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時間:2024-11-19 13:35:15 偲穎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通用12篇)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1

  一、學習目標:

  1、掌握二次根式的運算方法,明確數的運算順序、運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運算中仍然適用。

  2、正確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及運算法則進行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二、學習重點:

  正確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及運算法則進行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學習難點:二次根式計算的結果要是最簡二次根式。

  三、過程

  知識準備

  1、滿足下列條的二次根式是最簡二次根式。

  2、回憶有理數,整式混合運算的順序。

  3、回憶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

 、(512+23)x15

  ⑵(3+10)(2-5)

  歸納:

  嘗試練習:

 、(3+22)x6

 、(827-53)6

  ⑶(6-3+1)x23

 、(3-22)(33-2)

 、(22-3)(3+2)

  ⑹(5-6)(3+2)

  方法探究2

 、(3+2)(3-2)

  ⑵(3+25)2

  歸納:

  嘗試練習:

 、(5+1)(5-1)

 、(7+5)(5-7)

 、(25-32)(25+32)

  ⑷(a+b)(a-b)

 、(3-2)2

  ⑹(32-45)2

 、(3-22)(22-3)

  ⑻(a-b)2

 、(1-23)(1+23)-(1+3)2

 、(3+2-5)(3+2+5)

  例題解析

  1、計算:(22-3)2011(22+3)2012。

  2、若x=10-3,求代數式x2+6x+11的值。

  3、若x=11+72,y=11—72,求代數式x2-xy+y2的值。

  內反饋

  1、計算12(2-3)=

  2、計算⑴(2+3)(2-3)=

 、(5-2)2010(5+2)2011=

  3、計算:

 、12(75+313-48)

 、(1327-24-323)12

 、(23-5)(2+3)

  ⑷(5-3+2)(5+3-2)

 、(312-213+48)÷23

  4、已知a=3+2,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a2-b2

 、1a-1b

 、莂2-ab+b2

  5、若x=3+1,求代數式x2-2x-3的值。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2

  教學目標 :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 征。

  (二)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ㄈ┡囵B(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想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 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里。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 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4、 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么?(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 ?(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在,同學們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4)找線段

  其實,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同學們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 、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折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臺 ,讓擂主說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后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厘米長1厘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 一數,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點能連幾條線段?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 常用到這樣 的數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 胖一些等)

  四、總結

  這節(jié)課,同 學們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

  認識線段

  直的、有兩個端點、有長有短

  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征和相關的性質;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qū)別與聯系;

  4、 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tǒng)的函數知識體系, 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難點:對 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媒體:

  大屏幕。

  四、教學設計簡介:

  因為這是初三總復習節(jié)段的復習課,在這之前已經復習了變量、函數的定義、表示法及圖象,而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是一次函數的基礎知識及其簡單的應用,沒有涉及實際應用。為了節(jié)約學生的時間,打造高效課堂,我開門見山,直接向學生展示 教學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的復習目標進行 聯想回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圖象及其性質”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讓學生自己說出一次函數圖象的形狀、位置及增減性,不完整的可讓其他學生補充 糾正 。這樣,使無味的復習課變得活躍一些,增強學習氣氛。 隨后教師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標準答案,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以比賽的形式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為了鞏固知識點,學生解決每一個問題時都要求其說出所運用的知識點。

  五、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 (其中k,b 為常數且k ≠0 ),那么y 是x 的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對于 y=kx+b ,當b=0, k ≠0 時,有y=kx, 此時稱y 是x 的正比例函數,k 為正比例系數。

  2、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qū)別與聯系:

 。1 )從解析式看:y=kx+b(k ≠0 ,b 是常數) 是一次函數;而y=kx(k ≠0 , b=0) 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 )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 ≠0) 的圖象是過原點(0 ,0 )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 ≠0) 的圖象是過點(0 ,b )且與y=kx 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一:

  1、指出下列函數中的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①y = x +1 ;②y = - x/5 ;

 、踶 = 3/x ;④y = 4x ;⑤y =x (3x+1 )-3x ;⑥y=3 (x-2 );⑦y=x/5-1/2 。

  2、下列給出的兩個變量中,成正比例函數關系的是:A、少年兒童的身高和年齡;B、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與寬;C、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D、勻速運動中速度固定時,路程與時間的關系。

  3、對于函數 y = (m+1 )x + 2- n ,當 m、n 滿足什么條件時為正比例函數?當m、n 滿足什么條件時為一次函數?

