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
角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可是讓學生說明白什么是角,就不夠容易。所以教學中我的設計主要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重要理念。
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角。聯系實際,讓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有關角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圍繞這個目標開展了讓學生收集有關角的信息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生在觀察教材主題圖,找出呈現在各種圖形中的角,然后放飛學生的思維,在班上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角,通過三次找角的過程,學生對角的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同時深深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
二、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基本特征,重視實際操作,讓學生經歷角的涵義的形成過程。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實際了數一數、找一找、摸一摸、認一認、擺一擺等時間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建立角的表象。通過“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小兒歌,既讓學生對角的特征有深刻的認識,同時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角有了清晰的認識。
三、引導學生在親自活動中,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敖堑拇笮『褪裁从嘘P”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只和角的兩邊開叉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雖然孩子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準確,但是其中的意思學生已經知道了。
四、本節(jié)課中的不足。數學課堂的節(jié)奏比較快,學生的思維也是比較敏捷的,在備課時我覺得,對學生已經出現的問題已經預設的比較全面,可是當學生回答的問題后,我還是覺得有些應接不暇,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智慧的發(fā)揮。由此感受,扎實備課不僅要對教學內容詳盡,同時也要對所教的學生有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直角和生活聯系緊密,人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學時從尋找周圍物體表面中形如?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學生初步預習的基礎上,教師預設的交流活動和教學流程是不是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是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較為集中的問題:怎樣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怎樣畫直角?這是本節(jié)課的“驗證點”。
交流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圖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于直角圖形的表象,接著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fā)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通過折直角的活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層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通過活動角一邊的旋轉,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造成認知上的矛盾,使學生明白要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學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這時再讓學生交流判斷直角的方法,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不讓人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說出“重合”這一關鍵的詞語。
學生學會判斷直角后,我設計的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又能體會直角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
第三層次,學畫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斷上用了較多的時間,導致“畫直角”這一活動沒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對學生交流的時間估計不準,預設的活動沒有完成。
2.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沒有通過問題的有效設置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例題中的重點詞句,導致學生交流時發(fā)言不夠踴躍。
3.在總結時沒有完全信任學生,總擔心學生講得不好不完整。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3
本次課例對于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識的把握,突破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課堂實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學設想,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體現了教學與知識的聯系
上課時能從生活實際中讓學生找角,到身邊找角,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教學于生活,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生活化。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動手動腦去解決和探究
本節(jié)課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作用,使他們通過折一折,摸一摸,體驗到角的項點與邊的特點,通過小組內比一比活動角,探究大小三角板各角的大小來為學生搭建了問題研究的舞臺,使他們在實踐操作中自己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本課教學中,我能使學生在會心的笑容中輕松的掌握了課堂要求掌握的知識與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體現了我扎實的課堂教學技能與課堂教學藝術。
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
通過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互質疑等合作探究活動,學生從學習能動性,得到激發(fā),在自己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
總之,本節(jié)課我較為滿意,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同課異構”的確是為后上課的人帶到了許多價值的思索,可以使后上課的老師思索一下如何去突破學生的難點,怎樣才會使學生們更快樂地體驗成功、收獲知識,怎樣教才會使學生不用再教,使他們樂學、愛學,一節(jié)課帶給我們的反思的確很多,做為教師的確應該做到了解學生,了解教材,以人為本,將來我會一直認真探究新課程及有關理念,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4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是對角的知識補充和完善。根據本課特點,我精心設計備課,在網上查閱了大量有關銳角和鈍角的教案及課件,然后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路及方法準備了這節(jié)課。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銳角和鈍角,由于學生沒學過這兩個字,對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難,更不用說把它用在數學中記住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了,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花費了大量時間,通過理解字義、編小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很容易就記住這一概念。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這一節(jié)課比以往都有很大進步,評課時提出其他老師提出的優(yōu)點也比缺點多,這讓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說說這節(jié)課的主要優(yōu)點:
