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国产日批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菠萝菠萝蜜在线视频免费视频,欧美日韩亚洲无线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这里精品,国产成人综合手机在线播放,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琪琪视频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03 13:18:36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10篇[精華]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10篇[精華]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各小組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導入:

  (1)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這是一個三角形,怎樣求它的面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操作演示轉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讓學生說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師導語:我們已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課進行

 。ㄒ唬茖Ч

 、賳l(fā)學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②學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③指名學生操作演示。

 、芙處煄ьI學生共同操作:梯形(重疊) 旋轉 平移 平形四邊形。

  (2)觀察思考

 、俳處熖岢鰡栴}引導學生觀察。

  a.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 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反饋交流,推導公式。

 、賹W生回答上述問題。

 、趲熒餐偨Y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圩帜副硎竟健 教師敘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S=(a+b)h÷2”。

  (二)深化認識。

  (1)啟發(fā)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①提問:想一想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

 、趯W生回答,教師在展示臺再現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引導操作。

  ①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趯W生動手操作、探究、討論,教師作適當指導。

  (3)信息反饋,擴展思路。

  說一說你是怎樣割補的?教師展示各種割補方法。

 。ㄈ┕綉谩

  課件出示練習題請學生完成。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練習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能詳細的說說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內容

  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十冊第31頁內容,數學教案-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的統(tǒng)計,以及數據分析,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重點

  學生會自己統(tǒng)計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幾種表格、卡片。

  五、活動步驟

  1、導入

  師:現在的電視節(jié)目豐富多彩,你們愛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呢?

  學生發(fā)言。

  師: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課前大家都做了一些準備,那么今天,我們就以“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進行探討,看看能發(fā)現什么,能解決什么!

 。ǔ鍪菊n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

  2、新課

  師:據老師了解,課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組參與了活動,現在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想展示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展示呢?

  學生匯報。

  師:那么,哪個小組想來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過程?

  學生各組匯報自己組上的內容,教師指定一組展示統(tǒng)計表,并匯報。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素材的選取。

  本單元我們選取的素材是高速運轉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和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選取這個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連續(xù)多年創(chuàng)下旅客發(fā)送量、發(fā)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華第一站”。 據說濟南長途汽車站占地110畝,日客流量4萬多,客票年收入達到4—5億元。1999年被中國企業(yè)聯合會、中國企業(yè)家協會授予“中華第一站”稱號,這個榮譽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東的高速公路全國聞名。 說起山東的高速公路來,在全國是的,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據有關經濟專家研究,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與其公路的優(yōu)劣,成正相關?梢姡沂〗洕阅軌蚋叨劝l(fā)展,尋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較真實的數據為素材,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本單元提供的數據與第一單元一樣,都是一些真實的數據。旨在說明交通生活中也實實在在存在著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二、本單元的情景串。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

  依次是: 單元知識分析 單元教材解讀 信息窗1的解讀 已學的知識 乘法的認識 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數(四上1) 加法運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問題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時間、速度三者 數量關系。 本單元新學知識 乘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問題) 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后續(xù)學習的知識 乘法運算律在小數和分數計算中的推廣 用方程解行程問題 (山東版有關行程問題的學習都安排在簡易方程單元。) 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 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

  1、情景圖的解讀。

  此信息窗的題目為“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情景圖上呈現的是一幅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真實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張20xx年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大巴車中巴日發(fā)送旅客情況統(tǒng)計表。

  2、情景圖中的信息。

  是2組數據:

  (1)平均每天發(fā)車的數量

  (2)平均每車次的乘客人數。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

  (1)乘法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

  (3)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關系。(第六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算法。

  2、通過學生邊練邊說想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簡算意識。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環(huán)節(jié)

  過程性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后記

  揭示課題

  直接點題,明確學習目標。

  在復習了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后,我們再來復習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運算的`過程中,注意能簡便計算的用簡便算法。

  復習運算順序

  綜合練習

  通過復習,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提問:在四則運算里,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是怎樣規(guī)定的?

