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tài)等,以及對于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 如《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要滲透德育教育是:“愚公精神”,什么事愚公精神呢?可歸納為:他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或者說: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氣;2具有堅持不懈、長期艱苦奮斗的精神;3具有遠大的目光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愚公精神。有人提出移山不合算,還是移屋合算。其實這是一種詭辯,是不合理的,是和這篇寓言故事的目的相違背的。新課標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zhàn)。
二、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jīng)常倡導創(chuàng)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或者每周就來一篇作文,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tǒng)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yōu)美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 新課標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 生情不自禁的、發(fā)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 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jīng)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yōu)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標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標中的新理念, 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四、課堂教學盲目追求形式
特別是新課標的實施,我們很多語文老師用素質教育為幌子,一味強調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實踐,很大程度上將語文課上成了活動課,深陷“興趣愛好”之中,這種現(xiàn)象是對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曲解,它明顯帶有表層和功利性的毛病,這樣盲目追求形式,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也是有害的。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2
這個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2班、四班的語文教學,由于教學經(jīng)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 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多彩朗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是師生都陶醉于瑯瑯的讀書聲中。缺少了朗讀,語文課似乎就失去了活力。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朗讀方面的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會給學生以具體的朗讀指導。用優(yōu)美的范讀來啟動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用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品析人物形象、用比較朗讀法提升學生的語感、我還嘗試過用表演朗讀給學生生動直觀的印象。多彩的朗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一堂語文課,不聞學生書聲瑯瑯,那真算不得好的語文課。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會繼續(xù)探索、總結朗讀訓練的有效方法。
二、讀寫結合,探索作文新思路。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一雙美麗的翅膀。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困擾著我。根據(jù)“讀寫結合”的原則,我對作文教學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究。
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量不足,寫作文時往往無從下筆。我精選跟作文話題有關的美文,在作文課上印發(fā)給學生閱讀,要求學生圈點勾畫,然后在課堂上交流,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材。另外,課文是最好的范文。我常常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思路,學習謀篇布局的技巧。
針對作文批改低效的問題,我改變了批改的.方式。選擇各個層次的作文,打印分發(fā)給學生,同樣要求學生寫出旁批后課堂交流。因為是評價同學的作文,學生積極性更高,課堂上常常擦出智慧的火花,曾經(jīng)枯燥的作文課煥發(fā)了生機與活力。閱讀同學作文,強化了對作文訓練重點的理解。
另外,失誤作文,常常被我們忽略。其實,只要認真閱讀,及時反思,它會成為非常好的作文課教材。例如,在一次半命題作文訓練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題目的理解方面有明顯的失誤,我緊緊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品析關鍵詞語,重新審視題目的含義。
三、名著閱讀,增加學生底蘊
本學期,我每周拿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閱讀名著《昆蟲記》《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并要求學生做出讀書筆記。學生從《昆蟲記》中體會到了法布爾的沉浸在昆蟲世界的樂趣,從《童年》中感受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敬佩保爾頑強般的意志。初一正是學生閱讀的黃金期,積極倡導名著閱讀是我的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反思總結,教學研究的契機。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每當我上完課后,對課堂教學的得失都有深切的體會,回到辦公室,就趕緊記錄第一感受。遇到問題,就翻看《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教學期刊,學習先進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功夫不負有心人,陸續(xù)有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fā)表あ本學期名著導讀《做昆蟲的朋友》、閱讀指導《從卑微中讀出偉大》發(fā)表在《新課程報·語文導刊》,閱讀訓練《人生需要一枚指南針》《春夜喜雨》發(fā)表在《滿分閱讀》。
五、點滴積累,激發(fā)學生興趣
語文教學的真諦是讓孩子懂得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善于從生活中發(fā)展自我。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我發(fā)動學生定期摘抄美文,稍作編輯,裝訂成冊,就成了一本班內《讀者》。在互相傳閱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文章的后面。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我鼓勵學生從課堂作文和周末隨筆中挑選自己滿意的作文,“發(fā)表”在校刊《今日十一中人》上。這兩個舉措,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chuàng)作激情,提高了動手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3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jīng)結束。我在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的過程中,有時會發(fā)覺語文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fā)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么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在作文中也如此,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作文,結果寫出的作文有的語句不通,有的不夠生動形象。可見,學生的詞匯量太小,課外閱讀訓練明顯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以上問題,多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好句,以提高詞匯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訓練,最終提高表達能力。
2、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古文閱讀就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思都不了解,無法對句子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了解古文寫的內容,答題自然是一塌糊涂了。
(二)教師方面
