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
云南的歌會
教學目標
1.學習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3.探尋并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1.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學習作者表現(xiàn)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搜集關于云南民間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資料(如《阿詩瑪》《五朵金花》以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會及三高紫禁城演唱會的音像資料。
2.教師與部分學生根據(jù)教學需要,整理、剪輯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步感知課文,了解云南歌會的幾個場面,并學習本文的人物描寫。
教學設計
播放剪輯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資料并導入
1.趣味競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別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
(如:《阿詩瑪》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學生根據(jù)搜集資料的過程和欣賞到的音像片段談感受。
3.教師導入 :
我國有56個少數(shù)民族,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云南的民歌,這就是——《云南的歌會》。
研習新課
1.學生自行朗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后能說出自己通過本文對云南的歌會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練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描繪了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這是讀者初步感知課文就可以獲取的信息, 大多數(shù)學生也不會例外。 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應引導大家注意每種歌會形式的特點,并總結(jié)歸納:□教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金滿斗會——民歌傳承。
2.學生根據(jù)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結(jié)構(gòu):
總起全文(1)
山野對歌(2~3)
分寫三種場合的歌會(2~5) 山路漫歌(4)
金滿斗會(5)
3.學習“山野對歌”。
a.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余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么方式表現(xiàn)山野對歌并做批注。
學生不難看出“山野對歌”這一片斷首先介紹了對歌的地點和內(nèi)容,然后主要通過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的動作、神態(tài)、外貌來表現(xiàn)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快。教師在組織學生研討時應引導大家注意“山野對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里,所以對歌的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參與對歌的多是年輕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輕人還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對唱歌的女子的描寫,特別是對她的衣著的描寫,讓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聰明、開朗、勤快的少數(shù)民族農(nóng)家女子。
b.比較閱讀,交流討論課后“研討與練習”二:沈從文的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開放性,只要學生能看到兩處人物描寫的差異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真實細致,第二段著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學生喜歡哪一種寫法,只要言之成理,都應肯定和鼓勵)
(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小結(jié))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寫,可以間接描寫;語言可以樸素自然,也可以濃墨重彩。選擇哪一種方法,全看表現(xiàn)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讓人物符合人物的特點,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體朗讀2~3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