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huán)境,探索用各種方法尋找螞蟻。
2、體驗觀察螞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捉螞蟻的工具:如小棒、樹葉等,引誘螞蟻的食物:如碎餅干、米粒、糖果等。
2、裝螞蟻的透明瓶,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螞蟻,通過交流討論,了解幼兒關于螞蟻的已有經驗。
師:小朋友見過小螞蟻嗎?你們以前在哪里見過螞蟻?
二、討論邀請螞蟻的方法。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討論尋找螞蟻的方法。
師:如果我們要去尋找螞蟻,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它們嗎?你準備到哪里去找螞蟻?假如螞蟻躲在家里不出來怎么辦?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引螞蟻出洞?
2、說說外出找螞蟻需要注意什么。
三、尋找螞蟻
1、分小組進行,小組長帶領組員尋找螞蟻。
2、找到螞蟻,小組成員一起商量用什么工具捉螞蟻。
四、交流尋找螞蟻的經驗。
五、觀察螞蟻。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1
活動目標:
1、在找找、看看、說說、做做中鼓勵幼兒自主觀察小螞蟻。
2、初步了解螞蟻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歡吃的東西。
活動準備:
提前請幼兒準備螞蟻喜歡吃的食物(糖果、餅干等),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1、你為小螞蟻準備了什么吃的?
2、小螞蟻住在在哪里呢?我們一起去找找,給它們帶去好吃的。
二、找螞蟻
1、帶領幼兒到小區(qū)公園,請幼兒找一找小螞蟻
2、你在哪里看到了螞蟻?它是什么樣子的?
三、喂螞蟻
1、請幼兒把準備的`食物給螞蟻吃,看看螞蟻最喜歡吃什么?
2、引導幼兒與螞蟻說說話。
如:小螞蟻快來嘗一嘗;好吃嗎?等
小螞蟻好像說了什么?(真好吃,謝謝)
3、你還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4、請幼兒走走看看螞蟻最喜歡吃什么?
四、與螞蟻說“再見”,帶幼兒回園,教師進行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活動中能細致,有序地進行觀察,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準備:
課件(螞蟻及其生活習性的短片),歌曲《螞蟻搬豆》、頭飾、錄音機、磁帶、海洋球若干、放大鏡、課前組織幼兒捉螞蟻并進行初步觀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動時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誰?(引導幼兒競猜,得出謎底螞蟻。)
二、說一說。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的螞蟻?找到它的窩了嗎?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時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要用草葉、小樹枝等放在螞蟻的前方,待它爬上草葉、樹枝后再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瓶子里。瓶內可以放些潮濕土壤和食物,用蓋子蓋好,放在陰涼處備用。要注意:一只瓶內只能裝同一窩的'螞蟻,因為不同窩的螞蟻會因"打架"而死傷)。螞蟻長得什么樣?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樣走?
三、看一看: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1、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后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后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凑l觀察的最細致,最準確。(幼兒自由觀察后,討論結果:螞蟻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頭、胸、腹;在頭的下部有一對大"牙",胸部比頭部細,長著三對足。)
2、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
1)、剛才動畫片中的螞蟻在干什么嗎?(螞蟻在挖洞做窩;搬運食物-稻粒;在搬運死昆蟲;在相互傳遞信息;在"打架")。
2)、討論小結:要想知道螞蟻是怎樣生活的?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我們就要仔細觀察: ①螞蟻都搬運哪些食物? ②找到螞蟻窩,輕輕把窩挖開,看看里面貯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螞蟻附近放上各種各樣的食物,觀察哪種食物上有螞蟻,哪些食物上沒有螞蟻。
3、引導幼兒分組觀察螞蟻怎樣爬行?
