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內除法》教學反思(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表內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
《表內除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這一單元是學生在一、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有了計算乘法的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的除法。它的重點是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緊緊依靠課程標準,緊扣教學目標,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對于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做到了及時給予指導、啟發(fā),對每個知識點的處理,能做到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因地制宜的去創(chuàng)造一定的教學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使情景教學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借助學生在本村小賣鋪購物的生活經歷來探討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閱歷,增長知識,又開闊了視野。從而促使課堂的學習氣氛輕松、有序、和諧。進而促進學生樂學、善學。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由于受學生年齡和實際生活體驗的限制,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為學生提供的素材較少,往往致使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還不夠好。因此,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基本素質。
(2)我還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2
學生在學習7–9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guī)律,我于是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學插圖及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口決的編制學習過程中。
2、小組合作,主動探究,編制口訣
學生已經學過了1到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后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guī)律。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己編口訣。然后指名反饋。在檢驗學生的口訣時滲透兩個乘法算式、用加法計算等一些基本知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guī)律。
3、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這單元教學,我認為還有一個閃光的地方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經歷合作的愉快,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合作意識也增強了。當然也存在著不足,我認為我的評價語言過于蒼白,針對性不強,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評價語言的運用,讓每一節(jié)課都能給學生帶來收獲。
4、多種形式練習
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送繞口令“數棗”、利用規(guī)律記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3
由于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除法的含義以及用除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為了突破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
1、注重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以及算理。
通過分一分、擺一擺、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平均分”的直觀認識。同時通過不同分物方式的對比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是存在兩種不同的情況的:一種是先確定份數再分,及“等分”;二種是先確定每份數是多少再分,即“包含”。分的方法不同,對應的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但是都是用除法解決!鞍钡膯栴}其實也就是一年級學習的減去相同數的問題,加強知識間的縱向聯系,通過對比,從而讓學生發(fā)現“除法是減法的簡便運算”。因此,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獲得充分的直觀認識,是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拐杖”。教師教學時,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質的建立,學生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以后,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正確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注重實現“多元表征”的統一。
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累充分的直觀經驗。通過擺一擺、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填一填以及列除法算式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逐步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個別到一般,使學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在教學問題解決時,學生也比較容易理解用除法解決相關問題的算理依據在哪里。
3、重視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深化學生對除法算理的理解。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學習除法單元的問題解決時,學生能快速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只要出現在其他單元的除法問題,有的學生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了。因此有的孩子就會加減乘除亂寫一通,還有的孩子根據數字的大小來猜測使用什么方法解決。其實,說到底問題就在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關系時運算模型識別不敏銳,而該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四則運算意義的建構初期。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算理的描述,對孩子多追問“為什么?”。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從除法的意義教學開始,注重讓學生完整表述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在進行問題解決教學中,重點突出對數量關系的分析,加深學生對數量關系的領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數量關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通過不斷地進行追問以及“多元表征”的統一,讓學生不止要做到“知其然”,還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4、在問題解決教學中逐步向學生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5、以直觀圖示為橋梁,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前期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已經能夠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因此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畫圖,準確理解題意,將抽象的文字用直觀的圖示表示出來,便于學生看清楚數學信息與數學問題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4
主要是講清楚除法的含義,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兩種分法:一種是把一個數按照幾個作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種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學生對這兩種分法容易發(fā)生混淆。在教材中先講第一種分法,因為這種分法比較容易理解。
本節(jié)課就是除法初步認識的第一節(jié)課,所以除法的認識我就從“分一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一層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開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們小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結果有的`小組分成每份的個數相同(如每4個一份,有3份;每2個一份,有6份等等;)還有的小組分成每份的個數都不相同。在這里我就肯定他們的每種分發(fā)都是正確的。再讓他們仔細看看黑板上的三種分發(f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們立刻發(fā)現其中兩種分發(fā)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數相等。此刻我就順勢往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分發(fā)。
第二層次的“分”是在學生已了解了一個數可以按照幾個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礎進行的。我設計的花朵個數是12個,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種分法。
整節(jié)課我感到還可以讓每個學生們動一動,但由于時間、學具等因素的制約,所以有個別學生其實一直在一邊觀望,不知所以然。今后在教學中將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能動性。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5
