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風吹遍了全國中小學校。7月6日-7日,我們語文組也進行了兩天的集中培訓,再結合之前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從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新課標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強調日積月累、長期修習、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3、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文字,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yǎng)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促進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
4、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教師評價、學生自己評價和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相結合。
總之,本次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共同發(fā)展的課堂。它既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隨著教育部對20xx新課程標準的發(fā)布,大家“求學若渴”紛紛踏上學習的征程,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更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時代在飛速發(fā)展,作為教師的我們,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
通過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學習,我觸動很深,收獲很大。新頒布的課程標準聚焦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具體的數學知識,更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能夠合乎邏輯地論證數學的基本方法和結論;更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模型分析與解決生活實際抽象出的問題。
培養(yǎng)能力
現在的教學,要拋開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新課程課標”要求現在的我們要更加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強調學生能從實際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核心問題,并用數學符號表示,結合學過的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圖形的變化,抽樣與數據的分析等內容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發(fā)展出能夠靈活應對考試中的應用型、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能力。
這無疑就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個棘手問題:我們教給學生什么?為什么這樣教?以及怎么教的問題?
發(fā)展素養(yǎng)
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所帶班級學生的學情等情況,挖掘教材,鉆研教材,認真思考,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精心備課,設計適合學生的問題,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載體,圍繞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這就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要學會主動思考與提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的能力,逐步發(fā)展學生學科素養(yǎng)。
這無疑就給我們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更高層次上提出了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學生要真正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讓自己動起來,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我們的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將一如既往的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思想,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反思,反思中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20xx年4月21日,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教育部發(fā)布會發(fā)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今年秋季,這部課程標準正式實施。初讀課程標準,時隔十一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緊跟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yǎng)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yǎng)目標。
初讀新課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難發(fā)現語文的課時占比達到了20%-22%,絕對重中之重。在識字量、課外閱讀量、古詩文背誦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課標都沒有增加,主要變化在在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出現的先后順序上等方面,語文的廣度和難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專家一直在強調“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而閱讀又是語文的基礎”!20xx版課標”相較于“20xx版課標”創(chuàng)新地指出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且要系統規(guī)整和整體安排,教材選文要體現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要把整本書閱讀作為教材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由此可見,新改版的新課程標準特別地重視整本閱讀,而且關于整本書閱讀也有一定的指導和變化,比如:一二年級的'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的書目,沒有圖畫書。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讀哪些圖畫書,這又是新的內容了;《愛的教育》,原來是六年級上學期快樂讀書吧的內容,現在是第二學段的整本書閱讀任務了;《十萬個為什么》原來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內容,現在變成了第三學段;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閱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相對降低了一些難度。五年級下冊的《西游記》閱讀,課程標準說得非常清楚,這是第四學段的,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小學乃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并沒有要求學生閱讀,相信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我國四大名著”的閱讀,看來也要有所改變。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學生的課余時間明顯增多,我們學校積極營造書香氛圍,引導孩子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閱讀方面十分重視,不論是高年級的共讀一本書,還是低年級的特色閱讀記錄,每個年級都能根據學生不同特點,不同層次引導學生讀書,并將閱讀收獲及時記錄下來。我想經過小學幾年的積累和沉淀,無形中一定會讓孩子們有質的蛻變的。
另外,“20xx版課標”將“文化自信”作為重點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語文更加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我感覺想要學好語文應該多積累,多熏陶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比如小古文、古詩詞等,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特別是小古文、古詩詞這種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不妨趁小學階段,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孩子誦讀傳統文化知識,從課內外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優(yōu)秀的文化中徜徉。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在新的課程指引下,我將繼續(xù)學習,領悟其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通過研讀課標,我進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實施大單元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边@無疑是對我;诤诵乃仞B(yǎng)的大單元設計路徑上了一劑強心針。在之后的大單元設計與實施教學中,應更加關注教學內容的重組,實現多種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
真正有效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貼合真實生活情境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將生活真實的.情境帶到課堂上來。這就要求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單元學習目標相關的真實且富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任務。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誘發(fā)孩子們產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審美、文化體驗,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新課標的提出也為“雙減”政策深入實施提供了課程依據和專業(yè)支撐。在“雙減”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堅持把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發(fā)展的新方向,不斷地朝著“真實課堂”轉變,從而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習慣、學有動力,學有思維、學有所得。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5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身為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說一說“跨學科學習”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感受: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聯系,以整合的教學觀念去開展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模糊了學科的特性,注重各個學科的互滲、互補。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了語文和數學這兩大基礎學科,完全忽視了繪畫、音樂、自己認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養(yǎng),進而抑制了學生智能的發(fā)揮。所以,要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系統,讓人才在各個領域得以充分的發(fā)揮,而整合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此課題研究才具備了價值。我試圖通過這一研究,將整合的理念轉化為策略探索,以讓小學生在跨學科語文教學下,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為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22年新課標中,義務教育學段的語文課程內容主題上,主要包含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些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低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置了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三個發(fā)展型任務群;第三層設置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針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進。