四、試一試。
1、倒出瓶中的螞蟻,給它周圍放上食物,觀察它喜歡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圖中打鉤。
2、請一名幼兒示范螞蟻爬,討論怎樣才能爬得又快又穩(wěn)。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各戴頭飾。放背景音樂《螞蟻搬豆》,師幼一起玩游戲:螞蟻搬豆。
"孩子們,在山坡對面有許多豆豆,我們一起爬過山坡,鉆過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媽媽帶領下,小螞蟻分成兩組,快速爬過小山坡,鉆過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來,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將豆豆搬完,看哪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進一步觀察螞蟻的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3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昆蟲——螞蟻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況等生活習性,為以后建立“昆蟲”概念打下基礎 。
2、通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fā)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3、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螞蟻教學掛圖(或自制幻燈片);
2.螞蟻若干(把捉到的螞蟻放在瓶內待用);
3.放大鏡;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昆蟲——螞蟻的外形特征以及吃食情況等生活習性,為以后建立“昆蟲”概念打下基礎 。
2、通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fā)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3、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螞蟻教學掛圖(或自制幻燈片);
2.螞蟻若干(把捉到的螞蟻放在瓶內待用);
3.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fā)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為什么?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fā)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學習新課
1.指導幼兒觀察螞蟻身體外形的特征。
。1)講述: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后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后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身體的各部分是什么樣的,可以使用放大鏡。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觀察得最細致,最準確。
。2)幼兒分組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討論觀察的結果:
、購恼w上看,螞蟻的大小怎樣,都有什么顏色?(有大有小,黑色的,褐色的)
②螞蟻身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經過討論后引導學生把螞蟻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畚浵伒念^部是什么樣的?頭部長有什么?是什么樣子?
④螞蟻的胸部是什么樣的?胸部長有什么?是什么樣子?
、菸浵伒母共渴鞘裁礃拥模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并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我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螞蟻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2.經歷探究捉螞蟻、觀察螞蟻的過程,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能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描述螞蟻的外形特征。
3.經歷觀察螞蟻生活習性的過程,感受到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樂趣。
4.用材料制作螞蟻模型,能準確地表現螞蟻的外形特點。
5.能將研究過程和結果與同學交流,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6.在活動中體會應該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說明螞蟻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的課件或掛圖。
2.學具準備:昆蟲盒或透明的瓶子、干凈的毛筆、放大鏡、羽毛、白紙、水槽、石頭、水果、餅干、白糖、蜂蜜。
3.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簽或火柴棒。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導入。
螞蟻是我們的老朋友,它現在過的好嗎?同學們想不想去看望這位老朋友呢?看望老朋友可別忘了帶上它喜歡的禮物,螞蟻喜歡吃什么呢?(把螞蟻當做老朋友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朋友的身份去探望使學生對螞蟻有一種親近的感覺,攜帶禮物既是日常禮儀又為后面的觀察做準備。)
2.你還記得螞蟻的家嗎?還能找著螞蟻的家嗎?螞蟻的家是什么樣的呢?(引導學生回憶螞蟻的生活地點,尋訪螞蟻的棲息地,了解螞蟻的生活環(huán)境。)
3.螞蟻的鄰居住著哪些動植物?螞蟻與它們相處得好嗎?螞蟻的家門口又有哪些非生物,它們對螞蟻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了解生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及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4.看,小螞蟻正在家門口玩耍,它們的爸爸媽媽在家嗎?拿出我們的禮物,看看誰的禮物最受螞蟻歡迎?(讓學生觀察螞蟻的食性及偏好。)
5.我們的禮物太豐盛了,螞蟻怎樣享用這頓美食呢?吃不完的食物它們是怎樣帶回家的?(觀察螞蟻吃食物及搬運食物。)
6.我聽說螞蟻最愛學習,特別擅長書法,我們請螞蟻給我們題幾個宇,好不好?(將事前準備好的白紙拿出來,放在螞蟻窩邊,白紙上事前用蜂蜜寫上“點燃激情,傳遞夢想”。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螞蟻的食性寫字,既加深學生的認識,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教育了學生。)
7.我們已經看望了操場上的螞蟻,老師想邀請操場上的螞蟻陪我們一起到花壇上的螞蟻家做客,好不好?怎樣不傷害螞蟻,并把它請到花壇上?(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研究螞蟻的種群關系,如果操場上的螞蟻不受歡迎,別忘了將它們送回家。)
8.快下課了,同學們邀請小螞蟻到自己家里做客好不好?同學們想一想,請回去住在哪里?用什么去招待螞蟻?(下課前捉螞蟻,喂螞蟻,一方面進一步深入觀察螞蟻,另一方面為下一節(jié)課做準備。)
第2課時
1.導入。
小螞蟻在同學們的家里做了幾天客,它們住得習慣嗎?請同學們談一談喂養(yǎng)螞蟻的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了解螞蟻的外形。
(1)上一節(jié)課螞蟻送給同學們一幅書法作品,這一節(jié)課螞蟻聽說同學們的畫畫得好,想請同學們給它畫一張全身像,看哪位同學畫得最像。(讓學生憑印象給螞蟻畫全身像。)
(2)畫畫得像不像呢?我們與真實的螞蟻比較一下,怎樣才能看清楚螞蟻的真面目呢?這個愛動的小客人怎么才能安靜一會呢?
