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學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經過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變化規(guī)律。
。3)了解月相變化的成因。
2、科學探究
。1)能持續(xù)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月相,找出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2)能依據模擬實驗的現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變化的成因。
3、科學態(tài)度
具有長期堅持觀察的學習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堅持持續(xù)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的月相,了解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及成因。
三、教學準備
課件、月相變化動態(tài)gif、乒乓球、手電筒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生活情景:在電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辯解道,“我昨晚借著月光,看見他從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卻說,“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電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問,“為什么那天沒有月光呢?”
產生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月相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學生一般都知道有幾種不同的月相,間接的會認為每天都可以看得見月亮(除了天氣原因外)。而且學生不會每天去觀察月亮,因此極少會有學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時候是沒有月光的。于是就會產生疑惑,“為什么警察這么肯定沒有月光?”
驅動任務:什么時候月亮沒有月光呢?
活動1:月有圓缺變化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都見過月亮哪些樣子?
學生經過交流,他們會發(fā)現月亮有多種形狀,有的時候像圓盤,有的時候像鐮刀……這時,教師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對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狀態(tài)的稱呼,并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幾個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稱:滿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認識月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彎彎的蛾眉月怎么就變成了圓月?”引導學生思考月相是如何變化的。
活動2:月相變化有規(guī)律
月相是有變化的,經常在農歷十五的時候能見到滿月,月相的變化有沒有規(guī)律呢?教科書上的表格是妍妍從滿月開始,在一個月內每天觀測月亮,記錄下來的月相,同學們分析妍妍的月線觀測記錄,你發(fā)現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了嗎?
學生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能發(fā)現,月相呈現“滿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見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滿月”的規(guī)律。此時,教師再指出“看不見月亮”的時候的月相稱為新月,然后再回應驅動頁的問題,學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見月亮的時候。
活動3:月相變化成因
月相有規(guī)律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模擬月相變化成因的實驗來探究吧!
用電筒光模擬太陽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擬月球,觀測者的眼睛模擬地球上的觀測點。
以觀測者為中心,乒乓球分別放在八個方向,電筒光一直平行一個方向直射乒乓球,觀測者觀察并記錄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狀。
結論:綜合模擬實驗的現象,發(fā)現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
五:課堂小結及交流分享
同學們小結出本節(jié)課了解的內容,月亮不同形狀的名稱,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成因。并嘗試在生活中堅持長時間地觀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變化。
小學科學教案2
一、游戲導入
游戲“猜猜我是誰?”
課前請幾位學生用硬紙遮住臉部,由老師帶領依次進入教室。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你憑什么判斷得這么準?(身材、個頭、衣服……)
兒童參與游戲活動,心情輕松愉快,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發(fā)表質疑
1,請表演的學生下移紙板,露出頭發(fā),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的頭發(fā)有何不同之處?(長短、發(fā)型、顏色……)
2,繼續(xù)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tài)、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tài)……)
4,比較臉型。(胖、瘦、長、短、方、圓……)
5,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誰的特征最明顯?為什么?
運用發(fā)現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腦去發(fā)現物象的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讓學生分段、分步尋找臉部特征,符合兒童注意力的廣度與深度發(fā)展的規(guī)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發(fā)型、五官、臉型……)
2,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
3,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
通過看、說、演進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及人物表情的無窮變化。
四、感受實踐
1,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征,根據學生發(fā)言,教師在大畫紙上分步畫自己。邊畫邊講作畫方法:a.根據臉型勾畫輪廓;b.添畫頭發(fā)和五官(抓特點、添表情);c.上色(可線描);d.可用夸張手法畫自己(教師示范幾個被夸張的自畫像)
2,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么就請你把畫好的自己剪下來貼在老師畫像的`旁邊,我們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嗎?
