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反思
從改革開放至今,作文教學歷經三十余年,教學流派紛呈,實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總結了很好的寫作教學經驗,比如關注生活、讀寫結合、注重積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寫作,多寫多練等等。但毋庸諱言,作文教學現(xiàn)狀也實在令人堪憂,許多學生仍怕寫作文、甚至討厭作文,所寫文章思想貧庸甚至低俗、情感虛假、文字不通、表達無個性、無創(chuàng)意。許多有識之士認為作文教學每況愈下,并非危言聳聽。許多老師怕教作文,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放棄教語文。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作文教學到底怎么了,為什么屢遭詬病,原因何在?筆者就近三十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就這一問題談點粗淺的認識,以求方家指正。
首先,我們的中小學作文教學還沒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被廣大教師接受的理論體系。雖然流派眾多,但有的缺乏理論根據,有的邏輯性不強不成體系,難以形成較大的影響。
諸如什么是作文?學生為什么要教作文?什么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學生怎樣才能學好作文?教師怎樣教好作文?作文課又是一門什么性質的課程?寫作的本質和寫作教學的原理是什么?怎樣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科學化?諸如此類等等,基本的問題不搞清楚憑什么教學?又憑什么能提高作文的質量?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是有作文而無作文教學,因為作文只是閱讀的附庸只是單元練習中的一個作業(yè)。沒有獨立的教材,教學時大家只好各現(xiàn)神通。拿作文的練習來說,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學屬應用型學科,實踐性很強,多練是必須的,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形成必須要經過多次反復練習,可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寫了幾百次作文,又有多少能寫出好文章來呢?對教師而言,練什么?怎么練?練多少?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出來。同此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十分嚴重。盲目性表現(xiàn)在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明確,從現(xiàn)象上來看,人教版根據閱讀教學內容和綜合性實踐活動安排相應的作文訓練,似乎是一種有目的寫作訓練,然而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寫作訓練?這種訓練要達到什么目的?沒有多少人能答上來。隨意性是指作文訓練無計劃、無序列安排,是零敲碎打的。長期以來,寫作依附于閱讀,無獨立的教材,更加重了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學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屬于人文學科的語文課程,難于列出類似于物理、數學那樣客觀的學科要素、不可或缺的概念以及公認的定理。即使有人能列出一些概念、原理,學生記住了這些概念,卻未必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所涉及的學習內容中,有一作文最為極端。作文與人的靈感、才華、個性、創(chuàng)造性關系最為密切,因而也是最不可捉摸的。迄今為止,在人類整個知識框架中,有關作文教學工人的概念、原理,幾乎還是眾說紛紜。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難像教數學、物理那樣,通過公式、原理等知識的記憶、例題的講析,通過規(guī)范嚴謹的技能訓練得到成正比、可以檢測的提高。正因為如此,不少人士普遍認為,作文幾乎無規(guī)律可言,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
第二,“閱讀決定論”的失誤:古典經驗主義的作文教學思想的殘留。葉圣陶先生的“閱讀決定論”的作文教學觀念是當代作文教學觀的重大失誤。這種作文教學思想認為“讀好就能寫好”。中國有很悠久的語文教學傳統(tǒng)。兩千多年來,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活動,為這種觀點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實例。從民謠俗語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到專家學者的論斷“文無定法”;從杜甫的治學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到魯迅的憤世之言“從不信文章作法”,在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就全部標著“怎么寫”,那還需要作文課嗎?所以,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學生長期、大量閱讀文章,從優(yōu)秀范文中感悟其妙處,慢慢積累起判斷分析文章優(yōu)劣的標準:在通過大量而零碎的作文習作,來積累寫作經驗。這種以模仿和習得為主的學習方式,在古代確有道理,一些大作家的成長經驗也驗證了這一思想,但卻是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代價的。在社會生活內容日益多樣、信息總量急劇增加的今天,學生用于語文學習的時間被大大壓縮,非語文課的教學和作業(yè)時間占去了學生主要的學習精力和時間,這種靠單純的閱讀積淀進行作文習得根本就不可能,況且閱讀有閱讀的任務,不全是為寫作服務。時代需要的作文教學是在掌握寫作心理、思維的原理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的作文教學設計,而閱讀只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一種因素罷了。