表內除法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這個單元的內容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聯系以前的數學知識,借助以前的`數學知識解決表內除法的新知識。
在上課之前,我先檢查學生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程度,讓學生回憶乘法口訣。通過這種形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很熟練地背下來,為學習表內除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我的新課進行就顯得十分順利,讓學生通過想口訣的形式進行除法的學習,整個教學顯得水到渠成,通過課后的練習反饋,我發(fā)現學生對表內除法的知識掌握不錯。
其實,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善于捕捉這些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運用轉化和遷移的方法進行教學,就可以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很好的形成統一,新的知識也就很容易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數學能力。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6
本冊用乘法口訣求商分為兩段學習,在第一階段,既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著重讓學生掌握用口訣求商的
一般方法;在第二階段即在本冊的第四單元,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著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口訣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的計算技能解決一些簡單和稍復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有二:
一是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二是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說透重點,突破難點,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由具體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課題。通過一幅學生熟悉的“歡樂的節(jié)日”主題圖,引出要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如,“做了56面小旗,要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這一具體問題,使學生體會,求商的`計算是解決問題的需要,用乘法口訣求商是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因此必須學好這部分知識。
二、運用知識遷移,學生自主探索學習。
向學生提供獨立嘗試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機會。如:“56÷8”這道題,讓學生回顧第二單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獨立去完成,最后師生交流學習方法。再由學生獨立嘗試計算“56÷7”。再由主題圖“歡樂的節(jié)日”中提供兩組素材,引出“49÷7”“27÷9”計算,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訣用商的計算技能。
三、以解決問題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有意識地讓他們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經歷運用除法的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使他們初步懂得應如何數學地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的方法來處理有關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計算出結果。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四、精心組織操作活動,進一步深化知識。
讓學生通過自身活動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操作活動可分兩段進行:
。1)由具體到抽象的操作活動,通過練習例2和例2后面的“做一做”,都是讓學生通過具體活動,直觀感知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由抽象回到具體的操作活動。當學生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有了初步認識以后,可以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解答:用手中材料(小捧、圓片、三角形、正方體等等)擺一擺,表示“12是3的4倍”。通過這樣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理解得更深刻。
在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用學生感興趣的裝扮自己的教室來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在交流中學生積極思維,思路開闊,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了學習的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符合童心,給不同的孩子創(chuàng)造了不同層次的練習,有獨立思考,有同桌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本單元的知識,鍛煉了能力,學會了學習。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7
講了這么多年課,好象把復習課作為公開課來講是第一次,復習課應怎么上呢?在新課程中,復習課還是對舊知識整理,使之更加邏輯和系統,僅僅是學生對一部分知識理解的深化和升華嗎?突然間,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請教了好多老師,好象別的地方也在搞這個,她們把復習課叫習題課,但是對于怎么上都沒有一個定論。
“我們知道,復習課是最難上的一種課,是最能代表教師水平的課。我認為就知識整理知識,學生肯定收獲不大,也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設計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慣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邏輯框架,具體操作可按下列步驟:
首先要確定好復習課的教學目的,其次要精心選擇練習,第三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后再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并進行修正。
確定教學目的因為內容總是為目的'服務的,對一節(jié)課而言,我們把教學目的縮小為一個教學目標來實現。沒有明確目標的做題,學生是不會有什么收獲的,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精心選擇習題習題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的類型,以及生源情況,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精心篩選,然后再串成一條線,為主題服務?梢詡個是簡單題,可以是由易到難,也可以只由一個難題而展開。因此,我們要求數學教師胸中要有無數題,而且對每道題的結構了如指掌,落實到課上只有幾道題的原因。
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復習課不只是為了提高解題能力而安排的,就題教題,永遠也不會成為好老師。就題教題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厭煩情緒,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了!因此,在復習課中,要讓學生自練、自得、自悟,教師只是不失時機的點評才是上策。要讓學生自悟出數學規(guī)律、數學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題技能。要實現上述目標,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就很重要了!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8
我教學了《表內除法》窗口1的內容,課前也作了一些準備,包括認真分析教參和教材內容以及動手制作課件。但是一堂課下來我發(fā)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課前準備的也還很不夠。以下是我的幾點教學反思:
首先,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前應適當準備一些教具供學生上課時使用,例如在讓學生動手擺學具時學生真正動手擺出來的并不多,準備一些適當的學具讓學生在投影儀下面擺一擺會更好一些,也會更加深學生的印象。
其次,一些細節(jié)處理不好,如學生提出問題時沒有把問題分類板書在黑板上,課前如果能把一些有用的問題寫下來做成漂亮的彩條,上課學生提出來時就把它們貼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會更清晰的看清楚問題。在分析問題時也存在很大不足:當問道“解決每人捉幾只蝴蝶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時”最好能把圖中的有用條件剪切出來放到問題旁邊,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條件。
第三,對學生的學識水平、理解能力還是理解不夠。有時還是會不自覺的用對待大孩子的`方法去對待他們。比如在讓學生一起看情景圖時,我說的比較生硬,可以把“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說成“我們一起去郊外游玩”這樣可能對孩子更有吸引力。還有就是整節(jié)課練習太少,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點反思,自己覺得還有很多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批評指正,多提寶貴的意見!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9
《表內除法(二)》這一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有了計算乘法的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除法。它的重點是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依靠課程標準,緊扣教學目標的.授課視頻讓學生學習。通過視頻中老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我的體會是:
