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
下面是應(yīng)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兩篇!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一:
《最后的姿勢》這篇課文是根據(j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中的真實事件改寫的,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
。課文以感人的筆觸,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跡,展現(xiàn)了他恪盡職守,一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學貴有疑,學貴有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讓學生自讀自悟。面對理解的難點,能及時提供學法的指導。 整節(jié)課,我與學生共同品讀課文,從文中的語言文字特別是譚老師的語言與動作中體會感受“最后的姿勢”的內(nèi)在含義,從而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比如:我在教學“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這句中的動詞 “撐”時,是這樣組織教學的,先讓學生自己演示這個動作,再讓學生說說從“撐”中體會到了什么?“雙手撐”從力度上突出譚老師使出全身的勁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張開一把保護學生的保護傘,減輕碎裂的磚塊、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課桌造成的嚴重惡果。這時,學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愛。是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的愛是一種大愛,無私的愛。再次,抓住文中的環(huán)境與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體會與學習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話:“天氣陰沉沉的”讓學生反復閱讀,感受環(huán)境描寫既當時自然景象的真實再現(xiàn),也是那特定場景中悲劇即將發(fā)生的暗示。
在教學時,我還抓住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讓學生理解體會,這句話不僅記錄了他救護學生的那一瞬間的姿勢,同時透過這一姿勢,讓人們看到了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師的形象。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理解得非常深刻,涌動著對談老師的深深敬意。課堂上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這節(jié)課的主要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個性朗讀的機會太少,沒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很是遺憾。其實,一堂課總會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的過程。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的個性。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二:
教完《最后的姿勢》這一課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譚老師那最后的姿勢一直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孩子們也情續(xù)激動,集體站立為譚老師默哀,并獻上崇高的隊禮。我認為這節(jié)課之所有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收集資料,激發(fā)情感!繛榱松虾眠@節(jié)課,課前我布置了收集資料的任務(wù):(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況,收集地震的相關(guān)的資料、圖片和感人故事,并將資料用概括的語言歸納,制成資料卡,以便課堂中交流。(2)收集譚千秋老師的資料及紀念譚老師的有關(guān)文章、詩歌。5.12大地震轟動世界,學生們親身經(jīng)歷了那些日子,很多學生是流著淚守在電視機旁,關(guān)注地震中的各項消息。收集資料的任務(wù)觸動了學生的記憶和情感,許多感人的畫面,故事涌上他們心頭。這項任務(wù)很快就完成了,為課文的學習埋下情感伏筆,在第一課時的交流中,學生情緒激動,眼含熱淚,
資料共享平臺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http://www.oriental01.com)。二、【重組教材,學習“愛與責任”。 】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順序進行重組。第二課時一開課,我就采用“課題導入,直奔主題”的方式,抓住概括譚千秋老師精神品質(zhì)的“最后一段”拎出重點詞語“普通、愛、責任、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等。再由“普通”導入:就是這樣一位極其普通的教師,卻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然后讓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哪些事情體現(xiàn)譚老師的“愛與責任”。接著從譚老師“日常生活”和“危難之時”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來學習譚老師的“愛與責任”。在學習譚老師危難之時“舍身救生”時,又聯(lián)系課文第三小節(jié)“譚老師上課時講些什么”來學習,這樣兩相結(jié)合來理解譚老師“言傳與身教”之間的關(guān)系,突顯譚老師的高尚品質(zhì),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授人以漁,學習寫法】“方法的知識是最好的知識!”葉圣陶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課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寫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cè)面描寫。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我特別強調(diào)文章是如何表達的。如:在學習譚老師“舍身救生”的部分,強調(diào)抓住人物語言、動作,領(lǐng)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這種正面描寫的方法,以及環(huán)境描寫對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烘托作用。在學習第三部分時,引導學生明白他人評價這種側(cè)面描寫的方法,使譚老師的形象更加高大,更有真實感。指導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運用這些寫作的方法。其次,他人評價的部分,三個小節(jié)結(jié)構(gòu)相似,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學習第一小節(jié)后,我讓學生小結(jié)學習方法,再按這種方法分小組學習其它兩節(jié),學習效果好、效率高。另外,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也重視方法的指導,并且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自己出金點子,自己給建議,讀好課文。
四、【板書設(shè)計,畫龍點睛!勘菊n板書設(shè)計,我費了不少心思。首先從板面上看,我把它設(shè)計成一座豐碑的形狀,代表著譚千秋老師的精神如同一座偉大的豐碑,是可供子孫后代瞻仰學習的。其次在內(nèi)容上,我抓住了課文中能體現(xiàn)譚老師精神品質(zhì)的重點詞語:普通、愛、責任、精神千秋、英雄不死。對“精神不死”的理解,結(jié)合譚老師危難之時的語言、動作,概括出譚老師“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zhì),對“英雄不死”的詮釋,引用藏克家和司馬遷兩個名人的詩句,做了有效的詮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板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眾觀全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導得太多的現(xiàn)象,如何做到大膽放手有待思考;對重點句子的“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的理解,學生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還沒能深入譚千秋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如何做到深入淺出,有待探索;在朗讀環(huán)境描寫的四句話時,雖然采取各種方式、方法,但學生沒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層次感,即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危急,越來越恐怖。我想如果有聲像的輔助,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可能朗讀的效果會出來;深情贊頌“愛與責任”部分,我以為還可以引入其他贊頌譚老師的文章或詩歌,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高大,這樣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產(chǎn)生更深遠的影響。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通用10篇)11-10
教學反思怎么寫09-04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6-01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25
多媒體教學反思05-25
教學反思怎么寫?04-1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01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5-25
新航路的開辟教學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