1、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設計并參與校園活動
這里的多學科主要指的是科學、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可以發(fā)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充當語文活動的設計者,開展多種形式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jié)等。當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三年級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學習個體的跨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策劃多樣學習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這里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為例,在學完本課后,為了達到激發(fā)孩子們自主學習文言寓言故事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聽說訓練的目的,作為語文老師給全班布置了一項跨學科口頭作業(yè):編排并表演課本劇《守株待兔》。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效地參與,我還明確了課本劇的具體要求:盡量做到忠實原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根據需要對人物的對話及相關情節(jié)作調整充實;需要有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視頻背景畫面、簡單的道具裝扮;表演時間在5分鐘以內。任務下發(fā)后,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分別設置了“小小導演“,負責分配各項任務并利用課余時間精心排練。在接下來的兩周,小組內的成員們分工明確,短時間內完成了情節(jié)對話的編寫、背景音樂的設置、視頻背景畫面的制作以及道具服裝的制作。每天晚上放學后,孩子們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本劇的排練,最終在兩周后的班會課上圓滿完成了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調用了音樂、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掌握的技能,發(fā)展出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綜合學習的可能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品味。
2、參觀了解文化遺產,參與校內外文化主題活動
除了校園文化活動以外,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孩子們去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經驗的重要途徑。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筑(群)和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如觀念表達、知識、技能、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全國各省市地區(qū)都有其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社會各界也以多種形式的文化主題活動為重要載體,使得這些珍貴財富得以保存、傳承。以筆者所在的安徽省為例,較為人熟知的文化遺產主要有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當涂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黃梅戲、徽劇、珠算、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淮北梆子戲、徽墨制作技藝、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級小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長陪同下,組成探究小隊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參觀、體驗。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情景中學習語文,不拘泥于語文課本。
。1)這里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紙的發(fā)明》為例,對于生活在遠離傳統造紙工坊,對傳統造紙工藝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此篇課文距離孩子們的生活較遠,缺乏對傳統造紙技術最基本的具象認識。于是,我開始去各大網絡平臺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紙工藝,結果將下一步孩子們課外探究對象鎖定到了宣紙的傳統造紙技藝上。于是,在學完本課后,我布置了一項選做實踐作業(yè):參觀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館,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組隊前往安徽宣城市實地考察宣紙工藝。但是當時由于疫情的條件限制,我并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現上的要求。在課后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活動要求應該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應該具備為學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樣化,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科學等學科知識,以照片、視頻、調查表、參觀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跨學科自主探究課本外的“大語文”世界。
3、選擇社會生活問題進行調研并試寫研究報告
進入小學三年級,孩子們經過兩年的成長鍛煉,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水平、思辨能力,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現象以及現象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有了較強的探索求知欲。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發(fā)揮“大語文”的強大優(yōu)勢,鼓勵并指導孩子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已有的信息獲取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于是從其他綜合學科中獲取的知識技能;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社區(qū)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提高孩子們的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著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于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為例,這個主題與三年級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是孩子們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就這個話題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對辯論的形式、規(guī)則了解不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條分縷析地說出確切的論點論據。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互聯網、校園小記者專訪、撰寫探究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為自己選擇的相應論點作論據。并且還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幫助下制作成一張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最終的6人小組辯論賽做好準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們?yōu)樽约核诘霓q論方設計文化衫圖案以及橫幅標語,制作與本方論題相符的幻燈片解說。這樣,就真正做到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社會生活問題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進行此主題下的深入調查研究。當然,由于每個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差異較大,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做靈活調整、創(chuàng)新。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認真地學習了2022版新課標后,結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課標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務群中“跨學科學習”具體實施策略上地一點淺顯思考,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6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學業(yè)質量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1-2年級)應通過操作、游戲、制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庇纱丝梢姡诘湍昙墧祵W課堂上實施游戲教學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級數學學科,對于游戲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們體驗到樂趣,而且能夠給他們一定的教育引導。