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7 09:44:01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9篇(精)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9篇(精)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0.1與1之間的進率是10。

  2.使學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再一次加深對0.1、0.01、0.001之間的進率認識,加強學生十進制的.觀念。

  情感與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階段:

  1.用小數表示數射線中的分數(p18/2)

  我們已經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師直接告訴學生“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開門見山地講授知識。]

  中心階段:

  利用導入階段的數射線。

  (一)出示p18圖1:提出疑問

  學生討論匯總

  10個0.1是——“零點拾”

  10個0.1是1

  請學生說說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個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圖2,引導學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個問題

  學生討論匯總

  11個0.1就是10個0.1再加上1個0.1,就是1.1。

  (三)出示p18圖3,引導學生理解

  [通過學生看圖,同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練習階段

  1.P18試一試

  [在練習中,鞏固知識點,幫助學習困難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P43P4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2、能運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guī)律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總結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fā)現并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為什么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復習舊知。

  出示題目:比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變數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而后兩題,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發(fā)生了移動,所以數的大小也發(fā)生了改變。

  2、導入新課。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帶來的小數的大小變化。

  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二、探索發(fā)現

  第一環(huán)節(jié) 探究規(guī)律

  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連環(huán)畫的內容,講一講這個故事。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學生思考:小數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么關系?

  2、小數點移動后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

  把0.009m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書:0.009m= 9mm)

 。2)移動0.009m的小數點。

  向右移動一位,變?yōu)槎嗌俸撩?大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ò鍟0. 09m= 90mm,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向右移動兩位,原來變?yōu)槎嗌?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p>

 。ò鍟0. 9m= 900mm,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連續(xù)比較多、少或幾倍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進一步掌握這類應用題的分析推理過程,并能正確解答,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學會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對比練習

  1、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對比

 、抛寣W生在練習本上做下面兩題。

  ①小林語文得88分,數學比語文多得6分,數學得了多少分?

 、谛×终Z文得88分,數學比語文多得6分,英語比數學少得3分,英語得了多少分?

  ⑵提問:第①題怎么做的?第②題怎樣做的?

 、翘釂枺簽槭裁吹冖兕}只要一步,第②題要用兩步算?

  2、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僦该逖,其余獨立完成。

 、谔釂;這兩題的條件和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題是怎樣想的?第②題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車有多少輛,為什么第①題先用加法算,第②題要先用乘法算?

  三、綜合練習

  1、練習十九第7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第一步用減法,第二步用加法?

  2、練習十九第9題

  讓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3、練習十九第12題

  讓學生先討論,再口答結果。

  四、全課總結

  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首先要先看條件去想能求的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確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8、10、11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課題:練習十三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2.在練習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加深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點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通過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整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完成下面的板書:

  銳角三角形:3個角都是銳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個角是直角

 。ò唇欠郑┾g角三角形:1個角是鈍角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

  2.揭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運用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86~87頁“練習十三”。

  1.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師引導學生對兩種解法進行比較和優(yōu)化,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題。

  這道題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在對稱軸上,并掌握對稱軸的畫法。

  先讓學生獨立操作,交流時教師強調對稱軸的畫法。

  3.第8題。

  課件出示習題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個三角形。

  先讓學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

  提問:你能根據露在外面的角判斷它是什么三角形嗎?

  小組交流討論。

  組織匯報交流得出:第一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第二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有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三、綜合練習

  1.第9題。

  這道題是將一個直角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通過操作和交流找出規(guī)律,分成的兩個三角形有兩種情況:一是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

  2.第11題。

  這道題是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四邊形的內角和。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時,內角和是180,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四邊形時,內角和是360。

  3.第13題。

  由于題目中沒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體有多長,因此需要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得出只能用20米作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園的三條邊長就是:10米、20米、20米。

  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進行解答。

  4.第14題。

  (1)讓學生取出小棒擺一擺。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擺法。

 。3)全班交流。

  師提醒學生注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要大于第三邊,所以“3、3、8”這種情況不能擺成三角形。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一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對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及其常用的計量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會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4、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時安排:

