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初步掌握基本的單位換算方法.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答: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間是什么關系?角和分之間呢?
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 1元=( )分
學生填空以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愿意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理解換算方法
師:有幾個同學托老師幫他們買卡片,卡片買回來以后,還剩了一些錢,你們看,剩了幾元幾角?
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張1元的紙幣和2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2角
師:每個同學要退還3角錢,我該怎么辦呢?(把1元錢換成10角)
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原來的1元錢變成了10個1角錢)
師:原來的.1元2角錢就是現(xiàn)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換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來的2角就是12角)
板書:=12角
(2)練習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一下.
訂正時問:這道題應該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學例6
(1)理解換算方法
師:小芳攢了一些零錢,你們幫她數(shù)一數(shù),一共是多少角?
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5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5角
師:媽媽怕小芳拿著不方便,就幫她兌換了一下,請你猜一猜兌換以后,小芳手里是幾元幾角呢?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進行驗證.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是怎么擺的?
隨學生的回答,老師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10個1角換成1元) 下載
師:15角就是幾元幾角?(板書:=1元5角)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把15角換算成幾元幾角.
(2)練習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4頁做一做
第1題: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學生獨立完成以后訂正,重點說一說第4小題是怎么想的.
第2題: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匯報.
訂正時,對“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1元-8角=”這道題要讓學生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2、利用換算關系擺指定的錢數(shù)
老師說錢數(shù)學生擺學具:(要擺換算以后的錢數(shù))
如,師說:1角3分 生擺: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課題:單位換算)
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fā)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ㄒ唬┯螒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ǘ┙處煶鍪緝蓚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xié)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ㄈ┬〗Y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jīng)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ㄒ唬⿲嶒炓
教師:我看到想?yún)⒓游覀兓顒拥耐瑢W,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fā)給他.
1.發(fā)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W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ㄈ⿲嶒炄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fā)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jīng)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xiàn)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狀。
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
教學重點:
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正方體木塊、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遷移,預習新課。(課件出示)
1、由兩個小正方體組成以下圖形,畫出從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圖形。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問,從這三面看到的圖形的形狀一樣嗎?也就是說從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課題,這節(jié)課學習“觀察物體”。
2、課堂預習。
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本13頁,請你拿出自帶的4個小正方體木塊,進行拼組,然后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察學習。
1、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2、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一樣嗎?
3、請你把能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在格子圖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們分別不同的位置觀察了拼成的立體圖形,對于你畫出的觀察結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二、自我檢測。(課件出示)
1、填一填。
從前面、左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不同的圖形,結果可能( ),也可能( )。
2、連一連。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三、預估問題。
1、觀察我們擺放的組合立體圖形,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一樣嗎?分別是什么圖形?
2、同樣都是用相同的4塊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為什么你們從前面、上面、側面畫出的形狀不同呢?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怎么樣?
四、預設解惑。
請同學們拿出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擺立體圖形畫出的格子圖,我們共同交流。
1、同學們在實物圖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從前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圖形,
2、師把同學們的作品進行總結:(課件演示)
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畫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圖形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1)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五、引導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么想法?
六、針對性作業(yè)。
1、課本13頁做一做,練習四1至3題。
2、《配練》上的1至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前 后 (第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
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準備:
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把原來排在第二位的同學,依次往后進行調換,換三次,最后一次換到了隊伍的末尾。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引導學生( )同學在( )同學前面,在( )同學后面,( )在最前面等較規(guī)范的語言來描述。
二、 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設計做鋪墊,學生已初步體驗到了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因此新課知識,應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討論來掌握。)
2、老師出示電腦:小動物賽跑 電腦演示:小鹿、小狐貍、小白兔,小蝸牛參加賽跑,起跑后不久,他們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
(學生看電腦觀察小動物的位置變化) (暫停演示)
問: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蝸牛跑第幾?
