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象。
2、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jù)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認識到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的圖象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能根據(jù)正比例的特征來判斷兩個變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正比例要滿足哪兩個條件?
生:要滿足兩個條件:1、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2、兩種量相對應的比值不變。
師:請同學們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為y和x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隨著x的變化,y也在不斷變化,y和x的比值始終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師:看來對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下面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通過圖畫的到嗎?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教師板書課題:畫一畫)
。ㄔO計意圖:復習上節(jié)課正比例的有關知識,導入本課。)
二、動手畫圖,理解含義。
填表,說一說表中兩個量的關系。
一個數(shù)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這個數(shù)的5倍
。1)學生填表。
(2)學生匯報。
。3)誰能說一說這兩個量的關系。
這兩個量在不斷變化,并且一個數(shù)增大,它地5倍也不斷增大,但他們的比值不變。所以這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
。ㄔO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看懂圖,明確圖上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明確各點所表示的含義。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點,掃清障礙。)
三、試一試
1、在下圖中描點,表示第20頁兩個表格中的數(shù)量關系。
2、思考: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所有的點在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ㄔO計意圖:學生會很形象的看到所有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進一步體會當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時,所繪成的圖是一條直線。)
四、練一練
1、圓的半徑和面積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師:因為圓的面積和半徑的比值不是一個常數(shù)。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圖,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所形成的的圖形是不是一條直線?
。ㄔO計意圖:從反方進一步證明成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形成的圖像不是一條直線。通過對比方式,再次驗證結論。)
2、乘船的人數(shù)與所付船費為:(數(shù)據(jù)見書上)
。1)將書上的圖補充完整。
(2)說說哪個量沒有變?
。3)乘船人數(shù)與船費有什么關系?
。4)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回答下列問題
。1)圓的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根據(jù)右圖,先估計圓的周長,再實際計算。
。3)直徑為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直徑為1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把下表填寫完整。試著在第一題的圖上描點,并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表格見書上)
。ㄔO計意圖:通過以上練習,鞏固所學。)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2)每頭奶牛的產(chǎn)奶量一定,奶牛的頭數(shù)和產(chǎn)奶總量。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二、導入新課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變化規(guī)律。
三、進行新課
1.情境(一)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shù)隨另一個加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shù)隨另一個乘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
2.情境(二)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fā)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乘積(路程)一定。
3.情境(三)
把杯數(shù)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shù)發(fā)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
寫出關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數(shù)=果汗總量(一定)
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么共同點?
4.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系。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為什么?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shù)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么關系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出示例1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并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shù)量(噸)10 20 30 40 50
所需的天數(shù)30 15 10 7.5
在本上填表,并觀察思考能發(fā)現(xiàn)什么?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里內(nèi)容,相互之間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需要的天數(shù)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需要的天數(shù)隨著每天運的噸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shù)縮小,需要的天數(shù)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shù)擴大,需要的天數(shù)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都是300。提問:這里的300是什么數(shù)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shù)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shù)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自己學習例2,仔細想想你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學生觀察思考后,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不變,當長發(fā)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fā)生變化嗎?變化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里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什么關系的量呢?說明:像例1、例2里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迫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么上面這種關系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系。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2里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3)判斷。
現(xiàn)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指出:根據(jù)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lián)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那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是反比例關系。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利用課件顯示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學生盡情發(fā)表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么?)
