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25 09:07:2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科學教案6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 設計思路: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學生是科學探究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課堂教學要“重學生發(fā)展”,輕“知識傳授”;重學生“研”,輕教師“教”;重“探究過程”,輕“探究結(jié)果”。擺脫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著重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作為探究的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力圖貫徹新課程的教學思路,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把知識的獲取過程看作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重視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結(jié)合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guī)律,把知識教學伴隨在培養(yǎng)能力、情感、態(tài)度的過程中,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二、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認識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古代造紙技術和現(xiàn)代造紙工藝一般流程。知道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2、 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制漿——灌漿——濾水——壓干成紙”的簡單手工造紙過程。讓學生體驗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

  3、 情感目標:

  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fā)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

  三、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簡單的“造紙”過程,進一步理解紙是由各種纖維經(jīng)過加工而成的。

  四、教學難點: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經(jīng)歷造一張紙的完整過程,并探究解決有關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五、教學準備:

  1、 紙巾、玻璃杯、清水、攪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組一份。

  2、 古代和現(xiàn)代造紙工藝的影像、圖片或文字資料。

  3、 民豐造紙工廠的造紙工藝流程的錄像。

  六、教學活動過程

  教學步驟

 。ㄒ唬┱勗捯

 。ǘ⿲嶒炋骄

 。ㄈ┙涣鞒晒

 。ㄋ模┩卣寡由

  教師活動設計

  師: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許多紙的'性質(zhì)。你們還記得嗎?

  師:那么誰能告訴大家,造紙術是哪個國家最早發(fā)明的,又是怎樣造出來的?

  師:(出示課件)我們一起來觀看古代造紙的過程。

  師:(課件演示)

  師:看了這些圖片與資料,老師有一個強烈的愿望,你們猜猜看是什么?你們又有什么想法?

  師:對,造紙,今天我們也來造一張紙。

  師: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組成員討論一下,我們小組打算采用怎樣的方法,選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樣的方法來造紙?

  師:請各小組發(fā)表自己的設計方案。

  師:請大家選擇合適的方案進行分組實驗。

  師:一邊巡視指導,一邊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實驗中。

  師:剛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來了。現(xiàn)在誰能告訴大家,紙是怎樣一步一步造出來的?

  師: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共同歸納造紙工藝的一般過程。

  師:(板書)造紙的過程:

 。1) 調(diào)制紙漿。

  (2) 濾水壓平成“紙”。

 。3) 從棉布上把“紙”揭下來。

  師:召開造紙工藝成果發(fā)布會。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

  師:誰還愿意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比較一下,我們造的紙的厚薄一樣嗎?紙面平整嗎?怎樣才能造一張厚薄均勻的紙?

  師:我們現(xiàn)代的造紙工廠,是不是也像我們這樣造紙的嗎?

  師:(出示錄像片)觀看嘉興民豐造紙廠的造紙工藝流程,教師略加解釋、補充、說明。

  師:本節(jié)課你的最大收獲有哪些?還有什么疑問?還有什么想法?

  師:(總結(jié))。

  小小一張紙,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學知識,請大家在課外搜集一些紙品材料,準備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探究有關紙的相關問題。

  學生活動設計

  生:紙由各種纖維組成的。不同的紙在顏色、光潔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生:學生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述古代造紙的工藝流程。

  生:觀看課件。

  生:造紙,自己親手造一張紙。

  生:各小組成員,紛紛商量自己的活動方案。

  生:各小組發(fā)表自己的實驗研究方案。其他小組的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方案。

  生:學生實驗操作開始。

  生: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情況。

  生:各小組紛紛推出自己的作品。

  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組給予補充、完善。

  生:學生根據(jù)查閱的有關資料,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生:觀看有關錄像。

  生: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獲與困惑。

  生:整理器材,離開教室。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聲音的傳播》是科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nèi)容,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大小、高低以及產(chǎn)生的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教材呈現(xiàn)的兩個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方式。

  二、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四年級學生,他們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對科學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學生考慮問題不深入,邏輯性思維不強,實驗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課當中我將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讓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進一步提升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知道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