  3、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7、k,b 的符號與直線y=kx+b(k ≠0) 的位置關系:

  k 的符號決定了直線y=kx+b(k ≠0 );b 的符號決定了直線y=kx+b 與y 軸的交點。當k>0 時,直線; 當k<0 時,直線。

  當b >0 時,直線交于y軸的;當b <0 時,直線交于y軸的。

  為此直線y=kx+b(k ≠0) 的位置有4 種情況,分別是:

  當k>0 , b >0 時,直線經過 ;當k>0 , b <0 時,直線經過 ;

  當k<0 ,b >0 時,直線經過 ;當k<0 ,b <0 時,直線經過 。

  基礎訓練二:

  1、寫出一個圖象經過點(1 ,- 3 )的函數解析式為 。

  2、直線y =- 2X - 2 不經過第 象限,y 隨x 的增大而 。

  3、如果P (2 ,k )在直線y=2x+2 上,那么點P 到x 軸的距離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數 y =(3k-1)x,, 若y 隨x 的增大而增大,則k 的`取值范圍是。

  5、過點(0 ,2 )且與直線y=3x 平行的直線是 。

  6、若正比例函數y = (1-2m )x 的圖像過點A (x1 ,y1 )和點B (x2 ,y2 )當x1 <x2 時,y1 >y2, 則m 的取值范圍是。

  7、若函數y = ax+b 的圖像過一、二、三象限,則ab 0 。

  8、若y-2 與x-2 成正比例,當x=-2 時,y=4, 則x= 時,y = -4 。

  9、直線y=- 5x+b 與直線y=x-3 都交y 軸上同一點,則b 的值為 。

  10、將直線y = -2x-2 向上平移2 個單位得到直線 ;

  將它向左平移2 個單位得到直線 。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我這學期做的一節(jié)匯報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綜合訓練題沒來得及探討,留作了課后作業(yè)。從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看,我自認為知識全面,講解透徹,條理清晰,系統(tǒng)性強,講練結合,訓練到位,一節(jié)課下來后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不會有什么漏洞。因為復習課的課堂容量比較大,需要展示給學生的知識點比較多,訓練題也比較多,所以我選擇在多媒體上課。應該說在設計之初,我是在兩種方案中選出的一種為學生節(jié)省時間的復習方法,課前的工作全由教師完成,教師認真?zhèn)湔n,查閱資料,搜集有針對性的訓練題,學生只要課堂上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沒想到,在課的進行中,我就聽到有的教師在切切私語,都是初三學生了,怎么好象沒有幾個學習的。我也感覺到這節(jié)課確實有一大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致于面對簡單的問題都卡,思維不連續(xù)。糾其原因,是我沒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沒有發(fā)揮出學習的主動性。課堂訓練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續(xù)的刺激活動,學生沒有保持住持久的緊張狀態(tài)。

  課后我找到了學委和科代表,請他們協(xié)助我一同反思本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并把在以往的章末復習時曾采取過的另一種復習方案闡述給他們聽,就是課前先把所有的復習任務都交給學生完成,教師指導學生瀏覽教材、查閱資料歸納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方法,并收集與每個知識點相關的有針對性的問題,也可以自己編題,同時要把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做出來,盡量要一題多解。再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匯編,在匯編過程中要去粗取精。課堂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主角,在這個舞臺上學生可以成果共享,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收獲著自己的收獲。臺上他們是主角,臺下他們也是主角。

  但是在初三總復習時,我理解學生的忙,所以能包辦的我就一律代做,以為這就是幫學生減輕負擔,學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學生被動記憶的知識多;教師把一節(jié)設計的井井有條,想要學生在這一節(jié)課里收獲更多,但被動的學生并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中去,降低了課堂效率,又把好多任務壓到課下,最后教師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的想法還是落空了。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4

  一、課題

  27.3過三點的圓

  二、教學目標

  1.經歷過一點、兩點和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作圓的過程.

  2..知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畫圓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圓和外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經歷過一點、兩點和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作圓的過程.

  難點:知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畫圓的方法.

  四、教學手段

  現代課堂教學手段

  五、教學方法

  學生自己探索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授

  1.過已知一個點A畫圓,并考慮這樣的圓有多少個?

  2.過已知兩個點A、B畫圓,并考慮這樣的圓有多少個?

  3.過已知三個點A、B、C畫圓,并考慮這樣的圓有多少個?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組選派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本小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學生的質疑.

  得出結論:過一點可以畫無數個圓;過兩點也可以畫無數個圓;這些圓的圓心都在連結這兩點的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經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可以畫一個圓,并且這樣的圓只有一個.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

  給出三角形外接圓的概念:經過三角形三個頂點可以作一個圓,這個圓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圓,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例:畫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圓.

  讓學生探索課本第15頁習題1.

