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
師:咱們來做個游戲,我說3+2,你們就說2+3,看誰反應快。明白嗎?現在開始。
師:5+6
生(齊):6+5
師:20+30
生(齊):30+20
師:為了讓大家看得清楚,現在請一個同學上臺,把我們游戲的算式用等式逐一寫在黑板上。
師:25+13
生(齊):13+25
師:75+25
生(齊):25+75
師:哪位同學上來也試一試。
生(甲):33+44
生(齊):44+33
生(乙):26+25
生(齊):25+26
師:從剛才這位同學寫的等式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規(guī)律嗎?
生(甲):兩個加數交換了。
生(乙):我發(fā)現,兩個加數不但交換了位置,而且左右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你們的.想法很有道理,也就是說在加法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結果不變。你能用比較簡單的方法表示剛才發(fā)現的運算規(guī)律嗎?
生(甲):我認為用符號可以表示,兩個數就用不同符號表示,比如用○和□,這個規(guī)律就可以這樣表示:○+□=□+○
生(乙):我用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師:你們能用字母嘗試寫一下嗎?
生(丙):a+b=b+a
師:a、b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a表示前面的加數,b表示后面的加數。
師(板書):a+b=b+a
師:這道等式表示了加法中的一個重要的運算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就是加法交換律。
反思:
1、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加法交換律,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認識規(guī)律。
2、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規(guī)律,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經歷由數到符號的演變過程。最終通過交流互動生成由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換律。
3、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探究成為課堂的主旋律,這樣富有生氣的課堂教學,必定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2
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我采用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反饋練習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課本上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景導入,得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發(fā)現算式結果相同,用等號連接,得出56+28=28+56,然后又讓學生仿照舉例,最后引導學生得出規(guī)律;反饋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非常順利,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但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知識太少,能不能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合并成一節(jié)課講解呢,在以后教學本節(jié)課時我準備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進行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
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先教學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然后教學乘法交換律交換律和結合律,而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后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我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找準教學的起點。
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先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然后是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接著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此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兩個班的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都能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意愿,想到了好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交換律,這期間當然也有我想要的字母表達式。教學任務全部完成,同時也體現了小組合作和動手操作,這也是本節(jié)課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希望能夠完成的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的可取之處仍然是我們繼續(xù)使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出想要的結果,而且還能得到充分的鍛煉,鍛煉孩子們能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鍛煉他們用標準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規(guī)律等等。本節(jié)課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這項工作了。
然而,教學總是有缺憾的,今天的課安排的不是很充實,課程上完了還有將近五分鐘的時間,我的設計意圖也是這樣,想利用這五分鐘的時間跟學生一起做一下今天的作業(yè),一方面他們回家以后作業(yè)就沒有那么多了,另一方面作業(yè)中的一些稍難一點的題我也能夠做一下指導。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又能說明本節(jié)課設計的還是不夠充實,沒有拓展方面的題讓學生在課上訓練,尤其是對于五班的同學來說,這節(jié)課幾乎是吃個半飽,如果本節(jié)課能針對五班學生的特點再加入一些提高性訓練的話,這節(jié)課應該會上的更完美,換句話說,本節(jié)課中分層教學又體現的不是很充分了。
總之,如果再次教學本課的時候,應該針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簡單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加入一些拓展的題讓學生充分掌握和鞏固的 ,這不僅是要體現分層教學,更重要的是讓那一部分“沒吃飽”的同學得到滿足!教學就是教師在打仗,每一場下來都要總結自己的經驗為下一場戰(zhàn)役做準備,希望能達到百戰(zhàn)百勝的目的!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4
教學“加法交換律”這一塊內容時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教學“加法交換律”這部分內容中,我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ǜ嗟臅r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同時可遷移到“乘法”中來,獲得“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5