  14課時

  第1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

  教學內容:P1、2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來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點、線、面的特

  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及正方體的棱,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的能力及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課前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和學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1

 。1)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

  長方體有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

  每個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結果。

  教師指出: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見它的三個面,所以在畫長方體的時候一般畫三個面。

  教師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立體圖,并介紹它的棱與頂點,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

  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個學生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認識一下,并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及時板書。

  頂點:8個

  棱:12條,分三組,每組的長度相等。

  面:6個,相對面的形狀完全一樣。

  學生對照自己的教具再說說長方體的點、線、面的特征。

  教師進一步介紹學生認識長、寬、高并板在圖中板書。

  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

  3.完成練習三的第1題

  學生直接在小組里交流。

  二、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2

 。1)出示正方體的教具,問: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們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讓學生模仿例1的學習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體的特征。

 。2)交流學習的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3)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的異同

  學生根據板書,結合立體圖形,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

  指名學生口答,集體評講。

  2.完成練習一的第3題

 。1)學生觀察后判斷哪個是長方體?哪個是正方體?

 。2)學生直接口答。

 。3)重點說說其余的幾個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練習一的第4題

  讓學生先分別指出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哪條線段,然后說

  說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一的第4題。

  教學反思

  第2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

  教學內容:P3例3、“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第5-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所給的長方形

  的特征判斷它們能否組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立體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認識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

  課前準備:剪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進行學習。

  出示正方體紙盒:

  你能夠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開嗎?

  要求:剪的時候要沿著棱剪,并且各個面要互相聯在一起。

  學生嘗試操作。

  小組里交流。

 。2)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

  學生獨立操作。

  看看長方體的展開圖,你有什么發(fā)現?引導學生觀察交流。

  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標注完后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

  (4)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6題

  學生小組交流,獨立操作驗證。

  2.完成練習一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學有余力時可完成思考題

  啟發(fā)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需要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大小有什么聯系?

  讓學生通過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容什么是重點?

  五、作業(yè)

  1.練習一第5、8、9題。

  2.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反思

  第3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

  教學內容:P6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表面積的含義,能正確計算6個面完整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嗎?

  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各個面有什么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

 。2)啟發(fā):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六個面的面積之和?

 。3)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形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我們剛才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二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第(2)題。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3、4題。

  教學反思

  第4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2)

  教學內容:P7例5和“練一練”,練習二第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學會運用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求物體的4

  個或5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指名回答。

  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讀題。

  啟發(fā)思考:要求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樣計算呢?

  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果。

  集體交流訂正。

  2.出示練一練

  讀題后啟發(fā)學生思考:

  這兩個紙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紙板是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5題

  直接在書上填寫。完成后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題

  學生自己讀題。

  啟發(fā)思考:解答這個問題是求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根據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

  3.完成練習二第8題

  先畫出昆蟲箱的示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需要木板和紗網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別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哪幾個面?

  4.完成練習二第9題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合題目進行解答。

  學生列式,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5、7題

  思考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學反思

  第5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1)

  教學內容:P10-11例6、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是占有空間

  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能直觀比較物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課前準備:直尺,木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6

  1.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教師按書中過程操作。問:為什么會剩一些水?引導學生認識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間。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體呢?再實驗。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邊操作邊講述:一個里邊放荔枝,一個里邊放桃。想一想:哪個里面放的水會多些?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想一想,兩個杯里都裝了物體,為什么倒進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學生交流。

  小結: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水果,問:哪個占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jié)M水,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

  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通過剛才的三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含義,并讓學生舉例。

  二、教學例7

  1.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子,拿出書盒里的書,問:你能看出哪個盒子里的書的體積大一些嗎?

