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一學期來,我認真鉆研教材,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F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讓品德與社會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guī)則,以及這些規(guī)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guī)則有一個總體認識,并自覺遵守這些規(guī)則。
二、明確課程標準,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guī)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嘗嘗苦滋味)、雙贏觀(我們的國粹)、依存觀(我們的地球村)、分享觀(擁有好心情)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tài)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樂》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們根據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基本情況概述
認真做好制訂的“思品、社會學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學習、研究工作,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思想品德、社會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討講座。積極開展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積極參與課程的.新教材輔導,并在實驗中整理經驗,發(fā)現問題。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yǎng),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yè)。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yōu)秀作業(yè)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yōu)秀作業(yè)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后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yǎng)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知道家鄉(xiāng)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xiāng)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3、培養(yǎng)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jié)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jié)約的好孩子。
4、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guī)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fā)教學資源,把課上 “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校品社教研組以推進“二期課改”和“兩綱”教育為中心,圍繞著“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生活化”的課題研究,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從培訓、實施到研究,形成了“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 積極參加學科培訓,提高德育課程意識。
本學期,教研組繼續(xù)組織全校品社教師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讓每位教師理解并掌握了本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兩綱”推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針對新教材的使用和推廣,積極組織參加了市區(qū)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讓教師進一步更新了理念,明確了教材的意圖。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教師們在人文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 積極投入校本研修,突出教學的有效性。
本學期,我校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選派了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組建了品社教研組,由副校長直接深入,以德育學科帶頭人為引領,以專職教師為骨干,進一步規(guī)范了教研組活動。一學期來,開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
1、 以案例探討為形式
教研組針對部分品德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學失效性的現象,分不同年級選取了一些案例,組織教師對課堂中“小組合作”“資料收集”等方式,進行了研討和交流,總結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方法和措施,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
2、 以聽課評課為途徑
教研組以教師的公開課、展示課為重點,組織教師們聽課,評課,各抒己見,要求每位教師都能就課堂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發(fā)表自己的點評和看法,幫助執(zhí)教老師完善教學設計,同時也讓教研活動成為人人可以發(fā)表見解的講臺,本學期,教研組還利用全員培訓的機會,組織教師們共同觀看了網上的優(yōu)質課,每位教師均完成了評課表。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氣氛,并在教研活動中,讓教師們有所思,有所得。
3、 以課題研究為抓手
本學期,教研組以《以教學生活化提高品社課課堂實效性》的論文結束了對品社學科教學生活化研究的課題,獲得了學?蒲谐晒亩泉,又提出了《構建品社學科生成性課堂研究》的新課題,課題組成員正在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并在日常教學中,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教學行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 以骨干教師為引領
本學期,學校選派了骨干教師參加了市“兩綱”高級研修班,并根據“兩綱”推進的新動向、新理念來指導教師教學;骨干、專職教師也能積極參與到各年級的集體備課中,就一些熱點、焦點提出有效的建議,為兼職教師提供幫助。以點帶面,帶動了教師一起改進教法,研究學法。
5、 以市區(qū)比賽為契機
我校教研組在本學期中,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評比活動。以比賽為契機,深入教研,大家出謀劃策,共同努力,使得參賽教師獲益匪淺,參與教師收獲不小。我校教師也在比賽中賽出了精彩,獲得了黃浦區(qū)教學案例評比的優(yōu)秀獎,教學課件評比的優(yōu)秀獎。
三、 積極挖掘教材內容,豐富德育課程資源
本校教研組在進行案例研討、課題研究的同時,還積極開發(fā)教材資源。根據四、五年級腳踩實空性強,跨度大,專業(yè)性強的特點,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查找資料,創(chuàng)建了適合教材內容的圖片、生活案例資料平臺,并依據上海教育資源庫的范本,組織教師撰寫教學設計和教學說明,歸入校園網的資料庫中,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方便。
此外,教研組還注重和校本主題活動的聯(lián)系,使校本主題實踐活動成為品社課教學的外延和深化,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能到實踐中得到體驗和感受。從“看京劇”到“遍中國結”,從“了解特奧”到“過民族節(jié)日”無一不讓學生感受提升,也為豐富課程資源提供了另一個通道。
我校教研組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磨合和鍛煉,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們將會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努力,讓教研活動真正成為老師的好幫手,好顧問。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4