  一起探究

  八年級(一)班的.學生為老區(qū)的小朋友捐款500元,準備為他們購買甲、乙兩種圖書共12套.已知甲種圖書每套45元,乙種圖書每套40元.這些錢最多能買甲種圖書多少套?

  分析:帶領學生完成課本第13頁的表格,并完成2、3問題,使學生清楚通過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題目,對于情景較為復雜的問題情景可采用這種分析方法解題.另外通過此題,使學生認識到:在應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時,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還要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確定問題的解.

 。ǘ⑿〗Y

  七、練習設計

  P15習題2、3

  八、教學后記

  后備練習:

  1.已知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是,則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面積等于、

  2.如圖,有A,C三個居民小區(qū)的位置成三角形,現決定在三個小區(qū)之間修建一個購物超市,使超市到三個小區(qū)的距離相等,則超市應建在()

  A、在AC,BC兩邊高線的交點處

  B、在AC,BC兩邊中線的交點處

  C、在AC,BC兩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處

  D、在A,B兩內角平分線的交點處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5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用直接開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配方法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導,能夠運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會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降次”的數學方法,進一步獲得對事物可以轉化的認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解法。

  難點:選擇恰當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重點、難點分析

 。1)熟練掌握開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開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種是直接開平方法,另一種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邊是未知數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數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邊是一個非負數,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開平方法求解,在開平方時注意取正、負兩個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的形式來求解。配方時要注意把二次項系數化為1和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系數一半的平方這兩個關鍵步驟。

 。2)熟記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義在使用求根公式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把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間沒有公因數,且二次項系數為正整數,這樣代入公式計算較為簡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項系數、、代入公式時,注意它們的符號。

  3)當時,才能求出方程的兩根。

 。3)抓住方程特點,選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邊是零,另一邊易于分解成兩個一次因式時,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這時只要使每個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別解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兩個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我們共學習了四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時,要認真觀察方程的特征,選用適當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議

  1.教學方法建議采用啟發(fā)引導,講練結合的授課方式,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學生獲取知識必須通過學生自己一系列思維活動完成,啟發(fā)誘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嚴謹、深刻等良好思維品質.

  2.注意培養(yǎng)應用意識.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源于實踐并反作用于實踐.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確畫出.

  2.能將已知數在上表示出來,能說出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數.

  (二)能力訓練點

  1.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逐步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

  2.對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初步了解數學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服務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畫,給學生以圖形美的教育,同時由于數形的結合,學生會得到和諧美的享受.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始終貫穿“激發(fā)情趣—手腦并用—啟發(fā)誘導—反饋矯正”的教學方法.

  2.學生學法:動手畫,動腦概括的三要素,動手、動腦做練習.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2.難點:有理數和上的點的對應關系。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師生同步畫,學生概括三要素,師出示投影,生動手動腦練習

  七、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大家知識溫度計的用途是什么?

  生: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

  (出示投影1)

  三個溫度計.其中一個溫度計的液面在0上20個刻度,一個溫度計的液面在0下5個刻度,一個溫度計的液面在0刻度.

  師:三個溫度計所表示的溫度是多少?

  生:2℃,-5℃,0℃.

  我們能否用類似溫度計的圖形表示有理數呢?

  這種表示數的圖形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板書課題).

  【教法說明】從溫度計用標有讀數的刻度來表示溫度的高低這個事實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的內容—.再從溫度計這個實物形象抽象出來研究.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培養(yǎng)了用數學的意識.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的畫法

  與溫度計類似,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畫直線定原點原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第二步:規(guī)定從原點向右的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從原點向左)則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第三步:選擇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相當于溫度計上每1℃占1小格的`長度).

  【教法說明】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學生跟著一起畫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把類比作為一種重要方法貫穿于概念形成過程的始終,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領悟這種思想方法.

  讓學生觀察畫好的直線,思考以下問題:

  (出示投影1)

  (1)原點表示什么數?

  (2)原點右方表示什么數?原點左方表示什么數?

  (3)表示+2的點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點在什么位置?

  (4)原點向右0.5個單位長度的A點表示什么數?原點向左個單位長度的B點表示什么數?