  請同學們先看課本第67頁上關于混合計算的幾個問題,再討論一下問題的答案,然后告訴大家。

  做練一練

  練習十二第9題。

  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估算,并對估計結果進行解釋。

  做練習十二第12題。

  思考題

  學生相互說說,個別學生全班回答。

  學生相互交流,個別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個別學生說說運算順序,集體進行批改訂正。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集體進行評講訂正。

  學生先估算,再進行計算驗證。

  學生獨立審題,理解題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余學生進行補充,再列式進行解答。

  學生能正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說課內容:一年級下冊第92-94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開始學習簡單的分類整理,初步認識了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本課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以整理隨機出現的簡單數據為主要內容,并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進簡單的統(tǒng)計表。在統(tǒng)計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一些比較容易的統(tǒng)計方法,滲透統(tǒng)計的思想和方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tǒng)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tǒng)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tǒng)計教學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的統(tǒng)計方法,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教法和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內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新課。

  二、合作學習,研創(chuàng)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引導學生產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沒有的多種統(tǒng)計方法,并在研究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中體會與比較。

  三、活動體驗,運用知識

  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認為,知識源于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反映和認識。教師還設計了統(tǒng)計小組同學的鉛筆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和游戲活動中,運用和鞏固知識、發(fā)展和深化知識,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雜亂地貼出動物頭像)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說)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tǒng)計方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板書課題)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分類統(tǒng)計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在小動物頭像的場景中進入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探索,進行新課

  1、收集整理數據

  (1)每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看看,并告訴大家盒子里有許多這樣的圖形。

  現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怎樣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幾個?可以用分一分、數一數的統(tǒng)計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統(tǒng)計出它們的個數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圖形,說出圖形的名稱,其他小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里的圖形拿完為止。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者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用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并啟發(fā)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2、分組活動

  3、小組匯報

  4、引導學生比較記錄的方法,得出哪種方法更清楚,更簡便。

  通過剛才的比較,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5、填寫統(tǒng)計表

  看著這張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組織練習,統(tǒng)計文具

  1、用先記錄的方法,統(tǒng)計一下小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歡的方法把每個人的文具數記錄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組的文具數量。

  填表,匯報方法

  2、觀察統(tǒng)計結果,哪種文具用得多?哪種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huán)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tǒng)計小組里的學習用品,寓知于樂,激發(fā)興趣,發(fā)展認識,使數學歸于生活實際。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今天學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選一項內容進行統(tǒng)計。

  評價是《數學課程標準》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評價態(tài)度與情感的有機滲透,評價與統(tǒng)計的巧妙結合,統(tǒng)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真正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 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多種比較策略。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評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導入新課。]

  二、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 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評析: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感知,引發(fā)新知的生成。在學生沉浸于生活體驗時,揭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驗概括為數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2. 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F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評析: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并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念。同時,還可以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為引進面積單位以及用直接計量法求面積打下基礎。]

  三、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 涂一涂。

  師:我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fā)給你們的圖形要涂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涂,時間1分鐘。請小組長打開1號信封,每人發(fā)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涂色。

  師:時間到,涂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賽結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涂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們小組要涂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涂的面積大得多。

  [評析:創(chuàng)設激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咱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學生興致盎然。而教師事先發(fā)給兩組涂色的圖形的面積不一樣,一組比較小,另一組要大得多,當然涂起來用的時間就多。這樣,當學生看到事實真相之后,對面積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強烈的感受。]

  2. 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 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投影儀上展示,并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校園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校園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qū)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qū)的面積差不多。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qū)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評析:相差懸殊的兩個面面積的大小,憑觀察就能做出判斷。對于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圖形,要比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學生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準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辦法?

  學生在小組內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借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評析:問題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驅動器。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當老師出示兩個面積很接近的圖形時,引起了學生的爭論。這個時候的學生,是帶著問題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經從外壓轉化為求知的'內需。]

  四、 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辦法嗎?

  生:數格子!

  師:那么,我們就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學生在書上數出結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匯報。(數梯形的面積時出現了分歧,有少數學生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 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部分沒有鋪,如果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數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能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準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

  師:你來試一試。

  學生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 + 18 = 34(塊)。

  3. 游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規(guī)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么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評析:比較面積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運用直覺思維做出判斷。對于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圖形,則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疊合法、數方格的方法等。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的比較,歸結為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教科書以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方法。隨后的練習,因為圖中沒有現成的格子,所以學生既可以比照旁邊的方磚,去數空缺處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畫格子然后數。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就為下一節(jié)課學習面積單位做了必要的鋪墊。]

  總評

  這節(jié)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實現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小學和初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于面積計量,學生先要根據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導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學生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學設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guī)律,并有效發(fā)揮活動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小數乘法

  教學內容:

  1.小數乘整數

  3.小數乘小數的驗算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二、小數除法

  單元要點分析

  1.小數除以整數

  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二)

  第三課時: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驗算

  2.一個數除以小數

  2.練習課

  3.求商的近似值

  5.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利用計算器獨立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再用觀察來完成各題的商。

  2.過程與方法:用先獨立發(fā)現后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發(fā)現規(guī)律,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運用計算器計算,發(fā)現算式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運用規(guī)律直接寫出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循環(huán)小數?請舉3個例子。

  2.小數分為幾類?(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二、新授課

  1.教學教科書第29頁的例題10.

