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設計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
教材分析
杠桿的科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中的第二課時。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是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中的一部分。它分為兩部分:1、認識杠桿;2、研究杠桿的秘密。其中第二個活動是重點,活動選擇了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運用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觀察、實驗、記錄,以及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認識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律,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學生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本課教材的安排正體現(xiàn)“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教科書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工作規(guī)律,而是要求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等,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于學生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也是很多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在學習本課前,通過前一節(jié)課《使用工具》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但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教材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利于學生觀察并引發(fā)思考。書中示意圖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很較直觀,很清晰。兩個活動安排有梯度。一是認識杠桿,先由撬棍引入杠桿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桿的三個重要位置,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工作時發(fā)揮作用的位置,并標出它們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而后利用書中的圖,對于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二是研究杠桿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后,利用杠桿尺研究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通過實驗,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
1、從知識與技能:(1)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杠桿解決身邊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教學難點:(1)杠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我們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都要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精妙,去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重點:識字與寫字
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fā)引導、自主學習
學法: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生字卡片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識字
1、激發(fā)學生多讀,在讀中識字。
2、先分小組自由讀,學生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同一小組互相幫助識字,再讓每一小組的識字能手當小老師,教大家認字。
3、在學生互教互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類指導,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識字(紛、識),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娃、洼),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識字。
4、學習生字之后,通過朗讀來檢查識字效果,根據(jù)反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識”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三)朗讀感悟
1.范讀激趣。
2.學生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3.讀第一節(jié),啟發(fā)提問:誰讀懂了“四海為家”這個詞語?
4.朗讀第二、三、四節(jié),說一說自己最欣賞哪一位“媽媽”的辦法,為什么?
5.小組合作朗讀全文,并試著背誦課文。
6.背誦比賽(小組集體賽與個人賽結合)。
(四)讀讀說說
1.讀補充閱讀材料(見“資料袋”),再說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讀“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識字(排火車)注意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白R”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朗讀
。ǘ┲笇懽,抄寫詞語
讓學生按筆順自主寫字,第一遍描紅,第二、三遍寫正確,寫美觀。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本課有2個要求寫的字都是女字旁,指導寫字時讓學生注意女字旁與“女”字寬窄不一樣,第三筆到右邊不出頭。“旅、降”左窄右寬,指導學生把字寫勻稱、美觀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不僅多,而且有趣,就讓我們與學生們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吧。
(三)實踐活動
1、讓學生讀讀課文后“泡泡”里的話,說一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資料拿出來展示交流,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ㄋ模┛偨Y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資料袋: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像一個個白色的絨球,當冠毛展開時,就像把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處飛揚。你知道春天柳絮飛揚的奧秘嗎?抓一團柳絮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些小顆粒,那就是柳樹的種子。柳樹就是靠柳絮的飛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的。
鳳仙花媽媽的辦法跟豌豆媽媽的辦法差不多,鳳仙花果實成熟后會炸裂,風仙花媽媽用這種辦法把種子送到四面八方。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3
一、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身邊發(fā)生的變化現(xiàn)象。
2.能對不同的變化進行分類。
3.明白記錄物體變化的意義,并能設計具體的記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制定分類標準,對變化進行分類。
2.設計記錄物體變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錄等科學探究必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知道身邊的環(huán)境時刻在發(fā)生變化,認識到世界是變化的。
2.明白正確的記錄有助于活動的進行,對于科學探究非常重要。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勤于記錄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1.身邊的世界是變化的;
2.記錄物體的變化。
三、教學難點
1.制定標準,對變化分類;
2.涉及記錄方案。
四、教學用具
投影儀、冰塊實物或多媒體素材(如冰塊為圖片,可能還需要水的圖片)。
五、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知道變化和周圍世界的關系,然后進一步討論變化的分類和如何記錄物體的變化,并幫助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變化現(xiàn)象和變化過程進行探究。
六、教學過程
。▽胄抡n)展示冰塊,教師借助于冰水轉化的例子進行導入。
同學們,這是什么呢?對,這是冰塊。大家知道冰塊是怎么形成的嗎?
(學生回答)冰是由水凍成的。
。ń處煟┼,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水成了冰,其實就是一個變化過程。同學們,在我們身邊的變化多不多呢?
