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篇[合集]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
月亮,代表著一個崇高的追求與理想。六便士,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一個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說,這本書寫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結果卻是圓滿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實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畫家的夢,一個平凡卑微的人,已經(jīng)尋到了他的月亮。一個朝圣者找到了屬于他的天堂,一個靈魂的歸屬地。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話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曉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盤轉動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
我不知道該如何解讀第一句話,沒有一個人能懂自己,別人又怎么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別人。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冷漠、無情、粗鄙、瘋狂,一點都不懂感恩,一個不折不扣的偏執(zhí)狂。正是因為這種偏執(zhí)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夢想,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放棄一切的人。
舍棄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攔自己的東西,家庭、環(huán)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這是艾塔對思特里克蘭德所說的話,接受艾塔是為了什么,打開愛情的心扉、是性還是一個可以安心繪畫的環(huán)境。我一直也沒有想通,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阻擋他腳步的東西,艾塔選擇他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為愛情另一個可以說是血統(tǒng)、一個白人的血統(tǒng)。艾塔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更多感受的是愛,當思特里克蘭德要趕走艾塔的時候也是看不見一個自私、冷漠的偏執(zhí)狂,這也是因為愛吧。
記得一部電視劇里有這樣一句臺詞:“愛情的道路上永遠有一個人是一個人在追,另一個人在跑”。荷蘭畫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當激情過后的空虛是無法填補的,F(xiàn)實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結束,當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沒有了熱戀期喋喋不休的話語和甜言蜜語,唯有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雙方都會產(chǎn)生一種幻覺,對方不愛自己了或者曾經(jīng)我愛的那個人已經(jīng)漸行漸遠。愛與被愛都會變得平淡,我們只是缺少艾塔“獻身”的精神,你若不離我便不棄,愛是一份執(zhí)行,一份信任,一種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時間是最好的磨盤,磨光了我們的棱角、磨平了我們的夢想。把我們磨成了曾經(jīng)最討厭的樣子。誰又能活的明白,有幾個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有幾個人肯為曾經(jīng)的夢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盤磨平了我們,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壓彎我們的腰,只是我們選擇向生活低頭。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2
細膩真摯中略帶一絲自虐的愛戀,即使你并不為同性erectio,仍會被感動。三島桑70年自盡之后便流出他生前書信,他坦承這部作品是對他"親身體驗的忠實詳述",自己有無法"朝一般常態(tài)的'方向走感到苦惱",此前他一直對外強調此書是虛構。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3
我曾多次拿起這本書都是讀了幾頁就讀不下去,擱置已久但卻一直帶在身邊。有人說:“那是你和它的緣分還未到!被蛟S是吧,那天閑著無聊,順手從書架上拿起翻了翻,沒想到一不小心就翻完了,應該算緣分到了吧。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很復雜,我的腦子里充斥了很多東西,我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世界上真的會有這種人嗎?他真的好勇敢;原來真的愛一個人會低到塵埃里;對人性的描寫太絕了吧!..…可這一切都不及它給我的啟發(fā)。
第一,它讓我用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這個世界?傉f“三觀不同,相互尊重”可當真正讀完這本書才理解這句話的意義。之前不理解,那是因為我所能接觸到的三觀只是道德素質方面的問題。而非真正的三觀的差異。直到看到了福特里克蘭德,我從一開始覺得他有病,十分不理解,一直對他帶有偏見,直到后來明白世界允許干奇百怪的存在,正式這各種不同才構成了色彩斑斕的世界。未曾讀書時覺得自己無知,讀過一些書后覺得自己更加無知。正如弗萊西斯.培根所言:“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很多人覺得他們在思考,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見!蔽液孟褚苍撜硪幌挛业钠姡覟槲业挠薮赖南敕ǘ械叫呃ⅲ冶仨毜孟蛩狼。