(3)學生交流,老師指導。(可以在水槽中央放置一塊石頭,讓石頭在水面上只露一個小尖角,把螞蟻放置在石頭的尖角上,用放大鏡觀察。)
投影或實物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
(4)通過投影,讓學生對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點評,通過與實物的對比看看哪里畫得像,哪里畫得不像?在點評中讓學生認清螞蟻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有幾只眼睛?幾只觸角?幾條腿?它們分別長在螞蟻的什么位置?
(5)學生交流后,對螞蟻的形體結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后請一位同學再畫一只螞蟻,其他同學補充和修正。
(6)小組合作,做一個螞蟻模型。(展示、評價作品,進一步認識螞蟻的形體結構。)
3.課堂小結。
通過對螞蟻的觀察,你有什么收獲?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5
活動設計背景
剛開學不久的一天,我教幼兒唱《螞蟻搬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問他們“有沒有看見過螞蟻?有沒有見過螞蟻搬東西?”有的幼兒說:“見過”,有的說:“沒有” 。見過的幼兒爭著發(fā)言,沒見過的幼兒在羨慕見過的幼兒,還問:“哪里可以看到?”看到幼兒們的興致那么高,便隨即想到幼兒園的操場能經?匆娢浵佋诨顒,附近肯定能找到螞蟻窩,于是我就決定帶幼去觀察螞蟻,和觀察螞蟻搬運食物,同時還可以做團體游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螞蟻外形特點。
2.在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中,使幼兒認識到蟻(人)多力量大的團隊合作精神,將這種團隊精神延伸到幼兒活動中,讓幼兒深刻理解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螞蟻外形特征和螞蟻合作搬運糧食的過程。
教學難點:
1.螞蟻是形體較小的動物,幼兒用肉眼難以觀察,且幼兒尚未能夠正確使用放大鏡。
2.如何引導幼兒領悟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螞蟻的外形特征》掛圖一張。
2.放大鏡透、透明塑料片各10個。
3.餅干,米飯粒,蛋糕碎片適量。
4.沙包2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螞蟻外形特征》圖,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你們看看這只螞蟻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二只觸角、身上共有六條腿。
二、觀察真實螞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教師帶領幼兒在操場上找到螞蟻和螞蟻洞,并把螞蟻放在幼兒手中的塑料片上,讓幼兒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真實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引導幼兒找到真實螞蟻與圖中螞蟻相對應的頭、胸、腹。再找到螞蟻相應的二個觸角和六條腿。讓幼兒對螞蟻的.外形特征有更深的理解(認識)
三、讓幼兒自己投放食物并仔細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
老師將餅干、蛋糕和米粒分發(fā)給幼兒,食物大小大不一,引導幼兒盡量將食物投放在螞蟻洞口附近。
教師引導幼兒邊仔細觀察邊討淪:螞蟻看見糧食后有什么反應?一只螞蟻能不能搬動比較小的食物?如果是搬比它重許多倍的食物呢?搬不動后它會有什么反應?它會想岀什么辦法?請來一只、二只、三只……一共請來多少只螞蟻才能搬?