。▽W生活動)說一說。教師要求學生說說印象中其它的變化現(xiàn)象,并簡單說說是如何變化的。
(課堂作業(yè))教師將學生說出的變化現(xiàn)象寫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學生將提到的變化填寫在課本第一頁的空白處,方便課余時間的觀察活動。
(承轉)剛才大家舉出了各種各樣的變化過程,可見我們身邊的世界到處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這些變化一樣嗎?
。▽W生回答)不一樣。
。ń處煟┠敲,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呢?說說理由。
。ɑ顒樱┩瑢W們,大家知道什么是變化嗎?讓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看看這些變化之間有什么區(qū)別?你們能不能自己討論確定一個標準,然后對這些變化進行分類。
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喜歡集體討論、學會通過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不同之處,學會提取有用指標進行學習的習慣,加深對科學過程的認識。在比較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各種辦法:書寫、畫表、繪圖等。
(展示與評價)學生小組說說自己的結果(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儀等電化設備)。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注意進行積極的評價,對于不太正確的說法,可以通過讓同學補充的方法進行改正。
。ǔ薪樱┪覀冸m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變化,也知道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再變化,但是,我們卻不可能完全憑大腦記憶,即使現(xiàn)在能記住的,以后也許就會忘記。大家說,我們該怎么辦呢?大家來想想辦法。
。▽W生回答)做記錄。
(教師)真不錯,通過做記錄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不但可以幫助記憶物體的變化現(xiàn)象和過程,還可以方便地和別人進行交流。
。ń處煟┪覀冎郎磉叺氖澜绯錆M了變化。那么請同學們選擇一種變化,小組討論一下:我們怎樣來記錄這種變化?需要什么工具?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應該采用的記錄方法,并設計一個觀察記錄的過程。
。ㄔu價)讓其他同學看看某一方案,說說其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學生小組的方案確定了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進行自己的觀察,在實踐中檢驗和評價自己的紀錄方案。
七、教學流程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4
教材分析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沉和浮》的第三課。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深入研究造成馬鈴薯在水中沉浮的條件和變量,從改變液體成分達到改變物體沉浮的目的。在本課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對一些浮力現(xiàn)象已有所認知,知道木頭、塑料、船等能浮在水上;鐵、石頭等會沉入水中;知道物體的體積、大小、重量決定了它的沉浮關系。但對于馬鈴薯能否在水中浮起,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可能會發(fā)生爭論,當然學生可能會在課外知道雞蛋能在鹽水里浮起來,物體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要比一般的水大。因此,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定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目標是可行的。
設計理念
科學課從走進教室就深受學生的喜愛,究其原因,因為在科學課中可以動手做自己想做的有趣的實驗,自己設計實驗的方法去尋求問題的解決,科學課中的活動性、探究性、主動性深深誘發(fā)著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在這堂課中教師有意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由學生商討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并在交流中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計劃。鑒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可能猜測出是鹽水溶液使馬鈴薯浮起來,應該說本課的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不會成為學生的學習障礙,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著重考慮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意識”,并把這種意識落實到探究過程中去,從而,使學生對浮力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知,使我們的科學課能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認識物體的沉浮與液體的成分有關。
2、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師:兩個200毫升的燒杯,定為1號和2號(分別盛有100、150毫升的純凈水,其中一杯150毫升的為飽和鹽溶液);兩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一幅天平(備用)。
2、四人小組:一只盛有150毫升純凈水的燒杯,一個馬鈴薯,一根筷子;實驗袋(一支蠟燭,兩個不銹鋼調羹,一包火柴,一把藥匙);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觀察質疑、提出假設
1、教師提問:你知道有哪些物體能浮在水上,哪些不能?
。▽W生羅列出許多能浮在水上的和不能浮在水上的物體。)
2、師出示兩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叫學生判斷是沉還是浮。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都會沉。
生:都會浮。
師:(疑惑)這兩個馬鈴薯的沉浮究竟會怎樣,我們怎么來驗證你們的觀點?
生:實驗。
師:好辦法。我們只要將馬鈴薯放進水里就能看出來?
