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2-12-23 10:07:06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借助練習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練習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計算。

  2、借助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計算,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學習和練習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jù)題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教具模塊,分三組擺好。

  進行提問:想知道一共有幾塊模塊怎樣列算式?

  2、學生回答:3+3+3=9(塊)

  3、說說算法:一共有三組,每組有三個。

  二、鞏固練習。

  (一)練習第三題: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

  1、讓學生數(shù)數(shù)圖中水果的.個數(shù)。

  2、列出相應算式。

  3、找學生說說算法。

  (二)練習第四題:小雞種禾苗。

  1、先讓學生觀察圖,自己說說圖意(個性設計)

  2、小組交流圖意,獨立列出算式。

  3、集體交流

  4、教師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幾種算法?

  5、提示算法多樣化:不同的觀察角度有不同的算法,同學們一定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三)練習第五題:洗照片(講解法)

  1、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組交流圖意,教師加以指導。

  3、獨立列出算式。

  4、集體交流。

  5、教師講解:一共有三張照片,每張照片上有三個人,每人洗一張照片。

  (四)練習第六題:找規(guī)律、涂顏色。

  1、先讓學生鞏固復習單數(shù)、雙數(shù)。

  2、讓學生觀察圖,自己說說圖意。

  3、獨立列出算式。

  4、集體交流。

  三、補充練習。

  1、利用投影出示電腦圖,讓學生仔細看圖。

  2、組織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基礎訓練。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六、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練習課中,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小組討論交流,交換學具的個數(shù)等形式,反復進行練習,不僅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幾個幾連加運算的基礎,還進一步理解了乘法算式的意義。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難點:動手實踐操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1、出示圖案:

  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

  2、引導觀察

  3、小組討論:

  每人分別選一個圖案指出這個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4、匯報交流

  5、小結評議

  6、介紹圖案的作用

  二、練一練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題意,動手畫一畫。

  2、擺一擺

 。1)用3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

 。2)用10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學會用“幾時幾分”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相關聯(lián)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ǘ┻^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用時間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養(yǎng)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目標解析

  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描述生活中相關聯(lián)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再通過合情推理,推算出時間可能是多少。教材通過兩個小朋友的對話,引出問題“明明可能在下面哪個時間去踢球?”,讓學生在經(jīng)歷“合情推理──演繹推理”的過程中獲取數(shù)學結論,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方法。同時,教師應注重讓學生對結論進行檢驗。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合理推測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經(jīng)驗

  1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一組鐘面(時間分別為6:30、7:40、9:35、11:30),先請學生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2)說一說這些時間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3)這是老師周一上午的作息時間安排,你們猜一猜在這些時間里老師分別在干什么?

  2喚醒已有經(jīng)驗

 。1)說一說你們一般會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學生交流后匯報。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時間安排,今天我們將去幫他們解決一些關于時間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由復習舊知入手,感受時間的'運動方式,再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教師作息時間安排,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中對事情先后順序的安排,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

 。ǘ┙虒W互動,探索新知

  1呈現(xiàn)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3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獲取信息。

  (2)學生匯報。

  (3)共同分析關鍵詞“可能”。

  (4)啟發(fā)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5)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觀察是思維的前提,學生需要從主題圖中獲取有關的信息才能展開思考,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前明確問題的方向,找到關鍵所在。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思考方法。

  2歸納推理思路

  (1)師生一起整理思考過程,根據(jù)思考,將連續(xù)時間和已確定時間的事件填入表格。。

  時間

  7:45

  9:00

  9:15

  10:30

  10:50

  活動

  做完作業(yè)

  看木偶劇

 。2)小組討論:推測“踢球可能在什么時間”的關鍵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

 。3)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僦苯油评矸ā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由主題圖中的信息,確定踢球的范圍,踢球在做作業(yè)之后,在看木偶戲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從表格列舉的連續(xù)時間來看只有9:15符合要求。

 、谂懦。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因為9:00明明才做完作業(yè),做完作業(yè)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業(yè)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這個時間可以排除。因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戲,踢球是在看木偶戲之前進行的活動,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這個時間也可以排除。因此,踢球的時間只能是9:15。

 、蹖W生可能會出現(xiàn)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

 。4)發(fā)散思維。

  根據(jù)上面的表格,你覺得明明踢球還有可能是哪些時間?

 。5)檢驗結論。

 、倌愕慕Y論正確嗎?說一說你是怎樣檢驗的。

 、诮處熯m時教育孩子要養(yǎng)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推理活動強調(diào)“步驟完整,理由充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充分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ㄈ╈柟叹毩,深化理解

  1讀一讀

  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三第4題。

  (1)獨立思考:哪個時間比較合適?

 。2)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2連一連

  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三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評價。

  3填一填

  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三第6題。

 。1)學生獨立填寫作息時間表。

  (2)小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匯報。(本題是一個開放性的實踐活動,討論交流時應啟發(fā)學生按問題解決的步驟逐步分析、推理,注意其合理性。)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數(shù)學經(jīng)驗的積累與數(shù)學思考的培養(yǎng)。

 。ㄋ模┱n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推算時間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會用什么方法推算時間?

