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3-01-02 17:45:59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解下列簡易方程,并口述過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學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義.

  1.將上述兩題中的任意一項用 來代替(可任意改換一項),討論:如果已知任何三項,可不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說明理由.

  2.學生交流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把它改寫成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形式,通過解已學過的方程,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3.教師明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二)教學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討論:如何把這個比例式變?yōu)橐褜W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數的解.

  2.組織學生交流并明確.

  (1)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例改寫為:3 =8×15.

  (2)改寫時,含有未知項的積一般要寫在等號的左邊,再根據以前學過的解簡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規(guī)范并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解:3=8×15

  =40

  (三)教學例3

  例3.解比例

  1.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2.學生匯報

  3.練習:解下面的比例.

  = ∶ =∶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式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然后再解簡易方程即可.

  四、鞏固練習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與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號左端的比是1.5∶ ,等號右端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3.6和4.8.

  五、布置作業(yè)

  (一)解比例.

  = = ∶ =3∶12

  (二)商店有一種衣服,售價是24元,比原來定價便宜25%.現在售價比原來定價便宜多少元?

  (三)一個梯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切割線定理和割線定理.這些定理和推論不但是本節(jié)的重點、本章的重點,而且還是中考試題的熱點;這些定理和推論是重要的工具性知識,主要應用與圓有關的計算和證明.

  難點:

  正確地寫出定理中的等積式.因為圖形中的線段較多,學生容易混淆.

  2、教學建議

  本節(jié)內容需要三個課時.第1課時介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做例1和例2.第2課時介紹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做例3.第3課時是習題課,講例4并做有關的練3.

  (1)教師通過教學,組織學生自主觀察、發(fā)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猜想——證明——應用”等學習,教師組織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

  第1課時:相交弦定理

  教學目標 :

  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并初步會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簡單證明和計算;

  2.學會作兩條已知線段的比例中項;

  3.通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4.通過推論的推導,向學生滲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

  在定理的敘述和應用時,學生往往將半徑、直徑跟定理中的線段搞混,從而導致證明中發(fā)生錯誤,因此務必使學生清楚定理的提出和證明過程,了解是哪兩個三角形相似,從而就可以用對應邊成比例的結論直接寫出定理.

  教學活動設計

  (一)設置學習情境

  1、圖形變換:(利用電腦使AB與CD弦變動)

  ①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發(fā)現規(guī)律:∠A=∠D,∠C=∠B.

 、谶M一步得出:△APC∽△DPB.

 、廴绻麑D形做些變換,去掉AC和BD,圖中線段 PA,PB,PC,PO之間的關系會發(fā)生變化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觀察,并回答.

  2、證明:

  已知:弦AB和CD交于⊙O內一點P.

  求證:PA·PB=PC·PD.

  (A層學生要訓練學生寫出已知、求證、證明;B、C層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完成)

  (證明略)

  (二)定理及推論

  1、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結合圖形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相交弦定理:在⊙O中;弦AB,CD相交于點P,那么PA·PB=PC·PD.

  2、從一般到特殊,發(fā)現結論.

  對兩條相交弦的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中一條是直徑,并且它們互 相垂直如圖,AB是直徑,并且AB⊥CD于P.

  提問:根據相交弦定理,能得到什么結論?

  指出:PC2=PA·PB.

  請學生用文字語言將這一結論敘述出來,如果敘述不完全、不準確.教師糾正,并板書.

  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3、深刻理解推論:由于圓是軸對稱圖形,上述結論又可敘述為:半圓上一點C向直徑AB作垂線,垂足是P,則PC2=PA·PB.

  若再連結AC,BC,則在圖中又出現了射影定理的基本圖形,于是有:

  PC2=PA·PB ;AC2=AP·AB;CB2=BP·AB

  (三)應用、反思

  例1 已知圓中兩條弦相交,第一條弦被交點分為12厘米和16厘米兩段,第二條弦的長為32厘米,求第二條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段的長.

  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列出方程并求出相應的解.

  例2 已知:線段a,b.

  求作:線段c,使c2=ab.

  分析:這個作圖求作的形式符合相交弦定理的推論的形式,因此可引導學生作出以線段a十b為直徑的半圓,仿照推論即可作出要求作的線段.

  作法:口述作法.

  反思:這個作圖是作兩已知線段的比例中項的'問題,可以當作基本作圖加以應用.同時可啟發(fā)學生考慮通過其它途徑完成作圖.

  練習1 如圖,AP=2厘米,PB=2.5厘米,CP=1厘米,求CD.

  變式練習:若AP=2厘米,PB=2.5厘米,CP,DP的長度皆為整數.那么CD的長度是 多少?

  將條件隱化,增加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練習2 如圖,CD是⊙O的直徑,AB⊥CD,垂足為P,AP=4厘米,PD=2厘米.求PO的長.

  練習3 如圖:在⊙O中,P是弦AB上一點,OP⊥PC,PC 交⊙O于C. 求證:PC2=PA·PB

  引導學生分析:由AP·PB,聯想到相交弦定理,于是想到延長 CP交⊙O于D,于是有PC·PD=PA·PB.又根據條件OP⊥PC.易 證得PC=PD問題得證.

