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審計理論中,審計風險與審計重要性和審計證據(jù)等概念密切相關;在審計實務中,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計劃、執(zhí)行審計程序、出具審計報告等階段必須時時加以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筆者在此對審計風險概念作以下論述,以供參考。
一、審計風險的基本涵義
關于審計風險的涵義,目前國內(nèi)外審計職業(yè)界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全一致的定義。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zhì)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薄睹绹鴮徲嫓蕜t說明》第47號認為:“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無意地對含有重要錯報的財務報表沒有適當修正審計意見的風險!蔽覈丢毩徲嬀唧w準則第9號———內(nèi)部控制與審計風險》則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fā)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币陨先齻定義,雖然對誤報的界定范圍有所不同,如國際審計準則界定為“實質(zhì)上”,我國獨立審計準則界定為“重大”,而美國審計準則界定為“無意”行為,而非有意為之;但是對審計風險基本涵義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存有重大錯報和漏報的財務報表,審計后卻認為該重大錯報和漏報并不存在從而發(fā)表與事實不符的審計意見的風險。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審計風險由兩方面風險構(gòu)成:一方面是財務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審計人員審計后表示該報表并不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也就是說,審計風險是客觀的存在和主觀的努力的結(jié)合:客觀存在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調(diào)節(jié),但主觀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因而審計風險具有下面三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
二、審計風險的三種形式
1.評估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接受某審計項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審計手段,所評估的該項目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風險主要與被審計單位本身的各方面情況有關。被審計單位的規(guī)模越大、經(jīng)營性質(zhì)越復雜、內(nèi)部控制越弱、管理當局的可信賴程度越低,則評估審計風險也就越高。評估審計風險是導致財務報表產(chǎn)生重大錯報和漏報的可能性,是客觀的存在,它不受審計人員的影響和控制。
2.可接受審計風險。可接受審計風險是指審計項目完成后,審計人員或會計師事務所準備承擔或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山邮軐徲嬶L險主要受以下三個因素控制:①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承受能力: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承受能力越強,可接受審計風險也就可以越高。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承受能力則主要取決于事務所的規(guī)模、經(jīng)濟實力以及法律責任的承擔能力等。②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使用者的情況: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素質(zhì)越高、范圍越廣,對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審計風險就越低。③行業(yè)之間的競爭情況: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越激烈,可接受審計風險也就越低?山邮軐徲嬶L險是審計人員或會計師事務所主觀確定的,其與評估審計風險的差異,即為需要主觀努力的程度,是決定審計項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
3.終極審計風險。終極審計風險是指審計項目完成后所實際形成或?qū)徲嬋藛T實際承擔的審計風險。終極審計風險主要與審計程序的設計和執(zhí)行情況有關。審計程序設計和執(zhí)行得越好,終極審計風險就越低。終極審計風險在數(shù)量關系上、理論上應與可接受審計風險一致,但實際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審計風險,因為審計程序的設計和執(zhí)行受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和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因而審計
[1] [2]