  2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3.正確計算簡單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4.通過畫一畫、講一講,以及圖文并茂的課件演示,逐步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并熟練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5.感受混合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ㄕn前播放肥城的美麗圖片)

 。ㄔu析:優(yōu)美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肥城美景欣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視覺上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踏上快樂的學習旅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是肥城的美麗景色。肥城的萬畝桃園已經(jīng)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是肥城旅游的亮麗風景線。今天大家就跟隨我去肥城桃園風景區(qū)游玩一下吧!

 。ㄕn件出示情境圖)

 。ㄔu析:教師選擇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旅游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身心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假如現(xiàn)在你是一名導游,要想帶領大家進入風景區(qū),你的任務應該是干什么?

  生:買票。

  師:要想知道買多少張票,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

  生: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真是一名優(yōu)秀的小導游。ò鍟郝糜螆F一共有多少人?)

 。ㄔu析:《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數(shù)學學習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在旅游過程中親自當導游,進行角色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引發(fā)了學生對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思考,從而提煉出數(shù)學問題。)

  (電腦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根據(jù)圖上哪些數(shù)學信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

  師: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我們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9人一組,分了4組,還剩5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畫一畫,列出算式,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

 。◣熝惨曋笇,然后實物投影展示兩位學生的不同成果。)

  師: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做的。請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分步計算):我用圓形表示人。每行畫9個圓形,畫了4行,還有5人。4×9=36(人)36+5=41(人)

  師:老師不明白,4×9求出來是什么呢?

  生:這是4組的人數(shù)。

  師:為什么再加5呢?

  生:因為還有剩下的5人。

  師:同學們說他畫的怎么樣?

  生1:很整齊。

  生2:畫圓形很簡單。

  生3:能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

  師:是啊,他不但畫得好,而且講得更棒,掌聲送給他。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畫的。請你給大家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綜合算式):我也是用圓形表示人。每組有9人,我就每行畫了9個圓形,畫了4行,還剩下5人。算式是4×9+5=41(人)

  師:在這個算式中,你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4×9=36。

  師:算出來是?

  生:前4組有多少人。然后再用36+5=41(人)。

  師:畫得很好,講得也很棒,掌聲也送給他!

  (評析:《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乘加混合運算是比較復雜的,教學中采用了畫圖這一最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就使學生清楚地看到了各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從而輕松獲取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并簡單表述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做的.嗎?(課件展示)老師也用1個圓形表示1個人,9人一組就畫9個圓形,一共畫4組,還剩5人。

  師:要求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得先算4組有多少人。(課件圈出4行圓形)列成算式就是4×9=36(人)(板書:4×9=36人)

  師:36是旅游團的總人數(shù)嗎?

  生:不是。

  師:所以得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旅游團的總人數(shù)。(板書36+5=41人)

  師:把這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就是4×9+5。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算4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

  (評析:鮮艷的圓形示意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動態(tài)的畫圖過程,使學生確信自己選擇的方法的正確性;老師系統(tǒng)的講解,讓學生真正體驗了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綜合算式,它們包含哪種運算?

  生:乘法和加法。

  師: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數(shù)學上叫做乘加。(板書:乘加)根據(jù)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生:乘法。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接下來有沒有信心表現(xiàn)得更棒呢?

  師:(課件)走進桃園風景區(qū),你又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左邊有9棵桃樹。

  師:還有關于桃樹的信息嗎?

  生:右邊有3行桃樹,每行有4棵。

  師:觀察得真仔細!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左邊和右邊一共多少棵?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3×4+9 師:3×4求出來是什么?

  生:右邊的桃樹。

  師:再加9就是?

  生: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師:結果是多少?

  生:21棵。

  師:根據(jù)左邊和右邊的桃樹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生:右邊的桃樹比左邊多幾棵?

  師:真像一個小數(shù)學家。ò鍟鴨栴})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可以對乘加運算進行及時鞏固,又能輕松順利地過渡到乘減的學習。)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直接列出算式。

  指生板演算式)

  師:請你講一講你是怎么想的?

  生:3×4求的是右邊有多少棵桃樹,再減去9就是右邊比左邊多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得先算出右邊有幾棵桃樹,再減去左邊的9棵,

  就是右邊比左邊多3棵。

  (評析:有了乘加的學習基礎,在學習乘減時,大膽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輕松掌握了乘減的運算順序,體現(xiàn)了教學的層次性。)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中又含有哪兩種運算呢?

  生:乘法和減法。

  師: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它乘減。(板書:乘減)

  師:在乘減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呢?

  生:乘法。

  師:也就是說,在乘加和乘減算式里,我們都要先算?