問:如果比賽繼續(xù)進行,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
(目的:啟發(fā)學生的法語異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再次體驗到前后順序具有相對性)
3、看書:第2頁上面的圖
讓學生看圖答 三、 練習鞏固、啟發(fā)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shù)或者從后面數(shù),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3、游戲
。1)請一名學生扮演司機,老師扮演售票員,5名學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個不同的地方),其余學生扮演等車的乘客(可任意選擇站起來牌),在教室里進行坐車游戲。 師出示其中一個站牌,請學生說說站起來牌的意義。
師:各位乘客,歡迎您坐我們的公共汽車,本車的起點站起來是火車站,終點站是動物園,有上車的乘客請上車。
師: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師都報出站不同,學生自由地上下車,但要求說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請同學們看,現(xiàn)在老師是前面朝你們站著,那么黑板在老師的哪一面?老師在黑板的`哪一面?你們在老師的哪一面?(與一名學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換位置后再問:現(xiàn)在呢?(后面)師生同時向左轉后再問:現(xiàn)在呢?(后面)
師:對,請同學們記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師:背對的方向則是
生:后
師:前與后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四、 家庭游戲、知識鞏固
。1)回家后,幫你的玩具排排隊(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狀的積木),并向家里人說說他們的前面順序
(2)向家長說說,做課間操時,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別是誰?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說出判斷的根據(jù)。
師:小馬虎感謝你們幫他解決了難題,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斷推理能力。說到判斷推理,有一個人在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誰?(柯南)
給警察叔叔幫忙:
案發(fā)現(xiàn)場,從目擊證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齡是40歲左右,男性,
通過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這些是他們的身份證號碼,你知道作案人是誰嗎?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聯(lián)系實際,開闊思維。
。1)了解身份證的用處
師:你們知道身份證主要有哪些用處嗎?
(銀行取款、郵政取款、坐飛機、貸款、住酒店、登機、貸款、開戶、更改戶籍資料等。 )
師:身份證能反映一個人的多種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隨便借給他人使用,同時今天課上的身份證號碼也要注意保密。
師: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用文字能表達嗎?既然可以,為什么還要用數(shù)字編碼來表示呢?
(用數(shù)字能簡潔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會混淆。 )
師:這么幾個簡簡單單的.數(shù)字就可以反映出我為十多億人的信息!可見用數(shù)字來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簡潔明了,這也就是數(shù)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板書:簡潔)
。2)走進生活,了解其他編碼的知識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身份證上的數(shù)字,其實呀,在現(xiàn)在這個高度發(fā)達的信息化的社會中,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象身份證這樣的數(shù)字編碼,你能舉個例子嗎?
。ㄠ]政編碼,銀行帳號、電話號碼、車輛號碼……)(欣賞圖片)
四、運用編碼,設計編號。
1、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給自己來編一個學號呢?
。ǔ鍪净顒右螅1.這個學生編號反映哪些信息比較好?2.這些信息打算分別用什么?3.代碼的順序怎樣編排?)
2、小組討論:你們認為在編號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簡潔方便,有規(guī)律,不能重復,唯一)號碼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較好?(入學年份、班級、學號)
3、學生嘗試獨立編碼。
4、作品展示
5、小結: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時間里就編好了一個學號,而且反映出了這么多的信息,老師一定把你們的這些好建議、好方法轉告給校長,讓他來采納大家的這些建議和方法,你們樂意嗎?
五、課堂總結,引申探究。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拓展延伸,課后調查。
活動內容: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調查收集一些郵政編碼,了解郵政編碼所反映的信息。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密切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設計了比“速度”、“圖形放大縮小”“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shù)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的目的。
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過自己熟悉的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喜歡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利用“蘋果買賣”“圖形放大縮小”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了解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jīng)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各種梯形各兩份,剪刀,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主題
1. 生活中我們能找到許多平面圖形,這個教室里有嗎?
2. 請大家看看這組圖片,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誰?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是……?(梯形)板書 2.梯形,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認識它了,誰來介紹一下它。
3.今天,我們來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積。(板書)
二、回憶舊知,建立聯(lián)系
1. 面積,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了?他們計算方法你們還記得嗎?(課件)
2. 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還記得嗎?
3.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它們面積的計算時候,都用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轉化。(板書)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來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公式.這種思想,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用到。
三、轉化梯形,推導公式
(一)應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學們喜歡什么體育運動?喜歡籃球嗎?(課件出示籃球場地)你們知道這一處是什么區(qū)域嗎?這是3秒鐘限制區(qū),是限制對方隊員在這個區(qū)域內停留不能超過3秒鐘。
2.但是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們還沒有學過,你猜想梯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你想怎樣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
3.同學們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學們想的那樣呢?讓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在動手操作之前,老師提出三點建議:(1)想想能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什么圖形。
(2)根據(jù)轉化圖形與梯形的關系,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3)填寫好匯報單,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動作快。明白了嗎?開始吧!
(二)小組活動十分鐘
(三)匯報
1.剛剛同學們把梯形轉化成了多種圖形!現(xiàn)在讓我們請這幾個小組的同學說說他們的想法。大家注意聽,你們的意見相同嗎?你還有補充嗎?匯報:平行四邊形:兩個怎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有的同學拼成的是長方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那你們的推導的結果應當是一樣的。是嗎?
