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科學教案模板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本次活動中,我以“讓誰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為切入口,推動幼兒對于排序經驗的遞進建構。在開始部分,讓幼兒拿出動物卡片按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重到輕給五個動物排序,這是動作水平的排序;然后,通過讓幼兒觀察排序圖,從毛毛蟲的角度用語言表述出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的排序.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后,讓幼兒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優(yōu)勢(這需要幼兒調動自己所有的排序經驗,并在頭腦中自如地進行逆向思維,才能很快找出讓自己先吃到“桃子”的“長處”),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在發(fā)展幼兒感知事物之間邏輯關系的能力,幫助幼兒逐步進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終達到擺脫具體事物、在抽象層次上學習數學的目標。
目標:
1.嘗試按多種特征給動物進行正逆排序。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排序活動的樂趣。
準備:
課件“讓誰先吃好呢”,小動物卡片每人—套。
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話題。
師:看,這是一個又大又香的桃子。你們想吃嗎?
師:森林里的小動物也想吃?纯词悄男﹦游,請你們來說一說。
2.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師:你們看,這是長耳朵的小兔,還有什么樣的小動物呢?(幼兒用“xx樣的xx”的句式說一說小動物的特征。)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五位朋友。)
(析: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動物的最明顯特征和名稱,使幼兒對這五種動物的重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認識,為接下來按多種特征排序做了有效的鋪墊。)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動物的高矮、長短等排序。
師:五個小動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讓誰先吃好呢?它們決定來比一比。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師:長頸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們猜,它會說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
幼:長頸鹿想比誰最高。
(析:一個“猜”字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
師:不錯,長頸鹿就是要比身高。(教師點擊課件:長頸鹿說:“比比誰最高,誰就先吃桃子。”)
師: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請你們比比小動物個子的高矮,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給小動物排排隊。(幼兒用圖片操作。)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1):你們看,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你排對了嗎?是怎么排的'?
(析:讓幼兒在操作后說出排序的方法,能幫助幼兒內化排序知識。)
(教師點擊課件:“看見了吧?看見了吧?我的個子最高,桃子就該我先吃!”長頸鹿把脖子伸得長長的,準備去咬那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墒且粋反對的聲音響了起來。是誰呢?)
(2)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教師點擊課件:“這么做不行!”長耳朵兔子豎著耳朵跑過來。)
師:猜猜看,兔子會說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誰的耳朵最長,誰就先吃桃子!)
師: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誰的耳朵最長吧。請你們比比小動物耳朵的長短,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給小動物排排隊。(幼兒用圖片操作。)
(析:幼兒必須排除動物大小的干擾,才能正確地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2):你們看,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你排對了嗎?
(教師點擊課件:“看,還是我的耳朵最長吧,桃子就該我先吃!”小兔子說道。)
師: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嗎?有沒有其他動物反對呢?我們來看看。
(3)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教師點擊課件:“這樣也不對!”小猴子倒掛在樹上,大喊了一聲。)
師:猜猜看,猴子會說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誰的尾巴最長,誰就先吃桃子!)
師:請你們比比小動物尾巴的長短,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給小動物排排隊。(幼兒用圖片操作。)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3):你們看,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你排對了嗎?
(教師點擊課件:“我的尾巴最長,桃子就該我先吃!”猴子說道。)
(析:幼兒在猜想一操作一驗證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按動物特征排序的方法,更體驗到了學習數學要有嚴謹的態(tài)度。)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師:猴子有沒有吃到桃子呢?我們來看看。
(教師點擊課件:“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地跺著腳說。)
師:剛才,長頸鹿要求比個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么呢?它會怎么說?(比比誰最重,誰就先吃桃子!)
(幼兒操作圖片,按從重到輕排序。)
師(出示排序圖,如圖4):看看,小動物是怎么排隊的?你排對了嗎?
