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4-08-01 10:39:52 心得 我要投稿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思想品德課要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思想品德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變?yōu)槭軐W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

  對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好每一節(jié)課,是開展思想品德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tài),更重要的是要鉆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xiàn)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重教學的任務,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tǒng)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人格意義上說,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從主體轉為主導,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yōu)閷W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初中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說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采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shù),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此次培訓受益匪淺,這對我以后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我也會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2

  今天在永城市xx小學參加了一天的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網(wǎng)絡培訓。

  這是人教版主編一流專家講的,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通過培訓,我知道要靈活地使用教材,不是講教材,可以有創(chuàng)意地利用教材,做到本班設計。假如有一個練習,讓學生比較兩片樹葉的不同。有的地方當時還沒有長出樹葉,可以換成別的題,可以拿兩個不同的核桃進行比較,觀察核桃的不同特點。讓學生體驗農(nóng)民插秧的辛苦,農(nóng)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教法就不能相同。農(nóng)村孩子有插秧的經(jīng)歷,通過回憶,能清楚地記得曾經(jīng)幫媽媽插秧的情形,城市孩子沒有這方面的體驗,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帶花盆,裝上沙子,學插秧,來體驗生活,讓學生說感受,體會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

  我曾經(jīng)就讓兒子在太陽下剝玉米,他熱得滿頭大汗,他說全身都不舒服,他說當農(nóng)民真不容易。如果不讓他親自體驗,他就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能體諒農(nóng)民的辛苦。

  讓學生把書包挎在胸前,當五分鐘的懷孕媽媽。讓學生體驗活動的不方便,身體很笨重,學生感到很難受,體諒媽媽曾經(jīng)懷著自己的不易,就知道感恩媽媽了。孩子的心靈得以凈化。

  孩子愛父母,知道感恩是一方面,能真誠地幫父母改正缺點,也是愛父母的表現(xiàn)。爸爸吸煙,讓學生想辦法幫爸爸戒掉,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

  讓學生知道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強,你強它弱。鼓勵學生勇敢戰(zhàn)勝困難,學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有成就感,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生會增強自信心。

  三年級的學生,是中年級,是過渡階段,要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意義,從感性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讓學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學好,不要自卑。要多元化評價學生,讓學生眼里放光,讓學生內心愉悅,讓學生常常面帶微笑,讓教室成為學生的舞臺,讓學生動起來,實踐活動搞起來。不是靠老師單純地說教,要以學生的學為主線,設計活動要為這條主線服務,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方法有效。

  教材也不一定是權威,教材就好像一個兒童,兒童看教材,就當是給朋友對話了。給朋友互動,說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具體的事情。把靜態(tài)的教材轉化為動態(tài)的內容,讓學生說,暢所欲言,學會聆聽,記住要點,寫下感受,再演一演,在做中學。

  在活動中滲透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養(yǎng)成遵守法規(guī)的好習慣。例如你身邊有女孩,家長不讓她上學,她家長就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法律保護了女孩上學的權益。

  要采用生活建構教學模式,不是單純傳遞知識,而是引入到生活中,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中,從智育到德育的轉化。要體現(xiàn)價值導向,確定教學目標以價值導向為目的。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對接。不脫離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就是引導生活建構道德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價值灌輸轉為價值探究,活動與學校的整體日常德育融合,從情感角度,拉近學生與學校,老師,父母的距離。不要機械整合,要靈活整合,深層融合,體現(xiàn)綜合性,提升實效。

  我們要從學生生活出發(fā),學會診斷,看學生需求,看教材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走進學生的真實生活,塑造學生的靈魂,對學生進行靈魂教育,讓學生得以提升。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秋季開學,我省中小學校在起始年級開始使用小學語文(1年級)、小學道德與法治(1年級)、初中道德與法治(7年級)新編教材。為確保新編教材在我省順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舉行了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專題培訓,全省300多位語文、品德學科教研員及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培訓中,由x市下城區(qū)教師教育學院柳老師、x市xxx小學校長等多人組成的小學語文專家團隊從教材解讀、入學教育、識字寫字、漢語拼音、口語交際、閱讀教學、字詞句運用、課外閱讀指導等各個層面對“部編本”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入解讀。浙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zhí)行主編教授對新教材的修訂背景和教材設計進行了介紹,執(zhí)行副主編副教授對一年級教材的具體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x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陳老師對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及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內容設計進行了詳細解讀;x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侯老師就粵教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訓工作思路與大家做了總結交流。

