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發(fā)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塑料玩具、牙簽、圓紙片、風車、線圈、棍子、卷筆刀、各種瓶蓋、鐘表、紙杯、雨傘等
2、錄音機、DVD、電視、電腦
3、榨汁機、瓶水
活動過程:
(一)、我首先設計情節(jié)來引出轉動并揭示課題:
1、老師想喝水了,誰能幫我把瓶蓋打開?剛才你是怎樣把蓋子打開的?
2、教師再次演示幾樣能轉動的物體,(傘、鐘)讓幼兒找找他們的共同點,讓幼兒找的同時引出“轉動”。
(二)、讓幼兒參觀“轉轉轉”展覽會,(準備:傘、鐘、自行車、紙杯、風車、硬紙片、牙簽等),幼兒通過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獲得經驗。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幾個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的習慣。我設計的題問是:(1)哪些東西能夠轉動?(2)它們又是怎樣轉動的?
1、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時,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2、等幼兒操作完后進行交流,請部分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兒的玩法呈現出來,初步讓幼兒了解轉動原理。
3、最后教師進行小結:這些物體的轉動都是圍著一個轉動軸作圓周運動。(但考慮到中班幼兒對轉動軸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傘的轉動,讓幼兒找找轉動軸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提問:
1、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引導幼兒說出電風扇、鐘、自行車、門等。然后我制作了課件,讓幼兒從圖片中更直觀地得到啟發(fā)。
2、轉動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四)、運用轉動的原理,享受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好處。我出示榨汁機,并進行演示,讓幼兒品嘗果汁。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2
目標:
1、嘗試用各種材料和方法在水中制造泡泡。
2、萌生好奇心和探究熱情。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準備:
水盆、透明玻璃瓶、吸管(粗細不同)、塑料瓶(與幼兒人數相同)。吹氣動物玩具、棉花、紙棒、線、磁鐵、大頭針。
將水盆分開擺放,便于幼兒操作。
過程:
瓶子冒泡泡。
----出示兩只看上去一樣的塑料瓶,請兩位幼兒各自拿一只瓶子,同時放入水盆中,引導幼兒觀察。
----為什么兩只一樣的瓶子,一只會冒泡泡,一只不會冒泡泡?
----引導幼兒再次觀察,發(fā)現一只有洞,一只沒有洞。
它們也會冒泡泡。
----每位幼兒選擇一些物品放進水中,看看會不會產生氣泡。
----引導幼兒探索各種物品在水中的現象。如:線放在水里不會起泡。磁鐵放入水中時會有一點點泡泡,開口的玻璃瓶沉進水里會產生一連串的泡泡,搖晃塑料瓶中的水,就會產生泡泡,用吸管能在水中吹出一連串的泡泡。
我當制泡高手。
----請幼兒嘗試用同樣大小的塑料瓶來制造泡泡。
----誰制作的泡泡多,誰就是制泡高手。
----教師肯定幼兒的制泡嘗試活動,獎勵他們每人一只小氣球。
教學反思:
孩子們并不是只用一種方法讓這些東西產生泡泡,有的幼兒利用甩、扔、擠壓、吹的辦法讓毛線、棉花、吸管產生“泡泡”,孩子們把材料放進水里,很快發(fā)現線、棉花不會冒泡,但有的`孩子把棉花放入水中,輕輕擠壓的時候,空氣從棉花中被擠壓出來,會有氣泡產生;有的把棉花從水中撈出來在空中擠壓棉花,水滴從棉花中被擠壓出來,落到水面會濺起水花產生泡泡;有的用吸管在水中吹也產生一串串的泡泡,有的孩子還發(fā)現用手在水中攪動也會產生泡泡。最后讓幼兒用差不多大瓶子制泡看誰制的泡泡多,就是制泡高手,實驗的結果很明顯,瓶口小的制造的泡泡多,孩子們明白瓶口的大小和產生泡泡的多少是有關系的。
活動中孩子們探索出很多制造泡泡的方法,在制泡的過程中也使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3
設計意圖:
轉動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風車的轉動、陀螺的轉動等。這些轉動現象蘊含著許多科學奧秘,能夠深探地吸引幼兒,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吧衿娴纳茸印笔俏覀冎邪嘀黝}活動“轉動的世界”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幼兒通過轉動扇子,讓原本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一個面上,探究的是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現象是指物體在快速運動時,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時,人眼仍能繼續(xù)保留影像0.1~0.4秒左右。視覺暫留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有很好的教育價值。中班幼兒雖然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會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但由于認識水平有限,只能發(fā)現事物的一些表面現象,難以理解事物的復雜關系。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并不出現“視覺暫留”的概念,也不追問為什么,而是讓幼兒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操作,探究、發(fā)現視覺暫留現象,并對這個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系。為達成這個目標,活動設置了三大環(huán)節(jié)。首先,運用任務前置的方式,讓幼兒轉動扇子,探究、發(fā)現視覺暫留這一有趣的現象;接著,讓幼兒每人選擇圖案裝飾一把扇子,繼續(xù)體驗由視覺暫留現象帶來的有趣的畫面變化,并發(fā)現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的不同位置,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進而幫助幼兒梳理圖案組合的合理性及其位置安排,提升幼兒的原有認知。最后,布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任務,讓幼兒在扇子上增加圖案,并觀察扇子轉動時發(fā)生的變化,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興趣。
目標:
1.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系。
2.喜歡操作,并用語言大膽表達對圖案變化的發(fā)現與感受。
準備:
一面為鳥籠圖案,一面為小鳥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沒有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各類相關圖片(魚缸、魚;鳥籠、鳥;刺猬、蘋果;青蛙、荷葉;鮮花、蝴蝶等)若干;固體膠人手一份。
過程:
一、探究、發(fā)現視覺暫留現象
l.出示扇子,引出話題。
師(出示扇子):我這里有一把扇子,兩面有不同的圖案,我們來看看是什么。
師:扇子的一面畫著鳥籠,另一面畫著小鳥,小鳥不在鳥籠里。
師:現在我想看到小鳥飛進籠子里,讓兩幅畫看起來像一幅畫,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幼兒自主表達。)
幼:轉轉就可以了。
師:是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在“蘋果樂園”玩過。
師:你還能記得以前玩過的東西,給你點個贊!
