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中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大學中庸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中庸》心得(精選21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中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中庸》心得 1
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為字難認,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難理解。而以前讀《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晨讀,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F(xiàn)在,回過頭來,感覺收獲還是不小的。
關(guān)于“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敝杏故侨寮业淖罡叩赖聵藴。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燭照通篇。那是一種瞬間綻現(xiàn)的文采。是一個自天之命、由微之顯、從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過程。
忠恕寬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guān)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吨杏埂分兴岢乃枷,如“不偏不倚”、“至誠無息”、“內(nèi)省慎獨”、“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現(xiàn)實意義,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恚c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zhì)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zhì)。
全書體例清晰,點評得當,寓意深刻,除了摘錄原文之外,還附有白話注解,并在“細讀慢品”這一板塊中擷取大量與現(xiàn)代社會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寓言、實例等內(nèi)容,結(jié)合本節(jié)所闡述的思想,帶領(lǐng)我們細細品味《中庸》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處世之道。
可是,要達到“至誠”的境界又談何容易呀!特別是我們今天的經(jīng)濟化市場化的社會,達到“至誠”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點的,歸根結(jié)底一個“貪”字。自古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從而使人們做到知足常樂。
總之,讀過中庸之后,于為人于處世都受益匪淺,受用終身。
讀《中庸》心得 2
《中庸》選自《禮記》,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在孔子以前,已經(jīng)有了中庸思想的萌芽。在《易經(jīng)》中,講究陰陽的相生相克。凡是好的卦象,都是剛?cè)岵?鬃幼约阂舱f過,說自己學習中庸太晚了,要是早點學習就好了。在書中,孔子對“致中和”的概念又做了進一步發(fā)揮,認為“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萬物育焉!边_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間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擺正了,萬物就能生長繁育了。
我們常常說“中庸之道”,什么才是“中庸之道”呢?在《中庸》這個章節(jié)中,孔子并沒有給中庸下一個定義。只是說,君子常守中庸,中庸難常守。倒是朱熹,引用程頤的話給中庸下定義,認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至理也。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中庸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是一種修身手段。在心理活動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倒中庸”?鬃又鲝埑鍪,這種心理活動必然要外化為一種符合仁愛與禮儀的外在表現(xiàn)。
中庸是區(qū)別君子與小人的標志。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有很多?鬃又匾曌陨硇摒B(yǎng),把中庸作為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之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笨鬃又匾曌陨硇摒B(yǎng),認為一切事情都是源自自身修養(yǎng)的!肮示硬豢梢圆恍奚恚奚聿豢梢圆皇掠H,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道了天理才可以了解人,了解了人才可以侍奉雙親,侍奉雙親才可以修正自身。
中庸是一種至高美好的德行。是一種理想人格!爸杏蛊渲烈雍酰聃r能久矣!本褪钦f,能常守中道的德行大概是最完美的了吧,但是人們很少能夠長期的堅持下去。“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君主圣人才能達到的境界,比如顏回,常守中道,比如舜,隱惡揚善,擇其兩端,用于民。而一般人很難真正達到中庸的`境界,“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中庸之道是治國安邦的良策?鬃釉诜Q贊舜是時候就說:“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孝是什么?孔子用舜的例子來闡釋“孝”:他具有圣人的德行,天子的尊貴,擁有整個天下。而在武王、周公的例子中,他直接這么說:“夫孝者,善繼任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是指善于繼承先人的遺志,善于贊述先人的業(yè)績。
讀《中庸》心得 3
讀了《中庸》,感覺收獲還是很大的!吨杏埂肥侨寮夷酥琳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jié)晶。相傳是孔子之孫子思寫的經(jīng)典文本,或者是秦漢時儒家的作品,被收錄在《小戴禮記》中,后來獨立成一書,南宋朱熹又將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義,意思很難理解。雖然不盡理解,卻也能從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中庸》的.解釋是不偏不倚之謂中,不易不更之謂庸。中庸即中和。
中庸說來簡單,實際上我們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言行舉止往往失之偏頗。過于追求物質(zhì),或者過于理想主義,都一樣,過猶不及。特別是在我們?nèi)粘5慕逃虒W中,為了達到一定的分數(shù),有時會犧牲掉學生的休息時間,或者讓他們被動地接受一些所謂的知識,打擊了學生學習興趣。中庸就可以幫我們克服急功近利的做法,從而使我們做到知足常樂,慢慢學習,對待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都能全心全意。有一句話很流行;細節(jié)決定成敗。許多人缺乏中庸的素質(zhì),往往不能做到處處小心謹慎,不能從頭到尾保持一顆平常心,他們常常在事情的最后關(guān)頭因為某一個細節(jié)沒有注意到而功虧一簣。
總之,讀過中庸之后,我對于為人于處世都受益匪淺,一定能受用終身!吨杏埂返暮诵闹皇恰皠t”,則即是標準。這個標準,其實是對己對人統(tǒng)一的標準。“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是說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得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這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做到“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的境界,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就會避免很多矛盾,處世也會更加簡單。
讀《中庸》心得 4
《中庸》這本經(jīng)典,也是源出《禮記》,相傳為子思所作。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顯著于世,“以續(xù)夫千載不傳之緒”。
《集注》開篇便是程子對于篇名的解釋,“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定理解庸者,頗為少見。是以朱子詳之曰“庸,平常也”。平常之意,似與英文general可以互釋,可釋為一般,也可釋為普遍。又《康熙字典》庸有“和也”之解,與篇中“執(zhí)中守正,折中至和”相通。私以為先賢用字,未必只取一端。中庸之意,當可解為不偏不倚、執(zhí)中至和之普遍道理。至此與程子定理之意差可相類。