  生:乘法。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三、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四、總結課堂,提出希望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問題,用智慧的大腦去解決問題。

 。ㄔu析:本節(jié)課的設計是以解決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旅游為媒介,選取了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且風景優(yōu)美的肥城,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吸引孩子們眼球的情境串:美麗的桃園——智慧轉盤——精挑細選——豐收樂園——購買桃木工藝品等,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在快樂的旅程中理解并掌握了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也使他們深切地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從而更加喜歡數(shù)學?傊,從這節(jié)課的系列情境和教學效果上,完全可以透視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精巧的構思,讓教學過程渾然一體,使教學效果水到渠成。)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游戲和動手操作,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感知。

  3、激發(fā)學生對鏡面對稱現(xiàn)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生活之美,學會欣賞對稱的美。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上下、前后位置不變,左右位置相反。

  教學用具:

  課件、大鏡子一面、小鏡子若干、圖片。

  教學方法: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思想感知空間與圖形的學習方法。在經(jīng)歷和體驗中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故事引入

  師:昨天啊,明明到聰聰家做客,可在這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觀察圖片,了解常見的鏡面對稱現(xiàn)象。

  提問: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么關系?

  指導學生從上下、左右、前后位置觀察。

 。ㄕn件展示:明明到聰聰家做客,卻發(fā)現(xiàn)那兒有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他做什么動作對方也做什么動作,誰是真的明明呢?他請求同學們給予幫助。)

  讓學生觀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個和自己行為一樣的人?

  分組討論匯報:物體與他們在湖面、鏡子里的映像都是對稱的。

  生:那是一面鏡子。

  教師給予鼓勵,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鏡子的知識。并板書課題:鏡面對稱。(設計意圖:以學生生活情景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觀察生動有趣的情境,并結合平時的認知,初步悟出人在鏡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動作一樣。)

  二、探索新知,驗證結論。

  1、檢查預習,感知鏡面對稱

 。1)提問:昨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照鏡子”,通過照鏡子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

  請一名同學在大鏡子前演示并提問:照鏡子時往前走一步,鏡子里的人會怎么動?

  生:我做什么動作鏡子里的我就做什么動作。

 。2)表演:老師請同學們來當鏡子,師對著學生做一些動作,生表演。(先向前、向后、在蹲下、起立、最后舉左手、右手等動作。)

  看表演的同學和鏡子里的也會往前走一步。

 。3)討論對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做出不同的`反應:有和老師的動作一樣,有和老師的動作相反。(師隨機各請出一名同學,重復自己的動作。)

  讓學生充分討論對錯?

  學生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得出結論:境子里是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

  2、親自體會,理解鏡面對稱:

 。1)學生討論不出結果,教師請幾名同學分別到鏡子前照一照。(做各種動作)要求仔細觀察體會動作,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分組活動:自己設計一些有意思的活動來觀察鏡子中自己的樣子。

 。2)教師引導學生,如果自己伸左手,那鏡子里的“你”會伸哪邊的手?

  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想象直接判斷,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拿鏡子照一照再判斷。

  (3)小結:在我們照鏡子時,鏡子內(nèi)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會發(fā)生改變,而左右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板書:前后 不變上下左右——變)

  師:左右是怎樣變化的?生:左右互換。板書:互換

  3、你能舉出生活中哪兒還有這樣的現(xiàn)象嗎?(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以提示)

 。ê娴纳现車矬w的倒影、下過雨后地面上物體的倒影……)

 。ㄔO計意圖:把學生喜歡做的游戲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游戲中解決問題,在游戲中學習數(shù)學清晰地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和相對性。)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游戲:《照鏡子》教師做鏡外人動作,學生做鏡中人動作。(也可以學生跟學生做照鏡子游戲)

  2、選擇:哪面鏡子是我照的樣子,把它圈出來。(課本71頁第5題。)

  3、利用鏡子找另一半:

  課本71頁第4題。讓學生想辦法利用鏡面對稱判斷出是什么?并畫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4、拓展題

  看鏡子寫時間,教師出示幾個鏡子中的鐘面,讓學生寫出實際的時間。(教科書71頁思考題第1、2題)

 。ㄔO計意圖:在游戲中,我先請一個學生與我合作,其他學生判斷這名學生做得對不對。這樣設計是照顧一部分學困生。整個游戲活動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全體學生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設計出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動作,既鞏固了鏡面對稱的性質(zhì)的理解和運用,又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做"中思,讓學生的體驗豐滿起來。)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說這節(jié)課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搜索記憶,同意互議。

  本單元學習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和鏡面對稱。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再一次梳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做一次回顧。)

  板書設計:

  鏡面對稱

  前 后 左右——變

  上 下 互換

  教后反思:

  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認識了鏡面對稱以及鏡面對稱的特征。把學生喜歡做的游戲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游戲中解決問題,在游戲中學習數(shù)學清晰地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和相對性。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8頁例1,“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4)通過活動,能正確辨認從物體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熊貓玩具、汽車玩具、小黑板、動物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0)播放多種動物叫聲的音樂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動物,同時問:“低估是怎樣猜出來的?”