幼:我從爸爸給我買的書上看到,轉一轉就可以了。
師:書上能找到答案,真厲害。還可以有什么好辦法?
幼:把一面上的圖撕下來,貼到另一面上。
師:如果不能撕,你有其他好方法嗎?
幼:扇一扇也可以。
算:哦,你是這么想的。等一會兒你可以試一試,看看用扇一扇的辦法能不能讓小鳥飛進籠子里。
幼:螞咪螞咪哄。
師:你想到了用念咒語的方法,是從故事里聽到的吧?
師(小結):你們想了這么多方法,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接下來,就請你們去玩一玩?匆豢础U埬銈兠咳四靡话焉茸,試一試讓小鳥飛進鳥籠里。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方法與結果。
3.交流、分享,梳理經驗。
師:你用了什么辦法?看到了什么?
幼:我拿扇子扇一扇,沒看到小鳥飛進鳥籠里。
師:那你試過別的方法了嗎?
幼:我看到小鳥飛進鳥籠里去了。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我是轉轉轉的,扇子轉起來,小鳥就飛進鳥籠里去了。
師:你來試試看,其他小朋友仔細看。(一幼兒演示。)
師:大家看到了嗎?小鳥有沒有飛進鳥籠里?
師:誰是跟他一樣轉的?你的小鳥也飛進籠子里了嗎?
師:哦,XX,XX小朋友轉的時侯,小鳥沒有飛進籠子里,請你再轉一次看看。(請沒有探索成功的幼兒再次嘗試。)
師:XX小朋友的小鳥這次還是沒有飛進籠子里?赡苁鞘裁丛蚰兀埓蠹?guī)蛶兔Α?/p>
幼:他轉得太慢了,要轉得快—點。
師:好,那我們請XX轉得快一點試試看。(該幼兒再次嘗試。)
師:轉得快一點,小鳥果真飛進籠子里了。讓我們給XX鼓鼓掌。
師(小結):原來快速轉動就可以讓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起了。真有趣!
4.比較圖案位置,再次感受視覺暫留現象。
(教師把三只小鳥貼在扇子的一面。位置對應于另一面的鳥籠圖案的上方、中間、下方,然后轉動扇子。)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小鳥在什么地方?現在我轉動扇子,你們看看小鳥是不是都飛進鳥籠里了?
幼:一只飛進籠子里了,有兩只沒有飛進籠子里。
師:哪兩只沒有飛進籠子里呢?它們分別在籠子的哪里?我現在再試一次,你們仔細看看。
師:你看見小鳥在哪里?
師:哦,一只飛進了籠子里,一只在籠子的上面,一只在籠子的下面。
師(小結):小鳥在不同的位置,當扇子轉起來時,它們各自在鳥籠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籠子里面,有的在籠子上面,也有的在籠子下面,但它們都和籠子在同一面上。真神奇!
二、嘗試裝飾不同畫面的扇子,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干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1.明確任務。
師(出示蜜蜂、花、蝴蝶,大樹、小草、刺猾等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師:如果讓你來做小小魔術師,設計、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你想怎么做?如果規(guī)定選兩張圖片,你會選哪兩張?你想在扇子轉起來時看到怎樣有趣的畫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幼:我想選女孩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女孩可能會戴上蝴蝶結。
師:這個想法真好,待會兒可以試一試。
幼:我想讓小魚游到帽子里。
師:這個想法很有趣。
幼:我想選刺猬和蜜蜂。
師:那你想一想扇子轉起來時,有可能會看到怎樣有趣的研。
幼:我想選男孩和眼鏡。
師:哦,本來男孩沒有眼鏡,結果扇子一轉,男孩就戴上眼鏡了。真神奇!
師:特會兒去試試。先想一想:怎么樣才能阽出這樣的效果呢?