  (1)出示例題10: 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1÷11,則計算器上顯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結果是一個循環(huán)小數,所以0.090909091是一個近似數,而這道題采用的是符號,所以我們要把近似數還原為循環(huán)小數: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觀察: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這五道題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分析:

  1÷11的循環(huán)節(jié)是09

  2÷11的循環(huán)節(jié)是18

  3÷11的循環(huán)節(jié)是27

  4÷11的循環(huán)節(jié)是36

  發(fā)現: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2倍,循環(huán)節(jié)也擴大2倍,被除數擴大3倍,循環(huán)節(jié)也擴大3倍

 。3)根據上面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做一做”。

 。1)學生先用計算器算出前4題的.結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觀察:第一個式子中,兩個因數的位數和是多少?積的位數是多少?積是由那兩個數字組成的?積的小數在哪里?

  再用同樣的方法觀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據前幾題的規(guī)律,得出后兩題的結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本單元把小數加法和減法合在一起教學,先教學筆算的方法,在掌握筆算的基礎上,口算比較容易的小數加、減法。然后教學加法運算律和減法運算性質在小數加、減法里仍然適用,并進行有關的簡便計算。教材在編寫方面,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不以既定的計算法則束縛學生,突出對計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適當展開了算法逐步發(fā)展、逐漸完善的過程。加強與整數加、減法的有機聯系,幫助學生形成包攝性更大的認知結構。

  第二,練習數量比較充足,練習形式活潑多樣,避免機械、被動、乏味的計算訓練。學生可能出現的計算錯誤,引起學生的注意;鼓勵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較繁的加、減計算;利用驗算提高正確率,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

  第三,注重計算知識的實際應用,除了解決購買物品時花錢和找錢的問題外,還有通過計算反映病人體溫的變化情況、統(tǒng)計家庭里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計算水位高度、測量水的深度等內容,對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積極的作用。

  1. 因勢利導,設計算法的探究過程;由表及里,促進算法的完善發(fā)展。

  學生在三年級曾經進行過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由于兩個加數、被減數和減數都是一位小數,他們不自覺地做到了小數點對齊。雖然進行了小數加、減計算,并沒有形成計算的法則。本單元的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認知矛盾,因勢利導,逐步構建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

 。ǎ保 例1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列加法和減法的豎式,應該把小數點對齊。

  這道例題的教學安排是,先在小數加法中理解“小數點對齊”的問題,再向小數減法遷移。把小數點對齊不是教材和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聯系已有經驗,經過體會得到的。求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是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的計算。教材先讓學生試著列豎式算,預計可能出現兩種列法,一種是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著列,另一種是把兩個加數的末位對齊著列。教材接著讓學生研究“兩種算法哪一種正確”。這里不是憑“小數點有沒有對齊”來評判哪個豎式正確,而是聯系已有的經驗,分析和體會哪種算法正確。學生可以結合具體數量,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4.75+3.4的豎式應該把表示“元”“角”“分”的數分別對齊著寫,才便于相加。也可以從小數的意義進行分析,4.75是4個一、7個0.1和5個0.01,3.4是3個一、4個0.1,根據整數加法的經驗,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對齊著列豎式,最便于計算。還可以通過估計作出判斷,4元多加3元多要超過7元,所以得數是5.09的那個豎式肯定是錯的。學生通過上面的思考和交流,形成共識:要把小數點對齊著算。

  在求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的計算中,還有一點也應引起學生注意:十分位上的數相加滿10,要向個位進1。這一點可以從“10個0.1是1”得到解釋。

  例1的第二個問題是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這個問題在教學內容上,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是一步發(fā)展。在學生認知過程上,從理解方法到獨立進行計算,可以內化算法。教學這個問題,只要突出一點,即豎式怎樣寫。