(教師點擊課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這個桃子應該我先吃!毕3筇易拥姆较蜻堰堰训刈吡诉^去……)
3.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
(教師點擊課件:“不行!”這時,一點也不起眼的毛毛蟲大喊一聲。)
師:毛毛蟲那么小,它會想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得第一呢?
師(出示前面4張排序圖):這些圖中,小動物在比什么?是誰想的辦法?按照什么順序排隊的?(幫助幼兒回憶4個動物排序的方法。)毛毛蟲也想先吃到桃子,它會和別的動物比什么才能得第一呢?你們想想看。
(析:排序圖的出現使幼兒在回憶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重到輕排序的基礎上,想到了毛毛蟲可以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排序,讓自己得第一,從而化解了逆向排序這一難點。)
師:你們想出了不少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毛蟲想的辦法和你們一不一樣。
(教師點擊課件,如圖5:毛毛蟲說:“要比誰的個子最小,我是第一名;要比誰的耳朵最短,我也是第一名;要比誰的尾巴最短,我又是第一名;要比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的還是我!我得了四個第一,所以,這個桃子就應該我先吃!”)
師:毛毛蟲得了幾個第一?是怎么比的?
師(小結):小動物們?yōu)榱说玫谝幌氡M了辦法,拿自己的長處比。聰明的毛毛蟲只是改變了比較的方法,按照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的順序比,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三、品嘗桃子
師(點擊課件):毛毛蟲得了4個第一,它一邊說著,一邊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地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桃子真好吃呀!”5個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大又紅的桃子。
師(小結):只要我們認真觀察,肯動腦筋,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比較方式。不僅可以從高到矮、從長到短、從重到輕排,還可以反過來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排,這樣遇到問題時我們解決的辦法就會多一些。
四、拓展活動
師:你們想不想學學小動物比一比?請同桌的5個小朋友為一組,假設每組有一個桃子,想一想你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得第一,先吃到桃子。
(析:在數學學習中,幼兒需要不斷地操作和應用,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比什么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的問題,使幼兒在應用中內化了正逆排序的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護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一般在活動中,孩子們不會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還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時訓練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題的目標中都提到“關系”一詞,讓孩子關注周圍的人、事、物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我考慮此活動可以遷移這個目標,通過活動,一方面讓孩子發(fā)現體驗消防工具和消防員之間的關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讓孩子在同伴互動、與消防員的互動中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同時了解一些保護自己的方式。
活動目標:
1、幼兒進一步感知消防裝備與消防員工作之間關系,了解消防員工作的了不起。
2、幼兒能大膽的與消防員對話,積極、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疑問。懂得著火時要保護自己的一些簡單辦法。
活動準備:
錄像、照片、聯系好消防員和裝備、幼兒服裝、錄音、事先參觀過消防隊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
1、回憶去消防隊參觀的情景。問題:你還記得在消防隊里看到什么?
2、簡單交流幼兒間的問題
預計幼兒的問題可能會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還做什么;不同顏色消防帽的用處;車尾上方的燈當中的小孔;消防車的車燈為何多;云梯車怎樣救高樓上的朋友等。
。合儡嚭推渌囉泻芏嗖煌。車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叔叔滅火、救災。
3、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想想消防員叔叔自己還需要帶些東西嗎?
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通過與叔叔間問答的形式,關注孩子的語言表達,激發(fā)他的自信,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對話
1、幼兒根據自己對消防員隨身攜帶工具的'興趣,與消防員對話。
主要經驗:為什么需要這些東西。
教師注意在幼兒與消防員之間架起方便溝通的話語橋梁
。菏迨寰然饡r需要這些工具保護自己、救助別人,這里每樣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觀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賽穿衣服。
1)聽鈴聲,猜猜是什么聲音?交流關于鈴聲的經驗
2)想想叔叔聽到鈴聲會做什么?