師:每組桌上都有圖片,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兩張,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然后轉一轉,看一看會不會出現你想要的畫面。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扇子轉動后產生的神奇效果。
3.分享操作過程和發(fā)現,提升經驗。
(幼兒將貼好圖案的扇子展示在架子上。)
師:你用了什么圖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了什么?
幼:我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我看到蝴蝶飛到花的中間了。(該幼兒演示。)
師:你剛才也是這么想的`嗎?實現自己的想法了。真棒!
幼:我也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蝴蝶飛到花的上面了。
師:哦,他們兩個人都是用了小花和蝴蝶,為什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的圖案不一樣呢?請你們仔細看看,他們兩個人貼的小花和蝴蝶位置有什么不一樣?(展示兩把扇子正面背面的圖案。)
幼:一個蝴蝶在上面,一個蝴蝶在下面一點。
師:兩張一樣的圖由于貼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起來時看到的畫面也會不同,但它們都在—個畫面上了,是嗎?
幼:我選了桌子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蝴蝶結跟桌子在一個畫面上,這樣桌子就更漂亮了。
妨:我用了刺猬和蜜蜂,它們是好朋友。扇子轉起來時,蜜蜂在刺猬上面飛。
幼:我想讓項鏈戴到女孩脖子上?墒巧茸愚D起來時,項鏈到頭上去了。
師:哦,這可怎么辦呀?誰有好辦法?
幼:可以把項鏈移下來一點。
師:哦,請做的人用小朋友想的辦法再試試看。(幼兒恪正并再次轉動。)成功了沒有?(成功了。)
師:還有誰也遇到困難,想做而沒有做成功的?
妨:我想讓蜜蜂和蜜蜂在一起飛,結果兩只蜜蜂疊在一起了。
師:這也是—個問題。誰有好辦法?
幼:把一只蜜蜂往上或莊下移—點。
師(小結):你們做的扇子轉起來時,兩個圖案好像都在一個面上了。真棒!如果有的扇子轉起來出現的畫面跟你們原來設想的不一樣,可以改一改。
師:有哪些小朋友做的扇子轉起來時畫面和自己想的不樣?現在,請你們再去想辦法調整一下。仔細想一想:圖案的位置怎么調整,是向上、向下移動,還是向左、向右移動?
4.幼兒調整自己扇子上圖案的位置,再次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子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師(小結):不同的圖案組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多有趣的畫面;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
三、延伸活動:組合更多圖案,進一步探索視覺暫留現象的神奇和有趣
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圖案,待會兒我把它們放到科學區(qū),請你們有空再去做神奇的扇子,可以貼3個4個甚至更多圖案,然后轉一轉,看看會出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中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萌發(fā)保護動物的意識。
2、了解動物鼻子的特殊功能。
3、知道動物與人類的特殊關系;顒訙蕚
1、豬、狗、馬、牛、大象等動物的鼻子圖片各一張。
2、課件《動物的鼻子》。
3、救災犬搜救、鯊魚捕食等短片視頻;顒舆^程
一、游戲導入。
師:在之前的活動中,小朋友們認識了很多動物的鼻子,請問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鼻子是什么動物的嗎?教師依次出示豬、狗、牛、大象的鼻子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這是誰的鼻子。
二、開拓視野。
有些動物的鼻子長得很奇怪,可是它的嗅覺卻非常靈敏,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教師播放鯊魚捕食短片,請幼兒觀察,鯊魚為什么能在很遠的地方就開始追蹤獵物?(鯊魚的鼻子特別靈敏,能在很遠的地方就聞到獵物的氣味)教師出示鼴鼠找吃的圖片:鼴鼠要想在黑暗中找到吃的,靠的也是它的鼻子。教師播放救災犬搜救的視頻,請幼兒觀察,救災犬為什么能找到被深埋的人或者物?(狗的鼻子比人的鼻子靈敏,它能分辨出超過200萬種不同的氣味)
三、快樂游戲。
請10個小朋友出來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再請8個幼兒當小魚,在圓圈內外鉆來鉆去,一個幼兒當鯊魚,只能在圓圈外面抓小魚。小魚是在圓圈內游動的,當鯊魚抓到小魚時,換人游戲繼續(xù);顒討冊诓シ啪葹娜丫鹊囊曨l時避免過于血腥的場面;顒友由炝私鈩e的動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警犬幫助警察查毒等。區(qū)角活動益智區(qū)自制迷宮,幫助救災犬找到被拯救目標。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張貼動物幫助人類的圖片。家園同步請家長協(xié)助在網上搜集一些有特殊功能鼻子的動物,并講解給幼兒聽。隨機教育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動物。相關鏈接和幼兒觀看救災犬救災的視頻。附錄:狗鼻子狗鼻子能分辨大約200萬種不同的氣味,而且,它還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夠從許多混雜在一起的氣味中,嗅出它所要尋找的那種氣味。狗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處呢?各種動物鼻子的構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許多褶皺,褶皺上有一層粘液膜,粘膜里藏著許多嗅覺細胞,當粘膜上分泌出來的粘液經常潤濕著這些嗅覺細胞時,就會使具有氣味的物質分子溶解在粘液里,并刺激嗅覺細胞,嗅覺細胞馬上向大腦嗅覺中樞發(fā)出信號,于是就有“味”的感覺了。狗鼻子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它的嗅覺細胞特別多,連鼻子那個光禿無毛的部分,上邊也有許多突起,并有粘膜組織,能經常分泌粘液滋潤著嗅覺細胞,使其保持高度靈敏。狗的嗅覺細胞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其他動物勝過一籌,所以對各種氣味辨別的本領也就比其他動物高強多了。
中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鏡片,感受鏡片的奇妙。
2、能用語言描述探索中發(fā)現的現象。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報紙、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放鏡、望遠鏡、哈哈鏡等各種鏡片若干。
2、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幼兒照平面鏡,說說看到了什么?