2.師:同學們,觀察這些圖形,無論長方形還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動圖形)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過渡:看來,只要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個…….(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學過:……(板書)然后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兩種圖形間的聯(lián)系來推導梯形的面積了。誰來幫老師梳理一下。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邊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積……為什么除以2?
3.剛才展示的都是拼組的方法,還有些同學只用一個梯形就完成了任務,他們用了分割的方法。你們都看懂了嗎?請這個小組的同學來簡單說說你們是怎么推導的。你們小組的方法真獨特!方法不同,那你們推導的結論呢?
4.總結: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有共同點。誰來說說?
5.是不是這樣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們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讀一讀吧!(課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會嗎?
6.在這個公式中,哪里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呢?在計算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 四、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1. 總結:好了,同學們,剛剛大家用學過的知識,通過拼合,分割,旋轉,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圖形,根據(jù)圖形間的聯(lián)系就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這個方法你們記住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你了!(判斷題)
3.通過剛剛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這個三秒限制區(qū)到底多大呢?你會求嗎?需要什么條件?(課件出示)動筆試試吧。
4.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你們想用新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
5.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還有更廣泛的應用,小到…..大到…..都會用到它。
五、結語
轉化在數(shù)學當中是一種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圖形的學習中,同學們多次用到了轉化的策略,(課件)其實在學習計算時我們也用到了。那我們轉化的目就是化未知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個未知的新問題,你會怎樣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問題都可以轉化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去思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教材35頁—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能力目標:在創(chuàng)設的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學媒體
視頻、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出示圖片《看圖講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為什么會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嗎?
學生討論、匯報。
二、學習新知
1.數(shù)學活動
在紙上任意點兩點,用線聯(lián)接它們,量一下它們的長短,比較一下誰最短?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圖片《看圖回答問題》
。1)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2)你估計小明到學校走哪條路?為什么?
指明幾個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并說明他們的理由。
3.量一量
學生獨立完成36頁的“量一量,從A到B的三條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匯報結果。
4.看一看
觀看視頻《公理(線段最短)》。
師生共同出結論: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師提出距離的概念: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5.做一做
問題1.河道長度
如圖《河道長度》,把原來彎曲的河道改直,A、B兩地間的河道長度有什么變化?
問題2.九曲橋
如圖《九曲橋》,公園里設計了曲折迂回的橋,這樣做對游人觀賞湖面風光有什么影響?與修一座筆直的橋相比,這樣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橋上行走的路程?說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師鼓勵學生試著舉出類似的例子。師生共同討論。
三、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教材36頁“練一練”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具:制作方向板的紙板。
切入舉偶
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熊現(xiàn)在站在哪里?(學校)
那么,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聰明,你能填出下面四個建筑物的準確方向嗎?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yī)院在學校的()面,郵局在學校的()面。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通過看圖,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請仔細觀察,在學校的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這些建筑物又在學校的那個方向呢?請你仔細想一想。
2.議一議。通過議一議及親身體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1)說一說。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
(2)議一議。
誰說得對?為什么?
(3)教師小結。
在學生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明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進一步明確八個方向。
用你手中的學具制作方向板。
學中做
1.試一試。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位同學。練一練。
完成書中練一練。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片。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我們學校明天要來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學校想讓我們班的同學帶著這批小客人乘坐1路車去動物園。如果你是小導游,你能向客人介紹一下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在小組互動中學會認識路線。
(1)請你在小組中說一說。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行駛方向及路線。
(1)自己獨立填一填。
(2)小組內說一說。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過做游戲,是學生進一步明確行車路線。
(1)公布游戲規(guī)則。
說出游覽的起點是什么站,終點是什么站,汽車怎樣行駛的。前面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終點是后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起點,手尾接龍,依次進行。
(2)開始游戲。
(3)游戲小結。
學中做
1.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中的3道題。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2.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
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是同學進一步認識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熟練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準備
掛圖。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捷克我們來商議接練習課,看看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有哪些密切聯(lián)系。
對話平臺
學中做
1.說一說。
(1)你的家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個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間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各擺了哪些家具?