《加法交換律》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P17:例1的內容。運算定律是本冊書中的重點,也為以后的簡便運算打下基礎。
本節(jié)教學我利用學生的舉例、觀察、發(fā)現、歸納,總結出加法交換律,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播放成語故事《朝三暮四》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讓學生從故事中找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學生解決問題。從故事中得到3+4=7(個)和4+3=7(個)這兩個算式。接著我說:“對,兩種吃法不同,結果猴子每天吃到的`栗子的總數量是同樣多的!边@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內容,加法交換律。
在探究規(guī)律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景圖。讓學生從情景圖中找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學生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96(千米)或 56+40=96(千米)然后讓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回答,相同點是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左右兩邊的加數的和相等。不同點是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然后問:“這兩個算式的和相等,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學生從中回答,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而得到40+56=56+40這個等式。我接著問:“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規(guī)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學生回答: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如果用字母a、b表示兩個加數,則可以寫成:a+b=b+a我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嗎”然后學生回答特別多,像甲數+乙數=乙數+甲數,▲+=+▲等等特別多。雖然有的式子不夠完美,但充分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
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多種多樣的練習題,先是基礎練習,還有拔高練習,層層深入,學生學得也興趣盎然。
總結本節(jié)課,整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緊湊,利用多媒體課件也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有充分的時間練習。由于本節(jié)課內容不多,也很簡單,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學生發(fā)言積極,所以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完成了學習任務。
但是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1、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三道加法算式,但是有的學生利用減法驗算,這樣是不符合要求的。這時我應該讓學生說出為什么不行,不應該老師解釋,2、最后填表,由于時間關系我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問題解決的不太理想。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6
前段時間聽了四年級的一節(jié)研討課——“加法交換律”。課中,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很簡單的要求,學生十拿九穩(wěn)的不會出錯,但是學生表現出乎我意料之外:
學生1:√+×=⊿,×+√=⊿,√+×=×+√;
學生2:a+b=w=b+a=w
……
回顧課堂,執(zhí)教者老師笑容甜美,語言親切,精心設計了這節(jié)研討課:
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李叔叔一天共騎了多少千米?”引入新課,學生列式后分析得出:40+56=56+40,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利用天平的直觀演示,引導學生得到兩個等式:50+10=10+50、100+20=20+100,學生觀察三個等式交流總結初步體驗“加法交換律”。接著教師讓學生自主舉例子,學生積極踴躍:1+3=3+1,789+121=121+789……,教師再次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7個算式,結合算式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加法交換律”,并比較辨析加法交換律中的“變”和“不變”,最后教師才水到渠成的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加法交換律”。
對于“加法交換律”的得出教師真是花了心思,下足了功夫?墒菑膶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表現看得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沒有到位。問題在哪里呢?我認為,加法交換律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只是到四年級才開始總結提升“把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用語言表述加法交換律,以及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對學生來說也不是很困難的`。因此這節(jié)課,對于“加法交換律”的得出,可以更簡潔,只用一個情境就可以,天平的效果不是很好,天平小,很多同學沒有看見,因此天平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取消;黑板的板書也可以更簡潔,只板書等式;要讓學生體會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的簡明以及讓學生體驗運用“加法交換律”可以使有些計算簡便。
【思考】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是把探究新知的過程搞復雜了?探究新知的時候,為了追求“完美”,為了講得“透徹”,我們會步步為營,取各家“精華”放在一起,舍不得“丟棄”,于是,很簡單的知識點的探究,在我們的設計下,就……。有位哲人說:“簡約到極致,就是美麗!闭^:“大道至簡”,其實,教學也是如此,“簡約”更美,簡約的數學課堂必然是美麗的課堂,這種美麗同樣有著多層的解讀:它是教師個性化教學思想光輝的折射;它是數學學科本身邏輯、嚴謹、充滿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現;它是“簡約而不簡單”這樣一句流行語的生動注解;它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用“四兩撥千斤”方式自主學習的完美演繹……設計簡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簡便的教學方法,也能有效,也能讓學生喜歡而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欣然接納!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7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讓我們教師要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結合本班學生善于動腦,樂于推理,勤于總結的特點,將教材例1和例2合并成一節(jié)課展開學習活動?v觀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問題的產生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的欲望。