第二,人生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勇氣是很寶貴的財富。縱然在道德方面對他拋妻棄子,冷漠自私,后又再婚的行為很鄙視。但依舊不影響我對他放棄一切從頭再來的勇氣的歡呼。勇氣是最寶貴的財富,我一直這么覺得。作為一個00后,我目前我還暫時無法親身體體會家庭美滿,事業(yè)有成,對一個平安健康的中年人來說意味著什么?但我隱約覺得它很重要,就好像是父輩口中的幸福,可也好像是俗世的孜孜追求。我也在一直反問自己,我的'追求是什么?是好的生活吧,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告訴我好好學習,長大有份體面工作,有個美滿家庭。這好像順理成章的事,直到后來我也這么覺得。我問自我問自己你有想做的,喜歡做的,非做不可的事嗎?我突然說不出來。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生活會讓人凍結在習慣的框架里,也會麻木情感,希望我和你作為普通人也不會失去在火焰與狂喊中愛的能力,永遠不讓愛和自由貶值!蔽曳挠職,我無法體會畫畫于他的重要性能夠讓他放棄這一切,我甚至困惑,但可能這就是天オ與凡人的區(qū)別吧。他那放棄了的一切,可是別人的畢生所求!我可能永遠成為不了斯克里克蘭德。但做為一個平凡人,把所熱愛之事做到極致可能也很了不起了吧。就像本書的譯者蘇福忠說的那樣:“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及命運,命運注定那樣就是那樣!钡M还苁悄臉,我們都足夠有像斯特里克蘭德那樣的勇氣。
第三,“在愛情這件事上,如果你考慮起自尊心來,那只能有一個人原因,實際上你還是最愛自己。”對于這句話感覺有道理又好像沒道理。像是斯特羅伊夫那樣在愛里一再寬容,一味忍讓人難免唏噓;像別人說:“‘八分喜歡,兩分尊嚴’再愛也要給自己留余地,不能因為喜歡一個人失去自我,那不是愛情的真正意義”難免覺得自私。但對于斯特里克蘭德說的“人生苦短,沒有功夫談戀愛又搞藝術!比舴诺浆F(xiàn)在,那就是妥妥的渣男語錄吧。作為一個女孩子,我對斯特里克蘭的對待感情的態(tài)度無比的厭惡,他的冷漠透入骨血。縱使他再坦誠的倒出原委,我依舊覺得他不配得到愛。
貧乏的感情經(jīng)歷沒有教會我什么是喜歡,但它帶給我在感情中心智的成長值得我去感謝。現(xiàn)在,各種短視頻都在教我們怎么去談戀愛,我有時會想,全是技巧沒有感情有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接下來會遇到一個什么樣的人,但我能肯定的是,無論對方是怎樣的人,他同樣渴望我自信,從容,美好。所以我盡量花大把的時間來武裝自己,希望遇見對方時能夠學習愛與被愛的能力。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4
中年人勇于追求追求夢想的決心是令人佩服的,有好多人二十出頭就喪失了進取心,以過上平庸的日子為榮,這樣的例子社會上很多,我身邊也很多。但我總體上不喜歡斯朱蘭這個角色,他勇于追求夢想的源泉并不是什么優(yōu)秀品質,而是他的`自私和傲慢,所以他才會拋妻棄子、對救命恩人反咬一口,旁人在他看來都無足輕重,藝術家的特立獨行可以被廣泛接受,但是斯朱蘭已經(jīng)屬于道德問題了。
作者用月亮代指夢想,六便士代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瑣碎,我覺得斯朱蘭的月亮一點也不漂亮,他窘迫到一便士也沒有時也并不值得可憐。我覺得作者在開頭結尾描述眾人以及斯朱蘭妻兒的反應還有別的用意,一個本來惡評如潮的人,名聲大作后聲譽大反轉,最痛恨他的人也不得不以他來裝點門面,他過往的種種不是全成了無足輕重的瑕疵,甚至被當做特立獨行。人們佩服有大成就的人,但大多數(shù)人既沒有這些人的天賦和機遇,又不肯像這些人一樣肯忍耐寂寞苦心孤詣,反倒把這些人的瑕疵當做成功的要素,似乎這是不為多數(shù)人知的又很容易具備的成功品質。斯朱蘭的瑕疵乃至道德問題,就是這樣被當時的人們人們有意無意忽略了。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5
這本書我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去看完,不過我在前兩個月加三星期都在劃水,在最后一個星期的時候才靜下心把這書看完。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閱讀前期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也許是因為自己真的不懂什么英國幽默又或者自己思維層次還不夠深,無法將書里面兩種甚至多種的價值觀有很好的區(qū)分,導致前期后期出現(xiàn)了一種云里霧里的感覺。不過在知乎里面也有看很多人對于這本書的分析,勉勉強強也能梳理一點東西。
一、 愛情
關于愛情,我就不提斯特克里蘭這個無情的人了,即使他在我下面文字中會有些許描述,但是在語言鏡頭中,下面的主角不是他。斯特克利蘭一生大概有三位女子,三段情,而在我看來前兩位愛的并不是斯特克里蘭這一個人,她們愛的更多是自己。特別是第一任,愛的就是她的幻想,一旦軌道偏移,就想著去改變真人,這是一件特別可笑的事情。愛一個人更多的是包容,不僅能包容好的也能包容壞的,像是愛塔一樣,不去過多打擾,給足了彼此空間,讓愛的那個人活得更像他自己。在看知乎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句話,覺得特別有道理:
感情易在日久生情,難在小心經(jīng)營。
有感覺無感情,最終不過是,開始時,適逢其會,分開時,天各一方。(第一任)
有感情無感覺,最終不過是,在一起時心意難平,分開時又決議難定。(第二任)
這也是為什么斯特克里蘭在面對愛塔懇求——留下在他身邊照顧,他會心軟。文中這樣描述:
“如果別人選擇離開,讓他們走好了,可是我不會離開你的,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如果你離開了我,我會吊死在屋后的那棵大樹上,我對上帝發(fā)誓,我說到做到!
她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有種不屈不饒的倔強勁。她已經(jīng)不是那個馴服、軟弱的土著小姑娘,而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女人,已經(jīng)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無論你去哪,我都跟著你。”
片刻之間,斯特克里蘭的鐵石心腸被動搖和軟化,眼睛里含著淚,慢慢地順著臉頰流下……
二、 夢想無高低貴賤
有的人想一生順順遂遂,偏安一隅而知足常樂;有的人想突破自我,渴望直面生活的崎嶇。兩種生活,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是兩種不同的選擇,無好無壞。做自己想做的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無人能去評判是非。
生活有許許多多的意難平,如果自己能在20歲前、(30歲40歲都沒有問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過怎么樣的生活,想要成為怎么樣的人,能像斯特克里蘭那樣灑脫其實真的`就夠了。與其碌碌終身,不如活著像他一樣明明白白。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他,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
他的勇氣,“包含著對自己一直道德體系的拋棄,包含對他們責任的否定,包含對別人傷害的不屑(這是我不喜歡他的一點),這種內心的糾結,遠遠大于了物質的貧瘠!