《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新課標要求:《品德與社會》的內容標準由6個主題構成,即: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xiāng)(社區(qū))、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本冊教材劃分為五個單元:《我學習,我快樂》、《家庭因我更美麗》、《共享友愛陽光》、《謝謝你,家鄉(xiāng)的勞動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體現了“同心圓擴大”的教材設計框架。為了更好的上好本冊教材,我積極學習研究教材特點,鉆研新課標的要求,盡量做到一課一得,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讓學生學有所獲,F就本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使孩子們的文明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得到較好培養(yǎng)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例如我在講授《我學習,我快樂》這一單元時,我積極開展“把各種有趣的一分鐘記錄下來,說說自己的感想”的活動。要求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時間表并總結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班上60個學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檔案,這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從身邊的人或事影響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例如在講授《謝謝你,家鄉(xiāng)的勞動者》這一單元時,我要求他們做一回小記者,采訪身邊或者親人中的打工者,寫下自己的采訪記錄。尋找身邊的做出了一定成績的人物,了解他們的事跡,自己制作一張“狀元榜”。孩子們都做得很認真,不僅了解了身邊的勞動者,還樹立了勤勞致富的觀念,形成了熱愛勞動人民的優(yōu)良品質。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guī)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tài)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5
本學期我校全體《品德與社會》老師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yǎng)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fā)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
一、更新觀念,走進生活,走進社會。
生活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也是學生經驗的主要****。我們根據學生特點,從他們身邊的生活實際,社會現象出發(fā),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社會生活。例:三年級《相約世博會》,我們先讓學生了解世博會的知識,了解上海的發(fā)展,接著開展調查,完成調查表。在調查、講述、討論中漸漸體驗感悟作為一個上海小公民該有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二、在“做”中學,在合作中成長。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教研組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yǎng)社會生活能力,發(fā)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
三、抓好集體聽課、評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使廣大教師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為了促進廣大教師把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本學期教研組重點以觀看優(yōu)質課、評優(yōu)質課展開研討,集思廣益,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聽好課后,結合教者的教學反思,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四、規(guī)范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熏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并結合德育教育,征集新的行為規(guī)范,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學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讓學生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6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本人承擔了三至五年級思想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具體教授沐撫中心小學301、302、401、501、502班課程。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本學期我自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伊始,即與人文社科類小學教育工作接觸。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yǎng)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fā)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
一、認真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掌握教材實質
這學期,我認真《品德與社會》教材培訓材料,進一步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具體的課例帶來了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并認真實施。
二、利用集體備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為了把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本學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對教材精心策劃、反復推敲,將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在教研組內交流。課后,結合教學反思,和其它教師的意見,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三、規(guī)范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熏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
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并結合校園文化重建,《弟子規(guī)》等沐撫小學“上墻”典籍進行生動傳授,并設置一些富有教育內涵、學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yǎng)社會生活能力,發(fā)展個性品質,從生動的行為辨析個例中體驗道德準則并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采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匯報活動,團隊心理游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三年級數學教研組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業(yè)務能力不斷提升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為根本,加大教學研討力度,堅持科學育人,扎實有序地開展數學教科研工作,F依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重點,現就本學期我組的數學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教研目標:
1、切實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積極實踐課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圍繞三個“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繼承和發(fā)揚我組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愛崗敬業(yè)的精神、良好的教風和教學研究的熱情。在全組發(fā)揚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形成濃厚的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chuàng)新之風。
3、立足課堂,在有效教學策略上深入實踐與研究。讓學生快快樂樂學數學,輕輕松松學數學。
4、深化數學課題研究,提升數學教師科研素養(yǎng),積極撰寫教改論文并參加各級的評比。
