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時間:2023-02-24 10:45:21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1

  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jīng)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后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后教學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jié)應用課,前面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shù)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s3分鐘)

  一頓營養(yǎng)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yǎng)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xiàn)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s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s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jīng)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shù)量除以每次烤的數(shù)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shù)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s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① 你知道了什么?

 、谙肭蟆捌骄總籠子放幾只”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壅f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說明。

 、転槭裁匆惹蟆耙还灿卸嗌僦煌米印保

  ⑤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倌阒懒耸裁?

 、谝蟆捌骄刻焱诙嗌倜住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劢獯鹫_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転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菔O碌囊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谀銜獯饐幔堪涯愕南敕▽懗鰜。

  6×3÷9

 。18÷9

 。2(排)

 、蹫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苓@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⑤解答正確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3.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一輛汽車行駛的速度不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時間和速度。

  看上面的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各有哪三種量?

  (2)其中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

 。3)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這兩種量是按怎樣的規(guī)律變化的?他們成是什么關系?

  3、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教學例5

 。1)出示例5:張大媽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2.8元。李奶奶家上個月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

 。2)學生讀題后,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問題:

 、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 根據(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3)根據(jù)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元。

  12.8/8=/10

  8= 12.8×10

  =128÷8

 。 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5)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

  2、修改題目:王大爺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學生獨立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并交流訂正,使學生明確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3、教學例6

 。1)出示例6:書店運來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學生根據(jù)例5的解題思路,思考:題中已知兩個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兩個量成什么關系?思考后獨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評講。

  4、做一做:教科書P59“做一做”1、2題,讓學生先判斷兩個量的關系,再進行解答。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P61練習九第3、4題。學生讀題后,先說說題中哪個量是一定的,再獨立進行解答。

  2、完成練習九第5、6、7題。

  四、總結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結合旅游團住宿問題,經(jīng)歷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 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并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考過程。

  3 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出去旅游過嗎,都去過哪里呢?

  (鼓勵學生把自己與家長旅游時的經(jīng)歷說一說。)

  師:同學們,在旅游過程中,你注意過你們是怎樣住的房間嗎?(學生講述情況)

  師:“同學們,河北國際旅行社今天帶我們出去,讓我們看一看去哪兒玩,好嗎?”(出示圖片、學生猜)。

  (在交流談論的基礎上,引出書中的住宿問題。)

  “河北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過程中,也遇到了住宿問題,咱們一起看看吧!

 。ǔ鍪厩榫皥D)

  2. 觀察情景圖,說一說從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

  3.提出問題,提出小組制定一個住宿方案的要求。

  師:你們能幫導游設計幾個住宿方案嗎?小組合作完成。

  二 交流與內化

  1 小組合作設計住宿方案

  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勇于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并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

  2 全班交流

  鼓勵大家積極發(fā)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交流住宿的方案,給各組充分表達方案的時間,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記錄下來。

  住宿的方案多種多樣,只要孩子能說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礎上討論評價哪種方案最好。

  4 拓展思考:“實際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門旅游時,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保、女可以同住)。

  利用課下時間,考慮以上問題,看還有哪幾種分配方案。

  三、課堂練習

  第一題,師生共同觀察情景圖,了解圖中小朋友所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決方案。(出示情景圖)

  第二題,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題思路比較開放,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個性化算法的空間。(出示情景圖)

  四、課外作業(yè)

  1、某校三、一班舉辦聯(lián)歡會準備買30千克蘋果,請大家設計一個購買方案。

  購買方案

  每千克 5元

  3千克 7元

  5千克 10元

  2、一個80人的旅游團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請你設計一個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 240元

  4人漁船 100元

  30人觀賞船 450元

  學生很喜歡旅游,而且父母經(jīng)常帶孩子出去玩,有過親身經(jīng)歷,以其作為教材素材有利于學生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發(fā)現(xiàn)的.信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的意識和能力。

  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上,經(jīng)歷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合作與交流。

  通過交流回顧,展示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分享學習他人的學習成果,體驗想法的多樣化,獲取個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都會選取最合理的方案實施,讓學生在理解這些方案的基礎上經(jīng)歷、選取最好方案的過程,從而把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真的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科學、合理的消費意識。

  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用數(shù)學思維解決問題。

  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豐富學生用數(shù)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ㄎ覀內ミ^北京、天津、青島……)

  1、和家長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隨團一起旅游,但分開住。

  3、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男、女同學分開住。

  在學生只涉及到個人家庭旅游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想想隨旅游團時的住宿情況。

  孩子們不知道從何入手適當?shù)倪M行講解。提示學生,在男女住宿方面應注意的問題。(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題:方案1:調換一篇短一點的文章。