三、 對于夢想的態(tài)度
之前在打辯論賽的時候,因為沒有對夢想進行深入解刨而輸?shù)袅吮荣。師兄說的很對,夢想是可以讓自己舍棄生命去追求的一個渴望,窮極一生都要去弄懂的,去實現(xiàn)的東西。像斯特克里蘭在畫畫這個“魔鬼”的驅動下,舍棄手中的六便士,逃離英國,去巴黎追尋他的白月光。沒錯在追尋的過程中,是痛苦的,因為我們的努力無法可視化,我們無法得知我們已經(jīng)走到了哪一步,所以我們才會說要放棄。但是我們忽視了一點,我們是因為熱愛所以才要追逐它,當我們投入這件事的時候,已經(jīng)得到了最大的報酬,能否被認可,收入是否同努力成正比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
這讀書筆記還真是草草收筆,只能說自己真的很弱,無法將心里面想要表達的說出來。其實這本書是我打完辯論后看完的,最后一場我是替別人上的,只有兩天時間準備,關于夢想的。現(xiàn)在就挺后悔當初沒有提早看完這本書吧,始終意難平,不過現(xiàn)在也挺好繼續(xù)加油吧。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
終于有時間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了,滿地都是六便士,可他抬頭卻看見了月亮。想想都激動,這是一篇夢想和現(xiàn)實糾纏然后夢想戰(zhàn)勝現(xiàn)實的有現(xiàn)實原型的故事,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藏著夢想,太需要這樣的一本書跳出平淡的生活做做夢了。
然而,讀完后怎么感覺和想象的不一樣?納尼,怎么覺得這是一個以藝術為名的渣男之成功代表,起到非常惡劣的示范作用。尤其對于單純的單身的女孩子,如果遇到這種渣男,還手之力都沒有呢,文中布蘭琪.史特洛夫最后為他自殺,他沒有一點點兒愧疚和自責,覺得一切都是她自找的,這個可惡的男人,也包括可憐的女人。
而且,文章給了很多看不到月亮,也賺不到六便士的人躲避現(xiàn)實的理由,這些人即不安于現(xiàn)狀,又借實現(xiàn)夢想之名不盡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卻非常心安理得、堂而皇之。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聽起來多美好啊。人類100多年才出現(xiàn)一個高更,文中的原型,最后他在貧窮和疾病中悲痛、孤獨的死去。可是如果,如果在把現(xiàn)實過得還不錯的情況下,再實現(xiàn)夢想不是很好嗎?大多數(shù)人會平凡的度過一生,心懷夢想,努力實現(xiàn),過好當下,盡到責任,感受幸福,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也許我的觀點太大眾化了,可是這就是我真實的第一感受呢!
通過這本書,我總結出查爾斯3宗罪和3大特點,請各位看一下,再去拜讀這本書,也許會更真實,我看過很多評論都是沒有批評的,這不正常啊,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書中主人公的很多行為確實有悖天理,我是必須要說一說的。
他的罪過之一:不告訴妻女就離家出走是極其不負責的渣男行為,而且在他離家出走之前已經(jīng)在謀劃,但是卻不露聲色,天哪,如果現(xiàn)實中有這樣一位老公,生了一對兒女,生活了十幾年,有一天他突然不見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信息和錢財,讓妻兒如何承受,一個不靠譜的老公,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這不是渣男是啥!
他的罪過之二:和對他非常好的朋友的老婆搞到一起,最后導致那位女子自殺,而且查爾斯無動于衷,他冠冕堂皇的說:“我不想要愛情。我沒那個時間。那是種脆弱。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會想要女人。滿足了激情后,我就準備著手其它事情了。我無法克服欲望,但我恨透自己這樣子;它囚禁了我的心靈,我引頸期盼有一天可以不受任何欲望主宰,了無掛礙地投入我的作品。”說實話,看到這段話,其實我覺得是有點道理的,因為愛情確實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能有一件事讓你投入,忘卻其它的一切是非常了不起的行為,很多有成就的人們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在查爾斯的眼里,女人就是他泄欲的工具,這一點兒太令人憤怒了,渣男行徑,需要的時候就要你,不需要的時候離我遠點,把女人工具化,這真的忍不了!
他的罪過之三:借錢不還,沒有錢的時候就向朋友借錢,關鍵就沒想過還錢,滿不在乎的樣子,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你會覺得很爽嗎?