3,作畫要求:再仔細觀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膽地畫出自己的相貌。(對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畫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的表情)
由學生先找出老師的面部特征,老師再根據學生的提示,畫出自畫像。通過這樣的示范,無疑給學生的描繪提供了“拐杖”,進一步幫助學生將腦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具象化。
五、巡視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作畫,只要能描繪出自己的某一個特征,就是好的。
2,讓學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樣樣都描繪得太細巧,反而增加了難度。
3,可用些夸張的手法,如:胖臉更胖;瘦臉更瘦;愛笑的嘴更大、更彎;愛哭的沒了眼;……-
學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畫,難免縮手縮腳,教師的鼓勵在此時最管用。
進行個別針對性輔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六、欣賞評價
1,作業(yè)展示:請大家一起欣賞“大合影”。
2,自評互評:從“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征最明顯?
3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藝術大師們在表現自己時,特別重視面部神情的刻畫(課件欣賞徐悲鴻、凡·高等畫家的自畫像)。透過他們的神情,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互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過欣賞名家名作,增加美術文化含量,提高修養(yǎng)。
七、課后延伸
1,老師打算將這張“大合影”掃描進電腦,作為你們教室電腦的桌面背景,你們同意嗎?
2,這張“大合影”是由許多長相不一,個性不同,但都聰明、可愛、充滿自信的你們組成,老師希望你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向上的集體、一個互助的集體。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集體主意識。
小學科學教案3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fā)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象出發(fā),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guī)律,最后用規(guī)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fā)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fā)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fā)光物體寫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fā)現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xù)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 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fā)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的這些規(guī)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學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通過查閱資料進行專題研究,初步了解和體驗專題研究的基本態(tài)度。
2、了解人類進化的過程,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3、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培養(yǎng)學生尊重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和體驗通過查閱資料進行專題研究的完整過程。
教學過程
1、對選擇的主題做出猜想之后,就要引導學生關注事實與證據,這是專題研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2、計劃與組織。
在以往和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計劃與組織能力得到了鍛煉,知道了做好研究準備的基本方法和內容。教師可以組織研究相同問題的學生先進行商討,并制訂出研究計劃,然后集體交流和評議,再修改完善研究計劃。教材設計了一個范例,從計劃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對學生制訂研究計劃給予適當的指導。
3、事實與證據。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計劃開展專題探究活動,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尋找證據。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學校圖書資源比較豐富,能夠上網查閱資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認真組織學生利用課堂或課外時間搜集資料;如果學校沒有足夠的查閱資料的條件,而學生家庭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或網站,讓他們利用梨外時間查閱資料,搜集證據;如果學校和學生家庭均不具備足夠的查閱資料的條件,教師課前就要認真準備原始材料,以便在課堂上供學生查閱。
。2)、教師一寬一要指導學生做好資料卡,為后面的整理和交流提供豐富的材料,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記錄,注意證據的.科學品質。教材中呈現了三個資料卡和一個采訪記錄,分別是探究小組和奇妙小組搜集的資料,就是要引領學生重視填寫資料卡,重視把搜集的資料記錄下來。
。3)、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攤材料和證據。
4、整理與分析。
學生搜集到的資料往往是雜亂無章的,資料的來源也不盡相同。對這些數據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解讀,是專題研究的重要步驟,也是思維加工的過程。教學時,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與討論:哪些可以作為證據驗證我們的猜想;哪些不符合我們的猜想;哪些是相互矛盾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然后,可以開展集體交流,匯報小組形成的結論,對于不能形成統一意見的要組織全體學生討論,集思廣益。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各個研究小組提供對問題的解釋,與大家交流和分享。
活動延伸
對于研究問題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結論,可以將不同的解釋展示出來,讓學生繼續(xù)查找資料,繼續(xù)關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這樣非常有益一于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千萬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強制學生認同某個解釋。
小學科學教案5
一、觀察引入:
1、師:同學們,科學課非常重視觀察。請你們觀察黑板,你發(fā)現了什么?
。ń處煷蜷_手電,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師:光點哪里來?(手電) 誰來用手指來演示一下手電發(fā)出的光是怎樣照到黑板上的呢?我們來猜一猜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猜測:”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光是怎樣傳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實、現象能說明我們的想法?
