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8-10 06:54: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理解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算理,能夠正確地進行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計算。

  3.情感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超市大買場圖、多媒體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明天是雙休日,今天老師準備下班之后到超市里買一些東西,送給福利園的小朋友。那么老師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買東西呢?

  生:華聯(lián)吉買盛、大潤發(fā)、家樂福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多。ǔ鍪炯覙犯#┠憧吹搅耸裁矗

  生:

  師:大家想不想去買東西。

  〔利用書本上的`大買場這一情景,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題圖

  點擊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師買3箱薯片,需要多少錢?

  師:誰會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計算方法。(交流匯報)

  (1)342是3個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活動,不僅讓學生交流算法的思路,還讓學生進行了互相學習!

  2.師:小朋友開動腦筋,想出許多方法解決新的問題,你們看小巧的計算方法和一樣,只是寫的過程不一樣。(出示)

  342= □ 340= □ 32=□ □+□=□

  3.師:誰能夠說說小巧的計算方法?(個別學生復述)那么誰的方法最好?

  學生交流匯報

  〔讓學生在通過觀察比較的過程中體會各種算法的優(yōu)劣!

  4.小結:兩位數(shù)乘數(shù)分拆成幾十和幾,分別與另一個乘數(shù)相乘,再將兩個部分積相加,這樣計算又方便又好。

  〔這種算法的好處是描述形式的直觀,使學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時也為后面的豎式計算和口算奠定基礎〕

  5.模仿練習

  獨立完成、說說計算過程

  716= 117= 233=

  獨立完成、全班核對

  328= 958= 686=

  三、學習豎式

  1.師:342=?不僅可以用我們剛才學的方法計算,還可以用豎式計算,你們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樣算的?(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書第17頁,交流匯報。)

  〔在學生理解乘法的算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看書自學,更好的理解乘法豎式的算理,伸展學生數(shù)學化的能力〕

  2.小結:小丁丁他們使用了能夠表現(xiàn)思考過程和計算步驟的豎式形式,但是我們在列豎式時,都會把中間環(huán)節(jié)省略。

  紹豎式一般寫法

 。1)一般把多位數(shù)的數(shù)放在上面。

 。2)注意數(shù)位對齊。

 。3)一位數(shù)分別與兩位數(shù)的每一個數(shù)相乘,把積寫在相應位置上。

  3.模仿練習

  書上17頁練一練

  四、總結

  師:今天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組內(nèi)互相交流)

  〔通過組內(nèi)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合作意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1、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輕輕地飄落下來,(貼樹葉模型)你們看,老師今天也給大家?guī)砹艘黄髽淙~,你們喜歡嗎?(喜歡)一只小螞蟻也非常喜歡這片樹葉,(拿小螞蟻模型)你們瞧,它把這片樹葉當成了運動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小螞蟻是怎樣在這片樹葉的邊線上做運動的?通過觀察,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一圈還可以怎么說?(一周)。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關于一周的問題。(板書:一周)

  二、動手實踐,感悟周長

  1、摸一摸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采集的樹葉,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覺?(滑滑的)那你們能不能像小螞蟻爬樹葉那樣摸一摸它的邊線。

  (2)學生進行摸樹葉活動。

 。3)誰愿意到前面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摸樹葉邊線一周的?

  (4)學生展示,(邊說邊摸)。

  2、描一描

 。1)剛才你們摸了樹葉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樹葉的一周描下來?(能)請同學們拿出彩色筆,描一描吧!

  (2)學生進行描樹葉活動。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嗎?

 。3)誰愿意到前面來描一描這片大樹葉的一周呢?(找一名學生到前面描樹葉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描的?(讓學生用手指著,說出從哪里開始,又從哪里結束。)拿下樹葉模型,大家看漂亮嗎?

  (4)你們和他描的一樣嗎?有不同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找一名同學再來描一描,說一說。)

  小結:同學們都看到了不管你們怎么描,都是沿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是嗎?

  3、找一找

 。1)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象樹葉一樣有一周,你們能不能在我們的周圍找出這些物體的面?

  同桌之間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2)小組匯報。(你找的是什么物體的面?請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畫一畫

 。1)同學們找的可真不少,為了鼓勵你們,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圖形禮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師有個條件,只有正確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這些禮物。請打開桌子上的信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圖形用彩筆描出這個圖形的邊線,開始描吧!