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內(nèi)在的道德素質(zhì),從而使社會可以達到太平和諧的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庸之道在中國千余年來成為一種處事哲學,但是到了當代好像出現(xiàn)了偏差,這恐怕跟用字習慣是有相當關(guān)系的。當代的“庸”字,主要使用的含義之一是由平常引出的略帶貶義的平庸之意。所以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把中庸也歸結(jié)到不作為上來,這就跟原意相去甚遠了。
中庸講的不偏不倚、誠其意,可以從下面這句來理解!八馗毁F,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鍬,行乎夷鍬,素患難,行乎患難。”此處告訴我們,要守好本分,說合適自己德行和身份的話,做合適德行和身份的事,進而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tài)!半m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钡虏慌湮,或者位不配德都是不適合行事的。所以詩中有言明哲保身,這個詞本來也不是貶義的。身處逆境想要進取的時候更要考慮如何智取,以四兩來搏千斤,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獲,不能一味蠻干。
而如果把中庸理解為不作為,這也跟儒家的`本意是相悖了。篇中講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是告訴我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非像俚語所說“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是有進取的。接著又云,“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很明顯地講到“為”和“修”,這兩個字都是主動性的詞語,是積極的、向上的。再擴展到其他儒家經(jīng)典來講,我們熟知的“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便是告訴我們當學習有了余力的時候可以出仕,當官有余力的時候可以致學。《大學》中也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今無數(shù)能人志士修身進取的思想基礎(chǔ)。
上面這些儒家思想是前人為了著重講述而劃分的幾個方面或者說幾個階段,各有所側(cè)重。所以我們理解中庸的時候,應該看完整,不能只靠只言片語根據(jù)當代對字的理解而去曲解古人的本意!案Q一斑而知全豹”不是任何時候都行得通的。
讀《中庸》心得 5
初讀《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論中和,認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來狀態(tài)。它與《大學》不同,《大學》闡述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在我看來,《大學》講的是具體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則是講求自身的中和,重在自身的修養(yǎng),好似與外界無關(guān),實則蘊含豐富的人生道理!
第一次上課老師便講了天人合一和宇宙全息論。實在高深,我實在是聽不太懂。單純的闡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我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何一個部分如果出現(xiàn)了不平衡,那么宇宙整體也會出現(xiàn)問題。這正如人的身體一樣。中醫(yī)與西醫(yī)的不同就在于中醫(yī)講求的是平衡,而西醫(yī)講求的是就病開藥,根據(jù)病人的病開什么藥。我自小生病都是吃的西藥,一堆一堆的藥片,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副作用,不少的藥在我身上已經(jīng)不起作用了,因為身體里已經(jīng)有耐藥性,而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就會喝中藥。中醫(yī)看病講究通過整體來看,比如說感冒,西醫(yī)就直接開感冒藥殺死病菌,而中醫(yī)不然,推斷出是身體中有熱,則開些清熱的藥來,所以說西醫(yī)治標,中醫(yī)治本!還有個現(xiàn)象,就是有的人一輩子病病怏怏的,不過還是長壽;有的人一輩子健健康康的,結(jié)果突然一下子得絕癥病死了。這是為什么?病病怏怏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健康,看起來不長壽,但是他們維持了自身的平衡,這也就是長壽的秘訣;而看起來健康的人,體內(nèi)則不一定平衡,雖然不體現(xiàn),但是一有表現(xiàn)則為大病。這就是《中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其實讀《中庸》時首先注意的是“中”、“庸”二字。原先認為,此二字意思為平庸。后來經(jīng)過學習終于明白,中,就是不偏不倚;庸,不是無能,而是平常。平常也就是很少改變。這就是成功之人大多人到中年的原因。年輕人輕狂,處事激進,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時時思變,這都是因為“不庸”引起的。而中年老年人向往平淡的生活,甘于平凡,穩(wěn)中取勝!澳觊L者好庸,年少者惡庸!倍睬鄩涯耆〉贸晒Φ娜,大多有庸者之風范,較同齡人穩(wěn)重。比如教師教學,如果班內(nèi)有非常淘氣的學生,老師如果嚴厲地批評一般會使學生更加變本加厲,起不到正面的效果,這便是不“中”,而這個老師如果心平氣和的講道理并時常的鼓勵這名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師生一起解決的話,就會令學生感到受重視而努力學習起來,這便是“中庸之道”。
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要說這不偏不倚,我覺得法官最應該做到這不偏不倚了。《中庸》就是讓人們修身養(yǎng)性,提高自己的品德,法官的判決是否公正決定了人們的命運或生活死。而反過來想,人們的命運不更加由自己決定嗎?如果人人都“中庸”那么世界豈不是非常的平衡了?可是世界就是維持著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有動有靜,動中有靜。萬物都有其自己的位置,生生不息。
另外讀中庸還有一個領(lǐng)會就是“忍”。忍”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精神境界,是為了做大事才忍小節(jié)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忍讓,相互忍讓,則事情就能和平解決。在我身邊就發(fā)生過不少因為互不忍讓而使小事演變成大事,最后給雙方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同學同事之間相處也是這個道理,不激進,不沖動,遇事先動腦后動口,凡事“慢半拍”,這樣給自己一點時間,想清楚應該怎么做,而不至因自己一時的血氣方剛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爭名奪利也不可過于激進。何必計較的一時得失,有道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老師在課上講的吳清源不就是這樣嗎?把棋盤當做人生來下棋,從全局來考慮問題,不計較得失,不在乎輸贏,只為了“中”。就是這樣高尚的超出常人的品德,才造就了他在棋壇上的長盛不衰啊!在家時也?磪乔逶吹膰澹嗌倜、主持拿他的棋局給觀眾講解,我都覺得他們講得固然好,但是離吳清源大師的領(lǐng)悟還差的遠。雖然吳清源大師已經(jīng)談出棋壇,但是后來者無一人能夠達到大師的境界,這就是中庸帶給吳清源的成功。
不過,“忍”并不代表任人擺布,是在忍的過程中找到明智的解決的辦法。其實追求一種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失去另一種東西。追求忍,你失去的是面子,他人可能會說你的懦弱,但是“忍”并不是沒有原則,趨炎附勢,并不是我們不反抗和沒有反抗的力量,而是要在忍中等待時機,才能明智的取得更多更大的好處。其實做人處事都要講原則,在不違背個人的本性和道德標準的范圍內(nèi),要忍得恰到好處。
查閱相關(guān)資料后發(fā)現(xiàn),有些人對中庸有些誤區(qū),那就是他們覺得中庸就是不思進取。這是錯的。中庸是樂觀的,是樂觀的哲學,它告訴我們,無論發(fā)生什么事,無論在什么狀況下,都要樂觀地看待問題,持一顆輕松的心去面對,不失望,不絕望,不失去理想和信念。