預設:
。1)夜晚,我發(fā)現汽車前燈射出來的燈光是直的。
。2)白天,陽光穿過樹葉的光是直的。
。3)看表演時,我發(fā)現舞臺上的燈發(fā)出來的光是直的。
……
5、觀察圖片:老師也找了些圖片,他們能不能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二、設計實驗方案
1、師:同學們講的是頭頭是道,但是科學是講證據的,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2、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3、學生匯報實驗方案。
預設:
(1)用手電筒照射光盤中間的圓孔,觀察白屏上的現象。
。2)用手電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變彎用手電筒來照,觀察白屏上的現象。(可用帶彎頭的吸管)
……
。3)學生說到書29頁的實驗方案,請大家看實驗單。
①仔細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
、谠撟⒁馐裁?(三個孔必須排在一條直線上,這里可以看幻燈片的演示;距離為5厘米;完成作業(yè):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
③這兩個小實驗有什么不同?
三、實驗研究,深入拓展
1、學生進行實驗。
2、匯報實驗情況和結論,并展示。鼓勵其他同學想到的別的實驗方法。介紹。
3、前面我們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經過這么多方法的反復驗證,“板書:反復驗證”我們可以下個結論嗎?板書“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5、請看黑板:你知道科學家平時是怎樣進行研究的嗎?
。ㄖ该麑W生看黑板小結)
6、師:今天我們象科學家那樣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祝賀你們!
7、(展示幻燈片路燈)你能否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個現象?為什么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發(fā)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qū)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
8、出示知識點: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鐘。
9、回顧。
四、課外拓展,挑戰(zhàn)自我
師:剛才我們做實驗時用了3張帶孔的卡片,課后,你能用上10張,15張,甚至更多的卡片排成一條直線,用手電筒照射能在屏上找到光圈。卡片擺得越多越厲害。你們有信心嗎?
五、板書設計
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
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反復驗證
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小學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從找尋薔薇花叢的食物關系開始,通過討論、分析活動,認識生態(tài)系統中的食物聯——食物鏈。
2、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中動植物間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3、經歷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提高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注意在討論分析活動中及時吸收別人的學習成果。
教學重點:
學會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中動植物間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教學難點:
畫、找食物鏈。
教學準備:
薔薇花叢的動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釘)、學生用的活動手冊、跟食物鏈有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薔薇花叢的食物鏈
1、出示在薔薇花叢中我們發(fā)現的動植物卡片(圖或文字)。上節(jié)課我們在薔薇花叢中發(fā)現了許多動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蟲、瓢蟲、西瓜蟲、鳥等,根據學生的回答逐個出示動植物的卡片。
2、這些小動物它們吃什么?(薔薇、土壤里的腐殖質、小草等,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逐個出示這些卡片)
3、你能用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嗎?
一生上臺用箭頭直接在卡片之間畫出它們的食物關系,其余學生在自己活動手冊上用箭頭畫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
4、分析這條食物鏈。
。1)仔細看看上面的箭頭圖示,你有什么發(fā)現?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食物鏈。
。2)認識生產者和消費者。
人們根據食物鏈中不同生物的食物來源,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產者,把吃別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費者。你認為上面這條食物鏈中,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薔薇花叢中的動植物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
5、寫出薔薇花叢中的其他的食物鏈。
二、水田里的食物網
1、出示水田的圖片。水田里有許多動植物,我們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們在水田里觀察到了哪些動植物?認識這些生物。
2、閱讀調查報告,看看他們畫出了哪些食物鏈。點擊出示箭頭。
3、他們還有哪些食物鏈沒有畫出來。你能補畫上去嗎?學生在自己的書本上試著畫出食物鏈。請一生說說沒有畫出的食物鏈,師點擊鼠標出示其余的食物鏈。
4、認識食物網。
回頭看看水田里的食物鏈,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嗎?教師用課件隱去水田里的動植物圖片,留下這些箭頭。像這樣錯綜復雜呈網狀的食物鏈就組成了一個食物網。
三、課后拓展
1、森林里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出示其他的一組生態(tài)群落系統(森林群落圖),在這個森林里生活著許多生物,你能找出其中的食物聯系,畫成食物鏈嗎?它們的食物聯系是否也組成了一個食物網?