  方案2:刪掉一些字

  620÷4=105(個)

  二題:第(2)小題: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兩種方案都符合題意,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案)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積累鋪墊

  1.引入:剛才的游戲有意思嗎?我們再來玩?zhèn)游戲好嗎?(課前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

  2.要求:剛剛我們根據(jù)比劃來猜測是什么事物,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題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關:中山路小學原有一個花圃是長方形,長4米,寬3米。校園擴建時,長增加了2米。(1)學生畫圖(2)對比交流

  4.從圖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操場是一個長方形,長40米。在擴建校園時,長增加了20米,這樣操場面積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來操場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激需:你能想個辦法讓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題意順利闖關呢?(畫圖)

  3.看誰能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都在圖中表示出來?(1)學生畫圖, (2)對比交流:

  4.現(xiàn)在圖有了,你能根據(jù)圖來求出原來操場的面積嗎?

 。1)學生嘗試,教師巡視。(2)討論交流:

  5.小結:從開始審題我們覺得有點困難,至現(xiàn)在大部分同學都能做出來,你有什么感受?(畫圖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畫圖能幫助我們思考……)

  三、再次體驗

  1.出示第三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寬30米的前操場。因為要造“牡丹公寓”,寬減少了10米,這樣前操場面積就減少了400平方米,F(xiàn)在前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后問:長方形操場是怎樣變化的?(寬減少)你能把寬減少在圖上表示出來嗎?

  3.學生畫圖,嘗試解答后交流:把題意表示清楚了嗎?能指著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嗎?(可能會有幾種方法,重點指出寬減少了,長不變,減少的長方形的長就是現(xiàn)在長方形的長。)

  4.小結揭題:我們順利闖過了第三關,你能談談畫圖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什么幫助嗎?(清楚地找到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之一畫圖(板書)。

  四、深入體驗

 。ㄒ唬┑谒年P:

  1.引入:應用畫圖的策略,我們來闖第四關。

  2.分層出示:

 。1)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2)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3)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猜測。先獨立畫圖,再討論驗證。(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應該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學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體”和“分塊”兩種思路)

  3.反思小結:從用經(jīng)驗猜測,到畫圖驗證,最后到解決問題,你有什么啟發(fā)嗎?

 。ǘ┑谖尻P:

  1.引入:第四關我們都闖過了,下面我們要挑戰(zhàn)——第五關!

  2.出示第五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如果這個操場的長增加20米,或者寬增加15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來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

 。1)審題后問:與第四關有什么區(qū)別?(一個是“同時”,一個是“或者”)

 。2)學生畫圖解答后交流:(讓學生指了圖來說思路。重點交流長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寬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長方形的長)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用簡便的方法解決有關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轉化策略的認識,增強策略意識,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轉化策略對學習的作用,能有意識、有目的、適當?shù)剡\用轉化策略。

  教學重點:

  掌握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增強策略意識。

  教學難點:

  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轉化后要實現(xiàn)的目標和轉化的具體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觀察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老師這兒有一個圖形,你能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你是怎么求的?為什么這樣做呢?通過轉化,我們把不規(guī)則的圖形轉化為了規(guī)則的圖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如何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出示練習十六第4題,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交流匯報時說說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問:在剛才的.做題、交流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發(fā)現(xiàn)?

  二、新授,嘗試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1.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學生觀察。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會做這道題嗎?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獨立解答,交流匯報,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轉化成更簡單的算式?

  出示題目右邊的正方形圖,提出要求:你能說說圖中哪一部分表示這幾個數(shù)的和嗎?

  引導:看圖想一想,可以把這一算式轉化成怎樣的算式計算?

  提問:這時該怎么做呢?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和剛才的方法比較,這2種方法哪種更簡單呢?你有什么體會呢?

  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靈活地分析問題,有時候畫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合理的轉化方法。

  2.練一練

  三、練習運用轉化策略

  1.練習十六第5題 比較幾種方法哪種更簡單呢?你有什么體會呢?

  2.練習十六第6題

  出示問題,指導學生理解圖意。

  明確圖中每一排的點分別表示每一輪參加比賽的球隊,把兩個點合成一個點的過程表示進行了一場比賽。單場淘汰制就是每場比賽都要淘汰1支球隊。

  如果不畫圖,有更簡便計算方法嗎?