生:不對。如果放水的東西不一樣大就不能比了。
生:對呀,應該用一樣大的東西盛。(其他的學生此時也議論紛紛)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實驗的時候還應該有一些條件,這些條件應該公平,對嗎?還應該有哪些公平的條件呢,各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體現(xiàn)實驗的公平性
、鸥鶕(jù)學生的交流情況,教師一一板書:
實驗名稱
生:可以在清水里加鹽,再燒一次。
生:可以先在水里放進馬鈴薯,再加鹽,看它會不會浮起來。
生:可以把他們的方法和起來。
師:這個建議不錯,我們可以試試,你們覺得呢?
(生答略)
師: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得——
生:制訂實驗計劃。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一杯150毫升的純凈水,一個藥匙和一個馬鈴薯,你們認為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研究哪些項目?
。ǜ餍〗M制訂計劃并展開討論應有哪些實驗項目,如何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然后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實驗計劃進行交流,博采眾長;重點講講自己的計劃中哪部分實驗成功的關鍵。)
生:我們認為要弄清要幾勺鹽。
生:每次應該是一平勺。
生:要等前一勺鹽沒有了才能在放第二勺,要不就不準了。
生:還要記錄馬鈴薯浮還是沉。
……
。ㄍ队俺鍪疽环萦媱潱
實驗名稱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5
學情分析
食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最愛吃什么最討厭什么,談起來滔滔不絕。然而究竟吃什么才健康?這是學生所困惑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則采用卡片來記錄,擺卡片來研究,最終得出對人的食物的一般認識。使之感到了研究的快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我們一天要吃很多種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制作食物名稱記錄卡片,拼擺食物記錄卡片,對食物進行數(shù)量的統(tǒng)計和類別的劃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開始有意識地關注所吃的食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意識地關注所吃的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難點:通過記錄一天的食物,發(fā)現(xiàn)問題和規(guī)律。會給多種食物組成的食品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進行食物記錄的卡片紙(每人20張)、食物分類記錄單(每組1份)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發(fā)放一天的食物調查記錄表(附后),讓學生在家里做好記錄。[學生記錄的過程不單是為上課準備資料,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讓學習在家里學習,實現(xiàn)了學習的空間的開放;讓學生的學習從課上延伸到課前,實現(xiàn)了學習時間的開放;讓學生向家長學習,實現(xiàn)了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此可見學生記錄的過程實際是一個開放的科學學習的過程。]
二、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食物。關于食物你了解多少?[學生的科學學習是在其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的學習,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我們教學的起點,這一問題正是為了了解學生對食物這一概念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在此要引導學生對食品與食物這二個概念加以區(qū)別,以防止在書寫卡片時兩者相混淆。]
2、你最愛吃什么食物?
3、你最討厭什么食物?
4、提出研究的問題:我們究竟吃什么才健康?讓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來尋找答案吧。
[最喜歡吃的食物與最討厭的食物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在這一話題的討論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同一種食物有的同學喜歡,有的同學討厭。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吃什么呢?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
三、討論研究方法
1、交流研究方法。你覺得我們該怎樣開始我們的研究?
2、啟發(fā)學生在科學研究中應注意選取樣本。我們就以昨天的一天的食物為樣本來研究。
[研究方法的確定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旨在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選取與研究內容的關系,并初步學習選取研究方法。]
四、記錄與統(tǒng)計
我們的研究其實從昨天已經(jīng)開始,拿出我們昨天填寫的一天的食物記錄,并且了解了一些食品由那些食材加工成的。想不想和同學交流一下?[這一交流活動是對家庭學習的驗收,也為下一步填寫卡片做好了準備。]
1、下面我們就把昨天吃的食物記錄在卡片上。(投影出示以下提示語來指導填寫卡片的方法)
2、一張卡片只記錄一種食物名稱。
重復的食物要分多次分別記錄。
多種食物組成的.食品要用多張卡片記錄食物名。
3、學生根據(jù)記錄表填寫卡片。
4、初步統(tǒng)計。
6、數(shù)一數(shù)共用了幾張卡片?這說明了什么?把重復的食物卡片用釘書器釘在一起。重復最多的是那些食物?這又說明了什么?