2、你還能找出像水田、森林這樣的生態(tài)群落嗎?
小學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制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匯報:觀察燒杯里的水,你觀察到水里有什么?這些結果你是用什么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么才能知道這杯水里有沒有我們剛才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取)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節(jié)螺旋(調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強調
①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②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鄄荒苡檬钟|摸目鏡和物鏡。
、茌p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僬勗挘猴@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把你的發(fā)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趯W生分組觀察。
。ㄔ趯W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蹍R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R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并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里的微生物
、傩〗M制作小組采集水樣觀察玻片
②自主觀察
、蹍R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采集的水樣中有什么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僬勗挘耗阒廊绱松衿娴氖澜缡钦l第一個發(fā)現的嗎?
②學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厶釂枺和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huán)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小學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知道人類的許多行為是破壞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對土壤的危害。
2、意識到土壤的重要,能夠感激土壤;能夠在自己的行動上為保護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
教學準備:
1、有關土壤的資料,記錄表格。
2、收集自己進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資料和卡片。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今天我們來學習土壤和我們的關系。(板書課題)
。ǘ┳灾鲗W習
。、了解土壤為人們做了什么
(1)小組交流:你認為土壤能為人們提供什么?
。2)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資料,分小組交流、討論
。3)把你知道的填寫在書上。
。4)小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植物又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動物又為食肉動物提供了食物。動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將
它們的尸體還原成土壤中的養(yǎng)料,土壤就這樣周而復始地為生命提供著無盡的營養(yǎng),正是有了土壤,才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病⒂懻撊祟惖哪男┗顒悠茐牧送寥
。1)小組交流:你認為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討論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
(1)小組交流:你認為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么樣?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础⒂懻撐覀兡転楸Wo土壤做什么
。1)小組交流:你認為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么?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結:我們小學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傳工作。
。4)指導學生自辦土壤小報,搞好宣傳工作。
。ㄈ┩卣箘(chuàng)新:
引導學生寫出或畫出他們的建議,指導學生辦好土壤小報。
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后,學生感知土壤資源的缺乏,認識了保護土壤的意義,并提出了保護土壤的想法。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小學科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善于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能通過動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機和眼睛的結構。
2、能表達交流自己的體會與見解,會為自己的見解尋找科學依據;能設計制作土照相機。
。ǘ┻^程與方法
1、制作簡易照相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了解動物眼睛的構造學習活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樂于研究生活中有關成像的現象,養(yǎng)成了與探究與發(fā)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愿望。
2、在探究中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愿意合作與交流,愿意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點
認識照相機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鏡的科學原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從而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最神奇的“照相機”更加珍愛和保護眼睛。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凸透鏡片、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于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種物品能做到這一點呢?
是照相機(板書),人們根據光學原理設計制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于照相機你都知道些什么?
3、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么?
新課講解:
。ㄒ唬┯懻撜障鄼C的工作原理
談話:相機是怎樣把景物拍攝下來的呢?課前同學們搜集的一些關于照相機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組內先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出示相機,觀察相機構造。學生猜想相機的工作原理。
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照相機就是根據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ǘ┱J識眼睛的構造
1、眼球的構造
。1)提問:剛才,我們了解了照相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其實在我們的人體內也有類似照相機的器官,你知道是哪個器官嗎?
。2)出示眼睛模型。誰愿意說一說眼球的構造?
(3)討論:晶狀體、視網膜、瞳孔分別相當于照相機的什么部件?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4)師生小結: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是由瞳孔、晶狀體、視網膜和視神經組成。
2、了解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是什么讓眼睛看見了周圍的物體?