  重點:理解聲音是需要通過物質(zhì)進行傳播的。

  難點:知道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

  五、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xiàn)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講授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課堂討論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識。

  六、教學用具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目標,我將在每個小組準備土電話、1米唱的鋁箔條、木質(zhì)米尺、棉線、尼龍繩以及實驗記錄表進行實驗活動。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展示一張有聲賀卡,悄悄將他打開,并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當位于教室各個位置的學生都說出聽到了美妙的音樂聲時,我將追問:為什么大家都聽到了聲音?賀卡傳出的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課: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新課《聲音的傳播》,來解決這些問題。

  意圖:以有聲賀卡導入能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著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

  (二)新課教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分為如下兩個活動進行。

  活動一:振動物體與聲波。

  我將結(jié)合本單元第二課所接觸過的實驗:用振動的音叉接觸水面引起水面波動,指導學生動手實驗,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動的,以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震動的物體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在這基礎上我會讓學生玩一玩“土電話”小游戲,并通過思考“聲音是怎么從電話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進一步感知聲音的傳播方式。游戲結(jié)束后我將引導學生總結(jié):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意圖:通過動手實驗,小游戲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面活動探究做好鋪墊。

  活動二: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我將用PPT展示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并引導學生猜測聲音在這些物體中的傳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種材料傳播效果最好,并將想法記錄下來。在此之后,我會讓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實驗前我將組織學生談論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再強調(diào)三點:(1)每次敲擊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樣;(2)將物體的一端緊連著音叉,另一名同學在另一端傾聽;(3)時刻保持教室安靜,認真傾聽各種材料物體的聲音傳播并記錄。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將實驗結(jié)果填入實驗記錄表。

  通過兩個活動,我會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能力不同。最后讓學生結(jié)合結(jié)論解釋導入中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活動過程中領悟?qū)嶒炘诳茖W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從以下兩點進行:

  1.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已經(jīng)知道聲音能在空氣、固體中傳播,誰能說說聲音還能在什么物體中傳播?我將適時出示一個有關釣魚的flash動畫,讓學生通過回憶釣魚要在岸上保持安靜,否則魚兒會嚇跑,啟示學生說出,聲音還能在液體中傳播。

  2.出示一張宇航員們在月球上利用無線電設備通話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空氣是聲音傳播的重要物質(zhì)。

  3.自由發(fā)言階段。讓學生舉例聲音傳播的實例,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理。

  意圖:這樣設計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體會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四)小結(jié)作業(yè)

  在小結(jié)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結(jié)合我的板書以及簡單的問答形式對本課進行回顧。

  在作業(yè)布置方面,我會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鐵棒的聲音傳播能力,并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伊始進行分享。

  這樣運用開放性且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業(yè),可以較好的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知識的學習延伸到第二課堂。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蛋寶寶有的為什么會跑得快有的卻跑不快。

  2、比較快慢,學習用數(shù)字記錄快慢。

  3、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生蛋、熟蛋兩個,課前裝飾成蛋寶寶,兩個大盆標上生熟標志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兩個碗、記錄紙、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生蛋滾不快,熟蛋滾得快。

  難點:引導幼兒學會邊操作邊記錄。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兩個生熟不同的蛋寶寶跟幼兒打招呼,并說明來意。

  師扮蛋寶寶說:我是生蛋寶寶,(我是熟蛋寶寶)我們今天來就是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們把我們的同伴給分出來回到自己的家。

  師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雞蛋一盆

  二、幼兒交流探討區(qū)分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看怎么把他們區(qū)分開

 。ㄓ變嚎梢杂貌煌姆椒▉韰^(qū)分雞蛋的生熟,比如搖晃著放耳邊聽聽看,看看表面蛋殼有什么不一樣,再還可以轉(zhuǎn)轉(zhuǎn)看)

  三、幼兒嘗試區(qū)分生熟蛋

  幼兒分組把生熟雞蛋區(qū)分并做記錄

  師:剛才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區(qū)分出了生蛋和熟蛋并作了記錄,現(xiàn)在老師來看看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是不是都找對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寶寶比賽跑步