五、整理與研究
1、小組內將重復的卡片釘在一起。
2、把卡片平擺在桌子上。這么多食物我們怎么研究呢?啟發(fā)給它們分類。
3、如何分類呢?討論確定分類方法。(如,可以生食的食物與熟食的食物;主食與副食;動物類與植物類食物)
[給物體分類學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其生活經(jīng)驗所限,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有些食物分類不清的情況。為此,組織全班同學首先將食物分成動物與植物類,分類中出現(xiàn)了諸如水、鹽、食品填加劑等無法歸屬的問題。這時指導用“其他”來涵概。]
4、分組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將食物分類。
5、討論交流分類方法。組織學生間的討論,統(tǒng)一認識達成共識。[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對人的食物的多樣性有所認識]
六、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人一天中應該吃那些食物才健康?[通過本問題的討論旨在使學生明白,人是雜食性動物,因此,沒有一種食物能包括人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從而糾正學生的偏食現(xiàn)象。]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6
一、教學思路
這是本單元第一個活動,這個活動要求我們和學生們一起盡量多地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分析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然后說說我們聽到過哪些聲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哪些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發(fā)出的聲音。
科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處處著眼于以生為本,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動活動中自己感悟。
二、教學目標
1.能自己觀察、傾聽不同的聲音,動手做聲音的游戲。
2.能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對有關聲音的現(xiàn)象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
3.通過聽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感知聲音的產(chǎn)生與物體有關,沒有物體就沒有聲音;
4.通過游戲、實驗,說出聲音有大小、遠近、高低的不同,能夠分辯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5.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難點:懂得聲音的大小叫音量,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四、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光盤一只,《記錄卡》每人一張,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7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1、能說出物體的基本特征。
2、能比較出物體在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方面的不同。
二、科學探究
1、能用簡單的詞語描述物體的外部特征。
2、能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
3、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論,并與同學們討論與交流。
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tài)度
1、能對常見的物體的觀察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2、能如實描述觀察的物體。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和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基于對物體外部特征的'初步認識,了解物體的不同特征對人類有不同的用途。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鉛筆盒、作業(yè)本、詞典、橡皮、鉛筆、乒乓球、網(wǎng)球、海綿、木棒等物體。
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學生說說這些物品是什么?建立簡單的物體的概念。
2、提出要探究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這些物體有什么不同呢?”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活動:觀察物體
1、明確任務。觀察前要有明確目的,這樣觀察時就有了針對性,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今天我們先從外部形態(tài)上找找它們的不同。
2、掌握方法比較的方法
與學生交流,你想怎么觀察,觀察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3、觀察比較。
4、匯報交流
5、得出結論。物體在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很多方面不同。
6、反思評價。
三、應用與拓展
1、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比較其他物體。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8
教學目標:
探究: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等成份構成的。
2、在探究問題土壤中有什么時,能獨立思考發(fā)表意見,個人或小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方案。
知識:
1、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2、會記錄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根據(jù)事實資料研討問題,得出結論。
情感:通過討論,知道土壤對植物及人類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樣保護土壤,樹立愛護土壤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
教學難點:
在實驗中能自己提出問題,并能進行實驗研究。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課 時: 2課時
課時1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問:同學們,土壤是動植物、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見過土壤?對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交流。
問:對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啟發(fā)學生提出有關土壤的問題。
問:土壤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問題: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構成的?
三、作出預測
問:根據(jù)你平時的了解,你認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學生:水、空氣、雜質、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觀察、采集土壤。
問: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準備:鐵锨、小鏟、小桶等。
五、室內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剛才談到的物質呢?怎樣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種研究方法?
學生:用手捏、手是濕的,說明土壤里有水……
師:按照你們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質,看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學生:填寫活動報告單
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匯報:你采用什么方法,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講述:那些死去的動植物腐爛后變成了腐殖質。
啟發(fā)學生思考:除了這些研究方法,還能用哪些方法對土壤進行研究?
用火燒,土壤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課時2教學過程:
一、研討問題,通過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方法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捏土壤 手是濕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空氣)
攪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幾層,上層黏土,下層砂
燒土壤 有燒頭發(fā)的味道(腐殖質)
2、根據(jù)學生對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進行評價。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這些成分外,還有別的物質嗎?