課堂上我從口算A、B兩組競賽題入手,讓學生練習計算,比速度,讓學生馬上意識到算B組題的速度明顯比A組題快,先聲奪人,讓孩子感受到簡便算法的優(yōu)越,接著教師引導:為什么B組題算得快,這其中蘊含哪些數學知識呢?這一問題馬上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習問題的產生將學生自然帶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來,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情境的創(chuàng)設發(fā)散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新知前我讓學生對課題“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很自然地想到: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加法的一些運算規(guī)律,再由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主題,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多數是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還能讓學生提出的問題直奔主題,老師的引導做到了有放有收,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學法的指導體現了知識建模的過程。
數學課標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發(fā)展學生模型思想。本節(jié)課我注重“授之魚”,更注重“授之以漁”。先是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加法的結合律,總結出了四步學習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舉出例子----總結歸納。建立這樣的模型后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展開自學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并不是僅僅讓學生掌握加法的運算定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整節(jié)課對學生有“扶”又“放”,在教會孩子知識的同時,也教會了孩子的學習方法。這四步學習法對后續(xù)一些運算定律的學習,一些規(guī)律的推理和驗證都用重要的意義。
四、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如果按教材的編排程序去學習是體現了知識的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我覺得學生自學加法結合律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學懂、學透,而加法交換律學生很容易通過老師的“自學提示”展開學習,所以我大膽地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先領學生學習加法結合律,而加法交換律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四步學習法導學單”進行自學,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課堂上做到了以學定教,立足于學生的學,立足于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8
在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后,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在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到了反映這五條運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性和結合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
成功之處:
1、整合教材內容,便于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在以往教學中,都是按照教材的編排程序,按部就班,首先教學加法運算定律的教學,再進行乘法運算定律的教學,最后對比加法、乘法運算定律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雖然感覺教學有條不紊,但是總感覺缺失點什么,總感覺有這樣一雙手在禁錮自己的思想。如何讓教學更能適應新形勢下課改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為本,順應學生認識發(fā)展需求,減輕學生背誦記憶的難度。因此在今年的教學中,我大膽改變了教材的編排程序,改變?yōu)榧臃、乘法交換律放在一課時進行教學,加法、乘法結合律也是如此。通過教學,有利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qū)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非常輕松的認識了加法、乘法交換律,記憶非常深刻牢固。
2、經歷“形成猜想、舉例驗證”的完整真實的過程,感悟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學中,由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引發(fā)學生猜想,通過舉例驗證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結論,然后又再次引發(fā)學生從結論進行猜想,讓學生不僅知道從個別特例中形成猜想,并舉例驗證,是一種獲取結論的方法。但有時,從已有的結論中通過適當變換、聯想,同樣可以形成新的猜想,進而形成新的結論,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獲取結論的方法。通過結論引發(fā)猜想,學生很自然列舉了例子進行證明,從而得出在乘法中,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的結論。結論的得出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實感悟到了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不足之處:
習題的處理欠妥當。練習五1題只是要求學生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沒有讓學生說說表中數的規(guī)律:可以以加號所對的那條對角線為對稱軸,對應位置上的兩數相等。這樣在計算中可以利用這個規(guī)律,算出對角線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
再教設計:
1、注重習題的備課,減少低效教學流程。
2、注重對加法、乘法交換律的證明過程,可以通過集合圖和點子圖,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9
加法的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的普遍規(guī)律。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這一規(guī)律,以便為今后的應用服務。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抽象建模,大膽猜測, 操作驗證,合作總結這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理解加法運算定律的含義,并從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本課我把湊整簡算的思想貫穿始終,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選擇簡便的方法是學習的最好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理解與運用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抽象的極好時機。本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孩子們大膽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v觀本課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復習引用中,鞏固學生的思維基礎。