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最基礎的運用乘法口訣求商。在家中視頻學習更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及時的讓學生進行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挑戰(zhàn)。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我們能夠及時給予指導、啟發(fā),對每個知識點的處理,能做到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有針地性的講解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需要改進的問題:由于受網絡教學的限制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學生并不能夠得到完整形象的解析。我們能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并不能完全的展示出來,對學生的了解也比較少,所以還需要積極教研,努力學習,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地學習。對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能實時掌握,這一點是最需要改進的。希望草長鶯飛時,我們已經相聚。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見到除法,表內除法(一)主要是講清楚除法的含義,教材首先引進了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我先讓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情景,讓學生自己分一分,然后評價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樣多的一組來講解平均分的概念。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兩種分法:一種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種是把一個數按照幾個作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學生對這兩種分法容易發(fā)生混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并且通過交流知道怎樣分,而且原來一部分沒有平均分的同學也學會了平均分。我運用了教材所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最后同學們知道了,先確定每份多少個,通過一份一份的確定,等全部分完,那么份數隨之知曉。在已經明確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樣平均分的條件下,教材引入了表內除法,表內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訣直接求出商。對口訣逆過來思考,低年級學生在初學這一方法時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注意溝通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依據是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初步認識除法后,可以經常進行看圖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練習。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用口訣靈活試商的方法。例如,在計算除數大于商的題目時,要想口訣的'第一個數,如12÷4,想“幾四十二”,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3,這類題首先要想未知的那個數,有一定的難度,常常學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訣。所以,這時要及時向學生說明,在用口訣求商時,如果想“四幾十二”得不出商時,就要想“幾四十二”,從而得出商是多少。
教學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注意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這些很重要。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1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之處在于做到了三個突出:突出主體性,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突出實踐性,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突出發(fā)展性,注重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顒踊慕虒W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我讓學生變“看他人玩”為“自己玩”,先集體游玩,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分組游玩,最后,還用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分組競賽,學生成了游玩的主角,并在玩中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參與熱情,師生、生生、群體間都在互動,學生玩了,樂了,也學了。
。ǘ┨骄渴降膶W習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因此,這節(jié)課,我本著“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貫穿于課的始終”的原則,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如在突破找中間問題這個難點時,我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可能會遇到的數學問題,小組討論應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鞏固新知時,讓三個人數不同的游玩項目小組分別根據已有信息,探索并解決自己組的購票問題;在活動拓展時,又讓學生組內合作交流,根據已有信息提出兩步計算的乘除法問題。營造了一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并幫助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合作性學習的經驗與技巧。
。ㄈ┲匾晫W生進行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本節(jié)課最出彩的地方是在鞏固新知時,學生根據各自的愛好,隨機組合成三個游玩小組,并小組合作,解決自己組的購票問題。因各組人數不一定都恰好能被每次游玩人數整除,于是各組就出現了人數或多或少的問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處理,在處理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余數問題、移多補少、轉化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jié)課是除法初步認識的第一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學具盒中的.小棒、圓片課件等,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規(guī)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直觀感受和理解“平均分”,并在實踐和交流透徹理解掌握新知識。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有:
1、生活情境融入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一開始,從“分”字入手,利用課本的插圖:學校組織同學們明天去參觀科技園,讓學生觀察圖片并說一說他們所看到的,再引出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分糖果,然后學生就動手分糖,在分得過程中發(fā)現了要“公平分”也就是“分得同樣多”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讓學生感知平均分。
2、以學生為主體,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二年級的小學生,喜歡動手是他們的天性,具體形象思維是他們認知的特點。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本節(jié)課從始至終都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來理解感受“平均分”。剛開始時在普通的分糖果中感受提煉出特殊的分即“平均分”;然后又自己動手探索“如何分”;最后又是挑戰(zhàn)自我的“有多少種平均分”。這樣由易到難,將興趣激發(fā),思維訓練,能力培養(yǎng)融為一體,使知識充滿內在活力,充分為學生提供體驗經歷探索的過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現給大家。
3、教學設計循序漸進,學練結合,學習效果好。
在設計教學包括習題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完一個知識點馬上就檢測鞏固,張弛有度,學生輕松地就掌握理解了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習效果較好。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語言表達等能力,為學生后續(xù)學習認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4、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習題設計以基礎題為主,又有拓展提升,注意學生智力的提高和優(yōu)生培養(yǎng),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需要改進的問題:
。1)由于受學生年齡和實際生活體驗的限制,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為學生提供的素材較少,往往致使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不夠好。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基本素質。
。2)教師講的太多,以后要注意課堂教學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還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表內除法》教學反思09-20
第四單元表內的除法05-03
表內除法知識點02-17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案01-17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案01-24
第四單元表內除法09-29
第四單元表內除法教案02-24
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教案01-24
《表內除法二》教案(通用10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