好了,看到上面那些罪過,你會不喜歡這個人嗎?如果你都不想看了,那你也過早的下了結論,他的厲害之處就是像文中主人公自己說的:你永遠沒辦法真的討厭我,只要我能不時給你說說笑話。他自私,從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他不尊重女人,他的人生在做減法,可是,他就是那么吸引人,比如:
1、他活的通透,他不在乎任何人的想法,他想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他敢放下現(xiàn)實的所有一切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對藝術的熱愛超過自己的生命,既然生命都沒有那么重要了,你就能理解他如何對待他身邊的人,他不在乎任何形式的東西,他不在乎吃什么,住在哪里,穿什么,他過得比任何藝匠都還有貧窮,也比他們都來得努力。他完全不在乎我們大多數(shù)人借以使生活變得優(yōu)雅美好的事物。他對金錢無動于衷,他對名聲視若無睹。
2、他對人性的理解深刻至極,當別人質疑他為什么拋棄妻兒的時候,他說,他已經(jīng)養(yǎng)了他們十七年,他們可以試著養(yǎng)活自己。就如他所料,他的離開沒有讓他的妻子孩子流露街頭,反而激發(fā)了妻子的經(jīng)商能力,最后兩個孩子都健康的長大。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啊。他和朋友的老婆在一起了,別人質疑他破壞別人的幸福,他反問:你怎么知道他們是幸福的呢?的確,他的朋友和妻子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3、他對女性的不尊重令人憎恨,可是你又不得不承認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不值得尊重的女性也是大有人在,或者說示愛情為人生的全部的女人是大多數(shù)的,說白了這也是沒活明白的表現(xiàn),那么就很有可能作為男人的犧牲品了。
他那么那么多毛病,可是他雖然可憎,但我仍然覺得他是個偉大的人,因為就如文中所說:
而攫住思特里克蘭德的狂熱,是一種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它讓他不得安寧,一直驅策著他四處奔波。他是永遠的朝圣者,被神圣的鄉(xiāng)愁所纏身,他體內的惡魔毫不留情。有些人追求真理的欲望無比強烈,為了達到目標不惜粉碎自己世界的根基。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人,只是對他而言,美取代了真理。
這就是對這本世界名著的感悟,你是否想看一下呢。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7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望見了月亮!}記
很久以前,我總是聽人說,夢想就是給自己定的一個遙遠的目標,但由于它距離人們太遠了,所以大多數(shù)情況下,夢想在人們漸行漸遠的腳步中就變成了一場夢。但金錢不同,把它攥在手中會給人一種真實感,而且它也比夢想實用得多,能換來溫飽,能解決許多麻煩,當時我也是這么覺得的。但我從不知道,夢想能給人帶來無限的毅力與力量。直到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后才恍然大悟。
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生活在倫敦的證券經(jīng)紀人,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就在他們婚后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后來人們驚愕地發(fā)現(xiàn):他此行的目的竟只是為了畫畫。
這時的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單純地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饑餓和疾病而死。
他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加以破壞,除了一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其余人都向他的畫投去不屑的目光,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但正是這些遭到人們鄙棄的作品,卻出乎意料的在他死后的幾年賣出了幾百萬英鎊的高價。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來到了塔西提島,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做妻子,他們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到那里作畫直至因病而終。但因為有夢,他的人生無悔。
或許在我們的人生中有無數(shù)的選擇,但夢想和金錢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點,這兩者似乎是難以選擇的,月亮代表夢想,是遙遠皎潔的,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但即使得不到金錢,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在追逐過程中依然很快樂。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旁觀者的眼光,揭露了許許多多人性的虛偽與邪惡,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于應酬的看法,在本書中,思特里克蘭德的太太是個熱衷于應酬的家庭主婦,她常常舉辦宴會,邀請各路人士參加,但正是這種平常的宴會,卻無時無刻不充滿著一種種虛偽與奉承的情緒。主人勞心費神地準備,客人不厭其煩地赴約,整個過程很假,很累。但往往宴會結束后,這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能稱為見面儀式的宴會又能在人們的映象里留下多少痕跡呢?
在此書中,我一次次為思特里克蘭德的毅力所震撼,他為了畫畫,不惜付出一切的代價,以至于別人說他是癡人說夢,浪費生命,甚至不負責任。但他的一切行為只是為了不愧于自己,不愧于自己窮盡一生的追尋,他饑寒交迫,每天只能靠幾小塊面包來度過,他無家可歸,只能在大街上徘徊,他受到惡人的追打,以至于他四處流浪……但這所有的困難都沒有動搖他的初心,都沒有使他一刻停下追尋夢想的腳步。
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有逆境中的頑強,痛苦中的掙扎,選擇時的徘徊。但他更教會了我追夢時的堅毅。
月光之下,仍有無數(shù)赤子在追夢路上砥礪前行。
月光如初,夢想依然。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8
近日,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這么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對于這句話很是疑惑,但也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外加朋友的推薦,她說看完之后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更讓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于是便在微信讀書上打開了這本書——《月亮與六便士》。