  進一步提問:如果有64支球隊,產(chǎn)生冠軍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3.練習十六第7、8、10題

  四、總結故事啟迪,領悟轉化的技巧

  五、指導完成思考題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長方形的長與寬的長度之和。

  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六第9、11、12、13題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40-4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掌握利用連乘、連除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2. 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列式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說出算列算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生態(tài)園,在這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花,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板書學生梳理出的數(shù)學信息)

  教師適時評價。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誰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2、每個花架擺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你說我講

  1.教學“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1)師:要解決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吭鯓恿惺?

  學生列出算式,教師適時出示課件5×8=40(盆)、3×40=120(盆),追問:你能說一下你所列的兩個算式的含義嗎?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通過分步列式,先求出1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分布計算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兩個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師:你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

  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操作的信息。

  組內交流,討論綜合算式的列法,并講解出該綜合算式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時給予恰當?shù)脑u價,然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綜合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

  2,教學“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再看情境圖,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導學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學生自主學習、列式的基礎上,師: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學生板演自主學習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96÷2=48(盆),表示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個花架有四層,每層有12盆。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對,先算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層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師利用課件進行演示講解。

  師:誰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小組內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板演展示。

  學生板演:96÷2÷4。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提升:對,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個花架上,每個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個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層,每層有多少盆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講解。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2題,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做一張這樣的畫需要多少個貝殼?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每箱8個什么?每盒6個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huán)節(jié)最積極?學生可能說:擺一擺,操作方面。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

  學生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回答

  學生選擇學具,利用擺一擺,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操作,利用小紙板擺一擺,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內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本課時基于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盡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問題解決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引導學生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分析數(shù)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后面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問題積累一定的方法和經(jīng)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下面大家來做幾道題,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進行通分?

  2、先計算,再說說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

  揭題:同學們對前面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樂樂留給我們的問題。(板書課題)

  ⊙討論交流,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例3。

  1、閱讀與理解,明確題意。

  師:同學們,你從這道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寫信息卡)

  樂樂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純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兌滿熱水,又喝了()杯。

  問題: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分析題意,畫圖解決問題。

 。1)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師:要想求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樂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別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師:樂樂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

  生:能,一杯純牛奶,樂樂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師: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不能)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了嗎?

  生:發(fā)現(xiàn)了,關鍵就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畫圖表示關鍵問題之間的'關系。

  ①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圖。

  師:下面我們用畫圖的方法來找出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也就是表示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②畫圖理解并匯報。

  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

  加滿水,水是杯,純牛奶還是杯。

  又喝了杯,這杯里,一半是純牛奶,一半是水。

 。ó媹D提示:用一個長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純牛奶或純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預設

  生1: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還剩杯純牛奶。

  生2:加滿水,純牛奶只有原來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滿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純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純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師: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決問題。

  師:知道了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那么兩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師: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樂樂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顧反思,明確解題方法。

  師: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步驟應用了什么知識?

  生:關鍵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關鍵步驟應用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層層剖析,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引導學生畫圖,直觀地理解和呈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東東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滿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東東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還剩多少?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00頁3、4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3~64頁的例1、例2和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列舉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重復、不遺漏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使學生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參觀生態(tài)園(出示圖片),看,多漂亮啊!

  二、教學例1,感知一一列舉

  1、出示例1

  園長叔叔想找我們同學幫一個忙,你們愿意嗎?

 。ǔ鍪緢D片)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

  師:你想可以怎樣圍?

  要求:獨立思考,已經(jīng)想好的可以和同桌輕聲交流(教師參與討論)

  還有這么多舉手的同學,說明同學們還有不同的圍法,那么這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2、布置任務,小組合作

  提問:請你仔細想你想,把所有不同的圍法都找出來,并且紀錄在表格內,如果有困難,可以用18跟小棒擺一擺,填好后在小組中交流。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全班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找的,有哪幾種圍法?(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不同的寫法)

  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解決了園長叔叔的難題,回顧一下,我們怎樣找出4中不同圍法的呢?(表格—一個一個寫下來)

  指出:在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可以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的一個一個列舉出來,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一一列舉。(板書:策略、一一列舉)

  4、 園長叔叔的羊圈問題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4種不同的圍法,你能算一算各種圍法的面積嗎?

  ① 指名口答

 、 比較一下它們的長、寬、和面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指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數(shù)值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師:如果你是園長,你會采用哪種圍法?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圖書角有3本書,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閱方法?

 、 你是怎么理解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的?