在閱讀資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么個例子,覺得不錯。分享下:有個漁夫一天打魚回家,路上碰見了一個精明的商人,那個商人看著這么多魚一定很賺錢,于是他就去問“漁夫,你的魚打得真多,打了多長時間?”漁夫答到,“2個小時”。商人就說“那么為什么不多打點?”漁夫說“我回家跟老婆睡午覺,然后跟小孩玩”然后商人說:“可是你打多點,你就可以賺多點”“然后呢”漁夫說!澳敲茨憔涂梢蚤_一個公司,然后讓它上市”商人回答。漁夫疑惑了問“那我可以得到什么?”商人說:“你可以得到很多的錢啊!”漁夫更疑惑了問,“那有什么用?然后我可以干什么?”商人就說“你可以跟你老婆睡午覺,跟你孩子玩……”漁夫說“那我現(xiàn)在就是拉?”商人無話可說。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fā)很多。其實中庸就是一個克服這個貪字,而做到知足常樂的精神境界。這個漁夫就充分達到了這個境界,知足常樂!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有這種體會。比如擠公交車,學校車站有很多人等車,有一回我站在第二排等車,結(jié)果上車時擠啊擠,最后所有人都上去了,唯獨我沒有上去車,那么悲觀的看法是,氣死我了,就我沒上去。而樂觀的看法則是,沒關(guān)系,等下一輛車,還不是那么擠。再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站著的人心里想,如果我有個座位多好啊。而坐著的人想,如果座位不那么擁擠多好啊。這就是貪念!中庸的想法是,如果你站著,你就該想,還有很多人沒位置站呢;如果你坐著,你就應該想,很多人都沒有位置坐呢!這樣你才會快樂,這才是中庸倡導的不貪,知足!
初步了解中庸后,才知道以前自己的行為是多么的浮淺。讀過中庸之后,明白了許多道理,并重新審視了自己做人處事的陋習,重新修正了我做人的方向。中庸使我受益匪淺。中庸中的智慧值得人們花費一生的時間去探究,不論時間的發(fā)展,或時代再怎么推移,中庸的智慧是不可能被淘汰的。
讀《中庸》心得 6
《中庸》原文“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毕才返那榫w還沒有發(fā)生的時候,心是平靜安寧祥和無礙的狀態(tài),稱之為“中”;如果情緒之發(fā)生時也能由這種“中”的狀態(tài)控制,則稱之為“和”!褐小坏臓顟B(tài)是人性最本初和自然的狀態(tài),也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人對事物發(fā)出情緒能夠用『和』原則來自制,則是最接近道的。 《中庸》強調(diào)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后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奥市灾^道”,是說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fā)展了孔子“內(nèi)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須好“三達德”,實行“五達道”,才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所謂“五達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處理這五方面關(guān)系的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努力進行主觀心性的養(yǎng)成,以達到“至誠”的境界。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序,并強調(diào)“擇善而固執(zhí)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边@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痹诮逃纤岢龅臑閷W程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系統(tǒng)地閱讀過《中庸》,對古文經(jīng)典有了粗淺的認識,仿佛脫胎換骨似的,對古文經(jīng)典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使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他們文章中的觀點仍不過時,因為古人、今人及將來的人,心性是一樣的,對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則都有相通之處,不管時事如何變遷,作為生命主體的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什么時代都有共性。
為什么四書能傳承不息?讀完《中庸》過后,我算有了一點領(lǐng)悟,因為它們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更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歷風風雨雨,經(jīng)歲月的沉淀,而歷久彌新,不會過時,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讀了。
讀《中庸》心得 7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zhì)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cè)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要平和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端化,在認識問題的基礎(chǔ)上,不斷充實自己,是自己變的強大,同時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不要驕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我們要逐步的進行學習的五個層次,最終使自己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沖動是魔鬼,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不要心急,慢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跑不了。
讀《中庸》心得 8
中庸作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和諧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中庸思想主張人要追求心靈與行為的平衡,遵循道德準則,以達到心身健康和社會和諧的境界。在我個人的學習和思考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中庸思想的價值與重要性。以下是我對中庸思想心得體會的總結(jié)。
首先,中庸思想強調(diào)了人的內(nèi)外統(tǒng)一。人之所以可以達到內(nèi)心平衡,是因為其價值觀與行為是一致的。中庸思想認為,一個人應該有正確而持久的道德準則,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種觀點的重要性。無論是面對個人利益與大局利益的沖突,還是面對誘惑和困難時,只有遵循正確的道德準則,堅持固有的原則,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和穩(wěn)定。
其次,中庸思想注重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中庸思想認為,人應該追求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以達到社會和諧的境界。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影響,也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中庸思想鼓勵我們培養(yǎng)善于溝通、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減少爭吵和沖突,而是努力尋求共識和合作。只有在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基礎(chǔ)上,我們才能共同追求更高的目標,創(chuàng)造更加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中庸思想還教會我們知行合一。中庸思想認為,只有通過實踐和行動,我們才能真正體驗、理解和領(lǐng)悟道德準則的內(nèi)涵。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庸思想的真理和智慧。作為一個學生,我意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切的知識只有通過實踐運用才能變得豐富和深刻。在學習中庸思想的過程中,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不斷地將中庸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獲得更多的體驗和領(lǐng)悟。