  根據老師畫圖的步驟,學生思考在一條水平的直線上都畫出什么?然后歸納出的定義。

  學生活動:同學們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敘述,互相糾正補充,語句通順后舉手回答.大家思考準備更正或補充。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7

  教材分析

  立體圖形的翻折問題是高二《代數》(下)中立體幾何的一個學習內容,它融會貫通于各種立體幾何和幾何體中,對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圖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立體圖形的翻折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于平面圖形的關系;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幾何體可由平面圖形折疊而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使學生了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平面圖形于折疊后的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找到變化過程中的不變量。

  教學難點

  轉化思想的運用及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學生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經對一些簡單幾何體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求解空間角及空間距離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在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與實踐的良好習慣。學生間相互評價、相互提問的互動的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

  根據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結合“注重開放與生成,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的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生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翻折問題的解題方法,并會初步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提高對立體圖形的分析能力,并在設疑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3、通過平面圖形與折疊后的立體圖形的對比,向學生滲透事物間的變化與聯系觀點,在解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將立體圖形中的問題化歸到平面圖形中去解決的轉化思想。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設想、導入課題。

  1、如圖(圖略),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在原正方體中,有下列命題

 。1)AB與EF所在直線平行

  (2)AB與CD所在直線異面

 。3)MN與EF所在直線成60度

  (4)MN與CD所在直線互相垂直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

  2、引入課題----翻折

  二、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如何突破難點,從而體現在平面圖形中求解一些不變量對于解空間問題的重要性)。

  1、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讓學生自己講解。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進一步提出問題。

 。1)線段AE與EF的夾角為什么不是60度呢?

 。2)AE與FG所成角呢?

 。3)AE與GC所成角呢?

 。4)在此正四棱柱上若有一小蟲從A點爬到C點最短路徑是什么?經過各面呢?

 。ㄍㄟ^對發(fā)散問題的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培養(yǎng)精神及轉化的教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折疊圖與展開圖的不同應用。)

  2、讓學生觀察電腦演示折疊過程后,再親自動手折疊,針對問題做出回答。

 。1)E、F分別處于G1G2、G2G3的.什么位置?

 。2)選擇哪種擺放方式更利于求解體積呢?

 。3)如何求G點到面PEF的距離呢?

 。4)PG與面PEF所成角呢?

 。5)面GEF與面PEF所成角呢?

  (學生會發(fā)現這幾個問題可在同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找到答案,然后讓學生在折紙中找到這個三角形的位置,既而發(fā)現折疊過程中的不變量。)

  3、演示MN的運動過程,讓學生觀察分析解題過程強調證PN垂直AB的困難性。與學生共同品位解出這道2002高考題的喜悅的同時,引導學生用上題的思路能否更快捷地解出此題呢?

  (學生大膽想象,并通過模型制作確認想象結果的正確性,從而開辟一條簡捷的翻折思想解題思路。)

  三、小結

  1、畫平面圖,并折前圖與折后圖中的字母盡量保持一致。

  2、尋找立體圖形中的不變量到平面圖形中求解是關鍵。

  3、注意培養(yǎng)轉化思想和發(fā)散思維。

 。ㄍㄟ^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小結本節(jié)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yǎng)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fā)散自我評價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外活動

  1、完成課上未解決的問題。

  2、對與1題折成正三棱柱結果會怎樣?對于2題改變E、F兩點位置剪成正三棱柱呢?

 。ㄍㄟ^課外活動學習本節(jié)知識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課后反思

  本課設計中,有梯度性的先安排三個小題,讓學生經歷先動手、思考、預習這一學習過程,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并且適時發(fā)問的同時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方法。歸納總結解翻折問題的技巧和作為解題方法的優(yōu)越性。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fā)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將創(chuàng)新的教材、創(chuàng)新的教法與創(chuàng)新的課堂環(huán)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掌握實數的分類,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2、使學生能了解實數絕對值的意義。

  3、使學生能了解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關系。

  4、由實數的分類,滲透數學分類的思想。

  5、由實數與數軸的一一對應,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分析

  重點:無理數及實數的概念。

  難點: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區(qū)別,點與數的一一對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有理數?

  2、有理數可以如何分類?

  (按定義分與按大小分。)

  二、新授

  1、無理數定義: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叫做無理數。

  判斷: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2、實數的定義:有理數與無理數統(tǒng)稱為實數。

  3、按課本中列表,將各數間的聯系介紹一下。

  除了按定義還能按大小寫出列表。

  4、實數的相反數:

  5、實數的絕對值:

  6、實數的運算

  講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 ,那么x的值是多少?

  例2,判斷題:

  (1)任何實數的偶次冪是正實數。( )

 。2)在實數范圍內,若| x|=|y|則x=y。( )

 。3)0是最小的實數。( )

 。4)0是絕對值最小的實數。( )

  解:略

  三、練習

  P148 練習:3、4、5、6。

  四、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實數,請同學們首先要清楚,實數是如何定義的,它與有理數是怎樣的關系,二是對實數兩種不同的分類要清楚。

  2、要對應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定義及運算律和運算性質,來理解在實數中的運用。

  五、作業(yè)

  1、P150 習題A:3。

  2、基礎訓練:同步練習1。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從簡單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函數關系,列出函數解析式;

  2、使學生分清常量與變量,并能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會求函數值,并體會自變量與函數值間的對應關系.