  ②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借1本 (師板書)

  借2本

  借3本

 、 師: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法呢?你準備怎樣找出不同的借法?(列表,一個一個寫下來,一一列舉)

  2、布置任務,小組交流

  用你喜歡的表示方法有序地分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法。

  先獨立思考,把你的想法或者表格寫在自備本上,再在小組里交流(請各個組長組織安排好交流的順序)

  全班交流

 。ò巡煌谋硎痉椒ǚ謩e展示在實物投影上,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如果只訂閱1本,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具體說一說。

  如果訂閱2本,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如果訂閱3本呢?

  那么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分別板書)

  2、那么為了不遺漏、不重復,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表格一一列舉。

 、 出示表格

 、 出示表格

  只訂1本 訂2本 訂本

  《科學世界》

  《七彩文學》

  《數(shù)學樂園》

  ② 指導生用劃√的方法表示訂閱的種類

  先指導只訂1本的

  再指導訂2本的(讓生自己先分析怎么劃√,再讓生形成共識,劃兩個√代表一種訂法)

  最后指導訂3本的

 、 看表格找出共有幾種不同的訂法(豎行數(shù)出)

  4、:剛才用了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了這個問題,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四、鞏固新知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們也能夠用一一列舉來解決。

  1、P64練一練:

  一張靶紙共3環(huán),投中內圈得10環(huán),投中中圈得8環(huán),投中外圈得6環(huán)。小華投中兩次,可能得到多少環(huán)?(列舉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決這個問題?你會列舉嗎?

  試一試(注意有序性)

  2、練習十一第一題:

  課件顯示問題:

  先分析題意(紅色標出部分表示什么)

  生完成表格(完成在書上P66)

  用你喜歡的方法,標記出幾時幾分第二次同時發(fā)車。(并和同桌輕聲交流)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教材要求引導學生借助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為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要求,特從以下幾方面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1、復習導入,引出新知。

  本節(jié)課是運用速度、時間、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來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因此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導入中安排了相關的復習題,旨在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一步明確路程、速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為更好地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做好鋪墊。

  2、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圖中的信息表述出來,并指導學生如何在線段圖上標出數(shù)據(jù),根據(jù)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方程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對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將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排列,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

  3、課堂總結,學用結合。

  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與體會,并和全班同學交流與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互相交流了心得與體會,更加了解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本節(jié)課的知識。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課堂活動卡

  2、學生準備: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引出新知

  師:以前我們學習過的行程問題中有幾個量,分別是速度、時間和路程,你們還記得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師: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鋪墊,使學生深入掌握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鞏固有關這幾個數(shù)量關系的計算方法,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搜集信息。(課件出示例5)、

  (1)、引導學生觀察課件,匯報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學生匯報。

  (知道了總路程和兩個人的速度,求相遇的時間)、

  2、閱讀理解,整理信息

  (1)、教師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師:為了幫助我們正確理解題意,你們有沒有辦法將題中的信息更加直觀地表示出來?

  預設 生:可以畫線段圖來表示。

  師:剛才同學們說到了畫線段圖的方法,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試著畫一畫)、

  師:題中還有很多其他信息,在線段圖中又該怎樣表示出來呢?請同學們自己先動手畫一畫,再與同學交流。

  (學生按要求畫圖,并與同學交流畫法)、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在黑板上完成線段圖,并提示學生將單位統(tǒng)一之后再畫。

  3、分析題意,嘗試解答。

  (1)、根據(jù)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師:觀察線段圖,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

  (小林騎的路程+小云騎的路程=總路程)、

  (2)、引導學生根據(jù)題中的等量關系列方程,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250m=0.25km 200m=0.2km

  解:設兩人x分鐘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早上9:00出發(fā),10分鐘后是早上9:10。

  答:兩人在早上9:10相遇。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2.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72~74。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圓形5個,三角形10個,紅花20朵。

  教學設計

  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課,你高興嗎?王老師今天也非常高興,現(xiàn)在咱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師生鼓掌歡迎。)

  師:小朋友們,掌握很熱烈,但不夠整齊。請聽一聽,王老師是怎么拍的?拍了幾下?(教師有節(jié)奏地拍4下)。小朋友學老師的樣子,拍6下。

  師:根據(jù)剛才拍的,請你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1:我們比老師多拍了幾下?

  師:你知道嗎?

  生1:我們比老師多拍了2下,因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師比我們少拍了幾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師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幾下?6+4=10。

  師:小朋友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今天咱們來研究第一和第二種情況。課件顯示:

  6下比4下多2下,6-4=2,

  4下比6下少2下,6-4=2。

  2.擺一擺。

  a.請小朋友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擺5個△。擺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說什么?