  (2)師:你們能得到禮物嗎?(能)現(xiàn)在我們就在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對不對,如果他描對了,就得到禮物了,如果他描錯了,請你幫他糾正過來。

  (3)都有誰得到禮物了,舉給大家看一看!老師祝賀大家。

 。4)剛才我們進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動,知道了樹葉有一周,課本的封面有一周,平面圖形也有一周,那么,它們這一周的長叫什么呢?(板書:在“一周”后添寫“的長”)我們給他取個名字好不好?

 。ㄖ荛L),你們真聰明,你們的想法和數(shù)學家想的一樣,在數(shù)學上,數(shù)學家把物體有的`面或平面圖形一的長度叫作它們的周長。

  5、量一量

 。1)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你們想不想知道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合適的測量工具,一個人量,一個人當記錄員,剩下的同學當小軍師,為你們的小組出謀劃策,也可以當小助手,幫你們小組完成任務。開始量吧!量后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2)量腰圍

  不僅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有周長,我們的身體上也有周長,比如要買褲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長度,這叫圍,誰能估一估老師的腰圍是多少?(生自由發(fā)言)到底估的準不準呢?要實際量一量,誰來量一量老師的腰圍?找兩生量老師的腰圍。(邊量邊指導測量方法),量完告訴大家測量結果。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圍?同桌互相幫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結果要記在記錄卡上。量后匯報。

  6、辨一辨

 。1)剛才,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有周長,你們看這些圖形有周長嗎?(課件出示:幾個封閉圖形和不封閉圖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結:看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7、說一說

  剛才我們又進行了許多有趣的活動,現(xiàn)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呢?(在“周長”的前面板書“什么是”)

  三、拓展認識,激發(fā)思維。

  1、比一比

  剛才小螞蟻跟老師說,它遇到了一道難題,你們想幫助它嗎?(想)。(課件出示:45頁第三題)下面?zhèn)圖形哪個周長長?(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后通過課件操作驗證)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們幫小螞蟻解決了難題,小螞蟻非常感謝我們,并且給我們帶來了禮物,(出示智慧寶盒)這些禮物就藏在這個寶盒里。你們想要嗎?(想)可是這個盒子是有密碼鎖的,只有解開密碼,我們才能打開盒子。你們想解密碼嗎?這些密碼就藏在我們書中45頁第二題中,請同學們快快找到吧。ㄕn件出示45頁第二題)

 。2)為了快速解開密碼,我們來分分工。(第一、二小組測量并計算三角形的周長,第三、四小組測量并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第五小組測量并計算梯形的周長)開始吧!

 。3)誰來解第一個密碼?(先來匯報三角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再說說它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個密碼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碼解開了,智慧寶盒為我們打開了,你們看,小螞蟻又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智慧題,只有解開智慧題,才能得到小螞蟻的禮物。(課件出示智慧題),請同學們快速讀題,誰最先知道答案誰舉手。

  (一個長方形,沿著對角的曲線剪開,變成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2)、送禮物。(每人一顆智慧星)

  四、總結收獲,體驗成功。

  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你們快樂嗎?老師也為你們的成功感到快樂,今后你們還會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希望你們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畫一片樹葉,想辦法量出它的周長。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旅游好嗎?(出示小精靈和數(shù)學王國,圖,小精靈說:歡迎聰明同學來數(shù)學王國游玩。

  2、選鑰匙開門(先出示第一道門,再出示第二道門,然后出示第三道門)

  第一道門:小精靈:這扇門有二把鎖,(二把鎖分別標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這里有很多把鑰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會選鑰匙開鎖了嗎?能說說為什么?

  第二道門:小精靈:這扇門同樣有兩把鎖(兩把鎖分別標上:3千米、5000米),下面這里有4把鑰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會選嗎?你知道為什么嗎?

  小結把千米和米之間換算的方法。

  第三道門:鎖上標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鑰匙分別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讓學生先選后說想法。

  二、鞏固、運用(出示數(shù)學王國里的數(shù)學景象)

  師:嘩!數(shù)學王國多美呀!有樹,有花,還有。

  1、看一看大樹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頁的做一做設計成填寫大樹的高度)

  2、同學們來到雙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來到村口迎接同學們,請同學找一找,誰跟誰是同一胞。

  3、摘蘋果(出示蘋果樹,樹上掛有很多蘋果,每個蘋果寫上帶有長度單位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們帶同學們到數(shù)學奧宮去玩,數(shù)學奧宮距離雙胞胎村200千米。他們早上8時乘汽車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5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三、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說你游數(shù)學王國你的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shù)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 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 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jù)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 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課題:

  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nèi)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shù)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shù)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shù)部分是0,1.5的整數(shù)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shù)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 1010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shù)軸來表示這兩個數(shù)。