1、課前準備充分,思路清晰,課件實用,能充分幫助學生認識角。
2、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各環(huán)節(jié)緊湊,重難點突出。
3、口齒清晰,講解明了,語言親切,過渡自然。
4、師生雙邊活動較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性,易于學生理解。
6、練習有層次性、趣味性。
當然,我也知道自己經驗不足,存在許多缺點:如時間把握不好,總是前松后緊,導致后面練習不夠充分,這也是我在課堂上常犯的一個毛病,以后應好好注意。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tài)的過程,常常會有意外的場面突現,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及時靈活的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走自主探索的道路,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
心理素質方面的問題也是我教學路上的一大障礙,要服此困難,就得多練多講,并常請老教師聽課評課,這樣我才能有所進步。
通過這節(jié)公開課,讓我深深體會到要上好一節(jié)課,不能閉門造車,要多上網查閱一些教育資源,多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經驗,并不斷向老教師請教,提高自己。相信,我的課會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中豐富起來!我也會成長起來的!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我在教學設計中,利用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因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小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利用展臺出教材的這幅校園學生活動圖,因孩子對圖非常感興趣,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就發(fā)現角,然后讓孩子們把角用筆畫出來,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我還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然后在教室里找角,孩子們找了很多,在他們有趣時,我又引到用紙折角,小組交流,并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并與各部分取名;認識后,又引到小組把自已的做的與大家的比一比,在該子發(fā)現角有大的、小的,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我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知道角分有直角、銳角、鈍角。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會畫角。
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
1、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在課一開始就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給圖形分類,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形象的發(fā)現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教授新課做好了鋪墊。在學習新知這一大塊,又精心的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生活動,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僅貼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2、合理引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帶給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中獲得充分釋放,讓課堂真正煥發(fā)生命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師生共同體驗了學習進程中的苦與樂。
3、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把抽象知識直觀化。
一位數學家以前說過:“數學這一學科是如此的嚴肅,最好不要失去機會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課件在數學課中創(chuàng)設情景,能夠營造出歡快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直觀形象的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畫法,這樣就能更好地完成學習過程。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值得我們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樣把握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有限課時的沖突,有沒有更合理的環(huán)節(jié)設計……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7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媒體優(yōu)勢,由實物直觀過渡到抽象直觀,突破重點。巧用媒體的動畫等特點,從實物過渡到圖形,為后面的畫角打下基礎。引入時計算機對實物圖中角的顯示效果在這里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紙片小的缺點,便于學生觀察和比較,同時再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成就感。
用多媒體展示探究過程,即便于學生觀看,又便于學生比較、歸納出結論。
通過前面對角的感知,逐漸過渡到“畫角”,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到抽象過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認識”的過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利用計算機對“頂點”、“邊”的閃爍,直觀、形象,學生對畫角加深了認識。教師適時給予講解指導,如畫邊時要強調邊要畫直、均勻。
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用動畫故事來演示,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學生們并沒有看懂是什么意思,還喊著一樣大一樣大,我當機又拿出了一個同學們自己做好的角讓他們看著,接著又將這個角的兩邊各剪去一段后問他們現在這個角的大小變了嗎?都說沒有變。我又轉動兩條邊問是變大還是變小。這下都弄清楚了,原來角的大小是和角開口的大小有關系,而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磥斫柚嗝襟w的同時也還得結合動手做一做。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8
《銳角和鈍角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認識了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來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并達到會區(qū)分直角、銳角和鈍角。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課堂:
一、讓學生在動手中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
兒童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開始我就從學生的舊知入手,我在黑板上提前畫好了5個角,讓學生用三角尺來比一比他們是不是直角,并且是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來導入本節(jié)課,讓他們感受不同的角。
