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本教研工作總結胡吉吐莫中心學校
校本教學教究與校本培訓工作對于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專業(yè)理論水平,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將此項工作引向縱深發(fā)展,提升我校教師的整體研究能力和教育理論水平,我校提出了"科研促教、科研強校"的工作思路,突出"以校為本",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的教研指導思想,完善"團隊互助,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研方式,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校本教研工作模式,制定相關校本教研與培訓制度,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為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搭建平臺,真正使校本教學研究工作落到實處。
為總結經驗,在下步工作中能夠取得更大成績,現(xiàn)將我校本教研工作情況作以如下總結:
一、健全制度,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學校成立了以業(yè)務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為副組長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有力的督促和推進了校本教研的工作進程。學校領導的觀念直接影響學校的校園文化,如果沒有具有探究意識的校長的支持,校本教研就很難進行下去。由于校長的全力引領,才使我校不僅有了長遠發(fā)展的視野、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而且已經在探索、實施中逐步形成了特色化的校本培訓。
在開展工作中,領導小組經常深入工作,全力促進素質教育,圍繞科研氛圍的營造、教育理論的宣傳、常規(guī)教研的落實等重點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真正突出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結合我校教師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學期教研工作計劃,加強對教師教研指導。真正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教學研究的保障機制,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yè)人員等校內外各方面的作用,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fā)展專業(yè)、展示成果提供了平臺。
二、努力實施,推動教研
學校只有擁有一支學習型的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反思型的教師隊伍、研究型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才能逐步完善,取得實效。所以,我校緊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個案與研討相結合、反思與實踐相結合,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教研與培訓活動。
1、專題講座與常規(guī)學習相結合,明確教育方向
一是學校結合上級有關要求充分利用假期舉辦校本培訓學習,學校領導有針對性地進行符合當前教育新理念的專題講座,如:《黑龍江省標準化學校建設方案》、《教育教學安全知識講座》、《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等;
二是業(yè)務校長與教導主任進行的《新課程標準解讀》、《如何說課》、《教師如何評課》、《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的區(qū)別》、《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校本教研的基本做法》、《給教師的五條建議》、《教師禮儀--師德的表現(xiàn)》等講座。
專題業(yè)務講座與常規(guī)業(yè)務學習有機結合,使老師進一步掌握了新標準的教育理念,明確了教育的中心在于尊重生命,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衛(wèi)生命的尊嚴,激發(fā)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植學生的生命情懷;教育要尊重兒童的自然發(fā)展,只要在兒童身心發(fā)展受到障礙時幫助兒童解除這些障礙,或為他提供一個能促進身心發(fā)展的環(huán)境就行了;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地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教育。
2、常規(guī)教研與網絡教研并進,智慧共享
我們著力于教研的改革,變"單干"為"群干",突出群策群力,實現(xiàn)集體智慧共享。以"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教研工作模式開展常規(guī)教研活動,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以充分發(fā)揮好校本教研的實效性和指導性。教研活動中突出以"走進生本教育"這一主題,每次教研活動都力爭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集體備課、以課堂教學為主、圍繞主題進行、有研討、有總結",每次教研活動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在研討過程中,面對達成的共識,如方式、策略、手段等,根據(jù)本班實際進行有機地刪、增、換,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這樣,既實現(xiàn)常規(guī)教研向優(yōu)質教研的不斷提升,探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又共享了成果,直接服務于教學。
結合上級關于進行省級網絡教研與培訓活動要求,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在開展常規(guī)教研活動同時,總校繼續(xù)嘗試"網絡教研"活動,一是結合上級有關要求參加"UC"省市級教研活動;二是通過本校"QQ群中的論壇"每學期進行兩次學科專題教研活動;三是要求教師自主參加到"UC"中"教科語文之家"這一房間中進行課例研討學習活動,參與"教科版語文教師之家"網站上進行的業(yè)務交流。校本教研同時也建議各點校家里有網絡的教師能夠積極參與此項活動,以共同提高教學業(yè)務水平。