 。1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同學們猜是什么動物。

 。1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么猜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熊貓玩具放在桌上,小組同學在各自的位置觀察熊貓的形狀。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2)學生畫看到的熊貓形狀。

 。3)展示圖畫。請小組長把本小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大家畫的熊貓形狀都不一樣?

  (13)請同學們交換位置再觀察,再畫一畫所見到熊貓的形狀。

  三、應用拓展

  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汽車玩具擺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汽車形狀。教師同是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四、評價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放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許多數(shù)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

  側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后面

  課后反思

  觀察物體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同時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激發(fā)學生觀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第三、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觀察物體的結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體與視圖間的聯(lián)系。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學準備:

  米尺、學生尺、長繩、1米長的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數(shù)據(jù)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W生邊演示,教師邊強調(diào)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

 。ǘ┮胄抡n。

  1.比賽測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師同時測量黑板的長度?凑l先測量出黑板的長度?(學生測量黑板下沿長度,老師測量上沿長度。)

 。2)課件出示主題圖,你們認為這樣的測量比賽公平嗎?為什么?(老師的尺子長,方便測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chǎn)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2.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點明課題:認識米。(板書:認識米)

  二、親歷過程,探究新知

 。ㄒ唬┱J識米。

  1.觀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2.教師為每四人小組準備一根1米長的繩子,讓學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長。

  3.找身體中的米尺。(小組合作交流)

 。1)幾個腳的長大約是1米?

 。2)幾拃的長大約是1米?

 。3)從腳底往上,大約到什么位置是1米?

 。4)雙手側平舉是否大約是1米?(注意學生身高的差異)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長度時,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生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劃、測量、估計深化對米的認識,逐步形成1米的實際表象。】

  5.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生舉例說明)

  6.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書:米 m)

 。ǘ┱J識米和厘米的關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長?讓生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2.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測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組合作活動:

 。1)活動要求:兩名同學拉直小組內(nèi)1米長的繩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測量繩長。

 。2)經(jīng)過測量發(fā)現(xiàn):1米有5個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

  5.課件演示測量過程。還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圖,10厘米10厘米的數(shù),得出結論。

  6.引導學生歸納米和厘米的進率:1米=100厘米。(板書:1米= 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對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調(diào)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讓他們經(jīng)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研究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深化1米的實際表象。】

  三、嘗試練習,應用提升

 。ㄒ唬┝恳涣。(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拿出準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接著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3題)

  本題需要先量出實物的實際長度,再推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實物長1米。推算較難,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結果即可。

 。ㄈ┕酪还馈#ń滩牡8頁練習一的第4題)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聯(lián)系除法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迎奧運,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平均除的兩種類型題,正確分析并解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愿意與人交流,在學習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

  教學重點:

  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了解除法的含義,并能聯(lián)系除法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我們玩?zhèn)開火車的游戲。

  1.每組是一列火車,每人是一節(jié)車廂,按順序把數(shù)寫下來。

  2.投影:訂正對錯。

  12÷4=3 18÷3=6 怎么算的'?

  二、根據(jù)圖列式。

 。ㄒ唬└鶕(jù)圖的意思,列出乘除法算式。☆☆ ☆☆ ☆☆

  3×2=6 2×3=6 表示:3個2的和

  6÷3=2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6÷2=3 表示:6里有3個2

  師:看來同學們的舊知識掌握的不錯,今天就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相信你同樣會很棒,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新知識我能行。

  明年在北京將舉辦奧運會,大家早盼望這一天啦,為迎接奧運會,我們北京市民都行動起來建設新北京,北京是越變越美,咱們學校也買來一些小裝飾品打算裝扮布置教室,來美化我們學校環(huán)境。你們看,學校買來什么了?

  1.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輕聲讀題。

  3.指名讀題。

  4.解體思路是省么?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

  5.列式:36÷4=9

  6.誰能在講一遍。

  7.商9你是怎樣計算的?

  8.36、4、9各表示什么?

  (二)快看看,學校還買來什么裝扮我們的教室?來裝飾教室一定很美。

  投影:氣球圖

  1.指名讀。

  2.把算式寫本上。

  3.訂正,講一講你的理解過程45÷9=5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ㄈ┪覀冊诳匆活},可要仔細讀,認真想。

  1.指名讀。

  2.什么是每班分5個氣球?那么45里有( )個5,就能分給( )個班。

  3.誰來講一講,誰還能講?同桌互講。

  4.列式:45÷5=9(個)

  5.商9你是怎么算的? 5×( )=45,五九四十五。

  6.45、5、9各表示什么

  (四)福娃。

  奧運會吉祥物是什么?學校買來了福娃,讓我們把他們送到各班吧。投影:學校買來20個福娃,每班五個,可以發(fā)給幾個班?

  1.讀題。

  2.你是怎么想的?20里面有( )個5,就能發(fā)給( )個班。 3.列式:20÷5=4,寫本上。

 。ㄎ澹榱嗣阑h(huán)境,學校還準備了花

  1.讀題:學校買來18盆花,每班發(fā)了3盆,( )?