  (四)小結

  知識: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論;

  能力:作圖能力、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方法:學習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定理直接得到推論的過程)的思想方法.

  (五)作業(yè)

  教材P132中 9,10;P134中B組4(1).

  第2課時 切割線定理

  教學目標 :

  1.掌握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并初步學會運用它們進行計算和證明;

  2.掌握構造相似三角形證明切割線定理的方法與技巧,培養(yǎng)學生從幾何圖形歸納出幾何性質的'能力

  3.能夠用運動的觀點學習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它是以后學習中經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教學難點 :

  定理的靈活運用以及定理與推論問的內在聯系是難點.

  教學活動設計

  (一)提出問題

  1、引出問題:相交弦定理是兩弦相交于圓內一點.如果兩弦延長交于圓外一點P,那么該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四條線段PA,PB,PC,PD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如圖1)

  當其中一條割線繞交點旋轉到與圓的兩交點重合為一點(如圖2)時,由圓外這點到割線與圓的兩交點的兩條線段長和該點的切線長PA,PB,PT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2、猜想:引導學生猜想出圖中三條線段PT,PA,PB間的關系為PT2=PA·PB.

  3、證明:

  讓學生根據圖2寫出已知、求證,并進行分析、證明猜想.

  分析:要證PT2=PA·PB, 可以證明,為此可證以 PA·PT為邊的三角形與以PT,BP為邊的三角形相似,于是考慮作輔助線TP,PB.(圖3).容易證明∠PTA=∠B又∠P=∠P,因此△BPT∽△TPA,于是問題可證.

  4、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上述結論.

  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二)切割線定理的推論

  1、再提出問題:當PB、PD為兩條割線時,線段PA,PB,PC,PD之間有什么關系?

  觀察圖4,提出猜想:PA·PB=PC·PD.

  2、組織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

  方法一:要證PA·PB=PC·PD,可證此可證以PA,PC為邊的三角形和以PD,PB為邊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慮作輔助線AC,BD,容易證明∠PAC=∠D,∠P=∠P,因此△PAC∽△PDB. (如圖4)

  方法二:要證,還可考慮證明以PA,PD為邊的三角形和以PC、PB為邊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慮作輔助線AD、CB.容易證明∠B=∠D,又∠P=∠P. 因此△PAD∽△PCB.(如圖5)

  方法三:引導學生再次觀察圖2,立即會發(fā)現.PT2=PA·PB,同時PT2=PC·PD,于是可以得出PA·PB=PC·PD.PA·PB=PC·PD

  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也叫做割線定理)

  (三)初步應用

  例1 已知:如圖6,⊙O的割線PAB交⊙O于點A和B,PA=6厘米,AB=8厘米, PO=10.9厘米,求⊙O的半徑.

  分析:由于PO既不是⊙O的切線也不是割線,故須將PO延長交⊙O于D,構成了圓的一條割線,而OD又恰好是⊙O的半徑,于是運用切割線定理的推論,問題得解.

  (解略)教師示范解題.

  例2 已知如圖7,線段AB和⊙O交于點C,D,AC=BD,AE,BF分別切⊙O于點E,F,

  求證:AE=BF.

  分析:要證明的兩條線段AE,BF均與⊙O相切,且從A、B 兩點出發(fā)引的割線ACD和BDC在同一直線上,且AC=BD,AD=BC. 因此它們的積相等,問題得證.

  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隨時糾正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如AE2=AC·CD和BF2=BD·DC等.

  鞏固練習:P128練習1、2題

  (四)小結

  知識:切割線定理及推論;

  能力:結合具體圖形時,應能寫出正確的等積式;

  方法:在證明切割線定理和推論時,所用的構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應注意很好地掌握.

  (五)作業(yè) 教材P132中,11、12題.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2.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重點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學難點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斷及應用.

  教學步驟

  一、基本訓練.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 2-

  二、歸納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1.回憶所學知識,填寫表格【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2.分組討論:

  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3.總結幾種比的化簡方法.【繼續(xù)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除法

  分數

  (1)整數比化簡,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

  (2)小數比化簡,一般是把前項、后項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補零),使它成為整數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3)分數比化簡,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后項同時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使它成為整數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求出比值后再寫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鞏固練習.

  (1)李師傅昨天6小時做了72個零件,今天8小時做了96個零件.寫出李師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個數的比和所用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甲數除以乙數的商是1.4,甲數和乙數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二)求比值和化簡比.【繼續(xù)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1.求比值:4∶

  化簡比:4∶

  2.比較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qū)別.

  一般方法

  結果

  求比值

  根據比值的意義,用前項除以后項

  是一個商,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化簡比

  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

  是一個比,它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

  3.鞏固練習.

  (1)求比值.

  45∶72 ∶3

  (2)化簡比.

  ∶ 0.7∶0.25

  (三)比例尺.【繼續(xù)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國地圖.