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為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宜學生理解。
二. 改進措施:
1、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 ,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使學生產(chǎn)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抑制情緒。現(xiàn)用的語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語文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tǒng)的思維和方式,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影響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特色,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yōu)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語文,對學生終生有用的語文;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xiàn)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2、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yè)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yè)時,讓優(yōu)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yè)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加做,讓學生能學有所得。
3、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離,盡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師教,學生記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xiàn)。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閱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教材與老師,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3班和1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初二、初三年級的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課上到現(xiàn)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5
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學思想的革新,教學手段、考試方式的改革,學生語文水平、教師素質的提高等等都成了關注的熱點。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一、教學思想落后
語文教育的問題首先是教學思想落后。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還停留在“主題思想——寫作特點”這種模式上,教學思想已完全過時了。這種內容與形式的簡單劃分法最早是從前蘇聯(lián)搬過來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前蘇聯(lián)文學理論和文學教學基本上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它將文學作品看成是一個主題,一個寫作手法或叫寫作特點。具體一點說,就是內容是主導的,形式從屬于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反映到語文教學中就成了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兩大塊。這兩大塊完全是游離的、沒有聯(lián)系的。
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而對文學陶冶性情的作用重視不夠。許多同學本來很喜歡語文的,這種喜歡最開始都是喜歡它的文學性,而不是喜歡詞與詞的搭配、主謂賓定狀補、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而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就是這樣把生動的課文肢解為一堆知識拼盤,干巴巴的毫無生氣,弄得學生好不厭煩,自然也就談不上什么興趣了。
這種教學方法的另一個后果就是使學生思維僵化,缺少創(chuàng)造力。比如中學語文教材上把魯迅的小說《孔乙己》的中心思想說成是“孔乙己代表著迂腐的知識分子形象”,說“他教小伙計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掌握這種蕪雜無用的知識,還以此沾沾自喜。”但如果有學生認為小說是借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來批判和譴責舊中國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就要被老師“糾正”,甚至考試時被判錯。其實,語文不同于數(shù)學、物理等自然學科,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如果都以這種統(tǒng)一的“中心思想”來固化學生的思維,那只能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是很難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
因此,要改革語文教育,首要的是改革這種落后的教學思想,給學生以更多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間。
二、濫用教參
為配合教材的使用,教育部門專門編寫了配套的教學參考書,供教師教學時“參考”,但現(xiàn)在,這種“參考”已經(jīng)有點變味,有的教師自身缺少鉆研,直接把教參上的東西“販賣”給學生。有的教材本身就比較陳舊,再配上教參,就把陳舊教育思想給凝固化了。另外,本來一個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鉆研提高,但有了教參后,只要直接照搬就行了,連一點屬于自己的東西都沒有。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教材給老師提供了四種教參,大本小本,再加上教案,光是這套東西都“販賣”不過來,弄得部分教師越來越懶。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參是個鴉片煙!彼f老師開頭可能會覺得好,慢慢就會產(chǎn)生依賴思想,自己就不愿意鉆研教材了。有關專家稱,今天70的教師離開教參就不能教書。因此,教參的泛濫和不恰當使用,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合格教師的.缺乏。
當然,教師在這個問題上也有難言的苦衷,如果教學完全脫離教參,按自己的理解和模式來教,結果考試考的還是教參上的內容,學生難以過關。這樣雖然創(chuàng)新了,學生卻不能從考試中受益,教師難免要背上“誤人子弟”的惡名。這樣就涉及到了語文考試制度改革的問題了。
方案,逐步地推行。
三、考試要不要標準化
語文的標準化考試是1985年從香港引進的。一開始,它以客觀、操作方便、效率高而受到廣泛歡迎,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
首先是標準化考試給原有的語文教學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只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學,遠遠不能適應語文高考標準化考試的要求,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就千方百計地跟高考要求接口,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應試教育訓練。據(jù)報道,許多學校的語文課只上到高二就基本結束了。從高三起,要用長達一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總復習”。在此期間,要把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170篇“基本課文”通通“過”一遍;要把中學語文中規(guī)定的“知識點”和“訓練點”通通“掃”一遍;要把近幾年的全國高考語文標準化考題通通“答”一遍;還要把根據(jù)多方預測來年可能考的內容和采用的新題型以模擬考試的形式通通“做”一遍……如此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忙于猜題,學生忙于做題,負擔都大大加重了。還有各種泛濫的復習資料滿天飛,老師學生都疲于應付。
另外,標準化考試是機器閱卷。機器閱卷有兩個限制,一是不能出主觀題,必須是客觀題。而客觀題必須有標準答案,如果沒有,它就沒法閱。但是,有的內容是可以的,比如讀音、字形,但一遇到了“義”就沒有標準,到文藝鑒賞就更沒有標準,它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越高級的能力就越?jīng)]有標準答案,結果就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凡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不好出;第二,如果實在不能避開這個內容的就人為地制造標準答案,其結果就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為了適應這一套,就只好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既抹殺了個性,又抹殺了創(chuàng)造力,這一點恰恰與我們新世紀的教育目標相違背。這是標準化考試最大的弊病。
四、作文如何教
作文是語文教學里另一個倍受關注的焦點。近些年,每年高考閱卷結束后,我們都能從報紙上讀到一些類似的報道,說的是高考作文答卷中雷同和造假現(xiàn)象嚴重。有報
道說,一位哈爾濱的考生為增加文章中的感情“分量”,竟然說自己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自己是多么懷念母親等等。而該考生的母親恰好參加該年度的閱卷,也正好看到這篇作文,看著兒子熟悉的筆跡,竟當場氣暈在地。這樣的例子讀起來讓人除了覺得荒唐就是悲哀,語文教育中的作文教學是該改一改了。