  4、使學生掌握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求法.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是有規(guī)律地運動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

  了解函數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求函數值.

  教學難點:

  函數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上一節(jié)課我們講了函數的概念: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反映了函數關系,你能舉出一個,并指出式中的自變量與函數嗎?

  1、學校計劃組織一次春游,學生每人交30元,求總金額y(元)與學生數n(個)的關系.

  2、為迎接新年,班委會計劃購買100元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求所能購買的總數n(個)與單價(a)元的關系.

  解:1、y=30n

  y是函數,n是自變量

  2、n是函數,a是自變量.

 。ǘ┲v授新課

  剛才所舉例子中的函數,都是利用數學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這種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如第一題中的學生數n必須是正整數.

  例1、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實數,與都有意義.

 。3)小題的是一個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題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題,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的被開方數是.

  同理,第(6)小題也是二次根式,是被開方數,

  小結:從上面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函數的解析式是整數時,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學沒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片面地認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師可將解題步驟設計得細致一些.先提問本題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求出使函數成立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二次根式的問題也與次類似.

  但象第(4)小題,有些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答案寫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方程的兩根用“或者”聯接,在這里就直接拿過來用.限于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聯系日常生活講清“且”與“或”.說明這里與是并且的關系.即2與-1這兩個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5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次一輛0.3元.

 。1)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數為x,總的保管費收入為y元,試寫出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2)若估計前來停放的3500輛次自行車中,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試求該保管站這個星期日收入保管費總數的范圍.

  解:(1)

 。▁是正整數,

  (2)若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則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間

  總結: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得實際問題有意義.這樣,就要求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函數,當自變量時,相應的函數y的值是.60叫做這個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例3、求下列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1)————(2)—————

 。3)————(4)——————

  注:本例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以此加深對函數的理解.

  (二)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地研究了有關函數的概念.在研究函數關系時首先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應的函數值.另外,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業(yè):習題13.2A組2、3、5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2、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3、通過對切割線定理及推論的證明,培養(yǎng)學生從幾何圖形歸納出幾何性質的能力;

  4、通過對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的初步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在上節(jié)我們曾經學到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它反映了圓中兩弦的數量關系;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研究圓的一條切線和一條割線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它是以后學習中經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教學難點:

  學生不能準確敘述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針對具體圖形學生很容易得到數量關系,但把它用語言表達,學生感到困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數學思想方法來研究圓的另外的比例線段。

  二、新課講解:

  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O,在⊙O外一點P引⊙O的切線PT,切點為T,割線PBA,以點P、B、A、T為頂點作三角形,可以作幾個三角形呢?它們中是否存在著相似三角形?如果存在,你得到了怎樣的比例線段?可轉化成怎樣的積式?現在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按要求作⊙O的切線PT和割線PBA,后研究討論一下。

  學生動手畫圖,完成證明,教師巡視,當所有學生都得到數量關系式時,教師打開計算機或幻燈機用動畫演示。

  最終教師指導學生把數量關系轉成語言敘述,完成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

  1、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關系式:PT=PA·PB

  2、切割線定理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數量關系式:PA·PB=PC·PB。

  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也是圓中的比例線段,在今后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務必使學生清楚,真正弄懂切割線定理的數量關系后,再把握定理敘述中的“從”、“引”、“切線長”、“兩條線段長”等關鍵字樣,定理敘述并不困難。

  練習一,P128中

  1、選擇題:如圖7-86,⊙O的兩條弦AB、CD相交于點E,AC和DB的延長線交于點P,下列結論成立的是[]

  A、PC·CA=PB·BD

  B、CE·AE=BE·ED

  C、CE·CD=BE·BA

  D、PB·PD=PC·PA

  答案:(D),直接運用和圓有關的比例線段進行選擇。

  練習二,P128中

  2、如圖7-87,已知:Rt△ABC的兩條直角邊AC、BC的`長分別為3cm、4cm,以AC為直徑作圓與斜邊AB交于點D,求BD的長。

  此題已知Rt△ABC中的邊AC、BC,則AB可知。容易證出BC切⊙O于C,于是產生切割線定理,BD可求。

  練習三,P128中3。如圖7-88,線段AB和⊙O交于C、D,AC=BD,AE、BF分別切⊙O于E、F。

  求證:AE=BF。

  本題可直接運用切割線定理。

  例3P127,如圖7-89,已知:⊙O的割線PAB交⊙O于點A和B,PA=6cm,AB=8cm,PO=10.9cm。

  求⊙O的半徑。

  此題要通過計算得到⊙O的半徑,必須使半徑進入一個數量關系式,觀察圖形,可知只要延長PO與圓交于另一點,則可產生切割線定理的推論,而其中一條割線恰好經過圓心,在線段中自然可以參與進半徑,從而由等式中求出半徑。必須使學生清楚這種數學思想方法,結合圖形,正確使用和圓有關的比例線段,則關系式中必有兩條線段是半徑的代數式構成,只要解關于半徑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設⊙O的半徑為r,PO和它的長延長線交⊙O于C、D。