  2.能提出什么問題。

  3.寫本上訂正答案。

  (六)區(qū)別比較氣球題。

  師:他們都屬于平均分,是兩種不同情況因此都用除法計算。

  總結: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了那么多難題,你們真棒,相信第三環(huán)節(jié),你們也會表現(xiàn)出色。第三關,我會做我聰明。

 。ㄆ撸┱遗笥押献魍瓿伞R報完成情況。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道用力能夠使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也能夠使停下來的物體動起來。

  2、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體上,也可以通過其他物質(zhì)作用在物體上。

  4、關注生活中物體停下來與動起來的用力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怎樣使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操作,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準備:

  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車2到3輛、課件。

  預習要求:

  觀察生活中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的現(xiàn)象,初步思考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視頻播放:一輛公共汽車慢慢的駛向站臺,停下來,乘客上車之后公共汽車,又開始啟動,繼續(xù)向前開。

  2、教師講解:這個視頻播放的情景,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公共汽車到了站臺就會停下來,乘客上車之后,又繼續(xù)往前開。那么公共汽車停下來與動起來和什么因素有關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3、板書課題:9、動起來與停下來

  4、學生齊讀課題,了解學習內(nèi)容。

  二、怎樣才能停下來與動起來

  1、教師提問:同學們,如果叫你們讓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你會怎么做?反過來叫你們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你又會怎么做?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要想讓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我們就要用腳使勁往后蹬一下。而想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就要用腳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車停下來。

  3、教師小結:不管是讓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還是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或者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

  三、探究讓小車動起來停下來與哪些因素有關

  1、出示幾輛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車。同學們,大家看老師手上有幾輛小汽車,這些小汽車型號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師手中的這些玩具小汽車動起來或者停下來,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2、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過程,初步體會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并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能力,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計算。

  (2)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課

  出示例3

  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

  問:用脫式怎樣計算?

  指名學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

  三、做一做

  讓學生在脫式本上完成,叮囑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集體訂正。

  并指明6名學生板演。

  問:想一想,什么時候需要加小括號?指名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58—(14+6)=58—20=38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80~82頁。倍的認識以及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倍”的含義,學會分析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解答這樣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發(fā)展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你們喜歡到海邊撿拾貝殼嗎?下面我們一起到海邊去看一看,好嗎?

  觀察情境圖,說出信息,提出問題。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有關問題:

  李飛拾得的貝殼數(shù)是王丁的幾倍?

  劉林拾得的貝殼數(shù)是王晶的幾倍?

  林杰拾得的貝殼數(shù)是李飛的幾倍?……

  二、合作探究、鼓勵創(chuàng)新。

  1、建立倍的概念

 。1)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建立倍的概念。用學具來擺出李小飛和王一丁拾的貝殼數(shù),第一行擺3個方塊(小棒),第二行的小方塊(小棒)不要一個一個地擺,要以第一行的根數(shù)為標準,3個3個地擺,要明確李小飛的貝殼數(shù)是2個3只。在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王一丁拾的貝殼數(shù)是一份,李小飛拾的貝殼數(shù)有2份,就可以說李小飛拾的貝殼數(shù)是王一丁的2倍。也就是說6里面有2個3只,就可以說成6是3的2倍。在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之后,教師可以拓展一下:如果第二行擺4個3只,如果擺5個3只……那么可能說李小飛拾的貝殼數(shù)是王一丁的幾倍?可以再讓學生擺擺學具,然后再說一說。

 。2)為了加深對倍的理解,可以增加這樣的練習:在第一行擺4根小棒,在第二行擺12根小棒,第二行的小棒數(shù)是第一行的幾倍?或者蘋果有3個,桃子有9個,桃子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解決問題。在這一階段,教師不要操之過急,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只要學生通過擺一擺解決問題即可,但一定要讓學生有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學生就能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了清楚的“倍”的概念。

  2、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1)活動后交流:小組為單位,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和討論交流來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把要求的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的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除法的含義,來確定解決方法。即要知道劉林拾的'貝殼數(shù)是王晶的幾倍,就是看8個里面有幾個4個,8就是4的幾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剛才的操作過程,結合除法的意義列出除法算式,讓學生知道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幾倍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

 。2)綠點例題讓學生運用初步構建的“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分析思路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學生可能還要借助學具來擺一擺,借助操作活動,看出18是6的3倍;有的學生則可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將求18是6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18里面有幾個6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根據(jù)除法的含義確定算法列出算式。這兩部分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不同步是正常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逐漸地由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學會應用所學除法的含義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初步理解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3、 回歸生活,體驗成功

  設計一組練習題:

 、僖越淌抑械膶嵨锖腿藶閮(nèi)容的:紅粉筆有5支,白粉筆有10支,白粉筆的支數(shù)是紅粉筆的幾倍?一組有4名同學,第一小隊有20名同學,第一小隊的人數(shù)是一組的幾倍?

  ②以班級的評選活動為內(nèi)容的:譚穎得了6朵大紅花,劉鵬得了18個大紅花,劉鵬的紅花數(shù)是譚穎的幾倍?