受多種原因的影響,現(xiàn)在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已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寫記敘文,總是先見物,后抒情,最后升華出一個主題。見到蠟燭就會想到老師,見到蜜蜂就會想到辛勤的勞動,這樣的聯(lián)想往往是低級的、概念化的。還有就是追蹤所謂的“重大題材”,出個題目《一個難忘的人》,一半學生會寫“我的表姐”或“我的舅舅”因為吸毒從好人變成壞人,情節(jié)大同小異,結尾處大多是“我”看著她(他)“忍不住流下眼淚”。議論文里也常常把話題扯到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上,如“禁毒”、“環(huán)!、“見義勇為”、“反腐敗”等等。毫無個性,虛假且晦澀。
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改變現(xiàn)狀,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應當是全社會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為,首先一點就是要從教育思想上進行根本的反思。十幾年的考試已經(jīng)把我們磨熟了,學生在操練,教師也在操練,操練中考和高考的本領。結果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深刻地反思,才能充分揭示其弊端。
其次,要對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進行很好的探討,重新認識。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應該統(tǒng)一起來認識。語言文字并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tǒng),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只有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我們的教學與研究才會有一個高的起點,我們的語文教改才會找到一個正確的出發(fā)點。
再次,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語文教材的編寫、教學的實施、考試的形式等方面進行調研和科學的評估,給予符合實際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制訂改革!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6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關系到語文成績的高低,作文教學也成為語文教師的重頭戲。然而,仔細觀察當前的作文教學狀況,許多不良的作文教學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關注。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或者仍停留在過去的教學習慣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幾乎成為三無產(chǎn)品——無系統(tǒng)、無計劃、無章法。傳統(tǒng)的作文五步驟(命題——習作——上交——批改——發(fā)還)教學進一步的僵化,導致作文教學走進死胡同。一些語文教師,本著教學熱情,也對作文教學下一番功夫,但其收獲并不明顯,漸漸對作文教學失去信心,使作文教學陷入困境。還有一些語文教師,以為作文水平提高關鍵在于不停的練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寫了十幾篇作文,苦不堪言,作文水平卻不見有所進步。與此相反,有些教師一學期也沒上幾次作文課,教師和學生省心了,作文成績逐漸下降。更有小部分教師,作文課上寫個題目就不管不問了。這樣作文教學幾年下來,學生作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造成學生害怕作文寫作,一聽到要上作文課就頭疼,一看到作文題目就心亂如麻,一提筆就力不從心。寫出的作文更是初看很傷心,再看很痛心。學生見作文如臨大敵,避之不及。老師上作文課如履薄冰。師生苦不堪言!墩Z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總目標做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奔聪Mㄟ^作文課使學生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但這些教學現(xiàn)象,卻讓學生“無言以對”。作文教學的這些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實在是教育之痛,語文之痛。面對如此的作文教學現(xiàn)象,我們不得不深刻反思:當前的作文教學病在哪里?怎么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當今作文教學問題重重、進步緩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首先是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惹的禍,這是問題的根源。
在應試教育的機制下,成績壓倒一切,造成了師生普遍的功利主義心態(tài)。當然這種功利主義也深受整個社會的功利主義侵蝕,導致師生將學習的目的集中在提高考試成績上。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一切。這嚴重扭曲了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改變了學校教育的初衷。學校應該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養(yǎng)一架架考試機器。作文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的基礎有關,在短時間里很難提高,而基礎知識和閱讀訓練卻能有效提高成績。在一切向分數(shù)看的束縛下,教師自然而然得做出取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對課文力求講深講透講全,而對作文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下足夠的功夫。功利主義盛行,不但使教育陷入泥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是考試機器而沒有個性和思想的人,更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
應試教育害了學生,也害了做應試教育受害者的語文教師。應試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作文能力普遍較差,寫不了好文章。當前不少中學語文教師遍是從應試教育下走過來的,他們自身也深受應試教育的摧殘,要么裝聾作啞無動于衷而無所作為,要么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仍把成績看成首要教學目的。這是多么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教育現(xiàn)象。教師自身作文能力的薄弱,自身底氣的不足,平時忽視對自身文學素養(yǎng)、寫作水平的鍛煉和提高,導致作文指導與講評捉襟見肘。又怎么能教好學生作文?教出好文章呢?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黃玉峰老師在與記者答問時指出,當前語文教學的'失誤在“不讀書”。在筆者看來,這里的不讀書,不但包括學生不讀課外書,也包括教師在內。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缺乏寫作素養(yǎng),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好在當前仍有許多老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改進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努力開拓出一片藍天。
二、其次是模式化、僵化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步驟。
傳統(tǒng)的作文五步驟(命題——習作——上交——批改——發(fā)還),應用得當,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但是,把傳統(tǒng)的作文五步驟模式化,而缺乏改造,必然會走向僵化。第一,作文命題的模式化,缺乏創(chuàng)新。幾代學生寫同一個作文題目,或者一個題目從小學寫到高中。這應該是幾代人的不堪回首的共同記憶。作文出題根本沒有考慮時代特征,做不到與時俱進。第二,
教師在作文命題時候常常傾向于自己的個人感情、愛好、認識范圍,并把大人的經(jīng)驗“強加”給學生,很少顧及學生的需要、興趣、知識能力。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干涉了學生的寫作自由空間。第三,作文指導流于形式,停滯于表面,沒有深入、細致、實用的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重要一關,但是往往被教師所忽視。第四,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評語公式化,缺乏創(chuàng)新,應付于上級部門的檢查,敷衍了事。其結果往往是學生拿到發(fā)下的作文就“啪”的一聲扔到抽屜里。認真的教師會看著心痛,但是也沒有反思問題原因所在。不認真的老師早已默認學生這種消極行為。慢慢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當一回事,作文能力談何提高。第五,作后講評的模式化、簡單化,蜻蜓點水式講評。更有老師認為講不講都一個樣子,更有甚者干脆省去了講評環(huán)節(jié),把時間放在文言文及現(xiàn)代文閱讀上。
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這個病原體下,教師的作文教學就容易走向僵化,從而影響作文教學的效果。