三、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教材中呈現(xiàn)的花瓣是曲線圖形,學生在畫這個圖時會感到困難,可以讓學生看著圖進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個基本圖形,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2、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4、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5、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guī)律。
四、設計圖案。
1、鼓勵學生觀察分析圖形的變換,進一步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3、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把學生設計的圖案分小組張貼在教室的前面,學生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每個小組學生上臺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4、全班交流,學生欣賞并評價。(學生點評)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同學們,數(shù)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只要你擁有豐富的知識,你就能夠享受數(shù)學帶來的無限樂趣!讓我們睜開智慧的雙眼,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好嗎?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5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必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并動手實踐,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此理念本節(jié)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設疑、激趣,引發(fā)探究欲望。
上課伊始,通過“中國地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為進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鋪墊。
2.操作、計算,探究比例尺的內(nèi)涵。
因為名稱的緣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學生誤認為是一種尺,所以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計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比例尺的本質——是一個比,而不是一種尺。
3.測量、換算,靈活運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問題。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在應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常常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任意兩個量求第三個量,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加強了靈活應用比例尺知識解決問題的嘗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中國地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第1課時認識比例尺
⊙激趣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擁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偉大的祖國,怎能不讓我們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師把咱們的祖國搬進了課堂,你們猜是什么?(中國地圖)
師:咦,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為什么可以畫在一張小小的紙上呢?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引入新知。
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需要把實際物體縮小或擴大若干倍以后畫到圖紙上。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你知道這是把實際物體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尺。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導入新課,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比例尺的意義。
⊙新知探究
1.探究比例尺的意義。
(課件出示教材21頁淘氣和笑笑畫的圖)
(1)觀察圖片,判斷其合理性。
師:觀察這兩幅圖,你認為他們畫得合理嗎?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匯報。
預設
生1:我認為淘氣畫得不合理,因為淘氣畫的這三條線段的長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圖上沒有顯示出三個地方到學校的.距離的不同。
生2:還是笑笑畫得合理,她在圖中標注了“1厘米表示100米”,讓人看后對圖意一目了然。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師:笑笑用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00米,真是太聰明了!我們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作這幅圖的比例尺。
板書:比例尺=
(3)體會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學生自由交流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2.明確求比例尺的方法。
師:在笑笑畫的圖中,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00米,根據(jù)你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你能說說怎樣求比例尺嗎?
預設
生1:應該先轉換單位:100 m=10000 cm。
生2:根據(jù)比例尺=,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00。
師小結:求比例尺時一定要先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同時注意比例尺是一個比,它不帶單位。
3.利用比例尺,根據(jù)給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計算。
(再次出示教材21頁笑笑畫的圖)學校的東北方向400 m處有一個社區(qū)活動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圖中標出來。
(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個體匯報)
預設
生1:先算出圖上距離,再畫。
生2:400 m=40000 cm,40000÷10000=4(cm)。
生3:所以社區(qū)活動中心應畫在學校的東北方向4 cm處。
4.認識線段比例尺。
師:(課件出示教材21頁最后一幅圖)我們打開各種地圖,常常可以看到圖上會附有一條注有數(shù)量的線段,你能說說它表示什么意思嗎?
(同桌間交流、思考,個體匯報)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
1.課件出示路線圖。
2.師:這是老師上下班走的路線,從這幅路線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角。
生2:線。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一下平面圖形中有關線和角的知識。
。ㄒ唬┚的回顧學習。
1.回顧學過的.線有哪幾種。
(直線、射線、線段)
2.判斷下面各是什么線。
。ㄕn件出示一組直線、射線和線段)
3.思考并交流:直線、射線、線段有什么區(qū)別?
直線
射線
線段
長度:
無限
無限
有限
端點:
無
1個
2個
與直線的關系
是直線的一部分
是直線的一部分
4.填一填。
。1)經(jīng)過兩點可以畫( 。l直線。
。2)兩條直線相交,有( 。﹤交點。
。ㄒ孕〗M為單位,討論、交流后完成)
5.追問: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系?
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6.指導學生完成教材91頁“鞏固與應用”1題。
7.討論: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互相平行?
。▋蓷l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作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8.想一想,過一點怎樣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7
教學過程:
一、引入變量的概念
師:老師買了10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個吃了4個,還剩?個吃了7個,還剩?個
問:在老師剛才敘述的吃蘋果這件事中有幾個量?其中哪些量是變化的?怎樣變化?
。ㄓ腥齻量;吃的個數(shù)與剩下的個數(shù)是變化的;一個增加,一個減少。)
師: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發(fā)生變化,可以看出,這兩個量是互相依賴的變量,也可以說是相關聯(lián)的量。
二、新授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看書P18。
1. 看第一個例子,說說這個統(tǒng)計表的內(nèi)容是什么?
。ㄊ切∶黧w重變化的情況)
年齡 | 出生時 | 6個月 | 1周歲 | 2周歲 | 6周歲 | 10周歲 |
體重/千克 | 3.5 | 7.0 | 10.5 | 14.0 | 21.0 | 31.5 |
問:表中的哪些量在發(fā)生變化?
年齡在變,體重也在發(fā)生變化:年齡增加,體重也在增加。
問: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圖象來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呢?用一個什么圖表示合適呢?(折線統(tǒng)計圖)
2. 看第二個例子。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這就是反映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請你認真觀察圖象,圖象中反映了哪些變量之間的關系?