。1)用眼球模型演示視覺形成過程。(2)小結:眼睛之所以能看見周圍的各種物體,一是必須有光,二是眼球內可以成像的構造。當我們睜開眼睛,從周圍物體發(fā)射或反射而來的光,穿過瞳孔和晶狀體,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視網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圖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立即把這些信息傳送到大腦,所以我們就能看到這些物體。
拓展活動
課下感興趣的同學查閱資料,來了解一下動物眼睛的構造,相信你會有新的發(fā)現。
小學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為什么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解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題。
。病①|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 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 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⑶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標上序號。
⑷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 王寧的話剛說完,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 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清除障礙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同桌小組見交流。
3、讀后檢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 出示小黑板:
學校 教室 委員 親切 班長 勞動 集體
。ㄗ杂勺x、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⑶ 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薄⒔淌依镬o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摹办o悄悄”體會到了什么?)
。病⑼蝗,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摹巴蝗弧斌w會到了什么?)
。场⑼鯇庍x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摹耙黄坡暋斌w會到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突破教學重難點
。薄⒔處熯m當點撥:
、 “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 “我選我”:
、 說明王寧勇敢。
、 體現王寧真心實意的為大家服務。
、 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說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4、指導朗讀。
。ㄗx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 鞏固練習
。薄⒖雌匆糇x詞語: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學 校 教 室 親 切 響 聲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長 委 員 集 體 一 樣
。、照課文內容填空:
王寧和李小青是( ),王寧像李小青一樣( ),( ),我要學習王寧熱愛( ),( )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
3、假如你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怎么做,講些什么?試說一說。
。础⒆杂山M合,分角色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贊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我選我》教學設計5,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科學教案11
認識鞋的正反
活動目的:
1、分清鞋的正反,學習區(qū)分鞋的正反的方法。
2、提高觀察能力、辨別力。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紙制鞋樣每人一雙,貼絨板,大的一樣的鞋子兩雙,大鞋樣一雙貼有笑和哭的表情。
2、“找朋友”的音樂磁帶一盤,另“開汽車”和“哭”“笑”的音樂磁帶。
3、創(chuàng)設鞋阿姨的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接鞋阿姨的電話:喂!是鞋阿姨啊,什么事啊?哦,好的。“剛才鞋阿姨打電話來,讓我們去參觀,高興嗎?”“呀鞋阿姨家的鞋可真多,
出示一雙放反的鞋樣。(哭聲)
教師問:“鞋娃娃,你為什么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難受了!
教師:“誰來幫助鞋娃娃?”教師請一個幼兒把鞋正過來。
鞋娃娃:“現在舒服多了,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謝謝你們。”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辨別鞋的正反。
出示兩雙鞋樣(一正一反)!白屑毧纯矗@兩雙鞋子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然后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表揚能認真觀察的小朋友。
教師總結:穿對的鞋子就像兩個好朋友頭碰頭,中間有個小窩窩,就像兩個好朋友張著嘴笑。如果頭和頭不在一起,那就是在生氣,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說明鞋子穿反了。有了這個方法,我們就能分清楚鞋子的正反了。
三、通過做游戲,反復操作,分清鞋的正反,并學會穿對鞋。
1、“送鞋娃娃回家”
游戲方法:將小鞋樣(幼兒每人一雙)擺在教室四周。
教師:“看!鞋阿姨家還有很多鞋娃娃沒有找到好朋友呢,請小朋友來幫助它們找到好朋友,再送它回家,好嗎?”“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幫鞋娃娃找到朋友呢?”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然后幼兒去幫鞋娃娃找朋友
幼兒每人拿一雙鞋樣貼到貼絨板上,然后集體評價,看看誰找錯了,為什么,應該怎么放?”重點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鞋子的?