四、教師總結:一只螞蟻搬不動比較重的東西時,會請許多朋友來一起搬。螞蟻雖小,但蟻多力量大,一只搬不動,請來二只、三只……直到能搬動為止。這種精神叫團體合作精神。以后如果是遇到你自己要搬很重的東西,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也可以借鑒螞蟻的團隊精神。也可以請來好朋友,大家一起搬。
五、延伸游戲活動:幼兒搬運糧食
讓幼兒自由組合,4個一組抬著沙包走,每次兩組進行比賽,在游戲過程中,沒有參與做游戲的幼兒在旁邊為同伴加油,整個游戲過程幼兒興奮不已、歡呼雀躍!場面很熱烈!
六、放松整理運動
教師:今天體驗到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團隊精神。讓我們唱著《螞蟻搬豆這首歌》回去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深刻認識到螞蟻的外形特征,觀察到螞蟻同心協(xié)力搬運糧食的過程,讓幼兒從中領悟到螞蟻的團體精神。以后要多增加一些室外活動,讓幼兒學會到大自然中尋找和觀察。
不足的是:整個觀察過程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氣溫較高,幼兒又熱又渴。也許是幼兒過于興奮,游戲場面有些混亂。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把它分成兩節(jié)完成,把游戲時間選擇在溫度適宜的時候,而且還會做一些道具,如螞蟻頭飾道具,這樣會顯得更生動、活潑,效果會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會計數。
2.感知數量與圖形的變化關系。
3.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度。
活動準備:
月餅盒(或襯衫盒)做底板彩色毛線橡皮泥搓成的豆豆包上彩色皺紋紙(紅、綠、黃三種豆豆)三種顏色的即時貼剪成約5厘米大小的正方形若干
游戲玩法:
玩法一:快速運豆子
在月餅盒兩邊畫上大約5厘米大小的正方形若干(兩邊的正方形個數相等),幼兒兩人一組在各自的月餅盒邊上最后一個正方形旁貼上螞蟻標記(表示螞蟻的家),幼兒將豆子(皺紋紙包好的橡皮泥)從箭頭處第一個正方形依次往下運,看誰先將豆子運到螞蟻的家,先到者為勝。(注意每一個正方形格子都要運到)
玩法二:細心送豆子
在月餅盒上用毛線制作成一個迷宮,在迷宮旁貼上相應顏色(紅、綠、黃)的螞蟻標記,入口處標上箭頭,幼兒從入口處開始將不同顏色的豆豆通過走迷宮的形式,分別送到相應螞蟻的家。看看哪一種顏色螞蟻的家最遠,哪一種最近。(注意迷宮前面沒有路時,要重新返回走其它的路)
玩法三:精心搬豆子
在月餅盒上用剪成的三種顏色的正方形即時貼貼出“口字形、大字形、井字形、人字形、Ⅹ形”等簡易圖形,在圖形的開始處標上箭頭、結尾處標上螞蟻的標記,幼兒從箭頭處開始,分別將不同顏色的豆子依次搬到不同顏色螞蟻的'家,幼兒數數三種顏色的螞蟻各搬了多少個豆子。(注意相應顏色的豆子對應相應顏色的正方形)
玩法四:巧妙屯豆子
在月餅盒上將豆子按不同規(guī)律的排列屯成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等糧倉。如兩個黃豆子、三個紅豆子、一個綠豆子這樣依次屯下去,再計算出每種糧倉所用各種顏色豆子的個數。看誰屯的糧倉形狀新穎、有趣。(注意每種糧倉的顏色規(guī)律要完整)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7
一、活動名稱:
《螞蟻》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小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簡單的生活習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及參與活動的積極興趣,體驗主動探索發(fā)現的樂趣;
3、滲透幼兒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及人多力量大的簡單道理。
4、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
三、活動準備:
關于螞蟻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的音樂
四、活動過程:
1、出示螞蟻的.大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特征。
“今天老師請小螞蟻來做客,小朋友仔細的看一看,小螞蟻長的什么樣子?”(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進行回答。)
“誰能看出螞蟻身體分為哪幾部分?”(頭、胸、腹三部分)
“小螞蟻有幾只腳?”(幼兒一起點數:6只細細的腳)
“螞蟻頭上有什么?(眼睛、口、觸角)那你們知道小螞蟻的觸角是干什么的嗎?”(出示圖片幼兒猜測,最后教師小結:兩蟻相遇時,靠觸角相碰,傳遞消息,就像我們說話一樣)
2、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螞蟻?”(草叢里、地上、樹上、活動室里等。)
“都見過什么樣的螞蟻?”(會飛的螞蟻、會爬的螞蟻;黑螞蟻、白螞蟻、黃螞蟻和紅螞蟻)
“你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
3、利用談話激勵幼兒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
“小螞蟻喜歡生活在外面的草地里,那么為什么會在我們的活動室里看見小螞蟻呢?它們來干什么呢?”(吃小朋友撒下的點心渣、飯粒。)
“怎樣吃點心、吃飯,才能不撒渣子呢?”(幼兒相互說一說,并用動作模仿一下正確的進餐姿勢)
4、 結合故事《螞蟻搬豆》,引導幼兒懂得人多力量大的簡單道理。
“你會經?吹揭恢晃浵佭是許多螞蟻?為什么螞蟻喜歡群聚在一起呢?聽一聽故事《螞蟻搬豆》你就會明白了!
5、在音樂游戲《螞蟻搬豆》中愉快的結束。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戶外喂螞蟻,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各種動態(tài),以便于進行繪畫活動《有趣的小螞蟻》。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8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知道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哪些物體會沉到水底。
2、 能用簡單的方式記錄自己在實驗前的猜想和實驗中的操作,并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
3、 對沉浮現象有興趣。
4、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有的物體浮在水面,有的物體沉到水中。體驗玩水的快樂。
物質準備:裝滿水的水缸每組三個;抹布;記錄表(人手一份);圖片(螞蟻和池塘);積木、報紙、湯勺、泡沫、海洋球的塑封照片及實物(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認識各種材料
看圖聽故事:有一只小螞蟻,它在池塘邊散步,走著走著,不小心掉在池塘里了!熬让!救命啊!”它在水里不停地喊。誰來救救它呀?“我來,我來!”看,誰來救小螞蟻了?
教師邊講述邊展示操作材料:積木、報紙、湯勺、泡沫、海洋球
師幼共同描述材料;這是長方形的積木、三角形的報紙、長長的湯勺、正方形的泡沫、圓圓的海洋球。
二、看材料——猜想實驗結果
1、學習記錄猜想結果
教師繼續(xù)講故事:可是,它們怎么救小螞蟻呀?它們說:“我們跳進水里后,只要我們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讓小螞蟻爬到我們的身上,這樣就可以救起小螞蟻了!蹦銈儾虏驴,誰能浮在水面上,救起小螞蟻呢?
幼兒:報紙可以救小螞蟻。
教師:為什么呢?
幼兒:因為它很輕,可以浮在上面。
教師:那你把它的照片貼在水杯的上面。那誰會沉下去呢?
幼兒:我覺的勺子會沉下去,因為它很小。
教師:你認為小的東西會沉下去,那好,你就把它的照片貼在水杯的底部。
教師:那還有其他材料能不能救起小螞蟻呢?請我們小朋友們都來猜一猜,誰能浮在水面上的,就把它的照片貼在水杯的上面,沉到水底的,就把它貼在水杯的底部。
幼兒用在水杯的水位粘貼實物照片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巡回指導,并了解幼兒的想法。
2、交流猜想記錄情況
教師:誰愿意告訴我們,你是怎么猜的?為什么?