通過一組口算練習,讓學生明確能夠湊整十或整百數的.兩個數加起來比較簡便,這個為后面學習結合律打下基礎。
2、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問、設疑,讓學生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四個環(huán)節(jié),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發(fā)展。
3、多層次的鞏固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
習題設計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在習題設計中,一共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①基本練習(填空)②變式練習(判斷)③鞏固練習(計算)④發(fā)展提高等。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本課所學內容。
在教學中也存在以下不足:
1加法結合律學習在教學中所占比率應加大,學生在學習中還有疑慮,沒有學透。
2、整堂課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緊,在加法交換律上時間過長,練習的時間相應較短,顯得后面在練習中有些倉促。
3、教師的語言過于成人化,不適于中年級學生的年齡。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0
(1)通過模仿舉例,滲透等量代換的數學方法。
學生根據模仿,學會了根據結果相等,將兩個算式寫成恒等的方法,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知識,其實也就是在經歷等量代換的過程。而這一數學方法對接下來要學習其它各種運算定律,及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列方程解應用題等都十分重要。
(2)通過對大量數學事實的對比,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學習不完全歸納發(fā)。
學生在獨立舉例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發(fā)現的規(guī)律,得出結論:不管兩個加數的位置怎么交換,它們的和都不會改變。師引導:同學們所舉的所有例子都能寫出這樣的結論,可見我們的四則運算中有一個規(guī)律,誰能把這個規(guī)律準確地概括一下?……從個別到一般,把對特例的發(fā)現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和性質,這就是小學階段的.“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經歷這一歸納過程,體驗結論的科學性。
失: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對處理“用字母表示定律”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不足。在學生例舉字母表示定律后總結出用a+b=b+a公式來表示定律后,沒有進一步拓展,如問:三個數可以怎樣表示呢?這個規(guī)律還適用嗎?這樣環(huán)節(jié)設計,會讓學生對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更為熟悉,從而培養(yǎng)數學思想,更能強化目標。
在今后的數學中,注意強化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并針對重難點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與拓展,尤其對稍差的學生更應該重復強化,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1
《加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傾聽故事——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學習過程,F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說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以成語故事《朝三暮四》為切入點,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教師設問:“故事講完了,你想說些什么?”水到渠成地引出數學算式“3+4=4+3”,進而提出猜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為舉例驗證埋下伏筆。
2、組內交流討論,舉例驗證猜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舉出怎樣的例子去驗證猜想?應該舉多少個?意在滲透舉例驗證這一數學方法,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無數”的概念。
在小組討論的同時,教師及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舉出如下例子:
1、3+6=6+3,4+5=5+4,7+8=8+7
2、1+2=2+1,12+13=13+12,100+200=200+100,20xx+3000=3000+20003、0+5=5+0,1|4+2|4=2|4+1|4,1.02+2.03=2.03+1.02小組匯報后,讓學生評價各小組舉例,真切體驗“舉例驗證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3、練習層層深入,鞏固所學新知為了讓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內容。讓學生利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填空即可,使學生即時運用掌握的知識。本節(jié)課使學生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中,掌握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數學思想。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創(chuàng)新,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觀察得結論的方法,而故事引入,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和學校提倡的“主體多元,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相吻合。同時,也適合本學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認知規(guī)律。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如下:
1、在引導學生思考舉怎樣的例子來驗證猜想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不夠恰當。不是學生不會思考,是教師的設問指向性不夠明確。比如,可更改為“我們是不是可以再舉一些加法算式的例子來驗證呢?”,讓學生明白舉例是指舉加法算式,然后交換他們的位置,看和是否相等。
2、在讓學生體驗“無窮”思想時,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時,當學生舉了大量的例子之后,教師詢問是否可以驗證我們的猜想時,有的學生還是堅持認為不可以,一定要舉無數個例子才行。此時,可自然銜接,引入用字母a和b可表示任意數。這樣,我想比教師生硬地解釋,刻意地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效果要好得多。
3、在引出加法交換律時,要明確強調這一規(guī)律中,變的是加數的位置,不變的是他們的和。讓學生反復地說,a和b可以代表哪些數?