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中要充分根據本班孩子的情況,利用游戲教學策略來幫助他們學習,同時借機完善各個課堂內容,讓他們能用輕松快樂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從而使課堂生機勃勃,促進他們從被動認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為我在教育一線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數學課堂上游戲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游戲教學目標不明確。任何一門學科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都應該是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再去實施教學環(huán)節(jié),游戲教學也不例外。只有確定了教學目標,老師們才可以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具體的游戲設計。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時候會產生數學知識教學與數學游戲毫無關系的現象,這樣數學游戲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次,游戲活動設計不合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是愿意帶著孩子們進行游戲活動的,但是大家會擔心孩子們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場,又或是只顧著游戲就不顧學習了,這樣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師如果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通過了解教學目標,經過思考,然后合理的設計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
第三,在實際教學中其實游戲教學應用得不多或者說很少。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天性好奇,這個時候正是應用游戲教學的良好時機。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還沒有重視起游戲教學的重要性,認為進行游戲活動會耽誤課堂進程,會完不成教學任務。
接下來我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來談一談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幾點策略。
1、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游戲活動。低年級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感到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和游戲結合起來,能夠起到寓教于樂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于小學生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時,首先老師要明確這一單位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然后老師再按照課程目標去設計游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我是小小統計員”的游戲方式,每個學生都扮演統計員的角色,記錄班級內一天的日常活動,包括出勤率,請假人數,或者每個人睡覺的時間或者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課外活動、季節(jié)、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別在哪個月等等,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方法,知道畫”正”字是比較簡便的方法。
2、游戲設計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實施游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防止教學流于形式,按照教材內容和要求科學的原則實施游戲活動。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教學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軌跡,感受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在第一課時《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小朋友們動手剪一剪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第四課時再去剪4個手拉手或者頭靠頭的小人兒就可以根據之前的經驗去自己探索方法。總之在游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要以教師的需要為依據,以孩子們的需要為基礎,合理有效的實施。
3、增加游戲活動形式。在進行游戲教學時,可以采取小組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鍛煉數學思維,另外還可以采用小組競賽、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種游戲教學方式。如,《表內除法一》認識“平均分”時,課件上面的圖片或者數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布置讓大家?guī)ё约合矚g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義,時間可能會長一點兒,教學過程可能會“混亂”一點兒,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是雙倍的,教學效果也會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一般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枯燥的,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在新知部分講授完畢之后,我們可以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自己出題,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就像講故事一樣,我相信這樣的練習形式孩子們一定很愿意嘗試,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游戲要具備競爭性。低年級學生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也具備較高的好奇心,同時在和同伴交往活動中還具備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教師也需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希沃白板里面的“課堂活動”就能夠很好的幫助老師進行有競爭性的游戲活動,教師只需要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再選擇對應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每周都可以進行”計算小能手”的游戲活動,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畫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對簡單的計算題,然后讓小朋友們進行運算,最后針對在全班中運算的速度最快并且準確率又最高的孩子獲得了運計算小能手的榮譽稱號,然后再在班級優(yōu)化大師中進行加分,利用這些競爭性的游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的孩子不但從游戲中獲得了樂趣與成長,還在游戲過程中增強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游戲化的數學課堂一定會讓數學學習煥發(fā)勃勃生機。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7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給每一位同學都編了一個號,然后根據因數與倍數的特點組織游戲,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同學們學習興趣非常濃,上課發(fā)言也非常積極。
我班有一批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如:好動、淘氣、惡作劇等。應培養(yǎng)他們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
二、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yǎng)他們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fā),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
四、培養(yǎng)他們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yè)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yè)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guī)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guī)范。對于作業(yè)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yè)。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jié)課,掩卷沉思,這次再學習讓我真正懂得了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8
讀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聯系自己作為家長和語文老師的雙重身份,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談談自己的心得。
先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表述:“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
我特別關注“積累”一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長時間的積累。如何積累呢?我認為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閱讀;二是實踐。正常的語言學習過程包括聽說讀寫。語文作為母語,一講話其實都在進行聽說訓練。所以聽說訓練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閱讀習慣如何培養(yǎng)呢?以我家孩子為例,兩三歲時,買一些認字卡片,教他認讀。當認字達到一定數量,可以閱讀一些帶拼音和圖片的童話故事。開始時,應陪他一起看,甚至讀給他聽。等到孩子感興趣了,就自己看了。上一年級時,語文老師每天布置一項作業(yè),讀課外書半小時。我給他在省圖書館辦了借書卡。這項作業(yè)他是認真完成的。(如果家長督促不到位的話,很多學生不能完成。)以后,基本每月到圖書館去一次,借七八本書看。到了三年級,他看《駱駝祥子》和《簡愛》,竟被感動得流淚了。盡管這期間,他的語文成績一般,我一點也不著急。而今,他已到五年級,四大名著已讀了三部,正在讀《紅樓夢》。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現在作文其文理皆有可觀,語言有張力。其他人認為我輔導的,其實他作文寫得好,得益于持之以恒的閱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光讀書還不行,更要行萬里路。我?guī)缀趺恐芤獛鋈ネ嬉淮,合肥市內的景點,大多玩過幾遍。欣賞美景,是向自然學習,也是培養(yǎng)審美情趣呀。每逢家人過生日,我讓他講話。他講得條理清晰,用詞得當,贏得親友的交口稱贊。這不就是我們新課標要求的口語交際活動嗎?讓孩子多參加活動,多在實踐中鍛煉,這是豐富孩子的閱歷,亦是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
如果說語文素養(yǎng)是一只船,那么閱讀是帆,實踐是風,兩者相得益彰,方可順利到達彼岸。