  出示小跑道,請一幼兒拿來兩個標著不同記錄的雞蛋同時輕輕推動一下雞蛋,看看滾動情況如何,如果一樣快說明兩個是同樣的一家人,否則就不是一家人,并請幼兒用數(shù)字作記錄。再請幼兒拿兩個雞蛋進行比賽,以此類推進行分類。分出有不一樣的快慢速度后做上標記放兩個籃里。

  師檢驗生熟:

  敲開一個跑得慢的`雞蛋在碗里幼兒看,再敲開一個跑得快的雞蛋幼兒看,得出結(jié)論是:生雞蛋跑得慢,熟雞蛋跑得快。

  五、幼兒操作游戲比賽

  幼兒各拿兩個雞蛋在桌上輕輕滾動的速度來區(qū)分,重新檢驗剛才區(qū)分的雞蛋生熟是否正確。

  游戲結(jié)束師總結(jié):

  本次活動幼兒都很能干,知道了區(qū)分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生蛋熟蛋寶寶也特別表揚我們小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忙。

  課后延伸:

  此次活動后留一些蛋寶寶在區(qū)域角,讓幼兒在區(qū)域角再玩一玩蛋寶寶跑步比賽,并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游戲結(jié)果。

科學教案 篇4

  病 毒

  教學內(nèi)容:青島版P2~P4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jié)果。

  二、科學知識: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病毒的資料

  學生準備:

  了解有關病毒的有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ㄒ唬⑻岢鰡栴}

  1、教師提問:關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ǘ、猜想假設

  1、流感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師講解.

 。ㄋ模⒄故窘涣

  2.狂犬病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zhì)炎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4.麻疹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ㄎ澹┱故窘涣

  5. 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

 。⑼卣寡由欤ňW(wǎng)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于病毒,你還知道些什么?請回去以后在網(wǎng)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

  3、課后作業(yè):

 。1)回去查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小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科學教案 篇5

  科學知識:

  通過親自觀察認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氣溫。

  2.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nèi)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溫度”表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nèi)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溫度”表中。

  教學難點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

  教學準備:

  1.畫有天氣符號的圖片一張

  2.學生畫天氣符號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氣日歷一張

  4.氣溫柱形圖表一張

  5.溫度計每組一支

  6.科學記錄本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一些天氣符號

  1.分類介紹每一種天氣符號的含義。

  2.使用天氣符號記錄云量、云的種類(次項可以選學)、降水量、風速和風向、溫度等天氣現(xiàn)象。

  3.每個學生在小紙卡上畫幾個天氣符號,制成天氣記錄卡。并提示學生在今后一個月的時間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在“天氣日記”上記錄每天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

  4.可以小組分工,每人畫一類天氣符號的小紙卡,小組內(nèi)不畫重復的。注意提示學生在卡片的上方寫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氣日歷可以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天氣日歷,但全班共同完成一個天氣日歷的記錄可能會比較現(xiàn)實。

  6.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天氣。因為,從這一次開始,學生將持續(xù)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并在觀察的過程中對天氣情況進行判斷。此時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還不強,教師應重點對在什么地方測量溫度最合適?如何判斷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陰天等方法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導。

  7.回到教室后,教師可將“天氣日歷”貼在黑板上。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云量?各小組舉起前面畫好的相應的小卡片。請一名同學把小記錄卡粘在“天氣日歷”今天的日期欄內(nèi)。

  8.依次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慕涤炅俊L向、風級?

  9.出示“溫度記錄表”,指導學生用填充圖(描豎條)的方法記錄今天的氣溫。

  10.討論怎樣安排每天的記錄任務?明確分配任務的方案,確定每天在什么時間來觀察天氣。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在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連接網(wǎng)絡、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jié)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表示!<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shù)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qū)捇蚝穸却蠹s是1毫米?(預設: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jié)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shù)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shù)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P1~2。

  板書設計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yè):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diào)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qū)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