  教師提問:

  (1)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

  (2)什么叫做比例尺?這個比例尺的含義是什么?(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寫成 ,以外,還可以怎樣表示?

  2.鞏固練習.

  在一幅地圖上,用3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90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這幅圖上量得A、B兩地的距離是2.5厘米,A、B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一條長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這幅地圖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繼續(xù)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1.回憶正、反比例意義.

  2.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偈杖胍欢ǎС龊徒Y余

 、诔雒茁室欢,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③圓柱的.側面積一定,它的底面周長和高.

  (2)木料總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數這三種量

  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

  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

  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3)如果 =8 , 和 成( )比例.

  如果 = , 和 成( )比例.

  (4)在一幅地圖上,比例尺一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清楚的

  問題?

  四、課堂練習.

  1.填空.

  (l)根據右面的線段圖,寫出下面的比.

 、偌讛蹬c乙數的比是( ). 甲數:

  ②乙數與甲數的比是( ). 乙數:

 、奂讛蹬c甲乙兩數和的比是( ).

 、芤覕蹬c甲乙兩數和的比是( ).

  (2)( )24= =24 ∶( )=( )%.

  (3)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項乘上3,要使比值不變,后項應該( ).如果前項和后項都除以2,比值是( ).

  (4)把(1噸):(250千克)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它的比值是( ).

  (5) 與3.6的最簡整數比是( ),比值是( ).

  (6)如果a×3=b×5,那么a∶b=( )∶( ).

  (7)如果a∶4=0.2∶7,那么a=( ).

  (8)把線段比例尺 改寫成數值比例尺是( ).

  (9)甲數乙數的比是4∶5,甲數就是乙數的( ).

  (10)甲數的 等于乙數的 ,甲乙兩數的比是( ).

  2.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里.

  (1)1克藥放入100克水中,藥與藥水的比是( ).

 、1∶99 ②1∶100 ③1∶101 ④100∶101

  (2)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要10天,乙隊單獨做要8天.甲隊和乙隊工作效率的最簡整數比是( ).

 、10∶8 ② 5∶4 ③4、∶5 ④ ∶

  (3)在下面各比中,與 ∶ 能組成比例的是( ).

 、4∶3 ②3∶4 ③ ∶3 ④ ∶

  (4)有一無,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數和缺勤人數的比是( ).

  ①9∶10 ②10∶9 ③1∶9 ④9∶1

  (5)在一幅地圖上用1厘米的線段表示5千米的實際距離,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1∶5 ②1∶5000 ③1∶500000

  (6)用3、5、9、15這四個數組成的比例式是( ).

  ①15∶3=5∶9 ②3∶15 ③15∶9=5∶3 ④9∶3=5∶15

  (7)在比例尺 的地圖上,2厘米表示( ).

 、0.4千米 ②4千米 ③40千米

  (8)大小兩圓半徑的比是3∶2,它們的面積的比是( ).

 、3∶2 ②6∶4 ③9∶4

  五、布置作業(yè) .

  1.化簡下面各比.

  0.12∶56 ∶

  2.寫出兩個比值都是3的比,并組成比例

  3.寫出一個比例,使它兩個內項的積是12.

  4.如圖是用1∶20的比例尺畫的一個機器零件的截面圖,量出圖中兩個圓的半徑,并計算這個零件截面的實際面積.

  六、板書設計

  比和比例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qū)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jié)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教學例7(課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較)

  例7.觀察下面的兩個表,根據表分別填空.

  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時間(時)

  1

  2

  5

  10

  20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著(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時間和路程成( )關系.

  表2

  速度(千米/時)

  100

  50

  20

  10

  5

  時間(時)1

  2

  5

  10

  20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著(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時間和速度成( )關系.

  1.分組討論、交流.

  2.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從表1中,怎樣知道速度是一定的?根據什么判斷速度和時間成正比例?

  (2)從表2中,怎樣知道路程是一定的?根據什么判斷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3.引導學生總結路程、速度、時間三個量中每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速度×時間=路程

  4.練習:判斷下面兩個量成什么比例.

  (1)當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

  (2)當路程一定時,速度和時間.

  (3)當時間一定時,路程和速度.

  (三)比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關系.(繼續(xù)演示課件:正反比例的比較)

  討論填表:正、反比例異同點

  相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正比例是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值(商)是一定的反比例是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擴大).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一定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鞏固練習

  (一)判斷單價、數量和總價中一種量一定,另外兩種量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成( ).

  2.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成( ).

  3.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成( ).

  (二)從汽車每次運貨噸數、運貨的次數和運貨的總噸數這三種量中,你能找出哪幾種比例關系?

  五、課后作業(yè)

  一個單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數量、用的天數和大米的總量如下表.

  表1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著(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總量和用的天數成( )關系.

  表2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 )和( ),( )隨著( )變化,( )是一定的因此,每天用的數量和用的天數成( )關系.

  六、板書設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

  不同點

  1.變化方向相同,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1.變化方向相反,一種量擴大(縮小),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擴大).