因確實想了解一下這本書具體寫的是什么,便先打破了看書之前的神秘感,去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此書的主要內容。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因此前看書不多,并未看過此作者其他的書籍。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jīng)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yōu)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看完簡介,還特地去網(wǎng)上搜了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畫作,我本不是一個有藝術細胞的人,自然是看不懂的。但沒關系,至少讓我覺得打開此書時有那么一點兒感覺,這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于是,每天上下班路上,中午休息前都徜徉在這本充滿藝術氣息的書里。歷時幾周,終于在20xx年6月9日完成了此書的閱讀。其實在閱讀到一半的時候,和推薦我看的朋友討論了一下,那時的自己真是非常不喜歡男主人翁的“人設”,太絕情,太沒有人情味兒,為了自己所謂的`畫畫理想拋棄妻子,背信棄義,背叛朋友,甚至還把自己善良對待自己的,在當時唯一賞識他藝術能力的荷蘭朋友搞得家破人亡,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無法想象這是一個人做出來的事情。幾次都覺得自己看不下去了,朋友告訴我,后面才是本書升華的地方,我這才又繼續(xù)看了下去。
直至本書看完,突然對男主人翁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之情。我想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他成功了,被人們所記住,所傳頌,成了一名有名的畫家,如果他沒有成功,或是會是另外一種感受。但這并不是最大的觸動,不論他成功與否,都是值得敬佩的,他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向往的生活,不惜犧牲一切,只是為了自己而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想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吧,這樣的人只能是存在于小說故事當中。不過仔細想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還是有這樣一部分人追尋著自己的月亮,只是這個月亮不會像男主人翁的月亮偉大,相對來說這樣的月亮太渺小,更多的是為六便士而活著,但這沒有什么,十分正常的一件事。這就像是一個月亮與六便士的天平,男主人翁完全倒向的是月亮,而我們更多的倒向的是六便士。
我覺得男主人翁最值得敬畏偉大的地方在于,他在那個小島家里的墻壁上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在他離世之后直接被燒毀,灰燼飄向遠方隨他而去,他就這樣帶著自己所追求的伊甸園離開了人世,沒有給后世人留下什么。看到書中對壁畫的描述,真的十分想一睹其“芳容”,這會是一個遺憾。
讀完此書,還有一個感受,就是其中一句經(jīng)典的句子“大多數(shù)人所成為的,并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男主人翁只是因為喜歡畫畫,但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他甚至認為自己畫畫能力很差,完全不會畫畫,但是他堅持了,且成功了。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事其實我們應該嘗試去做,不做就一定不會成功,但去做不一定會失敗。大膽去嘗試,或許我們會成為自己意想不到的人。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9
當遍地都是六便士時,你是否還有勇氣抬頭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就可以用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一個家庭美滿,事業(yè)成功的證券經(jīng)濟人,一夜之間拋棄了一切,遠走他鄉(xiāng),從倫敦去了巴黎。后來人們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畫畫,經(jīng)受了一系列的磨難,在對文明世界的厭倦下,他來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麗島嶼,與世隔絕。在臨終前,他帶著傲慢和不遜縱火燒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幅杰作……
在這部小說中,毛姆描寫了諸多人物,一邊是為理想而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蘭,亞伯梓罕醫(yī)生,布呂諾船長;一邊是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庫特拉斯夫人,卡邁克爾醫(yī)生,還有熱心誠實的斯特洛夫,背叛愛情的布蘭奇,貪圖小利卻義薄云天的尼克爾斯船長,樂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說會道的庫特拉斯,純樸善良的阿塔……小說采用第一人稱來寫,夾敘夾議,娓娓道來,對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對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紛繁的故事,全憑"我"來穿針引線,可以說“我”是這部小說的又一個主角。
了解斯特里克蘭前,你必須了解高更,縱看高更,三十五歲毅然辭去了個股票經(jīng)紀人的工作,專心致力于繪畫;一八九一年值一八九三年,以及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兩度前往塔希提島,長期居住并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都與斯特里克蘭的命運有了幾份相似之處?梢哉f:理想與現(xiàn)實,崇高與卑賤,神圣與凡俗,無論在斯特里克蘭還是高更上,都并非二次元對立。斯特里克蘭即帶有現(xiàn)實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著的超凡意志和追求。這也就是《我們從哪里來?(高更作)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的'核心精神。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是的靈魂追問。這幅畫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說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問,比較后被付之一炬,暗示著什么?當人類的精神性抵達了自身,并且為了這個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質性的東西,哪怕是所謂的藝術杰作。這正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聲:當你完成了比較偉大的作品,它便離你而去,因為藝術的比較高訴求并非任何實體,而是那遙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征……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蘭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毀滅更顯得震撼人心,這正是小說的高明之處。
