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17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山行》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 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 理解詩的主題,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二、三
三、教學用時:1課時
四、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引兒歌《秋葉飄飄》課文《秋天》讓學生談對秋葉和秋天給人的聯(lián)想。(秋葉多彩:美麗愉悅、歡快明朗;草木枯黃搖落:暗淡傷感;碩果累累:豐收喜悅)素有“小杜”之稱的唐代詩人杜牧也對秋天情有獨鐘,讓我們隨杜牧一起順著山路而上,走進深秋的山林。
學生齊讀詩文。
。ǘz查預習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晚唐一位著名詩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學方面,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煉、自然,很多名篇為后人所傳誦。由于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后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與李商隱并提,稱為“小李杜”。
2、《助學》的預習積累。
(三)學習詩作:
一讀:識秋物,賞美景
解題:山行,你認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聽讀時在詩中畫出)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葉,霜葉
2、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葉
3、作者喜歡楓葉的原因是什么?(用詩中句子回答)
霜葉紅于二月花
4、正是這樣的楓林晚景使得作者驚喜之情難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動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
停車 駐足
5、讓作者停車駐足的是霜葉的紅,“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紅葉有什么特點?
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鮮艷、紅得旺盛、紅得有生命力;讓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機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6、詩人為我們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里有寒山、石徑、白云、人家、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但是詩人更心儀的是深秋的紅葉!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現(xiàn)出來的呢?
。ê投碌募t花對比)
二讀: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對比引導)
楓葉紅于二月花
霜葉紅于二月花
把“霜葉”改為“楓葉”,比較體會: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艷麗,還具有怎樣的美?
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經(jīng)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結
至此,杜牧筆下的紅葉內涵更豐富了:經(jīng)過風霜洗禮這后,楓葉更顯其紅艷和勃勃生命力。詩人激賞的正是楓葉的這種獨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麗質,更在于能否經(jīng)受后天的磨煉。這樣,這句詩不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這一切的精彩,就緣于作者從司空見慣的事物身上,用凝練的語句表達出自己特殊的心靈感悟的,超越常規(guī)的立意。
9、正是因為這種超越常規(guī)的立意,這句話就獲得了永恒的生命,成為千古的名句,那么,從寫作角度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呢?
學生回答之后師作結:
好文章,不僅要表現(xiàn)寫作對象的特點,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寫出表現(xiàn)自己在那一時、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話語,才可以使我們的文章構建超越常規(guī)的立意,才可以使我們的文章真正的亮起來。反之,光有一些約定俗成套話,文章是沒有個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們穿越時空,和杜牧進行心靈上的對話,用現(xiàn)代優(yōu)美的文字,解讀他留給我們的意境:
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經(jīng)過風霜洗禮的楓葉呀,紅得生機勃勃,紅得嬌艷濃烈,盡顯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達情理
作者要表達的情理完全得到彰顯,你體會到了嗎?
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理:后天的磨煉可以讓生命彰顯美麗本色。(對生命的.感悟,把楓葉經(jīng)霜喻理)
再讀:嚼字詞,參妙意
11、學生再讀詩作,師作總述過渡:
詩人碧山,石徑,農(nóng)舍,白云,紅葉,楓林,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詩人一反歷來秋景蕭條的寫法,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使秋色顯得生機盎然,與春光爭勝的全部利益于詩人的匠心獨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前兩句寫景和最后一句寫景有什么不同?