此外,中庸思想還強調(diào)了心境的平和。中庸思想認為,心靈的平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當心靈平和時,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內(nèi)心的和諧和滿足。在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xiàn)代社會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然而,通過學習中庸思想,我明白了平和心境的重要性。我學會了通過冥想、休閑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等方法,來保持內(nèi)心的平穩(wěn)。只有在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影響下保持冷靜和理智,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和困難,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中庸思想以和諧為核心,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外統(tǒng)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知行合一以及心境的平和。在我個人的學習和實踐中,中庸思想教會了我如何追求內(nèi)心與行為的平衡,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以及如何維持心靈的平和。這些都對我的成長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我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庸思想,為人類的和諧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讀《中庸》心得 9
《中庸》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弟子荀子所著,被譽為“治天下之道”的經(jīng)典之作。通過閱讀和研究《中庸》,我們可以深刻領(lǐng)悟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以下將從《中庸》中所闡述的“道”、“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nèi)容入手,對該書的心得體會進行闡述。
首先,《中庸》強調(diào)“道”的重要性。書中提到:“道千乘之國治,其君齊明,其臣察!边@句話表明在國家治理中,必須堅守道德準則,才能使國家政治、社會和諧穩(wěn)定。而要理解“道”,關(guān)鍵在于“中庸”。中庸即平衡,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態(tài)度。我們應該堅守道義,遵循中庸之道,在處理復雜的問題和矛盾的利益關(guān)系中把握分寸,避免走向極端。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xiàn)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其次,《中庸》提出了“格物致知”的重要觀點。書中指出:“知則明,不知則暗。”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事物的實際接觸和觀察,才能真正獲得知識和智慧。我們不能只憑想象或聽說,而是要通過實踐,用理性思維去觀察、分析、思考問題。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才能獲得真知。
再次,《中庸》對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出了要求。書中指出:“修身而天下治!边@句話告訴我們,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從個人做起,先修身養(yǎng)性。而修身的關(guān)鍵在于“克己復禮”。只有能克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沖動,遵守禮儀規(guī)范,才能保持道德品質(zhì),成為一個合格的人。一個人如果無法自律,缺乏修養(yǎng),就很難有效地管理家庭和國家事務。只有個人修身好了,才能使家庭和諧,進而影響社會,推動國家進步。
最后,《中庸》提出了“君子”的概念。書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边@句話告訴我們,君子是指品德高尚、有修養(yǎng)和智慧的人,他們追求和諧,崇尚道德準則,不以己利私利為出發(fā)點,而是為他人和社會的利益著想。君子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善于協(xié)調(diào)矛盾,實現(xiàn)共贏。而小人則只顧自身利益,不顧他人感受,只追求一己私利,容易引發(fā)矛盾和沖突。因此,我們要努力成為君子,以和諧的心態(tài)和行為影響身邊的人和社會。
綜上所述,通過閱讀《中庸》,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和智慧。它告訴我們,要堅守道義,處事要中庸,避免極端;要通過實踐去認識事物,不斷擴充知識和智慧;要從個人做起,修身養(yǎng)性,為家庭和國家的和諧發(fā)展貢獻力量;要成為一個善良、有思想和智慧的人,以和諧的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全面發(fā)展,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和諧。
讀《中庸》心得 10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tǒng)而推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并列,成為《四書》之一。
其成書的目的是為了教化世人以一種“中庸”的處事態(tài)度來對待日常的一些事情。其作書初衷與其他的著書之人并無異同,都是在強調(diào)一個實用性的原則,即要把書中的內(nèi)容運用到生活之中,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其中有頗多名句仍為歷代名家所稱道,亦流傳百代而不衰,足見其價值之高。不僅是在文學方面,更是在道德與文明的形成方面;蛟S這才可以解釋為什么它在古代被列為四書之一,供廣大的士人學習。
《中庸》以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以一個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來啟發(fā)人們中庸之德的重要性,以及怎樣能夠朝中庸的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全書自始至終滲透著一股厚重的儒家氣息。
《中庸》開篇即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核心。中庸之道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中庸之道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五達道”,“三達德”,“九經(jīng)”!拔暹_道”主要是運用中庸之道調(diào)節(jié)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這五種天下通行的人際關(guān)系;“三達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用以助成“五達道”;“九經(jīng)”就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
而對于我們而言,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只能是作為學習時的參考與了解。比如,五達道里的君臣關(guān)系,在今天早已不復存在了,最多只是能部分地影射道上下級關(guān)系之中。而其它的一些不合理的東西也應該剔除掉,認真地挑選并繼承中華民族的這一份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
體會與感悟:在今天,《中庸》甚至還沒有一篇論文長,但是它在整個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中起到的基礎(chǔ)性作用,卻是當今的任何一篇論文也無法代替的。因為其中包含的引導性的東西,在當時而言是適時的、具有權(quán)威性的、能夠形成穩(wěn)定的凝聚力的,是具有深遠而無法替代性的。
希望人們都能做到“中庸之德”,這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我所必須做到的。
讀《中庸》心得 11
在讀完《中庸大學》這本經(jīng)典的時候,我深感自己受益匪淺。這本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觀點給我?guī)砹嗽S多啟迪,讓我對個人修養(yǎng)和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以下是我對《中庸大學》的心得體會。
首先,《中庸大學》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這一思想告訴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以及對待自身成長的過程中,都要堅持中庸之道。中庸既不過分追求虛浮的功名利祿,也不沉迷于逸樂享樂,而是穩(wěn)中求進,在維持個人和社會的平衡中取得成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困惑和選擇,很容易陷入極端思維之中!吨杏勾髮W》告訴我,要時刻保持平衡和理性,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斷和決策。