放眼望去,滿地都是六便士,人們爭先恐后地爭搶著。斯特里克蘭,冷嘲熱諷了一陣后,望向他心中的一輪明月……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0
人生注重時序,閱讀有時也是這樣。
幾年前,我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于是碰上愛好閱讀的朋友就推薦它。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多少與當時的處境以及心境有關。那時的我有迫切想要達成的目標,但卻受各方條件的限制,常有身不由己的感慨?吹叫≌f中的主人公,恣意“任性”,對人之常情的東西嗤之以鼻,這正是我個性中缺失的東西,于是乎對主人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天才畫家跌宕起伏的人生與放蕩不羈的個性令人心向往之,同時也會心生難以望其項背之感。
和《月亮與六便士》不同,毛姆在《刀鋒》中刻畫了一個普通的美國人拉里。拉里身上既有獨特個性,又有一種謙和感。就整個故事情節(jié)來看,我更喜歡《月亮與六便士》,它的筆墨集中于主角,情節(jié)更緊湊,故事感更強。《刀鋒》中多條故事線交錯,除了主人公外,書中涉及的其他角色的命運走向都有較為詳盡的始末交代。這些部分對那些耐心不足的讀者來說,應該會覺得有些“拖沓”。但《刀鋒》中刻畫的主人公拉里的人物形象,我非常喜歡,他不像《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那么冷酷、尖刻到令人難以理解;拉里非常富有同情心,為人謙和、誠摯且實在。像他這樣的一個人,無論成為誰的.朋友,都會令對方感到榮幸。
《刀鋒》與《月亮與六便士》都出自毛姆之手,兩者有一些相似之處。它們的敘述角度一致,都是第三者敘事:敘述者兼作故事的講述者和半?yún)⑴c者。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再去看《刀鋒》中設置的“懸念”,其實已然毫無懸念感。你會發(fā)現(xiàn)這又是一個男人跳出別人為自己設定的人生路徑,奔赴自己預想的人生旅途的故事。拉里這個剛從戰(zhàn)場上退役的美國青年,不想投入工作,與美麗的未婚妻解除了婚約,想去流浪人生。他的想法在周圍那些有身份的人看來,是在作賤自己、糟蹋時光。他們認為拉里患上了戰(zhàn)后創(chuàng)傷后遺癥,才會產(chǎn)生流浪巴黎的荒誕想法。未婚妻以為他是一時興起,沒想到他早已打定了主意,并不打算回頭。拉里靠著微薄的收入,四處流浪,到各地尋找何為人生、人生為何的答案。他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但在印度獲得了內心的愉悅,打開了新的生活視角。我們生活中出現(xiàn)拉里這樣的人,多數(shù)人會把他叫做瘋子,他不要過體面人的生活,非要到處吃苦,找罪受,很難理解這樣的人。但也會有少數(shù)人將他稱作理想主義的踐行者,把這個眾人視為平庸之徒的人喚作傳奇;因為他聽到內心的呼喚,就像虔誠的信徒獲得上天的啟示那樣刻不容緩地尋找朝圣之路。拉里究竟是傳奇還是瘋子,取決與人們對生活的定義以及對功成名就的看法。
拉里和本書中的另一個人物艾略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前者不受名利的誘惑,放棄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錢財,去追尋何為人生的宏大命題;后者有修養(yǎng)、智慧,儀表堂堂、資產(chǎn)豐厚卻一生癡迷于上流社會的交往活動,在宴會與請?zhí)g庸庸碌碌。關于個體如何存在以及社會在個體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將是人類無法徹底解答的難題,讀幾本哲學書籍有時候能緩解一下思考這些難題引發(fā)的頭疼癥,但是不深入生活,不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就只能哀嘆生活索然無味,人生缺少靚麗風景。多彩的生活需要強有力的世界觀來支撐,以此來構架起一個人的信仰世界,給他生命的信念、生活的力量。
人可以從閱讀中品嘗人生百態(tài),有時也需要從內心的呼喚出發(fā)用腳丈量大地。盡管我沒法去過流浪人間的生活,但我盡量讓精神世界處于流浪狀態(tài)。人說要安居樂業(yè),我漫浪的腦袋里常常浮現(xiàn)的是漂泊四海。
雖然我難以成為拉里和思特里克蘭德,但是非常欽佩他們有出走半生的勇氣。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1
原來聽說這本書在講月亮和六便士,在講夢想和現(xiàn)實。讀了之后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我也有曾逃離社會,逃離責任的時候,但我終究安定下來,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許多人一樣,他們想逃離社會,逃離負擔,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諸行動,但最終,絕大多數(shù)人仍然會回歸社會。
也許是人類的本性無法脫離社會,也許是如今的社會難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樣的地方,也許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不夠強大。主人公的所作所為讓我們厭惡,因為他打破了社會屬性,讓人不滿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動我們,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在向往作為自然人最純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經(jīng)歷是作者親眼所見,而后半段經(jīng)歷是旁人回憶。
前后的表現(xiàn)有蠻大的差別,也許是時間的磨礪改變了他,也許是旁人的回憶回憶美化了死者,我更傾向于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遠離社會,緩解了他的焦慮不安,他最終再次結婚,說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回歸了社會屬性,他并非完全的回歸自然回歸野蠻,他只是不適應之前的環(huán)境,不喜歡過去過多的'社會屬性的束縛,他仍是會需要社會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適的環(huán)境,才能讓他平衡他的追求和夢想。也許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點。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2
月亮代表頭頂美好的理想和希望,而六便士代表的則是腳底下丑陋的現(xiàn)實和不如意。
在作者毛姆的筆下,自私但敢于打破世俗觀念的思特里克蘭德,近乎完美但有些愛慕虛榮的思特里克蘭德太太,作畫技術平庸但眼光極其好且善良的施特略夫……一個個人物形象飽滿栩栩如生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們之間所發(fā)生的事情值得引人深思。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最討厭也最佩服的人是思特里克蘭德,最同情的人是施特略夫。