  ③以學生的家庭生活為內(nèi)容的:小紅今年7歲,媽媽今年35歲,媽媽的年齡是小紅的幾倍?等等。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時,因為有了前面動手操作的經(jīng)驗,能夠在頭腦中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而可以脫離學具解決問題,逐步掌握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對“倍”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三、自主練習:

  第1題,先讓學生圈一圈,再根據(jù)操作結果填一填,幫助學生理解算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李飛拾得貝殼數(shù)是王丁的幾倍?

  劉林拾的貝殼數(shù)是王晶的幾倍?

  林杰拾的貝殼數(shù)是李飛的幾倍?……

  7課題 信息窗4---采集貝殼標本練習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2~83頁。倍的認識以及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課型:練習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倍”的含義,學會分析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解答這樣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發(fā)展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自主練習第2——3題是練習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習題呈現(xiàn)方式由具體的操作活動到生活里的現(xiàn)實問題第2、3題都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這兩道題不能像第1題那樣先圈圈、畫畫找到答案。需要從“倍”的含義出發(fā),經(jīng)過推理,確定算法。教學時要讓學生說說推理的過程,即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的理由。

  第4題,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第5題是“倍”的知識的綜合應用的題目。題中的成績單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很多的數(shù)據(jù)。練習時,可引導學生先獨立解決題中提出的問題,之后引導學生交流思路。接著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組織全班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缺乏實際意義,如王軍投進的球是范明沒投進的幾倍,教師要注意給予恰當?shù)囊龑。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計算時不能整除,可以讓學生列出算式即可。

  二、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三、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P59-6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流程:

  一、 初步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師:村長交給了喜羊羊一個難題,(課件出示一曲一直兩條線段)你能來幫喜羊羊解答一下這兩條線哪一條更長嗎?

  根據(jù)學生反應,師: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比較呢?

  預設學生回答:把彎的那條拉直

  師:(拿起手中的一根毛線)你究竟是怎么把它拉直的呢?(指一名學生展示)

  師:像這樣,“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一段”就叫線段。線段可以用

  表示。由此可見線段是直的。(黑板貼展示線段,直的)隨后指兩名學生指一指毛線哪一段是線段。(注:從左往右指和從右往左兩種指法)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你能從他手中的毛線上找到線段兩端的點嗎?指學生指出兩手捏住的地方。

  師:兩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師:現(xiàn)在同桌兩人互相合作,一個人拉住毛線,另一個人指出哪一段是線段,并說說端點在哪里。

  3.深入感受線段特點

  師:通過剛剛我們對線段的學習,你認識線段了嗎?預設學生踴躍說認識。

  師:我不信,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了。在是線段的下面打勾,不是線段的打叉。

  你能不能將這些線段分類呢?

  師:將不是線段的去掉,說一說線段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是什么?

  仔細觀察線段,你發(fā)現(xiàn)他們還有什么特征?(有長有短)

  講解完后,師:現(xiàn)在你閉眼想想你心目中的`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二、鞏固線段特征

  1.從生活中和圖形中找出線段

  師:其實我們身邊也蘊藏著許多許多的線段,不知道細心的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比如我們的小尺上就有線段,你能找一找嘛?

  師:你再觀察一下你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線段?并指出端點。

  師:聰明的小朋友不僅幫喜羊羊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還能從身邊的物體中找出線段,我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從我們學習的圖形王國里找到線段的,想不想來挑戰(zhàn)一下?

  展示

  師:這是一個幾邊形?你能從中找到線段嗎?(分別請同學指出線段和端點)

  然后獨立做想想做做第二題,展示成果后,讓學生猜測六邊形、七邊形、八邊形等分別是由幾條線段組成的。由此可得: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從長方形紙上折出線段

  師:同學們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闖過了一關又一關,村長又出難題了?蠢蠋熯@里,(將紙對折)告訴我我折出的這條折痕是不是線段?端點在哪里?你能不能折出一條比她短的線段?比它長的呢?最長的呢?

  師:比較一下這三條線段的長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長有短)

  3.學會畫線段

 。1)讓學生試畫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那么多線段,你能不能選擇一條畫在你的作業(yè)紙上?首先想一想,你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畫?

  (2)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作線段的流程。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并評價。

  預設學生線畫的不直,師:大家來評價一下他的線段畫的完美嗎?哪里有欠缺?

  預設學生少一個端點,師:他的線段畫的完整嗎?少了點什么?

  (3)老師演示線段

  師:左手用力按緊米尺,另一只手沿著米尺的邊從左往右畫出來一條線,然后再線的兩端畫出兩個小豎線代表端點。這樣一條完整的線段就完成了。

  (4)學生鞏固畫線段

  師:現(xiàn)在,你能畫出一條比剛才更漂亮的線段嗎?同桌互相欣賞。

  三、作業(yè)鞏固

  師:既然大家已經(jīng)會自己動手畫線段了,那想想做做第三題我相信你一定也能順利解決。(讓學生自己讀題)

  師:那如果有三個點,每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猜猜看,畫出來,會是什么圖形呢?自己動手試試看。

  學生思考后,在作業(yè)紙上操作,并交流互相欣賞。

  師:三個點都難不倒你們,現(xiàn)在給你四個點,你能再試試看嗎?