  2.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積是一定的

  探究活動

  靈活判斷

  活動目的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思考題目:

  (1)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是否成比例?

  (2)圓的面積和半徑是否成比例?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分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4.師生共同小結并總結規(guī)律.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比大小P17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讀法和作用,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動物頭像學具、﹤、﹥和1—5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指名讀一讀前面學的5個數字,說說我們教室里能用數字表示的'事物。

  2、動一動:聽老師說數字,小朋友用小棒擺出個圖形,并在草稿本上寫出你用幾根棒擺的?

  3、寫一寫: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寫數字。

  二、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師:老師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順序的排列起來,我們可以一眼就看出他們的數量(多媒體演示)

  師:猴和桃比?誰多誰少?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猴和桃一樣多請多名學生說)

  2.師:猴和桃一樣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們還可以這樣表示3=3(板書)

  請學生讀一讀3=3“=”書空

  3.教學“3>2”“3<4”過程同上

  師:除了猴與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還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請學生用誰比誰多或少這句話說一說,如果用符號表示呢?出示4>2,學生認讀。

  4.梨和桃比:過程同上

  5.P17的圖:有5只兔子和4個胡蘿卜,一只兔子吃一個胡蘿卜,夠不夠?

  三、鞏固深化

  1.基本練習:完成18頁“做一做”第1題。

  先用誰比誰多(少)說一句話,然后用幾比幾大(。┱f一句話。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2.完成21頁第5題。同上

  3.完成22頁第6題:先用幾比幾大說一說,然后說一說每個符號的意思:如:>前面應該填大的數,后面填小的數。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開放作業(yè):用學具<,>,=,以及數字進行比大小。

  師:這里有1、1、2、3、4、5、=、>、<一些數字和符號。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課時特訓。

  板書設計:

  3=33>23<4

  4>22<3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操作、觀察、交流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經歷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計觀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對策: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提供學生自主探索的平臺,學生充分操作、觀察、交流。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認識平均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三1班第一小組有9人,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10次。

  呈現成績統計圖,介紹條形統計圖名稱、橫軸、縱軸。

  生:說說從統計圖中知道的信息。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統計圖的過程中,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統計過程!

  (二)引發(fā)沖突,尋找方法

  1.呈現問題: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準一些?

  學生可能(1)男生投得準一些,因為男生最多的'王華投中10個,女生最多投中9個。

  (2)女生投得準一些。因為女生一共投中30個,男生一共投中28個。

  (3)女生投得準一些,因為男生最少投中2個,女生最少投中4個。

  (4)要比“平均每人幾個”

  2.討論、交流,產生比“平均數”的需求

  【設計意圖:以“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的開放性問題,關注學生的前在狀態(tài)、潛在狀態(tài)、生活經驗和發(fā)展需要,激活學生的相關資源,激發(fā)學生在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檢索與問題相關的經驗或信息來解決問題的勇氣與信心,也為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平臺。】

  (三)認識、理解“平均數”

  1.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幾個”

  活動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學具板上移移、動動,也可以在練習紙上寫寫、算算;

  把結果和想法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合作,求出“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個數”。

  組織交流

  移一移:學生在圖上一邊操作一邊說

  說明:用移多補少,使每個男生的個數變得同樣多,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

  算一算:學生介紹算式及想法

  說明:就是把總數平均分。

  小結:通過移多補少,把總數平均分,都能找到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個。7不是某一個人投中的個數,7代表4位男生投籃的整體水平。在這里,還可以說10、2、8、8這四個數的平均數是7。

  反思:7表示什么?

  2.找“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幾個”

  活動要求:1.獨立思考。2.把想法記錄在練習紙上。3.把結果和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生:獨立解答,同桌交流。

  師:巡視、指導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

  86~87頁練習十5~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

  2、熟練計算9加幾

  3、聯系生活應用

  教學重難點

  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卡片、紅旗

  一、基本練習

  9+5=9+8=9+2=9+7=9+4=

  看卡片,讀算式,說得數

  二、鞏固練習

  1、第5題奪紅旗

  指名兩個學生奪紅旗,其余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頒發(fā)紅旗。

  引導比較兩邊的算式,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2、第7題小動物回家

  游戲

  森林里修了許多新房子,每種動物都有,請你幫小動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標有141311121718的樓房,指名扮演小動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題

  讓學生弄清楚每種商品的價格

  你可以提哪些數學問題

  你喜歡那兩種玩具,買這兩種玩具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填空集體講評。

  4、第9題

  指導弄清題意

  數一數大樹前有幾只小兔?樹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學生獨立列式,師巡視輔導。

  指名匯報講評

  5、思考題

  出示珠子圖

  指導看懂圖意

  依次數出每顆黑色珠子前面的紅色珠子有多少顆?

  看一看,紅色珠子的顆數有什么規(guī)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顆?