前兩句寫景,全是遠景,詩人只是作客觀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huán)境。而后一句寫景,是近景,傾向性已經(jīng)很鮮明,很強烈了。寫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秋天的獨特感受,成就了詩的個性化立意。
12、細節(jié)推敲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在詩作中煉字的高妙。
。1)“楓林晚”與“楓林美”的區(qū)別。(《助學》)
。2)“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不同。(參看《教學用書》)
提示:引導學生去說,切不可直接講明。
13、小結:讓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描述詩的內容。(見《新教案》)
14、學生背默全詩,教師點評指津。
。ㄋ模┍容^閱讀
《漁家傲》是范仲淹鎮(zhèn)守西北邊疆時寫下的。它描寫了邊塞的蕭瑟風光和艱苦生活,表現(xiàn)了將士久戍思鄉(xiāng)與功業(yè)未成、欲歸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寫景為主,著重刻畫塞下秋來荒涼雄壯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總寫邊塞秋天風景之“異”,“異”字統(tǒng)領并籠罩全篇。下片以抒情為主,又以景渲染情。
《蘇幕遮》通過對秋景的描繪抒寫旅思鄉(xiāng)愁。上片寫游子在途中登樓望遠所見景象,下片抒寫懷遠思鄉(xiāng)情懷,層層展開,婉轉纏綿。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發(fā)的感思,《山行》的情調是熱愛贊美生機勃勃,而范仲淹這兩首詞的基本情調卻都是“悲”。但兩詞又有區(qū)別,《漁家傲》是“悲壯”,《蘇幕遮》是“悲涼”“悲清”。
六、課堂練習:
《助學》學習測評部分題目。
七、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感悟啟發(fā)。
八、布置作業(yè):
完成《助學》學習測評中余下題目。
《山行》教案 2
【教學目標】
。薄⒗斫庠姷囊馑,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小組匯報交流,點撥: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七h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呛剑荷钋飼r節(jié)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jié),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刃保涸谶@首詩中應讀 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qū)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怂~:經(jīng)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qū)別。
。、理解詩意:
、艑W生根據(jù)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平處燑c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昂弊贮c明深秋季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①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②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③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芤驗橥\嚿蹙,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xiàn)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四、作業(yè)布置畫一幅秋色圖。
《山行》教案 3
一、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教學中,我將在以誦讀為重點的基礎上,利用媒體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fā)揮想像,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fā)熱愛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二、設計理念
古詩學習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是本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其二,古詩文化博大精深,貴在積累,讓學生掌握一些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在課外遷移運用,在更廣泛的學習天地中,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是對學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并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生自由談,并說理由。)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能說說這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嗎?
師:是呀,到了深秋,滿山遍野,五顏六色,你們想不想看看這樣的景色?(出示秋景圖讓生欣賞。)
師:你們感覺怎么樣?師:這么美的景色,若是讓畫家看到了他會怎么做?讓詩人看到了——對,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詩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jié)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山行(杜牧)
(二)初讀,感知詩意。
師:那么你們平時是怎么學古詩的?(由學生的方法自然過渡)那就請同學們自己先來讀讀這首詩。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ㄉ杂衫首x。)
同桌互讀。檢查字音。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評價,校正“斜”的讀音。
。ㄈ┰僮x,質疑解疑。
師:默讀全詩,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請你圈一圈,畫一畫。(學生默讀,思考,圈畫。)
師:同學們讀書真仔細,現(xiàn)在請你告訴我,你都讀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匯報,師相機調控。)
那么誰有不理解的字詞,說一說。
(生說出不理解的字詞,簡單的大家說,難一點的大家一起討論。)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提出的問題。
預設:寒山石徑
斜
生處
晚
紅于
坐愛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這么多的問題,既然問題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來共同解決呢?現(xiàn)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書中的注釋,同桌兩個一起來商討這些問題,爭取人人都當老師,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對方。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領。)
師:想不想把自己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
。▍R報時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領。)
師:說得太好了。通過我們合作學習,已經(jīng)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基本了解了詩意。現(xiàn)在,讓我們結合對詩的理解,再來朗讀這首詩。
(四)、畫詩悟境。
這時在你在腦海里會出現(xiàn)了什么圖畫呢?現(xiàn)在就請你做個小畫家,說一說,你都在畫上畫些什么?(生自由發(fā)言,描繪圖畫。)
師:看到同學們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擾你們。好,誰想說出你心中的圖畫?