“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是新課標的一項要求。光靠課本內容,顯然不夠。初一時,我讓學生買中華書局版本的《論語》和《唐詩三百首》,利用上課時間,選部分內容賞析,而后讓學生打卡背誦。好景不長,家長監(jiān)督不力,打卡人數越來越少。后來,我選擇在早自習檢查,部分學生能按要求背誦了。到了初二,我讓學生買中華書局版本的《道德經》和《宋詞三百首》,挑選部分講解后,讓學生背誦。語文素養(yǎng)較高的且愿意下功夫背誦的學生獲益匪淺。如果沒有經典誦讀,豐厚的文化底蘊就成為無根之木了。
新課標關于課程實施方案的建議,提出了“創(chuàng)造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這要求老師上課不能僅僅以簡單的'問題為向導來解讀課文,要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激勵學生去思考探究。曾經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上的是鄭振鐸的《貓》。他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三只貓中,你愿意畫哪只貓,為什么?這樣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到一個情境中,其實考查的是學生對這三只貓的情感態(tài)度。比如上到《社戲》,結尾“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我讓學生回憶童年趣事,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對該句話的理解加深了。
關于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我覺得要切實有效地開展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上次我上到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任務一是撰寫演講稿,任務二舉辦演講比賽。以前,我只是一筆帶過,讓學生自讀,講一下演講稿寫作和演講的注意事項就結束了。這次,我讓學生提前撰寫演講稿,然后用一節(jié)課舉行演講比賽,每小組選一人上臺演講。大多學生的表現令人嘆服。通過比賽,鍛煉了學生心理素質和演講才能。光講不練,那學生看起來學了不少演講知識和技巧,實際能力并未得到提升。
新課標所提出的是理論框架,是旗幟,是指南針。我們要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真實有效的活動,將新課標的理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
積累是沉默者的長跑。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池塘,而學生每天的課堂學習、閱讀積累和實踐活動就是一滴滴水,累積多了,水面就高了。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9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后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fā)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說,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缎抡n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三、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著學生開辟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于我來說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么簡單。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后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么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fā)現,對于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后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于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于參與。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以后的教學實踐工作中,我應不斷總結反思,并和有經驗的教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傊,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關于新課標的學習心得體會,我只能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際簡單談一談,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老師指正。
在前幾天學校舉行的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中,多次出現了有關小學生閱讀的考題,很慚愧一個假期的碌碌無為,趁這幾天趕緊重拾起新課標,認真、細細查看,其實無論是從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來說,還是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說,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都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關注課外閱讀,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并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的任務。
對于這項要求,我想,從一年級的孩子們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適不過了,借鑒二年級組去年的經驗,堅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實施也是對我這學期工作的考驗。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肯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具有這樣的“三分鐘”特點,那么如何培養(yǎng)他們積極閱讀的習慣呢,我也從各方面查閱了相關資料與方法,收獲頗多。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優(yōu)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應選取圖文并茂的課外讀物。圖書角的設置使我們學校的傳統,老師從學生開學那天就要為他們講解圖書角的設置目的,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優(yōu)質資源介紹適合的圖書給他們看,如一些圖文并茂的兒歌、童話故事等。學完拼音后,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后學生學完課文后,還可以想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怎樣讀。正如在第十二冊書中魯迅先生曾經告誡我們的一樣:“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币虼,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其次是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睂W校內許多老師已經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共識: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大家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比如在六年級時:學了《最后一頭戰(zhàn)象》,學生們已經不用我提醒便開始搜尋沈石溪所寫的其他動物小說去讀,因為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這樣的閱讀習慣,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與孩子們一起重溫《安徒生童話》……在即將揚帆的新的班級中這也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再次,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寫個性的讀書筆記。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闭n外閱讀要“養(yǎng)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從閱讀起點開始的孩子們如何做個性的讀書筆記,在喜歡的地方夾上一張自制的樹葉書簽,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書中所講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給閱讀增添無限樂趣。
最后,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貼冊”、“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的活動都可以用在閱讀課上,既有效地檢查孩子們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更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他們閱讀興趣和熱情。
正如新課標所示:每一位語文教師要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
此次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認識到了它的“有滋有味”。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教出“語文味”、浸潤“個人味”和體現“兒童味”。
一、教出“語文味”
語文味就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就是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的藴味,也就是語文美。語文課就要有語文味。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fā)現、去感悟語文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進行涵詠體味;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體驗語言美;通過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領會語文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有創(chuàng)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作欲,從而更加熱愛語文。
二、浸潤“個人味”
語文味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梢姟罢n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第二、突現優(yōu)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三、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的認為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fā)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 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要求我們的課堂做到“有滋有味”,即教出“語文味”,浸潤“個人味”,體現“兒童味”,三味齊全、味道十足。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是給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以下是我學習新課標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第1頁共11頁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yǎng)。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yǎng)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chuàng)新、探究、合作、?、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2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fā)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chuàng)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出國留學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fā)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體現兒童味。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yōu)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今天xx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xx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
