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反思(通用2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教學反思 1
本課是唐的民族關系課,大唐盛世不僅體現(xiàn)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文學、藝術、外交等方面,也體現(xiàn)在民族關系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歷史中,學習、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民族交往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教材,掌握基礎知識,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這些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運用了歸納法、比較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學中設計了分組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每組有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組內積極合作完成,然后評出優(yōu)勝組。這一方法果然奏效,學生很快完成了學習任務。并且對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紛紛展示交流,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聲有色,圖文并茂,體現(xiàn)了新課標、新理念和新技術的完美結合,達到了知、情、意的統(tǒng)一,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教師可謂想方設法,精心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與過渡自然得體,恰到好處。從時間分配上看,整堂課時間分配合理,因為唐與突厥、吐蕃的關系是本課的重點,所以活動較多,占時較多。從教師的教態(tài),儀表等方面看,教態(tài)自然,儀表得體,語言幽默、風趣不失嚴謹,板書主要內容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歷史是為現(xiàn)實服務的,教學中把唐代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與今天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巨變對比,突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正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樹立自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
歷史教學反思 2
今年我?guī)У氖歉咭蝗嗣癜娴男抡n本,從高三學生畢業(yè)后聽專家講課,到現(xiàn)在講授新課,感受頗多。
在這里我只想簡單的說一下,我現(xiàn)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希望與各位交流一下。
我們知道歷史新課標講究的是教學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其中知識與能力是指: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
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這里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課標的這種教法顯然是不符合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的。
那么,在學生沒有任何歷史基礎的情況下,我們來如何開展歷史教學?這就是我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
我現(xiàn)在的選擇是:
第一、完全按照課本的知識點知道學生先理解課本知識,然后對課本基礎知識進行記憶。
很明顯這和現(xiàn)在新課標下的教學觀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觀,努力做到,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在這里希望能從各位的教學實踐中得到更多的選擇,希望我們可以利用博客多多的交流。
歷史教學反思 3
學生只有具備對于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的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性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fā)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一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實踐后及時反思,這種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經(jīng)過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匪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
歷史教學反思 4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教師待遇有了明顯提高,但橫向比較,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仍然較低。很多教師與當年同時分配到國家機關或其他部門以及下海經(jīng)商的同學相比,其經(jīng)濟收入相差甚遠,于是導致他們心態(tài)失去平衡,產(chǎn)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師為了避免這種因囊中羞澀而造成的尷尬場面,盡量減少與同學、朋友聚會和各種社交活動。長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師性格孤僻,難以與人溝通,甚至產(chǎn)生人際交往障礙。一些中老年教師由于受經(jīng)濟收入的'限制,無錢買房子,無錢送子女上重點學校,產(chǎn)生了對家庭、對親人的內疚感、負罪感。一些青年教師尤其是小學男教師因經(jīng)濟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條件差等,連找對象也困難,因而產(chǎn)生了焦慮、憂郁、自卑等心理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教師你可以這么想一想:雖然我們工資低一點,但是至少我們還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還有節(jié)假日,還有寒暑假,等等。而私企白領雖然收入高我們許多倍,但是,他們工作壓力比我們大許多倍,同時還要面臨被炒魷魚的可能。休息無定時。如此想想,你一定就會心平氣和了。作為教師,雖然有許多壓力,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我們就應該耐得住清貧,忍得了寂寞。這樣,你就會保持好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為一名教師,今后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工作壓力。我們應該做到:時時擺正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調整好自己正確的教學心態(tài)才行。做到這樣,你就會把工作的壓力變成工作的動力,才會有良好的心態(tài)去對待教學工作。