師:小朋友們都照照鏡子,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自己的臉呀!
2、小游戲:照照身后有什么?
師:小朋友們,現在請平面鏡忙。找一找你身后有什么?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照。
幼:我看到了后面的小朋友、我看到了墻上的畫、我看到了xxx小朋友倒站著……
二、探索歸納、交流討論。
師:現在你們來玩平面鏡、凹面鏡,看看它們各自照出的影像是什么?
幼:有的沒有變,有的縮小了,有的放了。
師: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
幼:因為它們的樣子就不一樣。
師:那現在你們就仔細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那些地方不一樣?
幼:平面鏡是平的,邊上和中間都一樣厚;凹面鏡邊上厚中間薄;而凸面鏡卻邊上薄中間厚。
師:那么,你們再用這三種鏡片看一看一樣嗎?
幼:不一樣。平面鏡看東西不變;凹面鏡看到的字變小了;凸面鏡看到的字變了。
師:今天玩了這些鏡片感覺怎么樣?
幼:這些鏡片太奇妙了!
師;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什么地方使用了這些奇妙的鏡片?
幼:照相機、望遠鏡、汽車上的'光鏡、幼兒園里的哈哈鏡、爸爸的眼鏡……
三、遷移應用。
師:現在拿起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哈哈鏡,照一照自己的表情。
幼:我變丑了,我長成眼睛了,我嘴巴變了……
師:現在拿上放鏡,我們到外面去點燃報紙吧!
中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積極參加照鏡子活動,發(fā)現相鄰的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變化與影像的關系,初步感知光的無窮反射現象。
樂于探索研究,操作專注,觀察仔細,能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初步了解其鏡子的特性。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有相關的照鏡子的生活經驗。
幼兒操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且大小相同的鏡子20面;用膠帶紙連接好的鏡子20面;自制的美羊羊玩偶20個。
教師操作材料:鏡子一面;兩面用膠帶紙連接的同樣大小的`鏡子;美羊羊玩偶一個;電教設備一套(實物展臺、電視機)、《喜羊羊與灰太狼》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照鏡子,知道鏡子可以照出物體的影像。
照一照小朋友自己。
(1)出示鏡子,提問: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2)今天我們一起來照鏡子,說說你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3)幼兒照鏡子。
(4)交流:你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5)小結:從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臉、看到了后面的老師、看到了桌子、椅子……,原來我們能從鏡子里看到這么多東西啊!
讓“美羊羊”也來照照鏡子。
(1)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音樂并出示美羊羊玩偶,提問:看,誰來了?
(2)介紹美羊羊:美羊羊是羊村里最愛美的小羊,她最喜歡照鏡子,今天我們請她也來照鏡子,你從鏡子里可以看到幾個美羊羊?
(3)幼兒請美羊羊照鏡子。
(4)交流:你從鏡子里看到了幾個美羊羊?
(5)小結:一面鏡子照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美羊羊。
(6)過渡:那,如果請美羊羊用這樣的鏡子照一照呢?
二、請“美羊羊”照特別的鏡子,初步感知光的無窮反射現象。
出示用膠帶紙連接的同樣大小的兩面鏡子,請幼兒觀察鏡子特別的地方,提問:看看這面鏡子有什么特別?
這面鏡子真特別,原來它是用兩面一樣大小的鏡子連接起來的。
請幼兒操作探索,要求:把鏡子豎直放在桌面上,然后我們請美羊羊面對鏡子站中間來照一照,你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幼兒開展照鏡子活動,教師了解幼兒活動情況。
交流:你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小結:這真是面奇妙的鏡子,我們能從鏡子里看到2個、4個、很多個美羊羊。
設疑:那為什么大家從鏡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不一樣多呢?我們再來試一試吧。
三、嘗試讓鏡子里變出很多個“美羊羊”。
這一回同一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誰的鏡子里看到的美羊羊多一些,誰的鏡子里看到的美羊羊少一些,比比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開展照鏡子活動,教師觀察了解幼兒活動情況,鼓勵幼兒和同伴多做比較,多操作、多探索。
交流:
(1)你有什么新發(fā)現,為什么大家從鏡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不一樣多?
