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六年級科學教案

時間:2024-05-30 12:42:3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科學教案【必備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科學教案【必備15篇】

六年級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銀河系的組成,銀河系的特點和形狀,銀河系的直徑和厚度,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2.通過計算體會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長度單位。

  3.通過上網(wǎng)、查閱書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銀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過動手制作銀河系模擬示意圖進一步體會銀河系的形狀。

  5.使學生意識到宇宙之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教學準備

  1.教師、學生均搜集相關銀河系的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網(wǎng)頁等。

  2.小組活動材料:硬紙板、沙、抹布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了解學生對銀河系的了解情況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天上的星星嗎?它們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并回答。

 。3)教師提問: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發(fā)現(xiàn)天上有一條比較明亮的光帶,它是什么?

 。4)教師談話:人們把這條光帶叫“銀河”,你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銀河的情況

 。1)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

  (2)小組活動:每個學生將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資料得到的有關銀河的情況寫下來,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內(nèi)將大家認同的看法歸為一類,將有爭議的看法歸為另一類。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4)根據(jù)小組的匯報,將匯報結果匯編成的班級記錄:

  對于銀河相同的看法對于銀河的不同意見 …………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3.教師出示相關資料(文字、圖片、有條件的可用視頻),學生學習

  (1)教師出示自己準備的資料供學生學習。

  (2)提問:根據(jù)這些資料,你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簡單歸納并且板書銀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學們對銀河系了解的記錄,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

  4.學習課本上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許多銀河的情況,下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本上給我們的資料。通過學習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2)學生看課本上的資料。

 。3)匯報自己的收獲。

 。4)教師提問:誰能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5)教師談話:銀河大約包含20xx億顆星體,其中恒星大約1000億顆,太陽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顆。人們把由眾多恒星組成的這一天體系統(tǒng)稱為銀河系。

 。6)提問:銀河系有什么特點?

 。ㄖ饕寣W生了解銀河系形狀像一個扁平的盤子,更像運動員投擲的鐵餅。銀河系中心被一龐大而近于球形的暈所包圍。

 。7)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銀河系是一個相當大的旋渦狀星系?

 。ㄣy河系的直徑約為80000光年。中間部位厚度約為6000光年)

  (8)談話:通過上面的研究,大家對銀河系的了解現(xiàn)在是怎樣的?

 。9)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的收獲,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5.教師介紹目前人們對銀河系探索的狀況,小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

  6.布置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搜集銀河系的資料,了解更多銀河系的信息。

  第二課時

  1. 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2. 提出研究問題

  觀察銀河系的圖片,了解銀河系的的特點。

  教師提問: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銀河系的大。渴裁词枪饽?

  3. 了解光年的概念

 。1)談話:為了了解銀河系的大小,先必須了解光年?誰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計算天體距離的'單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離。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學計算。

 。4)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向全班同學講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 計算銀河系的直徑、中間部位的厚度

 。1)談話:我們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千米呢,中間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學生計算。

 。3)匯報計算結果。

  銀河系的直徑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間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談話:通過剛才的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中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更不用說我們的地球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覺得了不起,同時還要有寬闊的胸懷,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5. 制作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沙和大白紙,下面根據(jù)我們所學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做一個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每一組的成果。

 。4)請組長來評價大家的成果。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制作,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對銀河系的形狀掌握的很好。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團結協(xié)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組都獲得了成功。

  6. 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銀河系的資料和圖片,把你認識的銀河介紹給大家。

六年級科學教案2

  教材簡析:

  本課將帶領學生進人另一個新的觀察領域一一晶體世界。晶體指組成物質(zhì)內(nèi)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間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比如食鹽是氯化鈉的晶體,味精是谷氨酸鈉的晶體,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飄下的雪花,是水的晶體。

  晶體是美麗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產(chǎn)、生活及科研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數(shù)物質(zhì)的晶體是用肉眼看不見的,我們只有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甚至X光才能看到。晶體是許多固態(tài)物質(zhì)的一種結構。過去學生觀察物質(zhì),很少從結構的角度去觀察,本課的觀察活動將使他們對身邊的物質(zhì)有著更深一層的了解。相信在我們帶領學生走進這個世界之后,學生很快就會對奇妙的晶體世界著迷,從此對它熱情關注。

