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化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學化學教案3篇
大學化學教案
篇一
1.蛋白質的三級結構
概念:整條肽鏈中全部氨基酸殘基的相對空間位置。即肽鏈中所有原子在三維空間的排布位置。
主要次級鍵——疏水作用、離子鍵(鹽鍵)、氫鍵、范德華力等。
結構域(domain):大分子蛋白質的三級結構?煞指畛梢粋或數(shù)個球狀或纖維狀的區(qū)域,折迭得較為緊密,各行其功能,稱為結構域。
分子伴侶:通過提供一個保護環(huán)境從而加速蛋白質折迭成天然構象或形成四級結構的一類蛋白質。
2.蛋白質的四級結構
每條具有完整三級結構的多肽鏈,稱為亞基(subunit)。
蛋白質分子中各亞基的空間排布及亞基接觸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稱為蛋白質的四級結構。
各亞基之間的結合力——疏水作用、氫鍵、離子鍵。
3.蛋白質的分類:根據組成分為單純蛋白質和結合蛋白質,根據形狀分為球狀蛋白質和纖維狀蛋白質。
4.蛋白質組學
基本概念:一種細胞或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即“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1.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一級結構是高級結構和功能的基礎;
一級結構相似其高級結構與功能也相似;
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進化信息;
氨基酸序列改變可能引起疾病。
2.蛋白質空間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蛋白質的功能依賴特定空間結構;
肌紅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血紅蛋白結構、運輸O2功能,氧飽和曲線。
協(xié)同效應:一個寡聚體蛋白質的一個亞基與其配體結合后,能影響此寡聚體中另一個亞基與配體結合能力的現(xiàn)象,稱為協(xié)同效應。
變構效應:凡蛋白質(或亞基)因與某小分子物質相互作用而發(fā)生構象變化,導致蛋白質(或亞基)功能的變化,稱為蛋白質的變構效應。
蛋白質構象改變可引起疾病如瘋牛病等。
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1.兩性解離
等電點:當?shù)鞍踪|溶液處于某一pH時,蛋白質解離成正、負離子的趨勢相等,即成為兼性離子,凈電荷為零,此時溶液的pH稱為蛋白質的等電點。
2.膠體性質
3.變性、復性、沉淀及凝固
蛋白質的變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學因素作用下,蛋白質分子的特定空間構象被破壞,從而導致其理化性質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
變性的本質:破壞非共價鍵和二硫鍵,不改變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造成變性的因素:如加熱、乙醇等有機溶劑、強酸、強堿、重金屬離子及生物堿試劑等。
蛋白質變性后的性質改變: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結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喪失及易受蛋白酶水解。
若蛋白質變性程度較輕,去除變性因素后,蛋白質仍可恢復或部分恢復其原有的構象和功能,稱為復性。
蛋白質沉淀:在一定條件下,蛋白疏水側鏈暴露在外,肽鏈融會相互纏繞繼而聚集,因而從溶液中析出。
變性的蛋白質易于沉淀,有時蛋白質發(fā)生沉淀,但并不變性。
蛋白質的凝固作用(proteincoagulation):蛋白質變性后的絮狀物加熱可變成比較堅固的凝塊,此凝塊不易再溶于強酸和強堿中。
篇二:《大學化學》教學大綱
開課單位:
學分:
總學時:(理論教學X學時,實踐教學X學時)
課程類別:
必修考核方式:考試
基本面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一、本課程的目的、性質及任務
大學化學課程闡述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基礎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工程技術人員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與工程技術間的橋梁。
通過化學反應原理和與工程技術密切相關的的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化學實驗,使學生了解近代化學的基本理論,具備必要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學基礎;使學生能在工程技術中以化學的觀點觀察物質變化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對一些涉及化學的工程實際問題,具備初步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理解化學與材料的關系。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啟發(fā)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和學習熱情,了解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2、掌握從能量變化角度認識化學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掌握化學反應的方向,化學反應的程度,化學反應的速率的基本原理,為解決工程實際中遇到的一系列化學問題打下基礎,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能力。
3、掌握水溶液的性質,掌握單相與多相離子的解離平衡,配合平衡的規(guī)律,提高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理解電化學原理,了解化學電源,腐蝕及防腐等方面的知識及應用知識的能力。
5、掌握物質結構的基本知識,理解材料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
6、了解水、大氣、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極其常見的化學治理方法,使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7、了解材料學中的一般化學問題,為后續(xù)課程打下基礎。
三、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系先修課程:
要求學生具備中學化學知識。
后續(xù)課程:
本課程屬導論課、基礎課性質,目的是為后續(xù)課、相關課打好基礎,如:《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金屬材料學》、《腐蝕與防腐》等。
四、本課程的教學內容
第一章緒論
化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的主要內容;瘜W的進展;瘜W與專業(yè)的關系;瘜W與社會的聯(lián)系。課程要求及學習方法。物質的層次。聚集狀態(tài)(液晶、等離子態(tài))。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相。
第二章熱化學與能源
