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教學案例及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教學反思案例
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學生朗讀完全文整體感知后,老師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描述畫面后并讀給同學們聽。
有一個學生首先站了起來說:“我喜歡春天放風箏這幅圖畫。”老師示意他讀,讀完之后老師接著提問:“這一段中有一句諺語,你知道嗎?”學生答:“我知道,‘一年之計在于春’。”
教師接著補充:“同學們,這就是諺語,諺語是指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你還知道有哪些諺語嗎?”學生思考片刻,一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發(fā)言。
教師見學生激情如此之高,興奮地說道:“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很喜歡歇后語,是不是?讓我們打開網(wǎng)絡看一看網(wǎng)上有多少歇后語。”學生歡呼:“好!”教師看了一下手表,還有十多分鐘,可以盡興發(fā)揮,教師很快打開電腦,輸入網(wǎng)址查找。學生看著大屏幕上的歇后語,一邊看一邊讀,讀得津津有味,笑得前仰后合。臨近下課,老師連忙讓學生把這一節(jié)課所學到的諺語和歇后語抄寫在摘抄筆記本上。下課鈴聲響了……
思考:
機智包含著敏感性,是一種全身心的、審美的感知能力;語文課堂的教學機智則應是基于言語實踐的即興投入的審美感知。上述案例可以啟發(fā)我們思考:
一、生成必須牢牢把握“語文”的韁繩
“生成”也許是一種不曾預約的精彩,但更是一種富有靈性的召喚,一種價值引導下的自主構建。應在充分預約中尋求平衡,醞釀突破。在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把握“語文”的韁繩,瞄準教學目標,善于轉(zhuǎn)化一些教學意外的“事故”。在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適時作出反應和調(diào)整。如上述案例中當學生說喜歡春天放風箏這幅圖畫后,老師示意他讀,讀完之后老師接著提問:“這一段中有一句諺語,你知道嗎?”學生答:“我知道,‘一年之計在于春’!贝藭r不能背離教學目標,隨意拓展到諺語的搜集,仍然讓學生回歸文本,結合具體語境體悟語句的含義及作用。
教者可以這樣引導:
1.作者引用這句諺語的用意是什么?讓學生討論領悟引用這句諺語的目的在于啟發(fā)人們: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的事情及早安排。
2.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人們珍惜春光作好一年的打算?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品味,如“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一句中加點字詞的咀嚼;“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句中使用疊詞的妙處的探究。
二、生成莫讓學生與文本漸行漸遠
閱讀教學同時又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在語言的叢林中漫步,或駐足欣賞,或仔細玩味,學生才能談得上對文本有個性化的理解和獨特的感悟。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說:“書面語的閱讀只有還文字以聲音,才能在傾聽中找回生命的氣息,找到心靈的感覺。”個性飛揚而不隨心所欲,思維馳騁而不胡思亂想,這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的語文閱讀教學。
我在上《春》這個片段時,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思路:
師:你喜歡哪一幅圖畫?
生:我喜歡春風圖。(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能說說自己喜歡這幅圖的理由嗎?
生:我覺得作者寫出了春風的柔和,用了比喻句“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非常貼切。
師:還有其他同學喜歡“春風圖”嗎?結合具體語句說說理由。
生:作者調(diào)動多種感覺來寫春風。
師:你能具體說說嗎?
生:“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這是嗅覺;鳥兒“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這是聽覺。
生(補充):“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是觸覺描寫,寫出了春風的和煦溫暖。
師:下面讓我們伴著音樂,輕聲朗讀“春風圖”,感受朱自清先生筆下春的風采。
。▽W生伴著輕音樂《安妮的仙境》,有滋有味地誦讀)
這樣處理,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心靈的自由,又水到渠成地達成目標;既大膽創(chuàng)造,放飛個性,又務求實效,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既有教師的寬容和學生的自主,又有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律。這樣就能達成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實現(xiàn)課堂教學無序和有序的統(tǒng)一。
【《春》教學反思案例】相關文章:
《春》教學案例及反思04-27
[教學反思]《春》教學反思04-30
春教學反思04-03
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04-29
山雨教學案例反思04-26
《太陽》教學案例及反思04-30
《泉水》的教學案例反思05-02
最新《春》教學反思04-27
《春》音樂教學反思05-02
《春望》教學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