歷史教學反思 5
歷史比較法是歷史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個方法,它是分析歷史事物和評析歷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歷史教學比較法,是指將有一定關聯(lián)的歷史現(xiàn)象和概念,包括事件、人物、制度等,進行比較對照,判斷異同,分析緣由,把握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共同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認識歷史現(xiàn)象的性質和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比較法,能認識歷史的共同特征,理解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知識取得進步。
比較常見的歷史比較法有:
、艔臅r間觀念出發(fā),就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時期(階段)的歷史現(xiàn)象作比,或就某一歷史事件的各個發(fā)展層次作比,也叫縱比。諸如:中國近代的兩次鴉片戰(zhàn)爭、戊戌變法和孫中山所領導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美國內戰(zhàn),歐美的三次科技革命等等。
⑵從空間觀念出發(fā),就不同民族、地域、國家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比較、對照,也叫橫比。如:中西文化成就,戊戌變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俄國與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在侵華上的不同特點,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經(jīng)濟特點。
、强v橫交錯的綜合比較法即縱向穿線,橫向織網(wǎng),縱橫交織,構成一個立體的比較體系和結構。如:在比較中西方差異時,可以從社會階級組成、政治狀況、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文化差異、宗教信仰、對外關系、軍事實力、民族關系等各方面進行縱橫、交錯的多方位的.綜合比較。
⑷一些概念的比較。如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可以和《共同綱領》從地位上與內容上作比較,從中認識兩者的區(qū)別于內在的一致性。
運用上述比較法時,可根據(jù)所需要的內容從宏觀或微觀,現(xiàn)象或本質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較,但一定要做到線索明確,深入簡出,使學生真正理解,而不是為比較而比較,僅僅留于形式。
歷史教學反思 6
長期以來,歷史作業(yè)形式單調,學生感到死板乏味。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學特征,注意作業(yè)的趣味性,那么,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增強知識點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度”,加深印象,既可以使學生喜愛做作業(yè),又能起到鞏固提高,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實踐中,我在布置作業(yè)趣味性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1、整理題列舉題。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山頂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提示從外貌、工具、用火、社會組織等幾個方面去考慮)又如列舉“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
2、連線題。用線把相關的人事連接起來。如基礎訓練上的連線題,我都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因為比較簡單,學生在不太費力的情況下經(jīng)過努力達到成功。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強化,而且能經(jīng)常感到學習的滿足和快慰。所以學生積極發(fā)言,作業(yè)當堂就完成了。
3、巧記題。讓學生想法巧妙地記住某一知識點或某一類知識。如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這一課后,我布置作業(yè):結合課本內容背會順口溜“夏商西周的興亡歌”——夏朝開國是夏禹,早期國家已建立。王位傳給兒子啟,禪讓從此變世襲。夏朝經(jīng)歷四百七,暴君夏桀被商取。商湯滅夏建商朝,盤庚遷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紂王,武王伐紂滅掉商。武王伐紂滅掉商,西周定都鎬京上。分封制度定國策,天子統(tǒng)治有加強。暴君厲王無人道,前七七一周滅亡。學生很感興趣。
歷史教學反思 7
今天,聽了黃守金老師的一課,講完后,大家評了課,結合大家的意見,根據(jù)自己的反思,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獲:
1、備課應全面,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對教材的延伸,自己在教學中,可以說對教材把握得比較到位,但延展度卻沒有,證明自己讀書太少,列寧除了為俄國自身,還為人類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多事,而這些是自己在教學時沒有想到的,也證明了自己知識的匱乏,正向我們組老師和說的一樣:教師不僅要有深度,也要有廣度,這樣,才能在課堂中讓自己更充實。
2、注意對學生的及時表揚,在學生出現(xiàn)小錯誤的時候,也要先肯定他帶給了大家什么優(yōu)點,在這節(jié)課上,一個學生問題的一個方面回答得特別好,但因為回答的不夠全面,黃老師忽視了表揚與激勵,而是忙著去糾正孩子的不足,我想這也是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忽視的一個問題。
3、在教學中多一點期待,在分析列寧的革命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時候,同學回答的很精彩,尤其是在評價列寧時,很多同學都特別想表達自己的意思,黃老師總是給與足夠的耐心,認真的傾聽,而后系統(tǒng)總結。而我在平時上課時遇到這種情況總是會打斷學生們的話,為什么不多點等待,多點傾聽,難道只是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嗎,老師更應該學會傾聽,因為學生們的發(fā)言的生成比教師的預設更精彩。
4、在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我們不妨多考慮一下自己這樣設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能夠讓學生捕捉什么樣的信息,能夠讓學生學會什么樣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以自己的預設為主,怕達不到自己的教學效果,使勁拽著學生走,這樣不又成了教師的為主體嗎?