討厭思特里克蘭德的自私與冷漠,為了所謂的夢想拋妻棄子,不留一分錢,即使好朋友的妻子為了他而自殺是他也不為所動,實在是令人可恨,更氣人的是他最后在小島上與愛塔結婚沒有一絲一毫的'愛意,可見他的心是如此的冷漠(簡直就是一渣男);佩服他的是能為了夢想戰(zhàn)勝內心欲望和生活的艱辛,能為了夢想付出一切,除了畫畫其他一切都不在意,那樣純粹的熱情令人感動。這樣兩種不同的形象在一個人身上體現(xiàn)出來真的很難想象,F(xiàn)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會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的去奮斗呢?這一點值得讓我們向思特里克蘭德學習。
愿我們都能向思特里克蘭德一樣,為了夢想而努力奮斗!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3
首先粗略地講一下吧。小說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對他整體的評價是贊揚的;然而人都是復雜的,他也不例外,這個人簡單又復雜,值得我進行一番剖析。
聯(lián)系到我自身的處境,斯特里克蘭這個人物是十分觸動我的。很小的時候我就擁有遠大的理想,只是由于某些原因,那時并不能付諸實踐;可是,身邊的同學已經(jīng)小有成就了。剛上大學的時候我也很迷茫,看著只比我大一兩歲卻優(yōu)秀得遠超于我的學姐學長們,我陷入深深的自卑。才19歲,我就每天問自己:這個時候才開始,是不是已經(jīng)遲了?我真的可以實現(xiàn)我的理想嗎?我給自己的答案幾乎是全然的否定,以至于我落入長時間的痛苦之中。
盡管只是一本小說但這種經(jīng)典小說總是給人力量。書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給了我黑暗中的一束光。他拋棄名譽拋棄家財拋棄妻兒,他丟下一切可以丟下的東西,奮不顧身地朝他的夢想飛奔而去的時候,我熱淚盈眶。那個時候的斯特里克蘭,已經(jīng)40歲了。40歲?我捫心自問,尚且年輕氣盛才堪堪19歲的我不會有那樣的勇氣,更何況40歲?斯特里克蘭毫無疑問是一個十足的勇士。他年少時期的夢想迫于家族的壓力而按下暫停鍵,但在他得到機會時,他立刻抓住了。不在乎流言蜚語,無所謂冷嘲熱諷,斯特里克蘭的眼中只有一個東西:他的畫。
斯特里克蘭對于個人理想的追求如此簡單,可他所處的社會關系網(wǎng)卻那樣復雜:他的妻子兒女、斯特洛夫夫婦、阿塔等等。初讀完,我認為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很自私的男人(某人跟我說:“浪漫主義的人總歸是自私的。”但我并不認同。)他丟下只待在家里沒有工作的'妻子,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妻子的請求和別人的勸阻固執(zhí)地只身去往異國他鄉(xiāng)。可是結合我們老師的分析再想:他果真是完全的不負責任嗎?在離開之前,他是個成功的商人,他家財萬貫卻將其全部留了下來,沒有和妻子離婚,使他們能夠名正言順地使用他的財務;至于離開,也是在他的第一個孩子到了應該獨立的年齡之后了。
我不能理解的是斯特里克蘭對德克·斯特洛夫的態(tài)度。德克無疑是斯特里克蘭的伯樂,在那時是唯一感受到斯特里克蘭的才情并大力稱贊、支持的人,在斯特里克蘭需要幫助的時候也總是施以援手;只是由于他本人畫作“平庸”且以畫賣錢,斯特里克蘭則唾棄他,總是冷眼相待。這就是很奇怪的事情:選擇了“月亮”的人看不起選擇了“六便士”的人,卻在無以生計之時又向對方求助(然而他連求助的態(tài)度都是隨意傲慢的);選擇了“六便士”的人向往并幫助選擇了“月亮”的人,最終卻因此感到痛苦。
《月亮與六便士》還隱含了對于愛情及婚姻中男女關系的探討。文中著墨最多的是這三個女人:斯特里克蘭夫人、斯特洛夫夫人(布蘭奇),還有阿塔。斯特里克蘭早年真的不愛他的妻子嗎?從文中來看,不是的。他也曾青春過,也曾與愛人陷入熱戀是什么把他變成了后來薄情的模樣?在那個時代,社會對于女性的壓迫是很嚴重的:他們要求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庸,不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東西。更加可怕的是,連女人自己也接受了這樣的定義。如此,斯特里克蘭夫人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她在婚姻、家庭、社會中都處于弱勢地位,以至于內心缺少安全感,這又使她對自己的丈夫充滿控制欲,她想將斯特里克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后來背叛德克的布蘭奇也走入了這個,女性在愛情中的誤區(qū)。這個問題,在當今社會仍不少見。所以追求自由的斯特里克蘭感到窒息,他的應對措施就是:逃離。
阿塔是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島上的女伴(或許也可以稱作“妻子”)。她不是白人,是個新教徒,因而也沒有那么多的規(guī)矩。像其他女人一樣,阿塔也是由于斯特里克蘭的才華而愛上他;不同之處在于,她從不約束斯特里克蘭的行為,也從不對斯特里克蘭指手畫腳簡直像一個仆人在服侍他(當然,我不提倡這種愛情觀)。為什么斯特里克蘭以前有那么多情人,卻無法維持長時間的關系,在阿塔這里就可以?原因就在于,他在阿塔身上除了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性”,還可以感到“自由”。
我想我和斯特里克蘭與德克都不一樣。我這個人比較貪心,如果條件允許,我不會放棄理想也不會放棄名利。簡而言之,“月亮”和“六便士”,我全都要。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4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我初次看到這本書時,是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午后的斜陽透過窗戶落在書上,詩意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小說刻畫了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向我們展示了偉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之路與傳奇人生。
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是在流浪與孤獨中度過的。他背井離鄉(xiāng),來到法國巴黎,住在破舊的小旅店,直到踏上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島,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塔拉瓦奧是島上的小村落,也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這脫離了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軌跡的荒村,是被時代拋棄的落難者,人們過著落后而又真切的原始生活。
這當然是勵志的故事。思特里克蘭德即使一貧如洗,卻沒有放棄作畫。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思特里克蘭德,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蛟S是獨特的個性,抑或是內心蘊藏的神秘力量,驅使他們背離倫理與權力籠罩下的.生活,甘愿去追尋心中的故鄉(xiāng)。
“月亮”與“六便士”這極具詩意的喻體,似乎承載著多種意義。當埋頭苦干的時候,我們擔負著社會賦予的責任,獲得了六便士的報酬;當遨游于內心世界,清洗這生活帶來的勞累,我們在某一條街道駐足,仰望蒼穹,接受月亮灑下的微光。我們不是在月亮與六便士之中徘徊,而是在兩者之間生活。人們整日辛苦勞作,對于六便士的追求是仰望明月的資本。
晚上,我徘徊在熱鬧的街道,望著一輪明月,格外明凈,我的心舒服又安逸。許久,菜販子口里的吆喝,外賣小哥極速而過帶起的風,將我?guī)Щ亓爽F(xiàn)實。當懷揣六便士的我,再次仰望那迷人的月亮,又何嘗不是浪漫呢?