3、“找朋友”
游戲方法:教師和幼兒將鞋子脫下放在椅子下面,一起聽音樂做找朋友的游戲。音樂結束,幼兒快速找自己的鞋子穿好。
要求:鞋子要穿對,教師檢查。
四、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鞋子的興趣。
“鞋阿姨今天真高興,因為小朋友幫了她很多忙。她家的鞋娃娃多么?其實啊以后做成了鞋子就更好看了,那么那些鞋子會用什么材料來做呢,小朋友先回家去看看自己家的鞋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下次我們再去鞋阿姨家做客、交流好嗎?”
小學科學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比較水的方法有很多,認識量筒和毫升。
過程與方法:能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水的多少。進一步學會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學會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及樂于合作交流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較出水多了多少。
三、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法、師生交流法、對比觀察法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為學生準備三瓶水。三個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個瓶子里的水多?哪個瓶子里的水少?還是一樣多?先讓學生觀察一下,然后找?guī)讉學生簡單說說并說出理由。
2、新課教學
1、討論比較水的方法并比較
(1)討論比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問:要比較這兩個瓶子中哪個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觀察行不行呢?你認為可以用什么辦法呢?小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種方法。并進行學生討論交流。再匯報:你們決定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較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方法:倒入同樣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數;用秤比重量……)
(2)學生比較水的多少。
剛才師生一起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都可以來比較水的多少,下面就請學生自主選擇一種辦法來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時,老師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過程中不要將水倒出來,保證比較的準確度,把學生的比較結果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使用量筒比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課教學中已經比較出來兩個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個瓶子里的水比另一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樣來描述呢?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2)認識和使用量筒。
問學生一些問題:觀察量筒,比一比誰的'發(fā)現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們在觀察使用時要注意什么?(輕拿輕放)
老師總結:量筒壁上有刻度,這刻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你們認為在讀數據時,視線應怎樣?出示:(讀數示意圖)視線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面相平。
3、鞏固提高
很多學生一定想馬上使用量筒來測量水的多少了,接著就請各小組用量筒分別測出三個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測量的結果寫在探究記錄紙上。各組匯報測量結果。
4、小結延伸。
師生總結本課內容。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新的問題嗎?在生活中,大多數液體的包裝材料上都標有具體多少毫升的數據,請大家注意觀察。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案13
學習目標
1.通過給小兔子喂食物,觀察了解小兔子的食性。
2.學習照顧、愛護小兔子。
活動準備
1.在飼養(yǎng)角飼養(yǎng)幾只小兔子。各種食物的卡片,兔子卡片。小兔子喜歡吃什么的墻飾背景。
活動過程
形式:集體/小組
1。創(chuàng)設情境:小兔子餓了,需要小朋友給小兔子準備食物。
2。猜一猜:小兔子喜歡吃什么?選擇相應的實物卡片貼在墻飾上“猜一猜小兔子喜歡吃什么”部分。
3。帶小朋友到食堂為小兔子找食物,喂養(yǎng)兔子,觀察小兔子吃嗎?并根據觀察結果,將相應的食物卡片布置在墻飾上“小兔子喜歡吃”或“小兔子不喜歡吃”部分。
4。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每天帶食物來喂小兔子,觀察小兔子的食性,并做記錄和相互交流。
活動評價
1.在教師的支持引導下,能夠持續(xù)喂養(yǎng)和觀察小兔子。
2.能夠了解兔子的.食性,并樂于與教師、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活動和發(fā)現。
3活動建議:
4.請家長注意引導、提醒、鼓勵幼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5.將禮貌寶寶的圖片張貼在圖書區(qū)中,引導幼兒經常觀察和講述,以豐富幼兒的表達能力,養(yǎng)成禮貌行為。
小學科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利用健康測試等活動,認識什么是健康,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
2、對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健康狀況進行測試,并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
3、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什么是健康。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人體健康測試記錄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教師提問:什么是健康?
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完善學生的理解。
板書課題:《我給健康下“定義”》
二、探究學習。
1、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五幅圖。
說一說:他們的行為健康嗎?