5、無論在何時,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要緊張,真正聽清學生的每一句話,用冷靜的心去面對自己的課堂。
歷史教學反思 8
今年中考歷史考試依然以基礎題為主,但與去年相比,其考試的難度有所增加,題型有所變化,考題有所創(chuàng)新?荚嚭笪疫M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不斷改進。
一、研究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效率。
認真鉆研教材,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解讀,轉變觀念,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備,講,批,輔,改的常規(guī)教學,準確把握重難點做到周密設計,科學復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努力提升教學水平。
加強備課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廣泛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書籍,認真學習,積極參加課程培訓和繼續(xù)教育及聽評課活動,從知識、能力全方位充實、提高自己。
三、加強中考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考命題趨勢。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考意識,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志,多留意每年中考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考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并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切實做好培優(yōu)輔差工作。
在本學年教學中,雖然在班主任的配合下開展這項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今后在教學中應多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營造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并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了解知識點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樂于學習,并且提高成績。
歷史教學反思 9
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閱讀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閱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鉆研。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準備多媒體,或上課后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讓學生閱讀時心里裝著問題,目標明確。采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chǎn)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shù)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
注重習慣培養(yǎng)。
在最近聽課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窗子的一點點響動,立刻會有學生東張西望,在學生展示中,有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包括:自主學習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審題→析題→答題習慣,一切都以規(guī)范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習慣的培養(yǎng)講究的是持之以恒,好習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
當然,說和做,相去甚遠,只有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每每讓學生感到這事馬上要做,才會有細致周到的考慮,才會有到位的指導。要讓指導、設計與想法在現(xiàn)實中著陸,只有一個辦法,帶著學生去“做”。
歷史教學反思 10
一、從歷史教學的三大任務的完成情況看
第一、在知識傳授方面,總體看較好,但也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具體來說,一是在貫徹整體知識結構的教學方面,教師應注意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發(fā)展脈絡,尤其還要重視對內容的深廣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規(guī)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學;二是要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轉化,即將教材的基本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
第二、在學生的智能培養(yǎng)方面,雖已有所側重,但與素質教育的智能培養(yǎng)目標尚有很大的距離。這也是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內容。認為,要想使智能培養(yǎng)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應從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入手,具體說:
一是教師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并進行思辯性的討論;
二是教師講授的側重點應從歷史過程為中心轉向歷史發(fā)展的邏輯聯(lián)系為中心;
三是歷史教學要聯(lián)系實際,要談古論今,發(fā)揮歷史的明理、鑒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總體看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是個普遍現(xiàn)象,當然學科的思想教育的陣地作用也就遠未得到充分地發(fā)揮。思想教育的內容籠統(tǒng)地講,在中國史教學中要著重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養(yǎng);在世界史教學中主要是審美觀、世界觀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
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應試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歷史教師應引以為戒,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予以重視和進一步地落實。
二、從教學方法看還比較單一、陳舊
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得不夠突出很多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的教師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傳統(tǒng)的單一型,即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生的調動很不夠,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提倡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啟發(fā)式教學。據(jù)統(tǒng)計,目前教法已有14類72種之多。教師應當根據(jù)不同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并且要教會學生分析歷史人物、事件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駕馭知識。