二、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也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在游樂園里找角,找到了你就可以到那里去玩了等童稚話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輕松愉快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辨別中了解角,在鞏固中畫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實踐和策略性引導等措施,擴大學生的知識來源,在豐富多彩的環(huán)境中綻放自己的精彩。
在判斷一個角是哪一種角時,如果一個角很明顯看出就直接判斷,如果看不出來時,就需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
三、不足與困惑
1、課堂中,學生的數學語言不夠規(guī)范,教師在教學中雖能及時糾正和引導,但還有待他們去加深理解,反復訓練。
2、在整節(jié)課中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時間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來,比較耽誤時間,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處理不好會適得其反,該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總之,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盡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活力。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第一節(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jié)課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辨認圖形—————再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最后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這個思路分層次編排的,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關于這節(jié)課,我也聽很多老師上過。如何上好這節(jié)課,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課前,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上網搜索了關于這節(jié)課的一些優(yōu)秀教學設計,觀看了一些教學視頻。并參照教學指導用書,把本節(jié)課的教材從頭到尾看了幾遍,翻看了以前關于這節(jié)課的聽課記錄,從中吸取經驗。針對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讓學生觀察例圖,找出物品的形狀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說出角的個數不同。從“角”導入,讓學生聯系生活,看到角這個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牛角,墻角…這也是教參中提醒我們老師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分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為數學概念的角。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些角,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導說出尖尖的,直直的,抽象出圖形。接著,通過摸一摸、畫一畫、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再通過找一找、辨一辨,使學生在比較、判斷中進一步豐富對角的幾本特征的認識和體驗,學會辨別一個圖形是不是角的方法。通過數角,發(fā)現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三、動手操作,鞏固認識。
在做角、比角的活動中,體會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學會直觀和重合法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通過折角的活動,強化學生對角的認識,還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對角的大小的認識和體驗,體會比角的方法。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我覺得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新。如:設計讓學生動手比賽折角,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還設計讓學生自學畫角的方法等。通過這些數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二、創(chuàng)設有趣的數學情境。
數學情境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我也努力在這方面進行設計,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時候,插入學生們感興趣的動畫,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有興趣的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在找角時,設計讓學生觀察、尋找教室的角,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真正學會“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
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難點突破不好,為進行補救,我又自制了教具進行了突破。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1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我從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入手,在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復習了以前學習過的簡單平面圖形,并從一部分圖形中引出本課的主角:角。
接下來是很多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如讓學生上講臺,大屏幕的圖形上指一指哪里有角,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很想自己找一找角。由組長分發(fā)已經準備好的三角尺,孩子們每人都有機會找角。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學生自己探究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在反復說清角的組成以后,通過一個簡單的判斷題,考察了全班的掌握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第二個動手操作是讓學生自己做一個角,并嘗試把角變大或者變小,學生操作起來沒有問題,但是問他們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時,由于二年級孩子所了解的詞匯有限,他心里很明白但是表達的并不清楚,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難點。我通過反復操作,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并在兩個邊長不同但是張開大小一樣的角的幫助下,完成了另一個難點的學習,再通過小手表和大掛鐘的對話,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第三個活動是用紙自己折角,還有畫角,整節(jié)課下來,我通過四個比較大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角,了解角,到最后可以畫出角。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很舒服,孩子們可以在我的引領下,把學具按照要求收放整齊,語言表達也還不錯,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把知識強加給他們,我們是在互相探討中學會了關于角的知識,回到班級里,我得到的反饋也是不錯的,孩子們對這部分內容學的很扎實。
這也給我一個啟示,很多常態(tài)課是需要給孩子充分發(fā)揮的機會的,老師不能嫌麻煩就剝奪了孩子的動手學習的機會,要知道,他們自己動手探究來的知識,遠比我們直接告訴他,要學的扎實的多,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發(fā)揮的機會,讓他們盡可能展示自己。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2
