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6
[ 學習目的]1. 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 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 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yǎng)探究的習慣。
[重點難點] 景物描寫、對主題的理解和一些疑難詞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疑。
4.思考:研討與練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魯迅的作品《風箏》,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nèi)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2.導語 。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里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三、正課
1.聽課文錄音。
1.提問: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并歸納:文題出現(xiàn)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從此,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并歸納:
(1)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2)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3)過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并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按_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4.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并歸納:(老師提示引導并歸納)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2)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nèi)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3)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5. 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1.2,二、1.
&n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6】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4-2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4-1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5-0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5-0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1-31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5-0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案10-3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心得11-2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1-1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