師:同學們真不愧是小畫家,畫出了這么美麗的畫,那么,老師也帶來了一幅畫家為這首詩畫的畫。請你讀一讀,看一看。
。ㄎ澹┡錁防首x,再現(xiàn)意境。
配樂朗誦一:看,把這些景物合起來,多美啊。讓我們配上音樂看畫讀詩。大家可以站起來,也可以加上動作。
配樂朗誦二:師:還想讀嗎?這次請同學們小聲讀,或者背一背,邊讀背邊想象詩中美麗的景物。
現(xiàn)在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你的理解,為畫配上古詩,為畫配上一段文字,為畫題詩都可以。注意要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積累:
其實描寫風景的古詩有很多,現(xiàn)在老師要給你一個展現(xiàn)的機會,請你背一背這樣的詩,越多越好。
老師也送給大家四首首描寫風景的古詩。請你讀一讀!督洗骸贰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贰稐鳂蛞共础贰斗暄┧捃饺厣街魅恕
(七)結語:同學們,古人云,詩中有畫,我們說,畫中有詩,同學們,學古詩快樂嗎?老師也很快樂,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希望你們能夠多積累,多背誦,請相信,將來它一定會成為你寶貴的精神財富。
板書設計:
山行
杜牧
寒山 石徑
景:{白云 人家
楓林 霜葉
情: 熱愛 自然
《山行》教案 4
古詩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提供充足時間,引導學生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倍鴮τ诠旁娢牡捏w會、感悟,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肯定難以理解。在教學《山行》這首詩時,我出示事先抄寫的小黑板,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1)、知詩人,解詩題。(2)、抓字眼,明詩意。(3)、想意境,悟詩情。(4)、背詩文,能默寫。然后向學生介紹了作者杜牧,讓學生自己解釋了詩的題意。然后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或結合詞語手冊理解個別難字,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也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
二、注重課堂生成,調整教學方式:
學生四人小組學習完畢,我正想讓學生交流小小組學習成果時,學生小張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詩中白云生處有人家的生字寫錯了,應該是深淺的深。我一聽緊皺眉頭,心想這首詩我教過多次,有許多孩子曾經(jīng)把生寫成了深,現(xiàn)在我還沒有提醒,結果有孩子居然說認為詩中寫錯了呢?看到這樣,我想一時回絕,告訴他應該寫生活的生。但轉念一想,這樣不好,扼殺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于是我就把這個問題反拋給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覺得怎樣呢?有沒有其他的餓看法?沒想到另一名學生小王又舉手說:老師,用這個深也可以,我在另一本書上看見過的。面對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大家各抒己見。贊同用深的學生說:有白云繚繞的地方,山一定很高,是深山老林,所以該用深。有的還引用了另一句詩來說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與這里的白云生處的意思是一樣的,都說明山很高。贊同用生的學生有的說:用深太死板了,白云繚繞,白云在升騰,在漂浮,好象有生命力一樣。有的說:應該用生活的生。因為云很高,這表示產(chǎn)生白云的地方。有的說:有人家讓人聯(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雖然是深山,但也充滿著生機,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還有的說:作者看到深秋山林的景色那么美,霜葉比二月紅花更美、更艷,春天是生機勃勃的,此時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也是生機勃勃的。
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后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我想:這節(jié)課孩子們的收獲比我預期的還要大,因為孩子們已經(jīng)學會了分析,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了。
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面對意外,教師不應固守預設,而應尊重學情,關注課堂生成,充分利用好課堂生成,力求在對話中生成對話,這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有的情懷。對學情的尊重是主體性原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體現(xiàn)。教師面對意外,不是避而不見,讓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時抓住并有效利用學生突發(fā)的疑惑,且適度放大,激發(fā)學生潛心會文的.熱情。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對話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創(chuàng)新文本。
三、巧妙利用簡筆畫,幫助想象意境:
《山行》一詩是一篇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云、石徑、楓林所構成的一幅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我為了達到預設的效果,我就在學生初步交流理解詩意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意來畫簡筆畫,一座高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畫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在白云升騰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畫了幾座房子)。然后有人經(jīng)過著里,看到了滿山的經(jīng)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的鮮花還要紅(涂上一些深紅色的色彩表示楓樹),就這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講,很容易地讓學生進入當時的意境。
《山行》教案 5
活動目標:
1、了解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病斜砬榈乩收b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
你覺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后面一頁頁往前翻。
。、告訴你們,這本書里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并念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
。场⒛銈兿雭韺W這首古詩嗎?
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第二遍)
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
我們再來一遍。
。、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里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云、車、花”)
。、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游戲,看顏色標記念。
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丁⒓t娃娃、綠娃娃真能干!