3)和叔叔比賽穿衣服,觀察消防服的特征
。悍胖煤驼郫B的方法不一樣,加上叔叔訓練過,所以他們穿著快捷。
4)老師穿消防服,回憶需要的工具,問題:我是消防員了,可以救火去嗎?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是對關系的理解,工具與叔叔滅火救災間的關系,發(fā)展觀察、分析、思維的能力。在與叔叔的互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
三、“閱讀”體驗
1、觀看錄像:訓練中的消防員。問題:看叔叔在做什么?
。菏迨宓谋绢I……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災應該怎么辦呢?
幫助幼兒叔叔教的方法,引導幼兒保護好自己。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感受叔叔訓練的不易的同時提高幼兒自主意識,安全意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2、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果。
3、喜歡動手操作,體驗自主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活動難點:
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果。
活動準備:
紙棍、記錄表、水彩筆、鉛筆、毛線、吸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故事《去超市的路》
--小熊從哪一條路去超市更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熊還想知道這條最近的路到底有多遠?你們幫他想想辦法。
二、過程。
1、第一次探索測量。
、俳榻B并發(fā)放測量工具好記錄表1,幼兒嘗試量一量。
幼兒人手一根相同長度的紙棍,每人一張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小路且做好記錄。
、谡垘讉幼兒介紹自己的測量結果,教師做記錄。
、奂w討論:為什么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工具,量出來的結果會不一樣?請個別幼兒再現剛才的測量方法,嘗試找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芙處熓痉墩_量法:頂端要對齊,首尾要相接,并且用水彩筆做記號。
2、第二次實踐正確測量方法。
、僭俅伟l(fā)放相同長度的紙棍,幼兒分組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量一量,并做記錄。
、谛〗Y: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一樣,測量結果也一樣。
3、第三次應用測量。
、偬釂枺撼藙偛庞玫募埞髂軠y量物體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
出示教師準備的材料,介紹記錄表2,猜測:不同量具測量同一種物體,結果一樣嗎?
、谟變5-6人為一組,每組一張記錄表,分別用不同工具完成兩個不同測量任務。
、奂w驗證結果,小結: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不一樣,測量結果也不一樣。
延伸活動:
自然測量這種方法還可以幫我們測量那些東西?我們一起去試試。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觀察、感知氣溫情況變化的興趣。
2.引導幼兒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氣溫的關系。
3.引導幼兒學習動手制作冰花、欣賞冰花,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礦泉水瓶、清水、細繩、花瓣、樹葉、小石頭等。
2.溫度計若干。
活動過程:
1.在天氣不是很冷的時候布置幼兒回家制作冰花后,請帶來冰花的'幼兒 講講怎樣做的冰花,請沒帶冰花的幼兒講講為什么沒帶。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間里凍冰花”? “為什么院子里、房間里凍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讓幼兒感知氣溫是否適合凍冰花,不急于關注冰花的造型 欣賞。)
2.請幼兒帶溫度計到幼兒園,認識溫度計后分別放在室內和室外,每天 觀察、記錄氣溫的變化。
3.在天氣寒冷時再布置幼兒凍一次冰花,要求幼兒在室外凍。請幼兒觀 察室外溫度到多少度時水會結冰。
4.觀看冰燈、冰雕的錄像、圖片,向幼兒介紹哈爾濱冰燈,為下一活動 《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識鋪墊。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重點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難點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活動準備
準備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這兩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讓幼兒自己實驗和探索。
請幼兒當"小偵探",按教師出的題目,找出教室中相關的物品,并比較差別。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不同。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對。
4、擴展幼兒經驗。
擴展尋找范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大小與高矮輕重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放置方法、改變橋面形狀、橋墩多少與紙橋承重力的關系。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數量相同,用于操作與測量)
活動過程:
(一)我的紙橋有多堅固
1.介紹紙橋和測量方法,讓幼兒猜猜:紙橋上能放多少雪花片?