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底來看,還有待于進一步強化關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這里從三點來談一下個人想法:
第一,關于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問題。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
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
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
第二、關于歷史教師的語言問題。
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
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準確、無誤;
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
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樸風格;
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jié)奏感。
但要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yǎng)和訓練。
第三、關于歷史教師的板書、板畫問題。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于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里不作闡述。只想說明的是關于板書的書寫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
恰當?shù)臅鴮憰r間是在教師說完某一知識后,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說邊寫。板畫。筆者只想談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學實際中,其落實情況是不盡人意的。
歷史教學反思 11
在教學中如果能始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而過去歷史課教學中“以教代學,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象將會成為歷史。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比較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發(fā)言,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教師直接告訴他。當然,在“探索”式學習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只不過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權威講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建議者、指導者,在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老師要注重啟發(fā)、引導,少一份指責,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特別是當學生表述的內容與教材中的知識點觀點不一致時,千萬不能較易否定學生的.話,否則,他“探究”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
我們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環(huán)境、機會,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探究式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歷史教學反思 12
要想提高教學技能,上好歷史課,我覺得應該從多方面?zhèn)湔n,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氣氛活躍,吸引學生的注意。
首先,教師要做足課前準備,不僅要吃透課標、教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分解設計,而且要對引入、設疑、組織討論、訓練、反饋、小結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準備,同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課前準備的習慣,提出預習提綱,布置學生預習課本等;其次,要重視課堂導入,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可以通過故事、游戲、懸念等方式使學生從上課前的自由狀態(tài)迅速轉向集中注意;再次,要精心組織討論、探究過程,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巧妙設計,精心組織,要使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牢固掌握知識,發(fā)散思維,提高能力,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建立課堂學習小組,構建互動機制,還要控制過程,提高效率,要重點講解,精心引導,使討論、探討過程來訪而不散亂,小結應該多樣化,可以用教師小結、學生小姐、分組小姐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一節(jié)歷史課,需要我們課上、課下付出許多努力,這樣才能上一屆有效的課。
歷史教學反思 13
優(yōu)點:
1、本節(jié)課我始終貫徹教學設計的思路,圍繞設定的三位目標進行教學。采取“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充分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力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創(chuàng)造性。
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是新生剛接觸的第一節(jié)歷史課,雖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字和圖片進行教學及引導學生學習,但是沒有能夠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在引導學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模樣時不夠到位,所以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夠,這是今后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歷史教學反思 14
第三節(jié)課,九﹙1﹚班,一堂歷史專題復習課《俄國﹙蘇聯(lián)﹚的變革史》。在學習了俄國﹙蘇聯(lián)﹚歷史上的改革之后,在歸納改革的過程時我的思路本來是這樣設計的: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后→社會制度改變→十月革命后→社會制度改變→列寧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后→﹙社會制度改變﹚→蘇聯(lián)解體
在我引導學生歸納到十月革命后改變了社會制度后,在這時,一學生舉手要求發(fā)言,說“老師,我認為:社會制度改變應該與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同時的,而不是在十月革命之后”?赡苁撬陌l(fā)言激發(fā)了另一位同學的勇氣,另一位也站起來說:“通過做題我發(fā)現(xiàn),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后一般說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而不是社會制度發(fā)生變化,老師,社會制度和社會性質有什么區(qū)別?”。