  教師講述容積的含義,并問: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

  2.完成“試一試”。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做第1題:直接判斷,并讓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說明原因。再做第2題,讓學生從容積的含義上進行解釋。

  2.完成練習三第1-4題

  四、全課小結: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思

  第6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2)

  教學內容:P12-13例8和“練一練”,練習三第5-10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際大

  小的表象,能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

  2.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觀察、思考、探究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

  課前準備:棱長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各一個,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個,學生每人準備6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體積,什么是容積?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你能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體積嗎?

  指名回答。

  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知道他們哪個的體積大嗎?

  學生猜測。

  當學生有爭議時,引導:

  想一想,我們學習平面圖形時,是怎樣比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突出:可以想把它們分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

  小結: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我們已經知道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根據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體積單位嗎?

  根據學生發(fā)言,逐次板書: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隨板書出示相應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認識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請同學們取出自己帶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觀察它們的形狀、大小,量一量它們的棱長各是多少。

  板書: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認識立方米.

  先讓學生根據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個怎樣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

 。3)說明:升和毫升也是體積單位。不過它是用來計量液體的體積的。

  直觀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同桌互相說一說,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6題

  指名說說三個圖形分別表示什么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3.完成練習三第7題

  學生自己數一數,集體交流。

  4.成練習三第8、9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練習三第10題。

  學生觀察,根據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這些木塊擺放的情況,瑞得出體積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5題和思考題

  教學反思

  第7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教學內容:P16-17例9、例10,“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數學活動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

  計算它們的體積,并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課前準備:學生每人準備30個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可分割的長方體模型,問:你能告訴大家它的體積是多少?

  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分割演示后設疑,并揭示課題。

  二、操作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出示例9,要求學生四人一組,用準備好的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號。

  2.讓學生觀察并交流。

  (1)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用了幾個小正方體,怎樣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

 。3)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3.在小組里根據拼搭的長方體的數據填表。

  長/厘米

  寬/厘米

  高/厘米

  正方體的個數

  體積/立方厘米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長方體4

  根據表格,引導分析,發(fā)現規(guī)律。

  拼搭出的長方體的體積跟小正方體的個數有什么關系?

  4.引導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三、再次探索,驗證猜想。

  1.出示例10,讓學生擺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并提問: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2.讓學生動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數一數,看看一共用多少個正方體。

  3.課件演示。

  4.如果讓你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你能說出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嗎?

  四、引導概括,得出公式

  1.你發(fā)現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

  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板書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啟發(fā)引導

  正方體是長方體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讓學生嘗試,再交流得出,并閱讀26的說明。

  五、應用拓展,鞏固練習

  1.做“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先說說公式,再說說是怎樣列式的。

  做“練一練”第1題。

  先觀察,后獨立計算。

  2.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3.做練習四第1題

  學生獨立解決后由學生逐一評講。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2、3題。

  教學反思

  第8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

  教學內容:P18例11和“練一練”,練習四第4-8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一步溝通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公式,并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

  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一公式,會用次公式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5米、寬4米、高4米

 。2)棱長5厘米

  2.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呢?

  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通用的體積計算公式

  1.出示例11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對照公式,問:這里的長×寬和棱長×棱長分別求的是什么?

  你能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嗎?怎樣求它們的底面積?

  2.小組討論;如果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能求出長方體的體積嗎?怎樣求?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如果已知正方體的底面積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體的體積呢?怎樣求?教師板書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先計算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第2題,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利用哪個公式來計算體積?

  學生各自計算,指名板演,共同評議。

  三、鞏固提高

  1.做練習四第5題

  學生分析后獨立計算,集體評講。

  2.做練習四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練習四第7題

  讀題理解題意,用方程獨立解答,交流訂正。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四第4、8題。

  教學反思

  第9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教學內容:P19例12和“練一練”,練習四第9-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

  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

  2.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

  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根據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你能猜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測

  1.教學例12

 。1)掛圖出示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

  (2)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3)用圖中給出的數據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交流。

 。4)根據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5)誰來說一說: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小組討論,班內交流

  3.小結:你能說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4.你能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解釋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練一練的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

  班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2.出示練習四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班內交流。