反應熱效應的測量。熱和功。熱力學能。熱力學第一定律。焓。蓋斯定律。反應熱效應的理論計算。能源。能源中的化學問題。清潔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三章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
自發(fā)過程。影響反應方向的因素。熵。熱力學第二定律。吉布斯函數(shù)。ΔH°、ΔS°、ΔG°的計算。熱力學等溫方程。反應方向的判斷;瘜W平衡。影響K°的因素。K°及計算;瘜W平衡移動;瘜W反應速率。速率方程。元反應。質量作用定律。反應級數(shù)。一級反應速率的相關計算。阿累尼烏斯方程。有效碰撞理論;罨肿。過渡態(tài)理論;罨堋4呋瘎。速率與濃度、溫度和催化劑的關系。
第四章水化學及水污染
溶液的通性。酸堿質子理論。酸堿電子理論。弱電解質的離解平衡。同離子效應。緩沖溶液。溶液pH值計算。難溶電解質的多相離子平衡。溶度積。溶度積規(guī)則及應用。配合物的組成和命名。配合平衡。水體污染。常見的水體污染物。水體富營養(yǎng)化。
第五章電化學與金屬腐蝕
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電極反應。電極電勢。能斯特方程式。電極電勢的應用;瘜W電源。電解的基本原理。金屬腐蝕與防護。
第六章物質結構
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測不準關系。四個量子數(shù)。波函數(shù)和原子軌道。原子軌道和電子云的角度分布圖。軌道的能級。電子排布的三原則。電子排布式。元素周期律。電負性;瘜W鍵。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共價鍵的形成。σ鍵和π鍵。雜化軌道理論。鍵參數(shù)。
分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晶體結構。晶體四種基本類型的性質。化學與材料。材料性能與結構的關系。
五、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和深廣度
本課程重點講授基礎理論,以及如何應用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瘜W反應原理是本課程的重點;瘜W熱力學概念太多是本課程教學的難點。物質結構理論抽象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由于熱力學在后續(xù)課程《物理化學》中要深入講解,在本課程中只需講授最基礎的概念和理論。
六、學時分配
七、教學建議
1、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和能力素質
2、抓住“結構?性質?應用”這一“化學邏輯進行啟發(fā)式教學”。3、應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教學,如多媒體教學、投影膠片、觀看錄象等。4、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太多,應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和課后總結。
八、參考資料
。ㄒ唬┙滩
1、徐崇泉編,《工科大學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ǘ┲饕獏⒖紩
1、浙江大學編,《普通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傅獻彩主編,《大學化學》上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鄒宗柏主編,《工程化學導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4、曲保中主編,《新大學化學》,科學出版社,2002年5、楊玉國主編,《現(xiàn)代化學基礎》,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年6、西安交通大學編著,《普通化學》,科學出版社,2001年
7、陳林根編著,《工程化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篇三:《大學化學》課程實驗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學時數(shù):X學時
適用專業(y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一、實驗的目的和作用
大學化學實驗是提供學生學習并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獨立工作的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它是培養(yǎng)各類專業(yè)工程技術人才的整體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使學生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進一步加深大學化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今后的學習和進行科研工作打下基礎。
二、實驗具體要求
1、首先要求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在課下進行預習,設計出預習報告;
2、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前,給學生15分鐘,熟悉實驗流程、操作方法、洗滌玻璃儀器等;
3、指導教師提問,并講解疑難問題、注意事項等;
4、實驗基本為1人1組,學生獨立操作完成實驗;
5、將測試數(shù)據、制備的產率、驗證的性質等記錄在設計好的預習報告中;
6、實驗結束后,指導教師檢查原始數(shù)據、產率、現(xiàn)象與解釋結論等當堂課交完成的實驗報告。
三、本課程具體內容、學時分配
實驗一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稱量(2學時)實驗二多種混合離子的分離鑒定(3學時)實驗三鋼樣中錳含量測定(3學時)
四、實驗項目
五、考核與報告
學生進入實驗室,點名,實驗結束后,學生有一份原始數(shù)據、產率、現(xiàn)象與解釋結論等的實驗報告。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操作、原始數(shù)據記錄、產率、現(xiàn)象與解釋結論、實驗紀律及作風等方面給學生操作分與學生報告分。由于本實驗課是大學化學課程的一部分,實驗沒有單獨考核。
六、驗教材與參考書
教材:基礎化學實驗室自編教材,參考書:
1、謝國梅等編.《分析化學實驗》,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2、曹艷霞,曲寶涵等.《普通化學實驗》,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3、趙士鐸主編.《定量分析》,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6.4、甘孟瑜等編.《大學化學實驗》,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5、柯以侃主編.《大學化學實驗》,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
【大學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學化學教案5篇12-23
化學教案 《油脂》05-01
化學教案-分子05-02
化學教案-空氣05-02
化學教案-氧氣05-02
化學教案-緒言05-02
關于化學教案02-14
化學教案:糖類01-13
化學教案-摩爾05-02
化學教案-水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