“角的初步認識”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資料,因為新的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在備課時,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發(fā)現知識的活動。全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學生原有的對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小棒擺圖形,當擺到三角形時問: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圖形?從而自然地引入所學的資料。第二部分是活動實踐并小結。第三部分是練習。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征、畫角等幾個部分。那里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潛力和對所教學資料的熟悉程度。因為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教學中,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狀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狀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那里學生做的時候有的并不明白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明白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用心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帶給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在教學中根據它采取了許多新的方法,創(chuàng)設了許多情境。但僅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務必從思想上時刻意識到學生自主參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發(fā)現,從自己的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是用心的、有價值的學習。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3
在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畫角、認角、做角、比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識,其實我也在準備這一節(jié)課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并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雖然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三角尺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但是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不是很好。應該先出示老師的大三角板和學生的小三角尺,讓學生來比較任意兩個角的大小,引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再出示鐘面上兩個相差不多的兩個角,引導學生直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是有困難的,此時應該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來用重疊的方法比。如果這樣安排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一點。還讓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并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4
本單元教材原來分三步出現:1、直線、射線和角(包括角的大小比較)2、角的度量和畫法(包括角的大小比較)3、角的和差(包括角的分類與二或二個以上角的和差),每一步都由一個角延伸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這樣的布置不利于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同學從形式掌握到實質掌握概念,且易造成同學思維的混亂,為此我調整了思路,首先是調整了教材,將教材分為1、直線、射線和角的分類。2、角的度量和畫法。3、角的大小比較和和差。三局部即讓同學先學一個角,再學幾個角的。本課時為《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教材著重于直線、射線的認識,角的組成,特殊角與一般角的認識。通過演示角的形成過程中特殊角與一般角的差別,從特殊-----一般的過程。通過演示,使同學更理解周角的含義,進一步理解任一一個角內夾與外夾形成360度,所以在研究角時,除了特殊角外,還要研究銳角和鈍角。同學通過分類和觀察360度角的形成過程,建立起對線與角的基本敏感。
二、同學實際分析:
同學初步感知線段與直角,為同學學習本堂課提供了基礎。這節(jié)課對同學來說,將一堆混亂的資料(直的線、曲的線、直線、射線、線段),進行分類整理,有利于激發(fā)同學學習興趣和分類思想的培養(yǎng)。通過典型的感知資料,和教師根據概念的特點組織感知活動,讓同學體驗到由射線發(fā)展成角,由特殊角引申出各類角的過程,是這堂課的突破口。對同學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而不是記憶上述概念。
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同學會會根據端點的個數區(qū)分直線、射線、線段,會用字母表示直線、射線。能知道角的分類和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會用符號“∠”表示角;窘⑵饘與角的基本敏感。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5
正式踏入崗位的第一次被聽課,顯然暴露了許多的缺點,這是好事,因為這些缺點將時刻提醒著自己更需要不斷地去努力才能完全勝任這份工作,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去成長,但是學校可以等待我成長,孩子們卻經不起等待。且行且反思,要讓自己盡快成長。
低年級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煥發(fā)出天真與活力,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如何組織管理好這幫小鬼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從一開始我一味的對他們板著臉,嚴肅地對待他們,兩個星期下來嗓子都喊啞了,卻只是取得了少之甚微的成效。我更應該學會的是如何能夠哄騙他們乖乖的便首當其沖,同時老師更應該時刻像孩子一樣充滿朝氣,昂揚向上。
課堂教學上我的語言偏成人話,更是缺乏抑揚頓挫,這便就是沒有趣味性、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語言腔調造成課堂上孩子時而走神甚至不聽講。樹立兒童觀,多用孩子的語言去表達,用語言表達的藝術來吸引孩子配合教學。老師在三尺講臺上就要化身為一個演員。
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前更要充分地去備好課、備好學生,認真鉆研教案,吃透教學目標才能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學過程中更要掌控每一個細節(jié),老師不僅是一個演員,更是一個導演,要掌控整堂課、全班學生。整堂教學也要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教學的主體。
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時,課前分好小組。首先老師要表達清楚明了,一定要讓每個孩子明確老師的要求;顒娱_始后,老師要維持好活動秩序,表揚鼓勵表現好的,批評個別調皮的,要讓每個孩子都動口動手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又要活動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師若維持不好秩序,便造成有的同學趁著活動在那里做做小動作,聊天等以至于影響別的小組活動的進行;顒又,教師的巡視更要有目標的巡視,爭取通過幾次的溜達能關注到全班學生,更爭取能夠把自己想要的方法思路以及典型的錯誤做以示范。最后,老師先對活動的表現進行小結,然后盡量讓孩子來邊講述邊展示來鍛煉孩子的能力。
學校為我們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的大舞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優(yōu)秀。夯實每一步地成長,早日呈現出最完美的姿態(tài)。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角》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8篇)04-2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元角分的認識教學設計[1]08-02
《加法的認識》教學反思05-11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1-13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10-04
《認識除法》的教學反思07-16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