  教學背景:

  “微小世界”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所涉及的內(nèi)容很廣,但教學重點不是這些方面的知識,而是拓展學生觀察的范圍,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在活動中讓他們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獨立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學生對晶體是陌生的,但晶體是美麗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都有著很廣泛的用途。本課教學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知道物質(zhì)內(nèi)部是有一定結構的,晶體是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對拓展學生對自然界物質(zhì)的認識是有意義的。

  教學設計:

 。ㄒ唬┛茖W概念:一些固體物質(zhì)的內(nèi)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zhì)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教科學詞匯:晶體學

 。ǘ┻^程與方法:

  目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zhì)的晶體;用圖記錄觀察結果;自制食鹽等晶體。標科學方法:實驗探究、記錄分析

 。ㄈ┣楦,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核心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教學重點: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重難點:

  制作晶體

  教具學具

  說明與提醒各種晶體及晶體用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

  1.選擇大顆粒結晶的教學途的圖片或多媒體鹽、味精、燒杯、滴管、玻味精,不要選粉狀的。準備課件,制作好的大晶璃片,礦物晶體。

  2.課外搜集有關晶體體及器材。的資料,包括圖片、用途等。

  教學流程

  回憶用放大鏡觀察后賞一賞做一做談一談畫一畫看一看說一說晶體圖片食鹽晶體晶體用途活動過程基礎設計

  一、畫一畫

  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同學們,白糖、食鹽、味精這三種物質(zhì)你們認識嗎?首先請你在記錄單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

  二、看一看

  看一看放大鏡下的食鹽、白糖、味精的小顆粒。食鹽、白糖和味精真的是我們記憶中的形狀嗎?接下來我們借助放大鏡觀察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記錄單上。

  三、說一說

  說一說晶體形狀我們借助放大鏡觀察到的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形狀是怎樣的呢?(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它們的形狀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小結:在放大鏡下看到的食鹽、白糖、味精,雖然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但同一種物質(zhì)的顆粒都是有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板書:晶體

  四、賞一賞

  老師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的。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是有規(guī)則的。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今天我們就用放大鏡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播放晶體課件。

  五、做一做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質(zhì)都是晶體,有的晶體是從溶液中產(chǎn)生的,比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晶體,有的晶體是在壓力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石的晶體。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出一些晶體,你們想試一試嗎?制作晶體通常有兩種方法:減少水分、降低溫度。今天我們就利用第一種方法——減少水分法,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我們再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fā)。同學們,你們會做了嗎?不過老師還有一些要求:(出示實驗要求的有關課件)記住了嗎?開始吧!學生活動、匯報。結合課件介紹食鹽的形成。食鹽來之不易,以后實驗用鹽時、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呢?

  六、談一談

  這些美麗的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它們有什么用途呢?你們課外搜集到了哪些有關晶體的資料呢?誰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生交流。老師也找到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看一看。自然界中的絕大多數(shù)物質(zhì)都是晶體,晶體是一類美麗、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體,它既具有特殊的結構,又有著優(yōu)異的性能,但是,到今天為止,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鳌?/p>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體會呢?誰想和大家說一說?老師希望你們在課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

六年級科學教案3

  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能量。

  ●能夠區(qū)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chǎn)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區(qū)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并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chǎn)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了解能源

  師問: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guī)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同學們說了這么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并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小結:我們生活或生產(chǎn)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對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后的想法。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生產(chǎn)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占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并且多開發(fā)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六年級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jù)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教師:下載并整合的遠程教育資源中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學生: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一、談話導入。

  醫(y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采光問題?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nèi)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影子?