  學生在作業(yè)紙上操作,小組互相交流。學生班級交流。

  師:有人只畫了四條,你們畫了幾條?是哪兩條遺漏了?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預設回答說:先畫四個外邊,再將對角線連起來。

  師:通過投影,向學生展示,從一個端點畫起,與其他的點都先連起來。指名一個學生到投影上進行動畫操作,要求該生先確定一點,再全部畫完。

  四、本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喜羊羊的步伐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那什么樣子的是線段呢?你還學習到了什么本領呢?回去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下節(jié)課再交流。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增大,條形統(tǒng)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nèi)容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于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tǒng)計表來表示數(shù)據(jù)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tǒng)計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shù)據(jù)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nèi)容,能根據(jù)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幾個數(shù)。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xiàn)在在變什么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xiàn)在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就是這個數(shù)。

  0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來的?

  什么方法數(shù)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shù)數(shù)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jù)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xiàn)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nèi)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jù)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lián)系,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guī)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guī)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shù)倪x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病⒆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yè)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病⑶缀兔子惺裁搓P系?

 。场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shù)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薄⒛苷J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能計算經(jīng)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倍的認識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是西師版數(shù)學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表內(nèi)除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倍”是小學數(shù)學中比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啟后的概念,是進一步學習有關倍數(shù)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習分數(shù)、比例等知識的基礎。

  學情分析:

  “倍”這一概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是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過程,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學會用倍的含義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教學做到由淺入深,有具體到抽象,內(nèi)容安排是科學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教學策略:

  教法:

  點撥引入、組織探究、啟發(fā)鞏固。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能用“倍”的意義敘述兩個數(shù)的倍數(shù)關系。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對“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能作出分析、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學會描述兩個數(shù)的倍數(shù)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小棒(紅黃藍各30根)、題單。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熱情好客的村長邀請羊村里的小伙伴們到它家做客,瞧!(出示PPT)籃子里面有許多豐盛的水果,咱們?nèi)タ纯窗桑。▓D片展示其中蘋果2個,梨子6個)

  二、探索新知:

 。ㄒ唬┍容^引入,初步感知“倍”(PPT展示蘋果2個,梨子6個)

  1、師:瞧,比較一下蘋果和梨子的數(shù)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蘋果比梨子少4個,(師引導,適時板書水果數(shù)量)也就是2比6小,6比2大,(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6里面有3個2,2+2+2=6.(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6里面有3個2.)

  師:對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我們已經(jīng)學過可以求這兩個數(shù)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減法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學習比較兩個數(shù)量的另一種方法,要學習一個新的數(shù)學概念“倍”。(板書課題:倍)

  師:關于“倍”,你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認識它。(補充板書:倍的初步認識)

  2、認識“3倍”,建立概念

  教師指出:6里面有3個2,也就是說6是2的3倍。(板書:6是2的3倍)

  1、師:蘋果有2個,如果2個蘋果為一份把它圈起來,那么梨子有這樣的幾份,梨里面有幾個2?請你在題單上面圈一圈。(學生活動,師巡視正確圈發(fā),并抽生上臺匯報)生:有3個2,因為可以把梨子圈出3圈,為3份。

  師:真能干!用圈一圈的方法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6個梨子里有這樣的3份。像這樣(演示PPT)把第一排的蘋果的數(shù)量看作一份,在6個梨子里能全出3個2,也就是這樣的3份,我們可以說“6里面有3個2,也可以說6是2的3倍!边@就是6和2的倍數(shù)關系。師:大家跟著我一起完整地說出它們的關系。(隱藏三句話)

  師:如果沒有這三句話了,你還能說嗎?(抽生說,師板書,生再其讀)

  生:2個蘋果作為一份,梨有這樣的3份,梨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3倍。(6里面有3個2,也可以說6是2的3倍)

 。ǘ┱n堂活動

  擺一擺、說一說(近一步感知“倍”)

  1、大屏幕出示第一排擺2根藍色的小棒,讓生操作第二排擺2份這樣的紅色小棒。師:紅色是幾根?(4根)

  師:紅色小棒的數(shù)量是藍色的幾倍,誰是誰的幾倍?

  生:2倍,因為2根藍色為一份,紅色小棒有這樣的2份,所以紅色小棒的數(shù)量是藍色的2倍。4是2的2倍。

  2、擺2根紅色和2根藍色小棒,問:這時候的關系是幾倍,誰是誰的幾倍?(強調(diào)1倍關系)

  生:1倍,因為2根藍色為一份,紅色小棒有這樣的1份,所以紅色小棒的數(shù)量是藍色的1倍。2是2的1倍。

  3、師:第一排擺3根藍色小棒,請擺出紅色小棒,要求是藍色小棒的9倍。(為了快速又準確地擺好,有什么方法?)