再次是語文教材本身的不合理,重視閱讀而輕視作文訓練以及作文教材的無連貫性、循序性。人教版教材到了七、八年級才安排作文指導,但是這種指導缺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教學原則,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理論性過強,在學生在缺乏生活體驗和寫作經(jīng)驗情況下很難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沒了,作文寫作就只是一種應付,而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接受,是被逼無奈下的產(chǎn)物,是畸形發(fā)展的怪物。中學語文教學在設計上體現(xiàn)的是“閱為本位”,作文訓練附在閱讀課后,也沒有系統(tǒng)的作文教材,只是作為語文學習的附屬品。學校和老師不重視,學生就更不用說。忽視過程,違背規(guī)律,只重視結果,其后果可想而知。在寫作訓練方面,看似每個單元都有《寫作口語綜合性學習》版塊的穿插,但是編排的順序,一般只考慮到本單元課文教學內容,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系統(tǒng)性,缺乏嚴謹性。而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隨意性更大,主觀上加以修改,或者是為了教學進度,直接跳過作文訓練環(huán)節(jié)。沒有合理、科學的教材;沒有連貫、循序的作文教學;沒有層次性和階段性;不合理的寫作訓練;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這些勢必影響到學生作文的進步。
三、最后是培養(yǎng)共性扼殺思想個性的不良風氣。
一個沒有個性和思想的人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人,一個沒有個性和思想的國家很難想象其在世界上立足。當前的學校片面的強調共性發(fā)展而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塑造。個性是一個人的獨特之處,是反映其性格、愛好、興趣上的特點。而長期以來的作文教學,只注重學生的共性特征塑造,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如出一轍,在對生活的感受、對材料的選擇上、對語言的運用上等表現(xiàn)出驚人的相似。忽視個性和對個性的扼殺最終使學生的作文毫無新意,死氣沉沉。共性思想在作文教學上的過分強調導致作文思想的單一性。教師要求學生的作文內容健康,思想要端正、健康,要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等,往往把作文提高到政治性質的高度,這就嚴重的損害學生的個人思想的表達。例如,現(xiàn)在初中生寫植物散文,學生的選材很統(tǒng)一,都是傳統(tǒng)文學中積極向上的形象。一個班級都是梅蘭竹菊四君子,松柏、荷花、白楊樹等等。而這些很多都是沒有親身所見之物,作文卻能寫出為某種精神所感動,文章末尾少不了一段是勉勵自己要學習這種精神。虛假的拔高思想高度,而無個人的情感體驗、個性愛好和思考。這樣虛情假意的文章卻往往得到老師的青睞,就因為思想性的正確。扼殺個性的風氣沒有剎住,不但作文思想空洞無意義,而且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是沒有個性的殘次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強調的是人的培養(yǎng)。這個已經(jīng)喊了多少年的口號,但是真正落到實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過對作文教學中不良現(xiàn)象的思考,以及從師生兩方面的客觀分析,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一些途徑。
針對上述現(xiàn)象中的中學語文教師而言,首先要從認識上高度重視作文教學。人為的弱化或者是逃避心理以及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都需要加以改正。只有教師自身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才會
有改變的動力。所以,這一點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其次是作文教學思想的改變。很多老師意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也想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但以往的一些教學思想仍然是一把枷鎖,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步伐。這時候,教師一定要下定決心,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僵硬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改革,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在作文教學上探索一條新的道路。這是一個十分急迫的任務,也是一個漫長的改進過程。從重視作文教學到改變教學思想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所以,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調整好教學心態(tài),用長遠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無計劃行事。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教學方法的探索,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
再次是教學方法上作改變。
第一,要注重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教師應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作文教學的比重和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認真實行。根據(jù)每一個階段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能力目標,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各種題材的學生。第二,教師要重視語文課本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的結合,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自然結合。第三,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帶著寬松、愉快、自愿的心態(tài)去寫作文。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作文課,喜歡寫作文。
第四,改變作文命題、作文批改、作文講評過于單一化和形式化做法,手段更加靈活多樣。第五,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積極開展作文第二課堂。
第六,教師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能把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而不是純粹的知識積累。另一方面,要善于學習他人的作文教學方法和經(jīng)驗。從害怕寫作的學生方面上講,首先是學生要培養(yǎng)自身的寫作興趣愛好。興趣永遠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梢酝ㄟ^以下幾個途徑來獲得寫作興趣。
第一,根據(jù)自身愛好閱讀小說作品,從中激發(fā)自己的寫作靈感和興趣。
第二,觀賞不同主題的電影。觀賞電影也是一種“閱讀方式”,通過影片體會人生百態(tài),在思想碰撞中思考電影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
其次有了興趣愛好,還必須養(yǎng)成一些有助于寫作的學習生活習慣。
第一,注重生活積累,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會觀察和思考問題。
第二,學會仿寫作文,在仿寫的基礎上寫出屬于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章。
第三,養(yǎng)成包容開放的思想,在各種思想沖撞中思考問題,尋找答案。
第四,大量的閱讀文學作文,特別是優(yōu)秀的名著的積累閱讀,發(fā)現(xiàn)寫作特點和規(guī)律,找出寫作技巧和方法。
再次是掌握寫作的方法。比如,寫作前收集素材最有效的辦法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寫作中應注意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后還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通過自身的寫作經(jīng)驗,去總結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表達思想感情。
最后是要善于思考,做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我思故我在,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才能寫出有個性有思想的好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7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yōu)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zhàn)士的贊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語言品味、人格影響的好教材。并且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們多數(shù)教師對98年的那場洪水記憶猶新,讀著文章,那些解放軍官兵與洪魔奮戰(zhàn)的鏡頭便會重現(xiàn)在腦中,便會再次動情,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便水到渠成。但是,學生沒有這種情感體驗,那時他們還比較小,可能還沒有關注到這件事。那如何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體,讓學生耳聞目睹,在如臨其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激情中記住這次奮戰(zhàn),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是情!
