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慈善,專訪馬長白
二十幾年如一日,馬長白老先生深入廣西、甘肅等貧困地區(qū)捐助物資,助學扶貧。讓很多沒書念,沒衣穿或是沒飯吃的孩子們找到了生活的源泉,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不忍狀元失學,走上慈善之路
早在1991年,從報紙上得知,一中考狀元因家中貧窮而不得不放棄念書,馬老為之痛心,便決定投身慈善事業(yè)。家境并不寬裕的馬老慈善事業(yè)道路并不那么順暢。從一開始的單干,資金不足,便犧牲自己愛好,賣掉珍藏的郵票換來資助貧困生的經費。在他心里,只要能夠幫助貧苦人民,不管做出多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于是馬老又想方設法招納人員,成立了慈善社團,F在他的名字,慈善社團幾乎遍布了各個貧困地區(qū),尤其是在廣西地區(qū)。如今已有很多人由于馬老的資助,順利完成了學業(yè),并將馬老的一顆慈善之心傳承下去。
不畏人言是非,堅持慈善之路
當被問起是什么力量使他堅定地在這長達二十幾年如一日的慈善之路走下去時,他的答案很簡單:同情心。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不僅蘊含了他的偉大,更飽含了他慈善道路的艱辛。馬老談到,有一次他在廣西,將身上的錢都給了一位貧困生之后才發(fā)現自己所剩的錢已經不夠回家路費,無奈之下找朋友借錢,朋友卻勸說他不要在做慈善,馬老回了一句:“錢可以不借,慈善還是要繼續(xù)做!”頓時采訪馬老的實踐隊員們感動不已。他告訴實踐隊員們,像廣西瑤山這些地區(qū)生活的主要收入僅有面積不大的貧瘠土地上的玉米。講到這里,馬老眼睛里飽含淚水。當看到有關貧苦人民的生活的照片的時候,實踐隊員深受感動。馬老還提到,他最佩服那些在貧困地區(qū)代課的教師,領著最微薄的工資,卻承擔著中國貧困山區(qū)教育大業(yè)的重任,沒有他們,山區(qū)的落后教育將土崩瓦解。他們講授的是知識,傳遞的卻是愛心。前不久,海峽論壇上他和小組的其余成員共同討論了慈善事業(yè)的經歷、體驗,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這個民間偉大的慈善組織,參與其中,慈善道路也越走越遠。
尋找優(yōu)秀接班,傳承慈善之路
談起他這份慈善事業(yè)的未來,他也充滿了希冀。他也在規(guī)劃著慢慢擴大規(guī)模,并與教育事業(yè)相結合,希望以后能夠做的更好,不管是幼兒教育、基礎教育或是中等教育。最后,馬老感嘆道:自己也在慢慢變老,年齡大了,他也在尋找自己的繼承人。當被問到什么樣的人比較合適時,他強調了三點:首先,就是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這份事業(yè);其次是要有愛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里人的支持。說到這里時,他提起了他的家人,并稱贊當時家人對自己的支持。還說,面對當時艱苦的生活條件,身邊的人并沒有對他的工作有所質疑,而是支持。他相信慈善事業(yè)未來的的道路越來越順暢,會有越來越多的貧苦人民受到資助,看到生活的希望,點燃生活的激情,滿懷信心的走向未來。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三下鄉(xiāng)”暑期實踐隊 撰稿)
【走進慈善,專訪馬長白】相關文章:
走進長白山作文08-07
專訪04-29
專訪實例二04-29
專訪實例一04-29
走進亞馬孫熱帶雨林04-28
慈善04-30
長白參04-29
長白山04-27
智慧人生--韓啟德專訪04-30
集結慈善能量再創(chuàng)慈善輝煌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