第三,“文話同一“論的失誤:寫作意識和寫作思維特征的淡化。長期以來,葉圣陶先生的“文話同一”論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產生了極大影響。這種作文教學觀認為,說好就能寫好,但現(xiàn)實中我們常?吹娇诓藕芎玫娜藢懫鹞恼聛韰s并不一定漂亮,兩者并不是一回事。說話是一種線性化時間化的思維,一種敘述式的思維。而寫作是一種空間性的思維,一種結構化的思維,一種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思維。這種寫作意識和寫作思維特征的淡化,導致寫作過程的虛化,到目前為止,我國整個語文教育學界對學生作文的核心知識、作文的基本技能仍然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國內絕大部分教材中關于作文的部分,大都語焉不詳。有的干脆對作文避而不談:有的只出幾道題目,不談作文教學:;有的只列出寫作要素和技能目標,沒有具體的訓練過程,教師不得不對教材所列出的訓練點進行二次開發(fā)。這些教材把作文教學過程設計的重任交給了任課教師,大家只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造成了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而如何教學生作文,自然也就成了語文教師的難題。
第四,傳統(tǒng)作文教學以“文”為寫作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寫出“好”文章(好的標準整齊劃一,對全班學生一個要求;有的用文學作品的標準衡量學生寫作,拔高了要求)為作文教學的歸宿,于是為了寫出“好”文章來,教師在教學中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文章品味”,教學內容是文章學(包括文體學)知識,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構成,以傳授文體知識、分析例文、模仿范文和糾正學生習作中的的主要問題為主要手段,可是學生作文缺乏個性、缺少激情、抄襲成風、甚至害怕作文、厭惡作文。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花了那么多時間指導修改,學生為什么還寫不出理想的文章,我們的教學科學嗎?問題究竟出現(xiàn)在哪里?我們的精力究竟應該花在什么地方?中國古代的學生作文大都做成沒有思想,只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現(xiàn)今學生的作文,也只不過是新變種的八股文而已,有詩為證:開頭提出小問題,一線一定要到底,還要邊敘邊議,結尾點出大道理。
“文體中心論”的作文教學思想滋長了以模仿為主的作文學習之風,導致了學生動力的缺乏,久而久之,產生厭倦情緒,喪失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寫作能力沒有真正形成,寫作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也就無從談起。當然一味否定文體寫作訓練也有失偏頗,進行適量的文體寫作訓練仍然十分必要,但不能把這種訓練作為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教者應搞清寫作的基本原理,重視寫作者的主體作用,做到“眼中有人”,建立能長久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和表達欲望的教學機制。目前這種“以人為主”新的教學機制正處于探索之中,主要內容是充分發(fā)揮寫作者的主體性作用,讓寫作者保持長久的寫作動力,構建寫作思維模型。
第五,應研究外圍因素對寫作的影響:生活、閱讀、思維、聽說與寫作的關系,尤其是生活、閱讀、思維與寫作的關系最為密切,提高了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解決好了讀與寫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愛好閱讀樂寫好寫的好習慣,作文教學也就成功了大半。
第六,我們對作文教學的目的、性質、寫作的本質、學生、教法搞清楚了,再研究一下我們自己,要求學生會寫,我們是不是會寫?一個自己都不喜歡寫作、不會寫作的教師,能體會寫作的甘苦嗎?能順利指導學生的寫作嗎?學生作文要寫得好,除了自己的天賦與努力外,老師在其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獲得美國1980年國家優(yōu)秀教師稱號的密蘇里州中學教師貝弗莉·拜姆斯說得好:“教師會寫作,學生就會學得更好;教師如果不是僅僅作為學生作文的裁判員去工作,而是作為一個編輯去工作,那麼他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總之,語文教師應多研究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反思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努力探索作文教學的科學化。
【當代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反思】相關文章:
當代大學生誠信現(xiàn)狀及其對策04-30
當代大學生就業(yè)現(xiàn)狀及思考學習資料05-01
對文化哲學當代凸現(xiàn)的反思04-27
對當代大眾審美文化的反思04-27
《當代中國之歌》-教學教案04-25
當代發(fā)展觀演變的哲學反思04-30
對當代民族主體性與本土性的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