4、在課堂練習時,可引導學生回顧我們在哪里用到過加法交換律?衫谜n本31頁第2題,將新學與舊知巧妙地結合。另外,要將每一個習題的設計意圖,充分地挖掘出來。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換律,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為下節(jié)加法結合律以及乘法運算規(guī)律打下很好的基礎。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2
加法交換律是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親身經歷“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總結規(guī)律”這一探究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以成語故事“朝三暮四”為切入點,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為舉例驗證埋下伏筆。
2、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的過程,同時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通過猜想、驗證、類比、歸納,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為《運算律》的第一課時,而在這一單元之前,學生經過了三年多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并對這些已經有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著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本節(jié)課通過一些實例進一步來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社會實踐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問。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也符合新課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又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后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通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不夠及時。
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學生寫出“6+2=2+6,1+9=9+1…”時,沒有很好的解讀學生的心理。這位學生之所以寫出一位數的算式,是因為他覺得寫一位數加一位數的等式非常簡單,方便計算。但是作為不完全歸納法,他寫出的算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代表性。此時如果追問學生,“是不是只有一位數加一位數才有這樣的規(guī)律?”,“那你對這位同學寫得有什么建議呢?”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嚴謹性。
二、沒有很好的辨析加法交換律和加法運算律本質特性。
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不能進行準確的辨析?梢栽黾蛹臃ń粨Q律和加法交換律的對比環(huán)節(jié),對比得出加法交換律的本質特征:加數沒有變,結果沒有變,運算符號也沒有變,但是加數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過同時,也發(fā)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客觀的,很多是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設計還不夠。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4
《加法交換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親身經歷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作為一堂概念形成課,我們要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通過不斷的猜想,不斷的論證,最終得出結論。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探究問題。現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速算比賽”妙入課題
本節(jié)課,以計算題為切入口,精心挑選了相關計算題,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所給題的區(qū)別與聯系,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觀察這組得數相同的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能較快的發(fā)現,兩個加數交換位置,他們的和不變。同時得到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贊同,這是老師提出疑惑:是否所有的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呢?拋出問題,引出猜想,進而問學生:你還能寫出像這樣的算式嗎?讓學生動手寫算式,充分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在寫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這樣的算式你能寫多少個?“無數個!”緊接著老師追問:“那你能用一個算式概括所有的算式嗎?”引導學生探索加法交換律的公式表達。通過匯報、展示,揭示課題。
二、微課引入,火龍點睛
在教學中,我提了一個問題:今天所學的《加法交換律》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是否接觸到了呢?引導學生回顧舊知,給他們一分鐘的思考交流時間,有的同學能夠說到一二,有的卻一臉茫然,這個時候引入了提前準備好的微視頻,其中的配音就是找了本班學生配的。當大家聽到熟悉的童聲,看到一年級的看圖寫算式以及三年級的'加法驗算等,(都用到了加法交換律,只是當時沒有把這個概念提出來而已,)豁然開朗,課堂頓時熱鬧起來。讓同學們把前面的舊知和今天的新授結合起來,加深了新知的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留下懸念,提升遷移
在課堂最后,我又給孩子們拋出了一個懸念:既然加法有交換律,那減法呢,除法和乘法呢?這個問題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更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我看到學生們不由自主的在本子上寫出算式進行驗證,說明本節(jié)課的數學思想方法已經潛移默化到他們的腦海中。他們能很快的通過舉例論證來否定減法和除法沒有!岸朔ㄓ袉幔吭诤竺娴膶W習中我們將繼續(xù)探討這個問題”由此結束本節(jié)課。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讓加法交換律深入了他們的內心,特別是讓他們經歷了“提出猜想-舉例論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本節(jié)課不僅僅學會了加法交換律,更讓他們學會了數學方法,為下節(jié)課的加法結合律以及乘法交換律做好了鋪墊。更難得可貴的是,學習中不僅僅收獲了數學知識,更收獲了期間的數學興趣。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5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新課標里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敖粨Q律”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別安排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
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04-22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5篇11-20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教學反思(通用16篇)03-07
交換律教學反思04-19
加法教學反思08-09
3的加法教學反思09-30
《認識加法》教學反思07-17
進位加法教學反思08-28
《筆算加法》教學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