(2)鏡子怎么擺放,從鏡子里看到的美羊羊會多一些?利用實物展臺展示幼兒的操作過程和成果
小結:小朋友發(fā)現鏡子打開的角度不同,鏡子里的美羊羊就會不一樣多。那我們再來試一試,是不是像小朋友發(fā)現的這樣。
交流:慢慢關上鏡子,鏡子里的美羊羊有什么變化?慢慢打開呢?
總結: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兩面鏡子擺放的位置不一樣,鏡子里的美羊羊就會不一樣多,當我們慢慢關上鏡子,鏡子里的美羊羊就會越來越多了。兩面鏡子你照我,我照你,照來照去越照越多,鏡子真奇妙啊!
四、出示萬花筒,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操作探索的興趣。
這是什么?
這個萬花筒是我們張昱皓小朋友和爺爺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時制作的。
請張昱皓介紹:這個萬花筒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三面鏡子、四塊玻璃片就能變化出成千上萬個不一樣的圖案呢,這太奇妙了,下一次我們一起來拆拆、裝裝萬花筒,一起來探究其中的奧秘吧!
活動延伸:
將操作材料繼續(xù)投放在活動室,引導幼兒繼續(xù)操作探索。
和幼兒一起拆裝萬花筒,進一步感知光的無窮反射現象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中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土壤里有什么
2、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
3、挖土的鏟子、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
活動過程
一、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為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干枯。
二、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里有死蟲子。
3、土壤里有蚯蚓、螞蟻。
三、輕輕捏捏衛(wèi)生紙包的泥土。
1.紙濕了。
2.泥土里有水分。
四、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
2、泥土中有空氣。
五、說一說,植物為什么會在土壤里生長?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長,是因為土壤里有肥料。
2、因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六、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將三杯土放在三只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
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里沒有水。
七、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yǎng)分最充足?
1、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
2、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
3、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八、拓展思路
啟發(fā)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中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買菜"活動,了解常見菜的特點,體驗買菜的快樂。
2、在操作與游戲中,使幼兒獲得分類、數數及數物對應的經驗,并促進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進行買菜的實踐活動及開展買菜的角游活動
2、若干蔬菜、肉類、水產品的實物
3、幼兒用卡片、籃子、電話機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買菜的經歷(了解常見菜的特點,共同分享買菜的快樂)師:前幾天,陳老師帶我們一起到菜場上去買菜了,你們覺得開心嗎?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 播放課件師:看了剛才的錄象,誰來說一說,你那天買了什么菜?為什么買這種菜?你是怎么買的呢?
2、 幼兒交流(教師引導幼兒從菜的名稱、特征、營養(yǎng)、買菜的經驗等方面加以交流)
3、師小結:菜場上的菜可多啦,有的買了蔬菜,有的買了魚,有的買了肉類。因為每樣菜都有它不同的營養(yǎng),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樣樣菜都愛吃,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棒。
二、給菜寶寶分家
1、師: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場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這樣,買菜的人就覺得很不方便,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讓幼兒回憶菜場上的菜是怎么擺放的?引導幼兒說出把菜分類放開)師:按小朋友的辦法要安好幾個家,可陳老師只安了三個家,你們同意不同意?(與幼兒一起討論,了解蔬菜類、肉類、水產品類中的常見菜。)
2、幼兒操作活動"給菜分家"師: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場去,送菜時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應該放在哪個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齊。
3、 教師帶領大家巡回檢查
三、角游:買菜準備(創(chuàng)設菜場環(huán)境):
(1)協(xié)商4名幼兒為賣菜的叔叔阿姨,老師和其他孩子為買菜人
。2)"顧客"每人一藍子,內有數物卡。
1、師:剛才我們把菜送到了菜場,可菜場上還沒有叔叔阿姨賣菜呢?怎么辦?(協(xié)商4名幼兒做賣菜人)
2、電話鈴聲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陳老師嗎?我是廚房里的阿姨,今天廚房里的菜不夠了,阿姨請中2班的小朋友幫幫忙、買點菜,行嗎?"