2.交代操作要求:
(1)可以通過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變橋面形狀。
(2)雪花片可以隨意擺放,但必須要放在橋面上。
(3)聽到教師的口哨聲必須馬上集合。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1) 提醒幼兒正確取放雪花片。
(2) 引導幼兒嘗試新的方法。
4.交流。
(1) 請成功的.幼兒介紹優(yōu)秀經驗。
(2) 對比和評價操作方法相似,結果卻不同的紙橋,分析原因。
(3) 讓操作失敗(橋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兒分析失敗的原因。
教師小結,引出第二次操作。
(二)誰的紙橋最堅固
1.提出操作要求:讓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紙橋上就是勝利者。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 引導幼兒驗證成功幼兒歸納的優(yōu)秀經驗。
(2) 引導幼兒探索能讓紙橋更堅固的方法。
3.交流
(1) 評出最牢固的紙橋。(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師可以演示橋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 請成功的幼兒歸納優(yōu)秀經驗,并記錄在記錄表上。
A橋面更寬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
B橋面折疊后拱起來能承受更多的力。
C橋面折疊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
D把雪花片放在橋墩上能放更多。
(三)我們的長江大橋
1.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橋墩和紙,要求小組成員合作造出長江大橋,放上所有的雪花片。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 引導創(chuàng)新方法。
(2) 引導幼兒相互合作。
3.展示幼兒作品。
4.教師小結:橋墩能起到支撐的作用,改變橋面形狀能增大橋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讓我們的紙橋更堅固。
建筑師們也是根據這些原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橋,如美國的金門大橋和中國的趙州橋。小朋友只要多動腦筋多動手,也能成為偉大的工程師。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科學區(qū)中繼續(xù)探索橋的秘密。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沉浮是幼兒生活中熟悉和常見的科學現象,它表示了物體在水中的一種絕對的、肯定的終極狀態(tài),幼兒對它的認識是確定性的。而介于沉與浮之間的“懸浮”現象卻很少被提及,因為這一模糊、復雜的現象對幼兒來說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師遇之或視而不見或避重就輕或搪塞而過,但它卻真切、實在地存在于幼兒的生活中,并時常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猜測、尋找、自我探索,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這一現象,激發(fā)幼兒從小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設計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著許多道理和知識,都有可能成為幼兒科學啟蒙的素材,孩子總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接觸中了解和認識世界。一件在成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在幼兒眼里卻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為這些早期經驗的獲得,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內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氣和活力,他們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發(fā)展。本次活動就緣于一次不經意的談話: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鄉(xiāng)下外婆家經歷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著許多鴨蛋,他一時興起,用手壓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鴨蛋在水面上晃悠來晃悠去,不聽使喚。在旁默默聽著的曹穎馬上說道:“我看到媽媽把煮熟的雞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來的!眰別大膽的孩子紛紛猜想著可能是雞蛋和鴨蛋、生與熟、冷水與熱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來了求助的目光。于是,一個設想在我頭腦中醞釀而成。
本次活動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說一說四個步驟進行:經歷了激趣——發(fā)問——探索——交流的過程,做到激之以情,調情入境;授之以法,啟發(fā)思維;導之以行,探索規(guī)律。讓幼兒在動中學習、趣中思考、奇中發(fā)現、樂中獲取,達到發(fā)展幼兒的自主性、增強活動性、鼓勵創(chuàng)造性的目的。最終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達到“我會學”。
活動目標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鹽后,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的存在。
2.幼兒能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能積極思維,有主動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燒杯兩只(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放大的記錄紙一張。
學具:1.實物:雞蛋、鹽、碗、盆、勺子、燒杯、抹布每組各若干。
2.磁吸標記、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蛋寶寶沉浮的位置
1.出示內裝等量淡水、鹽水的兩個燒杯,引導幼兒比較:兩個燒杯中的水一樣多嗎。
2.出示雞蛋一個:今天蛋寶寶要跟水玩?zhèn)游戲,小朋友想看嗎?蛋寶寶到了這兩個裝著水的燒杯里會怎么樣呢?