面對兩位同學的大膽提問,我改變了以往直接作答的方式,對他們說:“你們提出的問題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們只要學習一定能弄清所有的問題”。現(xiàn)在我提議分小組學習,你們倆(我真誠地微笑著對剛才兩位提出問題的學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帶一小組,第一小組主要整理哪些改革或革命改變了社會性質?第二小組結合中國建國歷史與蘇聯(lián)建國歷史對比主要整理社會性質與社會制度的改變有何異同。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并交流匯報,老師作必要的補充或更正,最終我們師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后→社會性質改變→十月革命后→社會性質改變→列寧政策→→斯大林模式后→社會制度改變→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后→﹙社會制度改變﹚→蘇聯(lián)解體
通過這堂課我從學生臉上洋溢的笑容中發(fā)現(xiàn),學生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主人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從此以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上課積極性也高起來了!袄蠋煟艺J為”這句話,勾起我對歷史教學的深刻反思。
一:教師備課時,往往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且力求盡善盡美,而恰恰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忽視考慮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和為解決這
些問題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徑,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的時間,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實施中可根據(jù)課堂情景如學生的反應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二:我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jié)課我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么?特別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新課程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要求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fā)展是全人的發(fā)展,由此我認為,我們教學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收獲,又考慮每堂課對學生以后乃至終身的進步或發(fā)展的作用;既注重歷史學科教學內容的價值,又考慮與之相關學科的知識的有機整合。總之,把有效教學定位在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上。
歷史教學反思 15
第一、認真?zhèn)湔n是基礎。
教師備課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道學生能通過自學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點撥;要依據(jù)課程標準標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找尋突破重點、難點,澄清疑點的方法;如何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課堂訓練,進行知識遷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歷史是鮮活生動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實歷史學科三維目標是核心。
高效課堂教學一定要體現(xiàn)出學科特色,作為歷史學科,它具有事實性和敘事性,歷史發(fā)展的時序性和階段性的基本特點。通過歷史課堂學習,學生要掌握所學章節(jié)涉及到的`歷史史實、歷史概念、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原理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要得到培養(yǎng),通過學習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做到這些,歷史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才會是高效的。
第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途徑。
高效課堂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只有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這種興趣的激發(fā)不是靠一兩個歷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歷史與現(xiàn)實的契合點,并且要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第四,耐心進行課后反思是打造高效優(yōu)質歷史課堂的階梯。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靈感閃現(xiàn),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也可能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問題,使自己措手不及。課后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養(yǎng)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xù)攀登,高效優(yōu)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追求的目標。
歷史教學反思 16
本人擔任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對七年級歷史教材簡要分析:七年級上冊共四個單元,敘述我國遠古至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ㄒ唬、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一單元講的是中國文明起源的問題,共3課。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的重點是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其生活狀況。根據(jù)現(xiàn)在的研究成果,有比較全面的材料來揭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可以使學生有比較感性的認識。
第2課《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我國南北兩大區(qū)域都有相當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文化,北方以粟為主(以半坡為代表),南方以水稻種植為主(以河姆渡為代表)。教材分別介紹了南北不同的農(nóng)耕文化的特點,以及他們發(fā)展的.高度(包括他們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課《華夏之祖》。這一課吸收了考古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證明了我國境內在五六千年以前,東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當高度的文明成果;中華民族在起源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通過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匯合匯聚在一起,然后逐漸發(fā)展到后來的中國文化或者說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
。ǘ、第二單元國家的產(chǎn)生和社會變革
第二單元主要抓住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國家起源,二是國家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產(chǎn)生的社會變革。