針對本文的特點,我在課堂上努力指導學生經(jīng)歷如下的情感體驗。尤其是在上這一課時,四川災區(qū)的殘酷,讓世界人的目光又對準了我們的人民子弟兵,通過本文的學習和解放軍在四川災區(qū)的表現(xiàn),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子弟兵是人民的大救星。
一、要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課一開始我們就應該以一些詞語去描繪當年大洪水的情景,抓住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情感,喚起他們探究的欲望。再加上課前上網(wǎng)去查過相關資料,學生很快進入了那種情境,學生的意念很快超脫現(xiàn)實,走向文本,走向98,走進那讓人驚心動魄的抗洪救災的戰(zhàn)斗中去,為下文“險中見英雄”作情感鋪墊。
二、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情感,用心去悟情之深
如果說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是一種激發(fā)、引導,是一種熏陶感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的`話,那么促使學生對課文入情入境,對課文的語言評賞玩味,則是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腦去思言之妙。在教學第二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解放軍官兵與洪水奮戰(zhàn)的情景,營造濃濃的感動氛圍,然后讓學生在感動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輕聲細讀課文,畫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并細讀所劃之處進行品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讀著課文,腦中便會將文中語言與錄象中的一個個鏡頭聯(lián)系起來。這樣,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過錄象這一中介傳遞給學生,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學生在感動的狀態(tài)下,思維和情感積極活動,課堂上,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想說出來,就“一觸即發(fā)”了。
三、“以讀代講”使學生激情飛揚
當學生的感動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的思維和情感已完全貫通,一觸即發(fā),但憑借已有的語言積累表達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學生一時間有難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讀代講”,讓學生盡情地誦讀,讓激情在讀書中飛揚。最后,我還安排了聽歌曲《為了誰》這一環(huán)節(jié)。這首歌就是為這次大江保衛(wèi)戰(zhàn)寫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場面,學生的激情在歌聲中飛揚!因感動,學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著唱,歌聲雖不美,卻飽含深情!
當然這節(jié)課還有不少缺點,最主要的就是出現(xiàn)了拖堂現(xiàn)象,主要是前面的內容沒有做到有取有舍,學生感悟課文的能力還不是很強,經(jīng)常冷場,這有待以后教學中不斷加以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8
從教二十多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tǒng)的發(fā)自內心的對自己的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做過反思。借這次的機會, 我靜下心來,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會起到一定的促進和引導作用。
課余時間,我常常和學生聊學習語文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語文水平稍高的同學的觀點非常相似。談及高中語文學習的感受,一些學生往往會說只學會了做題。學科教學走到這步境地,我分析有兩種原因:其一,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其二,囿于語文高考的試卷模式。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我們把語文學科分成幾大板塊,弄得七零八散,與真正的文學早已相去甚遠。在這樣的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真是無從談起。
無數(shù)事實證明,學生是在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上增強了學習語文興趣,進而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語文成績的。看來,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要增加閱讀時間!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曾經(jīng)每周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閱讀,用這點兒時間閱讀別說萬卷,就是一卷都是難上加難。沒有辦法,閱讀課上我只好要求學生看一些《作文報》、《語文報》之類的報紙和《讀者》之類的.雜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無暇顧及!叭》ê踔,僅得其下”,讓學生們讀這樣的通俗的文章,試想他們能寫出什么樣的大作?增加閱讀時間,擴大閱讀視野,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思想。但因為關系加之外界誘惑很多學生很難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因此,我的嘗試常常無疾而終。
學習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學生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被動的接受,因而老師對他們自主學習的引導就顯得特別困難,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很見成效,放棄嘗試,回到老路上去,駕輕就熟,我往往就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放松了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監(jiān)督。然后,還是“吃力不討好”地灌輸,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淺嘗輒止,課后地全程指導和檢測的原有的規(guī)定形同虛設。
我想今后還要堅持預習和復習的整理本的檢查和檢測,讓學生在預習,復習以及課堂學習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上能環(huán)環(huán)相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感,真正充當起的主人。當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僅僅是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我愿意在實踐中繼續(xù)探索。
反思我的語文課堂,很多情況下存在著喧賓奪主的現(xiàn)象,我總是自覺和不自覺地體現(xiàn)著主角身份,要了解學生的狀況,總是滿足于課堂上幾個活躍分子的反應,依賴于課后跟學生的單獨交流,其實,我早就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那種交流是任課后怎么彌補都無法達到的效果。要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心在我的語文課堂上都動起來,這該是多么令人振奮的事情啊!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心真正地動起來,而不致于使學生陷入“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的窘境呢?