(時間、體溫)
指導學生讀懂圖意:
(1) 一天中,駱駝體溫最高是多少?(400C)最低是多少?(350C)
。2) 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上升?(4時到16時)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下降?(0時到4時,16時到24時)
師:駱駝的體溫是隨時間而呈周期性的變化。
。3) 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師:次日8時指第2天8時,與第一天8時相比,增加了24小時,應是圖中的32時。
3. 看第三個例子。是蟋蟀叫的次數(shù)與氣溫之間的近似關系。
問:你認為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呢?
h=t7+3
三、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
如:一天的氣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汽車行使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等。
問:你能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嗎?
。▽W生舉例,只要合理,老師就要給予肯定。)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其中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fā)生變化,我們就稱這兩個量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里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里.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
①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趫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蹐A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
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ǘ┙虒W例1
1、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xiàn)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從兩個方面談: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四、隨堂練習
1、求下面各圓錐的體積.
。1)底面面積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9
一、學習內(nèi)容:
教師提供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14頁----17頁。
二、學生提供: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教學用具各一個,小水盆,一些綠豆。
三、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和實踐活動,了解圓錐的體積或容積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物體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重點難點:
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難點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關鍵: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五、學習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教學用具各一個,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看看你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兩個圖形之間隱藏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長方形的長等于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三角形的高。
你的發(fā)現(xiàn)真了不起。這種情況在數(shù)學中叫做“等底等高”。在“等底等高”的條件時,它們的面積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三角形的面積等于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或長方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六、布置課前預習
點撥自學
1、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圓柱和圓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呢?
請小組開始討論。注意,這里的圓柱和圓錐指的就是圖上的圓柱和圓錐喲! 按照預習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
七、交流解惑:
它們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體積比圓柱小……
動手做實驗:把圓錐裝滿綠豆,倒入圓柱中,看倒幾次能把圓柱裝滿。
通過實驗操作,得出了正確的科學的結論: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組內(nèi)交流
組際解疑
老師點撥
八、合作考試
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口算)
2、沈老師在大梅沙玩,將沙堆成一個圓錐形,底
面半徑約3分米,高約2.7分米,求沙堆的體積。
。ㄖ涣惺讲挥嬎悖
3、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
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
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
。ㄖ涣惺讲挥嬎悖
4、如圖,求這枝大筆的體積。
(單位:厘米)
。ㄖ涣惺讲挥嬎悖
5、將一個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4分米的圓柱
形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那么削去的體積
是多少立方分米?(口算)
九、自我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以后我會 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十、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極高,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知識的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0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的奧秘,培養(yǎng)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jù)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chuàng)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lián)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chǎn)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guī)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 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
(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fā)現(xiàn)、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nèi)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兩個數(shù)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fā)現(xiàn)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jù)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 = 8:4
6:4 = 3:2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1
單元教學內(nèi)容:
面的旋轉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體積 圓錐的體積
單元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lián)系。
2、 從多種角度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3、 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空間觀念。
4、 經(jīng)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的思想。
5、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用活所學知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本單元主要通過五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面的旋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內(nèi)容,并參與實踐活動。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xiàn)以下主要特點: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經(jīng)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lián)系教材的第一個活動體現(xiàn)的內(nèi)容是由平面圖形經(jīng)過旋轉形成幾何體,這不僅是對幾何體形成過程的學習,同時體會面和體的關系也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教材將此課題目定為面的旋轉的原因。教材呈現(xiàn)了幾個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觀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經(jīng)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在結合具體情境感受的基礎上,教材又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通過快速旋轉小旗,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想象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教材還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轉成體的練習。
2.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征、發(fā)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教材重視學生操作活動的安排,在每個主題活動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如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來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并呈現(xiàn)了兩種操作的方法:一種是把圓柱形紙盒剪開,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另一種是用一張長方形紙卷成圓柱形。再如本單元的最后專門安排了一個用長方形紙卷圓柱形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用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一張橫著卷成一個圓柱形,另一張豎著卷成一個圓柱形,研究兩個圓柱體積的大;然后組織學生將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裁開,把變化形狀后的紙再卷成圓柱形,研究圓柱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深化對圓柱表面積、體積的認識,并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