  (10.9-r)(10.9+r)=6×14r=5.9(取正數解)

  答:⊙O的半徑為5.9。

  三、課堂小結:

  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讓學生看教材P127—P128。總結出本課主要內容:

  1、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它是圓的重要比例線段,它反映的是圓的切線和割線所產生的數量關系。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從圓外一點,才可能產生切割線定理或推論。切割線定理是指一條切線和一條割線;推論是指兩條割線,只有使學生弄清前提,才能正確運用定理。

  2、通過對例3的分析,我們應該掌握這類問題的思想方法,掌握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

  四、布置作業(yè):

  1、教材P132中10;

  2、P132中11。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11

<title>  垂線</title>

  教材分析

  《垂線》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相交線。垂線是平面幾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的主要內容。垂線的概念、畫法和性質是重要的基礎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空間里的垂直關系、三角形的高、切線的性質和判定以及平面直角坐標系等知識的基礎,與其他數學知識一樣,它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和性質,蘊含著“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作為學習幾何的基礎內容,對以后學生利用準確合理的構造畫出垂線來分析幾何關系、解決幾何綜合問題及相關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教材將本節(jié)內容分兩課時,與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相比,雖然縮短了一課時,但更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滲透變換的思想!白鲆蛔觥边@種探究性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供了機會。垂線的畫法是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一個難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及生活實際,有效地引導學生認知和感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精心設計投影片和變式訓練,并恰到好處地利用運動變化,體現畫垂線的思維過程,在掌握垂線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順利自然地突破畫垂線的難點。

  學生分析

  我校屬農村城鎮(zhèn)中學,學生全部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實行電腦隨機分班,未進行篩選。學生智力水平參差不齊,基礎和發(fā)展均不平衡。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基本上適應了以學習小組方式參與探究活動與班級學習方式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操作的成功體驗,從而愿意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與同學探索、發(fā)現、歸納數學知識。

  設計理念

  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組織學生實踐、感悟出兩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發(fā)現垂線的性質,又借助于教具、實物、圖形、幻燈等,從直觀的感性認識發(fā)現抽象的概念,使學生成為探求知識的主體。同時利用問題探究式的方法讓學生對新課加以鞏固理解。在探究垂線的性質時,采取小組學習形式,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彌補教師在大班額教學中對弱勢學生關注的不足。初步探索在農村中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

  教學自標

  1.了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知道過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2.培養(yǎng)提高觀察、理解能力,幾何語言能力,畫圖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及不斷發(fā)現、探索新知識的精神。

  4.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變式訓練和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愛學、會學、學會,營造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氛圍。

  教學重點:

  兩直線互相垂直的有關性質。

  教學難點:

  過直線上(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學習目標是從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數學能力培養(yǎng)和德育目標四個方面,依據《數學課程標準》關于“垂線”的具體教學要成和各種教學原則,以及本節(jié)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確定的!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投影儀、自制的可旋轉的兩根木條等。

  生活經驗準備:旗桿與旗臺邊線線的'垂直關系;紅十字會標志。

  以往知識準備:兩條直線相交,產生兩對對頂角,且對頂角相等。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這是兩幅草坪的圖案。在綠色的草坪上,畫著兩條交叉的道路。你覺得甲圖、乙圖哪一幅更漂亮、更勻稱?這是什么原因?(教師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展示。)

 。▽W生眾說紛紜,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圖甲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它在生活、生產實際中應用比較廣。請你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

  生:……

  師:讓我們共同探索圖甲這種特殊情況。

  【借助于教具、模型、實物、圖形及幻燈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先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方式!

  二、回顧再現。

  對頂角相等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如圖1,直線AB和CD相交,交點為點O,有四個小于平角的角,且。

  三、提高。

  教師演示自制教具,要求學生觀察當一根木條繞著另一根木條旋轉時的變化情況,并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并及時予以肯定。】

  師:兩直線相交,有兩組分別相等的角,當一個角等于90°時,其他三個角有什么變化?可能產生四個相等的角嗎?如圖2,同時演示教具,將直線CD繞著點O旋轉,當時,是多少度?