  出示練習四第10-12題

  學生獨立完成,班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出示練習四第13題。

  學生讀題,思考:兩個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兩個長方體的什么?獨立完成,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14題

  教學反思

  第10課時: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教學內容:P21-22練習四第15-19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掌握體積及容積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

  2.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

  教學難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復習

  1.我們已經學過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我們已經學過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容積和體積單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15題。

  讓學生先分別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

  集體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16、17題。

  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紙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分析后逐題解答。

  3.做練習四的第18題

  求第1個問題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條”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再分析的基礎上逐題解答。

  三、本節(jié)課總結

  四、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四的第19題。

  五、指導解答思考題。

  讀題后討論:“表面積比原來增加56平方厘米”是哪部分的面積?這部分面積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嘗試解答。

  六、閱讀“你知道嗎”內容。

  教學反思

  第11課時:整理與練習(1)

  教學內容:P23“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熟練進行體積和容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

  解決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構。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整理

  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聯系?

  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分別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和容積的單位有哪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決有關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樣發(fā)現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正方體體積公式和她有什么聯系?

  學生逐題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

  二、練習與應用

  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先判斷是什么立體圖形,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估計哪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最大,再計算它們的體積。驗證自己的判斷。

  分別計算它們的表面積。

  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讀題,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兩次的讀數分別是多少?這能說明什么?增加的實際上是什么體積?

  3.做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讓學生先說說名數互化的方法,再觀察每題是把什么名數改寫成什么名數。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4.做一個長8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接頭忽略不計)。如果做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呢?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評講。

  5.用一根長48厘米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最大是多少?如果改做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體,高應該是多少?

  學生自己解答,求高時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

  6.小結

  三、課堂練習

  1.0.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8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

  5.14升=()毫升=()立方厘米

  2.用72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框架,框架的棱長是多少?所有

  的面貼上紙,要貼多大的面積?所占的空間是多大?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與應用”第4-6題。

  教學反思

  第12課時: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容:P24-25“練習與應用”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練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來說說它們的實際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時要用到這些知識?下面這幾道題中哪些知識的應用?

  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7題

  (1)學生讀題,討論:這兩個問題分別求的什么?

 。2)學生回答后獨立計算。

  集體評講。

  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8題

  (1)學生讀題,獲取題中已知信息。

 。2)說說問題實際上是求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評價。

  3.補充練習

 。1)一個無蓋的正方體硬紙盒,棱長4.5厘米,做這個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它的容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做這個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如果每升油2.5元,這桶汽油價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計)

 。3)把一個棱長60厘米的正方體鋼材,鍛造成橫截面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長方體鋼材長多少米?

  以上各題,學生讀題后各自練習,集體評講。

  4.完成思考題

  先讓學生思考: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三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二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一面涂色?

  然后再根據它們所在的位置去數一數,算一算。

  二、課堂練習小結

  三、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與應用的第9、10題

  教學反思

  第13課時:整理與練習(3)

  教學內容:P25“探索與實踐”第11-13題。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點。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3.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教學重點: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第11題

  可以先出示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觀察它的特征

  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時,應該怎樣選料。

  做好后組織相應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料時的思考過程

  二、練習與應用第12題

  出示學生在課前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和交流。

  三、評價與反思

  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對自己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

  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的表現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四、作業(yè)

  練習與應用第13題及思考題。

  教學反思

  第14課時:表面涂色的正方體

  教學內容:P26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積累由特殊到一般尋找數學規(guī)律的數學經驗。

  2.進一步培養(yǎng)用分類計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找出小正方體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一面、兩面、三面涂色小正方體個數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規(guī)律。

  課前準備:27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課前,我們通過魔方認識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關情況,誰能說說在魔方中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別處在魔方的什么位置?能不能通過旋轉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兩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

  看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關的正方體的計數問題。

  板書:分類計數。

  課件出示問題:

  把一個表面都涂上顏色的正方體木塊,切成64塊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二、探究正方體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體

  (一)棱長為4的正方體

  提問: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體才會是三面涂色的?(課件顯示)閉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什么位置。

  提問: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課件顯示)

  這個數據可以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

  提問: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課件顯示)這個數據該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

  追問: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體處在什么位置?它的個數該如何計算?