3、阿姨給我們開好了購菜的"菜單"(老師出示兩種"菜單"):看看菜單上說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單直接去買菜,不行的話可以問菜場上的叔叔阿姨怎么買?(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理解菜單的含義)
4、幼兒游戲(對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務的幼兒給其提供第二次機會,難度加大)
5、買完菜的幼兒相互交流:你買了什么菜?買了多少?也可相互檢查是否正確。(還可以鼓勵幼兒向客人老師去交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結合我班對于氣味的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而制定的。目標既有科常方面的認知經驗、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態(tài)度,但不缺乏領域特質。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清晰,在找一找、聞一聞中,讓幼兒初步感知鼻子可以聞氣味;在聞一聞、說一說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氣味;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涂一涂、聞一聞中,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兒,所以在設計教案中,融入了較多生活元素,既有預防甲流的知識,也有冬季保護小手的方法。在提問上,考慮到年齡特征,大多數體訪問設計成了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有二個是開放式提問,有利于幼兒的回答。在整個活動中,也考慮到動靜交替,請幼兒把笑臉貼在喜歡的氣味下,加入了他們的互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動中,能完善材料的選擇,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會更好。
小百科:我們生活中指的“菜”通常是能做副食品的植物,如蔬菜;或經過烹調供下飯下酒的蔬菜、蛋品、魚、肉等。
中班科學教案9
活動名稱:
快來堆沙堡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發(fā)現沙石的不同特性。
2、發(fā)現沙石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1、堆沙堡的圖片。
2、礫石、小沙石、沙子、塑料大碗三個。
3、玩沙用具:鏟子、釘耙、水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堆沙堡的`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ǘ┗顒右
1、出示玩沙用具:鏟子、釘耙、水桶,引導幼兒一一觀察。
2、教師先將三個大碗分別裝入礫石、小沙石、沙。但是先不讓幼兒知道是什么,然后分別請三位幼兒上臺,讓三位幼兒閉上眼睛分別摸一摸、聞一聞它們。
3、教師提問:說說看那是什么東西?有什么味道?摸起來如何?請三位幼兒分別發(fā)言。
4、教師將沙石輪流給幼兒們看一看,聞一聞。并說明它們都是由石頭變成的。但顆粒大小不同,顆粒最大的叫礫石,顆粒較細小的叫小沙石,最細小的是沙。
。ㄈ┗顒佣
1、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砂石玩的游戲,幼兒自由發(fā)言。
2、教師總結沙子可以雕塑作品、粘沙畫和做沙包等。小石頭和粗沙則可以放在空瓶里當樂器或彩繪等。
3、教師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帶領幼兒念唱兒歌《快來堆沙堡》,然后提問:大家有沒有玩過沙?有沒有堆沙堡?你最想用沙堆成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4、請幼兒說說堆沙堡時要注意什么?
5、帶領幼兒去玩沙。
中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受力的連續(xù)性和阻斷性的現象,體驗游戲的樂趣。
2、在嘗試中,掌握擺放的技巧:如直線時積木的距離、拐彎時積木的距離。
3、知道與同伴要主動合作,能與同伴一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積木,賣當勞廣告。
活動過程:
一、欣賞廣告,引發(fā)活動興趣。
1、提問:“剛才廣告中,積木怎樣了?我們一起用身體動作學一學!
2、“想不想和同伴一起試一試?”
二、幼兒操作。搭直線
1、教師主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在此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2、個別指導:“你們的積木倒下去了嗎?”“中間發(fā)生什么問題,等會請你們這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第一次討論。
1、提問:“剛才你和誰合作的?怎樣完成的?”“在排直線的時候,你們發(fā)現哪些有趣的事?”
2、小結:用幼兒的語言總結在搭直線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
四、第二次操作。
“剛才請小朋友練習搭直線,現在請小朋友和伙伴任意搭,想排什么形都可以。”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不要推倒。
五、幼兒操作。
1、教師注意觀察幼兒,不做技術指導。
2、提醒動作慢的'幼兒提高效率。
六、第二次討論。
1、每組分別上來把積木推倒,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在推之前,教師提醒幼兒觀察拐彎時積木間的距離。
2、每組請幼兒自己總結。
七、游戲: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結束。
“剛才我們分小組玩的真開心。想不想大家一起搭。時間關系,我們就搭賣當勞的M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直積極的反復嘗試,但由于在此之前孩子對積木的比較少,對于擺放的一些方法還有所欠缺,如:間距的排列、花式的排法等,而直接將積木與機關進行了組合,導致老師不僅要求提的多,孩子們出現的問題更多。本節(jié)活動可以先組織第一課時,幫助幼兒知道玩骨牌的方法后再嘗試,本節(jié)活動就是讓孩子們自己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探索。
中班科學教案11
目標
1.初步探索皮球中氣的多少與彈力之間的關系,能大膽的用語言表述自己發(fā)現的過程。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對周圍生活中的常見科學現象有興趣
3.樂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實驗。
準備
1.皮球人手一個,但有的氣足、有的氣稍少、有的幾乎沒氣。
2.氣泵、打氣嘴若干。
過程
1.拍球比賽,引導幼兒發(fā)現
教師:今天我們進行拍球比賽,請大家選一個皮球站好做好準備。
幼兒自選皮球,教師觀察幼兒挑選皮球的行為,如有的幼兒會用手壓一壓,有的會和同伴爭搶氣足的球等。
提問:剛才選球的時候,為什么要用手壓一壓?你們覺得什么樣的球好拍?
拍球比賽。
教師:我們來試一試,剛才你拍了幾個球?為什么我們都會拍球了,有的人拍得多,有的人拍得少呢?
2.幼兒再次拍球,體驗球中氣的`多少與彈力之間的關系。
教師:請小朋友們再拍拍球,這次要將每種球都試試,
兒感受氣流吹拂面龐的感覺。
提問:皮球里有氣嗎?