5、在學習、實踐、研討中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總結新課程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本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三、教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成功的先決條件,而教師的教學行為又是受其頭腦中的教育教學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學期,我組數學教師圍繞以下內容開展學習活動:(1)《數學課程標準》;教材;(2)有關“實效教學”的理論。(3)數學專業(yè)報刊、雜志
具體做法:
。1)教研組活動時組織針對學校的集體業(yè)務學習材料談心得體會,并形成書面材料,上傳到學校網站。
(2)教師個人自學“實效教學”的理論并做好筆記,集體研討。
(3)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廣泛收閱教育教學改革信息,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
2、加強常規(guī)管理。
加強常規(guī)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和作業(yè)的有效性。具體做法:
。1)學期初每位教師要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平時要做到:認真?zhèn)湔n、上課、布置和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
。2)自覺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備課、上課。認真落實“教學五認真”,規(guī)范教師的業(yè)務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充分發(fā)揮數學教研組的作用,組織集體備課,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常規(guī),注重活動過程的實效性。
。3)配合教導處開展學科競賽活動。
。4)繼續(xù)組織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本學期數學組業(yè)務學習的重點是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談“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實效教學”,繼續(xù)深化我組教研之風。
(5)大膽進行教改實踐,積極撰寫教改論文。鼓勵教師在理論學習、教改實踐的基礎上,認真撰寫有關“實效教學”的論文。
3、開展多樣化教研活動,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采用集中學習、教師自學、網絡學習的方法,及時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擴展教師知識視野,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育教學理論,提升理論水平和教學教研水平。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8
《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
從教35年,自己對教育的熱愛更多的變成對教育的反思,教育首要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我想首要目標應是培養(yǎng)孩子的“謀生”能力,人要謀生,最起碼的要具備良好的習慣和品行,這是與《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目標相一致,所以我現在認為立足于社會的人最基本的就要有良好的習慣和品行。所以本學期我接到教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科的通知,真是不亦樂乎。就《品德與社會》得內容來說。品,顧名思義就是人品;德,顧名思義就是思想道德。品德與社會,就是引導學生在關注社會現象參與社會活動中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把握教學目標?如何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如何引導學生學會關注和判斷社會現象?如何參與社會活動和培養(yǎng)學生調查研究能力?如何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樹立遠大理想?這些問題都是從事這門學科教學的教師面臨的共同問題。本學期我在教學,積極探索適合四年級兒童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做到寓教于樂,化干澀的課堂教學為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變淺顯的教材內容為豐富的整合了社會內容的教學信息素材,再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我執(zhí)教的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深受學生的歡迎。
時下,教育界有回歸教育本源之勢,重新提出了“高效課堂”理念,那么,什么是“高效課堂”?我想“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落實課程目標,整合教材內外知識信息,結合學生實際,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簡單易行,全體學生受益的教學流程”!镀返屡c社會》是一門知識面廣,活動多,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向社會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感悟、判斷等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多于學習知識等智力因素培養(yǎng)。所以把握《品德與社會》的“高效課堂”,重在“整合課堂內外教學資源,結合學生實際,開展簡單易行的教育方式”方面下功夫,教師才能做到把握教材和把握學生,這樣才能貫徹課程目標。
鑒于此,教師要在課前通覽教材,了解課程編排的思維體系,把握課程總目標和分冊目標,乃至每課目標。這樣,為整合教材內外教學內容,提供了范圍和方向,在課堂教學中也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明確了課程目標以后,就要整合教學內容。整合后的'課堂教學內容要具備社會性、知識行、科學性和趣味性,這樣學生學起來就不枯燥無味,并樂于學習,也保證了課堂秩序的有條不紊。但是現行的《品德與社會》教材內容還不能落實“培養(yǎng)孩子判斷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課程目標,同時教材中建議的教學組織活動脫離學校教育實際,給教師組織教學帶來許多困難,有“紙上談兵”的味道。所以,把現實社會中發(fā)生的孩子關注的內容引進課堂,即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要求,也是現實課堂教學的需要。如:為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結合當時發(fā)生的孩子非常關注的釣魚島事件,我整合了電視,報紙和網絡內容,從南海歷史演變、地理位置和國際法方面說明了南海是中國領海的事實,并在此基礎上介紹我國對解決南海問題的外交政策,這樣使孩子了解了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激發(fā)了孩子愛國主義情懷。又如在教學中插入了全球運算速度第一的中國“天河”巨型計算機,以及中國的“北斗導航”、“嫦娥奔月”、“蛟龍深潛”、“天宮與神州”對接等,培養(yǎng)了孩子身為當代中國人的自豪。這樣整合后的教材內容豐富生動,深受孩子歡迎。
整合教材內容,只是使教學內容有了源泉,能不能完成課程目標?還需要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教學和適當的社會調查活動。所以在教學中我開展了“狼爸爸”討論、“今天有哪些安全隱患!、“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家庭消費小調查”、“關愛弱勢人群我行動”等話題,這些話題是孩子聽到的,想弄明白的問題。課堂中安排這樣的話題,使《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落到了實處。針對教材內容,我開展了“家的爺爺奶奶!、“殘疾人的生活!、”環(huán)境污染狀況調查!薄鞍踩珕栴}隱患!薄ⅰ爸驹刚咝袆有≌{查”等社會調查,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告,這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生也進入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同時也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由于《品德與社會》是培養(yǎng)孩子非智力因素多于知識學習的學科,對孩子學習的目標考核基本不能定格于一般的學科考核,為解決這一問題,我進行了“安全知識問答”、“商標真假鑒別知識問答”等活動,這樣學生在問答、搶答的過程中既鞏固了課本知識,也克服了枯燥的測試方法。