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朔酝谡Z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zhàn)。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fā)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F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于這些思考,就可以發(fā)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3
自從新課標頒布后,幾個重要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價值概念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擔任了文化積淀、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主要部分或載體,文化的血脈、DNA都體現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銘記,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價值方面,新課標還強調了三觀的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要在中小學階段打好基礎。
這次新課標還特別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師要關注到語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實踐落實時應該做到四個字:潤物無聲。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義,應當做到適度教化。
二、語文核心素養(yǎng)概念
舊課標只提了“語文素養(yǎng)”,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學修養(yǎng),沒有那么明確的界定,而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更明確,界定更清晰。這一概念的提出,終結了長期以來“語文是什么”“教什么”“學什么”“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根本”等爭論。
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方面,三層次。這樣分用心良苦。但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是語言文字運用。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這樣來理解比較好。
這幾個層次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是義教課標的亮點,也是以前語文教學的弱項。這次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其實就是語言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對創(chuàng)新的追求,并以此來推動我們的教學。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chuàng)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主義思想,要存精華去糟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不是一項一項完成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彼此不能分開。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意識。
三、學習任務群概念
學習任務群是比較難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實的概念。小學提出了六個任務群。
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群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系: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現在所說的六大學習任務群,其實就是六大學習內容,其實和前面版塊課程目標是相通、甚至重復的。寫出來是為了分出來強調,但我們一線教學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學習任務群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本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伙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小學低年段主要是識字性的閱讀,思辨能力比較弱。怎么做學習任務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以前那種大量刷題的做法,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落實學習任務群了,只是落實的是任務群中的某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理解它的好處,減少灌輸性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具體來說,六個任務群怎么落實,要關注每個單元重點解決什么問題,按照提示,強化情境,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實踐中還要注意:群文教學不能取替單篇教學,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我們不要理解為就是組織活動,有些課還是需要老師多講、精講,先要學生讀懂、明白,然后才能開展活動。不要給老師規(guī)定講的比例,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目標,要有針對性,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四、整本書閱讀概念
現在學生面臨的問題是閱讀量不夠,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yǎng)是上不去的。有閱讀量和閱讀面,點撥才有效。小學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應鼓勵開展整本書閱讀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網絡化的閱讀習慣,給學生磨磨性子。
小學里有“快樂讀書吧”,也是一本一本給學生推薦,也屬于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實踐,按照現行教材的方法推進即可。平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閱讀方法,激發(fā)他們愛上讀書的習慣,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學生自己去自由閱讀。越是指定,規(guī)定動作太多,學生閱讀的興趣越低。整本書閱讀雖然是課標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分把整本書閱讀擴充化,不要搞過分多的活動,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辦法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
這幾個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學的規(guī)律、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徹了這幾個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讀懂新課標,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創(chuàng)新。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4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獲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
數學!睆娬{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
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yōu)榻M織者、參與者和合作伙伴。教學結構也發(fā)生相應變化。應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槲乙獙W、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fā)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guī)律?傊,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5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愿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于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么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閑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弦,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于游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里,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
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fā)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边@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制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
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灰覀儠r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小學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2-03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2-23
小學英語新課標心得體會09-25
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2-09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1-09
小學新課標數學的心得體會03-09
小學音樂新課標心得體會03-26
《小學英語新課標》的心得體會09-10
語文小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