  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

  板書設計

  9加幾的練習課

  8+9=179+8=17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建議:

  在進行總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的學習最困難等。

  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而不要進行機械枯燥的訓練。

  在復習中,教師要告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總復習中題目的難度和范圍體現了本冊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學期知識技能的評價建議:

  1、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在本學期結束時,要求學生每分鐘能正確計算8道左右,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用圖畫呈現的簡單問題。

  3、會比較多少、大小、高矮、長短、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所學內容,為后面的練習做鋪墊。

  二、練一練。

  1、第1題可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題意,再說一說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題,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說規(guī)律,也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規(guī)律,再填空。

  3、第3題是鞏固數的組成。

  4、第4題目的是能正確熟練地進行20以內加減法運算。

  5、第5題鞏固認識鐘表的四種情況。

  6、第6題是鞏固比較數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兩個數字拿來比,而是要先運算再比較大小。

  7、第7題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再提出問題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8、第8、9、1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并且列式計算。

  9、第12題,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圖中符號的含義和題目的意思,再進行統計。

  10、第15題,先觀察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獨立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此可組織交流與討論。

  11、第18題,是一幅連環(huán)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編數學故事,然后說一說,算一算。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9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整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整節(jié)課的教學都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并能結合情境解決問題,增加了學生的直接經驗,把每個學生潛在的熱情調動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用遷移,積極探究。

  學生已經認識了加法,通過加法來遷移,增進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動口、動手、動腦,利用舊知獲取新知。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最直接方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經歷了減法的形成過程。同時,通過動手擺一擺,也促進了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減法的含義以及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數一數5以內的數。

  (1)從1數到5。

  (2)從5數到1。

  2.引入:有幾支彩筆?(5支)送給小朋友2支,還剩幾支?你們會算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5以內的減法。

  設計意圖:利用“送彩筆”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

  探究新知

  (一)故事導入,揭示內容。

  1.智慧爺爺看見大家很會計算,想請大家?guī)蛶兔,他現在一共有幾個智慧果?(教師戴上智慧爺爺的'頭飾,左手拿2個智慧果,右手拿1個智慧果)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智慧爺爺謝謝你!(把右手拿的1個智慧果送給回答問題的孩子)

  師:智慧爺爺送給小朋友1個智慧果,他還剩下幾個?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對你的同桌說說,也可以用學具擺擺看。

  2.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學生匯報:原來有3個智慧果,拿走1個,還剩2個。

  3.認識減法算式。

  師:像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用減法算式來表示。(板書:3-1=2)中間這個運算符號“-”叫減號。(板書)這道算式是一道減法算式,讀作:3減1等于2。(板書)

  (1)帶領全班學生讀兩遍算式。

  師:減號前面的3表示什么?減號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號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間交流、匯報。

  (3)小結:減號前面的3表示原來有3個,減號后面的1表示拿走1個,等號后面的2表示還剩2個。以后我們遇到這種“去掉”或“減少”的情況都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智慧爺爺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及減法算式的讀寫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1—5各數的認識”。

  一、說教材

  “1—5各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谝陨险J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基數、序數的含義,數的認、讀、寫、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運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1—5各數的基數、序數的含義。本課難點是:滲透集合、對應、統計等思想。

  二、說教法

  在本節(jié)課中我運用了三種教學方法來實施本節(jié)課教學的: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如新課開始時,出示課件“野生動物園”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說一說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說明法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含義以后,要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1—5中的任意一個數說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說明,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fā)現法

  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教師發(fā)給學習小組一些圓片,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圓片,讓學生發(fā)現在1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從而了解數的順序,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fā)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么,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fā)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主要由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情境導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說有1頭大象,那么,除了大象,還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于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 緊密地聯系起來。

  (三)聯系生活實際。

  學會運用數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后,設計游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數一數,并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系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后,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么想的?滲透了自然數的計算單位和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1。

  2、認識數的大小以后,進行猜數游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后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后學習寫數。寫數是本堂課的另一個重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guī)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使學生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整時。

  2.學會時刻的兩種記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能準確、熟練的認出整時。

  教學難點:

  時刻的兩種記錄方法,讀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一個實物鐘。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實物鐘,。

  教學過程:

  一、迷語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今天唐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ㄕn件出示謎語: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鐺鐺鐺,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生:鐘。(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個鐘面)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鐘表隨處可見。這是唐老師辦公室的鐘(出示實物鐘),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什么樣的鐘?

  (生說)

  師: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鐘和表,咱們一起來欣賞!

  補充課件(課件展示各式鐘表。)

  師:這么多的鐘表,它們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讓我不遲到。

  ……

  師:對,在我們的生活中,鐘表隨處可見。鐘表可以告訴我們時間,提醒我們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認識鐘面

  師:請同學們拿己準備的鐘,(展示大鐘面)仔細觀察你們的鐘面,鐘面上都有什么?

 。ㄗ寣W生充分地說一說)(長針、短針、數字、方格)。

  師:那你能說說有哪些數字?

  生:從1到12。

  師:那你能一個個的數給老師聽一下嗎?

  師:上面有數字,那還有什么呢?

  生:還有針,一個長,一個小。

  師:能用更好的詞來說說嗎?