實驗:將氣足的和氣少皮球放在同一高度落下并進行觀察。
小結:氣足的球容易彈起來。
建議
教學變式:如果實驗條件不允許,可以5-6人為一組,分別試驗不同的方法。
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兒遇到要讓熱水變冷的情況,教師可幫助幼兒遷移已有的經驗解決困難。
領域滲透:本活動中,涉及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幼兒學習測量溫度,認識溫度計上數字大小和溫度高低的關系。如水變冷了,溫度有什么變化?水溫表上的數字有什么變化?
中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計劃捉螞蟻的行動,明確活動的觀察任務。
2.對捉到的螞蟻能夠仔細觀察,并能將螞蟻的身體構造與功能進行表述和描繪。
3.在捉螞蟻的活動中萌生對螞蟻進行觀察研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昆蟲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塊紗布和皮筋、小鏟子。
2.雪糕棒、放大鏡、筆和畫板畫紙、背面貼有雙面膠的白紙。
3.選擇一處有螞蟻出沒的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
4.幼兒用書:《螞蟻》。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見過小螞蟻嗎?你們以前在哪里見過螞蟻?今天我要去捉幾只螞蟻來研究研究,誰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師幼一起策劃捉螞蟻的計劃
(1)師:螞蟻平時喜歡在哪里?我們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們?
。2)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在貼有雙面膠的白紙上分別畫出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
(3)根據幼兒猜測的幾個地點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將所猜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貼在組長的衣服上。
。4)師:去捉螞蟻有許多工作要做,先要當好“偵察員”,即能找到螞蟻活動的地方;然后要做“觀察員”,即能仔細觀察螞蟻是什么樣子的;最后還要當好“記錄員”,即把你在哪里發(fā)現了螞蟻,和你看到的螞蟻的樣子畫下來。
(5)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器材“去捉螞蟻,你覺得我們需要哪些東西的幫助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要求出示相應的材料:看看這里的哪些東西在捉螞蟻的時候會用得著?昆蟲盒用來做什么?放大鏡可以用來做什么?紙和筆可以用來做什么?去捉螞蟻時還要注意什么?
3.師幼一起去尋找、觀察螞蟻
。1)教師帶幼兒外出尋找螞蟻,并請發(fā)現螞蟻的小組及時向大家通報,請捉到螞蟻的小組就地觀察螞蟻。
。2)用放大鏡仔細看看小螞蟻有幾只腳?長在身體的什么部位?小螞蟻是怎么爬的?它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會動?學一學它是怎么動的?
4.組織幼兒交流捉螞蟻的經歷并扮演小螞蟻走路的姿態(tài)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螞蟻?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對螞蟻有哪些新發(fā)現?還希望知道小螞蟻的哪些問題?
。3)讓我們來學一學小螞蟻,三個小朋友扮演一只螞蟻,商量一下誰做頭、誰做胸、誰做腹,然后嘗試走一走。
2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么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么。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chuàng)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chuàng)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后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造。
四、環(huán)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恒。
2、懂得做實驗后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里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里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fā)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覺得杯子里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并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并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fā)現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后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了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后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4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自己嘗試動手制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ù罅恕⑿×、和原來一樣)。
2、啟發(fā)、探索。
。1)為什么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范并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后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么不同.
。ㄆ剑骸獦哟;凸:放大;凹:縮。。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制作望遠鏡,教師巡回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了解望遠鏡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動手制作的樂趣。
。ń處熖崾就h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中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了解幾種區(qū)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在制作美味雞蛋的過程中,激發(f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生熟雞蛋若干,煎蛋器,奶鍋,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盤子若干,小刷子,油壺,鹽
經驗準備:會打雞蛋活動重點:了解雞蛋生熟的變化
活動難點: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區(qū)分生熟雞蛋,并能夠進行猜想和驗證活動過程:
(一)導入玩一玩電子互動墻,熟悉雞蛋制作的美食。
任務:用生雞蛋制作美食
(二)基本過程師:
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雞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請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況下把生的挑出來,將自己的方法畫在表格上,一會驗證自己挑出來的雞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帶走生雞蛋標志的盒中,熟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總結方法師:
、賱偛耪l的方法成功區(qū)分生熟雞蛋了?(幼兒舉手)
、谡埬阏f一說你的方法(a.手電筒照熟→深顏色,生→透光b.稱重生→輕c.搖晃,生→晃d.轉生→慢)
、壅埬惆涯愕姆椒ó嬙诤诎迳系募埳
④請小朋友用紙上的一種或多種方法挑出一個生雞蛋,打進自己的小碗師:為什么不能看顏色區(qū)分?