  學生猜測,大膽假設。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教師和學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光源。

 。3)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xiàn)象,了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墨翟)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大膽進行假設。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師生利用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xiàn):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色的光;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fā)現(xiàn)?把我們的發(fā)現(xiàn)記錄到記錄本上。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1、談話: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于光傳播的資料?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1、談話: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采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2、交流展示: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注意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4、改進方案:請各小組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實驗驗證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六年級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 了解什么是彎曲,了解物體受力后產(chǎn)生的變化。

  2. 掌握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3. 通過實驗、討論、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實驗和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1. 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2. 實驗過程的操作方法和結果的記錄和分析。

  教學難點:

  1. 考慮不同材料對彎曲的抵抗能力的差異。

  2. 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思考實驗結果和結論的合理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物品受力造成的變形,讓學生觀察和思考。

  二、探究(25分鐘)

  1. 通過實驗探究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2. 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選擇不同材料,探究它們的強度和抗彎曲能力。

  3. 學生要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并討論和分析實驗結果。

  三、總結(10分鐘)

  1. 根據(jù)實驗結果,讓學生總結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2.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材料的彎曲抗力不同?

  3. 分享實驗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和結論。

  四、練習(10分鐘)

  1. 跟學生一起做幾個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讓學生在家里或學校里尋找一些具有抗彎曲能力的物品,并記錄它們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總結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和探究,讓學生了解了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思考、實驗和探究能力。但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讓學生思考不同材料對彎曲的抵抗能力的差異,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素質(zhì)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在實驗和探究中逐漸形成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同時,這節(jié)課的練習部分可以加強,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

六年級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

  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

  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shù)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教學過程】

  一、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梢詮姆糯箸R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chǎn)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fā)纖維等、農(nóng)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wǎng)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xiàn)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將新發(fā)現(xiàn)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fā)現(xiàn)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fā)現(xiàn)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shù)最大。

  四、小結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凸透――“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jié)

  用途:…

  教學后記:

六年級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區(qū)分聲音的大小與高低。

  2、能找到改變樂器發(fā)聲的響度與音高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教學難點:

  能找到改變樂器發(fā)聲的響度與音高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適合制作樂器的`材料。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學生說一說自己準備制作什么樂器,激發(fā)學生制作的欲望和興趣。

  二、動手制作。

  1、選擇材料。

  學生小組合作,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選擇合適的制作材料。

  教師巡視指導。

  2、動手實驗。

  學生小組實驗各種不同材料發(fā)聲的大小、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代表匯報交流,師生評議。

  3、制作樂器。

  小組合作制作樂器。(教師強調(diào)在使用小刀、剪子時要注意安全)

  4、改進樂器。

  學生小組演奏樂器,發(fā)現(xiàn)不足,合作研究加以改進。

  三、總結。

  各組派代表匯報自己的制作成果。

  第二課時

  一、檢查同學們的準備情況

  ◆模擬課堂

  師:同學們的工具和材料都帶來了嗎?

  (如果有沒帶齊的情況,則在批評之后,安排他們:

  1.向其他小組借同類材料;

  2.教師幫助他們在實驗室里尋找替代材料;

  3.臨時更換可制作的樂器。)

  二、提出制作要求

  ◆模擬課堂

  師:制作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團結合作,井然有序;

  2.專心致志,不要大聲吵鬧;

  3.講究衛(wèi)生,不亂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緊急情況馬上匯報。

  5.節(jié)約時間。

  三、同學們分組制作樂器

  ◆模擬課堂

  教師巡回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和技術上的幫助。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一些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避免他們走太多的彎路。如:

  四、調(diào)試樂器

  ◆模擬課堂

  師: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嘗試演奏并調(diào)試自制的樂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簡單的樂曲。

  如果一節(jié)課還沒有做完,下課后或放學后,接著把它完成。

  下節(jié)課我們將舉辦自制樂器演奏會,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六年級科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依據(jù)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對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釋。

  2 、能夠制作火箭及其發(fā)射器裝置。

  3 、能夠設計出能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關系的實驗方案。

  4 、能夠選者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書研究能量知識的過程和結果。

  5 、能夠在研究過程中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能量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

  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體做不同的工作或運動。

  4 、知道能量大小對物體運動有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愿意合作與交流。

  2 、意識到能量對于人類和自然界的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點:

  知道能量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

  三、教學難點:

  能控制變量研究能量對于物體的影響。

  四、教學準備: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筆、膠帶。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讀詩:神奇的能量。

  2 、過渡: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 、出示 P42 頁的圖片。

  2 、提問:這些物體靠什么“工作或運動”?