體驗類課程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品德與社會》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保護生命多樣性的設想》、《能幫殘疾人飛的輪椅》、《我設計的安全汽車》。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設想寫下來,也可以畫下來,總之要給學生一個寬松、自由、靈活的想象環(huán)境和平臺。
鑒于四年級孩子的實際,孩子在觀察調查社會過程中,教師給以積極健康的引導,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調查和判斷能力,也使本學科教學充實實在。如:孩子在完成“安全隱患問題!钡恼{查過程中,自然就萌生了保護環(huán)境和生命的意識,進而激起孩子自覺保護環(huán)境,珍愛生命意識,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宏大,上好這門學科確實很難,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一定的教學技能,再配合多媒體教學設備,才能讓孩子學有所得而不禁錮思想。這就是我認為的《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9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五年級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標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一、取得的成績
1、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yǎng)社會生活能力,發(fā)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
3、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huán)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guī)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fā)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0
本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工作總結《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我在希望中成長》這一課,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體會父母、老師對少年兒童的無限希望;又如:《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科技用品,以及這些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科技產品有一個總體認識,并認識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guī)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tài)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1
教研組長負責本學科教育教學管理及實施,保證學校工作計劃在本學科各年級的落實。
一、加強教研組思想建設
組織本組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組織本組教師學習師德修養(yǎng),提高職業(yè)道德水平;組織本組教師學習相關規(guī)章制度,提高規(guī)范履行職責意識。形成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團結合作、是非分明的工作氛圍,爭創(chuàng)文明班組。
二、加強教研組常規(guī)管理
1、計劃管理。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期初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及進度計劃;指導并審核備課組學期工作計劃、教學進度計劃;做好新學期工作動員、布置。
2、過程監(jiān)控。做好常規(guī)管理及檢(抽)查,掌握教師備課情況、作業(yè)批改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培優(yōu)補差情況及考試命題情況等。定期向教導處匯報工作實施情況并及時調控,保證本學科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有序進行。
3、總結反思。做好期末教研組工作總結、考試質量分析工作、專題研討活動總結等。各類資料要求如實、完整、規(guī)范。
4、日常行政事務管理。包括考評、代課、教科書預定,與實驗員共同做好教學用具申購、保管、相關實驗室(或語音室)管理、相關報表填寫,組織或參加各類競賽、參與部分對外接待工作、向教導處推薦備課組長及各年級任教老師名單、參與擬引進教師的面試等工作、做好各類資料積累等工作。
四、加強教研組業(yè)務建設
每學期有專題研修項目,并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若干次專題研討活動;組織說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組織各年級考試質量分析及對應措施研究;組織教師結合課程標準和課改動向,研究考試命題的原則和方向,并及時在各年級教學工作滲透;落實新教師的帶教工作等。
五、加強備課組管理
審查并指導各備課組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備課組長例會(每學期不少于2次)、主動參加備課組活動,以便及時掌握并指導各年級教學情況;對本學科試題命題把關;指導各備課組教師因材施教,積極開展有效的義務的`分層補缺補差活動。
六、嚴格執(zhí)行學?荚嚬芾碇贫
根據學?荚嚬ぷ鳁l例,認真做好命題、閱卷、質量分析等工作。(指導各備課組進行有效的考試質量分析,提出明確的后續(xù)工作重點及方向。
七、落實與本學科有關的拓展型課程、研(探)究型課程教學工作,指導教師積極參加各類競賽。
八、配合教研室落實教材預定工作,做好教輔讀物使用的把關工作。督促本組教師,不得擅自組織學生購買教輔材料。
九、以身作則,服從學校工作大局,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和臨時任務。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2
本學期,本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
一、上課、備課是關鍵。
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 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二、抓好訓練,學以致用。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三、抓好落實,常抓不懈。
緊密聯(lián)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緊密聯(lián)系,這樣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課堂上的說教是不行的。
四、對于思想品質良好的同學,再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
對于習慣較差,思想觀念差的同學,從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導,教育,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
五、從認知上引導學生。
1、讓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讓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們學習,積極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
3、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是學習進步,事業(yè)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yǎng)自己的毅力。
4、讓學生知道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才能不斷進步。
5、讓學生樹立了對待失敗的'正確態(tài)度,面對失敗,不灰心、不氣餒,積極進取,爭取最后勝利。
6、讓學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己的名譽,學習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確的事堅持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讓學生知道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修養(yǎng)的表現,
8、讓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見到同學損壞名勝古跡的現象都能自覺批評、勸阻。