語文教學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著一個學生整個人今后的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旨在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使其具備最起碼的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整個人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開啟一扇成功的大門。而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還是普通中學的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了解并接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嗎?如果我們在高中階段做到了這些,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我相信,通過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好。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9
一、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
中學語文教學在改革過程中,語文教材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有效的語文教材改革,對于改革效果能夠直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中學語文教材的編訂者采取積極的鼓勵態(tài)度,以使得中學語文教材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促進中學語文教材建設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與發(fā)展動態(tài),實現(xiàn)“一綱多本”的情況轉換。目前,關于語文教材方面的研究,還應注重把握和研究語言與語言應用方面的問題,在注重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國文知識、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較為良好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理念和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導致在今天,仍然未能對教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式方法作為較為有效的改革,對于時代發(fā)展的考慮較為欠缺,同時由于農(nóng)村中學教學環(huán)境的差異性、地域水平的發(fā)展特點、學生的實際的智力水平的限制等因素,都使得教學方法的推廣和實施效果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涉及諸多方面,例如對于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材、教學目標、學生的基礎水平等方面的改革與轉變,因而,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往往會產(chǎn)生較為強大的聯(lián)動效應,繼而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都會產(chǎn)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于教師的素質方面的影響,每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新的教學方法的`采用,都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形成巨大的挑戰(zhàn)。因而,對于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要給予相應的重視,才能夠從根本上取得較好的改革成效。經(jīng)常嘗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不同的學習思維習慣,繼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的有效結合。
三、改革學生的考核方式
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學語文的成績測試將仍然作為考核學生素質和學業(yè)水平的重要標準,考試將仍然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參量標準。甚至有些教師為了提高班級的升學率,仍然堅持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埋入題海之中,因而,對于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考核進行相應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而這其中所采用的考核評價手段,也將對中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某些積極的影響,對中學語文考試的方法、內容應該繼續(xù)深化。因此,在語文的考核評價方面,要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與保護,突出考試內容和評價方式的靈活性與多變性,更加關注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以“生活即學習”的態(tài)度,對于語文考試的內容和評價標準,應該是分階段、多層面的;對于考試的態(tài)度,考試并不是由某一次單獨的考試來實現(xiàn)或者完成的,而應該由平時的知識競賽、課外活動、課堂教學活動等多方面所組成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涉及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對于學生的考核手段的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由于涉及面較廣,因而也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0
一、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教學設計和課后再學習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其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著實能增強語文課堂的效率。說到教學中的反思,必須要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元素組成,然而為什么要進行語文教學反思呢?首先,少部分教師對教學反思的意識還停留在“一節(jié)課上完”,完成了上課的任務就意味著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不會進行深入思考課程背后出現(xiàn)的問題,如課堂上學生為什么會表現(xiàn)成這樣、自身的行為是否需要改進等。其次,教育工作者們在教學反思的行動缺乏主動性。教學反思并不是機械式地回憶教學的實踐過程,而是需要教師將帶有批判性的思維方式應用到課堂中去。最后,教師對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理解不夠到位。教師應該切實關注教學理念怎樣能夠落實、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xiàn)、怎樣正確的運用教學方法、教材內容把握的是否得當、怎樣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和諧等一系列問題,這樣才能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過程
中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應該包括以下3個方面,且這3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的過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教學活動需要精心的課堂設計,扎實的備課內容。課前準備是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好的課堂效果是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之上。我們中學語文備課既要求實實在在的吃透教材,又要求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運用教材、審視教材,例如我第一次講解文言文中虛詞“之”,用法有很多種,由于我備課不充分,課堂上被一個學生問住了,最后整節(jié)課學生都在竊竊私語,注意力不集中,很失敗。所以,上好一堂成功的'課,備課是關鍵。其次,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目光及態(tài)度,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準確把握學生的反饋信息。最后,如若在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課堂中能解決的,應當及時調整,堅決不帶著問題繼續(xù)授課。課堂中不能解決的問題,下課后應不斷思考并進行記錄,到解決為止。
三、反思的策略
(一)語文教學反思不宜面面俱到
針對一堂具體的語文課進行反思,開始我是從教學中的語句是否合適,教學態(tài)度是否足夠端正,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安排合理等這些方面去進行反思。事實上,這樣在宏觀上的效果不夠明顯。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自己的教學反思從整節(jié)課過度到這節(jié)課的某一部分、某一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反思。用板書設計來說明問題,近幾年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許多現(xiàn)代化的授課方式走進課堂,但是在實際上,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替代板書。究其原因為,板書具有直觀性、長時間性、靈活性及示范性。所以,把每一節(jié)課分成若干個小部分來反思,其效果異常明顯。
(二)教學反思選擇了某一個對象,待其有所改進后再做進一步調整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反思就好似打水井,只有在某一個問題上用力挖掘,才能真正的尋求到解決的方法。反之,淡出挖掘、到處取水,終不得見水。同樣以板書設計來說明問題,在認識到自己在板書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存在問題后,我每上一節(jié)課都刻意的注重自己的板書書寫、設計,一段時間后,板書的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三)評別人的課也是對自己課的反思
作為一名站在中學語文教育一線的教師,日常的聽評課也成為了一種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聽評課是一種極其具體、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有一句話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后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以后,每個人就是兩個思想!彼裕m然日常教學任務特別繁重,但我們仍必須認真的對待每一次的聽評課,這既是對其他老師的尊重,又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在總結分析其他老師的課時,要與自己的課進行對比,取長補短。
四、小結