  生:○和△同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這樣擺的:,這樣一個○對著一個△,正好就看出它們同樣多。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

  b.請小朋友繼續(xù)擺:第一行5個○,第二行擺7個△,如圖:

  看著你擺的圖,誰能提出問題?

  生1:△比○多幾個?列式:7-5=2。

  ○比△少幾個?列式:7-5=2。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咱們來進一步學習這種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學生齊讀。

  [本節(jié)課教師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即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掌歡迎聽課領導的到來,由掌聲到比較誰多誰少,導入新課,比較新穎、有趣,一下子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探索學習

  1.課件出示下圖,教師講解:同學們,這是前四周小組得紅花情況的記錄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出了1組同學得紅花最多,他們表現(xiàn)最好。

  生2:3組表現(xiàn)差一點,得的紅花數(shù)最少。

  生3:我知道了1組共得了11朵紅花,2組得了8朵,3組得了6朵,4組得了10朵。

  教師邊聽邊板書上每組得紅花的數(shù)量。

  生4:我看出了1組的紅花比2組多3朵。

  2.師:小朋友們觀察的都非常仔細,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的紅花學具,擺出1組和2組的`所得的紅花情況,好好看一看1組比2組多得了幾朵。

  學生動手操作,擺出如下圖形:

  生:1組比2組多擺了3朵。從圖上可以看出,1組得的紅花左邊部分與2組同樣多,右邊部分是比2組多的3朵,所以說1組比2組多擺了3朵。

  師:你會列式嗎?

  生:11-8=3(朵)。

  師:根據(jù)你自己擺的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生:2組比1組少得幾朵?

  師:誰會列式?

  生2:11-8=3(朵)。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師:剛才小朋友們回答得都很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著這四個小組的紅花圖,現(xiàn)在我要請你當老師提出問題,你還可以找一名同學回答。

  學生提問、回答、活動。

  1.比較關系。

  師:剛才的小老師當?shù)煤,學生做得也很棒!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板書,小組討論:求1組比2組多幾與求2組比1組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小結:1組比2組多幾,2組就比1組少幾,實際上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只是說的角度不同罷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通過小組內同學得紅花的多少,來學習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應用題,學生學起來較輕松,比較感興趣;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再操作體會,層次性強。]

  鞏固拓展

  1.說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了森林中發(fā)生的一件事(電腦出示):

  2.在咱們學校體育節(jié)的跳繩比賽中,咱們綠隊有兩個小朋友表現(xiàn)非常出色,咱們一起看一看。(課件出示圖。)

  a.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b.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看到咱們比賽這這么好玩,小貓們沉不住氣了,它們每人拿來一只小桶,一根釣桿,你猜它們要比什么嗎?對,釣魚比賽,F(xiàn)在看圖,你能提出問題嗎?小組比賽星級合作小組評選,看哪個組提的問題多?解答得好?

  小組討論匯報討論情況,教師及時評價鼓勵,評選出星級合作小組。

  [練習的設計穿插在故事中進行,讓學生邊聽故事邊學習,充滿情趣,學習效果較好。]

  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都可以用大數(shù)減去小數(shù)來計算。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與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幾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1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因為簡單應用題是一切應用題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們從簡單應用題入手,進入解決問題的復習。[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

  ⊙回顧與整理

  1.簡單應用題。

  (1)明確:只含有一種基本數(shù)量關系或用一步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簡單應用題。

  (2)簡單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賹忣},理解題意。(了解應用題的內容,找出應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谶x擇算法和列式計算。(根據(jù)所給的條件和問題,聯(lián)系四則運算的意義,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算法,正確解答并標明單位名稱)

  ③檢驗。(看所列算式和計算過程及結果是否正確,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馬上改正)

  2.復合應用題。

  (1)引導明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組成,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復合應用題。

  (2)解決復合應用題常用的方法。

 、俜治龇。從問題入手逆推,尋找解題條件,直至所需條件都已知。

 、诰C合法。從題中已知條件入手,逐步推導,直到求出所求問題。

 、蹐D解法。把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用線段圖或其他圖形表示出來,使分析的問題具體、形象。

  (3)常見復合應用題的類型、特點及解法。

 、佟捌骄鶖(shù)”問題。已知幾個不相等的同類量和與之相對應的份數(shù),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數(shù),求總平均數(shù)是多少。