幼兒:我覺得長方形的積木可以救小螞蟻,因為它很大。
幼兒:我覺得三角形的.報紙會浮上來的,我猜的。
幼兒:那個泡沫可能會沉的,因為它太小了。
幼兒:湯勺和圓圓的海洋球不能救小螞蟻,它們都要沉到水里去的。
三、投材料——驗證實驗猜想
教師:看來,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那到底誰能救小螞蟻呢,我們試了就知道。在你們的桌上,有幾個大水缸,請你們把它們一個一個放進水缸里,仔細看一看,看看誰是浮在水上的?誰是沉到水底的?再看看你的記錄表,是不是和你剛才猜的是一樣的,如果不一樣,就根據你看到的情況重新貼好。
幼兒實驗,老師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自己的活動。
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如不相符,及時調整。
四、看記錄——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啟發(fā)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剛才小朋友把它們都放進了水里,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呢?
幼兒:我看到積木、泡沫、海洋球能浮在水面上。
教師:是嗎,剛才我發(fā)現他還在用手使勁地摁這個積木、泡沫、海洋球,你為什么要把這樣做啊?
幼兒:我想把它摁下去。
教師:那摁下去了嗎?
幼兒:沒有,我手拿掉,它又浮上來了。
教師:真的嗎?我有點不相信,你再試給我們看看,好嗎?
幼兒再次試驗。
教師:哇,原來積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們怎么用力摁,手一放開,就浮在水面上了,它們可以救小螞蟻了。真是神奇。那你們發(fā)現誰不能救小螞蟻呢?
幼兒:我發(fā)現報紙也能救小螞蟻的。
幼兒:我發(fā)現報紙和湯勺不能救小螞蟻的的。
教師:是嗎?看來兩個小朋友的發(fā)現不一樣,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試一試!
教師將報紙和湯勺投入水中。
教師:看看,它們怎么樣了?
幼兒:報紙浮在水面上的,湯勺沉下去了。
幼兒:可是,過一會兒,報紙會沉下去的。
教師:哦,他說過一會兒,報紙會沉下去的,那我們再耐心地等一會兒,我們來數數,看數到幾,報紙會沉下去,1,2,3,……看,報紙怎么樣了?
幼兒:沉下去了!
教師:你們看,細心的小朋友發(fā)現報紙先是浮在水面上的`,可過了一會兒,它就沉到水底了,所以我們以后做小實驗要耐心、仔細地觀察,這樣才能發(fā)現新知識。
五、活動延伸——還有誰能救小螞蟻
教師:小螞蟻被積木、泡沫、海洋球救起來了,特別感動。小螞蟻說:“謝謝你們!” 積木、泡沫、海洋球說:“不用謝!要是其他朋友看見了,也會救你的!边!還有誰也能救小螞蟻呢,我們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再試試,還有誰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好嗎?
讓孩子自己尋找,然后來試試,看看他們找的東西誰能浮起來,還有誰能救小螞蟻,也滿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活動反思:
一個故事:
活動以救小螞蟻的故事貫穿始終,可愛的螞蟻形象和生動的故事,能激發(fā)幼兒思維的互動。
兩次記錄:
考慮到小班幼兒還不懂得運用符號、數字等其他方式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所以我設計的記錄卡充分體現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第一次記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測,把圖片貼到記錄卡上,這樣既直觀又形象的記錄為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基礎。而帶著自己的假設做實驗,更能激起幼兒的探究動機和興趣。第二次記錄是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并初步懂得: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三處細節(jié):
一是在材料的選擇上,我既滲透了圖形知識,又體現了一定的難度,因為幼兒的沉浮經驗會認為:重的、大的會沉、小的、輕的會浮,我將這些影響因素結合到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中,以喚醒幼兒的經驗,形成有效的認知沖突。二是在活動中,我抓住幼兒在操作中的一個細微動作:摁!通過“摁 ”這個有趣又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動作,讓幼兒明白:不管用多大的力,當這個力移開時,浮的東西始終會浮上來。也通過這個動作,使活動顯得更為生動有趣。三是在處理報紙沉浮的問題上,我以再次實驗、耐心等待的方式告訴幼兒:要得出實驗結論,必須細心仔細觀察,培養(yǎng)幼兒這種科學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是任何一個科學活動的隱性目標。
四點遺憾:
一是選擇了四種不同的材料,對小班幼兒來說,要操作、要記錄、要講述難度略大,可以去掉一種,如:泡沫,這樣在活動時間上可以更充分些。二是在幼兒的表述上,沉浮有時還有點混淆,教師還需注意引導,盡量表述正確。三是幼兒天生愛玩水,在操作時,有些幼兒玩水的興趣多于實驗,所以往往會出現玩了水忘記了記錄,幼兒記錄的習慣還未養(yǎng)成。四是教師對幼兒不夠放心,每每遇到幼兒不會說、不會做,急于解圍、急于幫助,對幼兒留的空間不大。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螞蟻。
2、讓幼兒親近大自然。
3、讓幼兒感知螞蟻的身體組織和生活習性。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準備一只小玻璃瓶,一塊水果糖,少量饅頭渣,一根小樹枝。
活動過程:
一、 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想不想認識一位動物朋友?你們認識小螞蟻嗎?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幼兒園外面的田里找這位動物小朋友吧!