  (出示數(shù)軸圖)提問:你能在數(shù)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shù)軸上標出兩個小數(shù)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

  (3)引導:在數(shù)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shù)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shù)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shù)依次在數(shù)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shù)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誰大這個數(shù)就大;位數(shù)不同,先看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整數(shù)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小數(shù)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shù)嗎?(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shù)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jù)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shù),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shù)軸上標出數(shù),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shù)填入括號內(nèi),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設計說明

  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培養(yǎng)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算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題,學生雖有過接觸,但往往容易出現(xiàn)遺漏,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列表時讓看的人更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的表格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位同學的學情檢測卡。

  2、課件出示例題,導入:通過課前的檢測,看來同學們對我們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將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們有沒有勇氣接受這個挑戰(zhàn)呢?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質量單位,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出學習內(nèi)容,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充滿期待和好奇心。

  ⊙閱讀與理解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1)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噸煤需要運走?有哪幾種車可供選擇?每輛車每次能運多少噸煤?

  (2)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要恰好運完8噸煤,有兩種車可供選擇:一種車的載質量是2噸,另一種車的載質量是3噸,要求每次運煤的車都裝滿。

  2、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如果你來派車,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

  (2)出示討論的任務:①你們小組有幾種派車方案?把每種方案填在表格里。②你們認為哪種方案比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讓學生說一說要填的是哪些內(nèi)容。

  (2)明確要填的每個項目的意義。

  (3)引導學生在列舉方案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4、小組討論,邊討論邊填表格。

  5、各組匯報填出的方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

  6.請同學們說一說哪種方案是合理的,為什么?

  預設: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都是合理的,因為這兩種方案都能恰好把8噸煤運完,符合題意。

  7、師小結:為了保證把所有的方案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出來,我們可以先盡可能地選一種車,然后依次遞減。最后看哪種方案滿足題目的要求就選哪種方案。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的任務,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確的指導,然后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列舉出所有的派車方案,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比較熟練的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會解決有余數(shù)除法的`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圖片

  一、(課件出示:120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還存在什么問題,及時糾正。

  二、復習:

 。ㄕn件出示:2組練習題,每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學生練習

  男生女生分別進行比賽(橫豎式都寫),評出優(yōu)勝組。

  應用:指名學生板演第121頁第4題,并根據(jù)這一題要學生了解列式及單位名稱寫的對不對,讓學生結合題意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三、鞏固練習

  四、小測試:

  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通過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都要比除數(shù)小,會根據(jù)商和除數(shù)相乘再加上余數(shù)等于被除數(shù)的關系來驗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能靈活的運用驗算的方法計算出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重點難點:

  理解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方法:當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練習一

  師:“分析題意,平均分我們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憶一下,除法豎式計算的四個步驟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驟是①商②乘③減④落!

  練習二、練一練

  師:“做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開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師:“完成下列豎式!

  二、新課探索

  探究一

  師:“列式并嘗試計算!

  師:“個位上的0是怎么來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個位上不夠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沒有0的話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師:“生③在商0之后沒有和3相乘,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①:“不對,做除法的步驟是①商②乘③減④落,這樣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和剛才的一樣!

  生③:“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0,任何數(shù)減去0等于它本身。”所以第三種方法更為簡便。

  小結:被除數(shù)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師:“下列三種做法中,你認為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生①:“第一個一看就錯了,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了。”

  生②:“我列豎式計算得到:94÷4=23……2”

  小結:檢查除法計算時,首先看余數(shù),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當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除了通過豎式重新計算以外,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①:“因為23×4+2=94,所以94÷4=23……2是對的。”

  生②:“因為24×4+2=98,所以94÷4=24……2是錯的!

  小結:當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時,可以看商×除數(shù)+余數(shù)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來驗算。

  三、課內(nèi)練習

  練一練

  師:完成下列豎式,師:說說(3)(4)兩題商末尾的0是怎么來的。

  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計算并驗算

  師:“說說驗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數(shù)。如果余數(shù)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答案錯;如果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再看商×除數(shù)+余數(shù)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

  師:“任選兩題,計算并驗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師:“如何求被除數(shù)?”

  生:“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想一想,下列各數(shù)該怎樣求?

  師:“第一題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誰乘9的結果離83最近!

  生②:“想誰乘9等于81!

  師:“81是怎么來的?”

  生:“用被除數(shù)83減去余數(shù)2!