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梢匀ツ罱o后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贰⒛詈玫男∨笥芽梢詫⒆挚ㄊ掌饋,坐在椅子上,跟著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 古詩《山行》
。ㄌ疲┒拍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教案 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人說:“秋風掃落葉,何等凄涼蕭條!”但是,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山行》。
2、板書: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自由朗讀
2、請學生讀,互相評價
3、齊讀
4、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5、根據(jù)學法,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或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習古詩。
6、小組匯報交流。
(1)、簡介詩人杜牧;
。2)、了解題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詞解釋:
a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jié),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b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á,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d紅于:比……更紅。
(4)、學生根據(jù)小組討論說說詩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師點撥:
a、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qū)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于”不僅點出色彩鮮艷,而且顯得更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
c、同樣寫紅葉的詩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比較而言,杜牧的寫法好在哪兒?(在深秋時節(jié),詩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楓葉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d、前兩句描寫景物特點與作者情感表達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前兩句描寫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愛的還是楓葉,所以說,前面景物的描寫是為下面的第四句作鋪墊的)
小結:
這首詩中,作者杜牧用驚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統(tǒng)攝起來,構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圖,以“愛”為核心的情感表達,使這首詩情景交融,令人白談不厭。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創(chuàng)設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讀,品悟詩歌表達情感。
2、設置導語,配置音樂、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詩人)。
3、反復吟唱,強化記憶。
四、選擇性作業(yè)。(任選一道完成)
1、畫一幅秋色圖。
2、改寫《山行》(以第一人稱,把古詩改成一篇記敘文)
板書設計:
《山行》教案 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4.學習寫詩,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積累語言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此環(huán)節(jié)檢查上節(jié)課所學古詩背誦情況。
2.憶學習古詩的方法“讀 、悟、想、品 、誦”
讀----詩文 思—詩意 想---畫面 誦-- --全詩
表揚大家學習古詩的熱情,今天在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山行》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資料準備:(杜牧是唐朝詩人,擅長寫景,人稱“小李杜”。)(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yōu)點,溶前賢闊大仆茂的精神,創(chuàng)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題 :山行,你認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按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本詩。
三、學習詩文。
1.初讀古詩,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初步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分組讀,交流杜不準的地方。
。2)指名讀、齊讀、范讀等,初步了解古詩內容。
2.通過學法自學古詩。(通過小組討論,主動探究,理解詩句。)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于”、“霜”、“寒”、“斜”等詞語,用、查找資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fā)言匯報,交流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交流討論。
師重點準備指導:坐是“因為”的意思。晚是“傍晚“的意思
學生根據(jù)詞義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節(jié),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
在山上飄浮白云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車子不走了,是因為我喜愛這夕輝晚照下的楓樹林,要好好欣賞一番。)
4.想像畫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的景色,詩中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人寫的是楓葉紅的'季節(jié),楓葉紅的季節(jié)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色。
詩人筆下的深秋季節(jié)的山林景色圖,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云,這四樣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想像畫面。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你會想什么?說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近詩人共同欣賞。(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賞意境 。
1.觀看錄像《山行》
2.啟發(fā)學生說出感覺最美的景色。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你想做什么?
自由抒發(fā)心中的情感。
(1)唱贊歌來表達。可以鼓勵用熟悉的曲調吟唱,再請全班同學跟唱
。2)誦讀詩文表演。
。3)照一張相。
。4)畫一幅畫。
(5)當導游介紹此處美景
五、誦讀(或吟唱)。
1.指導誦讀(看誰度的最美、最陶醉、最有滋味)
要讀出節(jié)奏美、看圖中景物感悟讀,配以古箏樂最好,分自由讀、小組讀、齊讀、范讀、指名讀。先請學生范讀,讀出“遠上”強音,“石徑”次強,“白云”強音,“有”次強,“楓林晚”強音,“二月花”弱音。
2.試背。
六、延伸。
1.創(chuàng)意寫詩。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凄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想做小杜牧嗎?學習作者寫景的方法寫一下深秋的校園報答一下你對校園的熱愛。
2.背出描寫四季景色的其他詩人寫的詩句。
《泊船瓜洲》、《望廬山瀑布》、《絕句》、《春曉》等。
3.課下讀杜牧詩集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多積累,多背誦。大膽嘗試寫作,早日出杰作。成為小小詩人。
板書:山 行
杜牧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霜葉
《山行》教案 8
教學要求: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書寫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游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游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1、齊讀詩題。
2、配樂范讀。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順。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重點指導“生”“斜”。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學生自讀想象。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課件出示圖畫。
。▓D畫內容:石徑不斜,人家太顯,楓葉不紅,人物不見)
這幅畫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1)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2)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jù)學情,相機指導: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jù)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 多媒體演示:小徑由直變曲、人家移至白云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劢處熞x:白云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jié)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俑鶕(jù)學生指出的“人物馬車不見”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 多媒體演示:馬車出現(xiàn)。]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么停車呢?