其次,書中談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個人修身是為了更好地履行家庭的責任,而家庭和睦和諧才能更好地履行社會的責任。這個觀點給我的啟發(fā)很大。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人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中庸大學》告訴我,要時刻保持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第三,《中庸大學》中提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書中說:“由己及人,無害己,亦無害人!边@個觀點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追求,才能真正做到不害己也不害人。只有通過不斷地增長自己的知識和修養(yǎng),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個觀點讓我更加明確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四,《中庸大學》中談到了仁、義、誠、孝等價值觀念。書中強調(diào),只有具備這些價值觀念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合乎道義,為他人帶來正能量。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著各種誘惑和壓力,很容易偏離正道!吨杏勾髮W》教導我要不斷培養(yǎng)和堅守自己內(nèi)心的價值觀,時刻保持對他人的關(guān)愛和尊重。
最后,書中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個人修養(yǎng)要與家庭、社會的發(fā)展相結(jié)合,不能只顧個人利益而忽略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這個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追求立竿見影的結(jié)果,而往往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吨杏勾髮W》告訴我,只有把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獲得更全面的成長和成就。
綜上所述,《中庸大學》這本經(jīng)典的書籍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不僅讓我對中庸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讓我認識到個人修養(yǎng)和人生追求的重要性。我會將書中的智慧和觀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不斷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家庭、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讀《中庸》心得 12
《大學·中庸·孝經(jīng)》這本書教育意義很深,令我受益匪淺。
書中我最認同的一句話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贝笠馐牵和ㄟ^探索了解道理,豐富知識,處事的意念誠實,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就客觀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肅好,就能治理好國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們都這樣做,那給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書中我們都應該做到的是:孝子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衰,祭則致其嚴。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時,應當尊敬他們,使父母高興,父母生病時,應當表現(xiàn)出焦慮,他們死后,應當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時要嚴肅,這樣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兩句話,那么人人都有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態(tài)度,那家族就會興旺起來,國家就會強大起來,那國家之間將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暑假里,我與家長共同閱讀了“羊城分級閱讀“系列的《大學中庸》這本經(jīng)典讀物。
經(jīng)過與家長共同閱讀,我突然覺得讀書的確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學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經(jīng)典書籍,雖說這本書很難讀懂,但是我借助電腦的力量覺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讓我領(lǐng)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部分的一個片段說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說:“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這段說的很對,知識十分重要,知識來自于對萬物事的認識,有了知識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識的人,品行會良好;有了知識的人才會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夢想。
通過與家長共同讀書,讓我知道了自己知識的微薄,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廣泛閱讀,不斷理解中國文學的精髓。也讓我從讀書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并從中找到了快樂。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年伊始我院組織了對傳統(tǒng)文化《論語》的學習,現(xiàn)在又組織學習了《大學中庸》,通過這兩次學習,使我不僅體會到了古典文化的經(jīng)典和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我自身的指導意義。
讀《中庸》心得 13
暑假里,我讀了《大學》、《中庸》這兩本書!洞髮W》、《中庸》二書原是《禮記》中的兩篇,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是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的寶貴財富。它們?nèi)鐑晌徊粫f話的老師,告訴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從“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慮而后能得”中我懂得了應該不斷地自我革新,使人處于最美好的境界。知道應該處在美好的境界,然后才能有堅定的目標;有了堅定的目標,然后才能心緒安定;心緒安定然后才能神志專一;神志專一才能深思熟慮;深思熟慮后才能獲得最佳結(jié)果。從“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中我懂得了當國君的,要處在仁的境界;為人臣的,要處在敬的境界;做子女的,要處在孝的境地;做父母的,要處在慈的境地;與國人交往,要處在信的范圍。所謂君仁,是說黨領(lǐng)導的要把目標放在仁愛上,為民做主,為百姓謀利益;所謂臣敬,是說當部下的要忠于職守,愛崗敬業(yè);所謂子孝,是說子女對父母要孝順、孝敬,不僅僅是承擔我們今天法律上講的瞻養(yǎng)義務,而是子女的`所作所為以及發(fā)展能讓父母心安;所謂父慈,不是父親包括母親對子女像母雞護小雞那樣的溺愛,而是要讓子女受教育,為他們考慮久遠;所謂交信,就是人與人交往以誠相待,不因關(guān)系的親疏而增減。從“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敝形叶昧怂^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就是不要自欺。就好比憎惡難聞的氣味,就好比喜愛美色那樣自然真實,能明辨美惡,這就叫自我感到愉快。從“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敝形叶昧巳藢τ谧约核H近或喜歡的人會過于喜愛,對自己所輕視厭惡的人會過于厭惡,對自己所敬畏的人會過于尊敬,對自己所哀憐同情的人會過于憐憫,對自己所傲視怠慢的人會過于輕視。所以喜歡一個人同時能了解他的缺點,厭惡一個人同時能了解他的優(yōu)點,這樣的人天下少有。
從大學中,我明白了“格物”、“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中庸》中,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做過了頭或者沒有達到,要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這樣正好,同時也要遵循事物的規(guī)律!洞髮W》、《中庸》,不愧是中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讀《中庸》心得 14