語文教學反思是值得語文教學者重視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其的重要性。中學語文教師如果可以做好、做細教學反思這項工作,就會上好每一節(jié)課,同時使自己迅速的成長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
作者:張雙元 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第二中學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應試作文中心不能隱晦含蓄,而應該主旨明朗!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是文章的綱,它是一根紅線,貫穿全篇,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反思
。文章的選材、結構、語言等要以中心為依據(jù)。“明確”即清晰明白而確定不移,因此中心要鮮明、集中、單一,這個中心要貫穿始終。
(一)問題與表現(xiàn)很多同學因為并沒有形成明確的寫作意識,動筆的時候沒有清晰的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往往是內心感受的自我表現(xiàn),所以造成以下現(xiàn)象:1、游移不定,多個中心。話題作文的“話題”都比較寬泛,可以容納的東西較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分解出許多具體的題目,因而或者是怕偏題,或者是思考不成熟不深入,難以取舍,面面俱到。所以造成多個意思,多個中心。2、散亂無中心;居^點不明朗、有頭無尾、若隱若現(xiàn)。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只要是與話題有關的內容,東拉西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會使人不得要領,不知所云。
。ǘ⿲Σ呒白⒁馐马棥懊鞔_”始發(fā)于作文題目,只有先明確作文題目所蘊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礎上為所要寫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確”!懊鞔_”實施于寫作過程,只有緊扣“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謀篇行文,并且適時點明中心,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心明確”,
。即達到中心明確做好三點:1、明確中心。也就是做好審題立意的工作,由多個角度最終確定一個中心?紙鲎魑挠行╊}目的中心比較明確;有些題目意在題外,隱喻性強,比較有深意,含蓄,表現(xiàn)出幾個不同的中心。這就要求考生要認真分析題目,把握題目的深層含義,即使文章有多種角度多種立意,一旦落實到一個具體的題目上,又必須形成自己的寫作中心。否則"意多亂文"。記住魚和熊掌不能兼得。2、緊扣中心。選取的材料,表達的感情或觀點,一定與中心密切相關。無關的話不說。反面的話即使為避免極端,也只能略說。如果發(fā)現(xiàn)材料不當,要尋找與中心的共同點,用議論性的話(小觀點)拉回來。3、點明中心。表達中心的語句要突出顯豁。在行文時,要用準確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觀點。把表達中心的語句放在突出、顯豁的位置,可以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具體方法可以開門見山,揭示題旨;可以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也可以段首顯示,反復強調。還要注意點題,既要點標題,也要點話題。學生在作文中要做到緊扣中心,可以從下面三方面入手:擬題現(xiàn)中心:可以直接把材料中的關鍵詞設為題目;根據(jù)作文利益的中心擬出新穎別致的題目;開頭引中心:引用材料,巧妙入題;抒發(fā)感情,蘊涵中心;簡潔明了,點明中心;結尾點中心:回扣材料,點明中心;抒發(fā)議論,升華主題;直接扣題,畫龍點睛。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2
上學期我在七年級擔任語文教師。與剛剛結束的九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教學有很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反思。我們都知道7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有一些“尷尬”的地方。例如,從7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對一些學生來說,學習新單詞確實很困難。沒有辦法輕視閱讀,閱讀應該逐漸成為學習的重點。然而,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閱讀學習的“度”難以把握。從一年級開始練習,用一種非正式的方式寫出你自己的知識、感受和想象是很困難的。然而,新教材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生們突然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很薄弱。對于這些問題和新教材的處理,我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學習教材,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基礎。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使學生喜歡教材,學會學習,是值得研究的首要問題。經(jīng)過對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深入研究,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對一些語文知識點的要求不明確。例如,本教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單詞的能力以及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但是,雖然在實踐中體現(xiàn)了一些知識點,但要求還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對比喻句,疑問句,修辭句,疑問句,句型的訓練,,等。通過對教材的更正確、更清晰的理解,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課內外相輔相成,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是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而不是深挖、刻苦學習,使學生感到無語無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另一個難題。我認為在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真正理解你的學生,理解他們的困難,他們感興趣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設計。經(jīng)過他們的思考和合作,他們會真正進步。只有這樣,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才能有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學計劃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認為這也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備課的一個方面。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的構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中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教師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課堂自主學習仍然需要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因此,教師應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教學行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課后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在學習以下課文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這些問題,不再強迫學生“完善”課堂,從而有效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xiàn)在,我真的感覺到我在與學生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出現(xiàn)的問題和情況。如果課文只以幾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會立即感到枯燥乏味,有時甚至會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學理念。這樣的課程有什么味道?作文教學有時讓學生感到“無助”。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學生如何在說出要求、閱讀示例、嘗試寫作并進行后評價之后才對作文感興趣。如果你局限于狹小的教學世界,對過去的成就感到自滿,那么只有一個結果——如果你不進步,你就會倒退!我認為是時候及時補充能量了。閱讀更多關于教育理論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向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更多,更多地咨詢,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提高掌握教材和控制課堂的能力。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我意識到我們應該處理好培養(yǎng)不同思維和培養(yǎng)共同思維的關系。并不是說想法和聲明越新越好。它們越不同越好。關鍵是說實話,說出你自己的話,表達你的真實感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fā)展。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xiàn)象:
1.自主性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領導必須事先有足夠的鋪墊,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學習什么。
2.探索最重要的事情是避免探索一切。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一個問題。探索要注重過程,不能忽視結果。探索的目的是解決這個問題。
3.盲目的活動是可怕的。雖然新課程標準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課堂閱讀理解的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的問答來完成的,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全班討論后討論,溝通后交流,學生個人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唯一的例外是學生的默讀、冥想和寫作時間被擠出,這最終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應具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容忽視。不應盲目整合,把語文課變成科普課、生物課和思維課。無論在課堂上擴充什么材料,開展什么活動,其立足點都必須是聽、說、讀、寫服務,是積累語言、沉淀語感的服務。
5.教科書不應該丟失。完全無視文本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追求所謂的“新理念”和“創(chuàng)新”,有什么意義?純“大膽地說”然后是“捏造的說話”完全忽略文本本身和文本的背面。我們在哪里可以談論語感和語言的挖掘?
