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詠物詩復(fù)習(xí)學(xué)案
【知識梳理】
1.詠物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詠物詩,如蘇軾的《紅梅》(2004年北京卷)、陳維崧的《醉落魄詠鷹》(2007年安徽卷)等;另一類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詠物詩,如駱賓王的《詠鵝》、張謂的《早梅》等。
。玻佄镌姌祟}一般是“詠(題)+物”的格式,如賀知章的《詠柳》、黃巢的《題菊花》;或直接以所詠之物為題,如蘇軾的《海棠》(2007年重慶卷)。
。常形镅灾臼窃佄镌姷谋举|(zhì)特征,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懷”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如虞世南的《蟬》(2002年京皖卷)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表明品格高潔的人不需任何外在憑借,自能聲名遠播。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中“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通過餐風飲露的秋蟬形象,表達自己遭讒被誣的悲憤心情,也流露了“飛難進”而欲飛、“響易沉”而仍欲響的不甘沉淪的奮進精神。李商隱的《詠蟬》中“本已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展示了一個懷才不遇、生活清貧的正直文人形象,譴責了當時整個政治集團。三位詩人均借詠蟬比興,寄托個人不同身世遭遇。
4.詠物明理是指憑借外物闡明某種道理的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和詠物明理共同點:表意依托于物而意旨含蓄蘊藉。兩者不同點:托物言志重在抒寫主觀情志;詠物明理重在說明客觀道理。如羅隱詠物明理詩《涇溪》:“涇溪石險人兢懼,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wù)f有沉淪。”這首詩借涇溪行舟闡明了安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zhuǎn)化,行舟安全取決于駕舟人重視程度的道理。
5.詠物詩除運用托物言志手法外,還兼用擬人、比喻、雙關(guān)等修辭,達到亦物亦人、形神兼?zhèn)涞募丫。如于謙的《石灰吟》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寫石灰來之不易,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以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非凡氣度,也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以擬人手法表露了石灰甘愿獻身的美德,展示了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末句中“清白”一語雙關(guān),畫龍點睛,既指出石灰外部色彩,又高度概括了詩人崇高清白的人格。詩人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的心愿和高潔磊落的襟懷。
。叮髟伱贰⒕、竹等意象的詠物詩,常隱喻正道直行、堅貞孤傲的節(jié)操。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中“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以冰清玉潔的梅花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zhì)。南宋鄭思肖的《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堅毅不屈的愛國情懷。清代鄭燮的《竹石》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傲然挺立的勁竹形象正是堅貞不屈的詩人化身。
【命題預(yù)測】
詠物詩考查頻率較高,2002—2008年高考共考查了11首詠物詩,選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詠物詩,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中謝枋得的《小孤山》。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詠物詩的兩種主流題型。托物言志是考查詠物詩的命題核心點,如2007年安徽卷就分別從“托物”和“言志”兩個角度各設(shè)一題賞析《醉落魄詠鷹》詞中表現(xiàn)手法與思想情感。
【技法點撥】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2008年高考廣東卷)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yīng)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解析】鑒賞詠物詩要從托物言志入手。首先,弄清所詠之物在形態(tài)、聲音、色澤、環(huán)境等方面的特征,呂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其次,分析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揭示所詠之物特征的,答題時要用到“比喻、擬人、對比、襯托、象征”等表達技巧類術(shù)語。呂本中的《木芙蓉》和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都運用了擬人修辭描述木芙蓉。最后,分析作者借所詠之物抒發(fā)的思想情感,答題時要用到“正道直行、堅貞孤傲、高潔超逸”等表達思想情感類術(shù)語。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古詩鑒賞題就是要求分析作者借小孤山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謝枋得在《小孤山》一詩中借堅固高聳、砥柱中流的小孤山,表達了自己盡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