b、根據(jù)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師生齊讀。
、谝龑W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蹖W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于”、“晚”。
、芫氉x,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
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為畫題詩,指導默寫。
1、把畫送給大家,請你在畫上題上這首詩,為畫更增一份美。
2、學生默寫,老師指導。
3、展示作品,點評。
4、作業(yè):好多同學也寫得不錯,拿回家給畫涂上顏色,還可以把它放進你的成長記錄袋里。
《山行》教案 9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理解畫面的年代、特點,感知古詩的內容。
2、欣賞、跟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3、認讀生字:“行、停、車”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大范例、磁帶錄音機。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欣賞畫面
1、畫面上有什么?
2、畫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們有什么不同?這個古代人站在什
么地方。
3、詩人的.旁邊有什么?猜猜他為什么停下來,是什么吸引他下車?
(認讀生字:停、車)
4、你們知道古人是怎樣稱紅葉的嗎?什么季節(jié)會出現(xiàn)漫山的紅葉?
二、欣賞詩歌
1、你們想知道詩人望著山上的紅葉想什么,詩人怎樣形容這座山嗎?聽聽錄音你們就會知道了。
2、播放錄音。剛才小朋友聽到的就是詩人看到漫山紅葉后寫下的一首詩,古詩的名字叫《山行》,(認讀生字:行)你們知道山行是什么意思嗎》
3、再次欣賞詩歌,提問:
哪一句是寫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說露怎么說?說說這是一條怎么樣的小徑?
哪一句是寫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么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紅葉?我們一起來說說。4、發(fā)放幼兒用書,請幼兒邊指字邊欣賞古詩。
三、跟讀古詩
1、放錄音,集體跟讀古詩,教師觀察幼兒的閱讀狀態(tài),看幼兒是否用目光隨著錄音在指相應的詩句。
2、古詩中的哪個句子不明白。
3、你覺得哪一句很好聽?請你模仿讀一下。
四、朗誦古詩
1、集體朗讀古詩,提醒幼兒注意模仿錄音。
2、收書。
3、請個別幼兒上前表演朗誦詩歌。
五、游戲::摘紅葉
將字卡貼在紅葉的正面,紅葉背面朝上貼在黑板上,請個別幼兒上前摘下紅葉,并告訴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紅葉。
《山行》教案 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熟悉、理解古詩的內容。
2、感受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
3、嘗試用熟悉的旋律來唱詩句。
活動準備:
畫有與古詩內容相一致的圖片、鋼琴曲《春江花月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欣賞老師畫的《山行》一圖。教師朗誦《山行》(配音樂)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來欣賞畫中的內容結合古詩逐行的來欣賞有關詩句,請幼兒從圖中找一找詩文所描述的景色。
2、引導幼兒逐句的來朗誦詩文,并向幼兒介紹我國故事的有關知識,從每句的詞、字中來了解古詩有五言、七言之分。
3、配樂朗誦《山行》
引導幼兒用原有的學習經(jīng)驗來嘗試唱一唱古詩。
教師根據(jù)幼兒要求彈琴,請幼兒有節(jié)奏的來唱詩句。
活動結束:
教師彈琴請幼兒用分唱的方法來演唱古詩,加深對古詩內容的了解。
遠目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提示:
沿著不平的石路登上帶有寒意的山間,白云飄出的地方有人家。因為深深喜愛傍晚楓林的`美景而停車欣賞,經(jīng)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注釋]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
3. 徑:小路。
4. 坐:因為、由于。
5. 于:比。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坝腥思摇比謺谷寺(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坝腥思摇比诌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山行》教案 11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三個生字“徑”“楓”“霜”,能說出詩句中“坐”、“于”的意思。
3、體會詩中所描寫的秋色以及詩人對秋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重點、難點:體會詩中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了解秋天。
1、用換部首的方法學習生字。
經(jīng)( )楓( )雪( )
徑( )瘋( )霜( )
指導學生觀察上面一行與下面一行字有什么異同,然后再教學書寫方法,最后指導學生讀音上的區(qū)別。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板書:秋天)
3、對啊!“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边@“橙黃橘綠時” 指的就是絢爛的秋天。
4、你覺得秋天什么最美?(學生討論,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可以描述,可是吟詩,也可以歌唱)
二、設計情境,導入古詩。
1在這絢麗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節(jié),我們不妨跟著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ò鍟n題:山行)
2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
3初步說說,讀了這首詩,你發(fā)現(xiàn)秋天的山上怎么樣?或問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讀古詩、感悟秋天。
。ㄒ唬┻h上寒山石徑斜
師:深秋時節(jié),當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時你看到滿山枯黃的樹枝雜草,你會有一種什么感覺?