 。ǎ玻 “試一試”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和或差的小數末尾如果有“0”,應該化簡。

  求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和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都要列豎式計算!霸囈辉嚒钡牡谝粋教學任務是鞏固“小數點對齊”這個必須遵循的寫豎式的規(guī)則,讓學生獨立計算就能達到這一教學目的。第二個教學任務是化簡計算結果。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7.40元,小芳比小明少用1.10元,和與差的小數末尾都有“0”。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教材中曾經指出:根據小數的性質,通?梢匀サ粜的┪驳摹埃啊,把小數化簡,F在要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計算的結果。教學時要注意兩點: 第一,計算的結果,如果小數末尾的“0”沒有去掉,計算是正確的,不能僅以沒有把小數化簡而判定計算是錯誤的;第二,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小數性質,把得數里小數末尾的“0”去掉。去掉的方法是,在豎式上把這些小數末尾的“0”逐個劃掉。

 。ǎ常 引導學生反思算法,構建計算法則。

  在例1和“試一試”里,學生經歷了兩次小數加法計算和兩次小數減法計算,初步知道小數加、減法的豎式應該怎樣算,還知道計算的結果要根據小數的性質化簡。這些都是他們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在此基礎上,要引導學生算法!霸囈辉嚒毕旅娴膬蓚問題,先引發(fā)學生回顧反思,再通過交流形成法則。這兩個問題不是簡單地回憶“是怎樣”和“要怎樣”,而是尋找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的相同點,從“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的高度認識“小數點對齊”,把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推廣到小數加、減法,并進一步加強對整數加、減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至于“小數計算的結果,要根據小數性質進行化簡”是小數計算的個性特點,與整數計算不同。教材再一次引起學生注意,作為小數加、減計算法則的補充內容。盡管教材里沒有呈現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事實上法則已存在于學生的認知結構里了。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出這樣的認識與方法,就是探索和創(chuàng)新。

  (4) 在“練一練”里幫助學生澄清一些認識。

  第1題讓學生在已經列出的豎式上計算,有兩處要引起學生注意,一是24加9.9是整數加小數,也應該把小數點對齊著算?梢宰寣W生看一看、想一想,豎式是怎樣列的?小數點對齊沒有?為什么?二是7.56減4.56的差的小數部分是0,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差應該怎樣化簡?差是多少。第2題選擇了學生初學小數加、減法時往往發(fā)生的錯誤,通過指出并改正錯誤,引起學生的重視。隨著上面一些認識的澄清,學生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2. 集中力量解決計算中的難點問題,因人制宜,允許學生選擇自己需要的方式。

  在計算小數減法時,如果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比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 學生往往發(fā)生錯誤。教材把這種情況視作計算中的難點問題,安排例2加以解決。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例2才開始,在前面已有鋪墊。

 。ǎ保 在教學計算法則時,已經出現了兩個加數的小數部分位數不同、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多的情況。

  例1計算4.75+3.4的豎式,百分位上怎樣算?這一位上不是把“5”移下去,是算5+0=5,“0”是根據小數的性質,在3.4的末尾添上的。同樣,4.75-3.4的百分位上是算5-0=5,也可以根據小數性質,在3.4的末尾添上“0”。這些可以添上的“0”只是沒有寫出來,把它想在腦里了。類似的情況在第48頁“練一練”里和練習八第2題里也多次出現,如果教學時注意到這些,那么已經為例2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ǎ玻 在例2和“試一試”里集中力量突破難點。

  例2的豎式中,3.4的末尾有紅色的“0”,并加了虛線框。這個“0”不是一開始就寫出來的,是在計算情境中出現的。依據3.4-2.65寫出的豎式,被減數百分位上空著。這一位上是幾減幾?由此聯想小數的性質,可以在3.4的末尾添上一個“0”。寫出了這個“0”,百分位上怎樣算就清楚了。教材把“0”加紅色,意在把精力集中到這個“0”上,著重解決兩個問題:這個“0”是哪來的?這個“0”對計算有什么作用?把“0”套上虛線框的意思是,這個“0”一般不寫出來,只要把它想在腦里。這是對多數學生的導向。至于部分計算能力較弱的學生,仍允許他們把這個“0”寫出來,能防止算錯。

