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外國散文兩篇
[教學目標 ]
1.在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2.根據(jù)散文的寫作特點,能運用提要和綜述的方法恰當?shù)剡M行要點概括。
3.了解托爾斯泰對后世的影響。
4.鑒賞兩篇散文的藝術(shù)技巧。
[教學重點]
1.根據(jù)散文的基本特征,運用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進行散文賞析,概括內(nèi)容要點。
2.反復朗讀,理清思路,體味兩篇散文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
1.散文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為突破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概括。
2.體味飽蘸作者濃烈情感的語言。
[教具準備]
投影儀、有關(guān)資料、膠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
[教學要點]
首先,對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為背景知識,以資料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然后,以自讀練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在理清文章思維的基礎(chǔ)上,反復朗讀,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進行正確概括,體味文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鑒賞外國散文的能力。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在俄國的一個樹林中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它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更沒有逝者的名字,它“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從不關(guān)閉的”,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這個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長方形土丘里包容著一個什么樣的偉大人物?作者稱其為“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薄#ò鍟鴺祟})
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鵝黃淺,清風溫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機勃勃,誰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卻對冬天情有獨鐘,請看其美文《冬天之美》。(板書標題)
二、背景知識(使用投影)
1.作者簡介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尤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報社編輯。他早期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作與翻譯。歐戰(zhàn)爆發(fā)后,流亡瑞士,從事反戰(zhàn)和平活動。戰(zhàn)后埋頭寫作。曾出訪過蘇聯(lián),與高爾基相識。1933年法西斯上臺,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國國籍,后輾轉(zhuǎn)流寓巴西,終因?qū)W洲前途的絕望偕妻自殺。他一生中著有多種名人傳記,突出再現(xiàn)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說《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畫中產(chǎn)階級婦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運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及譴責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煩躁的心》。
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小說家。出身軍官家庭,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18歲同一男爵結(jié)婚。因家庭極不幸福,后來離開丈夫,到巴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愛情、婚姻為主題,探討婦女解放問題后接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40年代所著社會小說《木工小史》《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農(nóng)生活,具有濃厚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1848年曾熱情投身革命,六月起義失敗后轉(zhuǎn)向以農(nóng)村為背景的田園小說創(chuàng)作,《魔沼》《小法岱特》《棄兒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居鄉(xiāng),作品以《祖國的故事》和回憶錄《我的生平史》較為有名。她的創(chuàng)作批判貴族資產(chǎn)者的自私、殘暴、贊美勞動人民的純樸生活和善良情感、謳歌理想的人際關(guān)系,風格溫婉細膩。
2.文中涉及人物介紹
托爾斯泰(1828~1910),即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其戲劇和政論是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早期作品主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 少年 青年》、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中期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晚期有《復活》等。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國自1861年農(nóng)奴改革到1905年民主革命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列寧稱他為“俄國的革命的鏡子”。
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作家。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歲進入萊比錫大學,后就讀與斯特拉斯堡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曾當過律師。青年歌德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他的叛逆精神,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羅米修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等。1786年,歌德來到意大利,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shù)產(chǎn)生了興趣,完成了詩體悲劇《埃格蒙特》等。1794年與席勒開始長達十年的合作,共同開創(chuàng)了德國的“古典時期”,促成了德國文學的空前繁榮。他的主要代表作還有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的漫游時代》、自傳《詩與真》《浮士德》等。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偉大詩人,戲劇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生于英格蘭的斯特拉特福鎮(zhèn)。1585年去倫敦謀生,做過劇場雜役、編劇,后成為劇院股東。逝世前三年回鄉(xiāng)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戲劇37部,長詩2部,十四行詩154首。他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的詩戲劇,代表作早期有歷史劇和喜劇,基調(diào)積極樂觀,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中期是悲劇時期,風格沉郁悲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后期傳奇劇時期,對世事帶有和解寬恕傾向,作品有《暴風雨》《亨利八世》等。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國封建制度解體,資本主義興起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和世態(tài)人情。人物形象鮮明,情節(jié)生動,語言精粹,有很高地藝術(shù)成就,在全世界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三、《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纷宰x練習
1.《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返乃悸泛徒Y(jié)構(gòu)層次怎樣?
明確:思路是:先總述托爾斯泰墳?zāi)沟暮陚、感人(第一句話),再介紹墳?zāi)梗ā斑@塊被后代…親手栽種的”);然后從樹的來歷,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小的時候”到結(jié)尾)。全文共分三層。
2.作者為何稱其為“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保?/p>
明確:作者一方面著力寫托爾斯泰墓的平常樸素,另一方面是在積極頌揚托爾斯泰的偉大人格。這墳?zāi)雇耆前凑胀袪査固┑脑竿ǔ傻。它深深地打上了托爾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說它直接呈現(xiàn)托爾斯泰的一種人格——平民化的樸素。聲名蓋世的托爾斯泰苦嗜樸素,追求樸素的生活方式,連安排自己最后的安息地也忘不了選擇樸素。樸素是他人格的呈現(xiàn)的象征,所以,稱其為“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薄?/p>
3.速讀課文,用精要的語言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huán)境和形狀,并體會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話與第一段中哪些內(nèi)容相呼應(yīng)。
明確:環(huán)境和形狀特點:“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土丘,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在幾株親手栽種的樹蔭下”。
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話與每一段中第三句話相照應(yīng),前后文脈一致,突出了人們對托爾斯泰的無限敬意。
[4]
【外國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給外國筆友寫信的范文03-04
外婆的外國話04-28
外國人入境05-01
外國茶葉專家在安化04-27
遇見外國爺爺04-30
外國仙人球05-01
外國的網(wǎng)絡(luò)流行語11-16
外國著作童年閱讀心得11-06
外國的讀書名言 一04-30
外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