生:一種荒涼的感覺。
生:看到樹木枯黃了,光禿禿的山,讓人感覺冷嗖嗖的。
。◣煟核越星锾斓纳浇泻。)
順著學生回答引出詩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
讀好詩句。
。ǘ┌自粕幱腥思
1、這彎彎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們順著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圖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聳入云了。
生:我還看到在山頂上隱隱約約還有幾戶人家居住在那兒。
2、看圖體會: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樣子的?
生:虛無縹緲,就像是人間仙境。
3、那幾戶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處,你們想不想到他們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正當我們意猶未盡地趕去做客的時候,我們乘坐的馬車卻突然停了下來?是什么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詩人?(學生隨意說說)
2、那我們也下車跟著詩人去看看吧。聽!詩人正在吟誦這兩句詩呢!誰來讀一讀。(指名讀一讀)
3、讀了這句詩,教師點撥:在這里“坐“是”因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問學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朗讀,獨立思考)
(1)詩人是因為喜愛什么才停下了車?(楓林)
(2)秋天的楓葉是什么顏色的?我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不是一片楓葉,也不是一棵楓樹,而是一大片的楓樹林,紅得像火一樣的楓樹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絢麗,更加紅艷。告訴我,看到這么美的楓樹林你們喜歡嗎?
(3)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會想到春天那滿山遍野的紅杜鵑來,與它相比,實在是遜色不少,難怪詩人會吟起這句詩——(學生齊讀霜葉紅于二月花)
(4)師: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來把它留。
生:我要用數(shù)碼相機把它拍下來,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寫一篇最優(yōu)美的作文來描寫它。
生:我想用畫筆把它畫下來。
四、吟誦古詩、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誦古詩,并談談:讀了這首詩你想說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讓我們領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板書唐 杜牧)你還知道他哪些詩?(清明)
3、古詩的魅力可真大呀,讓我們一起來吟誦這首杜牧的《山行》。(學生一起吟誦)
《山行》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賞析詩畫藝術,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巧妙構思構圖,畫面體現(xiàn)古詩意境。
2.激發(fā)學生參與背誦古詩、了解古詩,更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欣賞和想象繪畫能力,體現(xiàn)詩情畫意,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情感,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過古詩配畫,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畫面的巧妙構思及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現(xiàn)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 范畫 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2.你喜歡秋天嗎?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欣賞秋天的美景(課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jié),你們想不想畫一畫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詩,并來畫一畫詩中的內容。板書:《山行》。
二、感知古詩大意,吟誦古詩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 (課件)范讀
3.(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要讀出古詩的美感和韻味來。
。2)小組討論并了解這首古詩的大體意思。
學生感知古詩大意(自主學習,小組之間討論交流)
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那經(jīng)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3.檢查古詩誦讀情況。
誰來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生評價。
4.自編動作吟誦古詩(男女分組讀,紅黃藍綠隊賽讀)
三、欣賞激趣,構畫古詩
出示范畫,欣賞
1.畫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
2.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3.誰來說一說古詩配畫的要求?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
師:首先要畫上一座山,不過這是什么季節(jié)時的山呢?你從哪看出來?(寒,有楓林)
師:是啊,這是深秋時節(jié)的山,給人一種涼意,所以詩中稱它為“寒山”。
師:接著畫上什么?(小路)這小路是用這么鋪成的呢?(小石子)哦,原來是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課文中用了哪個詞?(石徑)但是這是一條怎樣的石徑呢?是筆直的嗎?從哪看出來?(斜)
師:詩中還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這人家該畫到近處還是遠處,為什么?
師:這云又是怎樣的云呢?( )的云
師: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繚繞的地方有幾戶人家,除了這些,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
師:在這寒山上行走,最奪目的要數(shù)什么?(楓林)為什么?