  “試一試”計算8-2.65,這是整數減兩位小數,計算難度比例2大一些。教材讓學生獨立計算,應用例2中學到的方法。在他們計算時,通過大卡通的提問給予適當啟示。如果有些學生把被減數十分位、百分位上的“0”寫出來,要指導他們先在被減數個位的右下方點上小數點,再在小數的末尾添“0”。

  教材要求“再選擇兩種物品,算出它們的單價相差多少元”擴大“試一試”的容量。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計算8-3.4、8-4.75、4.75-3.4等被減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不同的題,消化學習的新知識。

  “練一練”里大多數題的被減數小數位數比減數少,讓學生鞏固并掌握新知識。也有少量兩位小數減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減兩位小數的題,有利于學生把新舊知識融合起來,既把新學習的計算納入已有的法則,又充實了計算的技能。

  練習八里的小數加、減法口算,是在初步掌握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些口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本單元安排的小數加、減法口算題,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以后,進行的計算能夠和整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或兩位數的口算相銜接。第5題對小數加、減計算進行驗算,要把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遷移過來。加法的驗算一般應用加法交換律進行,減法的驗算一般應用減數加差等于被減數這個關系。

  3. 把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向小數加法和減法擴展。

  在四年級(上冊)教學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學生已經理解了這些運算律和運算性質的內容,并能應用于整數加、減計算。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對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適用?這是本單元例3和練習九第2題要解決的問題。

  “同樣適用”包括兩層意思: 同樣存在和同樣應用。例3讓學生計算四個小數相加的和,列出算式以后,有些學生會按運算順序依次相加,也會有學生調換加數的位置,另行組織相加的順序。各種算法的最后得數相同,說明了兩點:一是小數連加也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也可以把加數結合相加,計算結果不會改變。即小數加法同樣有交換律和結合律。二是各種算法的簡便程度不同,依次相加比較麻煩,需要列豎式筆算。應用運算律使算法簡便,只要口算。這兩點共同表明,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巴瑫r存在”和“同樣應用”的認知方式不同,前者是發(fā)現、驗證,后者是遷移。教材把這兩點教學內容設計在一個載體里,通過計算四個小數相加的和,既驗證了存在,又體會到原有的應用經驗可以遷移過來。這些都是“練一練”的基礎和知識基礎。

  教學減法的運算性質也作了類似的安排。練習九第2題通過兩組式子的算一算、比一比,發(fā)現整數減法的運算性質在小數減法里同樣存在,因此,也可以用于小數減法的簡便運算。

  4. 使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法和減法,體會計算工具方便了計算。

  例4教學使用計算器進行小數加、減法計算。教學過程大致分成兩段: 第一段以0.8為例,讓學生在操作計算器的活動中,學會往計算器里輸入小數的方法,體會到輸入小數的方法和輸入整數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多按一個小數點的鍵;第二段是計算五種物品的總價和付出100元應找回的錢數。一方面熟練使用計算器的方法,另一方面感覺到用計算器算比筆算方便得多。

  “練一練”里都是小數加、減計算和混合運算。像這些比較繁的計算沒有筆算要求,都可以用計算器算。練習九第8題算出各次收入或支出后的余額,計算量很大,而且比較繁。這些練習都能使學生體會使用計算器的好處。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yè)進步!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在前面的教材里,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能夠利用這些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及變化態(tài)勢;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能夠應用平均數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本單元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眾數和中位數,扇形統(tǒng)計圖過去是選學內容,現在是基本的教學內容,而眾數和中位數是根據《標準》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扇形統(tǒng)計圖能直觀地表示出各個部分的數量分別是總數量的百分之幾,眾數和中位數都是統(tǒng)計量,在平均數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基本特點時,往往選用眾數或中位數來表達數據的特點。因此,本單元的教學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表示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教材編排了四道例題和兩個練習,例1和練習十五主要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例2至例4以及練習十六教學眾數和中位數的知識。

  1.以百分數的知識為基礎,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

  例1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從整體到部分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我國陸地地形分布情況統(tǒng)計圖,體會圖中的數據信息的具體含義,理解這張統(tǒng)計圖用一個圓表示我國陸地的總面積,用五個扇形分別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幾。由于五種地形所占總面積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個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時指出,這樣的統(tǒng)計圖叫做扇形統(tǒng)計圖,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數量與總數量之間的關系。經過這一步教學,學生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與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相比,不僅形狀不同,而且表達的數據內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據已知的我國國土總面積,利用扇形統(tǒng)計圖里的數據,分別算出五種地形的面積并填入統(tǒng)計表,進一步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由于計算比較復雜,所以使用計算器。