《中庸》是我國儒家的重要哲學經(jīng)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獻,通常被認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它原來是《禮記》中的一篇,南宋哲學家朱熹把它從《禮記》四十九篇中抽出來,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內(nèi)容相當豐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實用的學問,可以使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甚至對我們民族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爸小本褪遣黄灰,“庸”就是常。“中庸”就是要勸人們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為上要不走極端,無不及亦無過之。其中也體現(xiàn)了儒家關(guān)于修身、治國、處世等方面的倫理道德思想。
最早提出“中庸”一詞的是孔子。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笨鬃诱J為,有道德的.君子能夠做到中庸,小人卻違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是因為他的言行時時刻刻都適中。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他做事肆無忌憚。行中庸之道,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就好比琴弦,拉得太松,就不成曲調(diào);拉得太緊,就容易繃斷;只有松緊度恰到好處,才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音,人生亦如是。
對國家來說,“和”是處理國際關(guān)系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提出了“和諧社會”的口號,我們國家也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
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中庸之道看似平常,然而越平常的事情往往越難做到。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薄鞍兹锌傻敢玻杏共豢赡芤。”說明堅持中庸之道是十分困難的。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欲望,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天性,這種天性使我們不僅僅滿足于吃得飽,穿得暖,而是有更多的追求。于是,我們漸漸不再是僅僅是為了生存而忙碌,還為了名與利,為了無窮無盡的欲望去忙碌,變得像個陀螺一樣轉(zhuǎn)個不停,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欲望的奴隸。只有學習中庸之道,保持中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欲望所困擾,才能做生活的主人,活出自我,達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靜隨天外云卷云舒”的超然境界。
讀《中庸》心得 15
《中庸》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南宋大哲學家朱熹將它與《大學》、《論語》、《孟子》合成“四書”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它所論述的原則、精神和思想方法至今仍富有積極的啟發(fā)價值和借鑒意義。
其一,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吨杏埂窂娬{(diào)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從實際出發(fā),從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境地出發(f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出發(fā)。
《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的原意指的是什么呢?朱熹解釋說:“素,猶現(xiàn)在也!薄熬印毙惺拢仨殢默F(xiàn)實的情況出發(fā),不外求,不幻想,不眼高手低。在有階級的社會里,人們所處的地位是不可能同等的,所以《中庸》又說:“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所謂從實際出發(fā)就是從自己所處的實際環(huán)境出發(fā),不作人為的拔高,不搞硬性的助長。在上位不凌下以立威,在下位不援上以附勢,一切順其自然,不怨天,不尤人,這樣就無時不心地和平。不能持中的小人則不是這樣,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冒險行事,以期僥幸取勝。即使偶爾達到目的,也是身心憔悴,離中庸甚遠。
從實際出發(fā),必須從低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吨杏埂氛f:“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辈还苣阋叨噙h,無論千里萬里,都是從身邊的第一步開始的;不管爬多高,都是要從最低的第一級開始的。那么,中庸的運用究竟應該從哪些地方開始呢?《中庸》引《詩經(jīng)》及孔子的話說:“《詩經(jīng)》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從調(diào)整家庭關(guān)系開始。夫妻之間,如鼓瑟琴;兄弟之間,和樂且耽。再加上對父母的孝順,一個家庭也就臻于“中和”了。
其二,行而不倦的.精神!吨杏埂返摹爸轮泻汀北憩F(xiàn)的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一種在實踐中體現(xiàn)的原則,所以特別強調(diào)“行”!吨杏埂放e舜的事跡發(fā)揮說:“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中庸》的作者認為,舜之所以為舜是因為他堅持中庸之道。他注意調(diào)查研究,傾聽周圍意見,而且能隱惡揚善。對聽來的意見善于分析,排除左右兩個極端,就其中最合實際者,取而用之。
讀《中庸》心得 16
《中庸》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到了宋代將其與《論語》《大學》《孟子》合著“四書”。中庸即中用(庸通用),中不離用,離用則無中。中庸是一種道德標準,要求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中庸強調(diào)做人做事的平衡、適度和優(yōu)化,掌握一個“度”字,無過也無不及,恰到好處,收放自如。中,就是中道而行。中道就是不偏,不偏就是不走極端。中道不行不行,中道不應該不行。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于其中。因為天道、地道都是人做不到的。天生萬物人做不到,地厚德載物人也做不到,人是不得不走天地之間的那條”中道”!爸械勒,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敝械谰褪侨说,人道就是禮義。這里的禮義是讓多數(shù)人能夠生活安寧的社會規(guī)范,是規(guī)范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如果說中道即人道,那么人道就是仁道了。仁道是符合人性的,大家都不該違反,都應該照著去做,而且要一直堅持做下去,這就是“!,所謂“常”,即常有常存。故“庸者,常也”。
所謂“中庸”,就是把仁一直做下去。不行仁,這叫不仁;做了一半,這叫中道而廢。中庸的`理論依據(jù)在于人性,在于對社會運作規(guī)律的探究。而中庸之道,指的不偏不倚,是持中求和的處世態(tài)度。一個人做事如果不懂得中庸,就會處處受阻,一個人做人如果不懂得低調(diào),就會處處碰壁。但是, 中庸不是隨大流,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不是圓滑老練,而是一種均衡之術(shù),是一種保守不偏激的態(tài)度,是一種以和為貴的生存智慧。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一、"天命之為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的天然性。
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程序性。
三、“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的實用性。
四、"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的差異性。
五、“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的能動性。
讀《中庸》心得 17
本月共讀的是《傅佩榮譯解大學中庸》,說實在的,可能源于兒時的閱讀習慣,對于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偏愛的,所以這一本書也讀起來很費勁,感悟也不是特別深刻,只能潦草記錄。
