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兒子一起選專業(yè)
從2月24日在博客上發(fā)表日志《高考在即,擇學校還是擇專業(yè)?》至今,該篇日志的點擊率已過2萬。借用旅美升學顧問高燕定老師3月10日對此篇日志評論中的描述:“藍姐:你好!到這里一看,嚇一跳,你這篇文章已有萬多人閱讀。這個命題牽動萬人心啊。”正像高老師描述的,高考志愿的選擇牽動了萬人之心。豈止是萬人之心,應該是百萬、千萬人的心。
大多數人面對高考志愿的選擇,都視若大敵,不敢掉以輕心。怕的是太過隨意以致心酸后悔,怕的是過于自信以致志愿報高,怕的是小心有余以致志愿過低。怕,怕,怕,怕的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失敗的例子網上沒少讀到,身邊也不乏實例。前兩天還有幾位過來人和我談起當年報考志愿的種種后悔和遺憾。看了,聽了,便多一分可借鑒的經驗,多一個可引以為戒的教訓。無論經驗無論教訓,畢竟是別人的。孩子的志愿填報還是要根據自身特點和條件及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當然還必須依據最終的估分才能最后做出決定。
雖然曾就擇校擇專業(yè)等問題與孩子有過交流,也曾把目標鎖定在理工類,但畢竟范圍過大,最終的志愿是必須填報具體專業(yè)的。為了避免臨時抱佛腳,為了減少選擇的盲目,見縫插針地與孩子又進行過多次或三言兩語或一問一答式的溝通。隨著不斷的溝通,孩子的職業(yè)傾向和專業(yè)傾向越來越清晰可辨。
用“職業(yè)傾向”而非“職業(yè)理想”描述,是因為無論學校無論家庭并沒有對孩子的職業(yè)理想進行過引導與教育,孩子自然不會因為即將高考就能產生明確的目標,就算是有所選擇也只能是一些傾向,而非理想。用“專業(yè)傾向”而非“專業(yè)選擇”描述,是因為孩子的專業(yè)傾向至目前仍是多維的,當然這種多維是具有共性的。
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我發(fā)現,無論是職業(yè)傾向或專業(yè)傾向,孩子考慮的是自身特點與條件還有興趣,而非熱門,而非功利,更非長輩的意愿。這樣的選擇,證明孩子通過十幾年的生活和學習,雖非有意培養(yǎng),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證明孩子通過親人和經常交往的人群及各種媒介得到的信息,對部分職業(yè)和專業(yè)有一些初淺的認識;又一次證明他是個表面溫和順從,實則極具個性而具有自我主張的人,用同學對他的描述是“假裝可愛”,用我經常的戲言描述就是“表面裝乖”。
在此列出孩子的部分選擇,以便存證昨日,待他明日讀來,以笑今日之擇。
表中即列出所選,也列出非選,便于呈現多維傾向中的共性。其中幾組項目是由我列出,令其必選其一的。
所選 非選
理學 工學
化學及相關 醫(yī)學及相關
科學家 職業(yè)經理,律師,公務員,醫(yī)生
編輯 記者
土木工程 建筑設計
精密儀器維修師 工業(yè)工程師
從孩子的幾組所選與非選的對比中,我發(fā)現孩子的選擇呈現出幾個傾向。傾向基礎理論而非應用,如選理學而非工學;傾向平實踏實而非浪漫創(chuàng)新,如選土木工程而非建筑設計;傾向潛心鉆研而非熱門和高收入,如選科學家而非職業(yè)經理、律師、公務員、醫(yī)生;傾向嚴謹細微而非宏觀通達,如選精密儀器維修師而非工業(yè)工程師。
對孩子的選擇,我表示支持,雖然與我的所想相去甚遠。但是,不僅因為這是他的選擇,更因為這些選擇比較符合他已經顯現出的一些特點,如:比較嚴謹、踏實、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目前,孩子的選擇仍然比較寬泛,最終的選擇將鎖定在更窄的范圍上。所以,這樣的溝通還會繼續(xù)。我相信,隨著溝通的繼續(xù)和加深,職業(yè)和專業(yè)傾向會越來越清晰。最終,將由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于此我早有明確表態(tài)。我還告訴孩子,你擁有的不僅是選擇權,還同時擁有責任,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個責任簡單地說包括為之努力學習,為之努力實踐,為之付出幸苦和勞動!(摘自新浪藍水怡博客)
【和兒子一起選專業(yè)】相關文章:
我和兒子一起成長(十三)04-27
六十三、和兒子一起參加運動會04-30
考研如何選專業(yè)?04-27
如何選專業(yè)30:日語專業(yè)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