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精選1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說出下列各數(shù)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jù)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么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賰煞N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shù)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xiàn)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僭诮鉀Q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么?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shù)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題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shù)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怎樣進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yè):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2、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shù)學問題:
(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shù)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shù)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shù)學網(wǎng)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shù)學成績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yè)進步!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反復練習和思考,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練地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
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聽算練習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2、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筆算比賽: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8 40÷5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45÷5 21÷3
用一定時間算出以上題目,師生評價,表揚發(fā)獎。
二、指導練習
1、練習三第5題。
學生獨立做后全班交流。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讀題,然后在書上填寫,全班評價交流。
3、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后再提問題。
4、完成練習三后的思考題。
三、課堂小結:
1、說說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體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積累了那些經(jīng)驗?
四、課堂作業(yè)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除法運算的方法,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學生讀題,獨立口算,說出得數(shù))。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幾個十?400里面有幾個百?
(2)3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3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二、親身實踐,學習新知
1.談話:剛才我們復習的是已經(jīng)學過的表內除法的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商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的主題圖(把主題圖的124箱改為120箱)
教師:觀察主題圖,根據(jù)主題圖中的已知條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把已知條件和所提問題用筆寫在課堂本上。(讓學生觀察主題圖,并根絕已知條件,自己編寫應用題,懂得應用題的結構和運算方法。)
3.出示例1
(1)趙大伯3次能運完60箱,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教師:要求趙大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該怎么列式?
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讓學生自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可以把整十數(shù)看成幾個十,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多少個十(注意思考的過程可多讓學生說)。
(2)600箱貨物王叔叔只運了3次,平均每次運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該怎樣列式?
你想怎樣計算,請在小組里討論。
小結:整百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可以把整百數(shù)看成幾個百,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多少個百。
(3)240箱貨物,李阿姨運了3次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該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列式:240÷3
為什么這樣列式?(因為李阿姨3次運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運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樣想的`?小組討論后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計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夠1個百怎么辦?(用學具幫忙分一分進行思考。)我們可以把2個百看成20個十,與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個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個十,就是80。
小結: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的數(shù)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數(shù)除幾百的數(shù),如果不夠除,再把幾百轉化為幾十個十,再與十位數(shù)合并起來,看成幾十幾個十,再除一位數(shù),得到的商是幾個十,就是幾十。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15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看圖,口頭編一道題。
學生列式計算,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做一做的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個別題目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學生完成后全班講評。
3、閱讀第15頁“你知道嗎?”,了解除號“平均分”的意義。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三第1、2題。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5
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yōu)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大數(shù)與小數(shù))
寫數(shù)猜數(shù):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shù)的和與差。填入統(tǒng)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shù),全班猜數(shù),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shù)和小數(shù)。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chuàng)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shù)是蘋果,小數(shù)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shù)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shù)。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shù)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shù)。
啟發(fā):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shù)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shù),用7-2算出桔子個數(shù)。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shù)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guī)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shù)—差=小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小數(shù)
小數(shù)+差=大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大數(shù)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shù) (和-差)÷2=小數(shù)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shù):
回到猜數(shù)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shù)與小數(shù):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shù)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shù)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shù)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shù)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shù)學分數(shù)。理解平均分數(shù)的意義。
A、數(shù)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shù)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shù)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shù)學:192-92=100(分)
C、數(shù)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shù)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shù)轉化成小數(shù),(和-差)÷2=小數(shù);或者將小數(shù)轉化成大數(shù),(和+差)÷2=大數(shù);巧用平均數(shù)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yōu)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6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shù)學的興趣,認識數(shù)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shù)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fā)現(xiàn)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shù)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后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后老師會繼續(xù)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shù)學現(xiàn)象,這些數(shù)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shù)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8
教學要求: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提問:你們從圖中看到些什么?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要用什么?各個國家的錢都有不同的名稱,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里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分組活動。
組匯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jié)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匯報分類情況,并說說分類的依據(jù)?偨Y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2、例題第二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想買什么?(手表)
買手表該付多少錢?(1元)
請學生從盒子里拿出1元錢,比一比誰的拿法多。
學生匯報拿1元錢的不同方法。當出現(xiàn)拿一個1元的和10個1角的.時候,引導學生建立“元”與“角”之間的進率關系:1元=10角
提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幾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試一試:一張1元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5角的?幾張2角的可以換1張1元的?同桌互換。
請學生說說互換的結果,以及為什么要這樣換。
三、應用拓展
1、連一連。(“想想做做”第1題)觀察并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每種物品的價錢是多少?有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分別是多少?
請學生把要買的物品和對應的人民幣連起來。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個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思考:用一種人民幣怎么拿?兩種呢?三種呢?
游戲:購物。(“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貨架:橡皮(每塊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鉛筆(每枝4角),自動鉛筆(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請小朋友用1元錢購物,想一想,說一說,可以買哪幾樣東西?應找回多少錢?