2.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1)先獨立完成,在小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議一議,再說一說。
(4)說給小組同學聽。
做中得
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1.剪一剪。
2.按圖中所給的信息貼一貼。
3.將剩余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小區(qū)中。
4.小組交流。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材安排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這是從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重組學科的知識體系。人們認識事物一般是從粗略的整體感知開始,然后對物體進行細致觀察和局部研究?陀^世界最常見的是各種形狀的物體,“面”是附著于“體”上的。兒童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物體,在整體感知“體”的基礎上,才能逐漸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認識“體”,后認識“形”能降低認知難度,有利于學生學習。
教學內容分兩部分編排,先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然后開展實踐活動。
1.直觀認識“體”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教材選擇積木為學具,讓學生在玩積木時認識物體。其好處一是學生有興趣,能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積木形狀規(guī)則,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表象。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順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積木的場景—整理出典型的物體—揭示各類物體的圖形和名稱—尋找生活中相關的物體。
(1)讓學生玩積木。教材通過堆積木的場景,引導學生玩積木,感知積木的形狀。課前,教師應和學生共同準備積木或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形狀的物體。這節(jié)課沒有積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體,是無法教學的。在學生堆積木時,應要求他們邊堆邊感受積木的形狀。每堆一塊積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樣子,想想它和哪些積木的形狀相同,和哪些積木的形狀不同。要防止學生只顧玩積木,而不感知積木形狀的現(xiàn)象。
(2)把積木分類。經(jīng)過玩積木,初步知道積木的形狀是多樣的,有些積木的形狀是相同的。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一起,形狀不同的積木分開放,促進學生思考各種“體”的形狀特征。在分類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圓形面等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無關的積木,只剩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形狀的積木。在分類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學生可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成一類,把圓柱和球分成一類。這種分類表明他們已經(jīng)感受到平面與曲面的不同,應給予表揚,再引導繼續(xù)分,直至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分開,把圓柱和球分開。二是讓學生說說分類時的思考,只要求說出視覺、觸覺的感受,如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的面都是“平”的,圓柱和球都有“彎”(曲)的面。不要求語言嚴密、完整、有條理,更不能歸納“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幾何圖形并給出名稱。教材在兩塊彩色積木的下面畫一個灰色的圖形,并在旁邊寫出圖形的名稱;疑膱D形是四種立體的幾何圖形,每個幾何圖形都是大大小小同類積木的形狀概括,是一類立體圖形的標志。幾何圖形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以長方體為例:讓學生看看分在同一類的許多長方體積木,閉起眼睛想想這些積木的形狀,然后睜開眼看看老師畫的灰色圖形,體會這一類積木的形狀都是這樣的,從而形成長方體的表象。幾何圖形要課前準備,整體出現(xiàn),不要展現(xiàn)畫圖過程。只要學生認為這樣的圖形像實物,能代表實物就行。
。4)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物體。通過對積木的研究,初步認識長方體等四種形狀的立體。帶著這些“體”的初步表象回歸生活,尋找這些形狀的實物,有兩點教育意義: 一是進一步加強四種“體”形狀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這些形狀的物體!跋胂胱鲎觥钡1題“你還能找到它們的朋友嗎?”這里的“它們”是四個幾何圖形,“朋友”是常見的物體。學生列舉的實物,只要形狀差不多就可以了。
2.聯(lián)系教學的四種立體安排實踐活動。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了解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1)活動的`內容有五項。“滾一滾”“堆一堆”是體驗物體上的平面與曲面。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斜面上不會滾動,可以堆得很高;圓柱和球在斜面上會滾動,不容易堆起來。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懊幻笔欠答伋醪叫纬傻谋硐。蒙著眼睛在口袋里摸物體,把手觸摸的感覺和大腦中已有的形體表象相互作用,經(jīng)過信息的篩選、過濾和相互對應,作出相應的判斷,并對判斷給予肯定或否定。這些活動能使四種形體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胺选笨ㄍㄒ竺裳鄣膶W生一邊摸一邊體會物體的形狀,然后說出摸的是什么形體;“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學生摸出一個圓柱,讓同伴檢查摸對了嗎。這兩個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有秩序地開展摸物體的活動!按钜淮睢笔歉鞣N立體的形狀特征的簡單應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狀的積木比較好?如果搭成的物體能前后運動,應該使用什么形狀的積木?搭汽車車身用什么積木?搭工廠煙囪用什么積木?……做出這些選擇都離不開對立體形狀特征的體會!皵(shù)一數(shù)”綜合應用認數(shù)和認物體的知識。數(shù)出較復雜物體里各種立體的個數(shù),還進行分類活動。
(2)組織學生活動要注意四點: 第一,組建學習小組,推選小組長,組內分工準備活動器材。能找到積木當然很好,沒有積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紙盒等代替。器材的數(shù)量要多準備些。第二,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沒有問題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戲,不能稱為數(shù)學實踐活動。問題源于現(xiàn)象: 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搭得高?為什么圓柱和球會滾?……問題源于需要:怎樣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樣摸出圓柱?用什么做輪子?……第三,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少數(shù)典型的問題,在班內集體討論。教師盡量不講解、少評判。第四,要參與學生的活動,隨時了解情況,對活動的進程給予必要調控。在活動臨結束時,要組織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使實踐活動成為有意義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1-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1-22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11-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01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