  3 、學生看圖分組討論。(認同的.觀點進行記錄)

  4 、師生小結:什么是能量。

  5 、討論:能量看得見嗎?

  你能做個小實驗證明給大家看。

  6 、小結。

  三、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 、過渡:生活中存在著各種能量,它們又有什么作用?

  2 、小組比賽: 說說能量,講講它的作用。

  3 、畫卡通:能將一種能量表現(xiàn)出來,并能反映出作用。

  4 、學生繪畫。

  5 、展評,思考:這種能量會給物體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這種變化你還在其它地方見過嗎?

  6 、提問:如果這個世界,我們這個社會沒有能量會怎樣?舉例。

  7 、小結。

  四、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 、過渡:出示小水車,用怎樣哪些方法可以讓它轉的更快?

  2 、學生上臺演示并說出方法。

  3 、思考:這個實驗我們有沒有用到能量?

  4 、過渡:通過實驗我們再一次證明了能量就在我們身邊,能讓物體運動起來,那能量的大小與物體運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通過下面實驗來進行研究。

  5 、制作火箭和發(fā)射器。

  教師說明制作方法及具體步驟。

  學生制作。展評。

  6 、設計方案。

  我們利用這套裝置來研究什么?

 。ㄏ鸾罾詈螽a(chǎn)生的能量與火箭發(fā)射高度的關系)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ㄍㄟ^它來了解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設計研究方案(預測、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等)。

  學生匯報研究方案。實驗中我們還注意什么問題?

  7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8 、學生匯報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9 、小結。

  五、鞏固應用

  1 、什么是能量?

  2 、太陽能熱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業(yè)

  1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六年級科學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構》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tài)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guī)律,使學生養(yǎng)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qū)域的生物種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教學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籍、網(wǎng)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shù)據(jù)、敢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教學關鍵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年級科學教案10

  過程與方法:

  ●能夠自覺地開展一些保護生物的宣傳活動和實踐活動。

  ●能夠做一個簡單的生態(tài)瓶。

  科學知識:

  ●知道生態(tài)平衡對于人類的重要性。

  ●了解;r(nóng)業(y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

  ●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本節(jié)課的課題,并問:“誰理解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什么是生態(tài)平衡?”

  二、新課

  1、理解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

  師講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huán)境。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shù)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變化不大,這種狀態(tài)叫做生態(tài)平衡。

  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2、制作生態(tài)瓶

  (1)魚缸養(yǎng)魚。

 。2)種小草

  要求:學生回家后選擇一種方式進行,并記錄生長過程。

  同時各小組討論: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C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D各小組進行討論,并全班匯報。

  3、生態(tài)平衡對人類的重要性

  出示P38頁的三幅圖。講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態(tài)平衡經(jīng)常遭到人為的破壞。這三幅圖片都反應了人類在破壞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系統(tǒng)會有什么的變化?

  各小組討論并匯報。

  請同學們閱讀P39和資料并討論問題。

  學生閱讀資料,討論并回答。

  讀活動記錄上和圖表,說說你對鹿和狼的關系的看法。

  4、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1了解各種動植物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

  2師講解我國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及我國怎么保護珍稀動植物。

  3請學生們說說我們應該怎么保護生態(tài)平衡。

  4師介紹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和藍色農(nóng)業(yè),并請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它們意義。

六年級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簡易太陽系模型。

  2.意識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資料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3.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在教室里和操場分小組教學。

  2.材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shù)據(jù)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課時

一、設計太陽系模型。

  1.談話:根據(jù)上節(jié)課得到的有關太陽系家族成員的信息,說一說太陽系各成員之間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2.學生匯報后組織大家在教材第43頁的空白處畫出太陽系主要成員的位置順序關系圖。

  3.提問:如果我們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太陽系資料做個太陽系模型,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4.學生分小組舉行深入討論交流。