  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要理解圖中的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并利用這些百分數進行相關的計算,不要求學生制作扇形統(tǒng)計圖。練一練和練習十五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了兩方面的練習內容。一是從統(tǒng)計圖中各個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數據出發(fā),進行分析與解釋。如練一練第1題看圖說出7月份哪項支出最多。第2題從我國的國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卻占世界的22%,想到我國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較少,人口密度很大。練習十五第1題通過對應數據的比較,判斷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較合理。二是看圖估計或計算,如練習十五第2題根據拼盤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積的百分比,估計其他干果各占面積的百分比。第3題分別計算我國四個海域的實際面積。

  2.聯系現實的素材,教學眾數和中位數。

  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由于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的頻率最高,所以眾數反映了這組數據的集中情況。教學眾數,要讓學生領會眾數的意義,學會在一組數據中得出眾數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現9個學生每人用20粒黃豆種子做發(fā)芽試驗的結果,先看表在括號里填數,感受發(fā)芽17粒的人數最多,有5人。然后把9個數據依次排列,指出17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教學這一段內容,首先要形成正確的眾數概念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在發(fā)芽結果的數據中,17出現了5次,17是出現次數最多的數,5是它出現的次數,這組數據的眾數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眾數的方法在一組數據中尋找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管這個數出現了幾次,只要比其他數出現的次數多,它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例題還要求計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聯系實際比較平均數和眾數的意義,體會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進一步理解眾數。

  第79頁練一練第1題通過找出一組學生的年齡的眾數,鞏固眾數概念和求眾數的方法。第2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用了眾數,鞋店上周銷售皮鞋中,25.5cm這個尺碼的皮鞋售出的雙數最多,25.5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進貨時要多一些這個尺碼的男鞋。練習十六第1題配合例2的教學,男生身高的眾數是153,女生身高的眾數是148,10名男生里3人的身高是153厘米,10名女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說女生身高的眾數更能反映這組學生的身高情況,即更具有代表性。這就是眾數作為一種統(tǒng)計量,在描述一組數據特征時能起的作用。

  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居于中間位置的那個數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單數,那么中位數是正中間的那個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那么正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數才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

  例3要求學生評價7號男生的跳繩成績在這組同學中的位置,有的學生可能根據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認為7號男生跳的比平均數少。有的學生可能把7號男生跳的下數與其他男生比較,得出他的成績是第三名。這些都是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的比較。為什么7號男生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是第三名?為了解決這個疑問,例題先教學中位數的知識,指出把這組數據按大小排列,正中間的一個數102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既揭示了中位數的`含義,又講了求中位數的方法。再把7號男生的成績與中位數比,看到盡管他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卻比中位數大,在這9個男生中的名次還是比較靠前的,初步體會中位數與平均數是兩個不同的統(tǒng)計量。例題還要學生思考為什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比中位數多得多,這是由于2號和8號男生的成績十分突出,遠遠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數,他倆的優(yōu)異成績使男生跳繩的平均數大了,而多數男生的跳繩成績都低于這個水平。所以,如果一組數據里存在特別大或者特別小的極端數據,平均數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這組數據的整體狀況,這時用中位數表示這組數據更合適。

  例4求10個女生跳繩成績的中位數,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教材指出,正中間有兩個數,中位數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并要求學生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學會求這種情況的中位數的方法。然后把各個女生的成績分別與中位數比較,體會用中位數能評價每個數據在整體里的地位。

  練一練的教學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數和中位數,要把時間用在第(2)、(3)兩個問題的討論上。9位同學家庭的住房面積中,有兩個數據比其他數據小很多,所以平均數比中位數低得多,用中位數代表9個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較合適。練習十六第2題的數據中,A飛機的飛行時間只有8秒,比其他飛機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數表示這8架飛機的飛行水平。如果A飛機不飛,其他飛機的飛行時間雖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數和中位數比較接近,都能代表這些飛機的飛行水平。第3題公司的經理、副經理的月工資比其他員工高出很多,教材讓學生分別算出公司員工月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體會平均數比中位數、眾數大得多,應該用中位數或者用眾數來反映這個公司的工資水平,進一步理解中位數與眾數的實際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