 、凇皻w一”問題。文字中常帶有“照這樣計算”的字樣或暗含著單一量不變。

 、邸皻w總”問題。題中暗含著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

  ④“行程”問題。關于走路、行車等問題,一般都計算路程、時間或速度。

 、荨昂筒睢眴栴}。已知大、小兩個數(shù)的和以及它們的差,求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

  ⑥“和倍”問題。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及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求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

  ⑦“差倍”問題。已知兩個數(shù)的差及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求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

  ……

  (4)明確每種類型應用題的.解題關鍵和解法。

  ①“平均數(shù)”問題。

  解題關鍵:確定“總數(shù)量”和與“總數(shù)量”相對應的“總份數(shù)”。

  解法: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凇皻w一”問題。

  解題關鍵: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jù)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總數(shù)÷份數(shù)=單一量

  單一量×份數(shù)=總量(正歸一)

  總量÷單一量=份數(shù)(反歸一)

  ③“歸總”問題。

  解題關鍵:找到題中隱含的總數(shù)。

  解法:單一量×份數(shù)=總數(shù)

  總數(shù)÷另一個單一量=這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shù)

  總數(shù)÷另一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shù)=這個單一量

 、堋靶谐獭眴栴}。

  關鍵要先弄清速度、時間、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根據(jù)這類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解答。

  [結合圖示,引導學生弄清行程問題的一些規(guī)律:

  同時同地相背而行: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的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時間=路程÷速度差

  同時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12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重在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突出“閱讀與理解”和“分析與解答”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讀懂圖中呈現(xiàn)的信息,理解信息的轉換,能夠根據(jù)信息列式,并能運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的教案設計著重突出以下兩點:

  1.加強畫圖方法的指導和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數(shù)形結合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在學生自主動手畫圖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線段圖比直觀圖更加清晰、簡潔。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讓學生認真看圖,說一說圖中的數(shù)量關系,培養(yǎng)借助畫圖、讀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體現(xiàn)數(shù)形結合思想。

  2.對比歸納,建立模型。

  例8和例9分別出現(xiàn)了兩種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在例題教學以后,通過例題和“做一做”等題目的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出不同問題的共同之處:單位數(shù)量不變,先用除法求出單位數(shù)量;總量不變,先用乘法求出總量。幫助學生建立此類問題的模型,加深學生對乘除法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圓片

  學生準備:圓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交流課前布置的學情檢測卡內容。

  2.集體交流訂正。

  3.引導學生思考這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道題的結果是第二道題的條件)

  4.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怎樣把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題?

 。▼寢屬I3個碗用了21元。如果買9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5.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設計意圖:復習求單位數(shù)量和求總量的實際問題,做好知識準備。讓學生通過對比找到這兩道題的聯(lián)系,并將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題,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閱讀理解,整理信息。

 。1)課件出示教材71頁例8。學生認真讀題,發(fā)現(xiàn)信息。

 。ㄒ阎獥l件:媽媽買3個碗用了18元;所求問題: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2)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圓片代替碗,擺一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課件展示數(shù)量關系示意圖)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求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ㄏ惹笠粋碗多少錢,再求買8個同樣的碗需要多少錢)

 。2)小組討論,獨立解答。

 。3)集體交流。

  列式:18÷3=6(元)

  6×8=48(元)

  從圖中可知,買3個碗用了18元,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一個碗的價錢,用除法計算。買同樣的碗,說明碗的單價相同,也就是一個碗6元,求買8個碗需要多少錢,就是求8個6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獨立嘗試把上面的兩個算式列成一個綜合算式。

  小組交流后匯報:先求單價,再求總價,也就是先除后乘,列成綜合算式為18÷3×8,可以用脫式計算。

  18÷3×8

 。6×8

  =48(元)

  3.回顧反思,對比總結。

  小組合作驗證計算結果,然后匯報。

  [通過剛才的計算得出買8個同樣的碗要用48元,48÷8=6(元),一個碗6元,3個碗18元,和題中的已知條件正好相符,說明做對了]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第71—7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fā)展開思考,分析并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fā)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板貼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有9個小朋友要過一條河,河邊只有一條小船(船上沒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個人,小船至少要運幾次,才能使9人全部過河?

  你們能想到好辦法幫助他們過河嗎?

  一、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其實解決數(shù)學問題也需要策略。(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導學探究

  (一)理解題意

  1、出示條件:“小猴幫媽媽摘桃,第一天摘了30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數(shù)學上把已經(jīng)知道的信息稱為條件,有了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提問題了。出示問題: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學生口答。

  指出:老師剛設了個陷阱。根據(jù)這兩個條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個!