二、尋找小螞蟻
小朋友們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兒園有漂亮的教室,小螞蟻住在哪呢?他們有漂亮的教室嗎?老師告訴小朋友,小螞蟻穿著黑色的衣服,我們邊走邊找,看看誰先發(fā)現小螞蟻。
三、 尋找小螞蟻洞穴
當發(fā)現第一只小螞蟻時,告訴小朋友小螞蟻喜歡濕濕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啟發(fā)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螞蟻的洞穴。
四、分組觀察小螞蟻的身體組織
將小朋友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四人,啟發(fā)小朋友認真觀察,小螞蟻有沒有跟自己一樣的頭、上身、手、腿等,頭上有沒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遠處放一些饅頭渣,看看小螞蟻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螞蟻
用小樹枝往小玻璃瓶中趕小螞蟻,看看能不能趕進去,把自己帶的水果糖放一點到小玻璃瓶中,打開瓶蓋,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螞蟻。把捉到的小螞蟻帶回家里,給家里人說說通過你今天的觀察,知道的小螞蟻的知識,并讓家長把小朋友說的寫下來,拿給老師看。
六、游戲“我是小螞蟻”
讓小朋友扮演小螞蟻表演,加深對小螞蟻的認識。
七、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根據幼兒喜歡多動,喜愛游戲的天性,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優(yōu)勢,在整個觀察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圖片或課件,能讓他們看到其它樣子的螞蟻,就會擴展他們的知識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認為螞蟻就是他們看到的樣子的。另外,由于螞蟻體型小,頭部的組織觀察不是特別清楚,如果有放大鏡的話,會觀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觀察課,應該選擇容易觀察清楚的動物會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 10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架空的竹梯上進行手腳爬,提高自身的協(xié)調力量。
2、能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難度適合的材料進行活動。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竹梯兩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輪胎四個;“螞蟻的家”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螞蟻郊游操”
二、基本部分:
1、模仿螞蟻的爬行。
2、練習在竹梯上爬行。
3、請幼兒示范爬行的'要點,幼兒知道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4、游戲:螞蟻搬家。
(1)請幼兒想辦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礙爬行。
。2)介紹搬家路線,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難度適合的路線爬行。"屈,老師。教,案,網"(一種平面竹梯;一種架空的竹梯)
。3)教師重點保護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兒。
三、結束活動:
1、表揚幼兒的勇敢精神,幼兒體驗挑戰(zhàn)帶來的快樂。
2、放松活動:今天小螞蟻都很累了,我們互相拍拍身體,放松一下吧。
教學反思:
戶外活動很好的鍛練了小朋友的身體素質,還鍛練小朋友的語言發(fā)展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該活動時應關注每個小朋友的表現,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激勵,在此活動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兒的表現。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找螞蟻》】相關文章:
幼兒大班科學《螞蟻過冬》教案設計09-08
大班螞蟻科學活動教案10-05
大班體育游戲教案《螞蟻找食物》09-28
大班科學找種子教案03-30
大班科學教案螞蟻04-01
大班科學教案《螞蟻》01-28
大班科學活動的教案設計10-07
大班科學教案設計10-07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設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