。1)國家的起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七年級學生不易理解,主要讓他們知道,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國家的過程中,原先通過原始民主方式(禪讓制)來更替領導權的方式變化了,變成了世襲制,再加上國家機器、軍隊、監(jiān)獄等,國家產(chǎn)生了。在夏商周更替過程中,有一個難點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單元中還有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社會變革。
。ㄈ、第三單元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
第三單元設置的課程比較多,但是重點是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以及它的發(fā)展和鞏固。有關秦朝建立的問題,關鍵是講清楚,秦始皇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以及在文化上的各種統(tǒng)一措施,不僅在當時的秦朝,實際上對以后整個中國的走向,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秦朝時間不長,二世而亡,推進統(tǒng)一國家進一步發(fā)展和鞏固的任務就落到了漢朝。漢初充分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這可以從劉邦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時期的一些政策上體現(xiàn)出來。漢武帝時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得到進一步鞏固?傮w上說,漢朝的統(tǒng)一以及它后來的強盛,在中外交流方面非常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在講到漢朝的中外交流時,列了一張表,比較了當時經(jīng)濟交流中輸出、輸入產(chǎn)品的情況。漢朝當時輸出的都是些手工技術、手工的產(chǎn)品,輸入的基本是農(nóng)產(chǎn)品,很明白地反映出漢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
。ㄋ模、第四單元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時代,關鍵是抓住兩個環(huán)節(jié):
。1)一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jīng)濟有了很大發(fā)展。夏商周以來,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中心基本上都在黃河流域一帶。三國以后,包括孫吳政權、蜀漢政權在南方地區(qū)的開拓,使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包括政治重心都開始向南遷移(這一南移在宋代完成)。
。2)二是北方民族融合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北方地區(qū)大量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雜居在一起,在文化上、生活上進行互相的融通交流,最后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的時期。民族融合給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生命,隋唐之后文化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繁榮昌盛的局面,實際上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是深有關系的。
歷史教學反思 17
通過對七年級《夏商西周的興亡》這節(jié)課的講授,使我充分的認識到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這為我以后教學工作的改進,有很大的幫助,希望這節(jié)課成為我以后不斷改進,不斷成長的起點,自認為本節(jié)課上的很失敗,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考慮問題不夠周全,對教學班的課程進度未能及時的了解,對前節(jié)課的知識未做補充,就直接引課,造成了學生的冷場和茫然局面,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失敗了,應該有的效果未能體現(xiàn)出來。
2、教學過程設計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學理念為基礎,主體進行設計,由于本人對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設計了四個自學提示,以問題為導向,主要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但事與愿違,自己的設計和學生的學習不在一個調上,致使課堂教學形式單一,設置的問題學生都在書中能夠找到,所以學生沒有新鮮感,問題反而為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3、從這節(jié)課上,我充分體會到了自己不敢放手發(fā)動學生自主探究的這一毛病,這也不是一兩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認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所以,就不敢放手。還有一個原因是:老認為學生不懂就要講,大包大攬的包辦了學生該做的事,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
4、未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就是因為自己講的過多(都是學生容易懂的),浪費了時間,若能做到學生會的不講,我的教學就是很大的進步。
綜上所述,我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學更有進步。
歷史教學反思 18
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第二單元的第二課《燦爛的青銅文明》,主要講述我國奴隸制國家夏、商、西周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事實。課本通過兩目“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即“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介紹了這一時期的手工業(yè)、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景象。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青銅制造業(yè)是我國夏商周奴隸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藝高超、品種繁多、應用普遍、分布廣泛等特點。
學習這一課要突破一個難點:青銅文明這一概念。學生往往容易將青銅文明與青銅器或者青銅制造業(yè)簡單地等同起來。所以,應對這一概念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講述。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在一開始就介紹了青銅和青銅時代:
人類最初的時候,主要使用石器進行生產(chǎn)勞動,考古學家把這個時代叫做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人類發(fā)明了銅器。銅是人類歷史上認識的第一種金屬。自然界的銅,通常呈紅色,所以又叫紅銅。早在六千年以前,人們就用紅銅制作了一些小工具和小飾品。如刀、錐、鋸等。后來,人們在冶煉紅銅時加入少量的錫和鉛,制造出的工具更加鋒利和適用。這種合金銅呈金黃色,生銹后呈青綠色,所以又叫青銅。青銅熔點低、硬度大,這遠比紅銅優(yōu)越。因此,青銅發(fā)明以后,很快代替了紅銅。歷史上把已經(jīng)掌握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普遍使用青銅工具和器具的時代,稱為青銅時代。
在講述夏商周時期的手工業(yè)、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景象之后,我即時地提出了問題:既然我國夏商周時期的手工業(yè)、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都很發(fā)達,為什么要以“青銅”作為當時的文明象征呢?