  生:……

  師:你們的依據是什么?

  生:……

  (學生的答案很豐富:用度量的方法;利用對頂角相等;互補的概念……學生回答過程中,只要有道理就應予以鼓勵。)

  【這里希望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四、提升。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師:(1)如圖2,直線AB和CD相交,交點為O,記為,垂足為點O。“ ”讀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2)兩條直線,垂足為點O,則。

  【實現數學的三大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幾何語言之間的切換,并板書,以突出其重要性。】

  五、再探究。

  師: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直線的例子;

  生:……

  【希望實現將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并為后繼學習數學知識增加感性認知!

  師:請同學們用三角尺或量角器:

 。1)經過直線 AB 外一點 P ,畫直線與已知直線 AB 垂直,且討論這樣的直線有幾條。

 。2)設這一點在直線 AB 上,重作上述過程。

  【學生分組或獨立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結論:在同一平面內,經過直線外或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畫圖,教師在巡視中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發(fā)生的錯誤,訓練學生以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且簡單描述一下,上述結論用三角尺的作法過程和“有且只有”的含義。

 。▽W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教師引導歸納出:

 。1)靠已知直線??找待過定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一靠、二過、三垂直)。

 。2)有一條并且只有一條,沒有第二條。

  師:如圖5,請同學們相互比試,誰能更快地過直線CD上一點P作直線AB的垂線。并在小組間進行交流。

  【探究性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舉措,并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供了一些機會!白鲆蛔觥边M行小組交流,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使學生更深入理解垂直、垂線的概念!

  六、學生探索。

  學生分小組測量,討論,歸納。如圖6所示,點A與直線DC上各點的距離長短一樣嗎?誰最短?它具備什么條件?(抽小組代表發(fā)言。)

  七、總結歸納。

  教師總結歸納:只有線段AB最短,且當AB與DC垂直時,才最短。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線段AB特征:A為直線外一點,B為過A向直線DC所引的垂線的垂足,

  提高:線段AB的長度就是點A到直線DC的距離。

  思考:點A到直線DC的距離與點A到點C的距離有什么區(qū)別?

  點A到直線DC的距離:線段AB的長度,A為直線外一點,B為過A向直線DC所引的垂線的垂足;點A到點C的距離: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

  【從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熟悉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里線的第二個性質,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并適當體現學數學??用數學??發(fā)現教學的思想!

  八、較量(練習)。

  1.第170頁第1、2、3題。

  2.應用。

  【帶有競爭性質的練習使學生在相互競爭中,在實踐中應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分享獲取成功的喜悅,并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1)某村莊在如圖7所示的小河邊,為解決村莊供水問題,需把河中的水引到村莊A處,在河岸CD的什么地方開溝,才能使溝最短?畫出圖來,并說明道理。

 。2)教材第170頁“做一做”。

 。3)體育課上怎樣測量跳遠成績。

  【學以致用,學生做個小小設計師.興趣盎然,把這節(jié)課引入高潮!

  學生重溫“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如何過已知直線上或已知直線外的一點作惟一的垂線”兩個知識點。

  3.第174頁第1、2題。

  4.學校的位置如圖8所示,請設計出學校到兩條公路的最短距離的方案,并在圖上標出來,并說明理由。

  課后反思

  1.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分析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發(fā)現垂線的性質,又借助于教具、實物、圖形、幻燈等,從直觀的感性認識中發(fā)現抽象的概念,使他們成為探求知識的主體,同時還利用學生較量形式讓他們對學習內容加以鞏固理解。并設計了變式訓練習題和開放性習題,來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轉化的思想和發(fā)展性思維,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從引導學生設疑??感知??概括??應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學生的積極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探索和發(fā)現的轉化中感受到學習與探索的樂趣,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

  2.本節(jié)課采用不同的反饋手段和反饋練習。(1)設計變式習題、圖形、開放性習題。每次較量主要解決一個重點問題,同時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及時矯正,掃清后續(xù)學習的障礙。(2)較量方法。如:筆答、口答、板演、快速搶答等,以增加反饋層面。通過練習較量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及時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心中有數。(3)及時矯正。對每次較量情況進行小組評定和教師點評,對學生中的創(chuàng)新解答及時給予肯定。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3.但筆者根據上述設計進行教學后,認為“點到直線的距離”放在這里,值得商榷。這是因為:(1)此部分內容與小學距離過大。在小學學習中,對于“點到直線的距離”,學生僅通過一些特殊圖形有了一點感性認識,并未上升到點到線的距離的高度。(2)在本節(jié)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實踐、體驗,其難度較大。其理由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量大;設計了較多的動手實踐活動;作為學生課后實踐探索的習題,如能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如與家長、同伴),在實際生活中交流、感悟,收效會更好。