四、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認識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1元=10角、1角=10分)關于人民幣,小朋友們還知道什么呢?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幣,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shù)學問題:
(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shù)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shù)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shù)學題,引起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shù)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興趣。)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shù)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shù)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shù)莫剟睿,并進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huán)節(jié)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shù)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shù)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shù)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shù)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xiàn)在,有些地區(qū)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shù),幾何?”謎底是兩個數(shù)學名詞:分數(shù)、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xiàn)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F(xiàn)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chuàng)作題:
根據(jù)自己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自主創(chuàng)作一幅與數(shù)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ǹ偨Y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shù)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shù)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yǎng)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108^6= 325^7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jù)學生得結論教帥板書:商X除數(shù)二被乘數(shù)
商X除數(shù)+余數(shù)二被乘數(shù)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帥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教帥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除數(shù)商的一種還可以:100 — 2 = 98 984-7=14
3.小結。
通過上面題目的聯(lián)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shù),反之帶余數(shù)。
練習內容:26-27頁第4—7題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2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后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jīng)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數(shù)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積的數(shù)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本課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關聯(lián)的情境,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里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涂上顏色,誰愿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涂色比賽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上課;二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ā┨骄棵娣e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3)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shù)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直觀化,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ǘ└惺芷矫鎴D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xiàn),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qū)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guī)則圖形(探究出:數(shù)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jīng)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么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shù):“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shù)格子)
自己數(shù)一數(shù)、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shù)的啊?(交流半格的數(sh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面積的含義
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shù)方格法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3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耄胄轮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ㄋ模┬〗Y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位數(shù)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ㄎ澹┳鳂I(yè)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5
課題:
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shù)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shù)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shù)部分是0,1.5的整數(shù)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shù)是88,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shù)軸來表示這兩個數(shù)。
。ǔ鍪緮(shù)軸圖)提問:你能在數(shù)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shù)軸上標出兩個小數(shù)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
。3)引導:在數(shù)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shù)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shù)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shù)依次在數(shù)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shù)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誰大這個數(shù)就大;位數(shù)不同,先看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整數(shù)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小數(shù)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shù)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shù)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jù)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shù),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shù)軸上標出數(shù),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shù)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6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認識對稱軸,根據(jù)特征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
根據(jù)特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
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布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5、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折”、“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折后,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匯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1、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xiàn)象,你能舉例嗎?
2、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xiàn)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制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 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3. 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探究計算方法
1. 整時段時間計算。
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內容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誰愿意告訴大家,你喜歡收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會播放多長時間?
出示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
談話:在這張節(jié)目預報中,你會選擇收看哪個節(jié)目?(讓學生自由說一說)根據(jù)你的觀察,你知道哪個電視節(jié)目播放的時間比較長?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請繼續(xù)觀察,“六一劇場”是從什么時間開始播放,什么時間結束?如何計算“六一劇場”播放的時間?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組中交流想法,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計算思路。教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說一說算的方法,肯定學生不同的推算方法。學生的計算方法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用減法計算,16-14=2。(相機板書)另一種是推算,從14時到15時是1小時,從15時到16時又是一小時,所以從14時到16時是2小時。
2.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的時間。
談話:同學們,從節(jié)目預報表中,你知道“金色童年”這個節(jié)目是什么時間播出,到什么時間結束?“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長時間?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結合學生思路,教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課本例題中的線段圖,引導學生觀察,提問:圖中是把1小時平均分成幾份的?每份表示幾分鐘?開始的箭頭和結束的箭頭分別指向什么時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會計算從8時10分到8時40分這段時間有多長嗎?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學生一般會用減法計算,算式是40-30=10(分))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數(shù)學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些什么。
提問:每天的借書時間分成幾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獨立算一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解答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做法,說說思考過程。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指導學生看題,理解圖意。讓學生具體說一說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yè)時間分別是怎樣安排的。
提問:你們能估計出哪個商店的營業(yè)時間長嗎?
算算看,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yè)幾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yè)時間長?
3.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并獨立算一算。做好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做法和想法,集體講評。
4. 做“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小星的睡覺時間分布在幾天里?你會計算嗎?讓學生獨立做題。做好后,組織學生說一說算法,鼓勵學生思考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5.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火車時刻表。提問:從這張列車時刻表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給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運行”和“?俊笔鞘裁匆馑迹
小組討論后指名口答。獨立做第(1)、(2)兩題,做好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集體反饋。
提問:從這張火車時刻表上,你還能知道什么?
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在班級里說說想法。
三、閱讀資料,拓展知識
出示“你知道嗎”的畫面和文字,讓學生讀一讀。談話:閱讀了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誰能給大家介紹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xù)查閱資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識講給同學聽。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 18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卷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shù)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卑鍟n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厘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卷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1、3兩小題。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三年級下冊趣味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趣味數(shù)學教案02-13
趣味的數(shù)學教案02-25
三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31
初中趣味數(shù)學教案02-02
小學趣味數(shù)學教案02-24
三年級下趣味數(shù)學教案03-15
幼兒大班趣味數(shù)學教案04-01
趣味數(shù)學教案(精選11篇)01-07
初中趣味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1-15
三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