學生很快答出青銅制造業(yè)是我國夏商周奴隸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藝高超、品種繁多、應用普遍、分布廣泛等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所以用“青銅”作為當時的文明象征。手工業(yè)、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本課學習至此,咋看已經(jīng)很完整了,與本課主題“青銅文明”表面上聯(lián)系不太緊密地第三目“奴隸的悲慘生活”似乎可有可無。然而,仔細琢磨本目編者設計的一道“動腦筋”題,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目設置的必要和獨具匠心。
歷史教學反思 19
關于這節(jié)課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地設計教案,組織教學,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效果,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點亮點:
一、設計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問題
選擇一些與生活經(jīng)驗有關的情景來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神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對歷史進行合理想象,例如在本課學習鐵農(nóng)具中設置情景“假如現(xiàn)在給你一塊地去耕種,而擺在你面前的工具中有石器、木器、骨器、青銅器、鐵器,你會選擇哪種?”和學習都江堰修筑原理時設置情境“假如你是李冰,你會怎樣解決岷江水患問題?”,一方面使教學顯得生動有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他們歷史思維能力的目標。
二、設計角色表演活動,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jié)課在教學商鞅變法的內容這塊,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歷史劇。分別扮演守舊貴族,和商鞅。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她們就得牢記商鞅變法的內容,并充分理解其變法的目的和好處。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允拐n堂氣氛十分活躍。是課堂效果達到高潮。
教學比較成功,學生接受知識快,掌握知識點牢固。值得提倡。但由于我教學經(jīng)驗不足,功底不夠扎實,因此在教學中也反應出一些問題:
一是導入部分顯得太倉促,
二是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性的認識和把握程度還顯得不到位,
三是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欠缺。
這些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歷史教學反思 20
要想提高教學技能,上好歷史課,我覺得應該從多方面?zhèn)湔n,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氣氛活躍,吸引學生的注意。
首先,教師要做足課前準備,不僅要吃透課標、教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分解設計,而且要對引入、設疑、組織討論、訓練、反饋、小結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準備,同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課前準備的習慣,提出預習提綱,布置學生預習課本等;其次,要重視課堂導入,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可以通過故事、游戲、懸念等方式使學生從上課前的自由狀態(tài)迅速轉向集中注意;再次,要精心組織討論、探究過程,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巧妙設計,精心組織,要使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牢固掌握知識,發(fā)散思維,提高能力,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建立課堂學習小組,構建互動機制,還要控制過程,提高效率,要重點講解,精心引導,使討論、探討過程來訪而不散亂,小結應該多樣化,可以用教師小結、學生小姐、分組小姐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一節(jié)歷史課,需要我們課上、課下付出許多努力,這樣才能上一屆有效的課。
歷史教學反思 21
要想提高教學技能,上好歷史課,我覺得應該從多方面?zhèn)湔n,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氣氛活躍,吸引學生的注意。
首先,教師要做足課前準備,不僅要吃透課標、教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分解設計,而且要對引入、設疑、組織討論、訓練、反饋、小結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準備,同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課前準備的習慣,提出預習提綱,布置學生預習課本等;其次,要重視課堂導入,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
可以通過故事、游戲、懸念等方式使學生從上課前的自由狀態(tài)迅速轉向集中注意;再次,要精心組織討論、探究過程,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巧妙設計,精心組織,要使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牢固掌握知識,發(fā)散思維,提高能力,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建立課堂學習小組,構建互動機制,還要控制過程,提高效率,要重點講解,精心引導,使討論、探討過程來訪而不散亂,小結應該多樣化,可以用教師小結、學生小姐、分組小姐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一節(jié)歷史課,需要我們課上、課下付出許多努力,這樣才能上一屆有效的課。
歷史教學反思 22