3.引導學生經(jīng)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時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視類比、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圓柱的體積教學時,教材引導學生經(jīng)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由于圓柱和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直柱體,而且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由此可以產(chǎn)生猜想: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積×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導學生驗證說明自己的猜想。在圓錐的體積教學時,教材繼續(xù)滲透類比的思想,再次引導學生經(jīng)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另外,教材還注意轉化、化曲為直等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在驗證說明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時,引導學生把圓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研究,體現(xiàn)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所學知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在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鑒于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及學情實際,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創(chuàng)設游戲,激趣引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yōu)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做數(shù)學,學生在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xiàn)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后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 方格紙
學生準備 方格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游戲,引入新課
1.做游戲。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后轉,向后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2.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xiàn)象。
(生匯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表指針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xiàn)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游戲出發(fā),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shù)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聯(lián)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說說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著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匯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2.從實物到線段,認識旋轉的特征。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汽車進公路收費站的情境圖。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桿打開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后,橫桿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桿的打開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并想象橫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桿在旋轉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后,什么沒變?什么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③要想把一個旋轉過程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嘗試練習。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這條線段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提問:旋轉前后,線段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線段的位置和方向變了,線段的長短沒變)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桿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桿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征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3.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畫一畫”。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2)組織學生討論畫法。
(3)獨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畫圖。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fā)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shù)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A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3)關于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shù)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
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征
教師:既然大家對圓柱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呢?
。▽W生舉例,再讓學生自己判斷。當有一個學生說粉筆是圓柱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討論。)
5、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
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
6、 制作圓柱
三、練習
1、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
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4
設計說明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shù)量與小人書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和列舉比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介紹“物物交換”的背景知識。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chǎn)生于最早出現(xiàn)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如用一只羊換一把斧頭。我們今天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就從“物物交換”開始。
2.呈現(xiàn)問題。
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xiàn)“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嘗試解決,體會聯(lián)系
1.想一想。
師:同學們算一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本上。
2.說一說。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shù)量與小人書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關系。
預設
方法一 14÷4=3.5,3.5×10=35(本)。
方法二 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方法四 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小人書,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2+2=14(個),30+5=35(本)。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嘗試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嗎?
2.學生嘗試列式。
預設
方法一 4∶10=14∶x。
方法二 10∶4=x∶14。
方法三 14∶4=x∶10。
方法四 4∶14=10∶x。
3.交流匯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jù)。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匯報結果。
預設
生1:根據(jù)在比例里,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可以把這個比例轉化成4x=10×14。
生2:我是這樣計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課堂活動卡,組織學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獨立解決。
(師巡視,適時指導)
7.驗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8.教師小結。
解比例的關鍵是根據(jù)“內(nèi)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根據(jù)教科書自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實例,培養(yǎng)學生仔細分析、主動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今天,我們進行練習(板書:反比例練習)。通過練習,達到以下兩個目標:①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②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2.你知道哪些有關反比例的知識
板書:意義、字母表示:xy=k(一定)
二、基本練習
1.觀察下面三個表
。1)表1中的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哪種量是一定的?每天燒煤量和燒的天數(shù)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2)表2中的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哪種量是一定的?用去的煤和剩下煤的噸數(shù)成比例嗎?為什么?
。3)表3中的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哪種量是一定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2.判斷
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
。2)一筐桃平均分給猴子,猴子的只數(shù)和每只猴子分的個數(shù)。
。3)報紙的單價一定,訂閱的份數(shù)與總價。
。4)小剛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5)C=4a
三、解決問題
1.鞏固練習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時行70 km,5時到達。如果要4時到達,每時需要行駛多少千米?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會列式解答嗎?試試看。還可以怎么解?(引導學生用反比例知識解答)
2.用比例知識解答
(1)同學們做廣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用同樣的磚鋪地,鋪18 m2要用618塊磚。如果鋪24 m2,要用多少塊磚?
學生獨立分析、解答,教師巡視,并加以指點。
根據(jù)這兩道題組織學生討論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討論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并板書。
相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是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四、變式提高練習
按規(guī)律填數(shù)。
(1)(1,36),(2,18),(3,12),(4,),(5,)
。2)15,210,315,4(),()25
。3)81,27,(),3,1,()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六、拓展練習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各構建一道生活中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決的問題,再解決,并與同學交流你構建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1-12
小學數(shù)學下冊教案11-15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10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12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13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熱門】03-08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精】03-08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熱】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