  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課標優(yōu)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較熟煉地運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證明問題。

  2、掌握運用切線的性質和切線的判定的有關問題中輔助線引法的基本規(guī)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準確、熟煉、靈活地運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質。教學難點:學生對題目不能準確地進行論證。證題中常會出現不知如何入手,不知往哪個方向證的情形。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已經系統(tǒng)地學習了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現在我們來利用這些知識證明有關幾何問題。

  二、新課講解:

  實際上在幾何證明題中,我們更多地將切線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應用在具體的問題中,而一道幾何題的分析過程,是證題中的最關鍵步驟。p.109例3如圖7-58,已知:ab是⊙o的直徑,bc是⊙o的切線,切點為b,oc平行于弦ad.求證:dc是⊙o的切線。

  分析:欲證cd是⊙o的切線,d是⊙o的弦ad的一個端點當然在⊙o上,屬于公共點已給定,而證直線是圓的切線的情形。所以輔助線應該是連結oc.只要證od⊥cd即可。亦就是證∠odc=90°,所以只要證∠odc=∠obc即可,觀察圖形,兩個角分別位于△odc和△obc中,如果兩個三角形相似或全等都可以產生對應角相等的結果。而圖形中已存在明顯的條件od=ob,oc=oc,只要證∠3=∠4,便可造成兩個三角形全等。

  ∠3如何等于∠4呢?題中還有一個已知條件ad∥oc,平行的位置關系,可以造成角的相等關系,從而導致∠3=∠4.命題得證。證明:連結od.教師向學生解釋書上的證題格式屬于推出法和因為所以法的聯用,以后證題中同學可以借鑒。p.110例4如圖7-59,在以o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中,大圓的弦ab和cd相等,且ab與小圓相切于點e求證:cd與小圓相切。

  分析:欲證cd與小⊙o相切,但讀題后發(fā)現直線cd與小⊙o并未已知公共點。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從圓心o向cd作垂線,設垂足為f.此時f點在直線cd上,如果我們能證得of等于小⊙o的半徑,則說明點f必在小⊙o上,即可根據切線的判定定理認定cd與小⊙o相切。題目中已告訴我們ab切小⊙o于e,連結oe,便得到小⊙o的一條半徑,再根據大⊙o中弦相等則弦心距也相等,則可得到of=oe.證明:連結oe,過o作of⊥cd,重足為f.

  請同學們注意本題中證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時,這種證明途徑是由直線與圓的公共點來給定所決定的。

  練習

  p.111,1.已知:oc平分∠aob,d是oc上任意一點,⊙d與oa相切于點e.求證:ob與⊙d相切。分析:審題后發(fā)現欲證的ob與⊙d相切,屬于ob與⊙d無公共點的情況。這時應從圓心d向⊙b作垂線,垂足為f,然后證垂線段df等于⊙b的一條半徑,而題目中已給oa與⊙d切于點e,只要連結de.再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問題便得到解決。證明:連結de,作df⊥ob,重足為f.p.111中2.已知如圖7-61,△abc為等腰三角形,o是底邊bc的中點,⊙o與腰ab相切于點d.求證:ac與⊙o相切。

  分析:欲證ac與⊙o相切,同第1題一樣,同屬于直線與圓的公共點未給定情況。輔助線的方法同第1題,證法類同。只不過要針對本題特點還要連結oa.從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出發(fā),證得oa平分∠bac,然后再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使問題得到證明。證明:連結od、oa,作oe⊥ac,垂足為e.同學們想一想,在證明oe=od時,還可以怎樣證?

  (答案)可通過“角、角、邊”證rt△odb≌rt△oec.

  三、新課講解

  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讓學生閱讀109頁到110頁。從中總結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1.在證題中熟練應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

  2.在證明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時,只能遇到兩種情形之一,針對不同的情形,選擇恰當的證明途徑,務必使同學們真正掌握。

  (1)公共點已給定。做法是“連結”半徑,讓半徑“垂直”于直線。

  (2)公共點未給定。做法是從圓心向直線“作垂線”,證“垂線段等于半徑”。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p.116中8、9.2.教材p.117

【初中數學“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案例】相關文章: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案的區(qū)別04-25

《板報設計》教學案例04-29

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和教案的區(qū)別04-25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09-10

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的區(qū)別?07-20

《春曉》欣賞教學案例設計05-01

初中數學課程與教學案例分析答案05-07

《山中訪友》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04-25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教學案例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