師:老師該用上什么顏色呢?為什么?是啊,“紅于”在這里表示比……更紅,這霜葉比二月里的花還要紅,多美。∧隳苡靡粋詞兒來形容這山上的楓林嗎?
師:這么美的畫面,我們想不想立刻把它畫下來。
四、作業(yè)超市
關于秋天的古詩:《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學生欣賞其它《古詩配畫》作品,感受詩情畫意。
2.學生自主選擇古詩,為古詩配畫。
3.學生為古詩配畫,教師巡視指導。
4.分紅、黃、藍、綠四個隊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畫得好,而且更有創(chuàng)意。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展示作業(yè),師生評價。
2.教師小結
3.請同學們辦一期關于秋天的手抄報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山行》與《贈劉景文》相比而言,簡單易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理解詩意,但是個別字義還需老師點撥,例如:“坐”,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詩中是“因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紅于”是“比……紅”;“徑”是指小路;“斜”是指彎彎曲曲的意思。抓住這些關鍵詞,古詩的詩意也就不難理解了,再抓住詩中的幾處景物: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學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詩的主題,感受到作者對著深秋的贊美與喜愛,再配合多媒體教學,詩情畫意,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感輕松,課后拓展兩首詩,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夕》,與《山行》形成對比,《秋夕》描寫的是一幅孤單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詩選自《圣言善語》節(jié)選:……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山行》中霜葉和二月花相對比的寫作特點。語文教學既抓住課本教學,又拓展課外閱讀與積累,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山行》教案 13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理解詩句中“遠上”、“斜”、“生處”、“坐”、“愛”、“于”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并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設計理念】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然后說一說“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加深對“秋”的認識并引入《山行》的學習。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詩意。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最后課外拓展,引導學生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yōu)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設計思路】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欣賞秋景圖片后說說你眼中的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
(意圖: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么季節(jié)的詩,并且讓學生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jié)。讓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2、釋題:在山上行走。
3、簡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二、嘗試學習、讀詩明意。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2、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3、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二)“扶”學第一句。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遠上”:用“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法!靶薄保河谩昂喒P畫演示”法!昂健保河脤W生“介紹”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說話順序。
3、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因此在總結學習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半扶半放”學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啟發(fā)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并結合講解“生處”的寫法。(設計意圖:這個詞最容易寫錯。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與“深”區(qū)分。)
2、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四)“放手”自學三、四句。(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這樣就是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
(五)以畫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著雙手,在欣賞著山中的哪些景色?我們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沒有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標記。
(2)結合我們剛剛看到的景色,選一選“徑”“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結合插圖,你能試著說說全詩的意思嗎?(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可感的圖片、影像比較感興趣。古詩的插圖恰恰將詩中所描繪的景色直觀地呈現(xiàn)與學生眼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借助色彩明麗的圖畫,整體把握了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又利用圖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義的選擇,還憑借插圖基本上疏通了詩句意思,從整體上感受全詩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讓學生通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引導想象: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指導讀好后兩行。(設計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誦讀詩句,體驗美感。
設計意圖:古詩的教學除了理解詩句的意思之外,還應知道學生通過誦讀進入詩中意境從而領悟詩人的感情。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了解了整首詩的意思,你知道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嗎?那用心讀讀好嗎?(設計意圖: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2、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讓學生再來讀讀看,獲取體驗。
3、學生匯報,歸納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
(2) 劃分節(jié)奏、讀出節(jié)奏感。
4、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設計意圖: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
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1、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這兩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詞(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鶴排云去,便引詩情到碧宵。
臨平泊舟(元 黃庚)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色涼。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2、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yōu)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設計意圖: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趁著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板書設計】
3、《古詩兩首》
山 行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停車喜愛,楓林晚景
遠近相融,熱愛自然
【教學總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币驗楣旁娬Z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讀一讀,說一說,整體感知詩意: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讓學生爭當小老師給大家正音,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切忌逐行分析詩意。此時可適時地張貼文中插圖,并問“圖中畫的是什么!睂W生們爭先恐后地暢所欲言。其實詩意就蘊含在這一聲聲的話語中。