  引導:將大正方體剝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樣子?

  指出: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的中間。

  兩種算法:64—8—24—24=8(個),2×2X2=8(個)。

  操作教具,驗證學生的發(fā)現:

  (1)將處在頂層的4個頂點上的4個小正方體從教具中取下,讓學生見證“三面涂色”。

  (2)將處在非底層的8條棱上的16個小正方體取下,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兩面涂色”。同時追問:還有的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廳體,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一面涂色”。(4)呈現“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由8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棱長為2的正方體)。

  (5)將最底層的小正方體按類歸位,驗證計數的結果及計算方法。

  要求:將正方體的棱長各種正方體的個數及計算方法填在活動記錄表。

  引導:計算所需的數據與原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關系?

  (二)棱長為3的正方體

  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完成后指名匯報交流。

  (三)棱長分別為5、6的正方體

  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并在小組內交流。

  投影呈現學生的活動記錄結果,通過課件呈現實物加以驗證。引導學生初步發(fā)現正方體表面涂色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

  (四)棱長為a的正方體

  提問:如果棱長為n,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個?兩面涂色、一面涂色和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個數分別怎樣表示?

  (五)延伸思考

  課件出示問題:將一個長7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木塊表面涂色后,切成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三面涂色、兩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塊各有幾個?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tǒng)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

  3.理解復式統(tǒng)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理解繪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以及意義,能由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教師在課前要將學生分成實驗小組,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實驗,要求學生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在之前要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tǒng)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統(tǒng)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4.教師出示課件: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探索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tǒng)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3.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4.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是學習分數、小數混合運算的基礎,必須切實學好。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其方法有兩種,一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出小數商。二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數轉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然后再化成小數;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得出的小數商再按四舍五入法則根據要求保留小數的位數。教學時要講清“=”和“≈”使用的道理。

  學情分析:

  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應始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策略和方法進行嘗試和探索,通過交流、辨析和比較,逐步明確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基本方法。如在教學例9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0.5與3/4的大小。學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比較,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還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比較。至于如何把分數化成小數,要啟發(fā)學生應用前面學習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行思考,并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

  教學目標:

  (體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化成小數

  2、能力目標:在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總結規(guī)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化小數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1、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探究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2、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教學過程:

  一、媒體運用、任務導學、明確任務

  最近,和我們同一學年的明明和歡歡,遇到了一些關于分數和小數的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助解決嗎?(愿意)同學們非常樂于助人,要想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老師先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zhàn)嗎?

  1、說出下列各分數的意義。 (出示幻燈片)

  2、填空

  (1)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4.27 表示( )又( )分之( )

  二、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同學們對分數和小數的這些知識掌握的真不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和歡歡,遇到了什么難題?

 。ǔ鍪緹羝⿲W校手工課上教同學們編中國結,歡歡編的中國結用了0.6米紅繩,明明編的中國結用了3/5 米的紅繩,誰用得紅繩多?為什么?(指名讀題)

  師:要想知道誰用得紅繩多,實際就是求什么?生: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

  怎樣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共同探討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板書課題)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用智慧解決問題,有沒有信心?讓我們一起看合作要求。

  探究要求

  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先獨立思考,把方法記錄下來,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2、學生試做,指名板演匯報。

 。1)因為3/5=3÷5=0.6,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聰明,用三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下面就請第一名同學匯報

 。1)根據小數的意義,在線段圖上找到0.6,明確就是6/10

  師:他是根據分數與小數的意義,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實在是太棒了

  (2)下面就請第二名同學匯報

  生:因為0.6= 6/10= 3/5,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你能說說理由嗎?生1:利用小數的`意義,因為0.6里有6個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六,就是6/10,約分后是3/5。

  師:他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與分數比較大小,他這種方法非常好,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掌握了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課件出示

  三、合作探究

  師:那老師再出幾道,1,2,3位小數,你能用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做出來嗎?