通過對七年級《夏商西周的興亡》這節(jié)課的講授,使我充分的認識到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這為我以后教學工作的改進,有很大的幫助,希望這節(jié)課成為我以后不斷改進,不斷成長的起點,自認為本節(jié)課上的很失敗,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考慮問題不夠周全,對教學班的課程進度未能及時的了解,對前節(jié)課的知識未做補充,就直接引課,造成了學生的冷場和茫然局面,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失敗了,應該有的效果未能體現(xiàn)出來。
2教學過程設計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學理念為基礎,主體進行設計,由于本人對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設計了四個自學提示,以問題為導向,主要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但事與愿違,自己的設計和學生的學習不在一個調上,致使課堂教學形式單一,設置的問題學生都在書中能夠找到,所以學生沒有新鮮感,問題反而為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3從這節(jié)課上,我充分體會到了自己不敢放手發(fā)動學生自主探究的這一毛病,這也不是一兩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認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所以,就不敢放手。還有一個原因是:老認為學生不懂就要講,大包大攬的包辦了學生該做的
事,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
4未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就是因為自己講的過多(都是學生容易懂的),浪費了時間,若能做到學生會的不講,我的教學就是很大的進步。
綜上所述,我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學更有進步。
歷史教學反思 23
本周給小朋友們上了《書的歷史》,本課涉及較多活動,教學時間較為緊張,因此在教學設計及材料準備上,都需考慮用時。因此,我在設計活動時考慮了三點,一是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每種材料的書寫及裝訂,二是合理利用教學時間,三是盡量簡化教師對于實驗材料的準備。在這節(jié)課中,主要是兩個活動,一個是體驗書寫,一個是裝訂書。
在試教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在竹簡,用墨汁寫上字,清洗后的字跡非常明顯,難以重復使用,這樣比較浪費材料。同時,在教多個平行班的時候,準備教具的時間有限。因此,在嘗試了練字專用筆墨水、可擦墨水等多種墨水后,我選擇了白板筆墨水作為書寫墨水。使用該墨水書寫,清洗后留下的字跡比較淡,不影響二次使用。教師還可以在竹片上用記號筆畫出了多個2X2cm的方格,每個學生只寫三個字的情況下可滿足大量班級的使用。
裝訂活動中,竹簡裝訂是一個難點,先是通過微課《簡冊裝訂》給予指導。再輔助于細節(jié)圖,梳理關鍵步驟。教參上寫明,泥板無法裝訂,為了長久保存,許多泥板是放在特制的陶瓷書箱中,也可以將泥板晾干后進行燒制。因此,用于我演示的泥板是烤干了的'。
三種材料是否書寫方便、裝訂方便,是孩子們在本課活動中能直觀感受到的。而對于是否印刷方便、閱讀方便、攜帶方便、不易損壞、防水,以及材料是否易得,需要在研討環(huán)節(jié),結合平時生活經(jīng)驗引導得出的。這些特點,孩子們或多或少能說一些。對于攜帶、閱讀是否方便,孩子們能判斷輕重、能說出不便于翻頁,更深層次的思考則要借助教師引導。因此我參考了優(yōu)秀課例中一位教師的方法,她選用了《千字文》作為素材,用三種材料呈現(xiàn)相同內容,通過漫畫及數(shù)據(jù),情景模擬,在較為公平的條件下,比較出三者呈現(xiàn)相同內容時的體積、重量差異,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是否便攜、是否便于閱讀等情況,讓孩子直觀感受到紙所能記錄的信息量,以及體積、重量上的優(yōu)勢,更直觀地理解材料革新的意義。二年級的孩子們對于多少克沒有概念,所以需要教師輔以生活中的物品來作類比。
對于研討環(huán)節(jié)的最后一個問題:根據(jù)做書材料的變化,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部分孩子能說出科技在發(fā)展、材料在革新、生活越來越方便等等,我在學生的回答引導得出,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僅是書,制造其他物品的材料也在不斷變化,而且還在不斷改進,以方便人們的生活、學習。
歷史教學反思 24
在本月歷史教學中,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引導學生入門復習并打好基礎的重要性。我積極倡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孩子,希望同學們在快樂中去學習歷史知識。
首先,我在歷史教學課前、課中要做大量的工作:
1、要精心備課、備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力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新問題,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
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不是機械地執(zhí)行課前的課程設計。
3、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的快樂。
其次,在課后我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1、要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yè)、試卷等,
2、要輔導一些學習方面不足的學生,
3、要寫大量的教學反思等。
當然本月教學中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授課時學生不能按時預習,會影響上課的效果,備課時預設不足,會給學生增加難度,教學時間有時掌握不好,常常新課時間過長,基礎訓練在當堂課上沒有解決完。本月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今后仍然繼續(xù)努力。
【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02-07
歷史教學反思04-28
關于歷史的教學反思11-13
有關歷史的教學反思04-27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04-30
課堂歷史教學反思05-02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5-02
歷史的教學反思范文05-03
歷史作業(yè)教學反思05-02
高二歷史的教學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