《大學》中我最認同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過向外的學習,豐富知識,處事的意念誠實,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就客觀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肅好,就能治理好國家,天下就太平了。格物與致知,是由向外學習到自我的內(nèi)在體悟;誠意與正心,主要是內(nèi)在存養(yǎng)與省察的功夫;修身是具體的言行修養(yǎng),也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責任;后續(xù)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實踐與擴充。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說的“修身是為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如果不能“修身”,那么很容易被這些紛擾所左右,甚至走向偏頗的方向。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靜下心,修身養(yǎng)性,只有豐盈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談更大的遠方。
中庸之道,幾乎成為很多中國人標榜的行為準則,那么到底何為中庸?可能是言行不要偏激,態(tài)度力求溫和,但中庸也可能變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真誠的心意,或為了息事寧人,以致不再堅持原則,但其實“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也就是說真誠到極點的人,行善沒有片刻止息。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diào);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天地萬物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這也是我們本該在生活中的一種心態(tài)與智慧,這樣才能面對那些生活的那些煙火氣與惱人愁。
這本作品分為原文、譯文、注解幾個部分,特點是注解部分不是單純的解釋詞句,而是融匯了傅老師的見地,這些屬于大家的智慧與思考,讀來還不錯,但深入了解,還需細細品讀。回過頭追隨古之圣人的腳步,走一遍孔孟之道。探索古之讀書人的精神世界,或許能給迷茫的自己帶來一縷希望。
讀《中庸》心得 18
近來讀《中庸》,書中的一些觀點我很贊同,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知恥近乎勇”“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現(xiàn)代專家的譯文,感覺我們古人真不簡單。原來我的印象中,古文經(jīng)典無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間,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文章,經(jīng)過世事的浸潤,閱覽人事的滄桑,再細細品味古文經(jīng)典,感覺自己先前的認識是多么的膚淺和粗陋,多么的不合時宜。
系統(tǒng)地閱讀過《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對古文經(jīng)典有了粗淺的認識,仿佛脫胎換骨似的,對古文經(jīng)典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使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他們文章中的觀點仍不過時,因為古人、今人及將來的人,心性是一樣的,對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則都有相通之處,不管時事如何變遷,作為生命主體的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什么時代都有共性。
想法有了180度的大轉(zhuǎn)變:我要好好學習,學習沒有捷徑,只有努力!我要成為國家棟梁。我要靜下心來!然而,如果只是馳騁于天馬行空的想象的話,那么一切將只會是天方夜譚,所以,我決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勤思好問,樂于探究”“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寧靜而致遠”
那么,現(xiàn)在就要開始制定目標。人分為一個一個不同的階層,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時區(qū),我們一次要做到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是知、止、定、靜、安、慮、得、這使得原本十分浮躁的我,現(xiàn)在學會了“靜能生慧”“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的道理。
大學這篇文章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千個字而已,可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無書可及的,讓讀者能“正知、正見、正人心”,其中高山流水,柳暗花明之風光,在字里行間中處處體現(xiàn),時興慧解。
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的社會,F(xiàn)在社會上的人總是十分浮躁、不耐煩、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欲速則不達。曾經(jīng)有個姐姐諾諾,因為在學習上只求速度不求質(zhì)量,本來天資聰慧的她,最終只能步入二本學校,與心儀的一本學校高中,因為不能靜。我希望,大家讀這本書能靜下來,能有收獲!
讀了這本書我收獲多多,我愿牽著你的手到這本書中去遨游!
讀《中庸》心得 19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作為四書五經(jīng)之一,被宋以后儒者所重點研讀,許多理學的重大命題都出自《中庸》,可以說,《中庸》對于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在如今,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提出,繼承、弘揚中國古代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深入學習儒家文化經(jīng)典,尤其是《中庸》等儒家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經(jīng)典,對于作為國家未來棟梁的青年人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我看來,《中庸》中的一些話至今對于我們青年人來說仍有借鑒思考的意義。
就比如說《中庸》第一章的一句話,“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別人聽不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慎畏懼的,越是隱秘的.事情,越容易暴露,越是細微的事情,越容易顯現(xiàn),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獨知的時候,更要謹慎。
放在今日,對于我們來說仍有借鑒意義,就比如當下的反腐倡廉問題,那些問題官員,表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在表面上道貌岸然,在公開場合大談愛黨愛國,清廉正直,為人民服務等等,儼然是道德模范,而在背后卻不顧黨紀國法,貪污受賄,大搞權(quán)錢,權(quán)色交易,為滿足個人私欲無所不用之不極,心懷僥幸之心,以為自己隱藏的好,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很明顯,在兩千多年前,中庸就提出了相應的道德規(guī)定,而違背它的那些問題官員,必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和人民的唾棄。
在《中庸》中,孔子將“中庸”視為最高的德行,正如:“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同樣,最好的德行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孔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庇纱丝梢娭杏怪y,而孔子又在與弟子的問答中形象地說明了堅守中庸是怎樣的,在《子路問強》中,孔子陳述了在他心目中真正的強(即中庸)是怎樣的,“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桑瑥娫粘C!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意思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明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能堅守操守,至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由此可見,孔子心目中堅守中庸之道的君子是怎樣的了,的確,這樣才能配得上“君子”之稱。
讀《中庸》心得 20
前段時間,我再次閱讀了《中庸》,讀后再次感到頗有所獲。更深的體會到高中的物理老師的話“每次讀諸子百家的東西都會有新的收獲,其中尤其是《老子》、《中庸》、《孟子》、《荀子》為最!