  合作要求

  1、把 0.3,0.15,0.543化成分數, 你發(fā)現了什么?

  2、請你用一句話概括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生1: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

  生2:把小數寫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

  3、師:誰來總結一下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和注意點。(出示燈片)

  生:小數化分數,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師:老師相信大家運用這個規(guī)律,在做小數化分數的時候會做得更快,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快速地做下面的題

 。1)(出示燈片)練一練:把“0.07,0.24,0.123,1.05化成分數。用作業(yè)本試著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小數化分數的方法,那么分數又該怎樣化成小數呢?

  下面就請第三名同學匯報

 。2)因為3/5=3÷5=0.6,所以歡歡和明明用的紅繩一樣多

  師:他是用分數化小數(板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同學們你們聽明白了嗎?誰能說說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盡的,怎么辦

  4、利用分數化小數的算法,探究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1)出示燈片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的,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2)師:下面請同學們用剛才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做下面一組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出示燈片)練習題:把3/4,1/2,4/7化成小數。匯報

  四、交流展示

  師:剛才我們總結了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分數的分母比較特殊,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呢?

  (燈片)交流討論:請觀察下面幾個分數分母的特點,你能找到更巧妙的方法把他們化成小數嗎?想好后組內交流。

  把9/10,43/100,7/25化成小數。

  生1:象9/10,43/100,這樣,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直接化成小數。

  生2:象7/25,這樣,分母是10、100、1000 ……的因數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數,再直接化成小數。

  師:剛才同學們總結了分數化小數的兩種特殊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們總結的分數化小數一般方法,一共有三種方法,誰來說說分數化小數的三種方法?

  出示燈片:方法(齊讀)

  希望大家在做分數化小數的實際做題的過程中要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的選擇恰當的方法,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

  五、反饋拓展,拓展提升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幫助小朋友們解決了問題,而且還學到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接下來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是否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基本題型

 。1)數學書99頁1題

  學生觀察圖,結合分數和小數的意義思考并獨立完成。完成后,分別請學生說一說每個圖中分數和小數的意義。

 。2)數學書99頁3題

  學生先獨立連線,然后集體交流方法?梢詫⑿祷煞謹,然后與下面的分數比較;也可以將分數化成小數,再與上面的小數比較。

  2、靈活題型,

  有三位同學進行登山比賽,從山下到山頂,甲用了 3/4 時,乙用了0.8時,丙用了3/25時,你能比較出哪位同學登得快嗎?先試著做,然后匯報

  小結:當分數和小數比較大小時,一般都把分數轉化為小數來比較大小簡便。

  3、知識拓展,100頁,你知道嗎?

  師:同學們,其實有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同學們想知道嗎?請你自學教材第100 頁的“你知道嗎”,并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羝┧伎

 。1)通過閱讀,你了解了什么?

 。2)7/8,7/25,7/40,7/9.7/30,7/44,這些分數哪些能化成有限 小數?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為什么?

  六、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七、評價檢測

  練習十九6題7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正確、熟練地分析、解答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練習課。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復習。

 。1)補充問題訓練:

  ①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

 、诨ㄆ坷镆10朵花,已經插了4朵,________?

 。ù鸢溉缦拢孩偃喙捕嗌偃?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還有幾朵花要插?)

 。2)補充條件訓練:

 、賍_________,大米比面粉多5袋,面粉有多少袋?

 、谛〖t家養(yǎng)了4只白兔,_________,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ù鸢溉缦拢孩偈程眠\來25袋大米。②5只黑兔。)

  (3)解題訓練:

 、侔嗬镔I來30張彩紙,比白紙少12張,白紙買了多少張?

  ②商店有紅氣球18個,黃氣球比紅氣球多5個,黃氣球有多少個?