  與會代表還圍繞新教材的培訓與使用、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與利用,以及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研討。本次培訓活動及時而有效,既有教材編者、出版社人員對教材的整體介紹,又有專家團隊對教材的系列解讀與教學建議,為新編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順利推開使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下階段我省學科教研活動的有效跟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明確了方向。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全員培訓。專家的講座以及一線優(yōu)秀教師的交流與互動,讓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現(xiàn)在改為道德與法治,這一變化,響應和貫徹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現(xiàn)在八下整冊為法治專冊)將依法治國理念根植于中學教育之中,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真正落實到從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做了精彩的講座:從課改的缺憾談到課改的方向再談到有關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讓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與反思。下面摘錄對我觸動較大的與各位分享:

  其一:一個學校的產(chǎn)品是學生?(不,應該是課程。)

  其二:能力=?素養(yǎng)(素養(yǎng)特別考慮自我的.態(tài)度,要喜歡。)這里康利教授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yǎng),并做了注解,即為中國未來20~30年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個、2個,不能太多)也即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內容板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中是基礎,是根本,是中軸。通過精彩片段的展示,讓所有參訓人員印象植入大腦深處的一句話是:“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這是部編教材改版的一種指向,要讓學生,讓所有人有一種“問心”即所謂的信仰;這也是做為一名教師自身積極向上的一個突破口;也將會是今后考試的一種導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識,指向價值教育”,這是部編教材之魂。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卻又潤物無聲地滲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實驗中學楊肖利老師對七上教材的解讀也甚為贊之。尤其思維導圖的建構值得借鑒,不僅可也幫學生建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還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師對山西近年來中考的導向進行理性分析并給出了科學的備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認識,尤其表達交流上“分點式”到“組織化”的答題為我指點了迷津。

  培訓雖已結束,但于我來講學習專研才剛剛開始。只有不斷專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更好地落實課標,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達到真正育人的目標。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xxx年8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的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學經(jīng)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廖洪森教授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塊:修訂新教材的目的和新舊教材之間存在哪些區(qū)別。在將近兩天的培訓中,我在洪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洪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qū)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洪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洪老師的經(jīng)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jīng)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yǎng),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洪廖森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jīng)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6

  肩負著學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部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根據(jù)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級開始,統(tǒng)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培訓教師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身上,透出一種智慧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后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領悟。

  如今,培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進行了一半,以下是這幾天我對這幾次講座的淺薄的見解與體會:

  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成尚榮老師的《道德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我雖然不是專業(yè)的道德教師,但被成尚榮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因此,對這堂課非常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認真聆聽成老師的獨到見解。

  首先,成老師論述了道德和法治的關系,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這門課程,是一門道德與法律的相結合的課程!胺ㄖ问菍Φ赖碌闹,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們心中,離不開道德的滋養(yǎng)!蔽覍Τ衫蠋熯@句話有著深刻的感觸,這句話我的見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沒有法治,道德會被隨意破壞與踐踏,法治約束著我們的行為,朝著道德的方向發(fā)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體現(xiàn),法治應該是為道德服務的,如果法治背離的道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種情況下,法治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道德還是對法治的一種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支撐與補充的。接著,成老師從“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論述了道德教師該如何進行專業(yè)成長,我從中收獲良多,不僅清楚了國內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國外道德教育的成果?偠灾,通過這次講座,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課,雖然的一個老師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萬萬的老師也是由一個教師組成,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我國的國民素質、道德水平才會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才會越來越好。

  第二場是孫彩平老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低段教材整體解讀》,孫老師這堂課讓我們非常直觀的認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非常有指導意義。

  專家講到新舊教材的不同,并進行了對比,新教材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實《課標》要求和大綱精神,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傳承的過程,還講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工作要求。專家還列出了小學一二年級法制教育圖譜,并列舉了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單元課例,教材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xiàn)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tǒng)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xiàn)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xiàn)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啟發(fā),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xiàn)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xiàn)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