3.猜猜蛋寶寶在鹽水、淡水里的沉浮狀況。
教師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一個水杯里(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會浮上來?(幼兒猜測并用身體動作表示沉浮結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完成記錄)
繼續(xù)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二個水杯里(鹽水)會怎樣?它在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猜測并請幼兒分別把磁吸標記貼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ㄔu析:“猜一猜”形式的設計,使得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tài)進入氛圍,圍繞著蛋的沉浮展開爭論,大膽聯想,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民主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融洽了師生關系;同時,在讓幼兒使用身體動作和標記符號表達預測結果的過程中,使得幼兒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這一過程,教師始終把幼兒放在首位,他們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使活動形成了質疑——猜測表達——驗證——記錄結果的良好開端。)
二、找一找蛋寶寶沉浮的秘密
1.幼兒針對觀察到的現象自主提問。
看了剛才的實驗,你有什么想法或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小問號”,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好嗎?
。ㄔu析:發(fā)現問題是幼兒進行探究的先決條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提問專利權讓給幼兒,有利于促進幼兒積極思維的發(fā)展,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同時更利于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內在動機。)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置懸念。
哎呀,這倒奇怪了,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個杯子里會浮上來呢?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尋找蛋寶寶沉浮的原因。
啟發(fā)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qū)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緣由:雞蛋在裝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鹽水里是浮上來的。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雞蛋在鹽水里都會浮起來呢?在加了多少鹽后才能浮起來呢?我們一起動手來試一試,好嗎?
。ㄔu析:這既是對上一結論的不確定性疑惑,又自然滲透了對下一步驟中的實驗觀察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與急切想知道結果的心態(tài)進入實驗中。教師提出矛盾性的問題,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盡情發(fā)表對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幼兒將頭腦中的新經驗與原有的舊經驗發(fā)生聯結、進行遷移的`過程。)
三、做一做蛋寶寶沉浮的實驗
1.理解記錄圖表所示的實驗方法。
2.提出實驗要求:兩兩分工合作,明確怎樣加鹽、攪拌、記錄注意點等等。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實驗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度的指導。
。ㄔu析:幼兒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大多來自直接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痹诒敬螌嶒炛,加鹽量的多少,攪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教師對幼兒的實驗結果的判定都應視不同的實驗方法而言,決不可為追求統(tǒng)一結果而扼殺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動遇到障礙時,才給予一定的幫助。)
四、說一說蛋寶寶沉浮的規(guī)律
1.(展示幼兒的實驗記錄卡)從記錄結果中講講自己的實驗感受并發(fā)現雞蛋沉浮的規(guī)律。
2.繼續(xù)設疑:為什么雞蛋在加入1勺、2勺鹽的鹽水中沒有浮動,在加入3勺、4勺……鹽的鹽水中會慢慢浮上來呢?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指出了矛盾的事實:同樣在鹽水中,為什么雞蛋有沉有?讓幼兒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探索形成認識:不同濃度的鹽水中,雞蛋的沉浮是有一個過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鹽后,雞蛋才能在水中浮動直至全部浮起來。并且通過集體討論交流,讓幼兒對自己所思所為進行一次梳理,以此強化新獲得的經驗。)
3.除了在鹽水里雞蛋能浮起來,你還有什么辦法讓雞蛋浮起來呢?(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想像講述)
。ㄔu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討論,讓幼兒知道:讓雞蛋在水中浮起來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多向性、開放性。同時,也順應了“科學來自生活,最終必然回歸生活”的宗旨。)
活動延伸
1.如果在鹽水里不斷地加鹽,雞蛋還會往上浮嗎?
。ㄔu析:科學活動是沒有終結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出新的假設和解釋。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顯得尤為必要。)
2.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發(fā)現雞蛋在其他液體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況及其他沉浮現象。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2、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萌發(fā)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活動重難點:
二、重點:
通過各種嘗試對科學現象產生探索興趣。
三、難點:
初步探索潛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動準備: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可樂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組兩個、毛巾每組一條。
2、潛水艇沉浮示意圖一張。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和王老師一起去找找潛水艇的秘密吧!在找潛水艇的秘密之前,王老師要先考考小朋友們,你們看王老師這里有些什么?(橡皮泥球、乒乓球、夾子、氣泡膜。)
(二)沉與浮
1、誰會沉?誰會?