  (答案如下:①30+12=42張 口答:白紙買42張。

 、18+5=23(個) 口答:黃氣球23個。)

  教學意圖:通過三個層次的復習,為下一步練習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做好知識上與心理上的準備。

  2.練習。

 。1)解題訓練:

  ①商店里運來45筐芹菜,運來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運來多少筐菠菜?賣出50筐菠菜,還剩多少筐菠菜?

  讓學生讀題,試分析數量關系。

  學生可做如下分析: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數量是較大數,芹菜是較小數,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較大數,用較小數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賣出50筐,求還剩多少筐就是求從整體中減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應該用減法:75-50=25(筐)。

  教師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

  答案:45+30=75(筐) 75-50=25(筐)

  口答:運來75筐菠菜。口答:還剩25筐菠菜。

 、诓賵錾吓懿降谋却蚯虻亩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遠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遠的有多少人?

  學生分析解答,教師訂正:

  28+6=34(人) 34-14=20(人)

  口答:跑步的有34人,小學數學教案《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練習課》。 口答:跳遠的有20人。

 、塾變簣@買了64件玩具,分給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給大班18件,現在還剩多少件?

  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并解答:64件玩具是整體,分給小班35件是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再當做整體,又分給大班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列式是:

  64-35=29(件) 29-18=11(件)

  口答:剩下29件。 口答:現在還剩11件。

 、軏寢屪蛱焐衔缈椧m子47雙,下午織襪子46雙。昨天一共織了多少雙?今天織了98雙,比昨天多織多少雙?

  學生獨立分析解答,教師訂正如下:

  47+46=93(雙) 98-93=5(雙)

  口答:昨天一共織了93雙。 口答:比昨天多織5雙。

  (2)補充中間問題訓練:

 、偕痰暧忻25包,又運進20包,_____?賣出45包,還剩多少包?

 、谛∶髯隽15道練習題,比小麗多做2道,_______?小麗比小華少做7道,小華做了幾道?

 、弁\噲錾嫌写笃40輛,比小汽車多12輛,_______?又開來小汽車18輛,現在停車場上有小汽車多少輛?

  答案:①商店現在有毛巾多少包?②小麗做了多少道練習題?③小汽車有多少輛?

  教學意圖:通過兩組練習,使學生加深了解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與分析能力。

  3.提高練習。

  (1)兒童商店有紅氣球30個,黃氣球25個,花氣球的個數與黃氣球同樣多。三種顏色的氣球一共有多少個?

  學生可做如下分析:花氣球的個數與黃氣球同樣多,就是也有25個,求三種顏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就是把紅氣球、黃氣球和花氣球這三部分數量相加。

  答案是: 30+25+25=80(個)

  口答:三種顏色的氣球一共有80個。

 。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機12臺,比下午少售出3臺,全天共售出洗衣機多少臺?

  此題可以做為思考題,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討論和思考。

  教師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機多少臺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分別到哪里去找?

  教學意圖:通過這兩道提高練習,開闊學生的思路,為學習兩步應用題進行滲透,同時也可加深學生對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題中只呈現加減法計算的例子,按鍵數字和屏幕顯示的結果對應出現;乘除法式題要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的運算的同時讓學生探索計算的規(guī)律,把計算和探索規(guī)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還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fā)現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1、師:誰會使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 輸入題目,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2、出示:386+179=,學生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屏。

  5、計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計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6、看誰算的'快,練一練。

  7、做第26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fā)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師:根據你們的發(fā)現,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3、完成第27頁的“做一做”。

  三、練習

  (一)基礎練習

  1、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數據,計算得數,再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據、正確輸入。

  (2)看完這些數據,你想說點什么?

  (3)小結:節(jié)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jié)約的好孩子,為創(chuàng)建和諧節(jié)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2、練習三第12題。

  要求先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注意學生計算后填表時相應數據填寫得是否合適、是否正確。

  3、練習三第14題。

  這是有規(guī)律的計算題,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計算器還要快,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三)拓展練習。

  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學生獨立操作,指名匯報。

  2、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11、13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