六、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 說道理,同學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學生的影響來自于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長思想品質、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往往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4、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5、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和實際行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這一點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教育,切實使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上。作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世界觀和價值觀、社會公德都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地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yǎng)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引導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4、作好與家長的溝通。家庭與學校聯(lián)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5、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強備課的力度,上好每一節(jié)課。講求上課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課,學到扎實的知識。
經過這一學期來的努力,本班終于*完成了教學任務,教育效果明顯。教學的實際效果比較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wèi)生習慣、文明禮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但由于學生存在著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己著想,所以,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嬌慣,好吃懶做、任性、主動性差,自私的特點。這些行為習慣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3
轉眼間,緊張的一學期已經結束,現針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貫徹課標精神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擁有較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在做事中學會做人,在老師和家長的引領下學會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真鉆研課標,努力貫徹課標精神,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加社會、學會做人。
二、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品德教育歸根結底還是得回歸生活,通過身邊具體的人或事來影響孩子的品行。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內容來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在《社區(qū)應該更美好》一課中,為了讓孩子能懂得作為社區(qū)的一員,我們要樹立主人翁意識,為社區(q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助社區(qū)中的孤寡老人、為社區(qū)打掃環(huán)境等,孩子通過親身實踐為社區(qū)的美好出一份力。
三、親近學生,樹立良好師生關系
這學期我繼續(xù)接手三年(1)班的品社教學工作,為了能夠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迅速認識學生姓名。其次,經常和班級里的個別學生多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我還會經常在課前做些小游戲,作熱身活動。
此外,在上課時,我也會用心去觀察這個班級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品行表現較為突出的孩子。這些學生通常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課堂教學活動,了解他們,有利于我更好地開展教學,讓孩子們喜歡我的課。
當然,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諸如課堂的實踐性還不夠等。在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改正教學中的不足,讓孩子更加喜歡上品社課。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4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擬定教學計劃
按照課程標準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yǎng),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yè)。
2、培養(yǎng)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知道家鄉(xiāng)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xiāng)的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
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4、培養(yǎng)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品質。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jié)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jié)約的好孩子。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guī)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fā)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之處及今后努力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5
本學年自己承當了六年級下學期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自己盡職盡責.依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時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果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協(xié)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規(guī)范,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平安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xié)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huán)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guī)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以和考慮問題的取向,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時獲得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本學年,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當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時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yǎng)社會生活能力,發(fā)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08-19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7-14
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06-26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9-03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5-22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精選11篇)10-23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5-23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通用10篇)08-11
小學品德學科工作總結05-23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