  5.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后,教師從八顆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擬材料選擇以及行星模擬的大小和位置關系等三方面進行總結。

  6.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對九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如何處理?(指導學生認識到需要按照比例來縮小。)

 。2)如果要綜合利用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數(shù)據(jù)這兩組數(shù)據(jù)來建造模型,如何處理呢?(指導學生認識到比例要一致。)

 。3)處理數(shù)據(jù)后的結果如何?我們還能在桌面上建太陽系模型嗎?為什么?(如果兼顧體積和距離兩個數(shù)據(jù)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這個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說明部分已經(jīng)有過描述,這里不再復述。)

 。4)如果要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導學生認識可以分別處理兩類數(shù)據(jù),做不同類型的模型。)

  7.指導學生按照大小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體積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擬大小為0.5厘米直徑的圓球為標準,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擬的大小分別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導學生按照距離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遠近數(shù)據(jù)。如果以水星到太陽模擬距離為0.6厘米為標準,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陽模擬距離分別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陽系模型。

  1.講述在室內(nèi)建立太陽系模型的步驟:

 。1)參照一定比例將各色橡皮泥或準備的其他材料分別加工成“八顆行星”。

 。2)由于八顆行星都是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公轉,且行星軌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內(nèi),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顆行星的軌道平面。然后參照八顆行星分布的圖片,調(diào)整各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

 。3)參照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運行軌道上。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開始制作太陽系模型,教師深入各小組舉行指導。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師組織同學分別交流自制的太陽系模型,并對同學勤于動腦、善于動手的良好品質(zhì)給予充分肯定。

一、指導學生開展模擬太陽系的游戲。

  1.談話:為了進一步鞏固大家對太陽系行星運轉軌道的認識,我們進行一項做模擬太陽系的游戲。2.講解游戲方法:操場中心由一位同學舉起一只籃球代表太陽。8位同學舉著象征不同行星的小球進場。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轉。誰走的路線離“太陽”遠近的次序錯了則出局,全部走對后開始第二局。(教師在組織這項活動時不要在地上畫出軌道圓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所扮演的角色確定自己離太陽的遠近和“運行軌道”,同時讓那些走錯的同學說一說自己錯在哪里。)

  3.學生游戲,并在活動中熟悉行星運行軌道的認識。

二、指導學生到操場上建造模型

  1.提問: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

  2.學生思考匯報,教師小結,指出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再按比例縮小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計算好之后會發(fā)現(xiàn)“土星”已經(jīng)距離“太陽”有143米了,一般學校的操場已無法完成這樣的建;顒樱绻闵献钸h的“海王星”更是距離“太陽”有451米之遙!

  3.將一顆直徑1.4厘米的玻璃珠或橡皮泥球代表太陽,在草場上分別量出距“太陽”0.58米、1.8米、1.5米、2.3米、7.8

  米、14.3米、28.8米和45.1米的8個點,在這些位置上安排分別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同學。帶領其他同學進行一次“太空之旅”,當走到某一行星前時,不僅強調(diào)該行星距離太陽的位置關系,還可以邀請同學說一說他們自己對該行星其他特點的認識。

  4.小結:說一說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xiàn)?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太陽系天體及天體運動特點。

  2.會查閱資料,并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資料。

  教學準備

  各種有關太陽系天體介紹的書籍和多媒體資料。

  一根1.5米長的細繩、一截6厘米長的塑料管、一個有孔的橡皮塞、一只秒表、一個砝碼或幾個墊圈。

   第一課時

  1.提出問題。

 。1)播放錄像:太陽系各天體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2)教師提問:關于剛才播放的這段錄像,你們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出?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2.推斷與猜想。

 。1)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推斷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例如:太陽有很強的引力、宇宙大爆炸中產(chǎn)生的能量使得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還在不停的運動、天體之間有磁場在不斷的吸引和排斥的過程中使得它們不停地運動。

 。2)學生思考上述問題,發(fā)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教師板書要點。

  3.制定方案。

 。1)學生分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大多數(shù)同學都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研究方法,研究步驟,如何分工,如何記錄等。