目的:
(1)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興起。
。2)引導學生談談土壤中污染物的問題。
2、土壤中的這些垃圾袋、廢電池對土壤有什么影響?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呢?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適當介紹“保護土壤小知識”。對于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始提出的其他問題,留作學生課外研究作業(yè)。
三、課后練習
1、土壤的成分有 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氣的?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9
教材分析
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賴于三個主要因素:物質顆粒的大。幢砻娣e的大。⑺臏囟,以及液體是否被攪動。在前幾課的溶解實驗中,學生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溶解的快慢問題,想到是什么因素影響了溶解的快慢。怎樣讓食鹽溶解得快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想到的是攪拌,因為前面幾課的實驗中多次使用了攪拌的方法,他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jīng)驗。本課從“攪拌對溶解的影響”這個對比實驗入手,到學生自行設計“怎樣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怎樣加快方糖的溶解?經(jīng)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好的.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對溶解已有一定認識,在前面的實驗中也用到過攪拌的方法。對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比實驗是證明各種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學生剛剛接觸這樣的的探究方法,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導學生經(jīng)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3、在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科學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逐步發(fā)展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通過實驗驗證加快溶解的方法
學習難點:對比實驗中單個變量的控制.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0
一、觀察引入:
1、師:同學們,科學課非常重視觀察。請你們觀察黑板,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ń處煷蜷_手電,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師:光點哪里來?(手電) 誰來用手指來演示一下手電發(fā)出的光是怎樣照到黑板上的呢?我們來猜一猜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猜測:”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光是怎樣傳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實、現(xiàn)象能說明我們的想法?
預設:
。1)夜晚,我發(fā)現(xiàn)汽車前燈射出來的燈光是直的。
。2)白天,陽光穿過樹葉的光是直的。
。3)看表演時,我發(fā)現(xiàn)舞臺上的燈發(fā)出來的光是直的。
……
5、觀察圖片:老師也找了些圖片,他們能不能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二、設計實驗方案
1、師:同學們講的是頭頭是道,但是科學是講證據(jù)的`,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2、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3、學生匯報實驗方案。
預設:
(1)用手電筒照射光盤中間的圓孔,觀察白屏上的現(xiàn)象。
。2)用手電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變彎用手電筒來照,觀察白屏上的現(xiàn)象。(可用帶彎頭的吸管)
……
(3)學生說到書29頁的實驗方案,請大家看實驗單。
①仔細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
②該注意什么?(三個孔必須排在一條直線上,這里可以看幻燈片的演示;距離為5厘米;完成作業(yè):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
③這兩個小實驗有什么不同?
三、實驗研究,深入拓展
1、學生進行實驗。
2、匯報實驗情況和結論,并展示。鼓勵其他同學想到的別的實驗方法。介紹。
3、前面我們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經(jīng)過這么多方法的反復驗證,“板書:反復驗證”我們可以下個結論嗎?板書“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5、請看黑板:你知道科學家平時是怎樣進行研究的嗎?
。ㄖ该麑W生看黑板小結)
6、師:今天我們象科學家那樣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祝賀你們!
7、(展示幻燈片路燈)你能否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為什么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發(fā)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qū)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
8、出示知識點: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鐘。
9、回顧。
四、課外拓展,挑戰(zhàn)自我
師:剛才我們做實驗時用了3張帶孔的卡片,課后,你能用上10張,15張,甚至更多的卡片排成一條直線,用手電筒照射能在屏上找到光圈?ㄆ瑪[得越多越厲害。你們有信心嗎?
五、板書設計
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
猜測:光是直線傳播的嗎?
反復驗證
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與實驗,理解水的毛細現(xiàn)象和表面張力,獲得對水的初步認識。
過程與方法:
2、通過動手實驗、認真觀察來獲取知識與相關信息,并知道如何運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樣利用水的特征為生活服務。
教學準備:
1、實驗用品細紙條、有顏色的水等。2、學生分組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水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初步認識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種神奇的物質,讓我們通過動手來認識它的神奇。今天我們來學習《神奇的水》。
一、會“爬”的水。
師:水會運動嗎?水怎樣運動?下面請大家看幾個小實驗。教師演示實驗:
(1)剪一條薄紙巾,把下部插入有顏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開花的花莖,一半插在紅色水中,一半插在藍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筆把它吸干,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討論:這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你在生活在還在哪里看到這些現(xiàn)象?