3、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優(yōu)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其韻律節(jié)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xiàn)意境,體驗情趣。但對于剛學習古詩的小學生并不懂這些。因而在教學中可借助錄音范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以學生自己的看法來朗讀,富有具性地朗讀,比如:你喜歡這首詩的哪一行呢?把它讀給大家聽聽,也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好嗎?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十分活躍。
4、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备挥袀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拔覀円粔K跟詩人的心情把這首古詩讀一讀,好嗎?”教師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旨在再現(xiàn)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還可加以音樂渲染,讓學生戴著頭飾,自由想象表演,一邊演一邊吟詠古詩,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山行》教案 14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jié),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jié)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一、粗讀。
滿黑板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了如夢如詩的境界?粗@樣的景致,學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二、明義。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于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后,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云生處”(體會與“白云深處”的不同之處!鞍自粕帯备袆痈校。⿴椭鷮W生理解。
三、升華。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簾?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吟誦。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凄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shù)攸c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山行》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會寫“于、楓”這兩個字。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二、教學重點
1、學習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會寫“于、楓”這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四、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jié)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3、介紹詩的作者:杜牧,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古詩,畫出生字。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于、徑、斜、楓……
3、說說記字方法:于:同“干”比較。楓:用舊字“風”帶出“楓”。
4、描紅、臨寫。
5、再讀古詩。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1) 自學:借助注解或工具書弄懂詩意。
(2) 小組交流。
、 集體匯報交流。
3、品析詩句,深入體會感情。
(1) 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jù)詩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 看圖想象: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不禁停車觀看,發(fā)出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你會想到什么?
(3)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1、指導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齊讀。
2、指導背誦。
3、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師生齊背。
(四)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杜牧《山行》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坝腥思摇比謺谷寺(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坝腥思摇比诌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山行》教案 1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fā)現(xiàn)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ㄗ约赫f、同桌說、指名說)
5、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
6、介紹古詩
。ǹ捎眯в、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yè)
略
《山行》教案 17
一、教案概述:
《杜牧的山行教案》是針對杜牧的詩作《山行》所設計的教學案例,旨在通過對這首詩的深入解讀和探討,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和感受山行的意義和價值,并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本教案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等四個部分。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將:
(1) 理解杜牧的《山行》的基本內容;
(2) 了解杜牧的生平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其創(chuàng)作動機;
(3) 理解詩歌中“我行”、“我自橫刀向天笑”的含義;
(4) 體會杜牧通過山行表達的情感、思考的主題和人生的意義。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杜牧的《山行》,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
三、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含義和主題;
2. 難點:理解抒發(fā)情感和思考問題的方式。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環(huán)節(jié):
(1) 老師播放《山行》的音頻,讓學生通過聽詩歌的方式先感受一下這首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
(2) 引導學生回憶和交流對山的認識和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學習與探究環(huán)節(jié):
(1) 向學生介紹杜牧的生平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杜牧創(chuàng)作《山行》的動機和背景。
(2) 分析詩歌內容:
- 第一節(jié):引起共鳴的描寫——“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解釋詩句中的意象和意義。
- 第二節(jié):對人生的思考——“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探討杜牧通過對大自然景物的描述來思考人生的方式。
- 第三節(jié):抒發(fā)壯志豪情——“山行”、“我行”、“我自橫刀向天笑”。分析和理解詩歌中的.“我行”的含義和精神內涵。
- 第四節(jié):追問人生的意義——“不知何處是家鄉(xiāng),無花無酒過清明”。深入探討詩歌中對人生意義的追問。
3. 拓展與延伸環(huán)節(jié):
(1) 讓學生自主閱讀杜牧的其他詩歌作品,對比《山行》與其他詩作的主題和風格的異同。
(2) 發(fā)放相關杜牧詩選閱讀,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閱讀和思考。
4. 總結與展示環(huán)節(jié):
(1) 學生按照小組進行發(fā)言,分享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老師總結本課的教學內容,并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和評價。
五、教學反思:
本堂課通過對杜牧的《山行》的學習,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深入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和意義,并輔以補充閱讀進行進一步的拓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提升了對詩歌的理解和欣賞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大自然、人生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思考能力?傮w而言,本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授課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導致部分內容被趕過,需要進一步完善教案。
【《山行》教案】相關文章:
《山行》教案02-12
《山行》教案04-25
《山行》教案04-25
古詩山行教案03-13
山行古詩教案01-13
山行優(yōu)秀教案01-31
《山行》教案15篇02-12
《商山早行》教案09-22
《商山早行》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