  生:老師那個中間有個圓圓的東西。

  師:是呀,一個長針,一個短針,但是我們總不能叫它長針、短針吧!誰知道它的名字?

  生:時針。

  師:你知道時針,那你知道哪個是時針嗎?

  生: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

  師:說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雖然我們還沒有認識,但這個同學已經給我們指出來了。我們把長針叫做分針、短針叫做時針(板書)

  師:你能在學具鐘上找出時針和

  分針嗎?(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讓一學生指出老師鐘模型上分針與時針。)

 。ㄓ蓪W生自己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并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提問)

  三、認識整時

  師:認識鐘了,要知道準確的時間,咱們必須學會看鐘表。

  1.課件出現:情境圖

  師:小朋友們,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你知道現在是幾時嗎?

  生:7點

  師:在數學上我們叫它7時。(學生跟讀7時)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怎么知道是7時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

  生:7時,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

  師: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師:我們說這個鐘面表示的時刻是7時,因為他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

  2.出示8時的鐘面

  師:現在又是幾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針指著8,分針指著12,就是8時

  3.出示鐘面時間分別是3:00、6:00的鐘面

  老師這還有兩個鐘,你們來說一說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時間,我們都把他叫做整時(板書:整時)

  當鐘面表示整時的時侯,我們看看這四個鐘的鐘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如果無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藍色的字方式引導)

  生:...

  師:他們的分針都指向幾了?

  生:12

  師:好的,分針都指向12。再看看時針呢?指向幾?

  生:7

  師:再看第二個鐘面呢?第三個鐘面、第四個鐘面呢?

  師: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師板書該結論)

  師:小朋友們把這句話一起來讀一讀,好不好?看看誰的聲音最好聽,準備好了嗎?(生讀)

  3.認一認

  師:你們讀得真好,聲音真好聽,F在你們會認整時了嗎?

  生:會

  師: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撥鐘面5時,12時,生認讀)

  師:這是12時,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這個時刻的`鐘面是什么樣子的?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時針和分針都指向12

  師:說得好,你的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那你們想不想也來撥一撥時間啊

  生:想

  4.撥一撥

 、艓煟耗呛,現在拿著你們自己帶來的鐘、表。張老師說一個時刻,你們馬上把他撥出來,聽好了。(1時,11時)

  學生撥,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撥的。

 、茙:你自己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整時,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結合情景進行時間教育,讓學生到展臺上展示)

  師:我們現在把自己的鐘表放在一邊,讓他休息一會。

  四、教學記錄整時的方法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整時并且讀出了整時,現在我們來學一學怎樣用筆把整時記錄下來。

  1.出示情境圖:我們知道,7時菲菲起床了。7時,先寫一個“7”,再寫一個“時”字就可以了。讀7時。(在課堂本上自己寫7時)

  師:在這個房間里面還有一個鐘,看誰的小眼睛最厲害,找得最快,

  生:......

  師:菲菲床頭的這個鐘叫電子鐘,仔細觀察桌面上的電子鐘是幾時幾分?7時也可以象電子表一樣,用數字表示:先寫7,再寫兩個圓

  點,再寫兩個零。(生在課堂本上跟著老師學寫)

  2.學生把剩下的三個時間(8時、3時、6時自己用兩種寫法寫在本子上,請學生上黑板完成,講評。)

  五、鞏固練習

  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整時,并會寫整時。我們來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據時間,如果時間還有很多,可做;如果時間不夠,先完成第2題練習,這個作為家庭作業(yè))

  師:請小朋友們在書上用兩種方法幫小明記錄時間。(學生獨立完成)

  展示學生練習

  師:我們發(fā)現明明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他每天都會把時間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睡覺,他都安排得特別的好,你們想不想像明明一樣,做一個會安排時間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師: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時間安排,然后把時間記錄下來,好不好?

  生;好

 。2)師:現在我們再來做一些練習,請小朋友們看看第一鐘鐘面顯示的是幾時?生:3時

  師:請你們想一想,1個小時過后會是幾時呢?

  生:4時

  師:第二個鐘鐘面是幾時?

  生:9是

  師:那如果再過1個小時,你知道是幾時嗎?

  生:10時

  師:那第三個鐘呢?

  生:5時

  師:再過一小時是幾時

  生:6時

  師:請小朋友們看第二道題有三個鐘誰來說說每個鐘面分別是幾時?(4時、3時、12時)

  師: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一個小時前,這三個鐘又應該是幾時。(3時、2時、11時)

  師:小朋友們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識。時間啊,就是這樣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認識鐘表的這節(jié)課,再也回不來了。所有我們要珍惜時間還要愛惜時間,明白了嗎?

  六、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11~20各數的寫法是在學生已經學會數、讀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數位的概念。

  數位表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一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時,應把看一看、撥一撥、想一想、寫一寫結合。先讓學生在自己確定有幾個十和幾個一之后,再在計數器上撥數,最后利用數位表寫數。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體現了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原則。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寫數時,教師沒有必要把11~20各數的寫法都教給學生,在教學了一兩個數的寫法后,引導學生自己寫出其他的數,這樣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計數器 20根小棒 0~20的數字卡片 數位表

  學生準備 計數器 20根小棒 0~20的數字卡片 數位表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在商店里經常會看到許多數,你能讀出下面這些物品的價格嗎?