  2、如果我把其中一個條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條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現(xiàn)在可以算了嗎?

  看來這條件挺神奇的?一起來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什么意思?

  預設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

  同學們看,這個條件看上去很簡單,但他卻能從中找到這么多的隱含條件,并把它有序的表達出來。厲害!誰能像他這樣有序的說一說?

  指名說,結合多媒體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追問:還能往下說嗎?(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還能再往下說嗎?太多了,這么多條件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起說(多媒體變換,所有內容整合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

  引導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老師明白了,他是倒過來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個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嗎?誰能繼續(xù)往下說。(結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這么多條件其實也是一個意思,(所有條件隱去,變換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讀一讀。

  預設2:

  (沒人能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嗎?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幾天多摘5個?(手指著板貼),也就是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嗎?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板貼)

  預設3:

  (學生回答30+5。)

  30是第幾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說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接預設1過渡前的話)

  小結:看似簡單的一個條件,給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這么多連續(xù)的隱含條件,這就是數(shù)學的魅力之處。

  (二)分析數(shù)量關系

  有了這么多的條件,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說說。

  (三)列式計算

  1、都有辦法了嗎?把你的想法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1)學生自練.

  (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來說說是怎么想的。

  結合學生介紹,相機板書算式。35指的是什么?這個5呢?求的是?你們看,第一步的結果,作為第二步的條件參與運算,幫助我們求出了下一個問題。數(shù)學就是這樣,在已知、未知之間不停地轉換。問題解決了嗎?齊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這個同學的方法,能看得懂嗎?誰來說說。(生說)他列了個表格把每天摘的個數(shù)依次寫了出來。這個方法怎么樣?

  2、出示問題: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1)要求:不討論,自己獨立解決。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嗎?拿出作業(yè)紙,第一題,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計算,時間1分鐘,開始。

  (2)學生完成計算,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選擇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對嗎?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個,對嗎?考考你們,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兩個條件?根據(jù)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個),20+30=50(個)

  預設①有個同學是這樣做的,這個方法正確嗎?5×4算的是什么呀?

  預設②老師是這樣做的,你們覺得有道理嗎?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個,對嗎?怎么想的?

  第一天暫時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個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幾個5?也就是20個。知道了這個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樣?也不錯吧?

  (四)反思總結

  1、歸納方法。

  剛才我們一共想到了3種方法(多媒體出示3種方法),其中有兩種方法解題思路是一樣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他們都是怎樣算的呢?

  小結:他們都是從第一天摘的這個條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據(jù)這個條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這樣,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學們,像這樣從條件想起,一步步計算求出問題的方法,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出示箭頭)。

  再來看第三種方法,是根據(jù)這些條件發(fā)現(xiàn)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個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雖然思路不同,但也是從條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顧感悟。

  同學們,我們一起解決了一道比較復雜的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分了哪些步驟?

 、偕何覀円獜臈l件想起。

  師:是啊,從條件想起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根據(jù)對應的條件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這個步驟就叫做——分析數(shù)量關系。

 、谏何抑揽梢蕴畋碜,也可以列式算。

  師:恩,這個步驟就是計算解答(板貼)。在解答問題時,方式可以多樣,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預設1:生:解決問題前要先找到條件。

  師:不僅要找到條件,還要找到——(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2:生:要找到條件和問題。

  師:對,首先要找出條件和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3:學生想不到看題。師:沒有了?老是覺得有一個步驟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題意(出示)。你們知道理解題意是什么意思嗎?對,就是看清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是其他步驟的基礎,可不能忘了。

  總結:要能很好地解決一個數(shù)學問題,至少得有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計算解答這三個步驟。

  三、導練應用,增強認識

  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特別是掌握了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是一個新本領。想用用這個本領嗎?好,試一試。

  (一)“想想做做”第1題。

  1、第1小題。

  (1)出示第一幅圖。這是一個天平,看出了什么條件?還有嗎?也就是——(出示:4個蘋果重400克)

  真不簡單,從天平上發(fā)現(xiàn)了兩個條件,能求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2)出示第2幅圖,仔細看,又看出了什么條件?那根據(jù)這兩個條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兩幅圖)剛才,我們先根據(jù)4個蘋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再根據(jù)橙子比蘋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質量。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是從條件想起。

  2、第2小題。(出示題目)有三個條件了。你能根據(jù)這些條件提出問題嗎?

  (1)學生提問,相機出示問題。

  (2)你覺得哪個問題最簡單?根據(jù)哪兩個條件來解決?怎么算?(出示算式)鋼筆支數(shù)求出來了,下面我們可以求出(圓珠筆的支數(shù)),怎么算?