師生交流評議。
2、人體健康測試。
學生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的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測試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狀況。并將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記錄表上。
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討論。
分析:從測試結果中發(fā)現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代表交流匯報,師生評議總結。
三、拓展活動。
學生小組合作確定研究主題。(教師加以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主題)。
第二課時
一、爭議中引入,討論中明確。
健康是什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理解可能更會引起爭議。基于此,教材不僅設計了幾種對健康的不同見解,又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對健康的認識。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幾幅不同內容的畫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飲食、注意鍛煉、認真讀書等健康行為,也包括情緒暴躁摔書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內容,旨在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健康不僅僅只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狀態(tài)、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從而完善對健康定義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二、活動中分析。
在學生達成對健康概念的定義后,教材編排了人體健康測試活動。測試的標準選自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意在使學生對健康做進一步的了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結合標準分組測試或給自己打分,然后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測試的結果會出現很大的`不同,因此對于原因的分析也會有所區(qū)別,特別是標準中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第四條可能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為在他們的頭腦里,可能認為這幾點并不是健康所包含的范圍。
三、活動后確定研究主題。
人體健康測試活動后,教材刻意編排了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活動。教材中提示了幾種研究的方向:即心臟、大腦、心理、青春期發(fā)育等內容,以引領學生研究的走向。教學中,教師應提示學生可以研究這幾方面的內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專項研究,力求完成知識訓練點的內容。例如可引導學生在研究心臟方面內容時,專項研究心臟的作用或心臟跳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但應注意,教師切不可限定學生研究的主題內容,以免限制學生學習自主性。
【教學后記】
待學生確定研究主題后,教師應立即將學生進行分組、編排,并布置以組為單位課下進行方案設計(也可下一課時課上進行),進而做好研究的銜接工作。
小學科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搜集數據并進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容的過程和結果。
3、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
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搜集數據并進行整理分析。
教學難點:
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容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實驗記錄表、手表、跳繩、神經系統課件、血液循環(huán)系統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那怎樣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讓我們一起《登上健康快車》。
二、探究活動。
1、計劃于組織。
(1)學生完成“脈搏頻率與各種運動的關系”實驗,并填寫好實驗記錄表。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情緒與脈搏快慢的關系實驗設計”研究方案。
(3)學生自讀“小資料”,了解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教師加以講解引導。
2、事實與證據。
(1)學生搜集證據,對“情緒與脈搏快慢的關系”的實驗加以研究。
(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對研究情況進行交流。
(3)學生自讀“資料卡”,了解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的組成及作用。
三、總結。
第二課時
一、計劃與組織階段。
教材在此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捍衛(wèi)‘人體司令部’研究小組”、“探究‘心理奧秘’研究小組”、“‘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四個小組的研究情況。著重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的樣張,特別注重數據的積累。教學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研究內容,即使同樣在“心”小組的研究,學生研究內容也可能不盡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臟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既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頭進行,以便搜集證據時相互補充完善。同樣,“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的研究也會因學生興趣的不同而出現具體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二、事實與證據階段。
教材在此環(huán)節(jié)重點介紹“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的樣張,側重學生搜集到的各種數據,并采用統計表、折線圖、資料圖卡等多種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和表達。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本小組內容的探究中也會發(fā)現其他小組研究的內容,因而教材也設計了小組之間相互補充數據、相互合作解疑的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研究方式、方法尋找證據,并及時交流方案。
【教學后記】
事實與證據的探究階段,不拘于時間和場所的限制,教師可采取課上與課下,分散追蹤與適時集中短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提醒學生及時修改方案,注重對數據資料的分析與整理,找到相應的表達形式,以便進行全班范圍的交流與匯報。
【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馬》10-06
小學科學教案:《聲音的變化》10-07
小學科學教案《燈光》設計10-06
小學科學教案實驗設計11-17
《距離和時間》小學科學教案10-10
《我們知道的磁鐵》小學科學教案10-10
我們關心天氣小學科學教案10-05
小學科學教案_珍珠鳥10-06
小學科學教案《珍珠泉》10-06
小學科學教案(通用17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