  生:3根3根為一份。9個3就是27根小棒。(生擺好,選一人起來說理由。)

 。ㄈ└淖儽容^量,理解倍。

  1、師:村長見發(fā)現(xiàn)還有梨子沒拿出來,于是就多擺出來了2個,現(xiàn)在請大家觀察這時候梨子和蘋果有怎么的數(shù)量關系?(引導幾個為一份,有幾份,誰是誰的幾倍)

  生:2個蘋果是一份,梨有這樣的4份,梨子的數(shù)量是蘋果的4倍,8里面有4個2,8是2的4倍。(適當表揚)

  2、游戲搶答:2個蘋果是1份,假如梨有這樣的3份?7份?8份?分別是怎樣的關系?

  生:回答(師給予一定的鼓勵與表揚)

  (四)改變標準量,理解倍。

  1、出示PPT,3個蘋果和6個梨子,生說誰和誰比?誰的數(shù)量作為一份?誰有這樣的幾份?誰是誰的幾倍?

  2、師:梨的數(shù)量都是和蘋果比較,為什么一會兒是3倍一會兒是4倍呢?(PPT上出示2組圖片進行對比)

  3、生討論并小組上臺匯報。(師給予適當?shù)墓膭钆c表揚)

  4、師小結:在尋找倍數(shù)關系時,最關鍵的是看比較的標準,標準變化了,倍數(shù)也就跟著變化。

  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P83“課堂活動”

  1、2題看卡片,說一說。

  2、3題圈一圈、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先獨立完成,在展臺匯報更正,說一說做得又快又好的秘訣)

  3、P84練習十九第1題,生先獨立完成再集體更正。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你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老師想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仔細聽老師拍了幾下?(3下)請你們也用掌聲表揚一下自己,請注意你們拍的下數(shù)是老師的3倍。(生齊拍)你們拍了幾個三下?你們真聰明!

  師:掌聲里都有“倍”的知識,可見“倍”的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五、作業(yè)布置:

  課后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識解決的.問題,把它記錄下來。

  六、教學反思:

  “倍”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倍的認識》前,我仔細翻閱了教材和教參,教參中明確要求,教學時要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到“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存在,通過操作,建立“第一行幾個為一份,第二行有這樣的幾個幾,有這樣的幾分,就是幾倍”。原本認為倍的認識比較難學,看了教材才知道自己平時就對幾個幾乘法的意義訓練的比較多,如看圖寫算式;看乘法算式、口訣畫圖等練習,學生在大腦里已經(jīng)形成一定的模式。基于這樣的認識,本節(jié)課我的目標定位是:

  1、初步感知倍,經(jīng)歷倍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教學時,我通過“看一看”讓學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頭腦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過“擺一擺”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鞏固頭腦里的影像。然后通過“圈一圈”、“畫一畫”讓學生利用掌握的關于“倍”的知識來解決。最后通過“說一說”的練習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從而把數(shù)學課本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1、借助直觀操作,加深對“倍”的理解。

  一般我們習慣說“3個2也就是2的3倍”,比較突出“個”,而這節(jié)課我偏重于淡化個數(shù)強化份數(shù),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倍。請學生第一排擺藍色小棒3根,第二排擺紅色小棒6根,3根小棒為一份,6里面有2個3,6就是3的2倍,這樣通過直觀的小棒圖來理解“倍”,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過反復操作、表述,學生加深了對倍的理解。

  2、設計小坎,找出標準。

  在學習過程中,看似學生都學會了,其實里面不排除一些“渾水摸魚”的學生,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倍,為學生設計了幾個小坎。如先出示3根小棒,下面接著出示一把小棒(無法用眼睛看出來),讓學生迅速說出這把小棒的根數(shù)是3根小棒的幾倍?學生一臉茫然,無從下手。而真正理解倍的含義的學生會很快找到方法,3根3根的擺出來,一共有這樣的6份,就是3的6倍。緊接著提問“為什么3根一份?”學生精彩的回答讓其他學生恍然大悟。像這樣的小坎既不讓學生覺得難以跨越,又起到了點睛的作用。一舉兩得。

  3、重視圖象與文字間的相互轉化作用

  數(shù)學語言有文字、符號、圖形三種形式,學生想要順利閱讀,必須重視這種語言的相互轉化和互譯的訓練。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小棒圖來理解“倍”,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將直觀的五角星圖、小棒圖抽象到圖形圖,如:第一行畫3個圓,第二行三角形的個數(shù)是圓的5倍,請學生畫出來,從學生的作業(yè)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倍的理解還是不夠到位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圖象與文字間的相互轉化作用,通過互相的轉化、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

  這節(jié)課里,老師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生活中的實際物體個數(shù)和圖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擺圖到看圖再到擺脫直觀,說出倍數(shù)關系的過程都反映出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shù)學思想的熏陶。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01-26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幾倍教案03-13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17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17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6-18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09-28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02-10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