  另外,汪鳳炎老師的《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講座也讓我記憶猶新,對今后我教學有著很重要指導性意義。

  首先,汪老師提出,“為什么要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的這樣一個命題,他是從“德多才少”、“才多德少”這兩點來加以解釋。而我聽后的見解是,德和才一樣重要,有才無德比有德無才更危險,就像我曾經(jīng)和學生開過一句玩笑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有頭腦、有技術、有能力,他們如果做壞事,造成的社會危害會更大。所以,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zhèn),也就枉為人師了。然后,炎老師從理論基礎、具體措施這兩方面提出,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教師,他的智慧與理論讓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體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活當中去。

  還有很多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來。他們的智慧、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著我的教育職業(yè)生涯。此次培訓進行到這里,我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jīng)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7

  9月20日,哈爾濱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例研討與教學分享南崗現(xiàn)場會在育紅小學舉行。哈爾濱市道德與法治(品生)學科教研員王玲、南崗區(qū)道德與法治(品生)學科教研員周萍,育紅小學校長姚穎、副校長趙勝賢,以及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全體教師參加活動。活動由周萍老師主持。

  活動中,育紅小學張宏老師作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我認識您了》一課教學展示,通過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戲等活動設計,引領學生觀察、模仿、交流,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學會尊重他人勞動,學會表達對老師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課后,育紅小學張宏老師、長虹小學胡宇馨老師、團結小學康寧老師、復華小學曲微娜老師,分別針對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一單元每一課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就教學目標、教學流程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見解。研討凸顯兒童成長發(fā)展的脈絡,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呈現(xiàn)了兒童習得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意識的基本架構。

  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周萍老師在活動中,對一年級新教材作深入解讀,為全體參會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員王玲老師在總結中充分肯定了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的進展和成果。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xx在全國范圍頒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并將小學《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對小學品德教師提出了新挑戰(zhàn)。

  本次活動,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及學習的平臺,對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研究與發(fā)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會后,南崗區(qū)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將利用qq群、微信群,組織區(qū)內道德與法治教師結合本次活動繼續(xù)進行交流與學習。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8

  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wǎng)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wǎng)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wǎng)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覀兊慕逃∏∪狈Φ木褪菍⒆拥乃枷肷、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fā)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元紅老師和章樂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名師工作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鄭州市中原區(qū)研究室教研員王嫻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后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王嫻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xiàn)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jīng)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柏撠熑恕⒂袗坌牡厣睢笔莾和瘧斪裱幕镜赖乱。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xiàn)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fā)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xiàn)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xiàn)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jù)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guī)則,遵循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guī)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guī)則,不遵循交通規(guī)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同學的進步,發(fā)現(xiàn)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3月19日我參加了夾河鎮(zhèn)中心小學組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由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師主講。唐燕老師從教材的整體結構、單元及教材內容、教材體現(xiàn)的新思想、教材各課簡析、教材使用答疑五個方面對教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并結合教學案例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xiàn)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tǒng)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xiàn)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xiàn)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guī)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xiàn)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9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復雜的相互關系而產(chǎn)生道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lián)系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里的一個小學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guī)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wǎng)查找資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制品,了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說》,收集了自來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jié)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guī)則、法律規(guī)范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體現(xiàn)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局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于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并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說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shù)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體現(xiàn)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鐘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說,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fā),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著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著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fā),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0

  教育部近日發(fā)布通知稱,從20xx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tǒng)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這一決定是為了響應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小學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小學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fā),早已引發(fā)公眾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學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yè)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愿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為中小學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xiàn)狀:

  法制教育不被重視

  現(xiàn)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么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xiàn)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xiàn)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yè)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shù)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F(xiàn)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第三,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guī)范化。

  具體表現(xiàn)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tǒng)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占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tǒng)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學、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過社會環(huán)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jié)、死角現(xiàn)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

  對策:

  教育部門、學校、老師齊用力

  談到法制教育的對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從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觀點。

  首先便是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及其青少年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要加大檢查督促力度。組織力量,根據(jù)未成年人成長發(fā)育的特點和認知和接受能力,編寫一套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統(tǒng)化、持續(xù)化。