。1)設疑:你們猜一猜橡皮泥球、氣泡膜、夾子、乒乓球在水里,誰會沉下去?誰會浮起來?(請幼兒自由討論,預設并猜想可能出現的結果。)
。2)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樣(教師操作,幼兒觀察并驗證自己的猜想。)
(3)教師小結:原來在水里的時候乒乓球、氣泡膜會浮起來,橡皮泥球、夾子會沉下去。
2、換一換。
(1)那怎樣才能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呢?(給予幼兒一定時間自由思考討論。)
。2)請試一試你的想法。(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到的方式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你覺得它為什么會下沉(上。┠兀浚◣椭變菏崂砜偨Y經驗。對于失敗的幼兒,要鼓勵他們不氣餒,同時引導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失敗對幼兒也是一種經驗積累的好機會,要適度把握。)
。4)教師小結:當乒乓球和氣泡膜變重的時候,他們會下沉。改變橡皮泥球的形狀或是借助浮力較大的物體的幫助,可以讓沉的'物體上浮。原來,沉浮是可以發(fā)生改變的。
。ㄈ撍У拿孛堋
1、潛水艇的沉與浮。
(1)我們現在來找找潛水艇的秘密,我們做了實驗后發(fā)現改變物體的沉浮很困難,可是,為什么潛水艇在水里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兒帶著問題思考。)
。2)老師這有一個可樂瓶子,假如它是潛水艇,你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讓它浮起來?請你試一試。(幼兒結伴討論,隨后操作。引導幼兒活動后進行材料的整理,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2、觀看潛水艇沉浮示意圖。
。1)出示潛水示意圖,提問:潛水艇為什么會沉下去,為什么會浮起來?(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
。2)教師總結:潛水艇是通過排水系統(tǒng)改變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進水下沉的原理進行工作的。
。3)結束語:今天我們找到了潛水艇的秘密,回去之后我們再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嗎?
。ㄋ模┗顒友由欤
1、益智區(qū)投放紙船、木材等材料,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索,進一步體驗沉浮實驗帶來的樂趣。
2、和爸爸媽媽去科技館參觀,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指紋”作為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生理現象,卻又常常被忽視著,教師也不曾引導幼兒去有目的的觀察、探索過,因此,幼兒對“指紋”還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在一次課間活動看過動畫片《黑貓警長》后,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指紋的秘密”這一科學活動,使幼兒在探索自身的指紋中發(fā)現指紋的秘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技能上,通過活動,使每個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采用不同的工具去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紋,并發(fā)現其中的奧秘,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目標】
1、通過研究指紋,讓幼兒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2、體驗觀察發(fā)現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學會合作的意識
3、引導幼兒了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箕形、弓形、斗形),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重點難點】
難點:了解指紋的三種基本類型(箕形、弓形、斗形),
重點: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已經通過動畫片和故事了解到相關的指紋知識,知道手上有指紋,指紋是不一樣的;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會使用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事物。
2、《黑貓警長》錄像、三種類型指紋圖片
3、透明膠帶、印泥、6B鉛筆、水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指紋
1、幼兒觀看動畫片《黑貓警長》錄像片段。
2、向幼兒提問:看過動畫片以后,你知道黑貓警長是利用什么來找到壞人的嗎?(指紋)激起幼兒研究指紋的興趣。
二、初步觀察指紋
1、幼兒自由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進行觀察,引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指紋都是什麼樣的`?你們可以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工具來進行觀察。
2、提問:(1)我們的指紋長在哪兒呀?
(2)“你們每個手指頭上的指紋都一樣嗎?”