小結:水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
二、會“團結”的水。
師:我們是一個團結的集體,大家團結友愛,一起學習,一起勞動,生活過得很快樂。那么水和水之間會不會團結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幣能容納多少滴水?先把猜測的結果記錄下來,再親自動手做一做。
學生分小組實驗。將一枚一元的硬幣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幣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幣究竟能裝幾滴水。
滴完后觀察:現(xiàn)在的水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水面鼓得像個小饅頭一樣?
(2)把曲別針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杯子里,預測放多少枚曲別針水會溢出來。再試一試,看看預測得對不對。
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記錄。
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經(jīng)滿了,還能再裝下幾枚曲別針,裝入曲別針后,杯面上的水為什么會鼓出來但是又不會流下來?
師小結:水具有使其表面盡量縮小的力,這就叫做水的表面張力。
你見過生活中水的表面張力現(xiàn)象嗎?請你來給同學們說一說。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水的神奇,通過實驗和觀察我們知道了水可以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此外水還有表面張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導課: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神奇的水的兩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水會自己向上爬,水還會象人一樣團結在一起,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水的神奇。
一、 會噴射的水。
實驗:
用釘子在瓶上從上向下把3個一樣大小的孔,觀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圖片:清潔工人用巨大的水龍頭來沖洗海岸。
通過實驗和圖片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水的神奇之處在哪里?
加壓后,水可以從孔隙中噴射出來。
二、會“托舉”的水。
實驗:
拿一個玻璃杯裝半杯水,然后不斷往里面丟東西,看看水可以托舉起哪些東西,而又有什么東西水托不動,沉下去了?
出示圖片:萬噸巨輪在水面上。為什么輪船和裝載的貨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動它?
小結:水有浮力。物體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則物體就可以浮起來,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則就會沉下去。
你知道水還有其他什么本領嗎?
三、水溶解物質的性質探究
動動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觀察方糖的變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塊不見了,而水會變甜。像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溶解。水能夠溶解許多物質。
試驗:仔細觀察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討論:還有哪些物質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業(yè):
把你的研究并總結出的水的特點寫在活動記錄上。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2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能舉例說出常見的人工制造產(chǎn)品。
科學探究
1、能對人工世界的物體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能對校園內和校園外的物體是否是人工制造的進行猜想。
3、能針對尋找人工制造的物體這一活動制訂簡單的計劃。
4、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人工制造的物體。
5、能與同學討論、交流生活中常見的人工制造的物體。
6、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評價。
科學態(tài)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尋找人工制造的物體產(chǎn)生興趣并積極參與其中。
2、能如實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體。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認識人工制造的物體。
4、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觀察結果,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huán)境不斷得到改善。
2、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造產(chǎn)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教學準備
校園外人工制造產(chǎn)品的圖片和視頻。
學生準備
《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看視頻,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體,還有什么?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活動1、尋找校園里的人工制造的產(chǎn)品
制訂計劃:去哪里尋找,怎么尋找,需要帶些什么,小組同學怎么分工,觀察時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討論。
搜集信息
處理信息。完成手冊第六頁。
表達交流
得出結論: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車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們構成了人工世界。
(三)應用與拓展
1、說說自己了解的人造產(chǎn)品
2、老師從衣食住行方面進行深入交流。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3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xiàn)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shù)剡x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shù)哪景逡粔K。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jīng)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三、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shù)墓ぞ邅硗瓿蛇@3項工作。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4
教材分析:
在學生對生活中的冷熱現(xiàn)象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本課將幫助學生形成溫度的概念,教會學生規(guī)范地測定水溫,并帶領學生探究熱水變涼的規(guī)律。
本課主要教學活動有三個部分:
第一,形成溫度概念。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經(jīng)典實驗——將手指分別插入冷、熱水中,5秒鐘后,再同時放入溫水杯內,體會兩個手指的感覺。接著請學生就這個現(xiàn)象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生將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憑手的感覺不能準確決斷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比較物體的冷熱要用一個科學儀器,并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引導學生懂得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定物體的溫度。
第二,學習測定水溫,學習使用溫度計。測定水溫的關鍵是溫度計的液泡不能接觸杯壁和杯底,讀數(shù)的時候不要將溫度計拿到杯外。
測三杯水的溫度,是測量水溫的一次演練。
第三,探究熱水的降溫規(guī)律。熱水變涼是生活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然而學生可能從未想到過其中的科學道理。這一部分的教學目標在于進一步加強測量水溫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記錄能力,特別是連續(xù)觀察并記錄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繪制曲線圖、分析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降溫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實驗結束后,還要求學生通過討論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這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會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2、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guī)律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科學。
2、體驗到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難點:知道在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guī)律的。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溫度計、燒杯、多媒體課件等。
分組實驗器材:不同溫度的水、燒杯、溫度計、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 認識溫度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每個小組選一名手指感覺最靈敏的學生站起來。(學生討論后站起來)
好!你們是你們小組當中感覺最靈敏的,老師來測測你們的感覺是不是靈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邊是一杯冷水,右邊是一杯熱水,中間的是溫水。請將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將右手食指放入熱水中,感覺到冷與熱了嗎?