  圓珠筆支數(shù)知道了,這個高難度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吧,誰來?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老師拿出一個皮球,師生互動,感知球的多次下落與彈起。

  (2)出示題目,認識條件!耙粋皮球從16米的高處落下,如果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個條件,你覺得哪個比較復雜(學生說后,多媒體劃下橫線)

  “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學生口答。

  結合圖觀察:如果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誰來指一指?

  第二次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兒呢?

  (3)(出示問題:第三次……):理解了題意,你能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嗎。拿出作業(yè)紙,完成第2題。

  交流匯報。第一次彈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彈起的高度是?如果沒有前兩次的結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結果嗎?那有了第三次的結果我們就能進一步推斷出第四次彈起的高度是幾米?數(shù)學就是這樣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往下延伸。

  四、自主實踐,導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讀題。

  (2)有誰會做這個題目嗎?

  (3)(出示圓圈)一個圓圈表示1個小朋友,那18個圓圈就表示……?請同學們按照題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誰來匯報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間有幾個人?

  生:這是芳芳的位置?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兒,你是根據(jù)什么條件確定的?兵兵呢?

  (4)從條件想起,我們順利的解決了問題。你認為畫圖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嗎?

  指出:有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畫畫圖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禮物,想要嗎?誰第一個解決我的問題,我就把這個禮物送給他。準備好了嗎,我要出題了。開始!

  出示:媽媽買來3箱蘋果,每箱5千克;又買來4箱梨子,共比蘋果多40千克。梨子和蘋果一共買了多少箱?

  組織交流。

  追問:這么多條件,為什么只用了兩個條件?

  指出:解決一個問題也不一定都要從條件想起,有時從問題想起也很快捷,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條

  第一天摘了30個

  解決問題的策略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問 題 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 篇14

  設計說明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活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數(shù)學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本設計緊緊圍繞購物這一學生熟悉的場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并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新知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讓學生通過看、想、說、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知和舊知的內在聯(lián)系,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2.注重對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3所反映的數(shù)量關系是除法現(xiàn)實模型的拓展,滲透了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需要學生根據(jù)除法的意義來解決。因此,本設計在注重引導學生對數(shù)量關系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把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的現(xiàn)實模型結合起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除法知識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亮亮想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孤兒院的小朋友們買些玩具,可是面對商店里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亮亮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幫助亮亮解決這個問題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2.出示情境圖: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亮亮去商店看一看吧!

  ⊙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理解題意,說一說都知道了什么。

  (1)課件出示教材42頁情境圖,學生觀察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自己獲取的數(shù)學信息。

  (一個玩具熊6元,一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要解決的問題是“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2)引導學生思考:要幫助亮亮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

  生:要求出“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就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地球儀8元。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集體交流解題思路。

  預設

  生1:一個地球儀8元,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生2:列式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3.初步感受總價、單價和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1)引導學生先組內說一說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然后集體交流。

  預設

  生:56元表示買地球儀用的總錢數(shù),8元表示一個地球儀的價錢,7個表示可以買地球儀的個數(shù)。這個算式表示用56元買8元一個的地球儀可以買7個。

  (2)教師小結。

  總錢數(shù)我們可以稱之為總價,一個地球儀的價錢我們稱之為單價,購買了7個地球儀我們稱之為數(shù)量,因此我們得到這樣的數(shù)量關系:數(shù)量=總價÷單價,單價=總價÷數(shù)量,總價=單價×數(shù)量。

  4.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檢驗結果。

  (1)生自由發(fā)言,交流檢驗的過程。

  (2)全班交流檢驗的過程:一個地球儀8元,7個地球儀一共是7×8=56(元),所以計算的結果是對的。

  (3)師強調:我們可以用乘法來檢驗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5.遷移類推,自主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思考:如果24元買了6輛玩具小汽車,一輛玩具小汽車多少錢。

  (2)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解決這個問題。

  (3)集體交流。

  預設

  生:求“如果24元買了6輛玩具小汽車,一輛玩具小汽車多少錢”,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解答。列式是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所以如果24元買了6輛玩具小汽車,一輛玩具小汽車4元錢。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解決問題09-29

《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修改12-16

關于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設計10-10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0-11

小學數(shù)學《運用連除解決問題》教案04-20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通用13篇)04-25

《解決問題》教案12-17

《用比例解決問題》數(shù)學教案(精選9篇)04-24

小學數(shù)學《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案09-29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