉行教學,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睜開與深入,拓展學生的頭腦,前進學生的明確力和語言表達本事。如在bookⅰ lesson 23“問路”一課中,我使用拉動式幻燈片移動“問路人”,要求學生形貌準確的蹊徑;接著又叫一論理學生指路,另一學生移動“問路人”按準確的形貌去到目的地。這種邊聽邊演示的要領吸引了學生,許多同硯躍躍欲試。這樣,使教學活動釀成生動、直觀、愉快的歷程,加快了信息轉達和反饋,既解決了難點又使學生的聽說本事都得到了鍛煉。
三、開導學生善于視察和總結,力圖使學生親身地發(fā)明興趣。
。1)教單詞學諺語。單詞如果不意會于句子當中是很難記牢其寄義的,為了便于識記,我教單詞時,都力圖用上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諺語或詞組資助學明確、識記這個單詞,效果非常好,很受學生接待。如在教failure時,團結曩昔學過的success,教學生“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敗是樂成之母。)教學nothing的用法時,讓學生記著“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個蘋果,醫(yī)生闊別我,)“l(fā)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學習名詞dog時,我又陳訴學生,含有dog的.詞組或諺語也不少,而且很滑稽。如“a lucky dog”(榮幸兒),“hot dog”(熱狗)“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l(fā)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并盡可能用最簡略的英語去略作評釋,讓學生明確、吸取。課后有幾個學生問我“老師,英語的狗比中文的狗強多了,中文的狗多是貶意的,你可有同感?”“對!只要你多看些英語課外書,你會發(fā)明更多更強的狗!蔽议_心地回復他們。 更多精致結業(yè)論文來自
。2)誘導學生去發(fā)明題目,并開導學生解決題目,增長知識。
在學習colour(顏色)時,許多學生都發(fā)明外國人習用顏色來作姓。我首先表彰這些同硯善于視察、總結,并陳訴他“black tea”(紅茶),“green tea”(綠茶),“black coffee”(齋啡),“a blue/white-collar worker”(藍/白領工人)等等。這些知識引發(fā)了學生無邊的興趣。在教學動詞時態(tài)時,我議決中英相比,誘導學生去找出異同,讓學生明確時態(tài)的念義,知道動詞有人稱和數(shù)、時間上的區(qū)別,而這些區(qū)別是中文所沒有的,以后每學一個動詞都應捉住它的這幾種厘革作為學習的重點。
。3)勉勵學生探求并掌握我們身邊的英語,深化所學內(nèi)容。
革新開放給人們吹來了不少“洋”味,告白、商品、游樂場所、旅館、旅游勝地、電視廣播媒體等等,對我們的學生孕育發(fā)生了極大的影響。我總是勉勵學生去搜索這方面的質料,并討論所學的知識,去深化吸取。比喻有個學生問人“張德培賣洗發(fā)水告白時說了句‘頭皮?no way !’是什么意思?”又有學生問“‘日日食白箭,keep fit你塊臉’是啥意思?生命有take ⅱ又是什么寄義?”面臨這些題目,我一樣平常都不立刻作答,而是引導學生討論所學的知識,勉勵學生講出自已的明確,然后加以增補。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教學反思總結05-16
體育教學反思 -論文04-27
語文教學反思 -論文04-27
小學數(shù)學論文范文 -論文04-27
小學英語教學總結05-06
小學英語教學總結范文04-14
小學英語教學計劃05-12
高一英語教學總結和反思(精選13篇)01-17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體會03-07
論文的格式要求 -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