好!檢測你們手指靈敏的時候到了。將左手食指放入溫水中,再將右手食指放入溫水中,感覺到的冷熱一樣嗎?(不一樣)
【評:(1)以做游戲的形式導入,學生較為感興趣;(2)選手指感覺靈敏的同學,是為下面感覺到的冷熱不一樣做鋪墊;(3)將左右兩只食指插入溫水,書本中安排是同時插入后,我經(jīng)過多次實驗,感覺一先一后,效果更加明顯!
哪只冷一些,哪只熱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熱一些)
是這樣的嗎?可,同一杯水,它們冷熱應該一樣的!怎么會一只冷一些,一只熱一些呢?是不是我們感覺出了問題?(原先右手放在熱水中,突然放到溫水中,就會感覺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溫水中,感覺就會熱一些。)
噢,是這個原因致使我們感覺到的冷熱程度不一樣。(板書:冷熱)其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板書:溫度)它的常用單位:(板書)攝氏度當我們要想準確地知道物體的溫度時,就要借助科學儀器——溫度計。
二、 正確使用溫度計
過渡: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三杯水的溫度?(想)那好,我們先得學會怎么使用溫度計,老師介紹,大家要聽仔細。
【評:借助剛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學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溫度的心理,激發(fā)學生測量的欲望,為學習使用溫度計做下鋪墊!
。1)(出示溫度計)這就是溫度計,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時,一定要輕拿輕放。為了方便大家觀察,老師特意做了個大模型。
。2)這最下端紅色的叫液泡,這紅色的一條叫液柱,上面還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測量時,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則測出來的溫度就會不準。
。4)讀數(shù)時,要使視線與液柱的最頂端水平,液柱頂端指向哪個刻度,就是多少攝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讀數(shù)。
大家清楚了嗎?好!看看老師教具上的溫度是多少?(學生讀數(shù))改變液柱的高度,學生繼續(xù)讀數(shù)。
【評:以往說到科學課,我們馬上想到的就是讓學生親歷親為,動手探究?墒,“動手探究”不是科學探究的唯一方法。在提倡動手探究的同時,我們不能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講授教學”,在許多情況正是,傳統(tǒng)講授法,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
大家會測量水溫了嗎?(會),好,我們就來測測這三杯水的溫度。注意,先測冷水再測溫水,最后測熱水,測量過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時記錄下所觀察到的溫度。
開始測量。
匯報測量結果(教師板書,一至兩組測量的數(shù)據(jù))
我們發(fā)現(xiàn)冷水的溫度較高,溫水的溫度一般,冷水的溫度較低,你們都是這樣的嗎?
三、 連續(xù)測量一杯熱水溫度的變化。
1、過渡:大家這么快就學會了使用溫度計,并且測量了這三杯水的'溫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熱水放在這里,它會漸漸變涼,也就是溫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溫度是怎樣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還是均勻下降呢……
2、學生猜測。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快——慢,慢——快,均勻)教師:為什么這樣猜?
【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熱水是在漸漸變涼的,但至于怎樣變的,學生可能沒有細想過。這里教師設問“它的溫度怎樣下降后”緊接著追問,使得問題的指向性更明,學生思考的難度大大降低?茖W課中的探究并不等同于猜謎語,它是要有根有據(jù)的。】
。ㄒ唬┓桨冈O計
4、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那該怎么辦呢?
