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認識圖形(一)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 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問: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 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會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穩(wěn)固。
2.游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數(shù)圖形。(練習五2)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
五、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根據(jù)9加幾的計算方法,探索計算8、7、6加幾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
2、學生觀察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說圖意,你會列式嗎?
3、你能夠根據(jù)學過的方法計算嗎?
二、學習新知,學生探索計算方法
1、小組合作交流,怎樣計算?
7+58+5
2、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重點指導:湊十法
3、學生說說你在計算中遇到的困難。
4、反饋:
5+6=
三、課堂練習:
1、計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賽
3、找朋友
學生連線
四、獨立作業(yè):
計算109頁4、5題
五、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根據(jù)9加幾的計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幾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感悟“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較快。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個溜溜球)
學生:溜溜球。
教師:想來玩玩嗎?
學生:想。抽兩個學生上臺玩溜溜球。
教師:(問玩溜溜球的同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1:溜溜球的繩子很有彈性,可以伸很長很長。
學生2:在玩的時候線總是直的。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溜溜球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
(板書課題)
[點評:玩具“溜溜球”與線段、直線和射線都有相通之處,體現(xiàn)了生活中的數(shù)學;用“溜溜球”引入新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xiàn)“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思想,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教學新課
1.發(fā)現(xiàn)線段、直線和射線。
教師:溜溜球真頑皮,一跳就跳到了我們的紙上,(課件顯示兩個點)變成了兩個點。你們能用一條直直的線把這兩個點連在一起嗎?
學生:能。
教師:但請注意,開動腦筋,盡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連法。請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組里一邊討論,一邊連。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后交到講臺上。估計學生操作的結果大概有四種情況:圖4 3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內容的抽象過程,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與數(shù)學知識的緊密聯(lián)系,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教師:同學們連線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我們先研究第1類。(拿出一張學生連成的線段放在視頻展示合上)像這樣連的同學請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教師:我們把它畫到黑板上。(教師在黑板上畫線段)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從1個點出發(fā)畫一條直直的線到第2個點。
教師:(課件根據(jù)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課件出示圖4?4:圖4?4比較一下
教師:這4條線段中哪一條線最短?
學生:第①條線最短。
教師:對,在兩個點之間可以畫很多線。但只有我們畫出來的這條線最短。在數(shù)學上,這條線叫“線段”。
(板書:線段)線段兩端的點叫“端點”。
(課件閃爍端點)
教師: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
學生:能。請一個學生到視頻展示臺上量。
教師:通過量,我們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我們接著看第2類。
。贸鰧W生畫出的直線放在視頻展示臺上)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ò阎本畫在黑板上)
教師: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把線段的兩端延長后得到的。
教師:這條線段的兩端還能延長嗎?
學生 :能。
教師:對,還能延長。(課件再無限延長兩端)這樣無限延長后,就成了一條“直線”。
。ò鍟褐本)
教師:教師剛才我們量出了線段的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嗎?
學生:不能。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直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是無限長的。
教師:同學們開動腦筋一畫,就畫出了線段和直線。我們接著看第3類?催畫出了什么?
(拿出學生畫出的兩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ò焉渚畫到黑板上)
教師:你又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
教師:(課件根據(jù)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教師: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后就是“射線”。
。ò鍟荷渚)
教師: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線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認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
[點評:從學生探究出的表象出發(fā)分類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從一般到特殊,結構明顯、層次清晰,學生容易理解。學生成為參與研究的主體,更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各小組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導入:
(1)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這是一個三角形,怎樣求它的面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操作演示轉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讓學生說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師導語:我們已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課進行
。ㄒ唬,推導公式
、賳l(fā)學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趯W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③指名學生操作演示。
、芙處煄ьI學生共同操作:梯形(重疊) 旋轉 平移 平形四邊形。
(2)觀察思考
、俳處熖岢鰡栴}引導學生觀察。
a.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 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反饋交流,推導公式。
、賹W生回答上述問題。
、趲熒餐偨Y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圩帜副硎竟健 教師敘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S=(a+b)h÷2”。
。ǘ┥罨J識。
(1)啟發(fā)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偬釂枺合胍幌肫叫兴倪呅蚊娣e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
②學生回答,教師在展示臺再現(xiàn)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引導操作。
①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②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討論,教師作適當指導。
(3)信息反饋,擴展思路。
說一說你是怎樣割補的?教師展示各種割補方法。
。ㄈ┕綉。
課件出示練習題請學生完成。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練習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能詳細的說說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3、會根據(jù)數(shù)據(jù)列出算式求平均數(shù)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平均數(shù)
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統(tǒng)計表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shù)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tǒng)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課件展示統(tǒng)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shù),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shù),可以先求出( )數(shù),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tǒng)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shù)
五、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