師:因為生雞蛋的顏色有深有淺老師挑一個雞蛋(多種方法)師:我們用雞蛋可以做什么常見的美食(雞蛋羹,荷包蛋)教師指導做荷包蛋和雞蛋羹師:做荷包蛋有什么現象幼:
師:雞蛋有什么變化(液體到固體)師: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給爸爸媽媽做早餐活動分析:活動讓小朋友探究區(qū)別雞蛋生熟的方法,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小朋友每天都會吃到,從幼兒自身來說,對雞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探究過程中,幼兒有聽覺,視覺的體驗,使幼兒有更深的印象,這次的活動,教師很好的將教育活動和生活聯(lián)系,對雞蛋的基本認識從生活中來,最后用雞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對幼兒是一種滿足,生雞蛋打出來,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兒對此次活動的印象和體驗,教師讓兩組小朋友進行分享,這也是一種社會性教育。
我的收獲:我覺得科學教育活動要和幼兒的生活相聯(lián)系,可以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加深幼兒印象,這次的活動中,天平稱重的`結果不是很明顯,幼兒也提了出來,老師也讓幼兒畫在紙上,老師給予了支持,科學活動并不是讓幼兒局限一個理論,讓幼兒多探究,應該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發(fā)散幼兒的思維,也應該烏云幼兒有失誤或是誤差。
教學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意在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fā)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為“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么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后,可以根據教師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添加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會有什么發(fā)現?”在環(huán)節(jié)二中,共同探索區(qū)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為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fā)現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于幫助幼兒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臨時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fā)現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fā)現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為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時間有些拖沓。
中班科學教案14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水本身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活動《水不見了》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養(yǎng)成對周圍事物現象的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動要求幼兒了解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一般來說,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們圍繞本次活動的目標進行科學活動開展。
活動目標
1.能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生活中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哪些東西不會吸水。
2.嘗試初步使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3.愿意主動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動手操作后獲取經驗,發(fā)現生活中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活動難點:
初步嘗試使用記錄表,記錄容易吸水的物品打“√”,不會吸水的物品打“×”。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瓶子里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里面有毛巾)和一個杯子;每組一盆水;紙、海綿、布、石頭、積木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2.紙(實物)海綿(實物)布(實物)石頭(實物)積木(實物)。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師: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想)
1.出示一個一杯水和一個空八寶粥瓶子,將杯子里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結果是將水倒回來)
2.出示另一個八寶粥瓶子,請幼兒看看兩個瓶子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的)再將一杯水倒進另一個瓶子里,請幼兒猜猜這一次還能倒回來嗎?(能)結果水倒不出來了,老師把水變不見了?
3.請幼兒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請幼兒自己變魔術,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1.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八寶粥瓶子和一個杯子,請幼兒像老師一樣變魔術,(做實驗)看看水是不是也會不見
2.幼兒實驗后發(fā)現水真的變不見了,請幼兒把瓶蓋子打開找出原因。(原來里面有一條毛巾)
3.比一比原來放進去的毛巾和現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條是干的`,一條是濕的)得出結論: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4.請幼兒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可以幫我們來變魔術。
三、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請幼兒再次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組幼兒對桌面的材料進行實驗。
四、交流實驗結果,用記錄表的形式表現出來。
請幼兒說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變的魔術,水變不見了沒有?水變不見了用√表示,水沒有變不見用×表示。
海綿(實物√)毛巾(實物)√紙(實物)√石頭(實物)×積木(實物)×五、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棉花做成棉簽,打針的時候用等等。
六、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中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活動總結:
本節(jié)課重點是讓幼兒愿意主動參加科學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從課程里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生活中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哪些東西不會吸水。且嘗試初步使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發(fā)現。然而從這節(jié)實操課程里,孩子們都興趣十足,教學已達到目標和想要的結果。
中班科學教案15
活動內容:《秋天的桔子》(中班)
涉及領域:科學、語言
組織者: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方式來感知發(fā)現桔子的特征,積累更多有關桔子的經驗。
2、樂于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豐富詞:桔子瓤、桔絡、又酸又甜。
3、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桔子若干、桔子圖片、桔子制品、盤子、毛巾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韻律《水果娃》入場,營造果園場景。
二、感知桔子的外部特征
1、桔子有很多秘密的哦,老師在每個桌上都放上了桔子,請小朋友自己拿一個仔細的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呢?
小結:桔子有大有小,有紅些有綠些,外形是圓圓扁扁的,表皮有點粗糙的,摸起來有點軟,聞起來有點清香。
三、動手剝桔子并品嘗
。、剝桔子
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桔子外面的一些秘密,現在想不想看看桔子里面藏著什么秘密?
2、師生一起邊念兒歌邊剝
桔子剝開了,發(fā)現了什么?
那我們拿一瓣桔子,說說一瓣桔子像什么?
3、吃桔子
象個小船開到哪里去呢?張開嘴巴里嘗嘗桔子是什么味道的`好嗎?
4、了解桔子制品
桔子的用途可多了,平時小朋友還吃過哪些桔子做的食品呢?
四、桔子皮小制作
1、桔子吃完了,我們用桔子皮來做個拼圖的小游戲好嗎?拼完了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說你拼的是什么。
2、韻律活動《水果娃》出場。
今天,我們發(fā)現了好多桔子的秘密,小朋友們真能干。桔子豐收嘍,讓我們去多摘一些帶給弟弟妹妹吧!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0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0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17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9-18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