5、學生答:測。
6、師追問:怎么測?我只測一次行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變化?兩次呢?(也不行)那你認為測幾次?
7、對,必須經(jīng)過多次測量,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發(fā)現(xiàn)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大家統(tǒng)一一下,測6次好嗎?
8、那隔幾分鐘測一次呢?
。1、2、3、4、5……)
9、一分鐘時間太短,可能不易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時間長了,又怕來不及,我們就隔2分鐘測一次吧!為了時間的準確,老師用秒表給大家記時,2分鐘時間一到,老師會報時,你一聽到報時,就把觀察到的溫度及時記錄下來,好不好?
10、除了測量次數(shù)和時間間隔,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溫度計……)
11、另外,老師覺得大家還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靜,仔細觀察,有時記錄。
【評:教師通過一系列引領性的提問,化解了此次實驗中的難點,在寬松和諧的對話中和學生共同制定了活動方案,制定過程中,教師時刻注意與學生保持平等,用商量的口吻,充分體現(xiàn)師生互相尊重,也為科學探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
。ǘ⿲嶒灢僮
1、(發(fā)材料)小組長上臺來領鐵架臺和一杯熱水。
2、你們溫度計的液柱還在上升嗎?(不升了)
3、好,注意開始記時了,請記錄下此時的溫度,填入“0”分鐘對應的格里。
【評: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教師統(tǒng)一計時,避免有的小組溫度還在上升時讀數(shù)!
4、2、4、6、8、10,觀察記錄。
。ㄈ┙涣鲄R報
1、2—3組匯報,教師板書溫度。其他小組都記錄下來了吧!我們來看這兩組的數(shù)據(jù)。大家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學生思考回答。
4、為了直觀地看出這種變化,我們往往用曲線圖來表示。
5、出示小黑板:橫軸表示時間,豎軸表示溫度。
下面就根據(jù)第一小組的數(shù)據(jù)來畫曲線圖。
6、師生同步作曲線圖。
7、大家看圖,0分鐘到2分鐘,線段坡度怎么樣?(較大)說明溫度下降較快,8—10分鐘的線段坡度呢?(較。┱f明溫度下降較慢,這說明溫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為什么溫度變化是先快后慢呢?
(熱水剛到入杯中時與周圍的溫度相差較大,熱量散發(fā)得很快,當逐漸與周圍環(huán)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fā)速度就減慢了。)
四、拓展延伸
討論:如果繼續(xù)觀測下去,溫度會怎樣變化?
提問:是否一直這樣降下去呢?會降到多少呢?
板書設計 :
冷熱與溫度
攝氏度當我們要想準確地知道物體的溫度時,就要借助科學儀器——溫度計。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發(fā)現(xiàn)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師演示實驗材料
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四人一組)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實驗嗎?
生:喜歡。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①起重機吊重手②升旗儀式
師:同學們通過觀看,知道起重機是怎樣吊起重手的嗎?國旗又是利用什么裝置升上去的呢?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滑輪兄弟的秘密。
板書課題 滑輪兄弟
二. 探究過程
師生演示實驗
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
1. 組裝定滑輪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巡視觀察,如果是個別問題,適時指導,如是普遍問題,師則演示指導。
師:先直接稱鉤碼的質量(重力)
再用定滑輪,用彈簧秤拉鉤碼看數(shù)據(jù)。
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
2. 組裝動滑輪
師:請同學們先看一看P31插圖,你會使用動滑輪嗎?
生:會。
師:好。請同學們再分組實驗。師巡視觀察。
、偕苯硬僮。(只秤鉤碼)
②提請學生不僅要秤鉤碼,還要秤滑輪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省一半的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3. 組裝滑輪組
師: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嗎?
生:能。
師:請看課本P32插圖,你會做嗎?
實驗開始。師巡視觀察。
三. 課堂總結
師:今天的實驗做得很成功,誰知道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師:很好,那么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師:滑輪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02-18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07-26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5篇)02-18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13篇02-19
科學教學設計教案11-14
小學科學教案實驗設計04-28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 合集15篇02-18
小學科學設計教案(通用25篇)09-20
科學教案設計04-29
活動設計科學領域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