  12元     18元    20元

  2、我要買一支12元的鋼筆,我應該怎樣付錢才能使售貨員不用找錢?(用小棒代替錢擺一擺)

  怎樣擺才能使別人一眼就看出來是12呢?(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擺2根小棒)

  3、這里有幾個十,幾個一?

  4、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數11~20各數,并且知道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我們不僅要學會數數、讀數,而且還要學會寫數。

  設計意圖:把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時復習了上節(jié)課學習的讀數,為教學寫數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認識計數器。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寫數,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計數器)

 。1)介紹計數器。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計數器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生觀察后,互相說一說)

  師:從右邊起,第一檔為“個位”,第二檔為“十位”。

 。2)不看計數器,讓學生說一說計數器從右起第一檔是什么位?第二檔是什么位?

 。3)結合計數器講解寫數方法。

  寫數的時候,如果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

  2、學寫11。

 。1)請同學們擺出11根小棒,并回答: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教師隨學生回答,將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1根小棒移到個位上)

  (2)這個數在計數器上怎么表示呢?(同樣的一顆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

 。3)提問:計數器的十位上撥幾,個位上撥幾?(十位上撥1,個位上撥1)

 。4)填一填。(課件出示)

  十位上的1表示1個(  ),個位上的1表示1個( 。

  (5)寫數。

  提問:有1個十要在十位上寫幾?有1個一要在個位上寫幾?這個數是多少?(11)

  3、學生擺小棒試著寫17。

 。1)提問:請你先擺好數位表,然后在數位表的上面擺出17根小棒。

 。2)說出17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在哪一位上寫幾。7個一呢?

  (3)請同學們把它寫在數位表上。

  (4)活動:讓三名學生一組合作,一名學生擺小棒,一名學生撥計數器,另一名學生在數位表上記錄數據。

  4、學生獨立探究20的寫法。

  (1)學生獨立試寫。

 。2)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交流寫法:個位上不寫“0”行不行?為什么?(擦掉0就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設計意圖:教師具體講解怎樣寫出一個數,讓學生了解寫數的方法,并逐步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小組合作的學習中,掌握正確寫數的方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連加的意義,會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把第一步計算結果記再腦子里,再參與第二步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0根小棒、實物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小明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雞)

  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學習新知

  1、引導觀察。

  請同學們觀察。(小明在喂5只小雞,接著出示跑來2只小雞,停頓一下,最后出示跑來1只小雞)

 。、交流、匯報。

 、賳枺耗憧吹搅耸裁?

  小組交流。

 、趯W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小明在喂5只小雞,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共有幾只小雞?也可能說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3只小雞,共有幾只?提醒學生,跑來的學生說出算式,5十2十1,教師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不一樣。3只是一起跑來的'嗎?)

 。、揭示課題:像這種算式我們叫“連加”。

  板書課題:連加

 。、探究“連加”計算的順序方法。

  問:5十2十1=8,你是怎樣算出數的?

 、傩〗M合作探索方法。

 、谛〗M匯報。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來3只,加上原來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劢處熆偨Y計算順序和方法。

  板書:5十2十1=8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物品按用途分類。

  2.根據物品的共同特征設計標記。

  3.在活動中學習,能夠有條理的對物品進行收拾和整理。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之前要有按標記分類的知識積累、黑色水筆、白紙。

  活動過程:

  1.首先以圣誕節(jié)到了,幫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禮物為情景展開活動,出示圖片,讓幼兒知有 哪些禮物。

  2.首先讓幼兒自主分類(有的按形狀、有的按顏色、有的.'按質量的軟硬等等),并讓幼兒說出為什么這樣分。

  3.以托班只有三個箱子為由,引導幼兒按物品的用途分三類,把那個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分?(引導幼兒說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為了讓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認箱子里的東西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做標記,并在紙上畫出來。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并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得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課程就不容易繼續(xù)下去了。采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一節(jié)課的活動下來,總體上的還是不錯的。老師的建議是:應該多加一些家具類的或者幼兒部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這樣加大了難度,拓展了幼兒的認知面,如果僅限于幼兒常見的物品的話,拓展的部分就無法顯現。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15

  認知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在分氣球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各部分關系。

  3、培養(yǎng)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4、通過游戲學會湊十法。

  情感目標:在實際操作和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快樂,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能力目標:通過畫一畫,擺一擺,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分蘋果一課,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fā)展他們的數感。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本課教學重點是學會10的加減法,教學難點是訓練學生有條理、按順序思考。德育滲透點是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和諧共處。