  其次是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并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他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強,理論功底深厚,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給學生多一些案例教學和形象教學,以案說法、以例釋法,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賦教于樂。逐步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并列入考試范疇。

  第三,教學要規(guī)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fā)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guī)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guī)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tǒng)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最后,學校的法制教育不應局限于校內,內容更要豐富,不應局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應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不讓法制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課堂上,要適當?shù)匕才乓恍┱n外活動,比如組織法制專題講座、請司法部門的同志以案講法,組織法律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等活動,讓他們不僅僅用頭腦記憶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聽法律,在各種活動中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并內化為守法、護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養(yǎng)成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根本:

  完善課程、依實評價

  法制教材更名,說明國家已意識到了建設法治型社會首要之舉是從教育入手,從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稱的更改類同于廣告的滲透性效應,可以增強法制的威懾力和影響力,相信這一舉措定會對當今青少年犯罪等現(xiàn)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區(qū)陵城鎮(zhèn)明德小學的魏平老師談到,對于承擔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課程來說,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課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稱更改,那課程標準、內容都要有所改動,課程標準應對法治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地提出。而且,為使法制常識更體系化,可以嘗試相關內容再集中一些,對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識進一步歸類,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樣貌呈現(xiàn)。

  課程不只包括教材,社會實踐,課外學習資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補充,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學校還應研究制定自己的課程綱要,即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措施(如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等)等給出全面的系統(tǒng)的安排和設計,使法治教育更系統(tǒng)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為有效?是高分嗎?非也,成績好的學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沒有更良好的行為習慣、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現(xiàn)在衡量學生這些多維標準的方法只有一個,即書面測試,最終歸結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來考評教師。但我們知道,校園暴力等青少年犯罪問題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標準最終是落實到行為上的,所以,呼吁相關部門更合理地改進道德法治教育的評價體系,比如行為習慣等級評價,重大違法違紀行為處罰標準、檔案記錄甚至犯罪行為一票否決等,使評價更具有監(jiān)管性和引領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見效于根本。

  昌邑外國語學校的杜春玲與孫超兩位老師則提出,此次教材內容和名稱的改革,必定會加大法制教育的內容,建議在教材的編排上,每一種道德教育之后緊接著進行與之相關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銀行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人進入網(wǎng)絡黑名單,乘坐動車,飛機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賣假蘋果手機被處以十倍罰款;山東“樂天在線”網(wǎng)絡信貸詐騙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勢必受到法律的懲處。

  深化:

  教師需要自我提高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tǒng)、全面。昌邑市圍子小學的田亞卿與滿曉紅兩位老師認為,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guī)。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jīng)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guī)校紀、法律法規(guī)。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yǎng),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1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參加了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譚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通過培訓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

  教材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xiàn)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tǒng)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xiàn)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xiàn)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guī)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xiàn)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譚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jīng)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2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yè)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表揚學生優(yōu)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xiàn)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么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guī)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素養(yǎng),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jù)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fā)展的轉光,生活的現(xiàn)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yōu)榱颂骄啃汀H缭诙昙壍谋嫖鍪江h(huán)節(jié)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jié)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jīng)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shù)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jié)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jīng)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fā)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坝凭玫臍v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獲。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jù)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guī)則,遵循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guī)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guī)則,不遵循交通規(guī)則,后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同學的進步,發(fā)現(xiàn)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yǎng)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梢蚤_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顒邮菍W生自己的親生經(jīng)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

  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霍靜老師給我們講解,講解的主題是做有情懷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明確了課程性質,緊扣課程目標

  培訓中,霍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qū)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洪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霍老師的經(jīng)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jīng)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yǎng),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霍靜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jīng)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4

  8月22日,為期兩天的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jù)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小學階段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yǎng)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guī)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guī)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通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xiàn)。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xiàn)社會性發(fā)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lián)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jù)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qū)擴展。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行為合乎規(guī)范,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guī)更為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說出來,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后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真正從小學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yǎng),為他們以后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xiàn)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tǒng)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xiàn)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xiàn)著人與人、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guī)

  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xiàn)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0-27

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9-05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7-12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9-20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總結05-20

道德與法治期末復習計劃(精選10篇)06-25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總結05-05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總結08-03

九年級道德于法治教研總結(精選15篇)06-1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