沒有反思,就不會有改進。沒有課前、課中、課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蓬勃發(fā)展的生命力。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青年學生才能茁壯成長。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3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xiàn)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我們要進一步理清新課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借助他可以讓我們更順利一點走進新課改、實踐新課改。其實人人圍繞課題都可以作一點思考,那就是與自己所任教學科的整合,人人思考,人人實踐。在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以下是我對教學的反思與總結。
一、以課題為突破口
推動學法教法革新自實施新課改以來,許多學校都及時找準定位,樹立走“科研興!敝,作為新課改弄潮兒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以課題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學法教法革新。如:進一步深化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結合個人在課題研究中的主要任務,我們更注重情境教學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精心設計情境的呈現(xiàn)方法,如借助語言描述、實物陳列、電教手段、任務卡片、多媒體技術、局域網(wǎng)傳遞等途徑。當然我更多的是利用電教手段、多媒體、局域網(wǎng)傳遞這三種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加強學法指導,促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真正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成為教學不斷生成的平臺,竭力擺脫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教學模式。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課改理論基礎
新課改需要理論作指導,沒有理論的`課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進的課改理論,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而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自我充電,強基固本,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新課改剛啟動后,結合科研計劃,我們先后認真學習了成才導報上新課改專版,到圖書館借閱新課標解讀,同時利用業(yè)余時間向《高中語文教學通訊》等報刊雜志學習,向《鳳凰語文》、《教育在線》等教育網(wǎng)站討教,取別人的新課改理念、新課改精神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此我們笑稱為“換腦”行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技能,融入課堂,大膽整合,積極撰寫經(jīng)驗總結、教學感悟或課例論文,或借助教育網(wǎng)站這個平臺,建立自己的個人專題集,堅持寫教育隨筆。
三、一點思考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工程,沒有現(xiàn)成經(jīng)驗和固定模式,我們這一路走來,就是靠緊緊依托教科研,步步走進新課改。“戰(zhàn)斗正未有窮期”。我們相信,在濃厚的科研氛圍下,在大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創(chuàng)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明天一定會更美!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4
一、計算機在輔助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誤區(qū)
1、應用多媒體教學即是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的體現(xiàn)
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不是媒體運用的現(xiàn)代化,不是教育手段的現(xiàn)代化,決定教育未來的不是技術而是觀念。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能促進語文教改,也可能強化傳統(tǒng)教育,關鍵在于使用者教育觀念是怎樣的,一個觀念落后、只知“滿堂灌”的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只是找到了一個更有效的灌輸工具,教學的過程由“人灌”變?yōu)榱恕半姽唷薄Un堂從普通的教室搬進了多媒體教室,教師由講解員變?yōu)榱朔庞硢T,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并沒有改變教學的本質。
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語文教學的改革是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忽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梢娦畔⒓夹g的運用也只有更新語文教學觀念,才能在改革語文教學中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
2、多媒體的應用是“輔教”而不是“輔學”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如果僅基于多媒體能使教學形象、直觀、易懂、易記,以此來加大課堂的信息量、以形象的演示代替學生的想象、以視聽取代學生的朗讀、以多媒體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那就太膚淺了。在本質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最根本的優(yōu)越性,是改變學生由聽教師的“口傳”所形成的被動地位,到學生完全以主人翁的地位對媒體展示的信息進行觀察、加工和處理,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整個教學過程不再是圍繞“教”而進行的,而是關注學生的“學”,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不是輔助語文教師的“教”而且輔助學生的“學”。
二、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的引入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覺沖擊。在不違背中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語文多媒體教學又有其自身獨特的目的。作為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多媒體的應用應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體應用要能提供更豐富的課堂教學信息容量
語文課是進行語言信息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個信息傳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xiàn)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fā)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要在一定時間內為學生傳導最多的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應盡可能地擴大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單位時問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傳遞、知識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課堂的密度。
2、媒體的運用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
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范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語言優(yōu)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但教授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一頭霧水;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體會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體,能更好地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這樣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引人多媒體時一定要善于創(chuàng)設文章情景,啟發(fā)學生想象。
3、多媒體教學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語文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fā)展,它可以成為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起其強烈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體要能活躍課堂氣氛。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xiàn)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xiàn)于課堂,并將教學中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多媒體服務于教學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能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應該選取那些常規(guī)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選取課堂上用常規(guī)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選取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情景)、資源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的內容。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條件之一,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jié)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茖W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
3、簡約性原則
課件所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要注意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shù)量(有可能,盡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蒯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容易干擾學生的感知。
4、藝術性原則
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所以優(yōu)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tǒng)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這是比較難做到的,但是我們所追求的)。
5、適度運用原則
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不要“滿堂灌”),讓他們理解、思考、交流、質疑。
語文多媒體教學為語文教師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賴的幫手,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但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它只是起輔助的作用。我們只有分清主次,并結合語文教學的特征,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真正的現(xiàn)代化。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5
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語文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畸變?yōu)橐环N應試訓練。這種現(xiàn)狀與時代發(fā)展和社會變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對立。語文教學必須充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使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一,在教材中從適當?shù)慕嵌葘ふ覍W生學習的興趣點。
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tài)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現(xiàn)今的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wěn)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shù)慕嵌葘ふ覍W生學習的興趣點。
二,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闭Z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三,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
明確和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錢夢龍語)。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tài)度,靈活運用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
四,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協(xié)調是以情感為紐帶的。
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才得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情感包括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對教學傾注的熱情,體驗教學內容的確切及教師心情的激動、愉快等。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參與,還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而學習的質量,則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生在課堂中木然置之,毫無反應,對學習內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態(tài)度,整個課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完整獨立的文章,“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泵科恼碌膬热荻紩纬梢欢ǖ那榫澈蜌夥眨磉_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就需要渲染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0-02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07-26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8
中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范文09-09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0-08
中學語文線上教學方案04-11
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研討10-03
中學語文的“低起點教學”10-03
中學語文愉快教學初探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