 。2)小組匯報研究方案。學生可以吸取別人方案的長處,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也可以指出別的小組方案中明顯的問題或漏洞,幫助他人完善研究方案。

  4.考察與研究。

 。1)各學習小組按研究方案開展研究活動搜集相關資料

  (2)教師在各小組巡回參觀,但不發(fā)表評價意見。當學生按研究方案進行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提供幫助;當研究方案出現(xiàn)問題,到了不修改無法進行下一步研究時,教師可提供指導。

  5.交流與小結。

  (1)各小組匯報研究的過程以及得出的結論。相同的研究項目,研究結論不同的小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過程,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其他小組幫助分析原因,最終確定合理的結論。

 。2)選評“研究計劃最周密、結論最令人信服的學習小組”。

  6.辦專題小報。

 。1)學生小組討論完善專題小報的制作前的設計工作。

  (2)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制作專題小報。

  (3)根據(jù)學生專題小報制作完成情況在課內(nèi)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第二課時

  1.談話: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行星繞太陽轉動都有各自的軌跡,而且轉動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你知道行星公轉周期與什么有關嗎?

  2.學生討論后回答。

  3.談話:猜想一下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怎樣影響行星公轉周期的,把你的假設寫在實驗記錄上。

  4.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

  5.在學生設計實驗匯報并給予評價的基礎上,講解探究行星與太陽之間距離和行星公轉周期有什么關系實驗的有效方法:首先,把細繩穿過塑料管,一頭拴上橡皮塞,一頭拴上砝碼;其次,捏住塑料管,舉過頭頂,讓橡皮塞做勻速圓周運動,橡皮塞旋轉形成的圓代表行星的軌道。注意:使塑料管下的繩長保持不變;第三,分別使轉動的繩長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計算橡皮塞的不同運轉周期。

  教師在組織同學開展此項活動時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事項:

 。1)先組織學生進行假設,例如: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其公轉周期越短。然后進行實驗并做好記錄。

 。2)在此實驗中,保持橡皮塞的勻速運動是操作難點。為此。課文設計了套管裝置,使實驗者能利用重物砝碼來顯示橡皮塞是否勻速運動。在實驗中,教師一定要強調(diào):在橡皮塞轉動過程中,塑料管下端的繩長保持不變時,說明運轉基本達到勻速,這時開始計時和記錄橡皮塞轉動的圈數(shù)。

 。3)可在拴橡皮塞一端的繩子上用彩筆或貼紙、橡皮筋分別標出離橡皮塞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位置,以便學生控制轉動橡皮塞的力量,使轉動的半徑保持恒定。

 。4)要求學生每次轉10圈,然后用轉動所用時間除以10,要至少重復3次實驗,取平均值,為其公轉周期。

 。5)注意小組內(nèi)學生的分工合作。可通過小組討論或指派的方法,確定轉橡皮塞、計時、記錄、監(jiān)督的人選,保障實驗的順利進行。本活動適合在操場上散開進行。

  6.學生分組實驗,并把實驗記錄和實驗結論寫下來,從而驗證假設。

  7.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進行小結。

  8.談話:在這個實驗中,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值得研究的問題?

六年級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質(zhì)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

  一些物質(zhì)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篩網(wǎng)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zhì)有沒有變化

  【教學難點】:對實驗過程的細心觀察和概括

  【教學準備】:每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組合,銹鋼湯匙、蠟燭、火柴、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課堂內(nèi)容和要求導入:

  今天我們的課堂將以實驗為主,但需要你細心的觀察作為我們這節(jié)實驗課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實驗:

  1、實驗前的觀察:用豆子和沙子來做混合實驗就要知道它們的本來面目,它們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根據(jù)觀察回答,師簡要板書。盡可能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描繪它們的特性。

  3、引導推測:如果我們將豆子和沙子進行混合,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依據(jù)是什么?怎么做來證實?建議:留取對比樣本。

  4、混合實驗。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發(fā)生變化會和它們的攪拌程度有關么?

  5、混合實驗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變化。怎樣觀察的更清晰?