愿我們在尋覓生活真諦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月光。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
英國小說家、戲劇作家威廉﹒薩摩賽特﹒毛姆以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月亮與六便士》。
書中描寫了一位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jīng)紀人斯特里克蘭,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yōu)渥美滿的生活,遠走他鄉(xiāng)。輾轉巴黎、馬賽,最終到達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他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這篇小說中處處充滿著矛盾與沖突。理想與現(xiàn)實、藝術與生活、社會與自我、感性與理性......真是無沖突不戲劇,無沖突不小說。
就是一個小小的配角斯特洛夫也是一個看似矛盾的統(tǒng)一體。他有著一副最世俗的商人面孔,卻對朋友無比的真誠和慷慨,對愛人極盡疼愛和包容;他擁有著最敏銳的藝術嗅覺,自己卻是個糟糕的畫家。他明明是他妻子和斯特里克蘭的恩人,但他的妻子奚落他、遠離他,甚至至死都不愿見他。朋友斯特里克蘭更是恩將仇報,拐走他的妻子,甚至鳩占鵲巢。而他仍不埋怨,視妻子為摯愛、視朋友為天才。
文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更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他擁有社會地位、擁有嬌妻孝子,擁有者大多數(shù)人向往的美滿生活。卻拋棄了這些,在巴黎住最便宜的旅店,饑不果腹,只為追求心中的理想。而這時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可能他自己還不是特別清楚。他畫畫,卻并不在意自己畫的好壞,不為賣錢,不為得到別人的贊賞,好像只為宣泄。直到到了塔希提,他才在那個充滿陽光的迷人小島上追求到了自己真正的理想,完成了他一生最偉大的杰作。在生命的倒計時的日子里,用瞎了的眼睛去畫畫、去欣賞自己的杰作。死后,不待人們去欣賞,就讓他的女人阿塔將之付之一炬。他饑寒交迫,窮困潦倒,幾次在生死線上徘徊,可他內心卻強大富足,對自己的理想堅定不移,從未放棄,最終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他找到了自己的追求的藝術,他的內心應該是平和的、滿足的?伤硐罄,對待家人、朋友甚至一切事物都是暴躁的、譏諷的,對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在意,他摒棄了社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伤执_確實實生活在這個社會里,即使躲到了塔拉瓦奧大山的一處褶皺里,也依然有著善良家人的陪伴。如此一個不討喜的人物,卻總能吸引人的目光,可能就是作者所說的不僅僅因為他所創(chuàng)作的偉大的藝術,還因為他藝術家的個性。小說中的“我”對斯特里克蘭的態(tài)度充滿著矛盾。明明很看不慣他,甚至是厭惡他想遠離他,但卻總拒絕不了他,忍不住去探尋他,打問他的消息。
小說中“我”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設計。小說采用第一人稱來寫,夾敘夾議。以“我”來穿針引線,處處有“我”,可“我”是誰?是作者毛姆嗎?還是另有其人?全書竟沒有出現(xiàn)一次“我”的名字!只知道“我”是一個作家。作者在用一個都不知道的“我”,敘述著一個“我”對真實的事情知之甚少,大多聽他人給“我”敘述的故事。卻讓讀者感到這個虛構的故事是多么真實!這真的是一種詭異,一種處處充滿矛盾對立的統(tǒng)一。
這本書之所以稱為全球暢銷書可能只因為到底追求理想的“月亮”還是現(xiàn)實生活的“六便士”一直在讓我們糾結,它一直是我們探討的話題。就像高更在塔希提島的巨作:《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一樣,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哲學問題,但終歸我們是佩服那些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人!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相關文章:
讀月亮與六便士寫心得10篇01-05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02-17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03-06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04-20
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03-02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04-18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1-11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03-14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4篇03-14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1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