  師:“因此,求除數(shù)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被除數(shù)減去余數(shù),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商來得到。”

  師:“第二題除了列豎式外,還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數(shù)減去余數(shù),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除數(shù)!

  師:“小巧、小丁丁和小亞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的獎學金,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拿著這些獎學金準備買些什么學習用品吧!”

  師:“完成下列三題,并說說你是怎么驗算的!

  四、課后小結

  本課小結

  有余數(shù)除法的驗算方法:先看余數(shù)。如果余數(shù)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答案錯;如果余數(shù)小于除數(shù),再看商×除數(shù)+余數(shù)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

  五、課后習題

  課后作業(yè)

  補充題

  ⑴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96,被除數(shù)=()

  ⑵把8.79.7、9四個數(shù)填入括號里,使算式成立。

 。ǎ拢ǎ剑ǎǎ

  練習冊第28.29.30頁。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三維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úシ判履曷(lián)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 新授

 。ㄒ唬┱J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 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 體驗1秒鐘

 、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 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 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jīng)過幾秒?從數(shù)字6走到8,表示經(jīng)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ǘ┨剿鞣峙c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ㄋ模┬〗Y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 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傥覀兩弦还(jié)課的時間是40( )。

 、谛∶髋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凑l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 作業(yè)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后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jīng)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一)圍一圍。(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鑰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yè)紙第一張表格里。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把線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nèi)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里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師: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yè)紙第二張表格里。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為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里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ㄈ┕酪还。

  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游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厘米,寬:6厘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并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么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生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厘米,寬大約~厘米,周長大約是30厘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么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并匯報你是怎么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ㄋ模┘粢患。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ㄟ呴L是6厘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里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折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厘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xiàn)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厘米)242=12(厘米)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3+6=9(厘米)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結:大家剛才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nèi)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特征,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ㄎ澹┢匆黄。(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么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據(jù),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ㄅ懦龅膱D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ㄒ唬└兄倪呅蔚奶卣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ǘ⿲ふ宜倪呅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jīng)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ㄈ┬〗Y: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四)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ㄎ澹┊嬎倪呅危〞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jīng)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此倪呅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ㄆ撸┱n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認識對稱軸,根據(jù)特征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根據(jù)特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布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nèi)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5.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折”、“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6.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A、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B、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折后,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 T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nèi)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nèi)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匯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1、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xiàn)象,你能舉例嗎?

  2、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xiàn)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制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么剪的?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師:這時,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來摘桃吃,你們說說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幾個桃子?(0)你是怎樣做出來的?(02=0)

  師:又來了兩只小猴子,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個桃子呢?

  (0.04=0)

  師:要是再來一只呢?(0.05=0)剛剛是4只,那要是再來4只呢?(0.08=0)

  師:看到這兩個算式,你還能說出類似的算式嗎?同桌互說一個。

  師:好,看到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0除以任何數(shù)都得0)

  師: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這個結論你又補充嗎?(0除以任何不是0數(shù)都得0)

  3、商中間有0的除法、

  師:這四個小猴子沒吃到桃子悶悶不樂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們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個桃子,誰能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幾個桃子?)

  師:瞧,你提的問題和大圣的一樣,真了不起!這道題你會做嗎?你是怎樣列式的`?(4084=)結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點引導學生用列豎式方法解答。

  獨立解決后,同教師板書對照,比較兩個豎式不同之處,說說自己的觀點。

  師:咱們看看結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數(shù)都一樣嗎?看來估算是可以檢驗我們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的!

  [師:你們都太了不起了,老師這有兩道題你們有信心做對嗎?

  6033=答案

  8022=答案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學說計算過程。

  師:那看看結果和我們剛才估算的位數(shù)是不是一樣。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師:剛剛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開心的走了,聽說大王在分桃子,又來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個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個桃子?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獨立計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師:我們計算的結果和估算的位數(shù)也一樣。

  三、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都知道孫悟空的絕招是七十二變,幾個小猴子想學一學,咱們看看他們變得對嗎?

  6802=34

  3093=13

  師:小朋友你們真棒,老師這還有一道思考題,看看你們會不會,不過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樣的錯誤。

  思考題:哪題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課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 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

  教學難點:

  商中間、商末尾有0的處理方法及筆算的簡便寫法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你們估一估商是幾位數(shù)。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導入

  師:這天孫大圣來到花果山,看到滿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帶回去給猴子猴孫們嘗嘗,于是大圣手一揮,所有的`桃子都進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數(shù)是0的除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16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小學六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4

新課標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8-2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04

【熱門】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0

【推薦】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0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熱門】01-10

【熱】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