  6、分離實驗:引導思考,用什么方法分離?怎樣分離,根據(jù)所想方法選擇實驗品實驗。

  7、觀察比較:分離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們預存的實驗前的樣本進行比較,觀察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外部形態(tài)上出現(xiàn)的細微變化,教師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導本質(zhì)上的變化比較)

  8、小結:類似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后沒有變化,沒有變?yōu)榛虍a(chǎn)生新的物質(zhì),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如同上節(jié)課我們的易拉罐和水結冰等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及其特點

  二、糖的加熱實驗

  1、相對于物理變化的是化學變化。觀察白糖特點,記錄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填在表格中。

  3、實驗:a、說明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

  b、從實驗盒取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c、教師在巡視中指導觀察和記錄以及安全事項。

  4、交流:你們都看到和記錄哪些現(xiàn)象?引導明了:白糖在加熱以后得到的物質(zhì)還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結并引申: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yōu)楹谏?炭一樣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及其特點 就我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來看,是不是從加熱那刻開始就是產(chǎn)生黑炭的化學變化的過程呢?(引導比較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呢?

  6、拓延:我們在對糖加熱的過程還是蠟燭燃燒的過程,蠟燭的燃燒是怎樣的變化呢?

  三、總結:

  在變化中能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不單純屬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有時像糖加熱和蠟燭燃燒一樣同時出現(xiàn)。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究竟屬于哪一種。

六年級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課件: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1.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diào)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nèi)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huán)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zhì)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

  7.播放課件:神秘的月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1.一棵“頑強”的小樹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 9月3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1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養(yǎng)皿、大小質(zhì)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出示課件,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nèi)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nèi)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jīng)常在杯內(nèi)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nèi)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ㄗⅲ喝齻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2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六年級科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潔的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討論過程和結果。

  2、喜愛大膽想象;敬重證據(jù),情愿合作溝通;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學問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進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教學預備】預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課前觀看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在進展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提出問題人的身體從小到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在此根底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猜測假設學生依據(jù)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4、實施探究A、探究人的一生身體進展變化特征

 。1)課前,教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進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還預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nèi)溝通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fā)覺什么。

  (2)學生小組溝通合作,教師參加學生的爭論。

  (3)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fā)覺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漂亮青春痘、說話的聲音變粗、喉結突出同學們發(fā)覺了許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人誕生后,身體漸漸長大,直到長成強健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漸漸的年輕,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jīng)受發(fā)育期(從誕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年輕期(60歲以后)等4個進展階段。

  A生長、發(fā)育、年輕和死亡是人必定經(jīng)受的過程。人的身體特征發(fā)育比擬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進展階段時間比擬長短因人而異。

  B、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同學們已經(jīng)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你感覺到什么?假如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制成表格或圖形,討論起來就會更明顯。你想用怎樣的方式討論呢?(統(tǒng)計表、條形碼統(tǒng)計圖生、折線圖)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看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覺,請寫在下面:

  (1)圖表

  (2)發(fā)覺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青春期開頭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青春期是由兒童發(fā)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進展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人的身體進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青春期是人的身體進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安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根底,我們在青春期應當留意什么?(加強熬煉、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心理詢問)寫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現(xiàn)溝通展現(xiàn)探究結果,全班溝通。

  6、拓展創(chuàng)新請同學們課下連續(xù)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形狀特征。可以寫出討論報告在全班溝通,也可以出一期專題討論。

  7、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了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點,注意個人保健。

六年級科學教案15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fā)現(xiàn)。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窀惺軠厥倚翱諝庥匈|(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襁M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教學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教學步驟:

  1、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

  2、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fā)展之意《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3、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xiàn)象。

  瓶中的草為什么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4、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5、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總結: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nèi)容的拓展。

  7、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8、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9、你還能對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哪些現(xiàn)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六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科學教案09-30

六年級科學教案05-29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08-26

人教版六年級科學教案08-26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01-09

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09

六年級科學教案(優(yōu)選)05-30

六年級科學教案[優(yōu)選]05-30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2-10

六年級科教版科學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