  學校及班級狀況分析:班上有多媒體電腦一臺,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為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我改變傳統的課桌椅的擺放,8位學生圍坐分為一小組,共分為8個小組。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剛入學,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節(jié)課我以小熊過生日這一情境貫穿始終,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因為有7、8、9加減法的鋪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比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以及一些學生在學前班和家庭里也以學會了這些計算,所以學生在學習起來就比較熟練。借于此,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也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以及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樣化。

  設計理念:

  一、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fā)

  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大部分掌握10的`加減法,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他們自身知識背景出發(fā)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嘗試著把10個氣球分成兩堆,并嘗試著列算式,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 好強 好動的特點,我設計了生動活潑 靈活多變的練習。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1、游戲練習:如找朋友,小貓變魔術等

  通過讓學生動腦 動手 動口,多種感官處于積極活動狀態(tài),加深10的加減法的記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在看似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10的加減練習,提高了計算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有了平等參與的機會,增強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價值。

  2 、開放題的設計

  如爬臺階,小熊吹生日蠟燭等, 開放習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技能。這些題來源于生活,學生必須憑借10的加減法,又必須考慮到生活經驗。通過討論讓學生在爭論中交流,自我評價,自我完善,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興趣推向高潮,又滲透了數學思維問題。

  三、加強學生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機會,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等,動手操作學具,親身經歷了10的加減法形成過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個學生的才能,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增加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如:只要求學生準備5個蘋果圖,但實際操作中需要10個蘋果圖,肯定會有學生提出蘋果的個數不夠,引導學生兩兩合作。

  四、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1) 分男女登高比賽,每個樓梯有10臺階,表現好就可以上一個臺階,剩下臺階少的為勝。(運用10的加減法計算)

  (2) 每小組之間競賽(每組比誰的紅旗多)

 。3) 學生每個人之間又有競賽(回答對了得一個金蘋果)

 。4) 老師評價,學生互評(對錯牌,對了拍3下手)

  教學準備:師在黑板上畫一棟房子、彩色卡紙制作的10個氣球 、 課件、學具(5個實物圖、對錯牌、數字卡片)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6、7、8、9的加減法

  1、天小熊就要過生日了,他想開一個生日Party,邀請森林里的小動物參加,可是有四位好朋友住得很遠。請小朋友們來做小小郵遞員,幫助小熊給小動物寫一封信,邀請他們參加。◣煖蕚浞謩e貼有四個動物頭像和標著6、7、8、9等數字的房子。學生拿卡片在音樂聲中自由寫數學算式并貼在相應的房子上。看誰寫的又多又好。

  2、匯報:督察員拿出房子上的信,大聲讀題學生計算。

  二、情境導入,主動探究

  大象給小熊帶來了10個氣球做禮物,小熊想把他們掛在兩扇窗子上,請小朋友來設計一下,該怎樣掛呢?(師在黑板上貼出10個氣球)

  三、實踐探索、感知體悟

  1、學具實物圖代替氣球,擺一擺(只要求了每個學生準備5個蘋果,明顯不夠,引導兩人合作)

  2、同桌合作交流,一學生擺圖片,一學生說相應算式

  3、匯報:全班整理有關10的加減法

 。1) 請各小組代表上臺,在黑板上用氣球實際操作一下后,師根據學生回答填10的組成表。

 。2) 其余學生根據擺的情況和同桌說出4個不同算式

 。3) 請一組學生上臺合作,理一理算式(有順序思考問題)

  四、趣味游戲,拓展應用

  小動物又唱又跳可高興了,都為小熊慶祝生日呢!

  1、小貓用送給小熊的花變起魔術來,看看有什么奧秘?請小朋友猜猜(個別學生回答,其余的說悄悄話)

  電腦顯示:四朵美麗的花,點擊伴隨著音樂顯示數字7,接著另一朵花又顯示數字3。

  師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奧秘?(兩個數合成10)請你接著猜一猜,另外幾朵花會開什么?

  2、找朋友的游戲

 。1)師生互動:找找找朋友,誰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來你是幾?誰是我的好朋友?(師生拍手唱)

  (2)學生互動:每位學生下位找朋友,不論哪種方式都行。

  3、小白兔的節(jié)目,猜數游戲。

  (1) 出示積木:小白兔共有10塊積木,現在有6塊,請問小白兔藏起了幾塊?說說你是怎樣想的?(10-6=4)

 。2) 有10只小貓在一起玩,現在只有3只小貓,請問有幾只小貓藏起來了?(10-3=7)

  電腦顯示:相應內容

  4、小狗的游戲 ,比賽爬臺階

 。1) 引導學生看黑板,說一說,誰爬的高?男孩贏了還是女孩贏了?(小組交流)

 。3) 列算式

 。4) 如果比賽繼續(xù)進行,會出現什么情況(討論)

 。5) 學生現場操作,邊講故事,后列算式

  五 、開放性作業(yè)

  小熊端出精美的生日蛋糕,看看這副圖,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小熊吹一口,會怎么樣?(學生齊唱生日歌)

  電腦顯示:一個插著10支生日蠟燭的蛋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06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06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07

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位置與順序》教案01-12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熱】01-23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熱門】01-23

【薦】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23

【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