記得最早看《中庸》還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處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間的狀態(tài),朦朦朧朧中依稀能夠窺探到《中庸》中所闡述的思想的一角,后來在老師的影響下,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讀《中庸》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感覺。漸漸的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次在遇到我自己很難克服的困難,或者是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把自己關(guān)在自己的小書房里面,泡上一杯清茶,靜靜的讀一讀這些中國古典思想的精華,慢慢的自己的心情就會好起來,就會又是豪情萬丈,身上充滿了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勇氣。
這一次是因為在訓練院辯論隊的新隊員的時候,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覺得他們的實力和我的預計相差太遠,很多很多的東西都要從頭開始一點一點的教,一點一點的練,但是辯論賽又迫在眉睫。那幾天的我一直在思考我應該怎么做,是應該放棄還是應該堅持。分析了很多很多之后我得到的結(jié)果就是我自己事情不少,考研、找工作、社團……現(xiàn)在在加上這樣的辯論隊的訓練。放棄的話我自己不愿意,畢竟我當初答應了他們,一定會堅持到帶領(lǐng)他們打完比賽,不放棄我又實在不知道最后等待我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
翻開《中庸》開篇的話就讓我迅速感覺到眼前一片豁然開朗!白映套釉唬翰黄^中,不易之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狈艞売杏秀S凇坝埂,為了自己的的一點事情,放棄了辯論隊那么多的師弟師妹的期望有悖于“中”。我應該做的是堅持做好我應該做好的所有事情。一切的一切我只要盡力去完成就好了,結(jié)果遠不及過程重要。之后我明白了我需要做的是什么,我們需要的不是急于求成,不是急功近利。順其自然,按部就班的.完成現(xiàn)在應該做的所有訓練,新生杯的比賽只是為了明年的院際杯的預演,一切都是為了今后的事情的鋪墊。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為了眼前一點問題而煩惱。
之后我在辯論隊中給他們的訓練就是很簡單的要求,首先是完善自己,做好一些表面的工作。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多讀多看多學,這樣正好是符合人類千年以來總結(jié)的成功的經(jīng)驗的。
讀《中庸》心得 21
一部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著作可以給人以深遠的啟示,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在我大學學習生涯的第二年,我閱讀了《中庸》,這本名著讓我受益匪淺!吨杏埂肥侵袊糯軐W家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深入剖析了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本質(zhì),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面對生活困擾和挑戰(zhàn)的智慧和方法論。
《中庸》強調(diào)了內(nèi)外兼修的重要性。人的內(nèi)心是一個寶貴而復雜的存在,它可以催發(fā)積極向上的能量,也可以埋藏仇恨和惡意。由于外部的誘導和壓力,容易讓人陷入心靈的黑暗之中。因此,重要的'是要塑造一個良好的內(nèi)在,修正我們的思維和態(tài)度。只有通過積極的行為和正確的心態(tài),我們才能在世界上做出有意義的事情。
《中庸》中蘊含著孔子的道德智慧觀。在這本經(jīng)書中,孔子告訴我們,道德智慧是人類生活中最高的追求,也是人類在世界上實現(xiàn)真善美的關(guān)鍵。每個人都應該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環(huán)境選擇正確的道德路徑,并遵循正確的道德準則。同時,孔子還強調(diào)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對他人的關(guān)愛。通過正直、寬容和善良的行為,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實現(xiàn)人類的共同進步。
《中庸》提倡獨立思考和自我判斷。孔子告訴我們要勇于批判和質(zhì)疑,不盲從于權(quán)威和傳統(tǒng)。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判斷標準,應該勇于發(fā)表獨立的見解,并積極尋求真理。此外,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意見。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我們才能擺脫狹隘的思維,走向真正的自由和成長。
《中庸》不僅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啟示的經(jīng)典著作,更是一本需要我們實踐和應用的書籍。通過理解和學習《中庸》,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生活中會遇到種種困境和挑戰(zhàn),我們要學會接受現(xiàn)實,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此外,我們還要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行動計劃,并努力實現(xiàn)它們。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庸》的深刻意義,并將其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總結(jié):《中庸》是一部富有智慧的經(jīng)典著作,它教會我們?nèi)绾渭嫘迌?nèi)外、追求道德智慧、獨立思考并將其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閱讀和理解《中庸》,我們可以獲得更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智慧的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讀《中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讀中庸心得03-01
讀《中庸》的心得11-27
讀中庸心得15篇03-01
讀《中庸》心得體會11-27
讀中庸心得體會03-25
【必備】讀中庸心得體會10-21
讀《中庸》心得體會(精選22篇)11-03
讀《中庸》高中心得體會11-17
中庸智慧心得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