3、深入檢查,掌握情況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教案是這項活動的預演,而作業(yè)則是教學信息的反饋。因此,我校在實行電子教案以來,加大了檢查教師的備課力度,目的意義在于:(1)了解教學設計是否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板塊式設計。(2)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做到有序引導、調動體驗、走進學生的心靈。(3)課堂教學對于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的價值,能否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和空間。(4)"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識字學詞是學生獲取語文素養(yǎng)最為有效的教學流程,是學生零距離接近母語的最佳形式。教師對課文的生字新詞的情況能否做到了然于胸,是否有明確的解決策略和指導方案。(5)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能否圍繞著"解決問題"展開,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解決問題"的過程。(6)課外延伸的作業(yè)設計是否突出操作性、實踐性、靈活性、選擇性。(7)教案中是否較好地進行了教學反思,反思是否對以后的教學活動有指導性。(8)備課中是否完成了每學期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等。
學校每次檢查都進行比較祥細的總結與交流,這樣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問題,針對問題進行相應地指導、改進,從而使教師自我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逐步得以提升。
4、走出校門,獲得新知
教師的職責是傳授專業(yè)學科的前沿知識信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我們必須克服"故步自封"。因此,我們加大力度,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參加培訓、聽課觀摩學習,與專家或開展實驗的教師面對面對話交流,解惑釋疑,獲得啟示,提升自我。通過參加學習培訓,老師對我校民族教育發(fā)展方向及各項活動開展都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對于我校教研、課堂教學、校本培訓及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外出培訓人員回校后首先要進行全員性學習匯報,而后將學習心得上交并通過學校QQ群論壇進行學習交流,做到了一人培訓全員受益。
5、不斷實踐,不斷探索
(1)、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搭建教師展示平臺
為保證校本教研活動質量,我校要求教師每人每學期展示一節(jié)好課,擬一個最佳教學設計,撰寫一篇論文,上交一篇書法繪畫作品,寫兩篇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或教學后記,兩篇教學敘事。這些,為推動校本教研,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為了讓老師的優(yōu)秀作品得到充分展示,老師的作品上傳到校園工作群的論壇中進行學習交流,這一活動的開展大大地提高了教師參與學習交流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因為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老師們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登陸"學習平臺"與自己交流、與同伴交流,在節(jié)省教師辦公時間的同時,教師有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時間,所以參與起來也很方便。從老師的回帖中感受到了實效。除上述規(guī)定每學期必進行的活動外,還要結合上級相關活動和校本培訓內容進行"中青年教師課件比賽","說課比賽""教師綜合素質競賽""教師書畫展"和"魅力班主任大賽"等競賽活動;顒拥闹饕康木褪菫榻處焸兇罱ń涣骱驼故咀晕业钠脚_,讓每名教師都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正是促動其下一步的工作熱情的"催化劑"。
(2)、落實聽課與評課制度
學校是教師發(fā)展的載體和平臺。因此,學校要建立和諧民主的教研交流體系,創(chuàng)設互學互幫的良好氛圍。為此,我們堅持落實聽課與評課制度。①、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記錄不少于15節(jié);做到教師人人深入"教學現(xiàn)場"聽課,獲取新的信息資源;②、教研組落實評課活動,在交流與探討中,讓開課者與聽課者都能從他人的智慧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充實豐富自己,不斷修正完善自己,以互動為橋梁,幫助每位教師走上良性而又有效的專業(yè)發(fā)展軌道;③、業(yè)務校長聽課不少于40節(jié)、業(yè)務主任聽課不少于80節(jié),其他領導聽課不少于20節(jié);業(yè)務領導采取推門聽課的方法,重在要求老師注重常態(tài)課教學;參加所有教研活動,與老師共同研究探討教學,做好領導的教研引領。
通過幾年的校本教研實踐,我們欣喜地看到全體教師在引領中發(fā)展,在反思中成長,在互助中進步,教學觀念得到了根本轉變,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穩(wěn)步向前邁進。
總之,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我們將繼續(xù)立足學校實際,以追求實效為目標,堅持在實踐中探求,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讓我們的特色教研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
2010年12月3日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02-20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09-17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10-01
個人校本教研工作總結12-27
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總結05-21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范文10-12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推薦)07-29
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總結05-21
校本教研計劃04-07
校本教研體會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