(3)請你們用放大鏡看一看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3、觀察指紋類型
a、教師出示指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指紋類型(師:“老師給小朋友找來了兩個指紋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小朋友看看這兩個指紋像什么”)
b、教師為指紋命名并出示字卡
師:“這些指紋和小朋友都一樣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弓型紋——特征:它的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箭;
箕型紋——特征:它的中心像一個小旋渦(或是小蝸牛)。
三、拓印指紋
教師鼓勵每個孩子用準備好的物品進行多種方法拓印指紋,并指導幼兒先在白紙上試一試各種方法,然后用自己認為最快、最清晰的辦法拓印指紋,引導幼兒對拓印指紋的方法進行比較。
四、成功交流。
1、教師與幼兒共同分享拓印指紋的多種方法。
2、請幼兒為大家進行講解自己的指紋拓印,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活動延伸]
1、作指紋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在指紋上進行添加,變成一幅有意思的畫。
2、親子活動:拓印爸爸媽媽的指紋,建立“家庭指紋檔案”。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選材上,我選擇了“指紋”為整個活動的探索對象,這一活動對象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帶有一定的陌生感,讓孩子們從發(fā)現自身的奧秘開始,激發(fā)他們探索操作的欲望。同時,在目標的設計上,我將目標定位在體驗操作、發(fā)現、探究的這樣一個活動過程,鼓勵孩子們能大膽地探索、尋找結果,通過自身與同伴之間的一系列自主操作,體驗到集體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我?guī)е盎顒又袘η笮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熡谆雨P系!钡慕逃砟,活動中我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設計多樣的“問題情境”,讓孩子有目的的去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去解決問題。為引導和幫助孩子們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以觀察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活動進程。為了讓孩子們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指紋,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從而更好的達成目標。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果實的多樣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學習區(qū)分干果與水果的不同及對人類的作用。
3、發(fā)展觀察、比較、分類等能力,培養(yǎng)初步探索興趣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果子美食節(jié)的展覽會場及動物圖一個
2、盛有鮮桂圓與桂圓干等同種植物的兩種不同果實形態(tài)的盤子若干活動過程
一、欣賞豐收景象,感知果實的多樣性以猴子大嬸的形象出現,邀請幼兒參加森林。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秋天到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許多果子都成熟了,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在果子展覽會上有哪些果子?是什么樣子的?它們生長在哪里?(帶幼兒參觀果子美食節(jié))
請你選兩種果子,然后坐下來。
二、布置展覽會場,學習分類(一)運用原有分類經驗,嘗試多種分類方法1、猴子大嬸第一次舉辦果子美食節(jié),開展覽會,不知該怎么放這些果子,所以很亂。請小朋友幫忙,想想怎么放,才能做到既整齊又能方便參觀者。(集體商量分類方法)2、根據幼兒人數及意愿,自由結為若干組,將所選果實合在一起進行多種方法的分類。教師啟發(fā)、支持幼兒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想出多種分類方法。3、交流探索操作結果,師幼共同歸納分類方法(按形狀、顏色、大小、生長地方、氣味、味道、軟硬、吃法等分類)。
三、了解干果與水果的主要特征。1、出示個別組幼兒或教師按干果、水果分類的兩堆果實,請幼兒尋找不同之處,猜猜分類方法。2、請幼兒用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3、教師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幼兒反饋交流感知結果。 教師小結,引出干果和水果的`主要特征: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實,都能吃,都有豐富的營養(yǎng)。
四、區(qū)分干果和水果的不同。
讓幼兒講述干果和水果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不同的地方:水果有水分,干果沒有水分,水果外面是一層軟軟的皮,干果外面比較堅硬。
五、遷移應用“干果”、“水果”概念,進行干果和水果的分類。
幼兒合作,用多種感官,將這些果子放在合適的展覽處(按干果、水果分),并說出:你們是怎么分的?哪些是干果?哪些是水果?為什么?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作用。
你知道水果和干果有什么用?
延伸活動:同時讓幼兒運用已有感知經驗,幫猴子大嬸想想,果子美食節(jié)上還可進哪些果子(水果、干果)?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牽;╛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10-13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